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于丹講座《如何培養孩子的德智體能全面發展》觀後感

于丹講座《如何培養孩子的德智體能全面發展》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63W 次

  篇一

于丹講座《如何培養孩子的德智體能全面發展》觀後感

于丹老師是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我非常崇拜他的文采,我們全家都喜歡看她主講的《論語》心得。今天我們有幸在山東農科頻道觀看到她主講的《如何培養孩子的德智體能全面發展》的教育專題片。聽了于丹老師精彩的演講,讓我的思緒萬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講座共四項內容:父母應怎樣正確認識孩子,如何擬定正確合理的人生目標;孩子不聽話,愛發脾氣,作為家長應如何正確引導教育;怎樣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師、懂得感恩;培養孩子抵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意義。

其中對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四點。對於感恩,于丹博士講的是孔子的例子。他説,我們應該不管千難萬難,都應給父母一個好臉色,而不是對父母發脾氣。但現實生活中,孩子因為我們給他的愛太多,成了溺愛,成了我們不管千難萬難都要給孩子一個好臉色,對孩子百般遷就,因而,我們更應該對孩子進行三思教育,避免孩子將來進入社會後,因為性格缺陷而有了愛發脾氣的習慣,可昔日的父母已經變成了同事、上司甚至是素不相識的人,他們可不會將就孩子,可見教育孩子控制情緒的重要性。

對於挫折的重要性,于丹博士講的是自己為女兒補花籃的事,從中讓女兒明白了哭鬧是最無能的表現。這是現代教育中,家長最容易遭到的問題。因為孩子的哭鬧,家長無原則的滿足孩子的要求,讓孩子認為哭是一件“厲害的武器” ,這樣會讓孩子將來進入社會後,不 會去想辦法應對困難,而是消極的對待困難和挫折,遇到一點挫折就 會失去信心。因此,我們在對待孩子的哭鬧時,應把握原則和一個度 的問題, 要讓孩子明白: 遇到挫折不要緊, 可灰心喪氣卻是最可怕的, 就算遇到天大的挫折也不算是末日,而是像蟬一樣,是蜕變的開端, 蜕變儘管十分疼痛,但卻可以換來自由飛翔,挫折又何嘗不是這樣! 我以後要克服于丹老師指出的家長在教育現代兒童時的主要病 症,做一個教育孩子健康向上積極奮進的現代家長。

  篇二

老師通知我們觀看由週六(12月22日)約早上7:15在山東電視台公共頻道播出的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于丹主講的《中小學生人格教育》專題講座,我的感受很深 。

節目一開始於丹老師為了讓我們懂得做一個有孝心、愛心的孩子,首先給我們講述了一個愛心樹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棵蘋果樹,與一位小男孩的故事。小男孩一生特別自私,為了實現自己的願望,一次次向大叔索取。然而大樹卻毫無怨言的一次次獻出愛心來滿足小男孩的願望,並開心快樂的守望小男孩一生。

故事講完了心情卻平靜不下來,正像于丹老師講的這個故事也是我們生活的寫照!是啊!我們的父母又何嘗不像這顆樹,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奉獻着他們全部的愛心,為了讓我們生活學習的更好,還要為我們洗衣、做飯晚上還要陪我們寫作業。然而我們又為我們的父母做了哪些呢?望着爸爸媽媽那充滿愛的目光,我心裏特別慚愧,並深情地爸爸媽媽説:我不做故事中的小男孩,我要做一個有孝心和愛心的孩子!

隨後于丹老師又告訴我們,青少年不僅要有愛心和孝心,還要做到自立、自信、自強。才能更好地完善自己。我想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們不能光依賴父母,像在生活上自己的衣服自己洗,幫家長做些力所能及家務。學習上要學會獨立思考,要時刻對自己充滿信心,只要自信心,才打不挎擊不敗的學習勁頭。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每個人的一生不會一帆風順,人生的道路上總會遇到各種大風、大浪。當他們來臨時,我們要學會堅強的去克服,不要懦弱的躲避,只有經歷與不斷磨練自己,才能得到鍛鍊與成長!只有做到自立、自信、自強、才能成就自己美好的理想與前程。

看的了于丹老師《如何培養孩子的德智體能全面發展》的教育專題片後,給我最大的感觸是:作一個學生不光有好學習成績還不夠,還要做一個有孝心,愛心、自立、自信、自強才能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