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二年級語文古詩二首教學反思

二年級語文古詩二首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54W 次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有固定的詩行,也會有固定的體式。那麼都有哪些類型的古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二年級語文古詩二首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二年級語文古詩二首教學反思

二年級語文古詩二首教學反思1

《登鸛雀樓》是一首五言絕句,記敍了作者登上鸛雀樓的所見所思。我是這樣開展新課的:

一、借插圖初步讀懂古詩

課文配有插圖,以圖激趣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方法。於是在課始,我出示了插圖,讓孩子們觀察圖上的內容,説説從圖上看到些什麼?再多遍誦讀古詩,讓孩子們説説自己結合圖從詩中讀懂些什麼?並告之從哪裏讀懂得。這樣一個環節,不僅培養了孩子們的觀察能力、思考習慣,同時也比較清晰地瞭解了孩子們掌握知識的程度與水平,方便後面的教學。一部分孩子很敏鋭,他們從圖和古詩中很快就明白了詩人登高望遠,看到了太陽落下,看到黃河滾滾流入大海。從孩子們的回答看出,孩子們雖小,但不乏有思考分析的能力,當然不全面,體悟的不深刻,但是,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有了前面的整體把握,加之後面的細細體會,一定會有不小的收穫。我表揚了孩子們,同時,告訴他們,以後碰到古詩,可以先讀讀古詩,再看看圖,再讀讀古詩,這樣就能慢慢弄懂古詩寫的是什麼內容了。

二、析字義詳細瞭解詩意

分析字義詳細瞭解詩意,這一步是很關鍵的,對於古詩的真正理解,必須從字面上去逐字把握。我出示了古詩,然後從題目開始,讓孩子們進行理解。我對孩子們説:反覆讀讀,逐字理解,允許你們猜,看誰猜得準!沒有了壓力,孩子們顯然很興奮,從題目開始,在我的提示下,通過反覆讀,逐一“猜”着。每一次我的肯定,都給他們帶來無窮的動力。就這樣,我們就在課堂上猜着,然後又將句子的意思逐一拼裝,詩意逐漸變得明朗,每一個孩子都像是打了勝仗的勇士,課堂充滿了激情。為了鞏固詩意在孩子們心中的印象,我們又玩起了“詩意大比拼”的遊戲,看誰能將意思説得更完整,可以加以自己的語言,只要合情合理都可以。

三、講背景體會思想感情

光理解了詩意,不繼續深入,孩子們很難將“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與人生哲理聯繫起來。於是,我給孩子們介紹了詩人當時寫詩的背景。然後引導孩子們將後兩句與學習等聯繫起來,有什麼啟發?孩子們逐步感悟,意識到了詩人的寬大襟懷,也明確了今後為人、學習等應積極向上。

二年級語文古詩二首教學反思2

廬山瀑布,多麼壯觀的景象啊!詩人李白運用極其誇張的浪漫主義創作手法,再現了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盡情抒發了對大自然的讚美之情。

一開始教學古詩,我便設問:知道廬山在哪嗎?之後馬上放廬山的風景圖還配上優美的音樂和自己的解説詞,一下便把孩子們帶入了景色迷人的廬山。當播放結束時,孩子們還是那如痴如醉的神態,我心中一陣暗喜:接下來的朗讀和領悟詩情不會有問題了。的確,後面的朗讀真的不錯。之後,我們真的看到了搖頭晃腦的小詩人抑揚頓挫的誦詩聲。

領悟詩情這塊,我覺得這首詩有一定的難度,孩子們似乎受到了圖片的影響,逐句逐句地對詩去進行解釋。我想今後還得想些辦法,好好引導孩子們去領悟詩的大意即可。

這節課我做的不夠的地方有許多:

一、把三四兩句詩給分開品析了。回家潛心再讀詩文,“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兩句其實是一個整體,要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瀑布從高處落下,流得快、直、美。而我在學生理解後,沒有把兩句詩整合起來品析,破壞了瀑布流態的整體之美。

二、時間安排不合理,前鬆後緊。在“細品詩句,領悟詩情”環節花了太多時間,個別讀太多。以至“聯類比照,感悟詩風”這環節匆匆帶過,原來預設時自認為的亮點就這樣以遺憾告終,寫字教學也無法進行,作業也忘佈置了。真是有“虎頭蛇尾”之感。

