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幸福與教育讀書心得(通用21篇)

幸福與教育讀書心得(通用21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28W 次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幸福與教育讀書心得,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幸福與教育讀書心得(通用21篇)

幸福與教育讀書心得 篇1

《幸福教育論》是劉次林先生的博士畢業論文,很有理論高度,對於我來説是生澀難懂的。我是硬着頭皮讀的。雖然書中有許多地方我弄不明白,但是我仍感到受益匪淺。在書中,劉次林博士用全面的人性觀界定了哲學和教育學意義上的幸福概念;提出了幸福與教育具有天然的內在聯繫,“幸福是教育的終極目的”;作者用豐富的實踐材料揭露並批判了當代教育忘記、違背、傷害學生幸福生活現象,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觀點。

我覺得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教師,是很有必要讀一讀《幸福教育論》。因為這本書對於我們幹好教育事業是很有裨益的。

一、有助於教師樹立正確的幸福觀。

人人都追求幸福,熱愛幸福。那麼,什麼是幸福呢?由於價值觀和人生的體驗不同,每個人的看法也存在着差異。有的人認為有錢就是幸福,不是有首歌唱道“有錢的當老大”嘛;有的人認為擁有自由就是幸福,這個在高牆內的人深有感觸;有的人認為享受親情最幸福,不信,你看那街頭徘徊的一個個孤獨的身影,他們憂鬱的眼睛充滿了恐懼;有的人則留戀官場裏紙醉金迷的威風,為此低頭哈腰也樂此不疲;再有那五星紅旗下手捧鮮花的體育健兒,在莊嚴的國歌聲中,品味成功的喜悦。劉博士認為“幸福就是人的根本的總體的需要得到滿足所產生的愉快狀態。”他指出幸福是生理幸福、心理幸福、倫理幸福三者的辯證統一;是人性諸要素的平衡和優勢的統一;是人性諸要素質和量的統一。教師是一個特殊的羣體,所從事的職業也有別於其他。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不可能去爭權奪利、紙醉金迷,註定要平淡一生,但不意味着我們沒有幸福相伴。當學生肅立向你敬禮,真誠的説:“老師好!”時,你不感到幸福嗎?當對着畢業照,一個一個的回憶學生曾經的點點滴滴時,你不感到幸福嗎?當教過的學生在假期裏來看望你時,你不感到幸福嗎?

二、有助於教師懂得珍惜幸福,創造幸福

幸福在於體會,品味,每個人的幸福滿足不同,每個人看待幸福的態度不同,自然,若要滿足每個人的幸福似乎太困難。有話説:知足常樂,我想對於幸福我們也該如此。首先教師要自己懂得幸福,珍惜幸福,工作雖然有點累,但同時也快樂着,幸福着,只有我們教師持有一顆幸福的心,我們才能把幸福傳遞給學生,才能交給他們幸福的感覺,才能教會學生抓住幸福。在珍惜現有的幸福的同時,我想我們可以帶領學生一起創造幸福,如開展情感系列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幸福,只有我們不斷創造幸福,才能夠永遠享受幸福!

《幸福教育論》是一本層次很高,很深奧的教育理論書籍。要真正讀懂讀透,確實非一朝一夕之功。我們要經常不斷的翻閲,並且在教育教學中去實踐去融會貫通,去不斷探索,相信總有一天能真正領悟其精髓,我們的教育也會展開一個新天地,到達一個新的高峯,我們和我們的學生也才能真正與幸福同行。

幸福與教育讀書心得 篇2

聽説此書寫得不錯,值得去看一看。我當時聽了不以為然,因為印象中諸如教科書之類大多枯燥乏味,難有激發人的讀書欲,何況此書貌不驚人。學習歸來,順手把書往書架上一放,時間長了,也就漸漸淡忘了

直到在備課查找資料時發現了這本《美術學科教育學》。所謂用到書時方恨少,因為需要,所以看得格外認真細緻。先是整體劉覽一遍,感覺挺好,再逐章逐節地看。慢慢地,我被吸引了。他以嚴謹的邏輯層次、準確的概念界定、融合時代性的教育觀、藝術觀,系統而又全面地闡述了美術學科教育學。無論是學科教育的本質、特點、功能、目的,還是學科教育原理、教學原則、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教學評價等等,作者都一一展開探討,逐層分析,層層深入。同時運用大量的實例圖片,相關數據加以説明,做到圖文並茂。使讀者觀之有肉,食之有味。

如果問:書中哪些地方讓我印象比較深刻?我覺得對美術教育功能目的的闡述和美術教學方法的分析,感觸是最深的。因為前者使我全面認識和了解了美術教育的功能和意義,樹立起科學的教育觀;後者使我明瞭靈活多變、寓教於樂的教學方法是完成教學任務和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二者相輔相成,密不可分。

拿美術教育的功能目的來説,很多人對它的認識還停留在比較膚淺的表層階段。認為教學中只要落實美術知識的傳遞和技能技巧的傳授便可,對其潛在的附加值往往忽視或者不善挖掘。常先生在書中特別強調指出:美術教育功能是多方面的,是綜合性的。它可以拓展學生的學識視野,豐富其知識領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其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促進人格優秀特徵的個性發展。此外,美術教學應確立體現素質教育,以人發展為本的教育目標。任何單項價值取向的教育目標,都不符合現代教育觀念,不能充分體現美術學科的教育價值。可見,美術教育的功能是多元化的,作為美術教師對自己執教的學科有一個系統正確的認識是多麼重要!

教有法又無定法,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相結合的雙向活動的體現。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我比較注重教法的選擇與設計,對學生的學法往往考慮得不多。通過閲讀教學方法這一章節,加深了我對學生學法的認識。比如演示法,對學生的學法要求如下:

1、按講授思路注意觀看演示;

2、模仿、記憶地看;

3、理解、審美地看;

4、觀摩汲取地看。

簡要的幾句話,道出了看的契機,解決了授課過程中如何引導學生學會看、怎麼樣看的難題。可見,教師的教法與學生的學法是互為一體的。教師的教法必須適應學生的認知規律、思維規律,與學生的學法契合。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學得積極主動,才能學有所得。

美術學科教育的關鍵是美術老師。在本書的最後,作者從業務文化素質、教師能力、心理品質三方面提出要求。呼喚所有從事美術教育的老師們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做到博採眾長,一專多能。不斷完善自己,超越自我,成為社會和時代發展需要的新型教育者。

可以這樣説,《美術學科教育學》猶如一面鏡子,讓我清楚地看到自身的不足之處,同時它也幫助啟發了我,對我今後的教學工作有着很強的實踐指導作用。最後,我建議未看此書的老師們,不妨抽點空,看看此書,因為它確實給你有着意想不到的收穫。

