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素材 > 高中素材積累勵志人物

高中素材積累勵志人物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49W 次

高中素材積累勵志人物1

陀思妥耶夫斯基20多歲時寫了一部中篇小説《窮人》,學工程專業的他怯生生地把稿子投給《祖國紀事》。編輯格利羅維奇和涅克拉索夫傍晚時分開始看這篇稿子,他們看了十多頁後,打算再看十多頁,然後又打算再看十多頁,一個人讀累了,另一個人接着讀,就這樣一直到晨光微露。

高中素材積累勵志人物

他們再也無法抑制住激動的心情,顧不得休息,找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住所,撲過去緊緊把他抱住,流出淚來。涅克拉索夫性格孤僻內向,此刻也無法掩飾自己的感情。他們告訴這個年輕人,這部作品是那麼出色,讓他不要放棄文學創作。之後,涅克拉索夫和格利羅維奇又把《窮人》拿給文藝評論家別林斯基看,並叫喊着:“新的`果戈理出現了。”別林斯基開始不以為然:“你以為果戈理會像蘑菇一樣長得那麼快呀!”但他讀完以後也激動得語無倫次,瞪着陌生的年輕人説:“你寫的是什麼,你瞭解自己嗎?”平靜下來以後他對陀思妥耶夫斯基説:“你會成為一個偉大的作家。”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出了反應:“我一定要無愧於這種讚揚,多麼好的人!多麼好的人!這是些了不起的人,我要勤奮,努力成為像他們那樣高尚而有才華的人!”後來陀思妥耶夫斯基寫出了大量優秀的小説,成為俄國19世紀經典作家,被西方現代派奉為鼻祖。

高中素材積累勵志人物2

星雲大師當初剃度時竟然捱了三通打。

故事要回溯到大師12歲那年。那年,大師隨媽媽從揚州去南京尋找父親,到宜興時,遇見一位寺院修行的師父。師父問他願不願意隨他回寺院,出家修行。或許這是屬於大師和修行的緣機,大師斷然表示願意跟隨。

師父帶他回寺院見住持。住持説,在為他剃度前要問他一個問題,如果答不好,將用手中的藤條來做小小的懲戒。他點點頭。

住持問他:“為什麼出家?”他想了想,答:“是我自己願意出家。”話音落下,住持的藤條劈頭蓋臉打下來,説:“你自己願意出家就出家?沒有師父領你,你如何能出?”少年星雲想想,於是説:“是師父要我出家。”藤條再落下來,住持説:“師父要你出家你就出家了,你沒有主見嗎?”星雲想想住持的話有道理,再回答:“是師父要我出家,也是我自己願意來的。”不料住持又用藤條打了他一頓,打完後再追問:“是誰讓你出家的?”他蒙了,不知該如何回答,説:“我也不知道,你打我就是了。”想不到這下住持放下了藤條,説“這回可以了”,這才為他剃度。

著名文化學者于丹這樣解讀大師的這則故事。她説,“為什麼出家”跟“一個人要怎麼進入社會”是同樣的`道理。

我們進入社會,經過從前的經驗,發覺只站在自己的角度,這樣不對。這時開始會想到兼顧一些別人的角度,變得成熟一點。而這個時候還捱打,內心就會出現不平衡,也許就會憤世嫉俗,甚至怨天尤人,以偏概全。這也許是我們大多數人都經過的心路歷程。

最後少年星雲答:“我也不知道,你打我就是了。”住持卻放下藤條,對他的回答滿意了。

她這麼解讀:經過一些體悟和磨礪,我們進入一層新的境界,覺得世界永遠比我們想象的複雜,但是我不能因為捱打而停止做我該做的事。於是會很勇敢,也很坦然地對世界説,你打我就是了,我繼續做我自己的事。

人真正有了這種坦蕩和無私,這就是他不捱打的開始。

高中素材積累勵志人物3

布拉格是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曾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布拉格出生在英國一個貧困的家裏,儘管貧窮,父母仍然懂得知識的重要性,省吃儉用供他到寄宿學校讀書。布拉格知道父母辛苦,這個機會來之不易,於是學習非常努力。一些富家子弟常常攀比新衣服、新鞋子、他總是無動於衷,從不參與。

布拉格學習成績很好,老師常常在班上表揚他。這引起了一些富家子弟的妒忌,他們開始和布拉格作對。布拉格總穿一雙破舊的大皮鞋,樣式古老,非常不合腳。於是大家就開始説這雙皮鞋是布拉格偷來的。

