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演講稿 > 中國人的航天夢演講稿(精選8篇)

中國人的航天夢演講稿(精選8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82W 次

演講稿可以按照用途、性質等來劃分,是演講上一個重要的準備工作。隨着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能夠利用到演講稿的場合越來越多,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國人的航天夢演講稿(精選8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中國人的航天夢演講稿(精選8篇)

中國人的航天夢演講稿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宇宙飛船遊歷星海,離不開地面天文平台對天文數據的細緻觀測與遙感基站的精準導航,下面就讓作為梨園學校金鵬科技團的一名觀星員的我,和大家來分享從天文望遠鏡中看到星辰大海之後的認識和感受。

每逢重大天象,梨園學校的金鵬社團都會帶領學生和天文觀測設備,開展公益性觀測,進一步激發了我校愛好天文的學子對天文知識的熱愛情結,學生們的科技興趣得以更大激發,更激勵了梨園學子為祖國驕傲、自豪的情感。

天文觀測豐富了我們的課外知識,磨練了我們的意志,提升了我們與人交往的能力,特別是在挖掘自己潛能,發揮自己才能方面,為我們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通過參加學校的航天活動,我對天文知識的瞭解由一無所知變得逐漸豐富,我領略了四季星空的變換,感受着宇宙星辰的浩瀚與力量;我親眼見到了劃過夜空的流星,目睹了北斗七星的蜿蜒曲折,感受了牛郎織女的含情脈脈。在那璀璨銀河中,流淌着巍巍中華五千年的深厚歷史。從夸父逐日,盤古開天闢地再到如今信息科技的高度發達,我學到了許多,聽到了許多,也看到了許多。從古至今,每個中國人都擁懷揣着同樣的夢想,那就是中國夢,強國夢!這夢想一如星河,流淌過每個日日夜夜、潺流過每個中國人的內心,這夢想也始終縈繞在我的腦海之中。

回眸歷史,從1921年到2021年,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在這100年的發展中,我國的科技水平實現了飛躍,發達的科技讓夢想走進現實,“神十”升空接“天宮”,“嫦娥”飛天探月球,“蚊龍”潛海尋龍宮,航母入水顯國威。當一陣陣掌聲雷鳴般響起,當全世界注目於中國時,中國夢還在繼續着,我們有理由相信,偉大的祖國將再結出累累的碩果。

身為未來國家棟梁的我們,心中懷着一份堅持,懷着一份榮耀,勉勵自己,讓我們心懷中國夢,努力奮進,砥礪前行!

中國人的航天夢演講稿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好!

我是五年級一班的楊坤,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我的航天夢》。

小時侯,我並不知道什麼是理想,但是我知道我的夢。隨着年齡的增長,我瞭解到了在無邊的天和地的中間的世界,是無比巨大和空曠的。我和巨大和空曠的世界相比,那只是微乎其微。而微乎其微的我也有似微小又似巨大的夢想。所以現在有人要問我:“你的夢想是什麼?”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名宇航員。”

我的夢想緣自於一直以來崇拜的那個人,他就是被譽為”中國太空第一人的“楊利偉”。因為我也想和楊利偉叔叔一樣在飛天的征程上——征服太空。為祖國效力,成為祖國人們的驕傲。在我夢中曾不止一次地幻想着自己登上火箭飛向太空的場景。我對宇宙裏的事物十分好奇,比如:為什麼彗星在滑過時會拖着“長尾巴”呢?月球是什麼樣子呢?宇宙裏真的有外星人嗎?……我希望自己能夠親眼目睹一下宇宙的“風光”,體驗一下人們在太空中的動作是會有多麼笨拙……這更加堅定了我的信念,一定要努力,一定要實現自己成為宇航員的夢想!

我知道,當上宇航員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對體格、學歷、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有嚴格的要求,所以我現在的任務就是好好學習、努力奮鬥,為將來能成為北京航天航空大學中的一員,實現我的航天夢打好堅實的基礎。

假如有一天,我真正的飛上太空,我最想看的是我們的地球媽媽,看看海洋廣闊而連續,水色偏藍的美麗的藍色星體;最想感謝的是曾經教育過我的老師——是他們在我實現夢想的路途中給我鼓勁、加油……在回到地面後,我會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收穫分享給大家。

我相信,自己終會迎來夢中那種莊嚴而隆重的盛大場合,因為我正在一點一點地向我的夢想靠攏着。同學們,讓我們共同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吧!

