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说课稿 > 眼镜的说课稿(通用6篇)

眼镜的说课稿(通用6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16W 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眼镜的说课稿(通用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眼镜的说课稿(通用6篇)

眼镜的说课稿1

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喜欢表现自己,对美术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对一切事物都很好奇,比较有兴趣,想一探究竟,由自己解开谜题。他们喜欢画画、折折、剪剪。因此,引导学生时,让学生在“玩玩、看看、做做、想想”的探究体验中掌握一点制作、装饰设计的方法。

二、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简单了解眼镜的用途,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设计一副自己喜欢的有趣的眼镜。

2、过程与方法:展开想象的翅膀,用自己喜欢的外形进行眼镜的设计和制作。

3、培养学生现代设计意识,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美化生活的能力。在摹拟活动的行为中体验创作的乐趣。 另外,让学生知道爱护自己的眼睛。

三、教 学 方 法

本课设定为设计-应用课,突出学生选材、动手能力的培养,为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更好的让学生体验创作的乐趣,在设计教学流程时做如下安排:

谜语导入——启发联想——实践创作——展示交流——自我总结。 课前准备:纸片,彩色笔,铅笔,剪刀,胶水。

四、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有趣的眼镜

同学们,大家觉得自己聪明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猜一个小谜语。 稀奇稀奇真稀奇,

拿人鼻子当马骑。

又圆又亮,左右一样。

脚蹬两耳,腰跨鼻梁

同学们知道这个小谜语描述的是什么吗?---眼镜

(二)、启发联想:

1、你知道的眼镜种类有哪些?

近视镜、远视镜、散光镜、防风沙眼镜、太阳镜、变色镜、隐形眼镜、装饰眼镜。

2、你知道一副眼镜的结构吗?

镜圈,镜片,镜腿

(三)、实践创作(课件展示制作说明)

同学们,现在想不想自己亲手做一副自己喜欢的眼镜啊? 制作一副有趣的眼镜需要哪几步呢?

1、第一步:在纸片上画出你喜欢的眼镜轮廓

2、第二步:给眼镜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3、第三步:剪出我们画的眼镜。

4、第四步:画出装饰物的轮廓、涂上颜色、并剪下来。

5、第五步:把眼镜和装饰物粘在一起,也可以再画上一些图案。

四、展示交流:

举办“有趣的眼镜”走秀活动。

有趣的眼镜

学生戴上自己设计的作品 ,自由组合、自由选择, 进行表演。

五、自我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呢?

教师总结:今天同学们表现地都非常好,大家做的眼镜也各有特色。我们在在生活中还要注意保护好我们的眼睛。

六、课后做一做:

利用彩色纸或纸盒,设计制作一副有趣的眼镜。带上你制作的眼镜秀一秀你的风采吧。(使用工具要注意安全!)

眼镜的说课稿2

设计意图: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实际生活进行,应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的对象。”现如今,电影事业蓬勃发展,日常出行更是方便快捷,大家早已把看电影当做是一种常态化的休闲娱乐方式。很多家长会时不时地领着孩子去影院体验一番,共同享受“科技”特别是“3D技术”所带来的大荧幕下的视觉冲击。我班幼儿大部分有戴3D眼镜看电影的经验,有的甚至家里配有专用的3D眼镜。当我问到“3D眼镜是什么样的?戴上它看电影有什么特别?”时,孩子们满怀欣喜和激动,一个个争着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告诉我。当我追问到“3D眼镜为什么这么厉害,镜片里可能藏着什么秘密?”时,孩子们的思维一下被抓住了,小眼睛里瞬间折射出求知的光芒,这为我积极组织《有趣的3D眼镜》这一科学探索活动注入了不竭的动力。

《纲要》指出:“教育要贴近生活,要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要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对幼儿而言,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在最直接的体验中学习,在动手过程中发现。因此,在这一活动中,我选择了操作性较强的红蓝3D(PVC)镜片作为探索材料,将抽象的科学概念转化为幼儿可亲自投入的游戏,以让幼儿在富有挑战性的活动中认识身边可触及的科学现象,从而进一步提高科学兴趣和实践能力!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3D眼镜镜片红蓝搭配的秘密。

