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精選高考作文彙編八篇

精選高考作文彙編八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8W 次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考作文10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選高考作文彙編八篇

高考作文 篇1

生活中,我們在急需幫助的時候得到了別人的幫助,那會讓人感到温暖。

記得去年的冬天,我們來到了合江。一天,媽媽對説:“走,我們去超市買點東西。”我高興地回答:“好啊”!為了節省時間,我們在樓下打了一輛出租車,出租車穿過大街小巷。“啪啪”,下雨了,媽媽無奈地對我説:“你去超市門口躲着雨,我回去拿傘”。

我孤獨的站在超市門口,豆大的雨點落下來,把地打得啪啪直響,看着別人撐開了一把把大傘,我想:我有一把該多好啊。

一分鐘10分鐘.......媽媽怎麼還不回來?我一個人站在那裏很不好意思,焦急地向四處張望,真想找電話打給媽媽,寒風吹在臉上讓我直打哆嗦。我再也受不了了,去問了一個阿姨,向她借電話打給媽媽,她對我説她的手機沒電了。我又去問了一位叔叔,他説他也沒帶手機,我着急的眼淚水都流出來了。這地方路也不熟,也不知道怎麼回家。我再也不好意思去向別人接電話了,我只能站在那裏像雕塑一樣等,心想:難道媽媽把我忘了嗎?還是去其它超市買東西了?不行,這樣等下去一定不行的。我鼓足了勇氣再一次試着問了一位服務員,終於阿姨把手機借給了我,原來媽媽已經在路上了,我正想感謝那位阿姨時,她已經消失在了這人羣之中。

阿姨,如果您不幫我,我也許會更加着急的,謝謝您的熱心幫助,讓我感到了嚴冬的温暖!

高考作文 篇2

你曾極度自信,我引以為榮的華夏文化!

你的一襲長衫,歷經千載風塵,堅守着謙謙君子的信念,履行着非禮勿動的公約,終贏得禮儀之邦的聲譽!然而有一天,魯迅先生以尖刻的語調,講述了一幕鬧劇:電車裏,幾個儒生謙和有禮,為一個空位揖首相讓。

開車時,這些依舊站立的君子在謙讓中摔倒。魯迅的指責,刺中了千百年不曾治癒的沉痾!

你的一紙錦繡,唱出過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的纏綿,吟出過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的悲悽,終薰陶出精通音律、擅長書畫的後主,斷送了一國江山。直到有一天,蘇軾的大江東去撲面而來,洗滌了詞曲中酸澀的腐朽,開闢了雄渾豪邁的新天地。這才是華夏攝人心魄的大氣。

你的精美八股,沿襲數朝,淘出精英無數,他們滿腹經綸,妙筆生花。面對前來朝拜的洋人,他們以異類相待;面對精良的炮艦,他們不屑一顧。終於有一天,噴火的槍炮擊落了他們的花翎,這才生出洋務救國的念頭。近代的恥辱,在無上的自信里拉開帷幕。

近乎固執的堅持,近乎盲目的壅塞,使你在近代落伍,所以,汲取教訓的你廣開言路,以海納百川的大度接納着各式外來文化——

你粗暴地推倒有着百年曆史的老屋,粗大的柱子裏露出鮮紅的檀木。一位老人頹然蹲下,用手撫摸着花紋精緻的磚瓦,用哽咽的語調講述着關於老屋的故事——和歷史一樣綿長,和畫檐一樣精美的故事。你的勇氣,是否來自於一張有着現代化標題的城市規劃圖呢?

你堅決地將發黃的古籍投入烈火,似乎要焚燒掉這百年的恥辱。你取下黑山白水的丹青,換成印刷考究的廣告;你合上沉重的史書,轉而品玩通俗易懂的白話文,所以,孩子們不知孔融讓梨的典故,愈加驕縱,愈加頑劣。你的取捨,是否源於一張有着現代化標題的參考説明?

你仍然錯了。

先賢朱熹有詩云: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一種文化若要有長久的生命力,就必得吐故納新;一種文化若要延綿不絕,更需要堅守自己。

過分相信自我使你腐朽,盲目追隨他人使你迷失。渠清如許,我深愛的華夏文化,在與外界的交流中,你能否清澈如許,流淌依舊呢?

