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一作文 > 【精華】高一春節作文彙總六篇

【精華】高一春節作文彙總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39W 次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一春節作文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高一春節作文彙總六篇

高一春節作文 篇1

春節的江蘇民間,除了貼春聯、掛年畫、守歲、舞獅子、大拜年等和全國一樣的習俗外,然後還有一些獨特的習俗,現輯錄數則以饗讀者。

蘇州人除夕在飯內放進熟荸薺,吃時挖出來,謂之掘元寶,親友來往,然後泡茶時要置入兩隻青橄欖,謂之喝元寶茶,恭喜發財。

武進人年初一早晨,將先祖畫像懸掛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禮,謂之拜神影子。他們掃地不許從家裏往外掃,惟恐把財氣、如意掃了出去,只能從外往裏掃。

江寧人有春節打神鼓之習俗,然後由大旗開路,鑼鼓手渾身使勁地擂鼓助興,然後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氣氛熱烈。

南通人有在家門口或堂前插芝麻稈、冬青、柏枝的習俗,取意生活開花節節高,長年青翠。

淮陰人還有初六給孩子烤頭風之習俗。然後是夜帶孩子到田頭空地點燃火把,為孩子驅除病邪,邊烤邊唱:烤烤頭,醒醒腦,烤烤腳,步子矯,烤烤肚皮不拉稀,滿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見。

無錫漁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廟之習,祈求水神保佑,祭鰲賧佛,謂之上?,禹王廟拆除後,此俗漸漸淡漠。

春節期間,江蘇地區的舊習俗中還有許多禁忌,諸如年初一不動剪刀,免得口舌之爭;不動菜刀,以免殺身之禍;不吃稀飯,怕出門遇雨;不掃地,怕把財運掃光等等。然後隨着科學知識的普及,有很多不科學的習俗也逐漸被人淡忘;健康有益的娛樂休閒活動,卻一向延續下來。

高一春節作文 篇2

俗話説:“一年之計在於春。”新的一年,也是新的開始。我們的生活充滿了希望。

我國從古至今一直都有慶祝春節的傳統。新年的第一天是正月初一,前一天是除夕。每當到了除夕,家家户户都在談笑風生地守歲。等待新一年的到來,到了12:00時,便開始慶祝春節——新年的到來。那個時候會聽到鞭炮聲,那是新年的第一聲喜悦之音。歡笑過後,大家都去睡覺了。我常常感到疑惑,為什麼家裏的燈在晚上要點一整晚,這不是浪費電嗎?大人們都説:“這是傳統,習慣。”那為什麼一定要點燈?真是浪費!現在不是講究節約嗎?

以前我非常喜歡過春節,因為那時可以穿新衣服,吃糖果,賺壓歲錢。但伴隨着成長,我越來越覺得春節很乏味,經常是那樣過的,越來越沒有趣味,甚至一年一度的春晚也越辦越差。

今年過春節,似乎並沒有預料中的高興,只想到一個詞——無聊!這春節生活近乎是越變越無聊了。走親訪友雖能體現和睦,也不過是放一下鞭炮迎接客人,然後説幾句客套話,一點顏色也沒有,那種皮笑肉不笑的面孔,那張説着重複恭維話語的嘴,甚至讓我感到反感,一點也不舒服。春節那天,你必須對任何一個人微笑,即使遇到不喜歡的人也要違背心願的恭維,而大人們説:“這是禮節。”什麼是禮節啊?我真想弄明白!

話説回來,令人愉悦的只有那一絲絲碧綠,新的生命,新的空氣,新的開始。春,孕育着新的希望,感悟春的,只有它告訴我們的希望。告訴我們——一切皆有可能。

現在的春節,令我高興的只有它帶來的絲絲縷縷的希望的氣息,雖然很少,但也是能捕捉到。

春節,不是應該開開心心地過嗎?為什麼春節令我越來越厭惡。它那希望之息,生命之氣也越來越少,近乎是被庸俗替代,不過還好,那些活躍的氣息尚且存在。

無聊的人,無聊地過着無聊的春節,無聊得沒有新意,無聊得只有枯燥,無味,一遍又一遍重複的話。

什麼時候能取消春節拜年的習俗?