2、体会用自制3D眼镜成功观看图片和视频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在多次探索中发现3D眼镜镜片左红右蓝的秘密。

活动准备:

1、电脑、白幕、自制PPT、大记录表、记录笔、小黑板4块、泡沫垫。

2、自制3D眼镜框架、红蓝PVC镜片、3D鲨鱼照片若干、材料框。

3、背面藏有数字密码的照片40张(其中3D照片32张,普通照片8张)。

4、用黑底KT板和塑封纸自制的六位密码插袋4个、解密码标记4份。

活动过程:

一、唤醒经验,激发活动兴趣。

1、欣赏一小段3D电影,体验用眼睛观看的模糊感受。

1)宝贝们,欢迎来到多功能3D影院!一起来看场3D电影吧!

(一开始,教师就以简洁有力、充满激情的话语将幼儿自然地带入了活动中。白幕上影院背景图片的环境渲染,再加上之后快速切入的3D视频片段,顿时,孩子们变成了“影院”中安静的小观众,个个看得目不转睛。)

2)这个电影看起来怎么样?(模糊、不清楚)你平时在电影院看的3D电影也是这样的吗?那是怎么回事?

(前后的提问紧凑、连贯,且给了幼儿基于真实的感官表达自我的机会。回答问题时,孩子们特别积极主动,都着急地想要和大家分享自己观看3D电影的日常经验——戴3D眼镜。模糊的观影感受对幼儿来说是陌生而新鲜的,有了对比和反差后,孩子们对3D眼镜的认知兴趣更强了。)

2、集体分享与交流,认识3D眼镜的立体效果。

1)戴上3D眼镜看电影都有什么效果?

(这个开放式的问题对幼儿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述能力提出了挑战,幼儿由于具体经验、思维模式的不同给出了各种不同的答案。有的孩子用到了逼真、可怕、震撼、惊奇等形容词,有的则直接描述了自己看过的电影场景和切身感受,如恐龙像是冲到了眼前、自己像是站在了悬崖边,又如水像洒到了身上、子弹向我飞来等,这些都是孩子们宝贵的想法,都值得肯定!)

2)小结:你们说得这些都是3D眼镜带来的立体效果!

3)3D眼镜可真厉害,你们想不想做一副自己的3D眼镜?

(幼儿的情绪高涨,对接下来的操作活动有着迫切的期待。)

二、探索发现3D眼镜镜片红蓝搭配的秘密。

(一)第一次探索:一红一蓝的镜片能看出3D效果。

1、认识操作材料:红蓝镜片、3D鲨鱼照片。

1)看,材料框里有什么?嗯,好多红色和蓝色的镜片!

2)还有什么?这可是一张会变魔术的的3D照片,里面藏着立体效果!

(在前面自备一个小操作台,带幼儿认识材料筐中的红蓝镜片和照片时同步在电脑上出示相应的图片,教师随意抽取两张镜片放在眼前,尝试观察桌上的照片并自然更换镜片、调整观察距离再看一看。教师简单的动作引导将使幼儿在之后小组操作活动中的思路变得更清晰、思维变得更活跃!)

2、大胆猜测镜片搭配的方法,教师记录。

1)这些镜片到底怎么搭配才能看出图片中的3D立体效果?(猜测并记录)

大班科学:有趣的3D眼镜大班科学:有趣的3D眼镜大班科学:有趣的3D眼镜(出示大记录表,记录表分为三栏:第一栏是让幼儿猜出镜片左右搭配的不同方式,教师提前预设好所有可能的方式并直接用红蓝镜片快速、直观地进行记录;第二栏是用打√的方式集体记录第一次操作过程中觉得可以看出照片3D立体效果的搭配方式;第三栏是在第二次探索中用标记出效果最佳的搭配方式。猜测、反复探索和验证、集体记录是开展科学活动的有效手段,其运用适应大班上学期幼儿的经验和能力特点。)

2)现在请大胆试一试,试完后说说:你试了哪几种方法?哪一种成功了?