簡評

這篇文章以新奇的切入角度和厚重的文化底藴見長。

面對話題相信自己,這位考生想到的竟然是華夏文化既不能過分相信自我,也不能盲目追隨他人。如此立意,恰合題意而又不同凡響,體現出高人一籌的認識水平和鋭意創新的可貴意識。

在作者筆下,魯迅、蘇軾、柳永、李煜、朱熹等文人紛至沓來;從禮儀之邦的遠古到所謂現代化的規劃,縱論古今,縱橫捭闔,寫得很有陽剛之美。文題渠清如許化用精當,結尾點題自然,結構安排合理。你的一襲長衫你的一紙錦繡你的精美八股等等,詞句齊整勻稱。

高考作文 篇3

隨着20xx年廣東高考語文考試落下帷幕,本次考試作文題也隨即成為大家熱議的話題。總體來看,本次作文題保留了過往三年的考察形式,即通過展示對比型材料讓考生提取觀點作文,屬於典型的新材料類作文。對於這一考察方式,考生處理起來應該説是得心應手,因為無論在平時的模擬測試中,還是在平時的作文訓練中,對這一題型都進行了充分的訓練。接下來的問題在於考生如何審題立意以及選材寫作。

對比材料型作文審題立意的難處在於它的思辨性,兩份材料各執一詞又各有理據,讓考生在材料的觀點和態度上產生模糊不定之感,一時難以取捨。但無論材料給出的觀點多麼模稜兩可,考生還是要在短時間內快速地提取出對比材料的中心話題,然後再作態度的取捨。

20xx年廣東高考作文題選取的是感知自然的不同途徑及其產生的不同結果:感性地去感受自然可以獲得具象的景觀享受,但難以通曉自然的奧祕,也難以逾越自己的目力所及;技術地去感知自然可以獲得抽象的科學知識,但難以體悟自然的精彩,也難以領會自然的意趣。

兩個觀點各自本身即帶有思辨性,把它們置於一則材料中就更顯得撲朔迷離。但考生應該能快速地從這兩個對比觀點中提取出感知自然這一主題,因而也就可以理解造成材料中觀點分歧的原因所在: 感知自然如果僅僅侷限在感性或理性之一面,就會造成上述兩個觀點的侷限。所以,材料其實暗示了一種最優立意方案,即人要與自然保持一種既感性又理性的關係,既要去親身感受自然,又要去理性感知自然。

也就是説,我們在保留技術提供的便捷性的同時,又不能被技術所遮蔽和侷限,而是要利用技術去充分感受自然之美--自然具象和抽象的美。如果從這一角度出發立意,文章就絕無偏題的可能。當然,因為兩個觀點本身的思辨性,它們不存在誰對誰錯的問題,更不會存在孰優孰劣的差別,因此我們也可以偏頗地着重闡述某一觀點。

比如,我們可以強調親身感受自然之美的妙處,敍述自然帶給我們的享受和智慧;也可以強調技術給我們認知世界帶來的便捷,強調理性探索自然獲取知識的滿足和樂趣。這兩個偏頗的立意都可以,因為它們抓住了感知自然這一主題,只是態度有所不同,只要在行文中有充分的理據來支撐自己的觀點就沒有問題。因此,針對今年的作文題,以上三個角度的立意都可以。

文章立意確定之後,剩下的就是選材寫作了。關於感知自然這一主題的素材,考生從初中以至高中所學的諸多文言文都能夠提供足夠的參考。比如初中所學陶淵明的詩,歐陽修的《醉翁亭記》,范仲淹的《岳陽樓記》、袁宏道的《滿井遊記》等,高中所學王安石的《褒禪山記》,蘇軾的《石鐘山記》和《赤壁賦》等,都是寫感知自然的經典,考生可以參考它們的寫作角度,也可以拾取其中的精華語句為己所用。

