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成語故事 > 破鏡重圓和高枕無憂的故事大綱

破鏡重圓和高枕無憂的故事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2W 次
每一個成語的背後都會有它蘊含的故事,相信廣大讀者對破鏡重圓和高枕無憂這個兩個成語並不陌生,但是可能就不清楚它的由來吧,下面就讓語文迷小編帶領大家來了解。

  (一)破鏡重圓

破鏡重圓和高枕無憂的故事

南北朝時期,陳國公主樂昌美麗且有才華。她與丈夫徐德言感情深厚。但當時,隋朝正入侵陳國,陳國即將被滅亡。

樂昌公主和徐德言都預感到他們的國家將被入侵者佔領,他們也會被迫離開王宮,背井離鄉。戰亂中,他們可能失去聯絡。於是,他們將一枚象徵夫妻的銅鏡一劈兩半,夫妻二人各藏半邊。相約在第二年正月十五元宵節那天,將各自的半片銅鏡拿到集市去賣。期盼能重逢,並將兩面鏡子合而為一。不久他們的預感就成為了現實。

戰亂中,公主與丈夫失散了,並被送到隋朝一位很有權勢的大臣楊素家中,成了他的小妾。在第二年的元宵節上,徐德言帶著他的半邊銅鏡來到集市上,渴望能遇見他的妻子。碰巧,有一名僕人正在賣半面的銅鏡。徐德言馬上認出了這面鏡子。他向那名僕人打聽妻子的下落。當他得知妻子的痛苦遭遇後,他不禁淚流滿面。他在妻子的那半面銅鏡上題了首詩: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復嫦娥影,空留明月輝。 那個僕人把題了詩的銅鏡帶回來,交給了樂昌公主。

一連幾天,她都終日以淚洗面,因為她知道丈夫還活著而且想念她,但他們卻無法再相見了。

楊素終於發現了這件事。他也被兩人的真情所打動,覺得自己也不可能贏得樂昌的愛。於是,他派人找來了徐德言,讓他們夫妻團圓了。

破鏡重圓這個成語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形容夫妻分開後,又高興的團圓。

  (二)高枕無憂

源於《戰國策·齊策》。馮諼是戰國時期齊國相國孟嘗君的門客。有一次,他自願為孟嘗君到薛地去討債,不但沒有把錢討回來,反而把債券都燒掉了。人民以為是孟嘗君叫他那樣做的,所以對孟嘗君非常感激,後來孟嘗君被齊王解除了相國的職務,只好前往薛地,但卻受到了當地人民的歡迎。孟嘗君這才知道馮諼之所以燒債券的目的。但是馮諼卻對孟嘗“狡兔有三窟,才能免除一死。現在您僅有一窟,還不能高枕無憂,我願意替您再鑿兩窟。”於是馮諼去見梁惠王說:“齊國解除了孟嘗君相國的職務,使諸侯有了任用孟嘗的機會。誰如果先把他請去治理國家,一定能夠富國強兵。”梁惠王聽到這話,就派使臣帶著黃金千斤和車馬百乘,去請孟嘗君到樑國做相國。馮諼又搶先回到,建議孟嘗君不要答應樑國的聘請,樑國的使臣跑了三趟,都沒有把孟嘗君請去。齊王知道了這件事,害怕孟嘗君會到樑國去做官,趕緊用隆重的禮節,請孟嘗君回去仍做相國。馮諼又勸孟嘗君向齊王請求賜給他先王傳下來的祭器,讓他放在薛地建立宗廟,以保證薛地的安全,當完全廟建成時,馮諼對孟嘗君說:“現在三窟已經鑿成,您可以'高枕無憂'了。”後來,人們便用“高枕無憂”來形容滿足現狀,無憂無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