幸福與教育讀書心得 篇3

對於我們教師學習新的知識來面對新的挑戰,更是不可忽視的。它能提供我們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爾基所説,沒有任何力量比知識更強大,用知識武裝起來的人是不可戰勝的。但是由於工作的限制,上班族們不能向學生那樣坐在課堂裏學習,而讀書就成了我們最有利的知識武器,通過書本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業餘時間,也不受空間的限制,方便的學到新的東西,擴展新的思路。總的來説,讀書對於我們個人成長的好處可體現在幾個方面。

一、讀書可以讓我們站在更高的高度來看問題,從而少犯錯誤,少走彎路。

牛頓説過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遠,科學巨人的虛懷若谷自然值得我們學習,我們還可以從中學到更有價值的東西。書籍對於整個人類的關係,好比記憶對於個人的關係。書籍記錄了人類的歷史,記錄了所有的新發現,記載了古今歷代所積累的知識和經驗。只有認真的學習前人的經驗和理論,才能在一個更高的高度上來看問題,不再犯同樣的錯誤,並有一個較高的起點。書本是前人智慧的結晶,是他們的研究成果和經驗的體現,通過對他們的學習,發現對自己有用的東西。在前人經驗的基礎上來不斷的完善自己,大大的促進了個人的成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這樣説,人類社會的延續和發展,也是這樣來實現的。試想,如果每個人都是從頭開始,那麼,無論多麼偉大的人,做出多麼大的貢獻,人類社會最終還是在原地踏步。由此更可見讀書的重要性了。

二、讀書開闊人的視野

書本中的知識可謂是包羅萬象,他能拓寬我們的視野,讓我們的知識更全面。從而能夠更深刻的思考問題,事物都是廣泛聯繫的,現代的許多實踐都證明了各種信息的相關性,如果只知道一個領域的信息,必然會有礙於自身的發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識,才能使未來的不確定風險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的人都應瞭解當今的政治經濟形勢,以便能更好的分析股票走勢一樣。研究物理學的學者們都要有一定的化學和其他基礎,才能有所成就。記得一位諾貝爾獲獎者在復旦做講演時就曾説過,現代科學已沒有明顯的界限,你必須對相關的科學都有所瞭解才行。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夕陽之輝。一個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斷提高,與其始終如一的學習是分不開的,所謂活到老學到老,莊子説,吾生也有涯,而知無涯。知識是沒有窮盡的,堅持學習讓人始終處於不敗之地。反之,沒有知識的不斷補充和積累,人便會落後於時代。歌德説過,誰落後於時代,就將承受那個時代所有的痛苦。特別是在現今知識爆炸的年代裏,不能接觸新的知識便會被時代所淘汰。

在這方面,偉大的導師恩格斯就是一位廣泛學習的典範,他雖然只上過中學,但由於他發奮讀書,十九歲時就能用十二種語言説話和寫文章,在參加工作實踐後,他也沒有間斷過學習和研究,從而被馬克斯稱為一部真正的百科全書。廣博淵深的知識,對恩格斯指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準確的傳播科學共產主義理論有很大的幫助。

從它的經歷中,我們可以體會到知識的力量,更能體會到書本做為人類掌握知識力量的有力武器的巨大作用。

三、讀書有助於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人生來無善亦無惡,關鍵是正確的引導。在人的成長過程中,有一位良師益友就能起到很積極的作用,書本就是這樣的一位。一本好書就如一個好的導師,它能教你如何做人,做一個於己於社會都有用的人。書籍能安慰我們的心靈,使我們擺脱悲哀和痛苦的羈絆;書籍可以使枯燥乏味的歲月化為令人愉快的時光。書必將各種信念注入我們的腦海,使我們充滿崇高的歡樂和思想,從而使我們入神忘情,靈魂昇華。

所以我們要倡導並支持讀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做一個稱職的教師,以帶動教育事業的蓬勃健康的發展。

幸福與教育讀書心得 篇4

寒假期間,我認真研讀《教育新理念》、《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兩本書。從這兩本書中,我認為普通教師可以讀出人生道理,教育智慧;教育管理者可以讀出管理理念、辦學方向;而思想者讀出的更是心靈的共鳴靈魂的迴音。作為一名平凡的教師,這另本書讓我感動,更讓我深思。

一、用知識武裝自己

通過自學使我體會到作為個體的人必須要進行終身的學習,作為教師必須把教育看作是貫穿與人的整個一生與人的發展各個階段的持續不斷的過程。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學習新的理念,充實自己的頭腦,使自己的思想不斷地更新,與時代同步。知識經濟時代,學習將貫穿於人的一生之始終,可謂“活到老學到老”。學習不再僅是學生的專利,教育也不再僅是教師的特權。一個真正的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時代也伴隨知識經濟時代同時降臨。教育必須正視現實,適應新時代的要求,使其形式靈活多樣,促進社會學習化、學習社會化。所以作為教師,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創新,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學習和了解先進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內化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通過思想的內化來指導實踐;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創造新的教育方法,適應學習時代的要求。

二、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

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説某年輕人來到綠洲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輕人便問:“這裏如何?”老人家反問説:“你的家鄉如何?”年輕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討厭。”老人家接着説:“那你快走,這裏同你的家鄉一樣糟。”後來又來了另一個青年問同樣的問題,老人家也同樣反問,青年回答説:“我的家鄉很好,我很想念家鄉的人、花、事物……”老人家便説:“這裏也同樣好。”旁聽者覺得詫異,問老人家為何前後説法不一致呢?老者説:“你要尋找什麼?你就會找到什麼!”

的確,這個故事告訴大家:當你以欣賞的態度去看一件事,你便會看到許多優點;以批評的態度看,你便會看到無數缺點。反觀我們傳統的教育,多是為了分數的教育,從教師自我出發,而不真正是對幼兒這一主體人的教育,教師的抱怨也就“順理成章”了。而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一位孩子的發展。我們的教育目標是培養幼兒全面發展(由於個體差異,絕對意義上的全面發展實際上是不可能的。我的理解是指孩子的發展能為個人所駕馭,孩子可以從自己的興趣愛好出發,自由地從事多方面的活動,充分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何況,“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優生”有缺點,“差生”也有閃光點,在我們教師心目中每個孩子都應是有天才的一面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改變教育觀念,重新整合新型的師生關係,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欣賞者”。從這一角度出發,教師應該尊重幼兒合理的心理需求與個性差異,尊重他們的愛好與選擇,尊重他們的人格。同時,及時捕捉幼兒身上的“閃光點”,並予以讚揚,特別是對“差生”而言,一兩次別開生面的欣賞不啻是沙漠裏的綠洲,久旱的甘霖,這樣將會激發他們身上的潛能,讓孩子在充滿鼓勵與期待的沃土中成長,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三、以問題為紐帶的教學

