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處境與心態散文

處境與心態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3W 次

處境與心態既相關,又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説相關,是因為處境不同,會對心態有一定的影響--在陌生城市迷路了,比在家所在的城市迷路了更讓人慌張;獲得好成績了,比成績糟糕更讓人開心,等等;説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是因為境由心造,即使相同的處境下也可以有不同的心態,比如那句話“只有絕望的人,沒有絕望的環境”,等等。

處境與心態散文

研究處境與心態的'關係很重要,因為其直接關係到我們的動機、方向、精力與時間的如何使用等等。

古人説,閒處不放過,忙處有受用,意思就是,閒的時候要抓緊積累,在需要的時候就能派上用場;這個道理就揭示了處境與心態的不一致性--清閒時本該用來娛樂、消遣的,但完全可以用來充實自己、鋪墊未來,因為以後能用得上。從這個意義上來説,娛樂、休閒只是手段,而保持健康、安全的前提下不斷提升自己才是目的。

在面對窮兇極惡的嫌犯時,一般需要與其鬥智鬥勇而不是正面交鋒,否則會白白搭上自己;或者報警,或者喊人,或者虛與周旋,都是靈活的做法;而面對處於危險中的人,施救也要講策略,比如溺水者就可以找根繩子或竹竿,而不是不管會不會游泳,自己也跳下去;比如面對受傷的人,在沒有弄清傷情的情況下最好不要隨便搬運,否則會人為增加傷情,此時,因地制宜的施救、及時報警或求助他人更好。

古人提倡,一個人要有從容冷靜的氣度,所謂“無故加之而不怒、猝然臨之而不驚”,這就説明,即使被人無故侵犯或者遇到突發事件,在這樣的處境中也大可以不必下意識的憤怒或驚慌,因為內心世界的豐富與膽識的過人,完全可以控制自己的淺層次情緒,而讓冷靜來更好的處理問題

所以古人修身又提倡“慎獨”,意思是,一個人時也不去做有條件做的、無聊或沒有意義的事。有條件做而不去做無聊的事,是為“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當然這需要極清晰的目標與極強的定力了。

説來説去,處境與心態的關係似乎很明顯了,那就是:處境不直接決定心態,心態卻可以改變處境。比如一個沙漠中堅持朝目標前行的人,即使疲憊不堪,但只要還有一絲力氣,都可以在心中的綠洲吸引下跋涉不止,從而極有可能找到“傳説中美麗的草原”;而一個輕言放棄的人,卻可能在離水源不遠的地方倒下。區別就在於心態,而不是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