高一春節作文 篇3

有一件事情發生在春節,現在我當我想起那件事,都會捧腹大笑,事情是這樣的。

那天晚飯過後,我們一家都被好看的電視給迷住了,誰也不願去洗碗。一會兒,電視完了,可誰也沒動過洗碗的念頭。一家之主老爸發話了:“今天,今天誰洗碗啊?”我和老媽都沒有吱聲。可老爸和老媽的目光投向了我。作文好啊!你們這兩隻“老狐狸”,想合起夥來整我,那……可沒門!我現在還真有點懷疑,十二生肖裏為什麼沒有狐狸。我當然給拒絕了!我可沒這麼傻!老爸可是屬雞的,為什麼一點因為不勤快呢?唉!反正這個重擔我是不會去挑的!這個局面就這麼僵持了許久……

我靈機一動,就想出一條錦囊妙計??劃石頭、剪子、布!星空點綴着我們家,天上的星星眨着眼睛,好象在討論到底誰笑到最後,到底鹿死誰手!!“石頭、剪子、布”隨着一個聲音,老爸光榮“犧牲”了。我很想笑,可是為了老爸那張老臉,我儘量不笑,捂着嘴説:“老爸,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哦。”

老爸連臉都氣紅了,只説了一句話:“君子報仇,十年不晚!”説着就轉身走向廚房去了。

我和媽媽都忍不住地笑了。

高一春節作文 篇4

隨着那一聲聲鞭炮聲傳來,我們大家日思夜想的春節,終於踏着那緩慢的步伐,來到了我們的身邊。

早在農曆十二月二十八,全家就忙開了??爺爺和叔叔出去買年貨,爸爸出去買鞭炮,其他人則在家裏幫奶奶準備一切事宜,每個人臉上都掛着笑容,每個人都喜氣洋洋的,都為準備過春節出一份力。

大年三十,鞭炮聲從早上一直響到晚都沒停過,直到晚上10點之後才漸漸稀疏下去。吃過早飯,每家每户都開始貼春聯。

夜幕漸漸暗下來,不知是誰開的頭,“嗖”地一聲,突然冒出一柱煙花,“砰”地一聲,在空中炸出了一個美麗的映記,霎時間,每家每户不約而同地燃起了煙花,“砰”“啪”,空中不停“開”出一朵朵美豔絕倫的'“花”,看,這朵恰若流星雨,顆顆下落並拖出一條條絢目的星尾,那朵更似滿天星,眨巴着小眼睛,不一會兒又不見了,更有其他五彩繽紛的煙花,將這才剛剛暗下來的夜幕剎那照的如同白晝。於是,我們就在這美麗的夜幕下開始了三十晚上的團圓飯。

吃過晚飯,可就是孩子們最高興的時候了,只要你的嘴巴甜一點,你就可以在這時大撈一筆:不時地找個親戚,説上一兩句祝福語,他們就會笑呵呵地從口袋裏掏出紅包,送給你當壓歲錢。收齊紅包後,再一邊清點着自己的“家產”,一邊興奮地想着要如何花費這筆“巨資”。

晚上12點的鐘聲馬上就要敲響了,所有人都在安靜而又興奮等待着這個美妙的時刻。5,4,3,2,1,“當”,新年的鐘聲敲響了,頓時,整個神州大地都沸騰了起來,人們都歡呼了起來,到處奔走,互相賀喜,鞭炮聲響徹雲霄,這一切的一切,都在訴説着同一句話:新的一年到了!

這就是我春節的一天,我覺得還這是過得既開心,又十分的有意義。我希望明年大家都還可以過的這樣快樂和幸福!

高一春節作文 篇5

塵封在記憶中多年的老家,今天也該拿出來晾曬一番了。但一提到老家,竟不知從何説起。那就還有從中國人最期待、最盛大的節日——春節説起吧。

一説到春節,大家印象裏都是什麼張燈結綵了,什麼團團圓圓了,沒錯,我的老家也確實這樣。

但我覺得,説春節就要從年前的二十三説起。沒有那幾天的準備,怎麼能算得上是春節呢?首先,得掃房子。經過了一年的時間的洗禮,時間怎麼着也得留點痕跡,所以,掃房子便成為了必不可少的準備。對於這掃房子,我對它的記憶實在是少之又少,因為大人們總會把我們趕出去玩,記憶較清晰的僅是大人們會拿出一根長長的竹竿,它可能也是時間的產物吧,泛黃的身子上刻着幾條皺紋,似乎是經不起這番折騰的。再一步就要把掃帚和竹竿“牽紅線”了,再然後,我們就被趕出門外了。每次回來。空氣中仍瀰漫着塵土的味道,可抬頭一看,房子卻沒有了任何灰塵。掃房子就這樣一筆帶過吧,還是談談我最喜歡的吧——做炸貨。