二年級語文古詩二首教學反思3

當完成教學寫這篇教學反思的時候,我心中湧動的是濃濃的感謝和感動,低年級的古詩教學很難定位,僅僅將古詩作為識字的載體,教學時滿足於一遍一遍地讀,缺失了發展學生思維、語言的重要環節,形同囫圇吞棗,讓學生逐字逐句地理解研討,對於學生來講,又是強人所難,會令他們喪失情趣。我想在二年級古詩教學中,從情趣化入手,更符合學生年齡與認知特點,古詩重想象,沒有想象就沒有審美。解讀古詩時,想象更是不可或缺,它能突破時間和空間的束縛,達到“思接千載”“神通萬里”的境域。古詩教學情趣化要求我們在教學中,注意引起學生的聯想和想象,再現作品描繪的場景、畫面,豐富作品中的形象,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產生移情和共鳴,融情於境,入境悟情。”在今天的教學中我力爭做到以下幾點:

1.結合關鍵詞深入理解古詩: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作者筆下的柳樹的樣子——高,綠,柔軟,茂密,美麗等,從而引出“高”“綠絲絛”“粧”“萬條”“垂”等關鍵詞。

2.淡化詩意,寓詩意教學於無形:如設計賀知章和老船伕的對話,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説出古詩的意思。

3.激發學生想象,發展學生思維。

4.結合圖片,激發嚮往:在這節課上,我多次通過圖片,讓學生欣賞春天,併力爭通過優美的語言使學生產生“春天真美呀”的感歎,從而與作者賀知章產生共鳴——表面是讚美柳樹,實際上是在讚美這催生萬物復甦的春天。

5.旁徵博引,指導積累:讓學生彙報所知道的關於春天的古詩。

不足之處:

1.在語文課上求大求全,想展示的東西太多,導致主題不突出,思路不清晰。

2.教師本人,表現過於緊張,缺乏從容,導致課堂死板。

3.在備課前一定要充分研究學生,同樣一節課,不一定適用於所有的孩子。

二年級語文古詩二首教學反思4

在昨天晚上,師傅在忙碌中給我修改了最後一遍教案,非常感動和開心。今天的教學反思主要關注到教師講課語言自身表達的缺陷以及教師評價語的匱乏。

中國古典詩詞內涵深刻,意存高遠,也包含許多哲理,學一點古典詩文,有利於陶冶情操,加強修養,豐富思想。但是,教師語言的不到位就很難去表達出詩詞深刻的內涵和哲理。

比如在《登鸛雀樓》中,教學難點很容易去分辨出是寫情的兩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詩人王之渙在登上鸛雀樓的時候,給我們留下了這一千古名句,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我們要多學習一些知識本領,勇於攀登,才能開闊我們的眼界。但是,這個道理不能夠一味地説教由老師總結,而是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語文經驗,去完成情感價值觀上的提升,那麼這個時候教師的引 導語言非常關鍵!

在這一段處理的時候,我似乎是在分析前兩句寫景形式和內容上特點後,創設了一個身臨其境的氛圍,引出了詩人的感歎,再解決這句話中的關鍵詞義,加上動作神情,聲情並茂地讀一讀就結束了這兩行詩的教學。

到《望廬山瀑布》就要更糟糕一點,因為這首古詩難度比第一首大。詩仙李白善於運用的誇張、虛指、聯想等手法很難在教學中落實。我解決的方式是回顧舊知,結合《靜夜思》中出現過的“抬頭望明月”來理解“望廬山瀑布”的遙看,“疑是地上霜”來理解“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好像。在同課異構中聽實習的小夥伴也學習到幾點:比如,一個“掛”字的妙,可以通過手勢誦讀,理解水流之快之急,看上去像靜止了一樣;又比如一個“銀河”,我是通過語言來解釋銀河和九天的意思,突出山勢之高,瀑布似從天降,但可以藉助圖片讓同學們感受真實的銀河呀!流的如此快的瀑布,詩人發出了感歎,讀!哇,這個時候感覺瀑布怎樣的?除了快可以形容出瀑布的特點以外,瀑布還是怎樣的?長。哪個詞能體現,三千尺。這樣一步步有設計感的教學環節,同學們就能夠更加容易去體會瀑布的磅礴氣勢啦!

但是,總感覺缺失了古詩的語文味,該怎麼去飽滿呢?今天就低年段古詩文學習進行一個記錄吧。

低年段有低年段的學情,以生為本,才是教學的立足點和基本點。如低年級段的'學生教師不但要指導學生進行古詩詞朗讀,而且還要引導學生進行每一句的釋疑。教師要讓學生在不同的教學活動中樂於參與,或者採取情景模擬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真正進入詩詞意境。在低學年段教師要強化學生的反覆吟誦,並引導學生初步瞭解、鑑賞、感知詩詞音調美,再通過多媒體課件等輔助形式讓學生了解詩詞的意象和意境。

我們怕學生的作文語言空洞,那麼老師的評價激勵語言也是值得可圈可點的。教師的評價語言不能單一,不能一律地説好説壞,而是具體的及時的給予相應的評價,怎麼好了,怎麼不好了?哦,你把掛字讀得有滋有味,彷彿在我們眼前懸掛着的就是三千尺的瀑布呢!

