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數學課的心得體會

數學課的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54W 次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穫以後,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那麼要如何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數學課的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數學課的心得體會

數學課的心得體會1

新課程標準下要求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充分理解和信任學生。理解是教育的前提。在教學中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體會他們的切身感受,理解他們的處境。尊重學生,理解學生,熱愛學生,只要你對學生充滿愛心,相信學生會向着健康、上進的方向發展的。因為“教育是植根於愛的”。

“聰明的教師總是跟在學生後面;愚昧的教師總是堵在學生的前面。”數學與人類社會的關係,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文化價值,提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維,發展智力和創新意識具有基礎性的作用。它是學習高中物理,化學,技術等課程和進一步學習的基礎。同時,它也是學生的終身發展,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奠定基礎,對提高全民族素質具有意義。學生並不是空着腦袋走進教室的。在走進課堂前,每個學生的頭腦中都充滿着各自不同的先前經驗和積累,他們有對問題的看法和理解,也想表達、訴説。契訶夫曾説過:“兒童有一種交往的需要,他們很想把自己的想法説出來,跟老師交談。”這就要求教師新課程標準下要轉變觀念,積極創設能激起學生回答慾望、貼近學生生活、讓他們有可説的問題,讓他們有充分發表自己看法和真實想法的機會,變“一言堂”為“羣言堂”。當然,教師作為教學的組織者也不能“放羊”,在學生説得不全、理解不夠的地方,也要進行必要的引導。

總體目標中提出的數學知識本人認為可以簡單的這樣表述:數學知識是"數與形以及演繹"的知識。所謂數學事實指的是能運用數學及其方法去解決的現實世界的實際問題,數學活動經驗則是通過數學活動逐步積累起來的。

本人在高中數學新課程培訓中認真聽取專家講課,對於新課標有一定的心得體會彙報如下。

1、基本的數學思想

基本數學思想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即"符號與變換的思想","集全與對應的思想"和"公理化與結構的思想",這三者構成了數學思想的最高層次。對中小學而言,大致可分為十個方面:即符號思想,映射思想,化歸思想,分解思想,轉換思想,參數思想,歸納思想,類比思想,演繹思想和模型思想。聖於這些基本思想,在具體的教學中要注意滲透,從低年級開始滲透,但不必要進行理論概括。而所謂數學方法則與數學思想互為表裏,密切相關,兩者都以一定的知識為基礎,反過來又促進知識的深化及形成能力。方法,是實施思想的技術手段;而思想,則是對應方法的精神實質和理論根據。就中小學數學而言,大致有以下十種:變換與轉化,分解與組合,映射與反映,模型與構造,概括與抽象,觀察與實驗,比較與分類,類比與猜想,演繹與歸納,假説與等。

2、重視數學思維方法

高中數學應注重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着是數學教育的基本目標之一。數學思維的特性:概括性,問題性,相似性。數學思維的結構和形式:結構是一個多因素的動態關聯繫統,可分成四個方面:數學思維的內容(材料與結果),基本形式,操作手段(即思維方法)以及個性品質;其基本形式可分為邏輯思維,形象思維和直覺思維三種類型。數學思維的一般方法;觀察與實驗,比較,分類與系統化,歸納演繹與教學歸納法,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一般化與特殊化,模型化與具體化,類比與映射,聯想與猜想等。思維品質是和衡量學生思維優劣的重要標誌,主要表現為:思維的廣闊性,深刻性,靈活性和批判性,獨創性。

3、應用數學的意識

這個提法是以前大綱所沒有的,這幾年頗為流行,未見專門的説明。結合當前課改的實際情況,可以理解為"理論聯繫實際"在數學教學中的實踐,或者理解為新大綱理念的"在解決問題中學習"的深化。新舊教材中,都配備有所謂的應用題,有許多內容已經很陳舊,與現實生活相差甚遠。結合實際重新編寫應用題只是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的一部分,而絕非全部;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主要是指在教與學觀念轉變的前提下,突出主動學習,主動探究。教師有責任拓寬學生主動學習的時空,指導學生擷取現實生活中有助於數學學習的花朵,啟迪學生的應用意識,而學生則能自己主動探索,自己提問題,自己想,自己做,從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以及數學的思想方法去解決問題。

4、注重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的整合

高中數學課程應提倡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的有機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則是有利於學生認識數學的本質。在保證筆算訓練的全體細緻,儘可能的使用科學型計算器,各種數學教育技術平台,加強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的結合,鼓勵學生運用計算機,計算器等進行探索和發現。