中國人的航天夢演講稿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向中國航天英雄致敬”

當我們仰望星空,面對滿天繁星,你是不是心中也會感歎宇宙的浩瀚,人類的渺小,以及對地球之外的`好奇。德國哲學家康德説過:“世界上只有兩件東西能夠深深震撼人們的心靈,一件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準則,另一件是我們頭頂上的燦爛星空。”

1961年4月12日,蘇聯航天員加加林勇敢地搭乘東方一號飛船進入地球軌道,開創了人類載人航天的歷史。經過前期充分的論證與試驗,七次試射中的最後兩次才得以成功。人類這首次的太空之旅並不順利,加加林繞地球一週108分鐘的太空之旅可以説是險象環生。也正因為經歷瞭如此多的不易,人類的首次載人航天才更加值得銘記與紀念。加加林的壯舉實現了自古以來人類飛天的夢想,開啟了人類探索太空的新紀元。聯合國大會2011年4月7日作出決議,將每年的4月12日確定為國際載人航天日。

中國載人航天發展迄今已整整60年了,人類的載人航天技術取得了飛速的進步。這60年來,我們國家的先輩們披荊斬棘,不懈拼搏,在艱苦卓絕的條件下,實現了我國航天技術從無到有,又經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默默付出,將我國的通天之路修築得足夠寬廣。2016年國務院通過確定每年的4月24日為中國航天日,以此紀念東方紅一號的發射成功。2021年4月24日,我國迎來了第六個“中國航天日”。當1970年4月24日《東方紅》的音樂聲響遍全球,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同時也拉開了中國人探索宇宙奧祕、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類的序幕。2003年10月15日,中國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神舟五號發射成功。中國成為繼蘇聯和美國之後世界上第三個將人類送入太空的國家。如今,中國開啟邁向空間站的時代,觸角伸向更遠的星際。

楊利偉:中國首次執行載人飛行任務的航天員,駕乘神舟五號飛船在太空飛行21小時23分,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千年飛天夢想。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號飛天,翟志剛和劉伯明、景海鵬組成神舟七號飛行乘組,開始了他們的第一次太空之行,也是中國人第一次手持紅旗,漫步太空;劉洋:於2012年6月16日搭乘神舟九號順利升空,成為中國第一位女航天員,她説:“被國家需要是最大的幸福”;景海鵬:中國三次出征太空的航天員,2012年6月,圓滿完成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2016年6月,他再次奉命擔任指令長,執行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圓滿完成與天宮二號交會對接;王亞平:我國首個“太空教師”……成為一名航天員,他們需要經過嚴苛的訓練。天梯無捷徑,唯有苦登攀。他們為祖國無私奉獻,不怕犧牲,為了航天事業無怨無悔。他們為祖國出征太空,把使命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他們實現了中國航天夢,他們名副其實都是我們心目中的航天英雄。

中國的航天事業,從無到有。從無人到載人,從一人到多人,從太空行走到交會對接……中國航天在浩瀚太空,留下了一個又一個腳印,中國航天事業蓬勃發展,離不開一代代航天人的辛勤付出。空間站建設、載人探月、火星探測……中國航天的時間表正在加速。我們的征程未完待續,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每次發射牽動億萬國民的心;每次點燃,築就千年飛天夢。今天,讓我們致敬中國航天英雄!致敬,中國航天人!學習他們“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航天精神。我們航天中學作為一所航天特色學校,在第六個中國航天日之際,我們初一1班全體同學倡議每一個航中學子積極行動起來,學一個航天人,看一本航天書,畫一幅航天畫,多瞭解航空航天知識,為未來築起宏偉航天夢!為中國航天日獻禮!雖然我們現在還只是一名中學生,飛天的夢還只是我們的夢想,可是我相信,只要我們努力地學習,好好掌握老師教給我們的知識,遇到困難勇於探索,鍥而不捨,將來就一定會像航天英雄們那樣,乘坐巨大的宇宙飛船,飛向美麗的太空,讓我們的夢想變成現實!