葉聖陶先生在談到詩歌教學時,曾經把“閲讀感受”作為教學的重點。他認為:“所謂感受,就是讀者的心與詩人的心起了共鳴,彷彿詩人説的正是讀者自己的話,詩人宣泄的正是讀者自己的情感似的。閲讀詩歌的受用在此。”其實,不僅詩歌,其他體式的文本教學無不如此。而教師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受”,這就需要關注學生的閲讀態度、閲讀需求、閲讀心理。

古詩詞教學要注重讓學生感受詩詞音韻之美,漢語之美,也許一時説不清美在哪裏,總之是積澱下來,有所感覺了。

時光,宛如一盞澄瑩的泓月,一不小心會掉入水中,波光粼粼,若隱若現。總想彎腰去撈,卻一撈就碎了……

以今天傍晚散步到月亮升起的校園照片結尾,宛如一彎月牙……

二年級語文古詩二首教學反思5

優點之處:

1.抓關鍵字詞,體會情感。在設計中我抓住詩句中的動態詞“開、出、回、來”,體會作者把景寫活,在體會中,我善於引導學生展開充分的想像,每一句詩即是一幅畫,引導學生抓好這些關鍵字詞,想像畫面讀出情感,感悟詩人的喜愛之情。

2.學習生字時,由於是二年級的學生不用像一年級那樣,我適當放手讓學生從己有的知識想出識記的辦法,注意了低中年級的對接,而且我還運用了字理識字的方法來輔助學生識字,加深學生對生字的識記和積累。

3.注意語文課“聽説讀寫練”相結合,實現學生的“雙基”訓練。在設計中,我將這五要素融入到課堂中。古詩以誦讀為主,我在指導讀時,則結合自己參加語文朗讀培訓班時學到的古詩朗讀技巧來指導,引導學生朗讀古詩時,注意“橫看三字尾,豎看起承轉合”,教師範讀指導,激發學生讀古詩的興趣。

4.在學習過程中,關注差異,培養團結合作的能力。在課堂中,問題簡單的給後進生回答,難的,同桌互助,如有自學後兩句時,這方面的關注會更突出一些。

不足之處:

1.教學時間的安排不適當,出現前鬆後緊的情況,在各個環節的時間分配把握不是很好,這還需不斷地進。

2.在引導學生理解詩句進,方法“增換調補”沒有落實到位,出現學生在回答理解詩句時,還是停在按字解釋上,只有幾個尖子生可以用,這個方法有一定的難度,還需在今後的教學中多使用。

3.在指導朗讀時,由於時間的分配不妥,所以在“悟情”環節中,沒能更深入地去體會詩人的情感,所以學生在讀時,詩人味沒讀出來。通過《古詩兩首》的教學,力求體現素質教育的思想。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

改進措施:

1.上課時間時刻提醒自己注意時間,每到一個環節都有意識的去看看時間,嚴格按照備課教案來上課。

2.低年級重視多讀,以讀助講。減少老師的廢話。

二年級語文古詩二首教學反思6

古詩《登鸛雀樓》是唐代詩人王之渙的代表作。詩人通過描寫登鸛雀樓觀看太陽西沉、大河歸海的景色,告訴人們要看得遠,就應站得高的道理,同時也反映了詩人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

滿意之處:

為了讓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真正理解字義和詩句內容,深刻感知詩的意境及藴含的道理,我在教學前對學生進行了學習情況調查。通過調查,我瞭解到學生對古詩《登鸛雀樓》比較熟悉,有部分學生已經能讀、能背了。但發現學生所謂的能背,僅僅是一種機械記憶,有些學生不但不認識詩中的一些字,而且,有的連字音也讀不準,字形也不清楚,更不明白詩意及藴含的道理。同時,我還發現學生通過以往的學習,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而且,他們能説的喜歡自己説。

改進措施:

教學時,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讓他們運用已有的讀新課文的方法來初讀古詩,即先自由讀課文後面的生字,再自由讀課文,然後同桌互讀互查,讓會讀的學生幫一幫暫時不會讀的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從而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在學習中互相合作的精神。

不足之處:

在檢查自讀情況時,我先檢查生字,再由生字連詞。對於學生容易讀錯的字詞,我進行重點指導、糾正,但是個別字音仍發音不準確,如:“登”、“層”是後鼻音,“鸛”是三拼音,“樓”的發音要到位等等,真正把字詞教學落在實處。而且,我充分調動學生利用多種感官,動手、動口、動腦去學習生字。教學“入”字時,與“人”比較。這是個形近字,先讓學生討論交流,一起説説“入”和“人”的不同之處,再以順口溜的形式幫助學生強化記憶;在教學“欲”字時,通過動畫演示,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並通過自己的觀察、學習去解決問題,努力使學生嚐到了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