5、建立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

高中數學課程應建立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包括評價理念,評價內容,評價形式評價體制等方面。既要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的結果,也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的變化,在數學教育中,評價應建立多元化的目標,關注學生個性與潛能的發展。

總之,新課程標準下數學教學過程對學校管理,對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對新課程,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理解新課程的要求,要樹立新形象,把握新方法,適應新課程,把握新課程,掌握新的專業要求和技能----學會關愛、學會理解、學會寬容、學會給予、學會等待、學會分享、學會選擇、學會激勵、學會合作、學會"IT"、學會創新,這隻有這樣,才能與新課程同行,才能讓新課程標準下數學教學過程更加流暢。

數學課的心得體會2

新一輪課改為學生創造了有價值的學習方式,強調全面評價學生,關注學生的發展,它滲透着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增強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這些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健康成長是至關重要的。作為一直跟隨課改腳步的教師,我深刻體會到自己肩上的重任。在充分使用“體驗式四環節”學習模式,最大限度地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前提下,我的體會是精心進行合理、有效的課堂教學設計,使教師所編寫的學案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此,結合當前初中數學學科的課改精神和自身的教學實際,從新課程理念的角度談談自己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對新教材的挖掘,以及在此基礎上展開的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

一、明確新課標要求,把握好教學尺度

在教學中,要求學生“瞭解”的數學思想有:數形結合、分類討論、化歸轉化、類比、函數、方程等。這裏需要説明的是,有些數學思想在新課標中並沒有明確提出來,比如:化歸轉化思想是滲透在學習新知識和運用新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的,方程(組)的解法中,就貫穿了由“一般化”向“特殊化”轉化的思想方法。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僅應該使學生能夠領悟到這些數學思想的應用,而且要激發學生學習數學思想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不斷追求新知,發現、提出、分析並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在新課標中要求“瞭解”的方法有:分類法、反證法等。要求“理解”的或“應用”的方法有:待定係數法、消元法、降次法、配方法、換元法、圖象法等。在教學中,要認真把握好“瞭解”“理解”“會應用”這幾個層次,不能隨意將“瞭解”的層次提高到“理解”的層次,把“理解”的層次提高到“應用”的層次,不然的話,學生初次接觸就會感到數學思想、方法抽象難懂,高深莫測,從而導致他們動搖了學數學信心。

二、採用多方位的課堂學習評價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教師要通過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與思考,採用多方位的數學學習評價新模式。多嘗試採用操作題、口試題、創意設計等靈活多樣、開放的評價手段與方法,來關注學生個性化發展的狀況,具體直觀地描述學生髮展的獨特性和差異性,減輕學生的壓力,突顯評價的激勵作用,加強對學生能力和素質的評價,力爭全面描述學生的發展狀況。新課程要求作業既要有鞏固和檢查功能,也要有深化和提高功能,還要有體驗和發展功能。所以我們佈置作業時,內容上宜注意突出開放性和探索性,形式上要體現新穎性和多樣性,容量上要考慮量力性和差異性。作業形式可以有解答題、探索題、想一想、動手做一做等。開展同學間作業相互糾錯。注意作業評判的過程性和激勵性,作業批改要重視學生在解題時的思維過程。同時要以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儘量使用一些鼓勵性的評語,既指出不足,又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進一步學習的積極性。

三、創建師生平等的課堂學習環境

刻學活動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師生關係是一種平等、理解、雙向的人與人的關係。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態的開放,個性的彰顯;對教師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課不僅是傳授知識,而且是一種分享理解。交往還意味着教師角色的轉換。如創設情境緊密聯繫生活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把問題情境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繫起來,讓學生親自體驗問題情境中的問題,增加學生的直接經驗,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的數學是無處不在的;再比如安排好教學的層次、精心挑選訓練題進行小酷、注意氣氛反饋、重視教具的使用等。但在學的過程中,教師是個體,而學生是主體,教學中要敢於放,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積極地學。如課本讓學生看,概念讓學生抽象得出,思路讓學生講,疑難讓學生議,規律讓學生找,結論讓學生得,錯誤讓學生析,小酷讓學生做。要讓學生勇於發表自己的不同見解,敢於提出質疑。決定學的結果如何,學生的作用是內因,教師的作用是外因,只有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進行科學的思維和積極的創新,才能使知識內化和昇華為個人特質。再者,尊重每一位學生,努力挖掘他們的閃光點。尤其不能歧視那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須知,由於每個人的先天和後天的成長條件不盡相同,自然會造成能力上的差異,但這並不是他們將來能否成功的唯一決定因素。況且人的智力和能力發展有先後快慢之分。我們不經意的偏見和冷眼也許會讓世界少了一個愛迪生。教師的鼓勵支持是學生找回自信、勇於努力進取的最佳方法。

