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六年級作文 > 慢慢來六年級作文3篇

慢慢來六年級作文3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4W 次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敍方式。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慢慢來六年級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慢慢來六年級作文3篇

慢慢來六年級作文1

寫作文,咱們慢慢來……

三年級是孩子寫作入門階段,可面對我家孩子,老師、家長可真是沒辦法:期中考試寫作文,他説“我剛寫了一句就下課了”。還記得那次寫作文,題目是《秋天的校園》,人家還是一句話就表達完了:秋天來到了,我們種的玉米先成熟了。問他為什麼不寫寫秋天校園裏的景色,理直氣壯地説:“寫完玉米準備再寫校園的花,可老師就要收卷子了。”讓我哭笑不得——怎麼每次都是剛寫一句老師就要收卷子呢?

我知道寫作文對於三年級的孩子,特別是像我家的孩子平時不注意寫日記、又不愛説話,再加上我也沒刻意的輔導,出現這種情況是很正常的,現在關鍵是讓他知道寫作文是幹什麼,怎麼寫。

於是,平時吃飯時,有意無意地和孩子説説話,讓他説説媽媽,再説説爸爸,長相有什麼特點,平時又有什麼特點,他能説幾句算幾句,然後我們再給他補充幾句,説得多了,他也知道了,要寫人,就先介紹一下所寫人的長相,再説説他的特點。昨天晚上讓他寫了一篇《我最熟悉的人》:

我最熟悉的人

我最熟悉的人是我瑤瑤姐。我的瑤瑤姐頭髮長長,愛戴王冠,也愛發小脾氣。

有一天,我在玩劍時,她説:“讓我玩玩吧!”我説:“我還沒玩兒了[liao]呢。”誰知,她一轉身,瞪[deng]我了一眼,我就説:“讓你玩吧,我玩夠了。”我也發了小脾氣。

我愛我瑤瑤姐。

爸爸的評語:開頭很好,寫了姐姐的外貌特徵、性格特點。語言很簡潔,只是事情的結果沒有寫出來,有點遺憾。

讓我們給他這篇文章打分,我們打了90分。看到孩子興奮的笑臉,我們也舒暢很多。儘管感覺高了,但與之前孩子的寫作情況相比,90分也不為過,畢竟孩子進步了一大截。

孩子,只要你能明白寫作文就是把自己想説的話寫出來,注意平時的生活細節,耐住性子,慢慢練習,寫作水平會再提高的。

慢慢來六年級作文2

週四那天,我們進行了一次期末模擬考試。試卷很快就改出來,以至於我都懷疑老師的手是飛手,改完一張卷子只需0。1秒鐘。

總共考了三科—語文、數學、英語。我只關心數學成績,因為那是我的弱項。説不會吧!我都會做,可都因粗心寫不對。那粗心的地方偏偏又是高分值的“解決問題”類型題。因為粗心,我的數學成績始終在85—89分之間徘徊,就是考不了90分。

下課了,我費力地擠到講台前,小心翼翼地問老師,一個不理想的分數怦然擊中我的心靈,我瞬間崩潰了。上次就考80多,這次還是,而且又是解決問題錯。上次是因為讀題粗心才導致錯誤,這次考試中我已經很認真了,為什麼還是出錯,是我的努力還不夠嗎?

整個30分鐘的大課間,我的心情一直波瀾起伏,情緒飄忽不定,耳邊始終迴響着老師的那句話。可我努力了啊,大家不都公認有努力就會有回報嗎?我如此努力,為何“顆粒無收”呢?難道是我努力的不夠,可是這不合常理呀!在這30分鐘裏,我心亂如麻,臉上一副呆呆的表情,整個人彷彿沒了魂一樣。

回家後,我的心依然糾結,可當我看到姐姐在書桌前奮鬥的身影時,頓時豁然開朗。姐姐同我一樣,也沒有考好,但她並沒有因此一蹶不振,而是在默默積蓄力量,等待着爆發。

我努力了沒有錯,我也在一點點成長。但是我太急躁,急於取得很大的進步,卻看不到自己的點滴扭轉。

在逆境中,不應只圖猛然改變,而是應該一點一滴去積累,慢慢扭轉局面。今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這句至理名言,將成為我奮鬥的信條,因為成長需要慢慢來。

慢慢來六年級作文3

小時候,披上牀單就變成童話裏的王子和公主。看着雲彩,總能幻想出美好的故事。夏天常常會停電,不過還好有外婆的蒲扇,聽着窗外的蟬鳴也好入睡。

這就是生活的美好,同時它被賦予了一個更有詩意的名字“童年”。記憶中都是玻璃上結的水氣,樹蔭下用竹子製成的靠椅,門框上的各種彩貼,夏日口中的西瓜,這都是生活的美好。漸漸地,手機代替了兒時的玩物,説要成為科學家的夢想也漸漸被淡忘。村頭的喇叭又壞了,媽媽切的西瓜也終於沒了大蒜味兒,人們開始懷念用鉛筆寫字的時光,開始思考,如何慢點,再慢點……

那時候生活之所以美好,是因為星星足夠亮,生活足夠慢。汪曾祺先生通過《慢煮生活》告訴我們:“生活是要用文火慢煮的,關鍵是要慢。怎樣慢倒是不講究,慢下來,你就會發現並不是所有的花都是五瓣,六瓣的桅子花也很好看,四瓣的.海棠也不差。總之,人是不能一直走的。要停頓一下,品品茶、曬曬太陽、練練字、發發呆,對生活的興趣廣一點,樂觀一點,知足一點,獲得回報,這或許並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一切都要慢慢來,慢一點,再慢一點。

汪曾祺先生無意抱怨飛速發展的科技帶走了想要的生活。記憶中菜板的咚咚聲,鐘錶的嗒嗒聲,風扇的呼呼聲,這些都已經過去了。當然我説的不是時間,變的是生活的形式,而不是追求生活的心。汪曾祺先生似乎很明確地告訴我們了,生活中處處是生活,要對生活有心的話,其實不用過分懷念過去,你想要的生活完全取決於你自己。你可以在街上駐足聽完灑水車上播放的《生日快樂》,去菜市場逛逛,順幾縷煙火氣,可以在很平常的午後寫一封訴説生活小事的信件,不用寄給誰,如果一定要有個收件人,那可以是生活。偶爾發發呆或許可以收穫生活的美好,畢竟發呆是唯一不用付費的宇宙遨遊。

我想汪曾祺先生是希望我們都能在快節奏的時代潮流中,在物縱橫流的社會中,享受慢生活的美好,我們要慢一點,再慢一點……慢慢來是一種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