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關於節日散文(精選17篇)

關於節日散文(精選17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41W 次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散文的身影吧?散文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寫散文,多數時候都離不開事件。你知道怎麼才能寫好散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節日散文,歡迎閲讀與收藏。

關於節日散文(精選17篇)

節日散文 篇1

春節、清明、端午、中秋是我國四大傳統節日,這些節日中的習俗、遊藝、慶典,與大自然的氣候和節律,以及農耕時代人們的生產生活緊密相關。隨着工商業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人們與農耕生活逐漸脱節,與大自然也不再那麼親密,很多節日記憶在年輕一代那裏慢慢失落了。比如,端午是屬於夏天的節日,莊稼旺盛生長,人也要激揚自己的精神,賽龍舟這樣的習俗就產生於這種情感需求,那是從田野裏生長出來的情感。現在提到端午,人們就不會自然生髮出這樣的情感需求了,與之相關的習俗也就只會淡化。

傳統節日是中國人生活情感和願望的共同表達,許多傳統節日風俗中斷了,我們的年輕人沒有了節日記憶,令人惋惜。更多的情況是,有些習俗消失了,節日喚起的情感卻不會變。比如清明時節,踏青、放風箏、盪鞦韆的人越來越少了,但對先人的懷念和祭奠卻沒有變少。中秋節總想團圓,春節總要辭舊迎新,節日的情懷是不變的。

比如説即將到來的春節,貼“門神”辟邪,貼“福”字迎祥,寄寓了人們對生活的期望:和諧、富裕、健康、平安。傳統的風俗越來越少,怎麼把節日過好?用更多有活力的形式支撐起民族的生活激情、人們的節日盛情,應舉各方之力全力而為。2007年“兩會”期間,我提交了《關於建議春節假期前挪一天的提案》,我的提案很快被政府採納,會後不久,國務院頒發文件決定清明、端午和中秋三個傳統節日放假,春節假期前調,除夕給假。這個決定實施了五年,大家春節過得鬆快充分。中國人過年過的是除夕,過年的勁兒都用在除夕夜,今年恢復除夕放假,也是充分尊重了傳統、尊重了民意。政府應為傳統節日“搭台”,讓春運通暢,鼓勵各種春節的活動,比如農村的廟會、城市的年貨市場,支持老百姓過好春節。按照中國的傳統,年貨市場是賣各種應時的過年用品,比如“福”字、蠟燭、紅燈籠、吊錢、年畫等。商家開發更多的年貨,開闢年貨市場,既符合商業的規律,又能為人們帶來節日的愉快。記得多年前逛天津天后宮的年貨市場,我在一個剪紙攤上看到一個小福字,這福字比大拇指指甲大一點兒,過年時將這小福字往電腦上一貼,上着網,年意頓時來了。這種微型的福字先前是沒有的,但人們對它的再創造還是緣自節日的情感,傳承傳統。

對於節日的情懷傳承,每個人都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特別是我們的教育應該突出傳統節日的教育,我甚至都想給小學生編一本傳統節日的課本,讓他們知道這樣過節很好玩、有味道、有我們民族的特點。另外,媒體也可發揮它獨特的優勢,積極營造節日的氛圍,把有新意又有傳統味道的節日信息傳播開來。不過,節日的真正主人還是老百姓。一個節日過得好不好,還是得聽老百姓的心聲。春節是中華大地各民族的節日,過好春節要看到更多人的願望。現在辦春節晚會,太盯着城市人的喜好,又太在意、遷就年輕人的喜好,而不夠關注佔全國人口大多數的農村老百姓,這就會使大多數人不滿意。

節日散文 篇2

每次聖誕節或者情人節什麼的,我從不寄望得到先生什麼禮物。先生説,這種節日本意是好的,只是給商人利用了。又説,何必為了節日才買東西送來送去呢?凡事但憑一心,心中想着誰,管它什麼節日,隨時都可送呀!

我也深以先生的看法為是,所以每天都在等禮物。

有一天先生獨自進城去找朋友,我不耐那批人,就在家裏縫衣服。先生走時,我檢查了他的口袋,覺得帶的錢太少。一個男人,要進城去看朋友,免不得吃吃喝喝,先生又是極慷慨的人,不叫他付帳他會不舒服的。

就因為怕他要去一整天,所以又塞了幾張大鈔給他,同時喊着:“不要太早回家,儘量去玩到深夜才開開心心的回來。不要忘了,可以很晚才回來哦!”

站在小院的門口送他,他開車走的時候揮了一下手,等到轉彎時,又剎了車,再度停車揮手,才走了。鄰居太太看了好笑,隔着牆問我:“你們結婚幾年了?”我笑説:“快五年了。”那個太太一直笑,又問:“去哪裏?”我説:“去城裏找朋友。”鄰居大笑起來,説我怎麼還站在門口送——生離死別似的。我也講不出什麼道理,譁一下紅了臉。

沒想到才去了兩個多鐘頭吧,才下午一點多鐘呢,先生回來了。我抬起縫衣服的眼睛,看見他站在客廳外面,伸一個頭進來問:“天還沒有黑,我,可不可以回家?”“當然可以回家羅!神經病!”我罵了他一句,放下待縫的東西,走到廚房把火啪一點,立即做午飯給他吃。

做飯的時候,問先生:“怎麼了,朋友不在嗎?”先生也不作聲。上來從後面抱住我,我打他一下手臂,説:“當心油燙了你,快放手!”

他説:“想你,不好玩,我就丟了朋友回來了。”

等我把飯菜都放在桌上,去浴室洗乾淨手才上桌時,發現桌上多了一個印度小盒子,那個先生,做錯了事似的望着我。

我一把抓起盒子來,看他一眼,問:“你怎麼曉得我就想要這麼一個盒子?”先生得意的笑一笑。我放下盒子,親了他一下,才説:“可是你還是弄錯了,我想要的是個雞心形的,傻瓜!”

先生也不響,笑笑的朝我舉一舉飯碗,開始大吃起來。等我去廚房拿出湯來的時候,要給先生的空碗添湯,他很大男人主義的把手向我一伸——天曉得,那個空碗裏,被他變出來的,就是我要的雞心小盒子。

這一回,輪到我,拿了湯杓滿屋子追他,叫着:“騙子!