學校裏的流言蜚語瞞不過學監的耳朵。得知自己學校有學生有偷東西的行為,學監非常氣憤,他絕不允許這種有損學校聲譽的事情發生,準備開除這個品德敗壞的學生。

看到學監把布拉格叫去了,那些富家子弟在背後偷笑,他們心想:這個討厭的'傢伙終於要被開除了。

來到學監的辦公室,布拉格看見學監盯着自己的大皮鞋,難色鐵青,心裏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了————那些討厭的謠言被學監知道了。問心無愧的布拉格昂首挺胸,迎着學監的目光走上去,遞給學監一封信。學監疑惑地打開,慢慢地,他的難色變得祥和起來。

原來,這封信是布拉格父親寫給他的,上面説:“孩子,真抱歉,希望過一兩年,我的那雙破皮鞋,你穿在腳上就不會嫌大了。我抱着這樣的希望:等你一旦有了成就,我將引以為榮,因為你是穿着我的破皮鞋奮鬥成功的……”

最後,學監向布拉格道歉,並且在後來的日子裏,在生活和學習上都給了他不少幫助。

布拉格也沒有辜負父親的希望,這個穿着大皮鞋奮鬥的孩子,長大後因為非凡的科學成就,獲得了諾貝爾獎。

高中素材積累勵志人物4

1、歐陽修

歐陽修晚年,每天把生平所寫的文字,加以修改,用心極苦。他的夫人叫他不要修改了,説:何必這樣折磨自己?難道還怕老師責罵?歐陽修笑道:不怕先生罵,卻怕後人笑。

2、司馬光

宋朝司馬光出生於官宦世家。從小機智過人,勤奮好學。剛滿二十歲即考上進士。他為官清廉,公務之餘常利用時間讀書,立志寫一部通志,作為人們的借鑑。為了把握時間讀書,他特意製作一個圓木枕頭,枕頭的妙用是睡覺時身子只要一翻動,它就會滾動,人也就驚醒了,可以繼續研究學問,因此稱“警枕”。每當司馬光需休息時,便枕着“警枕”,如此學習的`結果,終於取得了成功,成為一位學問淵博的人。

3、孫敬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髮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髮,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4、蘇秦

蘇秦是洛陽人。洛陽是當時周天子的都城。他很想有所作為,曾求見周天子,卻沒有引見之路,一氣之下,變賣了家產到別的國家找出路去了。但是他東奔西跑了好幾年,也沒做成官。後來錢用光了,衣服也穿破了,只好回家。

家裏人看到他趿拉着草鞋,挑副破擔子,一付狼狽樣。他父母狠狠地罵了他一頓;他妻子坐在織機上織帛,連看也沒看他一眼;他求嫂子給他做飯吃,嫂子不理他扭身走開了。蘇秦受了很大刺激,決心爭一口氣。從此以後,他發憤讀書,鑽研兵法,天天到深夜。有時候讀書讀到半夜,又累又困,他就用錐子扎自己的大腿,雖然很疼,但精神卻來了,他就接着讀下去這就是後來人們説的“錐刺股”,用來表示讀書刻苦的精神。就這樣用了一年多的功夫,他的知識比以前豐富多了。

5、宋濂

宋濂小時侯,喜歡讀書,但是家裏很窮。也沒錢買書,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書,他都講好期限,按時還書,從不違約,人們都樂意把書借給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書,越讀越愛不釋手,便決定把它抄下來。可是還書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連夜抄書。時值隆冬臘月,滴水成冰。他母親説:“孩子,都半夜了,這麼寒冷,天亮再朝抄吧。人家又不是等這書看。”

宋濂説:“不管人家等不等這本看,到期限就要還,這是個信用問題,也是尊重別人的表現。如果説話做事不講信用,失信於人,怎麼可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又一次,宋濂要去遠方向一位着名者請教,並約好見面日期,誰知出發那天下起鵝毛雪。當宋濂挑起行李準備上路時,母親驚訝地説:“這樣的天氣怎能出遠門呀?再説,老師那裏早已大雪封山了。

你這一件舊棉襖,也抵禦不住深山的嚴寒啊!”宋濂説:“娘,今不出發就會誤會了拜師的日子,這就失約了;失約,就是對老師不尊重啊。風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當宋濂到達老師家裏時,老師感動地稱讚説道:“年輕人,守信好學,將來必有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