(简练的提问帮助幼儿进一步明确操作要求,同时将使幼儿的表达更有针对性。)

3、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幼儿分为4组,6人一组,每3人一个材料框,框中红蓝镜片的数量充足,这样幼儿在选择、更换镜片时十分便捷。教师仔细观察幼儿的操作过程,鼓励幼儿尝试各种不同的搭配方式并清楚地描述自己的发现。幼儿在与活动材料的交往中完全是自由、独立的个体,但他们的思维却是有指向性和目的性的,“快乐学习”的旅程由此开启!)

4、分享并记录第一次的操作结果。

1)你试了哪几种方法?哪一种成功了?

(孩子们兴奋地表示自己试过了红红、蓝蓝、左红右蓝、左蓝右红的镜片搭配方式,其中,大家一致认为后两种方式能看出照片的3D立体效果。个别幼儿好奇地将红蓝两张镜片重叠后看照片,虽然观察效果不佳,但他们特别愿意和大家分享自己独特的发现。在这一环节,幼儿对3D电影的立体感知经验为探索、记录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2)小结:原来一红一蓝搭配的镜片是能看出图片中的3D立体效果的!

(二)第二次探索:左红右蓝的镜片效果更佳。

1、设疑:到底哪种(左红右蓝还是左蓝右红)效果更好呢?

(引导幼儿进行更深入地探究,且明确结果是唯一性的。)

2、进行对比性观察,揭示结果并做标记。

(提示幼儿带上一红一蓝的镜片坐到大屏幕前的泡沫垫上,教师依次播放几张立体效果突出的3D照片,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孩子们很快发现了左红右蓝镜片搭配所带来的奇妙效果并愉悦地交谈起来。)

3、小结:原来左红右蓝的3D眼镜片看起来效果更清晰、更立体。

(三)自制3D眼镜,戴眼镜欣赏其他3D照片。

(提供用卡纸和橡皮筋做成的有卡槽的眼镜框架,幼儿自主插入镜片后戴上眼镜欣赏更多的3D照片,一张张小脸上洋溢出成功的喜悦。)

三、开展趣味数学游戏,解密后欣赏3D视频。

1、设置悬念:想不想看3D电影?可打开电影需要解开一个6位数字密码。

2、明确解开密码的三个要求:找到藏在3D照片后的数字密码、密码按照从大到小、红蓝红蓝红蓝的规律排列。

(这一数学游戏的开展依赖于幼儿“利用红蓝3D眼镜观察3D照片”的新经验,需要每组幼儿首先合作从10张3D及普通照片中筛选中8张3D照片,然后对后面有干扰的8个密码按从大到小、红蓝红蓝红蓝的规律进行二次筛选和排列,最终获得正确的6位密码。解密要求通过PPT图片、标记和符号清楚地传递给幼儿后出示4块小黑板,提醒幼儿操作时对应黑板上相应的组号。)

3、分组合作,尝试解开密码。

(每块小黑板边缘倒“U”形反贴自粘纸,自粘纸上随机贴好8张3D照片、2张普通照片,黑板中间按顺序列出解密要求,黑板下方固定好六位密码插袋。引导幼儿小组合作戴眼镜观察后去掉普通的照片,然后将所有3D照片翻过来,再按要求选择正确的密码插入密码袋。)

4、集体检查并验证密码,输入正确密码后观看3D电影。

(集体检查的过程中幼儿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能尝试运用对比、推理的方法找到出错的地方和出错的原因,活动的积极性很强。)

四、小结与延伸

今天我们发现了最普通的红蓝3D眼镜镜片的秘密,在生活中还有更厉害的其他3D眼镜哦,下次我们再一起来探索一下,好吗?

活动反思:

大班科学《有趣的3D眼镜》是一个原创的教育活动,活动来源于幼儿的日常观影经验,这种贴近幼儿生活的活动不仅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还有利于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充分的活动准备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红蓝PVC镜片作为基本的操作材料为幼儿提供了自主探寻镜片搭配秘密的机会,大记录表的设置使得幼儿的猜测、探索、记录的结果一目了然,自制3D眼镜框架帮助幼儿投身于戴3D眼镜看照片和视频的真实情境中。为数学游戏准备的藏有数字密码的照片、六位密码插袋和解码标记将幼儿的新旧知识经验加以整合,游戏的加入不仅丰富了科学活动的内容,还对小组幼儿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挑战。