騙子!你到底買了幾個小盒子,快給我招出來——。”

八年就這麼過去了。説起當年事,依舊淚如傾。

後記:

你到底買了幾個盒子?一份好的心意比禮物本身更有意義。很多人喜愛三毛的文字,怕是不僅僅羨慕她與荷西靈魂伴侶式的婚姻,更多的是對於字裏行間流露出的,一個女人的睿智和敏感纖細。

節日散文 篇3

清明,情感相守的心靈節日

向來,中國的傳統節日,都是與祭奠有關的,以祭悟道,默認寄情,這是中國人的智慧。

清明節,是最具代表性的與祭奠有關的節日,它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不僅是人們緬懷先人的節日,葉落歸根、認祖歸宗的家國情結,也在清明裏得到了登峯造極的表達。無論你人在何處,身處何位,只要你的心中還有自己的“家”,那麼,清明節這一天就會魂牽夢縈地浸潤在你的靈魂裏。我們讀唐詩,有“路上行人慾斷魂”的經典,陸游詩《臨安春雨初霽》“猶及清明可到家”,也是在説人們紛紛心情急迫地趕着清明節往家裏走。

一個“家”與一個“冢”,在漢字中形態何其相似,也許古人在造字的時候,就有關於生死的智慧在其中了。人,既然是自然的造物,又具有創造的能力,但無論具有多麼豐富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都無法逃避死亡這一自然歸宿。

清明祭掃,歷來為人們所看重。“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在一個特定的日子裏來到神聖的墓地、陵園,面對那些已經長眠於地下的親人們,你不僅能聽見生者對逝者那如泣如訴的哀悼,更會默默地祝願駕鶴西去的親人在天國裏安身立命,保佑晚輩,而自己也會在現實生活裏更加善待活着的長輩們、善待自己、善待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們。其實,這就是中國式的孝道藉助祭掃實現的一種傳統文化的延伸。

清明節,是一個今人與古人,生者與逝者,現在與過去,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進行多重溝通與交流的特殊時刻,飽含着我們人們對生與死的哲學思考、對人間大愛的珍視呵護、對人生價值的道德判斷。“山水”同在為“清”,“日月”同在為“明”,一個“同”字,道盡了天地的祕密,是在精神上溝通生與死,陽與陰的一個虛擬文化的平台。逝者已去,生者還要行走在人生漫長抑或坎坷的路上,因此,人們一方面要祭奠亡者以通所謂的“陰間”,另一方面也要迎春遊樂以順陽氣,選擇一個春和景明、神清氣爽、萬物復甦的季節祭奠、緬懷、感恩、追思,踏青、折柳、沐浴、吟詠……我們的祖先可謂用心良苦。人是有着豐富情感的生靈,人在感懷中方知生命的意義,存在的價值,通過這樣的方式交流溝通,炎黃子孫厚重的歷史便有了人性的温度。

莊子認為,人不必執着於生,因為生若是一次遠遊,那麼死就等同於自然的歸宿。人從哪裏來?又到哪裏去?這是千百年來人類潛藏於心底本能的疑惑和叩問。如今,面對着紅塵滾滾、物慾橫流的現實生活,還有多少人能夠做到心靈的“清明”?珍惜一生中得到的和擁有的一切,大徹大悟地明白有情相守才是家,從此行為坦蕩,心靈清明,自覺追求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的人生境界,這才是對發軔於華夏曆史深處清明文化的最好傳承和詮釋。

節日散文 篇4

中國有許多傳統的節日,比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但我最喜歡的就要屬過年了。每到春節,家家户户喜貼春聯,敲鑼打鼓,張燈結綵,辭舊迎新的活動熱鬧非凡,每一個人的臉上都洋溢着節日的喜悦。但你知道嗎,過年為什麼會有這些喜慶的活動呢?這裏面有着一個美妙的神話故事,現在讓我給你講一講吧!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無比。“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都要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這一年的除夕,桃花村的人們正準備扶老攜幼上山避難。這時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當時全村的鄉親們正在收拾行裝,誰也沒心關照這位乞討的老人。只有村東頭的一位老奶奶走過去給了他一點糧食説:“快逃吧!年獸快要來了。”老伯伯笑着説:“婆婆如果讓我在你家呆一夜,我一定能把‘年'獸趕走。”老奶奶繼續勸説他,乞討老人笑而不語。婆婆無奈,只有撇下他,上山避難去了。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裏氣氛與往年不同:只見村東頭老奶奶家裏,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便向老奶奶家撲了過去。快到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劈里啪啦”的炸響聲,“年”嚇壞了,就再也不敢往前走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竄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裏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奶奶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説了乞討老人的許諾。於是,鄉親們一起擁向老奶奶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着紅紙,院裏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作響,屋內幾根紅蠟燭……欣喜若狂的鄉親們為慶祝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子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

從此以後,每到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户户燭光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後來這風俗越傳越廣,逐漸成了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過年的習俗除了上面所説的外,還有很多,比如:貼窗花,貼年畫,吃餃子,壓歲錢等。我最喜歡和小朋友一起放鞭炮,晚上我早早的吃過年夜飯,就拿着鞭炮就朝門外奔去。伴隨着我們的歡呼聲,一個個煙花飛到了空中,點亮了美麗的天空。還有一個傳統也是我們最喜歡的了,那就是春節,我們都會收到長輩們給我們的紅包,預示着來年我們都會順順利利的過着每一天。

“過新年,穿新衣,開開心心過大年……”我們唱着歡樂的歌謠,迎接新的一年來到。

節日散文 篇5

家鄉臘月的天,忽而陰沉抑鬱,剎那便又轉了和煦陽光。漫山依舊是青葱翠綠。刺杉的枝頭懸垂着一個個球果,宛然便是喜慶的燈籠隨風搖擺;紫鈴木也新萌了芽,一簇一簇,仿似紮了辮子的姑娘,安靜地在風中端詳這大山的寧靜。

山裏的新年是不一樣的味道。老人們早早便準備了年貨,或是就近商店新購柴米油鹽,或是揹着揹簍“赴山涉水”趕場。我也總是隨着奶奶翻山越嶺,穿行在這天與地的靜謐氛圍中。

兒時的記憶裏,新年的前幾個日頭,總是會這兒那兒地換屋子吃飯。爺爺,大爺爺,三爺爺,還有四爺爺,也都湊和到了一起,喝幾盅小酒,沒有花生,便着奶奶炒幾樣小菜下酒。三爺爺是不喝酒的,但也興高采烈地就坐拉家常。年頭總會放大串的鞭炮以示喜慶,孩子的我們,不會通宵枕着手機,便在這轟鳴聲裏蓬頭散發迎接新的一年。

想想,那也是幾多年前的事了吧!