在《教育新理念》中,尤其使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所提出“以問題為紐帶的教學”。書中闡述到“創造始於問題。要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創造性,首先要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問題意識,進行問題性教學。”“美國學生帶着問題走進課堂,帶着更多的問題走出教室。……”“教師並不是以知識的傳授為目的,而是以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加深問題的深度、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特別是形成自己對解決問題的獨立見解為目的。問題能力在於學生,能不能以問題貫穿教學在於教師。”目前,在農村課程改革的浪潮中,教師們也迷失了方向,把握不住了重點,一學期下來不知道讓孩子們學會了什麼?懂得了什麼?對自己教學產生了懷疑,不知從何處入手。這不由得引起人們深思的是,教育的真正功能究竟是什麼?在文中,袁教授給予了回答。他提出教育的真諦在於“將知識轉化為智慧,使文明積澱成人格”。其中包括兩層含義。其一:對教師而言,教會學生致知的方法,求知的渠道,學會判斷知識和信息,要比教給學生現成的知識重要得多。因為知識本身是多變的,不斷更新的。其二:現代文明的成果並不能通過傳授內化成為人格,人格需要人格魅力的感召。那麼,教師的教學行為直接影響到學生智慧、人格的形成與發展。這不由又落實到最根本的就是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師究竟應該教什麼,怎樣教?通過學習了袁教授的《教育新理念》對我們真的收穫不淺!

常讀書和常思考,使我勇於和善於對自己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反省和內省,既要不憚於正視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於總結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鑑的精華,為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愚人不才,笨鳥先飛,我願把追求完美的教學藝術作為一種人生目標,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祖國的教育教學改革的大潮之中。

幸福與教育讀書心得 篇5

在本書的第一節,周國平先生就拿出古今中外皆認可的有關教育的7條箴言,既然是教育箴言,應該具有很強大的生命力和學習價值。反覆思考,確實讓人有一種觸動心靈只感覺,它們是:

1、教育即生長,生長是目的,在生長之外別無目的。

此論點由盧梭提出,杜威進一步闡述,教育即生長,道出了教育的本義,就是要使每一個人的天性和與生俱來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長,而不是把外在的東西,灌輸進一個容器。甚至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價值,每一個天性得到健康生長的人,本身就是一個優秀的人。我們的教育真正目的就應該是促進一個人的健康生長,而不是用一個模子製造大量的儀器。教育的急功近利其實是一種拔苗助長的劣習,最終使教育走向了它的反面。

作為一個優秀的老師,我們應該放慢自己的腳步,降低自己的期待,讓孩子慢慢的成長,慢慢的長大。你會發現孩子們會給你很多的驚喜!

2、兒童不是尚未長大的大人,兒童期有其自身的內在價值;

我們最常説的一句話是:“長大了怎麼怎麼,為了將來不後悔,你應該怎麼怎麼樣”如此等等。似乎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孩子長大後的某些成就,完全忽視了孩子成長的過程和當下意義。

書中寫道:人生的各個階段皆有其自身不可取代的價值,沒有一個階段是為另一個階段準備。尤其是兒童期,原是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也應該是人生最幸福的時光,教育所能給的最大功德是給孩子一個幸福的、有意義的童年,以此給他們的一生打下良好基礎。而今天,大人們紛紛把自己渺小的功利目標強加給孩子,驅趕他們在名利場上拼搏。我擔心,在他們未來的人生中,在若干年以後,同年被野蠻剝奪的惡果不知以怎樣的方式現象出來。

儘量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留給孩子一些除了學習意外地記憶,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給孩子慢慢長大、享受成長的機會,對每一個人健康生活的構建,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3、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擺脱現實的奴役,而非適應現實;

這句話是西塞羅的名言。蒙田也説過:學習不是為了適應外界,而是為了豐富自己。孔子語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也是這個道理。教育就是應該促進內在自由、產生優秀的靈魂和頭腦創造條件。

我看後感覺很慚愧因為我經常説的一句話就是“好好學習,為了更好的適應社會”,看來,我的教育理念要好好提高了。

4、最重要的教育原則是不要愛惜時間,要浪費時間;

這句話出自盧梭之口,聽來似乎荒謬。如果説教育即生長,教育的使命就是為生長提供最好的環境。什麼事最好的環境?不外乎自由時間和好的老師。在希臘文中,學校一詞就是閒暇的意思,希臘人認為:學生必須有充足的時間體驗和沉思,才能自由的發展其心智能力。

説到底,一切教育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學習都是自學。就精神能力的生長而言更是如此。老師講的再好,説的再多,如果學習不學習,一切都是白費,所以老師的任務不是講課多麼好,而是要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

5、忘記了課堂上所學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

這句話似乎平時聽到過,今天才知道第一次出現是在愛因斯坦的文章裏。其實有時候想一想還真是這樣,我們在學校了學習的東西,似乎大都沒有了印象,就連大學裏學習的知識,對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也沒有太大的作用。而對我們有用的都是內化為我們身體的一部分,似乎不是學習得到的,而是本來就是我們的。也許就像書上所言“忘記了課堂上所學習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課堂上所學習的一切,必須內化為自己一部分才有實際意義,否則一切都會還給學校,沒有實際意義。

6、大學應該是大師雲集的地方,讓青年在大師的薰陶下生長;

對於大學的含義,我不願意多説什麼,但是深有同感。名校何嘗不是如此?每一個名校都有一大批名師支持着,沒有名師,也無所謂名校了。

幸福與教育讀書心得 篇6

閒暇之餘,有幸拜讀了湯勇先生寫的《做一個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一書,感觸頗深。書中一篇篇扣人心絃、生動活潑的教育講演,一個個啟迪心智、發人深省的心靈故事,帶我們行走於幸福教育的路上。告訴我們一個樸素的道理:要成功更要成長;要卓越更要幸福。《做一個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共分九章,從“把自己變成珍珠”到“行走在幸福教育的路上”,從“做最好的自己”到“有效課堂的追求”,從“讓課堂煥發生命活力”到“走向明亮的遠方”,從“校長力量的源泉”到“今天怎樣做教育”,每一章都生動、精彩,富有哲理。如開篇作者就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自以為是的年輕人,大學畢業後最初找不到工作,一直覺得懷才不遇,因沒有遇到伯樂而泄氣,因社會對他的不公而充滿仇恨。後來總算找到了一份工作,他卻認為工作很普通,很不理想,自己是大材小用,於是在工作中得過且過,以致多次碰壁,領導、同事都瞧不起他,他為此很絕望。一天,他來到大海邊,打算就此了卻一生。在他正要自殺時,一位老人從附近走過,救了他。老人問他為什麼要自殺,他給老人道出了原委。老人什麼也沒有説,只是從腳下的沙灘上撿起一粒沙子,讓年輕人看了看,然後,就隨便扔在了沙灘上,叫年輕人把剛才扔的那粒沙子撿起來,年輕人説這根本找不到。老人又從口袋裏掏出一顆珍珠,隨便扔在地上,然後問年輕人能不能撿起來,年輕人毫不費力地撿起了珍珠。老人於是意味深長地説:“你應明白,現在的你還不是一顆珍珠,所以你不能苛求別人立刻承認你。如果要得到別人承認,那你就要想辦法使自己變成一顆珍珠。”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作為即將走上工作崗位的年輕教師,起點是一樣的,給大家留下的印象是一樣的。之後,誰會得到大家的率先認可,誰能使自己脱穎而出,唯一的途徑就是讓自己變得足夠醒目、足夠優秀。整天懷才不遇、怨天尤人、滿腹牢騷那是弱者的悲哀。

