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二作文 > 書香燕京獲獎徵文800字【精選】

書香燕京獲獎徵文800字【精選】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05W 次

導語:如果説大自然是一本綠色的課本,那麼北京就是一本積澱着歷史的大書!下面是書香燕京獲獎徵文800字,歡迎參考。

書香燕京獲獎徵文800字【精選】

 篇一:書香燕京獲獎徵文800字

讀書如品香茗,隨着香氣裊裊,伴着香茶滑過喉嚨,我們在這靜謐的氛圍中品味着,收穫着。 人不可無書。而書香早已溢滿北京。

有書的地方就是夢想放飛的地方。清晨,身披朝陽,走進校園,撲面而來的是朗朗的讀書聲,伴隨着書香,走進班級,映入眼簾的是同學們在書海中遨遊。他們用渴望的眼神,在書中尋找着答案;他們用純潔的心靈在書中勾勒着夢想;他們用自己辛勤的雙手放飛着明天的希望。他們不斷地汲取知識,充實自己。他們渴望讀書,渴望成長。因為他們知道有書的地方就是夢想開始的地方。閲讀可以讓他們放飛夢想,心懷希望。

書香飄過校園,也瀰漫着北京的每一個角落。

有一種期盼叫望眼欲穿,有一站追求叫孜孜不倦,有一種渴望叫放飛夢想,有一種生活叫平平淡淡,有一種心態叫無怨無悔,有一種憧憬叫充滿理想。

在我們身邊有這樣一羣人,他們出身貧寒卻辛勤勞作,他們生活困難卻默默奉獻,他們辛勤建設城市卻被冠以農民工稱號。曾經走過一個工地,看到勞碌的工人們下班後蹲在一個報刊亭旁邊一起翻閲着一張舊報紙,他們集體圍坐着、探討着……他們完全忘記了自己疲憊的身軀,沉浸在了讀書的快樂之中。農民工他們大多文化水平不高,但是他們認真閲讀,渴望知識的精神讓我們動容。

曾經跟一個農民工聊過,他説他大部分的知識都是從下班之後的讀書、看報中得到的。他説他知道工地附近的圖書館週一至週五幾點開門、幾點關門。週六、週日幾點開門、幾點關門。他利用下班時間借幾本書,增長知識、開闊眼界。他説他最喜歡看健康報,因為可以瞭解到很多健康知識。學到了健康知識,可以告訴工友,告訴朋友,告訴家人,讓他們都在生活當中注意身體。他説他知道什麼蔬菜水果含哪種維生素最高,他知道什麼肉類搭配什麼蔬菜營養價值最高。他還幽默的説:“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我還要為祖國健康工作30年呢。”多麼樸實的話呀!看着這個僅初中文化水平的農民工,談着健康知識頭頭是道,我不僅陷入了沉思,也為他們感到高興。他們只是在北京打工成千上萬的農民工中的一個縮影,但是我卻看到了他們渴望讀書、追求知識的身影。高爾基曾經説過:“讀書使人進步。”而現在,讀書已經成了人們生活中獲取知識、昇華靈魂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了,這是多麼值得高興的事呀!

書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書籍是引導人們進步的階梯。有書的地方就是夢想放飛的地方,有書的地方就使生活充滿希望。

讀書益智,使人立於山巔,一覽眾山小;讀書博學,使人翱翔九天之間,俯瞰眾生。溢滿書香的北京如巨龍騰飛,唯我獨尊!相信這條巨龍會越飛越高,越飛越遠!

 篇二:書香燕京獲獎徵文800字

天,一片漆黑,隱約有一絲光亮。幾隻小蟲圍繞着燈光,自由的嬉戲着。對於那些小蟲來説,一切充滿希望光明的東西都是它們的美好向往,也是它們的神明。簡單的崇拜,以致於奮不顧身。如果可以的話,我願意做一隻小小的飛蟲,每個夜間飛向最吸引我的某個憧憬的光源。在那裏玩樂,在哪裏祈禱,在那裏奔向另一個世界,追逐光明。

—— 題記

餘秋雨説過:“閲讀最大的理由是想擺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色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由此可知,生活在北京這個城市中,讀書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記得小的時候,印象中每天爸爸都在強迫我讀一本詩詞,當時那書很火,每個家長都要求孩子認真讀,認為孩子如果讀得越多,在上學時學習就會越好。那時的我,並沒有什麼上進心,唯一的只有背完了的小紅花,小紅點。不過那時的我,也從中學會了許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美好精神,裏面許多愛國詩歌尤其吸引我的眼球,我也因此從小就明白每個人都應該熱愛祖國。因此,小時的我,認為讀書是一個會得到獎勵的遊戲,也是一個學道理的過程。

上了小學三年級以後,每週都有了固定的作文,考試也有涉及。當時自己知識儲備不足,不能正確抒發感情。於是,我到書店經常去買作文書。那本書裏有許多精彩片段,逐漸成為了我作文的導師。最重要的是每篇文章下面都一些人生的啟迪和思考,以及文章中人物值的我們學習的好品質。逐漸的,在讀書中,我接觸了越來越多的美德,也漸漸地應用到了生活中,培養自己以書中的高標準約束自己。不僅寫作能力有所提高,自己本身的素質也日益加強。

到了六年級左右,越來越喜愛一些科普類讀物。我認為,在讀書中,我可以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敏捷自己的思維。科普類文章的宗旨大概是創新一類的事物,在讀過幾本書後,我才瞭解到自己的知識面是如此狹窄,竟然還有無數不知道的事物。哪些事物等待着我一步步的去開墾和發現。從那之後,我逐漸的懂得了創新在生活中的巨大影響,以及一個快要步入初中的學子創新的重要性。每天,我都在善於發現生活中與眾不同的哪一個亮點,那一道神往的風景線。