只如今,上一輩的孩子已是身入城鎮之中,或是買了房的,便將老一輩家人盡數接去住了新房;或仍舊熱血拼搏的,也是早早便接了父母城裏過年。奶奶坐不得車,爺爺更是安逸于山中的靜祥,而我,也是偏愛這大山的安寧,便辭了父母,奔赴大山,和新的一年。

有時,正值年夜,會有一場繽紛的雪,漫山遍野。我們便是早早起身,探尋這別具風味的景色。山裏的樹都開了素白的梨花,田野上,也是素縞裹身,銀晃晃好不怡人。那些四季長青的丫頭小夥們,看來也是不經這寒冷,不然,為何要如此這般,雪衣緊束呢?

最喜歡的,便是大年夜的晚上,短暫卻甜蜜的熱鬧,家人們團坐在一起,豐盛的年宴,喜慶的歡顏。吃過飯,生一壟碳火,老人們團團圍坐,便是擺起了龍門陣,説着往年的喜趣故事,繪着來年的豐收藍圖。而我們孩子,便捧着幾隻果子,揣滿口袋瓜子,個自拎着椅子板凳,圍着電視,等待新年晚會。奶奶也總是會端來一盆火熱熱的燃碳,為我們取暖。大山的靜謐,安詳;房內的温暖,甜蜜。幾星燈火,映映爍爍,為這新年的山又添幾絲暖意。

若是雪下得大了,小夥伴們便是會赤裸雙手,在風雪中,裹上許多小雪球,取來個自的鞭炮,插一顆在雪球中,點燃,向天空扔去,砰——一朵朵冬日的百合嫣然綻放,耳畔迴盪着未散的音響,嘴裏滿是歡呼。大山饋贈的煙花,童話世界般的美好,我們總不願錯過的,這一場歡宴快樂。

學,在冬日最美,所以,她每每開放在冬季;笑,在雪上爛漫,所以,雪總因笑而更生美麗;山,是雪後童話,在笑中嫣然,所以,山裏總會有一場散佈歡笑的雪。

而如今,雪燈映然,夜風微醺,裹着重重思戀,把山前的小村染一筆墨色青痕。星空,也有了屬於我們的愛戀。

節日散文 篇6

每每在一個節日來臨之前,我總是滿懷喜悦的期待着,內心溢滿的快樂好像只能在這樣的時刻,才可以合乎理由的釋放出來。生之日,便是生日,呵呵,我喜歡把每一天都當作節日,從晨曦的第一道光到夢中香甜的呼吸,都能夠讓我陶醉。當然,在生之日又添加了特殊意義的節日,我更是欣悦萬分,因為這些節日讓我們懷念,警醒,讓我們繼承傳統又讓我們銘記歷史,讓我們毋忘過去又在喜慶中揚帆起航。

明天就是五一節,勞動者的節日。所有能得到法定假日的人們,都可以輕鬆的出遊或者休閒的放鬆一下工作中的壓力,但還有更多的人依然堅守自己的崗位上,默默的奉獻着自己的節假日與家人團聚的機會,我們不得不對他們表示崇高的敬意,尤其是那些終年如一日辛勤揮汗滴的體力勞動者們。物有類別,勞有所酬。所有懂得付出而獲取的人們,都是世間最最可愛的人。人與人之間應該彼此尊重,我總記得那張最温馨的圖片:是小學課本里周總理與環衞工人握手並且親切交談的圖片。一種體憫就是一種人格魅力,只有互親互愛才能營造最和諧的強音與氛圍。當你敞開懷抱時,你就能夠擁抱到所愛的人;當你的思想站在一定的高度時,你就會看到世界的全貌。

很多時候,我覺得自己是個古套的人,喜歡那些最樸實的語言。例如剛剛進學堂,老師就念那黑板上邊的條幅“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這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卻激勵着我每天去學習,去更新自己的概念,積極樂觀的生活,積極的面對所有暫時臨近的困難與坎坷。我喜歡這句話,它像一面旗幟高高的飄揚在我的信念裏,日復一日,也曾風吹雨淋,霜打雪侵,但這面旗幟卻佔據了生命的最高點更加鮮豔燎燃!

還有一句“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是那個激進時代的口號麼?多麼振奮人心哦!就如現在最流行的温暖語“手牽手,心連心。”我喜歡這話裏暖暖的色彩,哪怕只是念一念,或是在思想中一閃而過,那都是一股暖流流向心窩。如果傳遞開來,真如聚沙成山,匯小滴而成江河,愛,才可綠野山頭;愛,才可澎湃成海。一個人如果沒有服務的精神,他就不會得到奉獻的快樂,他就不會善意體諒別人的苦衷,更不會成為大寫的人。

呵呵,弄得像沉重的思想教育課。我可是最不喜歡正兒八經上課的人,親近自然總比死啃書本舒服多了,一切教義都在生活的細微中,一切美好都在山水的藴藏裏,你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還有一顆活潑的心跳,就足夠了!

鮮活的靈魂才是青春的標誌。就讓我們在這可愛的節日裏揮霍青春的激情吧!那麼,還等什麼?讓我們整理行囊,出發吧!向着明天,向着美好的未來!