教師工作是一種需要較大付出的心智勞動。在這一勞動過程中,是帶着“教書匠”的觀念來實施教育,還是帶着快樂的工作觀念來實施教育,其教育結果會大不相同。記得魏書生老師説過這樣説過:人活在地球上一共兩件事:第一做人,第二做事。做人認認真真守住平常心,做事實實在在為他人和自己帶來快樂。靜下心來做眼前能做的事。大事做不來,小事趕快做;元帥當不了,好好當士兵;上如不着天,下邊要着地;高處不能成,低處要肯就。這是我們所有人都能做的事。我們每位教師所幹的工作,不一定都是十全十美的,不一定都是自己喜歡的,也不一定都是專業對口和自己熟悉及專長的。我們能把自己喜歡的、熟悉的工作幹好,那是十分容易的事情;能把自己不喜歡的不熟悉的工作幹好,這就需要人具備更高的素養。教育工作肯定會遇到“難度大,壓力重,學生難教”等狀況,確實會出現“不喜歡”的心情。但是,我們要明白我們不能選擇我們的學生,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態。其實不管是平常之心、寬容之心,還是感恩之心,只要你擁有陽光般的心態,就會少些煩惱、多些快樂。將教育視為一種藝術,樂此不疲,雖苦猶甜,那麼你就能夠擁抱幸福!就像書中所説的那樣:“有舞台,就應該好好的演一個角色,沒有舞台,就應該靜靜地做一名觀眾,我們現在有教育這個大舞台,有教書育人這樣一個特定角色,有靈魂工程師這樣一份特殊職業,我們就應該好好扮演人生角色。與其等待下雨,不如自己澆花;與其左顧右盼,不如面對當下;與其在徘徊中消沉,不如懷揣理想,堅定的行走在教育的路上”。

幸福與教育讀書心得 篇7

教師的專業成熟是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需要經歷一系列的發展階段。教師的勞動不同於一般的勞動,教師的專業實際上包含兩個專業:一個是學科專業,一個是教育專業。教師的工作要求教育工作者既是學科知識的專家,又是學科教學和教育知識方面的專家。優秀的教師既需要有深厚的學術根底,廣闊的學術視野,不斷更新知識,追逐學術前沿的意識,又需要把握教育的真諦,瞭解青少年發展的規律,懂得教什麼和怎樣教,掌握現代信息技術,以及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對學生認真負責的品質。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教師的職能,發展學生的潛力,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

如何使教師能更好的發展自己,使自己更符合新課程對教師專業知識層次的需求,《教師專業化的理論與實踐》一書中已指出教師是“個人成為教學專業的成員並且在教學中具有越來越成熟的作用這樣一個轉變過程”,小學語文教師讀書心得。終身學習是提高教師素質的重要保證。教師專業化是現代教育發展的歷史要求。現在越來越提倡學習化社會。學習成為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會學習尤為重要。要有競爭力、應變力,首先要有學習力。我認為教師的責任是使學生由學會知識轉向學會學習。“學校”就是作為學習者的學生和作為學習者的教師同時存在的場所。21世紀的教師已不是就時間意義而言,更多的是就教師身上所體現的新世紀人的素質而言,教師應當首先改變心智模式,意識到教育者再也不可能居於對教育的壟斷性地位,他本身需要終身學習,才能夠以引導者的身份進行教育,也才能夠實現教育者和學習者的平等性合作地位。

教師專業化是現代教育發展的要求和必然趨勢,不斷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也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的.現實需要。當前,隨着教育整體水平的提高,特別是隨着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的教師質量與全國實施素質要求的差距明顯表現出來。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我國的初步建立、加入WTO以及人才市場競爭局面的出現。只有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的教師,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只有教師自身具備不斷學習提高的能力,才能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教師的創新能力需要終生培養,教師的創新動機需要終生激勵,而無論是創新能力還是創新動機都來源於教師的終身學習。

從教師職業特點的角度看也要求教師要終身學習。教師迫切需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適應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新概念;提高將知識轉化為智慧、將理論轉化為方法的能力,適應綜合性教學、研究性教學、實踐性教學的新要求;提高將學科知識、教育理論和現代信息技術有機整合的能力;增強理解學生和促進學生道德、學識和個性的全面發展的綜合水平,學會從哲學的角度思考,我們會發現——儘管每種人生千差萬別,但從邏輯上存在着一個普遍的發展模式,即:“認識自我——實現自我——超越自我”。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所説:“沒有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誠然,人生修養是一項極為複雜、艱難的工程,而一個樂於高度自我超越的教師是永不停止學習的人,我願意進行終身的學習,形成完整的人格,實現自我超越,影響我的學生。

總之,教師的繼續學習是教師專業不斷髮展的歷程,是教師不斷接受新知識,增長專業能力的過程。教師要成為一個成熟的專業人員,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與探究歷程來拓展其專業內涵,提高專業水平,從而達到專業成熟的境界。加強教師專業化學習是新課程的需要,是時代發展的需要。

幸福與教育讀書心得 篇8

在學校暑期組織的讀書活動中,我有幸拜讀了《幸福與教育》這本書,之所以選擇讀這本書,那源於我們南苑學校學的辦學理念:營造綠色教育生態,傳遞教育幸福。

看着這本書,腦海中回憶起校本培訓,回憶起了六十年校慶畫冊扉頁那充滿使命感的七個字:做幸福的傳遞者!我情不自禁地問自己:我的學生幸福了嗎?如何使學生獲得幸福?教育的本質是什麼?教育的目的又是什麼呢?書中是如何講解的呢?