程度更好的學生甚至可以利用中國哲學中關於人與自然關係的思想資源,如道家的齊物思想、宋明心學派對自然的體悟方式,運用這些資源會讓文章上升到另外一個高度。而對於那些文科知識積累不足的理科生,這一主題的素材也不鮮見,科學史上理性探索自然從而更好地感知自然的事例俯拾皆是,並且對於科技給人類感知自然帶來的樂趣,理科生比文科生有更深的認識,也更有話可講。所以説,今年的高考作文題既適合文科生髮揮,也適合理科生髮揮,只要抓住感知自然這一中心點不放,應該都能發揮出各自學科的特長。

基於以上分析,針對這一題目,文科生更適合寫作記敍性散文,理科生更適合寫作議論性散文。所以,雖然不同學科適用的優勢體裁不同,但無論是記敍性散文還是議論性散文,文筆都要力求生動優美,切忌呆板生硬。尤其是議論性散文的寫作,材料和觀點不能分割堆疊,而要夾敍夾議。

同時,多運用不同的論證方法,尤其是比喻論證、道理論證的運用;在議論結構上靈活處理, 多采用引--議--聯--結式和由古及今式,讓文章行文緊湊有條理。

高考作文 篇4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估計連那些剛會跑的小孩都知道了,那高考和睡覺可以兼得嗎?我不知道,也許那上帝知道,但直到現在他也沒告訴我,所以我還在摸索嘗試。

老師們總是用那些過了時的什麼機構數據告訴我們:“瞧瞧你們,晚上十點,早上六點,都八小時啦,還睡不夠啊,再睡就成豬了啊!”無奈,確實無奈,我也只能用無奈來回應這樣的解釋。

高考就在前方,我們就在後方。有氣無力的舉着旗幟,邁着鬆軟的步伐緊跟其後。整天拖着沒睡夠的身體在課堂上迷迷糊糊的戰鬥,好不容易熬到了下課,總算能低着頭瞌睡小會兒了。幾個精力旺得如牛的女生扯開了嗓門在哪討論哪裏的衣服漂亮,哪裏的東西好吃,哪個明星有豔照了……許多將睡未睡的兄弟們都和我一樣,兩眼噴着怒火,盯着她們,又是無奈,她們總是不理睬,沒辦法,誰讓文科班我們佔劣勢。抱頭趴着再説,別讓這腦袋受罪才是最要緊的。

有時候,人的精力是無限的,顯然那幾個女生是可以證明的,但想想萬一這精力不夠怎麼辦。趴着,自修課怕老師逮着,上課又怕漏了知識點。這裏估計就可以體現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了吧。

不過,有些哥們夠狠,他們硬是把這熊掌和魚全都揣在了自己的懷裏。瞧他們上課時,左手撐腦袋,右手拿筆記筆記,老師轉身去寫板書的時候,正好這幾十秒夠他們打個盹,老師一轉過來,他們又一副正經樣開始記筆記了。這方法是夠冒險的,萬一一個不小心睡過去了,口水直流三千尺,浩浩蕩蕩淹了A4B5的一大堆,那可不得了,下課的時候準要成為焦點人物了。要是碰到那個老師上課偏喜歡站在課桌之間的話,還正巧就在那些瞌睡蟲旁邊,那他們這節課就得撐着了,選擇被老師罵那還是撐着比較合算的。

説句實話,高考和睡覺,孰輕孰重,大家都有個大致的把握。他們説的也對,其實當自己狠狠的下決心要比雞起早比狗睡得晚的話,也不是問題,睡眠不足也不會有多大的影響。精神的力量有時就是這麼的強大。曾經做過一篇英語閲讀理解,説的是睡眠是可以補回來的,我那時就在想我高考前失去了那麼多的睡眠得高考後花多少天才能補回來啊,一禮拜,一個月,夠恐怖的。我在A4的紙上計算,數字加上運算符號填滿了紙面卻還是未果。

用很經典的比喻,在我的腦海中,高考是前方的小島,而我駕駛的小船恰恰需要睡眠這一強大高效的動力才能靠近然後登陸。用矛盾的對立統一來解釋就是我們要在高考的大方向下自主的調整睡眠時間,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那麼多的考生會和我一樣在這問題上迷茫彷徨。沒辦法的,人生的路那麼長,這點選擇還是必要的嘛。