本次活动主要采用集体教学的形式,运用提问法、观察法、操作法、讨论法等探索式教学法,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活动一开始,孩子们将用肉眼看3D电影的模糊感受与平时戴3D眼镜的观影效果进行自然的关联和对比,于是对3D眼镜的认知兴趣增强。之后的集体交流过程中,幼儿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自己对立体效果的认识,

眼镜的说课稿3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物理(八上)》第68-71页,主要包括眼睛的构造、成像原理,眼睛的调节作用、近远视眼及其矫正等内容。课型:新授课

二、教材分析和设计思想

眼睛和眼镜是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涉及透镜的初步知识、照相机成像原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等物理知识,还涉及生物学科知识。它是在学生认识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了解凸透镜如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等的应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的一个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眼睛、近视眼及其矫正、远视眼及其矫正等内容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节教材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的理念。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是观察世界的窗口。《眼睛和眼镜》这一节从眼睛的构造、成像原理,眼睛的调节作用逐步展开,在介绍眼睛的调节作用后,进一步引出了视力缺陷及其矫正的问题.

1.模拟眼睛成像,随后,由模拟眼球成像实验与真正的眼睛的区别引出眼睛的调节作用。从长时间的近观导致眼睛的病变引入课题。

2.近视眼和远视的成因,让学生在上一个实验的基础上选用器材,进行对比实验,验证猜想。

3.近视和远视的矫正。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突出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把知识的产生过程以及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手段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地应用已学到的知识,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探求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手段并内化为学习研究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 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2.过程和方法

● 通过模拟眼睛成像活动,经历、体验和领悟眼睛成像的原理,通过比较实验,领会近视的成因。

3.情感、态度、价值

● 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关心残疾人和热爱世界的情感;

● 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

四、教学要点

1.重点: 眼睛成像原理和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2.难点:眼睛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五、教学方法

探究性学习(以启发式为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索知识)。

六、教具

凸透镜3只(焦距不同)、白纸两张、凹透镜一只、光具座,蜡烛,打火机 多媒体教学课件,湿抹布。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研究研究课题

(二)子课题1探究“眼睛为什么能看见物体”

(三)子课题2: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对比探究)

(四)子课题3:远视的成因和矫正

(六)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教师汇总。

(七)轻松一刻:呼吁大家爱眼护眼!

眼镜的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天然光学仪器,从结构上看,眼球非常类似于照相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了解眼镜的结构,知道晶状体的形状对观察景物的影响。通过对近视眼、远视眼成因的研究和矫正方法的讨论,提高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

二、课标分析

了解人眼的成像原理,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知识学生是非常熟悉的,有很多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或多或少有所了解,故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让学生在课前提前搜索、调查、查阅相关资料、对其进行分析总结,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把展示才华的机会多给与他们。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眼睛的构造

2.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3.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特点及其矫正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对比发展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矫正视力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眼睛保健教育

3.使学生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学习重点:人眼成像的原理。

学习难点:利用水透镜探究近(远)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

突破措施:通过分组实验、小组讨论,小组展示

六、教学资源准备

凸透镜、凹透镜、激光笔、PPT课件等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5分钟)

同学们你们知道人的一生80%的信息是通过我们的眼睛获得的吗?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带我们领略多彩斑斓的世界,你们知道眼睛是如何成像的吗?这节课就来学习《眼睛和眼镜》。

观察结合眼睛的构造思考回答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教学(25分钟)

认识眼睛

1.人眼的结构出示人眼结构图片,对照图片请同学们说出眼睛的主要结构?教师强调:晶状体、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人眼成像的原理: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呢?人眼如何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1.提出问题:人眼如何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教师图片展示

2.实验探究探究内容:利用水透镜体验眼睛是如何看清远近不同物体的。实验器材:水凸透镜,光具座,光屏

1.实验步骤:

(1)利用水透镜在基础曲度下使发光体成清晰的像。

(2)将发光体远离水透镜,调整水透镜厚度使光屏上的像再次清晰。

(3)将发光体靠近水透镜,调整水透镜厚度使光屏上的像再次清晰。

2.结论:

