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岱山,五雲縹緲隔蓬萊的散文

岱山,五雲縹緲隔蓬萊的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21W 次

古人説“五雲縹緲隔蓬萊”,岱山的蓬萊仙島是那般不可捉摸的聖地。在這樣的仙境裏,海是蔚藍的,山是青碧色,整個人彷彿落入萬頃細浪微波倒影着蓮白色雲朵的明麗幻想中。“水如碧玉山如黛”不足以形容岱山的美。這片由404座島嶼飛聚、拼揍而成的東海蓬萊,遠比人們想象中的更“縹緲”。

岱山,五雲縹緲隔蓬萊的散文

  一、岱山的美從不落幕

美充盈在岱山的任意地方,比如謝洋季節傍晚的田塗村。天和海鍍上一層薄金,夕照投射到錯落停靠在港灣的百餘艘藍底躉船上,金色光芒在水間浮耀、閃爍。漁民們的紅幡飄展,消歇這一年海上辛勤的作業,悠悠閒閒張扯着半船墨綠色漁網,在那裏笑話家常。蒼山廣袤延綿,遙遙環抱住了港灣,鬱鬱葱葱的樹影尖端流曳開微微的金光,呼應着天上大團大團壓低着、翻滾着的雲彩。山體遙望宛若一尊古老的睡佛,須臾間便將繁亂的心思全部吸沒。

攀上對岸的蚊蟲山島,忽然間渺遠的歌聲紅鯉翻江似從海面上傳來,是一羣興奮的海鷗,落日的金暉也叫它們銜起。田塗村裏那宏闊、深沉的'蘆葦叢蕩,在傍晚時也會拂掠過鷗鳥“撲楞楞”的羽翅聲。此間、彼岸,邂逅鳥的天堂,啁啾成天籟。在蚊蟲山,還能看見許多垂釣的人提着沉甸甸的桶,他們從木屋後面幾處大礁石旁轉出來。乘帆船回到村岸,腳踩踏進一寸一寸幽涼的灘塗。海風鹹濕,催動着淺浪輕吻在海灘,劃出一弧弧優雅的淡藍波紋。

即使暮色闌珊、金紅的落日眼看要垂下,岱山的美卻從不落幕。傳説海鷗正翻飛去的那一座漁村——衢山島的中部,住着神話裏面的冷龍。就是《西遊記》裏羊力大仙的守護神,能讓熱油頃刻冰涼的那一條了。自從孫悟空打敗羊力大仙,冷龍迷途知返,東海龍王便調派它來此間的涼峙村眠卧。這村畔的海灣當中,原還住有另一條常年為禍一方的沙龍。沙龍性情兇猛,屬火,自然需要温潤的冷龍來與它分庭抗禮。

  二、龍的傳説

“雙龍灣”是一處W形的大海灣,灣中延伸開去的長礁“狗頭頸”和獨立於海洋中的圓礁“鑊臍礁”將海灣分割開。西北是“沙龍灣”,東南為“冷龍灣”。當海上的巨風驟然捲起,海浪直衝向海灣時,便會撞擊這兩方龐然礁石,剎那間浪花猛烈旋卷,在此兵分二路,向着兩灣沙灘衝擊,遙望似是兩條白龍從浩瀚海中來。“鑊臍礁”處浪花飛濺得最湍急繁密,宛如二龍正極力廝殺,在爭奪着海上一顆耀眼的“銀珠”。“沙龍灣”在面積上要大過“冷龍灣”近乎一倍,氣勢顯得更加磅礴與澎湃。巨風不起時,兩灣浪平流緩、水清沙白,只看見遙遠處綠島蹲伏、鷗鳥拂掠彩雲間。

龍,這一傳説中威力無比的祥瑞動物,給岱山烙上了深深的印記。這種印記既體現在浮表的層次,譬如説地名,岱山境內以龍為名的山和礁石有十多處;更滲透入村村嶴嶴、千年來相沿不息的傳統文化。徜徉在蓬萊仙境裏,到處是古樸的龍宮、龍潭、龍王殿、龍王廟等建築。每處神龍的供奉與祭拜的背後,都流傳着生動奇詭的傳説,凝聚了漁民對海洋複雜的感情。五穀豐登、魚蟹盛收,自然是得力於浩瀚富饒的大海。可是海水也有深不可測的一面。相傳,岱山後沙洋的海底,有一條每當風暴來臨,便向過往船隻“嗷嗷”吼叫預警的斷尾老龍。也有每逢島上土地龜裂,便偷偷去東海龍宮吸水、降下雨露甘霖的青龍。

