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三年級作文 > 【實用】孩子的三年級作文三篇

【實用】孩子的三年級作文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15W 次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孩子的三年級作文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孩子的三年級作文三篇

孩子的三年級作文 篇1

昨天是新學期開學的第一天,校門口、通往學校的各個路口有許多家長接送孩子,汽車、摩托車、自行車堵住了要道,年輕的爸爸、媽媽,年邁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組成的接送大軍,形成了一道怪里怪氣的風景線。大人們提着書包,孩子在後面蹦蹦跳跳的跟着。

曾看到這樣一則消息:在日本,一孩子上幼兒園,入園這天,全家人在路邊送她,校車還沒來,小姑娘很興奮的瞪着大眼睛張頭向路口看,她自己揹着書包,手上提着一個大包,裏面放着帶往幼兒園的衣物用具。

也從網上查詢到:日本全太子德仁與太子妃雅子送四歲的愛女去幼兒園參加入園儀式的照片,小公主也是自己揹着書包,拎着碩大的提袋,而她的父母空着手走在一邊。

怎麼回事?中國的孩子小,日本的孩子也同樣是那麼大。我在歎服日本這種教育的同時,也在反思着我自己,思考着我們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由於家離學校有點遠,每天我都是順路帶孩子上學,兒子也多次提出想騎車自己去,好多次都被我加以拒絕。我怕孩子騎車累着,我怕路上有什麼不測。做為家長,我每天充當着孩子的保護傘,總想孩子的身影不離開我的視線。但我知道兒子正渴求獨立,我的這種庇護並沒有得到他的認可。

至於説我國的教育,從孩子的書包可以看出,中國孩子的書包可能是世界上最重的。課本、練習冊、作業本、課外資料成了孩子沉重的負擔,小小年紀每天揹着七八斤重的書包,難怪家長替孩子揹着。再者,中國的交通文明還沒有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橫衝直撞的汽車、摩托車眼裏根本沒有孩子的安全。有哪個家長放心讓孩子在車流中面對呢?書包太重、交通不文明,你説這些孩子要到什麼時候才能一個人去上學?

關注孩子,關注教育,不僅僅是我們教師的職責,也應是全社會的一份責任!

孩子的三年級作文 篇2

下午四點多,我騎着車帶着路路離開外語班,頂着有些寒意的涼風往家趕。一路上,我的思緒還一直留在課堂上,留在課間時那個哭泣的孩子身上。

這事還要拐回去説。那時,一節氣氛活躍、收穫頗多的英語課下課了。課間時間裏,孩子們就像是一個個脱離了金箍的孫猴子,在教室裏、走廊上上躥下跳、你追我趕,盡顯孩子們的童年本色,歡快的笑聲穿越了厚厚的牆壁,樓下幾層都能聽見。我和路路一起坐在課桌旁看她今天測驗的小卷子,因為對一些語法的不熟練,填錯了一個單詞,考了98分。對於這樣的考試成績,路路顯的很懊悔,一個勁兒的説下次一定要考一百分。我沒有很指責她對於這方面知識的不足,只是很認真的告訴她對於不會的、不懂的題要抓緊時間問老師,把錯誤及時的改正,把不明白、不懂的問題及時消化掉。我們娘倆正低頭看卷子討論的時候,忽然聽見一陣嘈雜的聲音傳進教室,抬頭一看,一個哭的小臉通紅的女孩啜泣着、用手摸着眼淚進到教室內,她的媽媽跟在後面嘴裏一直不停的嘮叨着。看着站在座位上一直在哭的女孩,她的媽媽可能忍不住伸出手去又打了孩子一個耳光。女孩一下子趴在桌子上哭的抬不起頭,後面跟着的其他家長趕緊把這位媽媽給拉到最後。我當時心裏覺得一震,這位媽媽怎麼能這樣教育孩子!這樣的暴力教育方法讓孩子情何以堪,又會給孩子帶來多少心靈的創傷

“你這樣不對,怎麼能在教室裏打孩子,還當着這樣多同學的面。”“這樣做孩子會受不了的。”……我的其他的兩位媽媽都忍不住數落起她。這時,課外班的程老師進到教室,她直接走到那個女孩的身邊,用手撫摸着孩子的肩膀,面朝那位媽媽很嚴肅的説道:“xx媽媽,我並不反對你偶爾用這樣的方法教育孩子,但是堅決不能在這裏打孩子。如果你想打孩子,回到家裏再説。這樣大的孩子已經有了很強的自尊心,你這樣會讓孩子的內心受到多大的傷害,這樣的教育只會讓孩子更加的沒有自信,更加的不會學習、不愛學習。而且打孩子並不能解決問題,也不是所有的問題、所有的孩子都是用打可以造就出來的。你的孩子是一個需要賞識、需要鼓勵就能進步的孩子,希望你自己好好考慮一下。”説完,她又温柔的勸解着哭泣的小女孩:“好了,孩子,別哭了!馬上就要上課了,去洗洗臉吧!”等孩子洗完臉回來,第二節課才正式開始。