帶着問題,我迫不及待地打開了這本書。本書作者內爾·諾丁斯博士,她是美國斯坦福大學退休的榮譽教授,美國教育哲學協會和約翰·杜威研究協會前任主席。

書的主題是如何讓孩子們在快樂與幸福中學習?如何通過學習,獲得幸福?提出問題後,作者從三個方面,來闡述自己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看到這些標題,感覺似乎都是概念以及定義比較多,甚至是無止境的論述。但當讀到作者提出的問題後,便有一種如遇知音的感覺,這本看似枯燥的書,卻讓我興趣盎然的讀了下去。作者用她那温柔與敏鋭融為一體的獨到眼光,讓我們直觀地看到了那些並非顯而易見的至理,令我感觸頗深!

幸福與教育讀書心得 篇9

近日,有幸讀了《幸福教育》這本書。什麼是“幸福教育”呢?該書從人性觀界定了哲學和教育學意義上的幸福概念,認為幸福是人的生理幸福、心理幸福和倫理幸福的辯證統一,是人性得到肯定時的主觀感受;幸福是教育的終極目的,是“個人本位論”和“社會本位論”得以健康統一的價值標準;頗有見地,值得深思。

書中寫道:“教育的主要目的在於使學生獲得幸福,不能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犧牲這種幸福,這一點當然是毋需置疑的。教育以幸福為目的既是一種實然事實的存在,也是一種應然價值的追求。幸福教育是為“人”的幸福的,幸福能力表現為發現、創造幸福和享用幸福的能力。也只有當這種能力變成了學生的內在素質,他的幸福才是自由的和終身的,教育也才是成功的”。我們的教育就是培養學生感知幸福的能力,讓他們學會感受幸福、和享受幸福。

其實要讓學生們感受幸福的體驗其實很簡單。在平時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一個小小的紅鈎、一個肯定的微笑、一陣響亮的掌聲,一朵鮮紅的小花、一個可愛的笑臉,都足以讓孩子們歡欣鼓舞,能讓孩子的臉上泛起幸福的笑容,我們的孩子就是這樣容易滿足﹗孩子臉上洋溢的幸福的微笑,我們也就幸福地醉了,賞識我們的學生,用愛温暖他們的心靈,就能創造無數個奇蹟。我們不如慷慨一些,多給孩子們一些自信、一些支持、一些鼓勵。陽光會灑進學生的心裏,孩子心理就有了幸福了。

書中又寫道:“幸福的人有四大性格特徵:首先,幸福的人自尊,對自己多持肯定的態度;其次,幸福的人自制力很高,克服困境的能力也較大;再次,幸福的人很樂觀,對生活所求甚少,所以常有意外的驚喜;最後,幸福的人多外向,易於他人共處,有較好的人際關係,而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幸福生活的一個標誌。年齡、性別和收入(只要能保證生活必需)都和幸福沒有必然的聯繫,所以,要判斷一個人是否幸福,最好從他的性格特徵、是否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否有能夠獲得社會支持、目的和希望的信仰來判斷。培養良好的個性特徵與提高學生的幸福能力具有內在的積極聯繫。”知曉了這些幸福的特徵,作為教師,我們要以學生的幸福為幸福,努力塑造好學生的性格,與學生攜步入幸福路徑,享受幸福生活!

幸福與教育讀書心得 篇10

暑假期間,仔細閲讀內爾·諾丁斯著、龍寶新譯的《幸福與教育》一書,深受啟發,感慨良多。其中一句話“因為教育是一個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變得更完善的職業,而且,只有當教育者自覺地完善自己時,才能更有利於學生的完善和發展”內涵豐富,值得回味。這句話告訴我們,教師幸福,就會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學生也就會感到幸福。沒有教師的幸福感,就很難有學生的幸福感。因此,教育事業需要幸福的教師!

怎樣做一個幸福的老師?

我認為,首先要有“苦中作樂”的觀念。對待工作、生活的態度決定着幸福的心態。教師工作辛苦,條件艱苦,生活清苦,承擔的教學任務重,承受的教學壓力、家長壓力、社會壓力大。我們必須認識到教師職業所擔負的沉重壓力和超負荷付出,同時,應該認識到,我們現在的物質生活雖不是處於社會的上流,但是衣食無憂,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我們每個人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平常可以傾聽音樂,欣賞作品,交流想法,這是精神世界中的補充和裝點。更重要的是,我們每個教師都是自由的、獨一無二的人,“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理想追求,在三尺講台上盡情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因此,我們要不斷調整自己心態,發揚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以苦為樂,苦中作樂,不管壓力輕重,每天給自己一小段閒暇,不讓幸福遠離自己。

其次,要有一顆平常之心和寬容之心。幸福是一種感受。平平淡淡才是真。如果教師缺少平常心,就會對學生提出過高過嚴的要求,就可能失去耐心、細心、冷靜和理智。有這樣一句話:“教育的過程就是一個不完美的人引領着另一個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過程。走進我們的學生中去尋找自己的幸福,雖然孩子們淘氣貪玩,反覆叮嚀的話兒不聽,糾正幾遍的錯誤,接連又犯;桌椅擺放歪了,作業又忘了了……但我知道,這就是孩子,孩子怎能不犯錯?孩子各有差異,怎能整齊劃一?懂得了這些,我會悄悄地告訴自己:少一點挑剔,多一些理解;少一點批評,多一些微笑——讓學生在我們的理解中成長,讓我們在自己的寬容中幸福。

再次,還要有一顆感恩之心。太陽每天都是新的。生活中一切的不如意,其實都有積極的一面。生活中,值得我們敬重與感激的人或物很多,感恩是一種樂觀的人生態度,是知足常樂的心態。作為一名教師,如果能懷着感恩之心去看待孩子:會被孩子們眼中飽含的渴望和純真所鼓舞;被他們的尊重和認可感到身心愉悦;被節日裏的卡片、小禮物所深深感動……此刻的我們不難發現孩子們是如此可愛,生活是如此美好。一個幸福快樂的教師,才會有一羣幸福快樂的學生。

其實不管是平常心、寬容心,還是感恩之心,只要你擁有陽光般的心態,就會少些煩惱多些快樂,將教育視為一種藝術,樂此不疲雖苦猶甜,那麼你就能夠擁抱幸福!我想,這是幸福的開始,我相信,我們每個教師都在延續着這份幸福。

幸福與教育讀書心得 篇11

本週閲讀的書籍是《收穫幸福的教育》,從書櫃中看見這本書的時候我就在想:作為施教者,我幸福嗎?每個人對於幸福的定義不一樣,我也不太確定自己內心是怎樣定義它的,所以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幸福的施教者。