還是魚和熊掌,還是高考和睡覺,有些誇大的説:古有書生進京趕考跋山涉水,今有我們一代棄了周公,為着高考覺也不睡。

高考作文 篇5

所謂“君子敏於事而慎於言”,向來是為人處世的金句。不露鋒芒並非無知軟弱,有時是大智若愚;語出猖狂則顯小氣,未免遭人詬病。

步非煙聲稱“革金庸”,正是不慎於言,不敏於事。

我們必須承認,“革金庸的命”,其中既有意氣風發,也有豪氣干雲;有對過去的不服輸,也有對未來的嚮往;朝氣蓬勃,敢於挑戰。然而,僅憑一次武俠作品獲獎,緊接着就高調放出話語,向武俠小説泰斗金庸前輩拍板叫戰,難以洗脱炫技、吹噓之嫌。可以假設,一位真正尊敬並熱愛金庸的讀者,一位志在武俠而心懷“俠氣”的作者,一位志存高遠而心態平和的年輕人,絕不會説出這樣的話語。

心懷私慾,不誠不謙,此為其一。

再者,“要革金庸們的命”,表述豈非不敬?儘管解釋在後,不是打倒、背叛而僅是超越,然而到底不清不白,給人話柄。説出去的話如潑出去的水,一句不慎,則招致麻煩與禍患。犯錯不可免,然而也不可允許自己隨意犯錯,更何況是在大庭廣眾之下高談闊論。語言看似稀鬆平常,卻是一個人的品行所在。

步非煙這樣放話,雖然不能全盤否認其人,卻也無法引人信服,先輸一局。

不慎於言,大放厥詞,心浮氣躁,實則亦難敏於事。

武俠作品獲獎,也可見步非煙並非沒有文學創作的才能,相反,也許才能高卓。然而,即便天生高才,也需後天沉心苦練。不敏於事,而外見於言,則是空想家,是誇誇其談的白日夢。成大器者,必定是行動家。

敏於事,必然要放棄虛浮、躁動的心思,潛心於學。世上每一門學問,均有其精深奧祕之處。若非心神貫注,核舟難雕五人八窗;若非一心求道,豈有台上十年之功?自不必“息交以絕遊”,卻要有寵辱不驚之懷,方能精於一技。

敏於事,也需要腳踏實地,穩步前行。即便高瞻遠矚,登高一覽,望見遠山大海,志在凌霄青雲,也仍需低頭看路。否則,碎石能絆腳,懸崖易失足,豈不可惜!

因此可知,步非煙遭人非議,實非金庸不可超越。若步非煙此時不多言,而靜默潛學,日後大有可為。愛逞口舌之快而不老實做事,是許多年輕人乃至年老長輩的.通病。

敏於事、慎於言,實在不是一條呆板的教義,它存在於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種難得的智慧,一種將要失傳的藝術,和一種高明的生活態度。

高考作文 篇6

無憂淡泊地生活,並能以淡泊地態度去對待生活中的繁華與誘惑,讓自己的靈魂安然入睡,這樣的人給予自己像雲朵一樣輕鬆,給予別人是湖泊一樣寧靜。問世間何為最美?美在心靈深處的一點心燈。在車水馬龍的喧囂聲中,追逐着金錢和名利的現代人只能看到事情的表層含義。他們不會用心體會,用情感區體驗。也許生活充實,但精神世界呢?

在漫無邊際的田野中閒庭信步,在潺潺的小溪旁低吟清唱;在綿綿的細雨中接受洗禮;在滿月的銀灰裏想入非非。打開心的天窗,讓自己的靈魂,描繪出一份絢爛的漫話。

黑白膠片的時代,無論你有多姿多彩,它只會兩種顏色;一是黑色,二是白色。它們記錄着人生的幾個瞬間。時光一天天的費事,在一次次的翻看中,它喚起了許多永不褪色的記憶。黑白膠片的時代漸漸模糊了。

