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孫壽妖態的成語典故

孫壽妖態的成語典故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28W 次

典源出處

孫壽妖態的成語典故

後漢書 ·樑冀傳》:“ (孫) 壽色美而善為妖態,作愁眉,啼粧,墮馬髻,折腰步,齲齒笑,以為媚惑。”《後漢書·五行志一》:“桓帝元嘉中,京都婦女作愁眉、啼粧、墮馬髻、折要步、齲齒笑。所謂愁眉者,細而曲折。啼粧者,薄拭目下,若啼處。墮馬髻者,作一邊。折要步者,足不在體下。齲齒笑者,若齒痛,樂不欣欣。始自大將軍樑冀家所為,京都歙 (xi) 然,諸夏皆放效。此近服妖也。”

釋義用法

漢代樑冀的妻子孫壽容貌豔麗,善於在化粧、髮式、姿態上創出妖媚的式樣。後用此典稱女子妖冶的粧飾或或姿態。

用典形式

【孫眉】 隋 ·盧思道:“楚腰寧且細,孫眉本未愁。”

【啼粧】 宋·辛棄疾:“墮髻啼粧孫壽醉,泥秦宮。”

【折腰行】 宋·劉筠:“折腰行太緩,連瑣語何頻。”

【墮馬粧】 明 ·陳子龍:“袖分鴨綠盤龍繡,鬢壓鴉青墮馬粧。”

【孫壽愁眉】 宋·李清照:“也不似貴妃醉臉,也不似孫壽愁眉。”

【齲齒孫娘】 金 ·元好問:“畫眉盧女嬌無奈,齲齒孫娘笑不成。”

【粧淺休啼臉】 宋·劉筠:“粧淺 休啼臉,香清願襲衣。”

【鬟非墮馬偏】 宋·楊億:“織為迴文亂,鬟非墮馬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