數學課的心得體會3

5月27日,我有幸參加了縣教研室組織的生本課堂現場會,在現場會上,我們聆聽了兩位來自三小的教師講授的生本課,下午則由承德市教研室張主任的關於高效課堂的講座。一天的時間可以説讓我受益匪淺,下面我將談談我對本次培訓的一點體會。

蘇霍姆林斯基曾説過:“如果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道路上,沒有邁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對他來説,這是一堂無益的課,無效的勞動是每個教師和學生都面臨的最大的潛在危險”。“有效的課堂”應是我們教育實踐者的不懈追求。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通過在課改理論指導下的教學實踐與反思,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作為嘗試。

首先,重視課前的備課

(1)認真確定課堂教學目標。教師在備課前,應當認真閲讀教材、教師用書,對所教授內容的三維目標、教材編寫特點等要了然於胸,並結合學生的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課堂教學目標。所擬定的教學目標要具體、可操作,如果目標過高或過低,都容易使學生失去興趣,而應當處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2)教學設計要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那麼備課“備”什麼?教師備課的重要指導思想不是備教師怎樣“教”,而是備學生怎樣“學”。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狀態,精心設計學生學習的過程。要充分預設學生對哪部分內容學習困難大,應該如何實施,對哪部分內容學生容易產生分歧或獨特見解,如何應對等。

(3)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教師們都認識到應該“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變“死教”教材為“活用”教材,使課堂教學生動而有效。而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之一。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應當在認真鑽研教材的基礎上,能根據學情和教學需要對教材進行改進和補充,使之更好地為教學、為學生服務。其次是教師要勇於創新,大膽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再創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學生的實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性。

其次,重視課中教學行為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行為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雙邊互動的過程。課改思想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學生的這些學習方式都是在教師組織、指導等“教”的行為下發生的。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師“教”的行為的有效性。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具體行為都應當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設計。如何提高教師高效課堂教學行為的有效性呢?我認為:

(1)教師要着力打造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教師要放下傳統觀念中“師道尊嚴”的架子,要“俯下身子”與學生交流。只有在和諧、平等、其樂融融的師生關係中,才有師生全身心的投入,教者神采飛揚,學者興致高漲。這就需要教師樹立以發展學生為本的觀點,堅持教學為學生服務的思想。教師更要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即自己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參與者。此外,教師還要時刻銘記學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知識的容器,他們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積極地建構知識。

(2)教師要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中教師要儘可能地聯繫學生的實際,從生活或具體情境中引入數學新知,讓學生在有效的情境中產生學習和探索的興趣。教師要善於瞭解學生的學情,結合教學內容,努力創設各種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教師通過創設情境使學生產生學習新知的動機,積極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動中。

(3)教師在課堂中要善於傾聽。我們經常要求學生上課專心聽講,致力培養學生傾聽的良好習慣。其實,我們教師更需要有一雙善於傾聽的耳朵。要提高課堂教學行為的有效性,教師更應成為學生的忠實聽眾,在課堂中善於傾聽。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問題時,要善於傾聽、關注學生湧現出來的各種各類信息,對信息進行篩選和組合,不斷引導和激發學生去發現,去思考,推進教學過程。有了教師的'傾聽,才有師生、生生間有效的互動,才有學生新知識的建構、能力的提高。

再次,重視課後的教學反思

葉瀾教授曾説:“一個教師寫一輩子的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所謂課後反思,即教師在完成一堂課的教學後,對自身在課堂中的教育教學行為及其潛在的教育觀念的重新認識。隨着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後反思就顯得更加重要和必要了。如何進行課後反思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着手進行。

一方面是反思教師的“教”。它包括:

(1)總結本課“亮點”、積累成功經驗。一節課下來,教師回味課中的成功之處,並且對成功的原因進行分析,總結經驗,這樣會使自身的教法越來越活,教師水平大大提高。

(2)查找不足的病因,探索對應策略。不是每節課都一帆風順,盡如人意,教師面對自己失敗的課(即課堂教學效益低下的課),更應該及時查找失敗原因,找準不足之處,並進行分析,找到應對的策