(1)当看远处物体时,将水抽出,水透镜变薄,像变清晰。

(2)当看近处物体时,将水注入,水透镜变厚,像变清晰。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提出问题:近视眼是怎样形成的呢?教师图片展示成因成因:晶状体太厚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远物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实验探究内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实验器材:水凸透镜,光具座,光屏活动1:近视眼的成因实验步骤:

(1)利用水透镜在基础曲度下使发光体成清晰的像

(2)将水透镜中注入一些水,让水透镜变厚,观察像是否变的模糊。

(3)移动光屏找到清晰的像。

结论:(1)近视眼患者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强。

(2)近视眼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

活动2:近视眼的矫正

实验步骤:

(1)向后移动光屏恢复水透镜成近视眼时的状态。

(2)在水透镜前方添加透镜直至像再次清晰。结论:近视眼患者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教师图片展示矫正晶状体太薄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近物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

(三)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1.提出问题:远视眼是怎样形成的呢?教师图片展示成因2.实验探究探究内容: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实验器材:水凸透镜,光具座,光屏

活动1:远视眼的成因实验步骤:

(1)利用水透镜在基础曲度下使发光体成清晰的像

(2)将水透镜中抽出一些水,让水透镜变薄,观察像是否变的模糊。

(3)移动光屏找到清晰的像。

结论:(1)远视眼患者晶状体变薄折光能力变弱。

(2)远视眼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后面。

活动2:远视眼的矫正

实验步骤:

(1)向前移动光屏恢复水透镜成远视眼时的状态。

(2)在水透镜前方添加透镜直至像再次清晰。我的发现:远视眼患者需要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四)保护视力的方法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如何保护我们的视力课堂小结:

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还存在哪些困惑?

观察投影说出眼睛的主要组成部分:睫状体、晶状体、瞳孔、视网膜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小组交流展示答案小组成员讨论交流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让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小组合作讨论及对实物感知,养成知识归纳总结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的联系。通过实际操作,感受物理实验操作的严谨性,增强动手的能力,激发学习物理的热情。

巩固练习(5分钟)

导学案课后巩固练习

学生自主当堂完成,教师现场答疑解惑

巩固课上学习知识,做到堂堂清。

课堂小结(5分钟)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在实验探究中又存在哪些问题?还有什么想探究的问题?

学生可以个别回答,或相互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

促进知识的巩固掌握。提升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八、板书设计

第4节眼睛和眼镜

一、眼睛

(1)结构:

(2)成像原理

二、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用凹透镜

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用凸透镜

九、教学反思

发掘学生形成近视眼的主要原因,例如长时间在光线太强或光线太弱的情况下看书;学生看书的坐姿不端正导致看书的距离太近;学生长时间关注电视、电脑、手机等电子屏幕;不合理饮食等都有可能造成近视眼。应该怎么做?可以经常做眼保健操、眺望远处的物体、佩戴防蓝光的眼镜、端正坐姿让眼睛离书面的距离30~40cm左右,注意合理饮食。

眼镜的说课稿5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了解眼睛的结构,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物体的。

2、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特点及其矫正方法。

过程方法

1、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精神。

2.通过几个问题的讨论,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去解释或联想某些生活实际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

1、使学生具有眼保健、保护视力的意识,注意用眼卫生。

2.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近视眼及其矫正。

2、远视眼及其矫正。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每人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用来观察周围的事物,获得信息,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呢?患有近视和远视的人要佩戴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眼睛和眼镜。

(一)眼睛

1、问题:眼睛就好像一架照相机,眼睛是如何看物体的呢?眼睛的构造是怎样的呢?

在学生说出内容基础上通过播放课件讲述: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二)近视眼及其矫正

1、向学生了解近视眼看远处物体的现象

回答:只能看清近处物体而看不清远处物体。

师补充:由于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使晶状体变凸,或睫状体调节能力降低,远处的景物的像成在视网膜前,形成近视眼。

2、如何使远处的光成在视网膜上呢?

学生用简单器材做探究实验

3、近视眼的矫正:

汇报实验结果:必须加一个光学元件对光起发散作用----凹透镜

4、日常生活中我们因如何保护自己的眼睛呢?