我們要時時保持心的潔淨,就像一顆透視世界的明珠。

我們要時時保持靈魂的清醒,就像頭頂上湛藍的蒼穹。

我們要時時堅持自我的追求,就像大漠裏展翅飛翔的俄沙鷗。

曾經,尋找美德的棲息地,想做一名放蕩不羈的文人,行走在羽扇綸巾之間,在落花中獨立;在微雨中看飛燕;綠柳如煙墨筆生香。但求在華美的錦緞上留下自己韻短二味長的一筆。

美在心靈深處。心靜似雲,有聚的濃烈,也有散的寡落;心靜如水,有靜的輕柔,也有凍的洶湧。排除紛紛擾擾的世界,讓自己的心靈陪伴者我們,將這生命的旅程進行到底。

在車水馬龍的時代裏,人們的生活的步伐飛快地流動。數碼技術時代,照片很多,記錄着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它從不泛黃,永不模糊,但在快速瀏覽中被稀釋了。

傳説中有一隻鳥為了能勝過夜鶯的歌聲,它始終題金子般緘默着,知道遇到那棵荊棘樹之前。就像黑白膠片與數碼技術一樣,黑白膠片不得不驚訝現代的科技。這是荊棘鳥的選擇,做自己但求無悔。

夜深人靜十分

朵朵鵝毛大雪飄落

幾百年,幾千年

無論世界如何變化

總會沉醉於靈魂中

因為美在心靈處

高考作文 篇7

韓愈曾經説過,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韓愈的意思很明白,但是他否定了我,我有時候會想,若是他説得是對得,那我算什麼呢?所以他説得是錯的,我就是生而知之。

人生而知之,乃是説,並不需要去學,更不需要解惑,自然就能得知,比如説我。可能跟你們説我生而知之,你們並不信,就算是跟你們舉例子,舉例説幾年之後將要發生的事情,你們一時間也沒法驗證,還是要給我的作文打個零分。所以,我乾脆就跟你們講道理,讓你們知道,我為什麼生而知之。

首先,基因遺傳的,從來包含經驗。天生萬物,肉體都是很奇怪的,鴨子知道他生來第一眼看到的動物就是他的母親,其他很多小動物都這樣;蜜蜂也知道,他做順時針旋轉和逆時針旋轉,代表的是什麼意義,螞蟻也能知道他們觸角中的信息。其實人也這樣,從出生開始,就遺傳了很多的經驗,比如出生時的一聲大哭,比如感應到危險時的汗毛豎起,比如第一次殺人時的拼命嘔吐很多的事情都能證明,人其實生來就知道,只是卻被所謂的教育和環境,改變和壓抑了很多,於是他們得重新學習,但是再多的壓抑,也不能壓抑他們的本能。

其次,天下事總是一般,歷史總是在重複上演,今天發生過的每一件事,都在許多年前發生過,幾乎沒有例外。人作為一種社會化的動物,他們的需求,分為個體的生理需求和社會化的需求,於是他們的生活方式雖然多,但是萬變不離其宗。老子説,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他的意思很明白,時間所有事情,就是無中生有,有因導果,這中間加上一些變化,於是就產生了這所有的事情。所以對於這些事情,我們只要知道了道,也就懂了他們。而道,從虛無中來,所以啥都沒有,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説,你什麼都不需要去學,去考慮,你就都懂了。

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愚痴者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最終人老腿瘸身體跨,卻依然只能歎息自問,為什麼呢?

所有的原因,不過是人生而知之,過多的教育和環境影響,才是真正讓人愚蠢的根源,當然了,或者不叫愚蠢,而是叫複雜環境中難以構建模型,於是難以找出答案。

我生而知教育之荼毒,故寫此文,希望未來,能把事情簡單一點,再簡單一點。武林中,庸者化簡為繁,宗師,卻化繁為簡,正是此理!

大道至簡至易,相信老師,亦將有感於本文!

高考作文 篇8

柳樹抽芽了,露出青澀的綠;迎春綻放了,開出絢爛的黃;玉蘭含苞了,顯出純潔的白。於是,大街小巷變得色彩繽紛,人們驚喜地呼喊着:春天來了!