做炸貨需前一晚準備好原料:麪糊、豬肉、藕、帶魚、紅蘿蔔、饅頭、醃製的扁豆、剁成塊的鯉魚等多種豐富的材料。這些材料炸完後可一直吃到初七呢!做炸貨的前一晚,正是我們姊妹三個最高興的時刻。隨着桌上的材料一盆一盆的增多,我們眼裏的興奮也隨之增多。新鮮紅潤的豬肉在爸爸的“屠龍刀”下分散成了許多小塊,只見爸爸又換為另一把刀,把左手放在豬肉上,一刀一刀的慢慢往下切,不一會兒,肉條便切好了。再就是紅蘿蔔了。用擦子把紅蘿蔔擦成短短的紅蘿蔔絲,也就一釐米長。我嘗試過擦紅蘿蔔絲,一開始還是很好操作的,用手控制着整根紅蘿蔔在擦子上滑動着,盆子下面便會鋪有一層薄薄的紅蘿蔔絲,但越到後面,蘿蔔越小,直至剩下一個小蘿蔔頭,這樣便難控制了,稍不留神,便會劃傷手指。我不幸掛彩,在媽媽的斥罵聲中,我便下陣了。最令人興奮、恐懼的莫過於爸爸殺鯉魚了。我想看又不敢看,不看又好奇,所以,我認為當時的我肯定是:頭偷偷偏向爸爸殺魚的位置,用手捂住眼睛,但卻留下了一條縫隙。當爸爸用剪刀剪開魚肚時,我的臉一定是扭曲的。當爸爸要拉出魚肚子中的內臟時,我又一下轉過頭來,再回眸,已經被處理乾淨了,只見爸爸手起刀落,鯉魚便被剁成了幾塊。奶奶已經把醃製的扁豆、麪糊等準備好了,就等待明天的到來了。

冬天的被窩總是賴人的,就連做炸貨這樣具有誘惑的事都叫不醒我。直到聞到了第一鍋炸貨的香味,我才迅速穿好衣服,臉也不洗,牙也不刷,頭也不梳,拖着拖鞋就跑到廚房,品嚐這第一鍋美味。第一鍋永遠是炸藕,也永遠是最美味的。用兩個手指輕輕夾起一塊炸藕,迫不及待地將它送入口中,用牙齒將酥脆的麪皮撕開,裏面冒出了騰騰熱氣,再咬一口,酥脆的麪皮,鬆軟的麪糊,爽脆的藕片,混在嘴裏,在舌

尖上打架,這滋味真是妙不可言。每年,炸紅蘿蔔丸子是我必點的炸貨,甘甜可口的紅蘿蔔搭配上酥脆的面衣,放在嘴裏輕輕嚼着,鬆軟的麪糊似在舌尖跳舞,紅蘿蔔特有的清香在嘴中瀰漫開來,中和了油的膩味,很是清爽。油炸的東西對胃的刺激也是不小啊,大飽一餐後的我胃開始不舒服,只好放棄了這些美味。

過完了這舒服又不舒服的一天,第二天終於要進行最重要的準備了:貼春聯、掛燈籠。我總是爸爸和爺爺的好幫手。在爺爺掛燈籠時,我會給他遞扳手、關電閘。開電閘;在爸爸貼春聯的時,我會給他遞粘好漿糊的春聯、專門平整春聯的掃帚。經過了這幾天的準備,終於可以正式過年啦!