中國人的航天夢演講稿4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我是來自x班的xx。今天我在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致敬航天人,共築星河夢”。

星空之上,深邃而迷人。我相信大家都在某一個夜晚抬頭仰望過星空,尋找那北極星、北斗七星、還有那長長的、泛着迷人光澤的銀河。日落雲起,天光抹緋。疏落銀河燦燦,瀉縷縷潺涓,一派璀璨。從人類仰望長天,見星,見雲,見星空的那一刻起,長天成了畫卷,星空成了謎題,讓每個醉心者神思牽掛,心有嚮往。

星空之下,一代代人仰望着星空,疑問着、探索着。萬户飛天、嫦娥奔月、天問火星,寄託了先輩們的夢想和思考。一路過來,“神舟十三號”已在前天凌晨發射成功,中國航天人用自己的汗水經驗鑄成了一道鐵打的階梯,攜着前人之願,一路伸向那未知的天空。回頭看來,明代萬户在飛天之前也曾仰天大笑道:“飛天,乃是我中華千年之夙願。今天,我縱然粉身碎骨,血濺天疆,也要為後世闖出一條探天的道路來。”萬户飛天雖然不成,但那種探索的精神與英雄無畏的氣概卻被後世流傳下來,至今尤讓人銘記。再往後看,那些為了航天事業奉獻一生的人,雖然沒有萬户那樣傳奇的故事,但他們的努力和付出已然刻畫在我們每個人心中。

航空飛天、火箭結構……這些距離我們似乎都十分遙遠。那些飛天的動人故事和激動新聞似乎也像星星一樣,被我們熟知而又似乎為我們疏遠。剛好,本次“航天巡展進校園”活動彌補了這一遺憾。在我校體育館一樓和教學樓C樓同時展出了與航天相關的實物,受到了大家的廣大關注。於我來説,最令人感興趣的是那些火箭殘骸。很難想象這些殘骸是如何在與空氣的劇烈摩擦以及落地時的碰撞中仍然保持着原來的樣子。另外,如果細看,也能發現這一些航空材料內是由多個三角形組成,也不奇怪這些部位的堅固了。為此,我還是不得不驚訝於我國航天事業的科技水平之高。

本次航天巡展活動也帶來了一位即將升空的新朋友——一顆低軌道通訊類衞星。幾天內,華二學子結合自身,查找資料,奇思妙想,投稿了各種寓意深刻的名字。最終以六年級7班的孫藝萌同學的創意“華曜星號”定稿。試想,今後祖國的天空中有一顆我們華二人自己命名的衞星,正發揮着作用,何等自豪!

一個精神融入一個夢想,古人屈原在《天問》中對寰宇有所提問。“九天之際,安放安屬”、“日月安屬,列星安陳?”兩千年前一句發問,現今有了令人滿意的答卷——那是從無到有,從弱到強,以追趕、並跑、超越之勢不可擋,展現出的航天夢想與精神。科學家們也正是以航天人自強不息的無畏,才永葆“熱愛祖國,無私奉獻”這始終如一的精神,才會眾志成城、戰無不勝,翱翔九天,追星不已。

誠然,航天事業需要一代代的不間斷的研究與奉獻。“不馳於空想,不鶩於虛聲”,仰望星空的同時也要腳踏實地。也願我們一同努力,堅定信念,看好空中星,走好眼前路,在未知的前方一同踏路拓荒。也願大家有朝一日能隨風而起,扶搖直上,去追尋自己心中那顆閃閃的星星!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中國人的航天夢演講稿5

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三、二、一,點火!”一聲令下“神舟十四號”運載火箭婉如巨龍般承載着炎黃子孫的夢想,從世界的東方騰空而起,飛向那神祕、深邃的宇宙。此刻,這三位航天英雄的名字已永遠地銘記在我的心中。