節日散文 篇7

小時候,曾祖父常説,過了中秋,這一年又快要過去了,有時候,也説,離過年不遠了。那時的我,不懂這話的深意。現在看來,這前一句話,是感慨時間飛逝,多少帶有點哀傷,後一句話,是一種憧憬,因為過年是個團聚的日子。我不敢妄測曾祖父的話意。我小時候的記憶裏,中秋沒有團聚的概念,只有過年才是闔家團聚的日子。在今天,曾祖母和曾祖父離開十八年後的中秋夜,在這個人們掛在嘴邊團聚卻依然有大多數的人不能和家人團聚的日子裏,我懷念我的曾祖母、曾祖父。

我的整個童年,都伴隨兩位老人家而度過。在我離開老家後的十八年裏,對老家的能想起來的記憶,都和兩位老人家有關。記憶中最早關於月亮的傳説,也是兩位老人家説給我聽的。到現在,我依然記得,天狗食月,仙女坐在月光上,月光上的老公公,乘涼時抬頭看明晃晃的月亮時兩位老人家用蒲扇趕蚊子的夏夜,等等。

記憶猶新,因為記憶裏都是苦難,都是貧窮。我對過年過節不甚喜歡,這也是小時候落下的根子。小時候的中秋節,是芋子可以吃的季節。在老家農村,過中秋的標準食譜時油炸芋包子,兩斤豬肉。那時,炸芋包子是件幸福的事。因為窮,那時的家庭不像現在,10斤或更多的一次性往家裏買油,那時只是供炒菜的油。在我老家,食油要到20華里在的圩市上買,一般都是一次買兩斤三斤,吃完了,趕集時又去買兩斤。因為沒油更多一次性買那麼多油。我的家庭是屬於貧困中較貧困的。在我小小的年紀的心裏,我總是可以覺察到,要過中秋了,媽媽總是不那麼開心。對於媽媽來説,節日裏,苦她自己可以,不能苦了老人和小孩。媽媽常為了炸芋包子的油發愁,也常為了兩斤過節的豬肉而發愁。家裏除了糧食,沒油更大的收入來源,儘管媽媽很能幹,每年養三四頭豬,但一家人的開銷,總是捉襟見肘,過中秋,要買油,買豬肉,還得靠養的雞下蛋賣了,才有錢買油。也常有雞不生蛋,蛋不好賣的時候,這時,要是曾祖母、曾祖父要是領到了紅軍撫卹金,總會拿出錢來置辦節日的食材。但是,媽媽的心有多痛多難過,要強的媽媽從沒説出來過。

小時候過中秋,芋包子和豬肉是必須要的,至於月餅,那是奢侈品了。而且,都是沒陷的餅,能吃到的月餅類似於現在的桃酥餅。當我有能力買起餅時,我曾無數次想買到小時候吃過的月餅來吃,但是,我再也沒有吃到那種味道了。

時間久違,我在時間中老去,在日新月異的時代裏衝撞進退。但,對於小時候僅存的一點記憶卻歷久彌新,它隨着時間的推移,融化在我的血液基因裏,伴隨着我的為人處世之道,我從沒後悔和怨恨那些苦難和貧窮的生活,它教會我的,足以讓我受用一生。

節日散文 篇8

清晨的風吹來了些許涼意,陽光透過破碎的雲灑向地面。雲謙遜的站在天空的角落,還是這陽光,如同墨跡般侵襲着雲和這秋天的早晨。我時常在這樣澄澈的時刻醒來。從中秋才開始的秋季曇花一現,人們還沒來得及記住它的綿綿情意便早早夭折,秋季也成為了如同時鐘手錶一般的計時工具,所謂的秋天。純正的秋,我一直以來把它當作是成熟的充滿韻味的女性,她那曼妙的身姿躲着酷熱的夏,留下那倩影的轍痕跨過靜謐的每一個十月的早晨。可是在度過了二十個或冷或暖的秋天之後,在這樣一個時間我説不出為什麼會那樣的默默頹喪着。烏雲很快地集中在森林的黝黑的邊緣,我彷彿就在飄着綿綿細雨的森林裏,眼睜睜地看着那烏雲勢不可擋地壓過來,直到喘不過氣,接着雨點墜落下來,與我的手臂接觸,寒冷隨之而來,一直佔據了我身上的每一個角落,仍然沒有絲毫褪去的意思。透過寒冷,我覺得應該是自己和這個時刻有某種莫名的的桎梏,也就是為了不曾要求,不曾知道,不曾記得的小小要求。

桂花香,充斥着沁人心脾的味道,感染着每一個人,對這個季節憂傷漸漸在我身上平靜下去,暮色又一次降臨在在寂靜的森林中,十一月的森林,挪威的森林。

繞過擁擠的人羣,我向着一棵無人問津的小樹走去,它只有一人半高,枝椏也剛剛伸展開,雨水還殘留在葉子上,成了露珠,倒映出天空的一角。露珠落下與陽光的焦點邂逅的瞬間,就像劃過一把豎琴,奏出天籟之音。一年半載後,小樹會長高許多,再過幾年,也就長成了一棵大樹。流動的時間,我們感性的看作是樹的高度,理性的看作是時鐘的滴答;可是時間是變化的財富,時鐘模仿它,卻只有變化而無財富。而對於人來説,時間流過也會給人的各個部位帶來改變,成長或者衰老,而最可怖的是,這一切都是千真萬確的。

白色的鬍子給人帶來衰老的感覺,而我正好擁有。我們的各種努力認識和被認識對象之間總是橫着一道深淵,無論用怎樣長的尺都無法完全測出深度。我努力着,在這二十個春夏之間努力着,不知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流逝的時間。可是大部分時間裏我們無法判斷,正確的選擇會導致錯誤的結果,錯誤的選擇會出現正確的結果,在中間踟躇猶豫的我漸漸磨掉了原本的或者激情或者衝動或者那叫做青春的東西。抱怨,不滿,但是我們把這個世界看錯了,反説它欺騙了我們。努力過後得到的生活就是生活在生活的邊緣。

不知道下一個黃昏在哪裏,每天晝的終章,夜的序曲,彈奏了整天的鋼琴落下最後一個音符。所有的期待成了黃昏後的又一次等待,等待着下一個黃昏的到來,帶走誰的悲傷。

節日散文 篇9

春節來臨,本來就繁忙的城市變得更加熱鬧和喧譁,城市裏到處都是潮水般的人流。過多的人流似乎壓得這個城市喘不過氣來,城市裏到處都有節日的氣息,但更多的是城市沉悶的歎息。

年初一的下午,耐不住家裏寂寞的我硬是拉着哥哥出來去逛街。本以為到了下午街上的人不會像早上那麼多,可我們來到街上時,街上還是人頭攅動,每條街道都是外出遊玩的人,非常擁擠,我只好無奈地歎氣。過年就是不一樣,紅紅燈籠高高掛,到處都是張燈結綵的,把春節這個中國傳統大節日映襯得更加多姿多彩。在無聊的閒談中,我們不知不覺走到了繁華的步行街——中山街,那裏更是喧譁和熱鬧,老老小小都身着節日的盛裝,在街上悠閒地逛着,有些人還買了很多好吃的邊走邊品嚐。這不禁讓我聯想到這應該是個富足的時代,人人豐衣足食,不會為吃穿而煩惱是呀個理想的時代。