終於到了初三,我瞭解到了“北京精神”。那時,隱約領悟到了北京精神的內在含義。正如北京精神提到,愛國是北京精神的核心,創新是北京精神的精髓,包容是北京精神的特徵,厚德是北京精神的品質。會想起自己讀過的書籍,原來,北京精神在書中都有體現,而且在生活中各個地方都能得到充分的體現。像書中的那樣,我們從小就應該培養自己的愛國精神,要勇於提出自己的見解和主張,對於他人的過失應該給予包容,要不斷培養自己的優秀品質。這一切都和書中的十分吻合,也讓我徹底信服了讀書的好處。我慶幸從小就熱愛讀書,從小就已經栽培心底那顆北京精神的種子。

如今,北京精神已經在北京開展了2年了,我對北京精神的領悟也愈來愈深,這個城市的象徵,城市的名片,有太多太多值得我去繼續發掘和探索,品味與欣賞。向北京精神所説,愛國是北京精神的核心,我想代表15億同胞説:“釣魚島是中國的!”

小飛蟲們繼續在飛啊飛,不過,此時的他們明白了自己為何眷戀於燈火闌珊處,因為那裏有美妙的精神,有我們大家所崇尚的北京精神!他們仍會繼續留戀於燈旁,因為燈發出的光茫是無限的!

開扉頁,閉上雙眼,靜靜地,體會書中的那縷芬芳吧!

  篇三:書香燕京獲獎徵文800字

如果説大自然是一本綠色的課本,那麼北京就是一本積澱着歷史的大書!它無時無刻不散發的那種書香氣息事我陶醉,使我沉迷。北京的頤和園,北京的長城,北京的故宮,北京的天安門……最討我歡心的還是那些帶有書香氣息的小衚衕。

北京城經過了幾百年的變遷,可那些衚衕依然保持着幾百年前的姿態,靜靜地候在北京的一角,看着北京人一代代繁衍,觀着北京城一步步的演變,這些數百歲的“老人”就是新、老北京的見證。大大小小的衚衕縱橫交錯,織成了北京的文化 ,織成了北京特有的韻味。

記得那條書香滿溢的西單手帕衚衕——

西單手帕衚衕是新文化街北側一條長長的衚衕,衚衕的18號就是京師女子師範學堂附屬兩等小學堂,也就是現在北京第二實驗小學的前身,這所小學堂是北京創辦最早的小學堂之一。不知道一百多年前那裏的小學堂裏的學生走這條衚衕時誦讀的是哪些詩句,聽到的是哪些叫賣,玩過的又是哪些遊戲……他們在這條衚衕裏,由稚嫩走向了成熟,由無知走向滿腹經文。沿着歷史的腳印,重新走着的時候,能清晰地聞到它濃濃的歷史味和書香味。突然意識到,作為中華名族的兒女,傳承是我們的職責,我們有什麼理由不思學習,忘了歷史呢?

在手帕衚衕的縷縷書香中,還寓居着晚清開一代風氣的傑出思想家龔自珍。龔自珍在北京有多處寓所,手帕衚衕是其中的一處。據説龔自珍就居住在手帕衚衕的21號。那是一座坐北朝南的三進院落。前院有倒座房,中院有正房三間及左右耳房各兩間,東西廂房各三間。後院有北房五間,東西廂房各三間。據記載,當年中院正房的明間北牆上曾掛有清道光皇帝御筆的“福”字,其下為龔自珍父親龔麗正書寫的“耕讀堂”匾。

龔自珍住在此院時在前院植有綠竹,後院種有臘梅。想來當年的小院一定是花木扶疏,暗香浮動。也許正是這座清幽的小院,曾經滋潤了龔自珍的思想,激發了他詩人的熱情……龔自珍離開手帕衚衕後,在歷史變遷中21號院又分成了兩個院子。再後來隨着西單地區的改造,龔自珍的故宅也就難覓其蹤了,但是衚衕裏的老街坊們談起龔自珍故居時依舊是那樣津津樂道。

記得那條李大釗走過的文華衚衕——

文華衚衕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衚衕東起佟麟閣路,西至鬧市口中街。由於其在石駙馬街的北側,所以清朝時就稱為石駙馬後宅,俗稱為後宅衚衕。1965年整頓地名時為紀念李大釗改為文華衚衕。文華衚衕彎彎曲曲不很平直,衚衕內都是普通的民居,但就是在這裏,革命先驅李大釗居住了有四年的時間。文華衚衕24號,是李大釗在北京居住時間最長的一處住所,後來又成為國畫大師黃賓虹的寓所。

記得那條有蔡元培故居的東堂子衚衕,記得那居住樑思成的北總布衚衕,記得,記得,有句話説的好:有名的衚衕三百六,無名的衚衕賽牛毛。那麼多的衚衕怎麼記得!不過,衚衕傳承的文化,衚衕富有的歷史,衚衕散發的書香氣息,我們應該記得!

最後用王辛笛-記憶中的北京胡同做個結尾吧——雖然經過最近十五年開拓的歲月,以北京為首的各大城市都是廣廈如雲,高樓林立,蓬蓬勃勃,風貌全新,但我深信在北京這座古老、博雅而又嶄新的首都,必將仍然保留一些衚衕街巷,作為歷史的軌跡來歡迎海內外來客尋根訪舊吧。

我愛北京的書香衚衕!



更多熱門徵文推薦:

1.書香燕京徵文1000字2016

2.書香燕京獲獎徵文800字【精選】

3.關於書香燕京徵文800字【選登】

4.暑假讀一本好書的徵文800字高中

5.暑假讀一本好書700字徵文【優秀篇】

6.優秀徵文:暑假讀一本好書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