我們在歡呼、激動、為這次飛行的成功而慶祝的時候,有誰能想到他們在成功之路上流下了多少汗水?他們每天都要在失重的環境下進行艱苦的訓練,而且還要在許多常人無法想象的環境下經受考驗……不過他們不負重望,每次訓練的成績都相當出色。他們知道,自已肩負着偉大的使命和每一箇中國人給予他們的厚望。除了這些,我們也應該為這次飛行的圓滿成功來感謝那些在自已的工作崗位上日夜奮戰,無私奉獻的科學家們。沒有你們夜以斷日、廢寢忘食地工作,那麼誰會去設計火箭,誰來研究火箭的性能呢?更別提發射火箭了。其實,在某種程度上講,你們也是航天英雄!是你們,把榮譽給了別人,將勞苦留給了自已。是你們,始終默默無聞,但為了祖國的航天事業貢獻了自己的偉大英雄!

這些人和那三位宇航員都是我們中華民族值得驕傲的一羣人,正是因為他們發揚着團結一致,百折不撓的精神,正是因為中國有這樣的一羣羣人,中國才會大步地前進,國家的事業才會像火箭一樣騰飛,祖國才會更加繁榮昌盛。他們,更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正因為這些,他們的名字不僅會在我心中,還會深深地銘記在每個炎黃子孫的心中!

中國人的航天夢演講稿6

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

大家上午好!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祖國的未來。在我們心中都有一雙“隱形的翅膀”,能讓我們的中國夢飛上藍天,綻放絢麗。今天,我演講的題目就是我的中國夢——航天夢。

一個國家的夢想是什麼?用國泰民安四個字來概括比較貼切。中國,是有着五千年文化史的國家,從古至今,名垂青史的人物有很多,他們都為國家的繁榮昌盛,奉獻出了自己的全部力量。我想:為什麼我就不能為偉大的祖國也盡一份力呢?因此,我從小心中就有着這樣一個念頭——當一名宇航員。

我十分嚮往宇宙,只得説,我與星星有緣。打從我記事起,每到晚上,我就愛趴在屋檐下看星星,那一顆顆閃爍着微弱光芒的星星,究竟是怎麼樣的呢?後來,我長大了,通過學習《科學》這門課程,我才漸漸明白,地球是多麼龐大,星星是多麼可愛呀!瞭解了這些知識後,我才覺得,那些親自登入月球的宇航員們真是太了不起了!

我8歲那年,本來不愛看新聞的我,卻跟着爸爸這個“新聞迷”看起了新聞。因為我被一則新聞吸引住了——“中國神舟七號登上月球”大家知道是誰這麼厲害嗎?就是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和景海鵬。翟志剛出艙作業,劉伯明在軌道艙內協助,實現了中國曆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中國成為能進行太空漫步的國家,他們真是我們中國的驕傲,也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此時,我多麼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登上月球,在星星的海洋裏飛翔啊,看看月球究竟是什麼樣子,上面會不會有嫦娥、玉兔、和吳剛叔叔?不過,我知道,要實現自己的夢想,不光要學好科學文化知識,還要有健康的體魄,光有念想,沒有實際行動一定是不行的。所以,現在我的飲食、生活習慣都發生了變化。

為什麼要實現我的中國夢呢?

我們中國,是一個擁有十幾億人口的大家族,每一個兒女心中,都有着一個小小的夢,小夢連着大夢,一個個小夢連接起來,就是一個大大的夢,這,就是中國夢!

實現中國夢,讓中國更加繁榮、富強。讓人們過上更好的生活,所以,請大家不要放棄自己的小夢,每一個人,都有實現夢想的資格!