但是,當我將走盡這條街的盡頭時,我的心一下子繃緊了,一名衣衫襤褸的中年男子趴在擁擠的路中央,零亂的黑髮遮住了他烏黑的雙眸,但我仍然可以依稀看到他那張憔悴的臉。他的前面放着一個用來乞討的鐵罐,裏面只有零零散散的幾毛或一元錢。他一面爬着前進,一面用手推着裝錢的鐵罐,期盼路過的人能給他一點施捨。然而,路上的行人匆匆過,有的人甚至不瞥一眼就從他的身邊走了過去,留下的只有呼嘯的寒風。我感覺到我的心在顫慄,更多的愧疚和失落湧上我的心頭,難道這就是我心目中的富足時代嗎?一陣寒風吹來,把我心中構想的一切吹得粉碎。

很少支持慈善事業的我慢慢地把手插入我的口袋,想往他面前的鐵罐裏丟一點錢,可哥哥早已拉着我走出了老遠。“別給他,小心是騙子。”哥哥邊走邊説。我無奈,心中只有慚愧和遺憾。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太大了,有時垂手可及的夢想卻顯得遙不可及。也許,就像淪落在路邊乞討的那個流浪人,就在眼前的幫助卻得不到。不是他站不起來,只是我們的手抬得太高了。也許,只要我們每個人都放下我們的手,他就會慢慢地站起來。但是,縱使他的身邊有千萬只帶有援助力量的手,都是匆匆而過,連一點愛心的空氣也沒留下。對於這些淪落在街頭巷尾以乞討為生的人來説,我們的手真的有這麼高嗎?在他們的眼裏,我們的手真的達到了遙不可及的高度嗎?當我門看到他們用顫抖的手向我們舉起乞討的鐵罐時,我們還是無動於衷嗎?古人云: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在物質文明日益豐富的今天,人們在吃飽穿暖之後,會不會想到還受凍捱餓在街頭的人呢?也許,我們並不達,但只要我們擁有一顆濟世的心,就足以讓我們放下手,把他們拉起來。這不僅是一種愛心,更應該是每一個人發自內心的社會責任感。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向這些不幸的人伸出一隻手,他們將和我們站在同一高度。

節日散文 篇10

“新的一年”無論對小孩還是大人來説,都意義非凡。

除了代表新開始的字面含意之外,古今中外都一樣的慶祝氣氛,也讓新年的感覺充滿了喜悦、希望、期待、和終於能逃脱苦難的的心情,他給人一種一切都將會和現在“不同”的期許,也讓所有人願意在給自己機會往前奮戰!我也是這樣,喜歡過年,喜歡迎接新年,喜歡讓自己很有朝氣的計劃明年的事物。

我也自認是個很乖、有執行力、趕作夢、計劃和安排的小孩,從小到大,除了學校交代要寫“新年新希望”的寒假作文題目之外,每次到了新年,我還會按照母親的要求立下很多目標、計劃、一堆的自我期許、和寫上一堆無聊的標語,希望來年這些夢想都能達成。

但一年復一年,我的希望都沒有達成,我的夢想、計劃都沒有實現,我想要的沒得到、我想作的沒完成,然後,在每個年的年底,我都有種焦慮,而且隨着年紀增長,越來越厲害,總認為自己很失敗,什麼都沒作、什麼都沒完成、甚至,我逐漸懶得去想什麼新希望,反正現在也中年了,錢、壓力、發展,這些都是比夢更現實的問題,我甚至在想,等未來有小孩,我再教他“作夢”吧~

由於課程的啟發,近來我一直不斷的以系統思考的方式質疑過往許多我不瞭解理由,卻根深蒂固在執行、信任、甚至已經養成習慣的一些理念,尤其最近,年節壓力再度讓我情緒低落,面對未來發展的質疑,讓我持續在想一個問題,也許無聊,但對我來説有很多意義,那就是所謂的“新年新希望”。

我開始有一種感覺,我會拿迎接“新年”來逃避“今年”,我用許多“明年的計劃”來抗衡現在不想完成“目前的責任”這種心情。我得了健忘症,除了迎接新年,我似乎不打算回想,過往那一年我許過什麼心願,設下什麼希望?有多少做到?有多少我早就遺忘?

於是,我重新問自己過往設定出來一樣的問題:

今年你創造了什麼奇蹟?讓你開心、有自信?

今年你挑戰改變了多少?讓你充滿活力、讓你能肯定自己?

今年你作錯了多少事情?如果再來,你要怎麼解決問題?

今年你有多少沒完成的事情?為什麼你不想面對這些夢想?是什麼讓你作不下去?

我承認我有缺點,但是我想要讓我的優點更優,讓我的特質更特,讓我的好處更好,讓我的日子更棒!

所以,今年的我,又設下了新的自我對談方式,而當我努力的想出了某些心情之後,我感覺自己原來不是這樣失敗,我發現明年我應該還有很多夢想可以進行。

節日散文 篇11

每年農曆的正月初一,是中國農曆的新年。在中國傳統節日中,真是一個最重要最熱鬧的節日。因為正是冬末春初,所以人們也把這個節日叫‘春節’中國人過春節有很多習俗。從臘月三十日起,人們就開始過年了。這段時間裏,家家户户大掃除,買年貨,貼窗花,掛年畫,寫春聯做好各種食品,準備辭舊迎新。

春節前夕叫‘除夕’,除夕之夜,是家人團聚的時候,一家人圍在一起,吃一頓豐盛的年夜飯,説説笑笑直到天亮。這叫“守歲”,除夕零點鐘聲一響,人們還要吃餃子,古時零點為‘子時’除夕子時正是新舊年交替的時候,人們在這時吃餃子,是取‘更歲交子’的意思。也是餃子名稱的由來。正當午夜交正子時,新年鐘聲敲響,整個中華大地,爆竹聲震響天宇,這時屋內燈火通明,庭前是燦爛火花屋外是震天的響聲把除夕的熱鬧氣氛推向高潮,爆竹響聲是辭舊迎新的標誌,喜慶心情的流露。