在這本書的序言和導讀部分我找到了一部分答案,這裏面提到了一種 “自給自足”式幸福,比如一天當中,你因為自己做了一頓美味的飯菜、製作了一個送給朋友的小禮物比完成一項工作獲得他人的讚賞更開心,這樣的心裏特質成為自給自足式幸福,這樣的人也更容易獲得幸福感。我所理解的自給自足是滿足、知足,作為施教者的角色,怎樣去獲得更多的幸福感呢,就是要滿足於學生的細微進步:小高早上的一聲問好、慧慧午休安靜的片刻、璇璇課堂上積極地回答、小菲抬頭與人交流的自信感、小航在接受獎勵時知道了等待、小全課堂上的聽話、小軒在一堂課上不發出怪聲、小展能夠幫助弱小同學,從他們身上的微小變化中獲得幸福,當然也要把這種感受幸福的模式傳遞給家長。

獲得的幸福感多了,才能更賣勁的工作,在工作中應有的態度是怎樣的呢?在這本書的導讀中我也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答案,荀子的一句話: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知。學至於行而止矣。行知,明也。作為一名新老師,不要總是懼怕接受新事物,對於聽到的、見到的、知道的,符合學校發展趨勢的東西,應該盡力去嘗試,試一試才會知道它到底是什麼樣的,畢竟時間才是檢驗經驗的唯一標準。

最後想發表一句本週的感想,教師不能脱離一線教學崗,沒有了觀察的對象,就沒有了經驗可言,認真做好教師的本職工作,才是這個行業幸福的根本之處。

幸福與教育讀書心得 篇12

教師如何去感受幸福呢?怎樣才能在平凡、清貧、繁瑣中不斷汲取幸福和快樂的元素呢?事實上有很多教師在享受着教育、體驗着幸福,他們以多元、積極的心態和幸福觀,尋找一些工作情趣和精神寄託,製造一些快樂元素,在做好心態的自我調整的同時,充實自己的精神生活,學會工作與休閒,學會苦中尋樂,學會享受教育,詮釋着什麼是教師的幸福。

一要享受課堂。課堂是教師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個懂得享受上課的人,課堂便自然會成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營造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和學生一起痛苦、一起歡樂,你就會少了許多教學的焦慮和煩惱。

二要享受學生。教師職業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學生的成功和他們對你的真情回報,影響教師職業幸福感的許多不利因素都可以從學生對教師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彌補。但要讓學生感恩你,你就必須學會感恩學生、呵護學生、尊重學生,真正做到這點並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權威,那也許你會離幸福更遠。

三要享受自身。把教學工作看作是一種簡單的重複,那必然厭倦,也無言幸福。對自己要合理定位,科學、合理、符合自己最近發展區、又不斷在動態變化提升的目標是自我價值實現的重要前提,不斷的自我價值實現是人不斷前進的不竭“內驅力”。過高的目標定位容易讓人因體驗不到經常的成功而沮喪。教學鑽研中帶來的新鮮感和不斷進步的成就感是帶來職業幸福感的催加劑。

教師的幸福,其他職業、其他行業的人是無法得到的,也是無法體會的。學生和家長帶給教師的感動是永久的,是感人至深的,是教師一生的精神財富,也是教師個人的寶藏。

幸福與教育讀書心得 篇13

放假前,學校為每個同學發了一本《學生幸福教育自助讀本》。

我拿到以後非常開心。我打開來的第一篇是關於粗心大意的文章。我覺得這篇文章非常適合我。因為每次考試,都可以拿到90分以上的我往往都是因為粗心二字而失去不少分數。因此我對這篇文章非常感興趣。

這裏就有一篇故事就是關於一個小孩在考試時粗心大意的例子。東東平時做作業的正確率總是不高:不是少寫個小數點,就是多寫個零;不是看錯了題,就是抄錯了答案。考試時,各門功課都會因粗心而失分,所以儘管他頭腦挺聰明的,可成績總是不理想。

粗心大意是不少孩子共有的缺點。從電腦上查出,在心理學的觀點來看,粗心就是指自己會做的事情,由於不仔細而造成的差錯,作為一種性格缺陷,它的危害性是不言而喻的,如果粗心成了一種習慣,就會給學習和成長帶來非常大的障礙。

很多人在潛意識裏認為,粗心只能算是個小毛病。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他覺得粗心不是不會啊,既然不是不會,就不能算是大毛病,也不算是大問題,在這樣的自我解脱的意識中,就形成了對粗心的放縱和寬容,所以粗心很容易成長為一種習慣,成功的可能性必然會大打折扣.如果只是在平時做作業時因粗心而導致會做的題目答錯,所帶來損失還不算大.但是“粗心”若是發生在另外的一些場合,比如中考、高考、科學研究等,那它所帶來的就不僅僅是小麻煩了,那損失往往不可計算,甚至無法彌補。

所以每當我們做完作業或考完試卷後,一定要認真的地檢查每一道題,精神要集中,這樣反覆告誡自己、提醒自己,就能慢慢養成細心的好習慣。

所以這篇文章不管對將來還是現在都有很大的幫助。

幸福與教育讀書心得 篇14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不可能完美,但是可以在不斷的進步中追求完善,一個有着自我完善追求的人,毫無疑問幸福的,因為可以通過這種境界和層次的躍升獲得不一樣的感受。教師工作是崇高的,這無疑樹立了一個很高的社會道德標杆,給教師的追求提供了足夠的空間。《完善自我沐浴幸福的教育生活》的作者是一名教師,從事着心愛的教育事業,工作中不斷追求超越,在超越中尋求自我的完善,生活中擁有難得的幸福感。書中從思維品質、語言藝術、人格修煉、教學技能、自我創新、心理調試、職業道德等多個方面來闡述自我完善的方法和歷程,令人讀來既有普通温馨的幸福,也有特別高尚的幸福。讀了這本書,讀者就會認識到,人不是完美的,但卻是可以不斷完善的,只要願意,就可以通過努力達到自我完善提升的目標。

一個人能否真正認識自我,肯定、完善自我,能否與周圍的人和諧相處,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着自己的前途和命運。作為一位教育者,完善自我是沭浴幸福的教育生活的根本。因為只有全面地完善自我,才會使自己的教育生活煥發出更多色彩,使自己的教育價值不斷提升。

作為教書育人的我們,除了引導學生們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外,也應該讓自己過一種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我想,唯有熱愛自己的職業,和孩子們一起分享學習的樂趣,和孩子們一起享受生命的成長,才會覺得,工作時,累並快樂着。因為你並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更不能超脱到辭職不幹,所以應調節自己真正融入自己的職業角色中,充分感受職業之美。這就是我們高質量的教育生活。

幸福與教育讀書心得 篇15

《讓人幸福的教育》一書,使我受益匪淺,摘取印象最深的幾點總結如下:

第一編"教育時評"中指出,教育也需要適度懲罰,無批評教育是偽教育,懲罰是一種教育手段,但批評與懲罰一定要建立在尊重與愛的基礎上,因為懲罰的目標是讓孩子對自己的過錯承擔責任,《讓人幸福的教育》讀後感。讀到這些,我懂得懲罰是高難度的教育手段,所以我們教育工作者應該認真瞭解孩子們的心理需求,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嚴格遵循教育規律,在教育學生過程中學會賞識教育,讓學生產生興趣,激發他們的熱情,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但學生犯錯時,必須有適度的批評與懲罰,但批評一定要在尊重與愛的基礎上實施,不能有任何歧視和侮辱人格的成分,在尊重學生人格尊嚴的基礎上,讓學生深刻認識自己的錯誤,欣然接受老師的批評教育,這樣一定會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否則,一定會適得其反。

第二編"我的成長曆程"給我印象尤為深刻的是"自由是童年的天使",孫雲曉老師與記者的對話告訴我們: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健康的人格,但當今社會大多數的父母卻剝奪了孩子的自由,使得孩子的童年並不快樂。父母的一致觀點是"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眾所周知,當今社會是激烈競爭但是社會,社會選拔人才的標準不變,父母老師的壓力就不會減輕,對孩子的要求就不會降低,功利主義教育觀對兒童精神世界的威脅就不會消失。還需要家長與老師共同努力。

總之,讀過《讓人幸福的教育》一書,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教學,在今後的工作中,應慢慢轉變觀念,在教育過程中以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為核心,讓學生健康地成長,愉快地學習,幸福地生活。

幸福與教育讀書心得 篇16

在《幸福教育的樣子》一書中,有一篇是關於無錫師範附屬小學的“樂學教育”的文章,讀後,真是受益匪淺。

我們常説,世界上最動聽的聲音便是孩子那甜甜的笑聲。是的,孩子應該是最天真的,處於無邪的年齡,少年應該不知愁滋味。但在現在如今的校園裏,書聲琅琅處處聞,陣陣笑聲卻難露面。學習給予我們師生的都是一件苦差事,學生不樂於學,教師疲憊於教,為什麼會是如此?

反覆思索:如果我們的課堂教學枯燥乏味,活潑好動的孩子們怎麼會去認真聽講呢?如果我們的教學方式一味填鴨,聰明可愛的孩子難免變得代辦木訥!如果我們的教育語言毫無魅力,如何能夠讓孩子們向我們傾吐心聲呀?

如今的課堂,我們時常會利用現代多媒體手段,去迎合孩子們的心理特徵,將抽象的知識化為形象,讓孩子們更直觀的接觸學習,和孩子們一起説説、唱唱、畫畫,共同走進學習氛圍,在快樂中將知識內化。學習中,老師是引導者,就像一根指揮棒,帶着孩子去探索、去討論、去辯證,讓孩子們積極主動地學習。但即便如此,我們認真觀察,還是會發現,孩子們的笑容依然還不夠多,不夠甜,細細小結,還是在於孩子們肩上的擔子比較重,單一的學習充滿了他們的在校生活!

學校是學習的主要場地,學習是學生的主要任務,但卻都不是唯一的。學習更不是單一的作業、考試!娛樂遊戲、表演繪畫、活動鍛鍊,都是學生接觸知識、吸收知識、應用知識的途徑。單一的抄寫為什麼不少一點,孩子會默會用了,何必再去抄?以此來激勵他們,學習不是更積極主動?中午為什麼一定要是做作業,不停歇地寫、記,孩子不是更加疲憊?何不讓他們中午休息、看書、益智遊戲為主,那不是更為下午的學習保持了清醒的頭腦?

樂學教育,讓學生真正的樂在其中,讓學生真正的愛上學習,才是我們老師該做的。我可能無法改變學生的學習現狀,但我還是希望盡我的力,讓孩子們樂於學習,讓他們在校的學習是快樂的,讓他們的童年是充滿笑聲的!

幸福與教育讀書心得 篇17

《教育與幸福生活》展示了王君老師普通而鮮活的生命在講壇上歡快流淌的情景,上課、備課、談心、讀書、反思、寫作……一切都是那麼平淡,但絕不平庸。她把自己的生命從容不迫地融進了課堂,更融進學生的生命,學生的生命在此而獲得生長的力量,王君老師的生命因此而永遠青春勃發。

我讀《教育與美好生活》,是因為這個題目深深地吸引了我。我深切地感到在我們的教育中充滿了緊張的氣息,能有多少人有底氣用“美好”這樣的字眼來形容我們的教育和生活的關係呢?作為一名教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書佔有重要的位置,“為有源頭活水來”我經常瀏覽一些教育理論書籍,重讀了《教育與美好生活》這本書,體會到怨天尤人不會帶給你幸福,碌碌無為也不會帶給你幸福,只有懂得去尋找陽光普照的地方,懂得放棄憂傷的人才會自己創造幸福。讀書能夠讓我們心境平和,如同泛舟於靜靜的湖面,周圍綠色相伴。工作中的幸福體現在為自己建立一個通過努力可以實現的目標,這一目標應是自願的,可實現的,體力上、精神上可以承受的。

《教育與美好生活》告訴我們,現行的教育是選拔式教育,選拔就要淘汰,淘汰必然導致一些學生學業上的不成功,老師不能因這一永遠達不成的理想而承受相應的壓力。解壓是在工作中延續幸福的焦點,也許在工作中解壓並不如電腦中解壓那麼方便,簡潔。但為了我們的幸福,請學會解壓。我們適當地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和諧才是一種美,這也是一種教育模式。我們幸福,因為我們懂得,生活中不僅有工作、家庭,還有一個真實的自己。

我認為,每一個願意追求幸福生活的教師,都應該讓生命自由的舒展,王君老師正在這樣享受着教育,我也願意繼續這樣富有詩意的教育之旅。這樣的教育是和諧的,這樣的生活才是完美的。

幸福與教育讀書心得 篇18

什麼是學校的幸福?有人説,成績好是幸福;有人説,朋友多是幸福;有人説,學生乖是幸福;還有人説,愛是幸福……幸福的標準因人而異,可以是貓吃魚,狗吃肉,奧特曼打小怪獸。我覺得幸福是一種美的感覺,是精神上的滿足,愉悦和快樂。它就像穿在腳上的鞋子,合適不合適只有腳知道。