過年的餃子需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包好,以便明早一起來就可以下鍋煮餃子。每次包餃子總會趕上春晚,但我卻自告奮勇去擀餃子皮,卻總會因看春晚而耽誤了幹活,所以每次我都會被媽媽趕去看春晚。看春晚可舒服極了,學着爸爸的樣子,泡一大杯茶,抓一把在、瓜子,坐在電視機前,時不時地和爸爸討論一下節目的好壞,愜意啊!我每次都信誓旦旦地説要熬到春晚結束,可總是不到十一點鐘便睡下了。

早上三四點鐘,媽媽便會叫我起牀,我半眯着眼穿上了新衣服,再在媽媽的催促下洗臉、刷牙,這精神才能清醒過來,這事,我便去“禍害”弟弟妹妹了。我會先捏住他們的鼻子,再高聲喊道“起牀啦!”,這招百試百靈,他倆一下便醒了。我們家有條不成文的規矩:過年起牀後不到時辰不得大聲説話。我直到現在也沒搞懂這是為什麼,可能是怕擾到神明吧。吉時到了,便開始放鞭炮,我總會早早地捂好耳朵,透過玻璃窗看爸爸點鞭炮。一陣“噼裏啪啦”後,又迎來了一陣“噼裏啪啦”,為什麼?因為全村都在放鞭炮呀,這一個個小鞭炮們,你方唱罷我登場,好不熱鬧!

放完鞭炮後,餃子在鍋裏沸騰了,媽媽把它們組成一個個“小隊”,放在名為“盤子”的操場裏。白胖胖的小餃子肚子裏的料可不少:白菜、韭菜、豬肉。羊肉、紅糖。熱氣騰騰的更惹人喜愛。沾上泡臘八蒜的醋,酸中帶辣,辣中帶香,總會使人胃口大開,小餃子們都沒有“倖免於難”。

春節的習俗我的老家就是這樣了,我就這樣過了十多年也不覺得厭煩,因為這其中的滋味只有我才能品味得到。

高一春節作文 篇6

春節是我國各民族的傳統節日,100多年前,民間藝人“百本張”曾在他的曲本中這樣寫道:“正月裏家家賀新年,元宵佳節把燈觀,月正圓,花盒子處處瞅,炮竹陣陣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遊串。”這歷史上關於歲首春節的生動定照。

相傳堯舜時期,我國就有這個節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辭中,亦有關於春節的記載,有慶祝風首春節的風俗,但當時曆法,是靠“觀象授時”,是否準確,尚難確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太初元年,我國人民創造了“太初曆”,明確規定以農曆正月為歲首,從這時起,農曆新年的習俗就流傳了20xx多年,直到新中國成立,改用公元以後,這個節日就改為春節。

在我國最古的文字記載中,有許多關於歲首的故事,臘月和新春,然後正是“秋收冬藏”以後的農閒季節,漢鄭玄也説過,歲未年初“勞農以休息之”。拿我們這天的話來説,就是勞逸結合的意思。

那麼春節到底是怎樣來的呢?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想把節令定準,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樹陰下方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日晷儀。但是,天陰雨霧,影響測量,之後,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他的興趣,他又動手做了五層漏壺,天長日久,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時的長短就會重複一遍。

那時的國君叫祖乙,天時風雲的不測,使他很苦惱。一個名叫阿衡的大臣,為討好皇上,奏稱要設天台敬祭天神,祖乙認為有理,便帶領百官去祭天,卻無濟於事,萬年明白後,忍不住帶着日晷儀和漏壺去見皇上,對祖乙講清了日月運行的道理。祖乙聽後龍顏大悦,然後感到有道理。於是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築起日晷台和漏壺亭,並派了十二童子服待萬年,祖乙對萬年説:“期望你能測準日月規律,推算出準確的晨夕時光,建立曆法,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傳旨要阿衡去了解萬年測試曆法的進展狀況,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寫了一些字,阿衡看見後,明白萬年的歷法已研究成功,怕皇上重用他,於日派人刺殺萬年,結果刺客被士衞抓住了,祖乙明白後,懲處了阿衡,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着天象,對祖乙説:“此刻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説:“春為歲道,就叫春節吧。”

冬去春來,年復一年,之後,萬年經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了準確的太陽曆,之後為了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日命名為“萬年曆”封萬年為日月壽星,然後以後,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傳説就是為了紀念萬年的。

此刻我們過年也有一些習俗,如倒貼“福”字,放爆竹,拜年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