大家放完鞭炮後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祭拜天地,迎神祭祀祖先。因各地習俗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祀拜祖,而大的多將祖先牌位擺在正廳,陳列供品,然後按輩分依次祭拜。孩子們最盼望的事也許就是壓歲錢了,壓歲錢是由長輩向晚輩發的。有的是吃完飯後向晚輩發的。更多的是集結在正廳,高呼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新年快樂,列隊跪拜,而後伸手要紅包,甚而跑到老祖宗的房裏,大嚷特嚷:“壓歲錢,壓歲錢!”的家中老人還嫌不夠熱鬧,故作小氣,有討價還價到圍攻摸索,最後把老祖宗的紅包挖出來,大家搶掠一空才呼嘯而散。老人認為這只是新年事事順利的好兆頭。

過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從初一開始,人們就走親訪友,互相拜年。拜年時人們要説吉利的話。新春佳節時,許多地區的人們喜歡在窗户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盡烘托了喜慶節日的氣氛而且也為人們帶來了美的享受。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剪紙是一種非常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為它大多貼在窗上,所以人們叫它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的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的淋漓盡致,將節日的紅火富麗。喜氣洋洋,人們也會在屋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無論在過去還是的現在,都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

我國民間還守歲的習慣,守歲從年夜飯開始,這頓飯要慢慢的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要吃到深夜。我國春節文化內容是這麼的豐富多彩,也是人們一年中最嚮往的,因為這時候可以和家人團聚。

節日散文 篇12

不是活在玻璃樽,不再用放大鏡審視自己的悲哀。什麼時候我竟學會不露痕跡地冷笑。那是在沒有陽光流泄一地的午後,心己乾涸,忘記如何哭泣的日子。那應是一個該銘記的節日!我忘了,我該記住的啊。

開着一個個連自己都覺得沒意思的玩笑(我不會)。哪裏奢望有人附和。不需要的,確切地説是不屑。

“我給你幸福!”

一定會有人傻傻地笑,但決不是我。指尖沒了温度。有些承諾給的竟是別人一生的翹首以待。可惜,那署名是:來世的我!

曇花一現,只為韋陀,轉瞬即逝。彼岸花等不來幸福。誰逼着誰背叛,誰去結又有誰來解?誰來把那千絲萬縷的拖欠還清?

若真有來世,我做無名花只為自己開;做忘情樹決不長在你必經的路旁。無論什麼都不遊戈過你的世界。

記得在校的話劇團裏,幸或不幸地被選上。不願意強顏歡笑,在那一出出不屬於我的戲裏,自主選擇,永遠情願只充當那最出色的配角。可是在墜下的帷幕裏黯然傷神的卻是我抹不去的身影。

握在掌心的流年,是我的手太小了抓不住,它直接而顯眼的落在跟前。

只怪我的心太小,裝着那與疼痛擁抱的人。只能填下細細碎碎沒有主人的莫名思念。

上帝站在我的面前,毫無商量地絕情地折下我的羽翼。“別忘了墜地那刻骨的痛!”轉身,消失……那背影莊重肅穆,此時更透出殘忍冷酷。

上帝左手的沙漏,右手的金幣。我竟透支體力,從未如此賣力地將烙刻着‘幸福’的希望,往裏投。可卻連一丁點的迴音也不曾留下。湮滅!湮滅……

時光的洪流中會錯過許多再也得不到的美好!(哥在笑我啊哦)。

錯過了什麼?

宿命的陷阱,上帝設下荒誕的局。我不會飛翔卻還懂得奔跑,有人縱情地跳下去,而我選擇繞道!

在錯誤的地點,錯誤的時間受安排地相遇了。誰來駁斥,來世若再邂逅不是錯誤的疊加呢?

我惟一一次不被選擇,這是錯的嗎?那就執迷不悟的一錯再錯!

不知從何時開始厭倦了選擇,不知怎樣進行一場名為‘人生’的審判。

心和心的對峙,冷氣在這交集。

想與忘的敵對,記憶仍在撕殺。

若是攜着幸福去流浪,誰來給我忘命的勇氣

等……

那一張張白卷在紛飛。那是空缺的生活。

誰的温存在煽動,誰的熱情在慫勇。

我為宂長的曾經封塵,決心和喧囂浮華做一個長久的告別!

節日散文 篇13

12月25日聖誕節已經來臨,無論是走在大街上,還是人們的交談中,這個洋節日再次被捧到了很火熱,很瘋狂的地步。大小賣場借洋節火爆促銷、年輕人借平安夜、狂歡夜大肆揮霍,助推了“洋節”的火爆升温。

相比之下之後的元旦就顯得格外冷清。元旦是一個辭舊迎新的節日,是人們盤點一年收穫與缺失,總結經驗與不足,以更加自信的嶄新姿態開始新徵程的重要節點。但隨着大量西方節日的滲入,國人很快的被“西化”了,追捧的熱情、嚮往的程度甚至超過了我國的傳統節日——春節。

我國的傳統節日被忽視,而洋節“味”越來越淡。不少人覺得我國的節日過於單調,少了洋節的浪漫和狂歡,太注重傳統文化的薰陶,不夠刺激。

這是一種錯誤的思想認識。從2008年開始,清明、端午、中秋等都被定為國家法定節假日,節日與假日融為一體。其目的非常明確,讓國人重拾和復興傳統節日和傳統文化。清明、端午、中秋等節日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深厚的歷史背景,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通過把法定為節假日有利於弘揚和傳承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發掘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擴大中國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增強炎黃子孫的凝聚力。

我國的傳統節日文化內涵十分厚重。每個不同的節日都有着悠久的歷史淵源、深厚的文化內涵和豐富的民俗活動,為人民羣眾普遍重視。清明節是中華兒女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宗親節日,又是一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的大好時節,是維繫海內外華人思想情感的文化紐帶。端午節既有吃粽子、賽龍舟等習俗活動,又有祭祀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意義,有利於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中秋節,月圓人更圓,象徵着全民族的大團圓。

傳統節日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藴,如此豐富的文化內涵,歷了歲月的考驗和提煉,閃耀着民族智慧與民族精神的燦爛光芒。我們如何去挖掘、去弘揚、去繼承。關鍵在於讓全社會,特別是要讓當代青年深入瞭解傳統文化,自覺關心傳統文化,增強自願為傳承傳統文化服務的自覺,真正領會傳統節日藴含的民族情感,汲取古人的精神和智慧,使古老的傳統節日為現代生活添彩,這需要多方面、全方位、深層次的宣傳、鼓勵與創新。