教師的幸福是什麼?是學生考出好成績為老師爭光,是學生功成名就之後對老師的一份感激,還是老師桃李滿天下之後那份榮耀?在我看來這一切不全都是,能讓老師幸福的東西很多很多。上課時,站在講台上"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神采飛揚是幸福;下課後,被學生圍着談天説地的眉開眼笑是幸福;勞累時,學生的一句"老師,您辛苦了"也是幸福……幸福是一種感覺,需要我們細細感受。愛是幸福,沒有愛,教育就是一潭死水。幸福的教育是充滿愛的教育。教育所要做就是要發掘孩子們身上的閃光點和特性,提供給孩子們適切的教育,所以幸福的教育還是需要尊重的教育。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個性,這是孩子的幸福根基。是兔子你就應該讓它奔跑,是魚兒你就應該讓它暢遊,是鳥兒你就讓它翱翔。冰心説過:"情在左,愛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 "我以平等的尊重,真誠的愛心,去打開每個學生的心扉,因為我知道,每一扇門的後面,都是一個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扇門的開啟,都是一個無法預測的未來。

幸福的教育更是需要等待的教育。每個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

一年四季開放的時間不同。當人家的花在春天開放時,你不要急,也許你家的花是在夏天開;如果到了秋天還沒有開,你也不要着急跺他兩腳,真正的園丁是不會在意花開的時間,他們知道每種花都有自己的特點,只是開花的早晚不同。所以,即使有些孩子現在暫時落後了,也不要心急,不要急着給孩子下定論,靜靜地看一看,耐心地等一等,屬於孩子的花期總會來到。就如鐵樹開花是人間奇觀一樣,一株幼苗,從栽培到開花需要十幾年到幾十年,而且花期長達一個月以上。因此,幸福的教育還是需要等待的教育,在等待中我們也能收穫孩子們成長的幸福。

幸福與教育讀書心得 篇19

在這個燥熱的暑假,我又一次捧起楊九俊老師撰寫的《幸福教育的樣子》這本書,內容不多,卻讓人回味無窮,為我的暑期平添了一份寧靜與思考。書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給了我一種新的啟示。

輕輕的合上書頁,我反覆的問自己,“幸福”到底是什麼?老師的幸福又是什麼?教育的幸福是什麼?

是啊,作為一名一線的教師已經六年了。在這六年裏,我似乎都沒有認真的思考過作為一名教師的真正意義是什麼,但是在這個假期裏,我恍然大悟。我是一個“板凳甘做十年冷”的教師,我大概可以預設各種各樣的課堂,可我不能預見到我的學生的未來。因為他們是無可厚非的生命。兩袖清風的教師,何時臉上才能有幸福的微笑?是學生考出好成績為老師爭光?是學生拿回獎盃為校爭光?是學生功成名就之後對老師的一份感激?是老師桃李滿天下之後那份榮耀?

在我看來這一切不全都是,老師幸福是上課時,站在講台上“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神采;老師的幸福是下課後,和學生圍着談天説地的眉開眼笑;老師的幸福是勞累時,學生的一句“老師,您辛苦了”:老師的幸福是每逢佳節,天南海角飛來的祝福與思念;老師的幸福是,走在路上聽學生認真的向親友介紹自己……幸福是一種感覺,無法言語,只有細細感受。

著名的教育家烏申斯基説:“教育的主要目的在於使學生獲得幸福,不能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犧牲這種幸福,這一點當然是毋庸置疑的。”所以,要讓學生感到幸福,教師自己先得體會到幸福。

首先:我特別喜歡美國詩人愛默生筆下的人類的生活方式:“詩意的棲居”。我覺得幸福的教師是“詩意的存在”。

教師的日常工作是辛苦、瑣碎的,但也可以從中獲得種種豐富的閲歷與幸福體驗,因而又是快樂、充滿詩意的幸福收穫者。正因為如此,對教師來説,教育不是犧牲而是享受,不是謀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實際上,教師在奉獻的同時也造就了自我,在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同時也照亮了自己。教師也是一個有生活感、生命感、價值感的人,而不只是一個掌握知識、傳播知識的機器。在我們的生活裏,時時會吟誦的兩句詩:“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好像教師這個職業,是一種悲苦性的職業。可是,有一位教師説得很好:我不想做成灰淚始乾的蠟燭,我是一個燈泡,給我電就可以發出光芒,比蠟燭明亮,比蠟燭快樂,比蠟燭長壽。詩意的存在吧,讓您的學生也身臨其境的感受着學習的樂趣,幸福便是如此。

幸福與教育讀書心得 篇20

做一名教師,我認為教育的真諦就是讓學生幸福。學生從離開學校到步入社會,仍然快樂,幸福,這樣,我的教育就是成功的。我們教育學生用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矢志不移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教師的職業就是一種幸福、快樂的職業。只有幸福快樂的教師才能教出幸福快樂的學生。學生的幸福感是我們教師給的,教師的幸福感同樣來自學生。我們只有不斷提升幸福感,我們的教育教學行為才會充滿深情、飽含熱情、噴灑激情,才會充滿智慧的火花。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強大力量,會在有形與無形中影響學生。

善待學生,努力做一個成功型教師。使學生感受到學習快樂與成長幸福的老師是最幸福的。

善待自己,別跟自己過不去。學會用平等的方式與學生相處和交流。放棄不必要的攀比心和功利心,善於從自己的優勢中尋找人生的樂趣。保持心理平和善待每個學生,做個成功的教師。對學生真誠無私的愛是獲取教育成功的原動力,沒有學生的合作,教師的工作絕對不會有成效。

為了祖國的下一代,為了民族的未來,我要勇擔責任,要去感動自己,感動學生,感動社會,幸福着孩子們的幸福!這是我個人對幸福的理解。

幸福與教育讀書心得 篇21

我有幸拜讀了美國教育哲學和約翰·杜威研究學會前任主席內爾。諾丁斯的《幸福與教育》一書,讓我受益匪淺,感受頗多。在書中,作者以“幸福”的另類視角為切入口重審了教育的目的,對“將幸福作為一種教育目的的話,我們會如何去教學”這一主題進行了探討,將幸福與教育相關聯,全新闡釋幸福的內涵和外延,探究了教育事業的幸福使命,打開了教育研究新的視野。

作者在書中寫道“因為教育是一個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變得更完善的職業,而且,只有當教育者自覺地完善自己時,才能更有利於學生的完善和發展”,換句話説,沒有教師的幸福感覺,就很難有學生的幸福感受;有幸福感的教師才會感染自己的學生,也會在與學生相處的過程中感受到幸福,從而潛移默化地,學生也能體會到教師的幸福,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人性的善良。做一名人民教師,就要做一個有幸福感的教師;要有一顆感恩之心,要善於捕捉生活中點滴幸福的感覺並及時放大遷移;要淨化自己的心靈,將人格魅力和道德情感這兩道最美麗的光環送達我們接觸到的每個學生。同時我們需要有欣賞的眼睛、微笑的面容、智慧的頭腦,我們的精神要融入學生的心靈,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幸福尺度,滋養學生的未來生活。我們更要有寬容的心態,上善若水,天道酬勤,讓我們走近孩子,走進幸福教育,讓幸福感與專業成長融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