另一方面是反思學生的“學”。

我們的教學始終是為學生服務的,教師在反思時,應當站在學生的角度,審視學生在課堂學習活動中的困惑與問題,或在某一個教學環節中的奇思妙想、創新見解,記錄下這樣的教學資源,有利於我在今後的教學中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進一步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數學課的心得體會4

今年我參加了工作室,綜合聽課經驗,聽了幾節數學課,及各位專家的精彩點評,使我感受頗深,受益匪淺。針對這次活動,談談自己的感受。

 一、應用題和解決問題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原來我一直認為應用題和解決問題是一回事,只不過是換個名稱而已。聽了專家的點評,我終於明白二者不光是名稱的改變,而且有質的區別。應用題關注的是它的結構,重點要進行數量關係的分析,在此基礎上正確地列式;解決問題關注的是情境,讓學生進入情境後,自己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

 二、關注問題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

教學的藝術,不是傳授而是激發和喚醒,所以老師要利用學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材料,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在《解決問題》一課中,教師從學生感興趣的團體操,列方陣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讓學生切實的感受到了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生活中數學問題處處存在。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為接下來的數學教學進行了情感鋪墊。

三、注重在活動中體驗感悟和思考,讓學生享受數學的樂趣。

新課改革中強調,教師要讓學生“學會”變為“會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成為了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合作者、引導者。每一個教學環節,教師只作恰如其分的點撥,並未一問一答的大包大攬。創設自由、和諧地學習氛圍,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交給學生,指導學生學會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掌握學習的方法。

四、教師的激勵到位。

在本次活動中,三位教師對學生的讚揚和鼓勵不斷。如“你説的真好”“你真棒”“你的方法可真多”“等等。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評價語言,在學生的心裏卻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瀾。對於整個教學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當程度的積極影響。

重小組合作的實效性。

本次活動,幾位教師不是把小組合作流於形式,更注重了小組合作的實效性。

1.正確處理好了合作學習與自主探究的關係,也就是説獨立思考是合作學習的前提。

2 小組合作學習,在時間安排上恰到好處

什麼時間合作學習?必須在突出本課重點,突破難點時,幾位教師都做到了這一點。

3合作學習一定要有時間作保證

合作學習的過程一定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廣泛的空間,這樣對問題的理解才能深入、到位

六.練習設計有層次性

練習設計重視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不斷髮展。俗話説得好熟能生巧。數學離不開練習,所以要有針對性地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不同水平的題目,將數學思考融入到不同層次的練習者,使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並能解決這一類簡單的實際問題。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學習過程中有所收穫。

總之,本次校本教研活動,讓我受到了很大的感觸,感觸最深的就是覺得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努力加強學習,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不斷改進,爭取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數學課的心得體會5

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和方式,讓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學會學習,是時代發展對教育的要求。我校積極學習生本教育,以課堂改革為突破口,進行“生本教育”。從接觸“生本教育”開始,我發現生本教育與我校的教學模式有異曲同工之處。隨着生本教育課題在我校的不斷深入,我對其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我認為,若將生本教育更好的融入到我校的數學教學模式中,相信我們的課堂一定會大放異彩。

自我校開展“生本教育”實驗以來,我主動學習,同時也聽了不少生本實驗課。生本教育帶給我驚喜、歡樂與新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勝過這期間的困惑。通過學習生本教育理念,我豁然開朗。我們原來的教學基本上是一種師本的教學模式,只考慮到了自己的教,未考慮到學生的學,這是以教定學,學生的思維和表現在這樣課堂教學氛圍中因受到侷限。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仍然不高,兩極分化嚴重的現象仍未改變。

而生本教育指出,學生是教育的主體,教育是為學生服務的,要以學生為本,以學定教。我認識到師生關係並不是單純的主客體關係,而應是一種夥伴關係、朋友關係,無論是在課堂中,還是在課外都應該彼此尊重、信任。同時,我校的一些同事正在開展生本教育實驗,取得不錯的效果。為此我也“蠢蠢欲動”,開始在我的課堂進行生本實驗。以下是我在數學課堂中對生本教育的點滴實踐。