傳統節日法定為假日,不是形式上的放假,是對傳統文化的更好發揚,培養人們對祖國深厚的感情和對民族精神的昇華,培養人們對傳統文化內涵的認同,聚集復興偉大中國夢的力量。如果缺乏文化自覺,洋節只能熱度膨脹,傳統節日只能更加枯燥泛味,放假的節日也只能讓我們又多了一個購物節、狂歡節而已。

節日散文 篇14

記不得從什麼時候開始,才對聖誕有了印象。那年,當附近村子裏那個基督教堂上空,綻放着美麗煙花的時候,住在那個村子裏的同學説:“今天平安夜,明天就是聖誕節了。”那是我第一次聽到“平安夜”和“聖誕節”這兩個詞,第一次見到比較像樣的基督教堂,美麗的小彩燈綴出了它的輪廓,大大的十字架,三個平行不等高的屋頂。

那時候,對於平安夜和聖誕節,我一無所知,後來,從英語書上知道,那是個西方的節日,然後,就只當它是個外國人過的節日而已,與我無關。然而,當那個年輕卻特別能聊天的英語老師在課堂上神采飛揚的講着有關聖誕節的事情時,我突然就特別嚮往,在聖誕節的清晨也能夠收到聖誕老人在平安夜裏,偷偷塞進我掛在牀頭的襪子裏的禮物,希望能在家裏也裝飾一個小小的聖誕樹,掛滿美麗的小彩燈,放上一個小星星,然後等二天的到來,跑到樹下,找那個屬於自己的有着精美包裝的盒子,不管裏面的東西貴重或是廉價,都會是一個特別的驚喜,於我而言。這是個美麗的夢。

我問母親:“知道耶穌嗎?”母親答:“知道,就是那個基督教主,後來釘在十字架上被燒死的那個。”我又問:“那你知道聖誕節嗎?知道聖誕節理,人們都會幹些什麼嗎?”母親搖頭,説:“我只知道,每一個星期天,村裏那些信基督教的人們都會趕去附近的村子的教堂裏做禮拜。”我用在英語課堂上知道的東西告訴母親:“其實聖誕節就和中國的春節一樣,是西方的一個重大的節日。”

我們住在小鄉村,對基督教唯一的認識就是每到週末,那些信耶穌的人們就會背上或跨上一個小布包,去附近的村裏做禮拜,只知道它也是個教人向善的教會,有個聖母瑪利亞,還有個耶穌,只有這些。子夜彌撒,哈利路亞都跟我們沒有關係。

上了高中,才知道,原來蘋果真的可以賣到兩塊多一個,那些包裝精美的蘋果在聖誕節的前一天,被賣到了兩塊四一個。那天晚上,正在上自習的我們,心早已被外面綻放的煙花給引了去,課間的時候,我們興奮的叫喊聲,衝向了沉沉的天空。然後,第二天,一切一如既往。

去年,我離開了家鄉,來到了這座美麗的古城開始讀大學。終於知道了,在中國,把聖誕節也當一個節日來慶祝,已經很久了。聖誕節那晚,我穿過喧鬧的過道,離開了那個充斥着各種興奮聲音的教學樓,來到了安靜的操場上。坐在冷冷的台階上,除了想起了那個在初三那年的平安夜,握着我的手説來年想退學的李小一外,望着西安這個沒有煙花綻放的天空,遙想着家鄉,還有那些淳樸的鄉親們。

節日散文 篇15

清明雨,匯成一條思念的河。清明時節,心裏總是慌慌的、悽悽的、寂寂的,一種惶恐悵惘的憂傷。

不知什麼時候起,天空下起了雨,淅淅瀝瀝的,浸濕了我的眼眶,浸透了我的衣衫,一滴滴雨水,穿過我寒戰的軀體,彙集在我的心房,波濤洶湧,洋洋灑灑,匯成了一條思念的河。把我帶到了生離死別的現場,那一幕幕一樁樁的往事,像風鈴般,在我耳畔迴響。難忘,銘記的殤。

微寒薄涼的北風從我耳旁掠過,呼嘯搖曳,像是在嗚咽,像是在詠唱:清明時節桃李笑,野地荒冢話淒涼。烏啼鵲噪昏喬木,陰陽兩隔誰斷腸。一聲聲哀嚎,一聲聲低泣,彷彿來自蒼穹,彷彿在耳邊迴響。

我遙望天籟,夜幕,籠罩了一片有生機的氣象,黑絲絨般的夜空中懸掛着顆顆閃爍的星星,像是一滴滴晶瑩的淚滴,顆顆璀璨,滴滴欲墜下。像是在訴説一個個遙遠哀婉的故事,聲淚俱下,痛不可抑。

我彷彿看見千里之外,荒涼的枯山峻嶺旁,百墳拱起,千碑林立,煙雨籠罩了萬家冢院,荊棘雜草悽迷在肅穆的墓碑旁,斷魂哭泣的人們,跪倒在祖先旁,燃起一炷香,點燃心中無限的哀思和惆悵,許上一個個心願,讓天地永存,讓死者安息,讓活着的人們,背起行囊,不辜負前人的重望。

母親,女兒不孝,到不了您的身旁,就在這十字路口,能夠通往天堂的方向,點燃心中的思念,把我心裏滾滾的思念之水向您流淌。

風瀟瀟,飄蕩着濃濃哀思,雨綿綿,淋漓着靡靡悲情,我劃亮手中的火柴,幽蘭的火苗,迅速在寄託中蔓延,冥幣飛舞,火焰發出噼裏啪啦的聲響,像是我心中滴落的淚滴,重重地敲打着我的心房。

祭拜的香火在半空中裊裊升起,直達我遙望的方向,母親,您在天堂,還好嗎是不是一樣在把我們牽掛,母親,在淒寒霜凍的夜裏,別忘了把棉衣穿上,母親,有爸爸的陪伴,您們的家園,是不是陽光明媚,燦爛輝煌。