学生各抒己见说出平时保护视力的方法。

(三)远视眼及其矫正

1、让学生试着分析远视眼观察到的现象

生回答:只能看清远处物体而看不清近处物体。

总结: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近处一点的光未汇聚成一点就到达视网膜上(即汇聚在视网膜后)

2、如何使近处的光成在视网膜上呢?

学生用简单器材做探究实验

3、远视眼的矫正

汇报实验结果:必须加一个光学元件对光起会聚作用----凸透镜

眼镜的说课稿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眼球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3)了解用眼护眼常识。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晶状体的形状对观察景物的影响”的演示,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2) 通过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的探究,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用眼护眼教育,强化眼保健意识,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珍爱眼睛。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学情分析

学生对眼睛和眼镜较熟悉,生物课上已经对眼球的结构、近视眼和良好用眼习惯有所介绍,所以学生对本节知识的学习已有良好的基础。从物理的角度了解眼睛,了解正常眼睛的调节对于刚学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学生来说理解上有较大难度。由于学生刚接触物理,对于科学探究能力较差,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有待培养。

重点难点

重点:

1. 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2. 科学用眼习惯的养成

难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

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眼睛是怎样看清物体的?为什么有的眼睛要戴上眼镜才能看清物体?这节课我们从物理的角度来学习有关眼睛的知识。

活动2【讲授】一 眼睛是如何看清物体的

1.复习眼球的结构。

投影眼球图片,将构造中视网膜和晶状体空出请学生填空。

重点讲解晶状体和视网膜,提出问题:晶状体的形状和学过的哪种光学器件相似?

2.播放视频:牛眼照相机

归纳: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将精彩尽收眼底。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角膜和晶状体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经过大脑的处理感受到了正立的实像,人就可以看到物体了。

活动3【讲授】正常的眼睛调节

1.学生体验活动:眼睛看投影仪,手拿上面有字的纸突然移至眼前,看纸上的字,体会这一瞬间眼睛有何感受?引发猜想,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眼在怎样进行调节?

2.对照照相机的调节提出眼睛不同于普通照相机的神奇之处。提出问题:普通照相机靠改变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像距)使底片出现清晰的像,人的眼睛晶状体到视网膜的距离基本不变,它是靠改变什么使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呢?

3.动画模拟:看远处物体,晶状体变薄,看近处物体,晶状体变厚。

归纳:为了达到合适的折光效果,晶状体通过变厚变薄改变它的折光能力。看远处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看近处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自动调节折光能力。指出:眼睛是一架精巧的可连续变焦的照相机。

活动4【活动】三 近视眼和远视眼及其矫正

1.近视眼的成因

学生活动:比较正常眼和近视眼的眼调节能力。请一个近视的同学和眼睛正常的同学从远到近看同一物体,比较他们看清物体的情况。

引导学生得出近视眼的典型症状。引导学生分析:正常眼看远处物体可以成像于视网膜上,近视眼看东西模糊,不能成像在视网膜上,提出问题: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成像于视网膜前还是视网膜后?近视眼是如何形成的?

2.学生对比“近视眼的症状和成因”学习“远视眼的症状和成因”。

3.探究活动一:近视眼和远视眼的诊断

(1)提出问题:教师设置不正常眼,分小组安排近视眼或远视眼,学生以眼科小医生的身份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诊断。

(2)设计方案,分组探究

根据探究目的,围绕如何进行诊断展开讨论,初步确定一个基本的方案。然后学生进行探究以期能得出满意结论。教师巡视、为部分同学提供帮助

(3)交流

鼓励学生大胆参加交流:

A.探究结论是什么?

B.如何操作、怎样得出的结论;

C.有意识地与他人方案进行对比评价。

4.探究活动二: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1)提出问题:如何对你桌上的近(远视眼)进行矫正?

学生作出猜想并指出猜想依据

(2)分组探究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解决问题

(3)交流评估

分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A、探究结论是什么?

B、有意识地与他人方案进行对比评价。

C、还有没有什么发现

活动5【讲授】四 保护眼睛

1.患近视的同学谈体会:近视给生活和学习带来的不便

2.播放图片:爱眼屋

师生共同指出不良用眼习惯

师生交流:保护眼睛,除了杜绝上述不良用眼习惯,我还应做到:

教学生一种眼保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