對於程老師的做法,我是一百個贊同,扭過頭來看看那位家長,似乎她仍是氣憤不平的,彷彿不打孩子還是不能解決問題似的,嘴裏還一直不停小聲的嘟囔着。看着她,我心裏真的感到很無奈!誠然,如今的社會上“虎媽”、“狼爸”的成功出現,為教育孩子的方法上添上了濃濃的兩道。但是我個人卻認為這種方式的教育不是每個孩子都所能適用的,如果孩子的個性屬於比較活潑好動、性格外向的,捱了一頓打可能會用心學習,在學習成績上會取得一定的進步;可如果孩子本身的性格就是那種不善言辭、總是感到自卑、感覺孤獨的`情況下,再施以這樣的暴力,只會讓孩子的心靈受到更大的傷害,更加的抗拒學習、抗拒和他人的接觸。家長作為孩子的最基礎教育者,也是孩子最親密、最信任的人,一言一行都會給孩子帶來深刻的影響,“身教勝於言傳”説的就是這個道理。只有俯下身去,細心和孩子交流、耐心與孩子溝通,瞭解、傾聽孩子內心最真實的想法、渴望,才能有針對性的找出最能適應孩子的教育方法。家長要用理解、寬容的情懷去包容孩子,用積極奮進的語言去激勵孩子,或賞識、或鼓勵、或鞭策、或引導,只有因材施教,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達到最終的目的。

家庭教育的道路很長,家庭教育的方法很多,要學會從中分辨出那個最適合自己孩子,我們做家長要學習的知識還有很多。但是我衷心期望像那個哭泣的孩子一樣遭受不適合教育方法的孩子越來越少,願孩子們在成長的道路上健康、快樂的前進着、奔跑着!

自評:昨天的事真的對我觸動很大,如果我沒有接觸到校訊通,沒有跟大家多學習、多提高的話,也許我也會犯那樣的錯誤。真的是從心裏感謝校訊通,感謝大家的幫助呢!

前一陣子因為家中老人住院,沒有寫文章,點評和回訪也很少,請大家見諒啊!

孩子的三年級作文 篇3

看到一個畫面,記錄下來。

場景一:中午吃麪。緣的桌上灑出了幾根,“老師,是恬的弄清的!”緣和恬坐在一組,中間隔了一位瑾。“怎麼回事?”兩人嘟着嘴,滿臉的氣憤,互不相讓,決沒有道謙的想法。瞭解後得知:緣説讓欣不要與恬好,恬氣急之下去動緣的調羹,幾根面就這樣掉了出來。

場景二:吃完午飯,大家把小椅子搬到兩邊,他們喜歡和朋友放一起,各自的小羣體。緣先吃完,放在了魚缸旁觀察着魚兒。恬吃完後把椅子搬到了緣的附近,然後對她説:“我不是來和你坐一起的,我是來跟你説對不起的!”緣看着恬,不説話,但接受了她的道歉,把自己的椅子挪了一下,接着恬把椅子放在附近,兩人一起看起了魚兒。

反思:

從矛盾的出現到矛盾的消失,只是孩子的一小段生活片段。我想把它記錄下來,因為從這一瞬間看到了孩子的成長片段,他們的真實想法。

這從案例上看,這個矛盾的起源是孩子間的一句話,僅僅是一句話怎能讓一個孩子如此氣憤?這要説到孩子之間的關係。成人有成人的羣體,孩子也同樣有自己羣體,也就是他們的朋友。於是坐在一組的孩子就成為一個小小的羣體。上課時,他們相互討論;做遊戲時,他們互分角色;空餘時開始聊天、説熱鬧。雖説,大家都是好朋友,我也常常會把這話掛嘴邊,但孩子的好朋友還是有一定界線的。恬想嬴得朋友的愛,欣就坐在恬的旁邊,要是真不和自己好了,那多沒趣。為此她為緣的話而生氣,停不了緣的嘴,只能另想辦法對付,於是場景一的畫面就出現了。

這個案例給我最大的啟發是:孩子之間能自己解決矛盾。我們通常的做法是,幫助分清是非然後讓他們相互道謙,孩子是口服心不服,師以為這樣就結束了。其實不然。恬的道歉是自發,她想與緣在一起,也知道剛才的做法不太好會影響她們的關係,於是很自然的道謙,之後兩人又成了密友。

原來,孩子的矛盾裏也有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