中國人的航天夢演講稿7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6月17日9時22分,中國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準確進入預定軌道,併成功實施了與天和核心艙的對接,我們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也意味着任務取得完美成功,這標誌着我國的航天已經進入了空間站時代。

從“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中涵養一股韌勁。航天員訓練時需要承受8個G的抗壓,經受獨自一人72小時不休息的抗疲勞抗寂寞訓練,大地測量隊員足跡踏遍天涯海角、高山荒漠,縱使面對“生命禁區”也眉頭不皺一下。天大地大,使命和任務,只要任務有需要,就沒有吃不下的苦,就沒有打不下的山頭。幹部也當在學習和實踐中不斷涵養這種不怕吃苦、勇於吃苦、以苦為樂的精神,涵養特別敢戰鬥、能戰鬥、會戰鬥的精神,在深入基層一線、深入羣眾,一腳泥水、一把汗水的“吃苦”中,在全面深化改革“啃硬骨頭”的戰鬥中,精準把握民心民情民意,做出符合實際、實事求是的措施、辦法。關鍵時刻敢於“揚眉劍出鞘”,朝着“硬骨頭”舉起鐵榔頭。以一股不達目的不罷休,誓要攻下“婁山關”、拿下“臘子口”的`韌勁,團結帶領人民向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闊步前進。

從“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中涵養一股拼勁。作為國之重器,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的發展從來沒有“救世主”,沒有外人現成的技術資料和全面幫助可供使用,靠的就是一代代航天人的拼勁。中國載人航天之路是一條建立在完全獨立自主基礎上的自主創新道路。也正因此,我們牢牢把關鍵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裏。據統計,目前世界上共有540多名航天員,其中27人在執行任務或訓練時罹難,但任何困難嚇不倒中國航天人進軍太空的不屈意志和如磐決心。航天人每一次夜以繼日的攻關、每一次不眠不休的演練、每一次攻堅克難的衝鋒,背後都是一顆對祖國絕對忠誠、為祖國載人航天事業奉獻一切的赤子之心。“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每一次舍小家為大家的別離,每一次開啟星辰大海的探索,都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的點滴進步。

謝謝大家!

中國人的航天夢演講稿8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人生是船,夢想就是帆,每個人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夢想。“中國夢,我的夢”,每個人只要奮力實現自己的夢想,中國夢就會成為現實。

我的夢想是長大以後能駕駛飛船飛上太空成為一名宇航員,去探索未知的“藍色空間”。當我從電視上看到“神舟六號”載着費俊龍、聶海勝叔叔在太空遨遊的情景,和他們滿載中國人的自豪從太空凱旋歸來時,我的內心既激動又自豪,當一名航天員的夢想也更加強烈。

我知道要實現夢想,不是那麼簡單的一個想法、一句口號,而是靠自己的努力拼搏,才能實現的。但是要飛入太空並非那麼容易。它需要結實的身體,豐富的經驗,長期不停頓地訓練,而且未來的宇航員還要有廣博的知識。

首先,宇航員要有強健的體魄。於是,我決定每天都堅持早起,和爸爸一起晨跑;週末時,我還經常和同學一起打籃球、羽毛球,鍛鍊自己的臂力。其次,宇航員更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我就經常和爸爸媽媽去野外探險,鍛鍊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還嘗試着坐過山車、進鬼屋、坐摩天輪等等,做到遇到突發事件沉着不緊張。宇航員要熟悉星球的狀況,如果宇航員登上了月球,以為月球和地球差不多,便脱掉宇航服,直接站在月球上,那就會造成很嚴重的後果。所以,我購買了大量關於探索宇宙星球的書籍,收集了大量有關宇航員、火箭、無重力狀態等科學常識的資料,不斷地去探究宇宙,不但讓我掌握了豐富的航天知識,而且激發了我對探索宇宙未來世界的慾望。

宇航員的首要任務是探究各種太空謎團。至今,還有各種謎團沒有解開,如:黑洞到底存不存在?太陽系形成之謎?木星的內核存不存在?可以通過黑洞穿越時空嗎?還有許多如此的謎團等待人們來解決。神舟十號、天宮一號、嫦娥三號這些航天器的成功發射,無疑波動了無數擁有航天夢的人的心絃,激發了擁有航天夢的人的鬥志。航天員的訓練是一項很艱苦、很漫長的過程,但我不能放棄,從現在開始,我就要努力學好科學文化知識,鍛鍊身體,培養堅強的意志力。這樣才能實現我的航天夢。

每個人的夢想只有一點點力量,彙集起來便成為巨大的力量,正是全中國人的共同努力,祖國才會更富強,復興強大的中國夢才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