龍的傳説是生命之歌的頌揚,是漁民對大自然深深的祈願與敬畏。

每年六月,東海漁區伏休的日子,人們在岱山北面的鹿欄山下舉行祭東海諸位神龍、謝洋祈福的盛大慶典。圓形祭海壇氣勢恢弘,壇的最高處矗立着一根擎天的“定海神針”,大約有三十多米。“針”底端鑲嵌祥雲龍珠,上方四條栩栩如生的巨龍攀附其間,通體鍍金。祭海時,香煙繚繞、鼓鈸震天。“東海龍王”在眾人浩浩蕩蕩的擁抬中,從蔚藍色大海而來。道士們身披黃袍,頭戴硃紅色的高方帽,雙手虔誠地擎舉着大香,排成長長的隊列。漁民代表們緊隨在後,高抬着肥碩的全豬全羊等五牲五穀,並一面面金色的“平安大旗”陸續走上神壇。壇中早已聚集數百人,招展的五色幡旗在海風中飄搖。人們點燃祭火,恭請諸神龍,敬獻祭品,在古樂與禮炮聲中上告蒼穹、下祈碧海,佑歲歲平安、福澤眾生。當岸炮和巨鍾轟然鳴響,壇上壇下千人叩拜。這之後便是長達三個月的休漁季了。

  三、盛夏岱山

盛夏是岱山海景最迷人的季節。每年的六月到九月,附近海域的洋流從南往北流動,太平洋深處的海水也流湧進來,帶走沉澱的泥沙。長江和錢塘江正值水枯的階段,沒有渾濁的江泥混雜其中。在祭海壇附近的高處眺望大海,蔚藍色一直連接到天空的盡頭。藍得耀眼的大海,像是平整柔軟的藍緞子。輕風起時,千萬個絕細的波紋粼粼顫動。青山和海礁石都像浮在了這蔚藍色之上。

面對浩瀚海景,總會忽然想起莊子筆下大鵬鳥的故事。“……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岱山朝暮變幻的海水不正是天池麼?莊子寫那條伏蟄的鯤魚,等待洋流和季風,變成“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的大鵬鳥飛來天池,正是當這盛夏的好時光吧。

小嶼泥螺山,遠望猶如一隻碩大的泥螺爬進海中。傳説秦始皇時期,徐福率五百童男童女尋訪仙山,到岱山便欣喜而返。告別時,曾在泥螺山上搭建祭台,祈風拜望海神。到了隋煬帝開疆拓土的年代,驃騎大將軍陳稜奉旨征伐台灣,途經岱山時也曾在這泥螺山上殺馬祭天七日,以表達破釜沉舟的必勝決心。南宋高宗皇帝避難躲到岱山時,也登臨上此泥螺山,在古樸的祭台前祈求着大海和諸神,庇佑大宋江山能夠早日回覆安寧。李清照、清朝詩人劉夢蘭,許許多多文人墨客也在這方小小的泥螺山上留下詩作佳句。

東沙古鎮的弄堂看起來是窄窄的,上了年紀的石牆經過風雨的洗刷和陽光的摩挲,舊成讓人依戀與感懷的樣子。下雨天青石板路踩上去會有些滑。小鎮依山而建的民宿房屋很整齊,外觀古樸端莊。不少房屋推開窗便能夠望見大海。街面上青白色石道的兩旁,緊密簇擁着木結構或者石磚牆的店鋪。內部裝飾風格迥異的店鋪裏有賣海鮮、山茶的,有賣竹椅、竹梯的,還有賣貝殼穿成的風鈴等手工藝品,有修手錶、古鐘的……歲月在東沙古鎮慢悠悠的,彷彿是靜止了。夜色瀰漫,家家商鋪亮起黃綢緞的大燈籠,穗子隨海風輕輕擺動。這裏吃露天海鮮、燒烤的人特別多,乖順的大狗總會跑到桌子底下搖尾巴。沒來由的,這座小鎮就會讓人想到浪漫。

如果可以留下來,在蓬萊仙島裏聆聽海潮講述的傳説故事,架風帆出海撫摩那些“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的海礁,早晨聽着佛寺禪音,傍晚觀碧海落日,那蓬萊仙島有沒有神仙已經變得不再重要。在這裏生活,就是神仙般的逍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