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九年級作文 >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大綱開頭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大綱開頭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99W 次

  《魯濱遜漂流記》的作者是英國的笛福,他是“現代新聞報道之父”。下面是關於《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的內容,歡迎閲讀!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1

  當我鄭重地翻過最後一頁,讀完了這個情節曲折,跌宕起伏的故事之後,我想我真的被它震撼了。這本《魯濱遜漂流記》的着作是被譽為“英國小説之父”丹尼爾·笛福在59歲時寫的。

  主人公魯濱遜懷着雲遊四海的高志遠向,越過大西洋和太平洋,在驚心動魄的航海中歷經無數險情,後來整條船終於在太平洋上不幸罹難,唯有他一人得以奇蹟般地活下來,並隻身來到一座荒無人煙的孤島上。他從絕望的縫隙中得到了生命的啟示,在孤島上瞬間便幾十年。他在孤島上勞作生息,開拓荒地,圈養牲畜,生產水稻和小麥,年復一年與孤獨為伴,克服了種種常人難以克服的困難。他曾與野獸鬥智,也曾與吃人肉的野人鬥勇。曾有人説過,“作為一個人,首先應該學會的便是如何生存。”

  魯濱孫並未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情,而是和我們一樣在生活着。但這些瑣碎的細節卻又是魯濱孫同困境對抗的過程,而這些困境又是幾乎每個人都曾體會到的:黑暗,飢餓,恐懼,孤獨。魯濱孫的經歷之所以具有傳奇性是因為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中,困境被放大了,對抗困境的時間被拉長了。如果我是他,當船遇到暴風中失事的時候,我不可能像他那樣去接受那重重的困難和波折,因為我沒有自信。如果我是他,當獨自一人置身於荒島之上,我不可能像他那樣去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積極自救,因為我沒那個能力。如果我是他,當看到野人用自己同類開宴會時,我不可能像他那樣勇敢的站出來,與他們搏鬥,因為我沒有那種膽量。雖然,我是個女孩,但也不得不承認自己的軟弱與無能,在自己的生活中,很難遇到挫折,即使遇到了,爸爸媽媽總是扶着我,然而幸福中的我根本沒意識到家人關愛是一種莫大的快樂。

  魯濱遜這些獨立生存的能力從哪兒來的呢?不就是從平時的自理能力逐步形成了獨立生存的能力嗎?可見養成生活自理能力,對我們是十分重要的。讓我們向魯濱遜學習,靠自己的誠實、善良、勞動、智慧和堅毅,去創建,去開拓!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2

  《魯濱遜漂流記》是英國作家笛福的代表作品。讀完以後,主人公魯濱遜那積極向上、永不放棄的樂觀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

  《魯濱遜漂流記》主要講一個英國商人,在航海時,遇到了大風暴,獨自漂流到了一座荒無人煙的小島上。在這座荒島上,他用自己的雙手和頑強的毅力克服了種種意想不到的困難。在島上生活了二十八年,終於在某一天因救了一位船長,才回到了自己的家鄉,英國。

  從這篇文章中,我感受到了魯濱遜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他在遇難時,將自己處境的幸運與不幸運放在一起,仔細對比,從而使自己能夠打起精神,理智的面對生活中的困難。他不但樂觀,還很頑強。在文章中魯濱遜曾經歷過山洞塌方、島上發生地震、染上疾病等等困難,他都靠着自己樂觀的生活態度,和自己所掌握的科學知識,生活了下來,這不都表明了魯濱遜那不畏艱險、頑強、勇敢的品質。

  假使流落在荒島上的是我而不是魯濱遜,我一定不會像魯濱遜那樣勇敢,也許我會失去希望,呆呆地坐在沙灘上大哭,自己放棄了自己,最終等待死亡。

  所以我們應該學習魯濱遜那不畏艱險,正視現實,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而不是對生活悲觀,經歷不起一點點風雨、挫折,一遇到一點不如意就放棄對生活的希望,自暴自棄,最終只能墜入深淵。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3

  當你遇到船在暴風雨中遇難時,你會怎樣做?當你獨自一人漂流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孤島上時,你會怎樣做?當你受到沒有食物,沒有房屋,沒有衣服,沒有一切時,你會怎樣做?是絕望地任命,還是自信地面對?是勇敢地去接受,還是懦弱地逃避?……在這種種災難同時降臨在我們面前時,我想魯濱遜他給我們做出了最好的選擇。

  二十八年的荒島生活,可以説給了魯濱遜一個非凡地人生。與世隔絕,但重不放棄一絲一毫對生命的希望。他憑藉人類獨有的智慧和靈巧的雙手,捕獵動物,製作陶瓷,開鑿山洞,開荒種地,砍樹建房,終於建造了一個“世外桃源”。

  有時我禁不住感歎,他對生活永不放棄的信念到底從何爾來,因為二十八年對於人類來説並不是一個短暫的數目。古人云:“騏驥一躍,不能十步;怒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永不放棄,是成功最重要的一步。我想正是因為魯濱遜他做到了這點,才能在逆境中生存下來。

  魯濱遜雖然只是個小説中的人物,但他的事蹟卻令無數的後人成為了不怕困難與挫折的生活中的強者,為他們的事業成就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同樣他在我眼裏是一段傳奇,他用他對逆境的百折不撓、堅韌不拔、不畏艱險和永不放棄的精神為我們譜寫了一段世人尊敬的傳奇。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4