在生本教育中,“前置預習”是整個教學環節的開頭一炮,所以我非常注重學生的預習指導。只有做到以任務為導向,明確方向,預習才有效。尤其是數學課,“前置預習“決定着一節課的成敗。我通常在課前給學生布置好預習任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明確預習目標,做到有的放矢。我大概提前三天左右佈置下一課的預習,以便讓學生有充裕的時間去預習。

成立“數學學習討論小組”。生本教育認為學生是天生的學習者,具有學習的天性,他們喜愛討論,也能夠通過討論深化對知識深度的認識。因此,“生本數學”要考慮的問題就是討論的生本化。我一般是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能力等因素,按照“互補互助、協調發展”的原則靈活分組,合理分配小組成員,讓每個組員明確各自職責。由於每個學生各司其職;少了盲目性與爭吵,小組合作變得快樂而有效果。但要注意的是,各小組成員的分工不是固定不變的,讓每個學生對小組中的四個角色的工作都有所瞭解、都會做,並且明白這四項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

過去,在學生接觸一種新例題時,我們總是先把這種知識點滴水不漏的講給學生,然後再舉幾個例句讓學生理解。通過生本教育的學習,我認識到學生內在潛能的無可限量。於是,前不久在上新課時,我嘗試了用生本教育上了一堂課。在學生前置預習十分充足的基礎上,我在黑板上先例舉了幾道新課中的題。然後由小組討論,通過觀察,小組討論,小組派代表發言,小組間相互補充,最後得出了結論。更令我吃驚的是,有個小組還指出了要引起注意的地方。正因為學生自身主動的學,學生學得輕鬆,是“水到渠成”的感覺。

“小立課程,大作功夫”,看似那麼簡單,卻又藴藏着深奧的哲理;看似離我們很遠,其實就在我們身邊。在生本的數學課堂上,我把活動的空間交給了學生,把表現的機會還給了學生,極大地挖掘了學生內在的潛能,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表達能力、創造力以及合作學習的能力,使學生能自主地、快樂地學習,真正地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了他們學習數學的熱情。我願意在“生本數學“中,做學生生命的“牧者”,去點燃學生的學習的火把。

數學課的心得體會6

一、課堂教學提問主要存在的問題:

在課堂教學中,提問只是一種手段,如果不顧問題的質量和教學的實際需要,一味加大提問的數量、節奏和密度,把提問作為一種目的,為了提問而提問,就不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實際上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提高問題的質量,控制問題的數量。要遵循下面的兩點原則:一要深淺適當,二是設計的問題要目的明確、語言具體要面對全體學生提問。

二、我的教學理念:

1。建設開放富有活力的課堂,教師要變課堂為學堂,由教為主變為引導學生探究式的以學為主的學習形式,讓課堂充滿着活力,讓課堂充滿着創造,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上的主人。教師語言盡力做到生動有趣,學生學習興趣濃;教學手段活,注重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課堂氣氛活;教學方法新,先學後教,以此來調動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政治的積極性、主動性,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勤於動手、突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數學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創造生活情境,激發學習熱情,在教學內容時要體現知識的實際意義和應用價值,以及教學過程中創設問題情境。

三、教學案例:

(一)情境教學,故事引入,提出問題。

激發學生的學習願望和參與動機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前提。在導入時我設計了這幾個問題:

1、有一個數,表示一個物體也沒有,還表示起點,它是誰

2、能與0做鄰居的又是誰

3、在我們所學過的數字中誰最大呢

4、故事:9知道它最大了,它對1~~~8各數説:你們誰都沒有我大,特別是你~~~0,表示一個物體也沒有,你真是太小了不能和我比。0聽了可傷心了。1走到0的身邊,和0想出一個很好的辦法對付9,這時9沒話可説了。大家猜一猜,1和0想了一個什麼辦法呢這時候學生的興趣來了紛紛發言,最後老師宣佈答案:數字娃娃1和0站在一起了,1和0組合起來比9還大了,是不是這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10的認識》,讓學生帶着疑問進入新課學習。

數學課的心得體會7

本學期,我又進一步認真學習了《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通過本次學習, 我更充分認識到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教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我們教師必須更新原有的教學觀念,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不斷鑽研教材,學習新理念,新方法,全面瞭解自己的學生,切實地完成好教學任務,把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現代教學的需要。本人通過對新課程的學習,對如何讓學生學好數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下面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數學觀的改變。