母親,我思念您,我把思念的苦水,匯成了涓涓的河流,在夜色裏發光,我把思念的甜蜜,釀成醇厚的米酒,散發着醉人的芳香,我把思念的旋律,譜寫成一首歌謠,在寂靜的深夜為您歌唱。

月光下,清明的細雨,像是串成竄的珍珠,紛至杳來,遠遠望去,像是密密麻麻的銀線,在天際閃耀,猶如積蓄在我心頭,無限的想往。剪不斷,絲絲纏繞,悱惻心田。

雨纏綿,風哀泣,任憑狂風暴雨,母親,我也跪拜在您幽魂的面前,任眼淚滂沱流成河,依然向您訴説着我無盡的緬懷和思念。看着冥幣一點點化為灰燼,我不忍離去,不忍離開您的身旁。

節日散文 篇16

一年一度的“六一”兒童節到來,這一天屬於孩子們。顧名思義,兒童節是為天下兒童設立的。如何把“六一”兒童節過好,讓孩子們開心愉快是中心工作,也是家長與教師們應該做好的事情。

孩子是家長的寄託,是祖國的未來,這是無可爭辯的事實。所以,設立一個特殊的節日來紀念則擁有不同意義,它激勵孩子們積極向上,勇於擔當時代重任。每個孩子都期盼這一天,在這一天打扮的花枝招展,如綻放的葵花一樣絢麗多彩,洋溢出人生的魅力無限。的確如此,人是從兒童時代走出來的,靚麗的人生從這裏起步,人生的夢想在這一刻插上翅膀,憧憬着美好的未來,闊步走向自己的美好未來世界。

看着沸騰的校園,彩旗飄揚,歌聲嘹亮,……讓我們情不自禁地想起童年時代,身上揹着簡陋的書包,穿梭在家園與學校的道道上,每個學生的服飾都不一樣的,這裏展示出一個個家庭的經濟現狀,……但是,那時的孩子與今天孩子一樣,渴望“六一”兒童節的到來,因為這個節日屬於自己。步入學校的孩子更渴望在莊嚴的少先隊隊旗下佩戴上鮮豔的紅領巾。因為,孩子們心中有一個嚮往,期盼早日成為一名優秀的少先隊隊員。老師告訴我們説,紅領巾是國旗的一角,是偉大祖國的象徵。所有的孩子都是這樣的心願,那樣的迫切那樣的渴望,成為優秀的少年兒童,願做祖國未來的接班人。加入少先隊,佩戴上紅領巾是孩子們“六一”兒童節心中最大的願望。

今天,孩子們穿着整齊的統一校服,在現代化教室裏讀書學習,真的非常羨慕。上學國家免除學費,還給補貼,這樣的事在過去想也不敢想象。今天與過去真是無法相比了。時代不同了,社會經濟快速發展,這一切給學校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讓學校煥然一新,朝氣蓬勃。今天的孩子幸福地生活在這樣甜蜜的時空中,衣食無憂,應有盡有。上學有家長來回接送陪伴,在學校裏有老師們精心呵護關愛。今天孩子們的積極進取心不減當年,朗朗的讀書聲,孜孜不倦的追求,期望在理想的天地裏學業有成,早日投入社會建設大軍中,這一點值得讚揚。

“六一”兒童節屬於你們,親愛的孩子們!衷心祝願天下所有的孩子們節日快樂,開心。我們願為孩子們保駕護航,促使孩子們健康快樂成長,在優美的校園裏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每個家長與辛勤的園丁們期望滿園的小樹茁壯成長,成為國家發展建設的棟樑。

節日散文 篇17

新年,冷冷的空氣,或許,她是在考驗人們的耐心和韌性吧!

起牀後,我看了看時間還是8點多。冬天如果不上班我會賴在牀上遲遲不願起來。今天如果不是聽到孩子們在樓下喧鬧着,這會兒我肯定還賴在牀上。

當我拉開窗簾,不由得驚喜,新年領着雪姑娘正與孩子們一起在玩耍,看孩子們那高興樣,你追我趕,堆雪人,打雪仗。連青山也被孩子們的歡笑聲震盪醒了,迴音着孩子們的笑聲。

一場瑞雪白了青山,厚了曠野,我彷彿看見麥苗笑了,看到農民笑了:“今冬麥蓋三層被,來年枕着饅頭睡”,2013年的豐收已經被這圖景畫成。

天空灰濛濛的,雪從天空中徐徐飄舞着,恍若白衣仙女,純潔淡雅。又如柔情似水的女子,温柔纏綿,風韻十足,美麗而不張揚,千般柔情在空中飄飄灑灑,縈繞不絕。那情調,總是那麼氣定神閒,柔柔地飄向人間,讓人們的熱情去點燃,讓人們走入她的內心。此時,我真想穿件白色衣裙,和雪融為一體。或是,戴個花環,攜把古箏,席地而坐,與雪和鳴,直至融進彼此。

看那雪花,矇頭轉向地在空中翻飛,就像當年初涉世事的我,在尋找一個屬於自己的最佳點。隨着時間的流逝,那些年少時的幸福與快樂,熱烈與執意,恍然一念間都已成為記憶。童年在父母的呵護中,唱着歡樂,唱着天真,成長中的我是最幸福的。童年時,經過自己的努力,取得好成績,得到老師和父母的表揚時,那時的我是最幸福的;少年時考上一所好學校,沒辜負老師和父母的希望,看着他們開心時,那時的我是最幸福的;後來有了一份好工作,看到同學們羨慕的眼神時,那時的我是最最幸福的。雖然其中也有辛苦,也苦惱過,消沉過,但想想,在人生的道路上,誰能避免不會碰壁?不會走彎路?有的還甚至遍體鱗傷呢!我認為自己是最幸運的,也是最幸福的女子。通過這十幾年來的努力學習和拼搏,我終於能報恩社會了。

走向社會後,才體會到我們每個人都在為生存而奔波,為理想而拼搏,你爭我奪都想拼個你我高低,算是償過了人生的滋味,因為這些,有時會讓自己無法釋懷那份輕鬆的心情。看看這紛紛揚揚的雪花,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宛若一朵雪花,或早或晚都要融入這變化紛紜的大千世界裏去。那麼我要追求什麼?我問自己,仔細想想,其實很簡單,只要幸福快樂就好。對於功名利祿、炎涼榮辱,終歸如雪,遲早都會慢慢地化去,杳無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