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老腔”何以令人震撼高考滿分作文

“老腔”何以令人震撼高考滿分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03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老腔”何以令人震撼高考滿分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老腔”何以令人震撼高考滿分作文

“老腔”何以令人震撼高考滿分作文1

本文以開頭完美、思維深刻而取勝。

文章開頭引用老藝術家的話語,並能結合文本分析陳忠實先生的“酣暢淋漓”四字。緊接着用魯迅先生在《且介亭雜文集》中的語言進行分析,提出華陰老腔之魅力在於那種底藴和厚重,兼用比喻論證,類似飽含黃土的蒼勁,説理方法獨到。文章身體準確,挖掘深刻;從老腔魅力出發,上溯傳統技藝,並對其進行分析,引用魯迅與黑格爾的名言,並進行分析,鞭辟入裏。行文善用反問,引人警醒:排比反問,平穩過渡。既總結了上文的現狀,又引出下文議論。文章思想深刻,貫穿於全篇的是考生對於老腔的思考,是對當世的現象進行的剖析。

“中指咬破當墨水,龍袍扯破當紙張。”當奏着月琴,老藝術家喊出這一句時,裂帛之感透徹心扉,蒼涼入耳。陳忠實先生怕是想出了無盡的詞語也難形容,才無奈地寫下了“酣暢淋漓”四字吧。木凳與木磚,普通到極致的器物,卻足有澄淨寰宇之能,實發人深省。

魯迅先生在《且介亭雜文集》中説:“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這個“民族的”,我想絕不是像象牙塔中的雕逐,而是在蒼莽壯闊的歷史民間浮沉中產生的魂寶。華陰老腔之魅力也許就在於此,不同於些許流行歌手所唱出的“老腔”,那些土生土長的藝術家,一開口,大四處的不是圓潤,而是飽含黃土的蒼勁。也恐怕不知在黃土中埋藏了多少時日,才能沾染黃土的浩渺。

老腔超越了其自身的藝術形式,成為一種文化符號。這符號代表的不僅是老腔本身,更代表的是那些在民間藝術家中口耳相傳的文化與技藝。前段時間熱播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中給我們指出了一個令人擔憂的事實,那些口耳相傳的文化與技藝已鮮有繼承者。曾聽“泥人張”的傳人説過:“以前六七歲都是在泥房裏培養興趣的時候,而現在我的孩子哪有這樣的時間。”陳忠實先生也在文中坦率地承認自己這個人先前未曾聽説過老腔,這是否給我們以警醒?當今之時,是否對外來文化太過注重,而對本民族之繼承有所欠缺?是否未能做到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是否古賢的'教誨已被人們默默淡忘?

老腔給人以震撼,固然在於其不同於古典之美的表現形式以及飽含生活氣息的美感,更在於此時已鮮有如老腔一般完整的民間傳統技藝了。中國走向世界,其根基卻正是這些正在流失的文明、世界需要的,不是一個模仿的中國,而是一個繼承的中國。黑格爾説:“歷史是一堆餘燼,而餘燼深處有餘温。”餘温終究是一堆餘燼,只有給予適宜的條件,給予它廣闊的空間,他才有望重新燃燒,給心靈以安慰,給人們以支撐,給國家已堅實,給世界以温暖。

我們需要為之付出努力,時下流行的未必是最好的,我們需要留下的,是足以留給後世的東西,看看五千年的中華給我們留下了多少魂寶與藝術,想想崑曲、京劇;而我們能給後世留下什麼?可能我麼更願意看到的是老腔已不再令人震撼,因為令我們震撼的,不僅只有老腔。

老腔令人震撼,發人深省。

“老腔”何以令人震撼高考滿分作文2

“老腔”何以令人震撼

一考生

華陰老腔,在幾年前還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曲目。然而,這樣一個小眾甚至是默默無聞的老腔,卻讓陳忠實先生情難自禁,沉醉其中,不可自拔。不禁很好奇,“老腔”究竟何以令人震撼?

也許是那一聲聲鏗鏘有力、直擊人心的嘶吼,也許是那一段段百轉千回、悠揚婉轉的曲調,也許是台上台下演員的傾力演唱、人們的激情感染……或者,是藕斷絲連的縷縷鄉愁,是深結於心的歸屬與認同。前三者自不消説,確實打動了很多人,卻難以讓人有更深層次的、發自心靈的震顫和共鳴——這種共鳴,是需要共同的記憶和情感的。陳忠實生於關中,長於關中,他了解並幾十年如一日地熱愛着它;而在老腔中,在極富感染力和衝擊力的表演中,他不能更加清晰地看到了故鄉的面目,聽到了自己引以為豪的土地的神靈之歌。

這才是老腔之所以讓人震撼的原因。這種深刻而廣闊的民族歸屬感和文化認同感,讓我們在與西方文明接軌、漸漸西洋化、漸漸遺忘了民間小調的時候,可以被一曲鄉音震得淚流滿面。這實在是一件可喜又可悲的事情。喜的是,像老腔一樣的民間文化依舊可以輕而易舉地引起我們的感動和震撼;悲的是,像老腔一樣的的民間文化居然可以輕而易舉地引起我們的感動和震撼。難能方為可貴,都是越不容易得到,才越發覺得珍貴,覺得眼前一亮。本應深植於日常生活的風土民俗,什麼時候竟到了能滌盪神魂的地步?

現在的人們,是不是已經走得太遠,以至於都要看不見回家的路了呢?

兩年前,坐在課桌前的考生們面對着“北京老規矩”的茫然無措依舊曆歷在目。家家户户四合院、七折八拐衚衕灣的景象已經不復存在,似乎連帶着那些陳舊又充滿温情的習慣也跟着一同去了。聽得別人提起,才會恍然大悟,驚喜非常:就應該是這樣的啊!老腔是如此,老規矩是如此,甚至連大名鼎鼎的國粹京劇,也不知道有多少個孩子有過完完整整聽一齣戲的經歷。這片土地記憶的格調,就在我們這一代中逐漸被更改;這片土地文化的精粹,就在我們這一代中逐漸被掩埋。偶然聽到、看到、感受到,所帶來的震撼終究是短暫的,短暫之後又是長久的遺忘;而我們需要的,從來都不是遺忘。

在追逐更加多樣的未來的時候,有時也需要停下來,多看看來時的路。即使登上頂峯,一個沒有自己獨有回憶的人也不是一個完整的人;即使快速發展,一個沒有自己獨特文化的國家也不是一個值得尊敬的國家。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們領略到和老腔類似的民間藝術時,不會再如此“膚淺”地被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