但是,這樣的春,是我們心中真正期待的嗎?昨天是清明,卻沒有下雨,晴朗的天氣讓氣温一路攀升直至22℃。這不是我心目中的春啊!那麼,什麼才是我心目中的春呢?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小雨中的春,不是最美的嗎?早春的雨,如牛毛,似銀針,傘自然是可打可不打的了。漫步其中,頗有着戴望舒《雨巷》中的意境美。

雨中之春啊,不是最美的嗎?

有人講少年比喻為祖國的春天。那麼,祖國的春天還是熱烈一些吧!畢竟,煙雨濛濛的春只能用來欣賞,那奼紫嫣紅的爛漫的春,才能更讓着春意盎然起來呀!

我這樣期待着我的春天—我的未來—一樹絢麗的桃花。我不喜歡梨花也許它很潔白,很單純,可它卻又寂寞了些。我也不太喜歡玫瑰,奔放熱情的它,花期過後又能留下些什麼?唯有你,桃花,你有明麗的色彩,長在低矮的桃樹上卻毫不遜色,你是讓人回味無窮的美呀!

我願我的春天,一樹的桃花開。

其實,春有很多種。我心目中的春種類繁多,正如我複雜的性格。安靜時,我心目中的春如雨巷丁香;活潑時,我心目中的春如一枝紅杏;思考時,我心目中的春如四月芳菲;嬉鬧時,我心目中的春如戲蝶時舞。萬紫千紅總是春,春意濃淡皆為美。只因為,那些顏色,屬於青春。

讓我們拿起手中的筆,一起譜寫我們的未來,描繪自己心目中的春!

篇四:風景自在人心

明媚的春光中,王羲之歡歌“天朗氣清,惠風和暢”,李清照低吟“聞説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可見,不在春光如何,而在人的心態怎樣。一如從同一扇窗子看風景,有人看到的是雅,有人看到的是俗,有人看到的是鬧,有人看到的是靜。不在於窗外的風景不同,而在於人的心境不同。

心中有美好,世界沒有苦毒。家中遭遇盜賊光顧,人們都會覺得晦氣倒黴。而當羅斯福總統家裏遭盜竊之後,朋友擔心他心情不好,就寫信安慰他。沒想到羅斯福回信説:“謝謝你的安慰,我現在很平靜,因為,他偷去的是我的東西,而沒有傷害我的生命;他偷去了我一部分的東西而不是全部;感謝上帝,做賊的是他而不是我。”羅斯福的回信讓我們深思:如果心中沒有和平、恩慈的心思和意念,怎能如此平靜和淡定?如果心中沒有積極美好的心態,怎能如此慶幸和感恩?所以,朋友,持守我們心中的美好吧,這樣我們的人生便會變得美麗無比。

心中有美好聖潔,眼中就沒有醜陋污穢。加爾各答貧民區的垃圾桶邊,躺着瀕死的窮苦人,有的竟至傷口中生滿蛆蟲,路人唯恐避之不及。可是年輕美麗的特蕾莎修女推着小車,到處尋找他們,把他們扶上簡陋的推車,帶他們到臨終關懷醫院。為他們清洗傷口,醫治疾病,餵食喂藥,讓這些被社會拋棄的垂死病人在平靜和尊嚴中走完人生的道路。從這扇窗户看出去,那些路人眼中的醜陋污穢的人,在特蕾莎修女眼中卻變成了美麗的天使,沒有別的原因,只因為特蕾莎修女的心中充滿了美好聖潔的愛。

心中有美好的圖畫,眼裏所見都是美好的風景。當袁隆平要去條件艱苦的農村培植水稻的時候,他説我還有小提琴,可以拉琴自娛;當陶淵明種的莊稼收成不好的時候,他調侃“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當蘇軾仕途不順被一貶再貶的時候,他依然祝福蒼生“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當身患海豹肢症的尼克胡哲只能用一隻短小瘦弱的小腳一挪一挪的時候,他依然能站在台上大聲感恩生活,感恩“我這美得不像話”的人生。

揮揮手,讓烏雲散去,讓我們的心中充滿明媚的陽光;打開窗户,看到美麗炫彩的人生圖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