  讀完《魯濱遜漂流記》這本精彩的小説後,一個高大的形象浮現在我的腦海中,魯濱遜生於比較富裕的家庭,但他離開了無憂無慮的生活,去完成他的航海事業,他對航海冒險如痴如醉。一次,他去往非洲的航行中,不幸遇到大風暴,全船淹沒,只有魯濱孫辛免於難,飄到了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上,開始他的孤人旅行,在孤島上,魯濱遜用自己的雙手造起了房屋,籬笆;還把抓來的牛羊,圈養了起來,用剩下的種子反覆的播種,幾年後,終於吃上了自己的勞動成果;其實學習也是這樣的,也有這樣循環漸進的過程;現在社會競爭無處不在,我們要懂得只有付出,才有收穫,要勇於付出,不怕困難,在戰勝困難的同時,我們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除此之外,他還搭救了一位年輕的野人,並取名為“星期五”到了第28個年頭,魯濱遜同“星期五”一起制服了叛亂的水手,搭救了船長,船長答應送他們回英國。

  讀了這篇小説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温室的小花經不起風吹雨打,平靜的湖面造不出偉人,環境優越,生活舒服,常常會使人生鏽和懶惰,而惡劣的環境,會使人奮發,有上進心;不管環境是好是壞,都能創建條件,而魯濱孫用自己的雙手創造了住所,食物,生活用品,簡直不可思議。只有我們有魯濱孫那種在困難面前毫不退縮,有他那不畏困難的信心,那有什麼事情會難倒我們的?

  魯濱遜是個偉大的人,是堅毅的人,孤身一人在荒無人煙的孤島上生活28年,他敢於和困難鬥爭,勤奮勞動;在逆境中鍛鍊自己,成就了一件不平凡的事業。

  這本書教會了我們只有堅持才能讓我們擺脱困境,要相信自己,不可以放棄!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5

  我非常喜歡看書:《我們愛科學》、《淘氣包馬小跳》、《小哥白尼》……都是我愛看的書。但是我最愛看的,還是《魯濱遜漂流記》了。

  《魯濱遜漂流記》講的是一位19歲的青年――魯濱遜不聽父命,一心想去海外冒險,3次差點丟掉性命。後來,他被衝上一座孤島,開始了長達28年的冒險之旅。他先捕捉並馴養山羊來做肉食來源。靠種植大麥來做主食。他還養了只鸚鵡做伴。就這樣生活了十幾年。直到有一天,他發現了野人出沒的痕跡,於是,他又造了一間隱蔽的房子,擔擔憂憂地過了幾年。有一天,魯濱遜出去打獵,救了一位逃跑的野人,因為那天是星期五,所以野人的名字就叫星期五。之後,有一天,魯濱遜在一次外出時,還用槍救下了一個野人,那個野人居然是星期五的爸爸。然後,魯濱遜和星期五奪了一條大船,回到了文明社會。

  我很喜歡《魯濱遜漂流記》,因為它告訴了我一個道理:只要具有頑強的意志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做事就能成功。我也很喜歡魯濱遜,因為他是一位冒險家、進取者、開拓者、行動者,我長大了也要像他一樣,成為偉大的科學家。我更喜歡《魯濱遜漂流記》的作者笛福説過的一句話:“害怕危險的心理,比害怕本身還要可怕一萬倍。”怎麼樣?聽了我的介紹,你們是不是也想趕快看一看《魯濱遜漂流記》呢?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6

  在不知不覺中,我已經六年級了,當然在這幾年中我也讀了許多書,就目前來説我最喜歡的書是《魯濱遜漂流記》。

  《魯濱遜漂流記》的作者是英國的笛福,他是“現代新聞報道之父”。這本書主要內容是這樣的:書中主人公魯濱遜·克羅索,他出生在一個不錯的人家。父親想讓他在法律行業中出人頭地,可他卻對法律一點也不感興趣,不顧父母的反對,乘着朋友的船去倫敦。途中巧遇風暴,幸運獲救後又乘另一條船前往幾內亞,遭遇海盜攔截,又憑着自己的機智乘機逃脱海盜的控制,跟着一條船去了巴西。在巴西時,魯濱遜和同伴們商量好一起出海買黑奴,不久便出發了。就在他們因看不見陸地而絕望時,發生了意外 —— 船在絕望島旁邊觸礁 . 只有魯濱遜一人活了下來,並漂流到了絕望島。

  他運用失事船上的日用品在島上開始了新生活,他捕捉山羊、鼈、海鳥作為食物。他還在島上開墾土地,種植小麥和水稻,莊家收穫後幾經周折終於做出了屬於自己的麪包。又建造了自己的住所,這下魯濱遜可以在島上過上安定的生活了吧!然而,食人生番登島了,他們在這裏開人肉宴,吃人的行為讓魯濱遜感到非常氣憤,又想到登島幾十年中的孤獨,所以想救一個俘虜來陪自己。於是,他策劃救援方案,救出一個黑人,因為當時是星期五,就給他取名“星期五”。後來“星期五”成了他忠實的朋友和僕人。魯濱遜在島上生活了二十八年兩個月零十九天,為解救自己而採取行動幫助一個船長奪回了大船,也獲得了自己離島的機會。

  讀了這本書後讓我的心久久不能平息,書中告訴我們什麼事都要憑藉着無比的勇氣、毅力和智慧。如笛福説的:害怕的心理比害怕的本身可怕一萬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