《新課程標準(修訂稿)》,將數學觀更改為:數學是研究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科學。數學作為對於客觀現象抽象概括而逐漸形成的科學語言與工具。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素養是現代社會每一個公民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新課標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在生動、具有現實的情境中去學習數學。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們首先要改變自己的數學觀念,以適應新時代的要求。

二、關於數學課程。

數學課程應致力於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1、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

良好的數學教育,就是不僅懂得了知識,還懂得了基本思想,在學習過程中得到磨練。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具有公共基礎的地位,要着眼於學生的整體素質的提高,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發展。

課程設計要滿足學生未來生活、工作和學習的需要,使學生掌握必需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發展學生抽象思維和推理能力,培養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都要得到發展;要符合數學科學本身的特點、體現數學科學的精神實質;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徵、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在呈現作為知識與技能的數學結果的同時,重視學生已有的經驗,讓學生體驗從實際背景中抽象出數學問題、構建數學模型、得到結果、解決問題的過程。要處理好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與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之間的關係;要處理好強調學生主體作用與突出教師組織和引導作用之間的關係;要處理好 “四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之間的關係。並把“四基”與數學素養的培養進行整合,掌握數學基礎知識,訓練數學基本技能,領悟數學基本思想,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

2、 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現代學生觀認為,在每一個學生身上都藴藏着巨大的教育潛能,我們的教育必須充分尊重學生的內在素質,即自然天性,小心加以呵護、開發。要面對每一個有差異的個體,適應每一個學生不同發展的需要,要為每一個學生提供不同的發展機會與可能。數學課程必須立足於關注學生的一般發展,它應當是“為了每一個孩子”健康成長的課程,而不能成為專門用來淘汰的“篩子”。要改變陳舊的學習方式,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地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也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計算、證明等活動過程。教師要牢記兩條,一是除了知識傳授之外,還必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思考;二是既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也能讓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

課標解讀工作自上而下如火如荼的進行着,我們在旬陽中學階梯教室參加了20xx版《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的解讀會,感觸頗多;特別是師訓中心老師對於數學素養的解讀,及其風趣的舉例,更讓我印象深刻。在這個活動中,我的體會頗多。

1.《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以全新的觀點將小學數學內容歸納為“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四個學習領域,特別突出地強調了6個學習內容的核心概念:數感、符號感、空間觀念、統計觀念、應用意識和推理能力。

2、通過新課標解讀,教學不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過程,應當是學生和教師互相作用的過程。學生將不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識的習得者。面對知識更新週期日益縮短的時代,我意識到:必須徹底改變過去那種把老師知識的儲藏和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比為“一桶水”與“一杯水”的陳舊觀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腦知識儲量成為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篩濾舊有,活化新知,積澱學養。有句話説的好:“一個教師,不在於他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書。”用心教、創新教與重複教的效果有天壤之別。

數學課的心得體會8

教育改革的關鍵在於教師觀念的轉變,現代教育理論告訴我們:教師的職責現在已經越來越少地傳授知識,而是越來越多地鼓勵、思考……將越來越成為一位顧問、一位交流意見的參加者、一位幫助發現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必須拿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從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創造性的活動:互相影響、討論、激勵、瞭解、鼓舞。這説明了一個道理:教師的地位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不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還要確定“以人為本”的觀念,把課堂教學看作自己也是學生人生中的一段激盪的生命經歷,鼓勵、激發學生去不斷探索,把學生的“發現”與“創造”視為最有價值的勞動成果,教師與學生平等地對話,與他們共同感悟思潮的跌宕湧動。我想從三個方面談談自己在教學時的一些認識:

一、聯繫生活、感知數學

“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而且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這就要求我們遵循學生的思維規律,在實際問題和數學模型之間架起一座橋樑,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走進數學、感知數學。數學來源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主體(學生)在思考問題時,既符合自身的認知規律,又有直覺洞察、直觀猜想、合理歸納與活動思維過程,有利於提高自己對數學的認識。

二、身臨其境,探索規律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識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

在教學時教師應根據知識的內在結構和學生的學習規律,提供現象和問題,創設思維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進行觀察、思考、探索。這樣有利於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熱情,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比如在探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與係數的關係時,我們可以按下列步驟來創設情境。

1.求三個一元二次方程的兩根之和與兩根之積。一般來説學生都是先把方程的根求出來,然後計算,學生可能體會不到什麼,此時課堂氣氛比較平穩。

2.求一元二次方程的兩根之和與兩根之積,這時很多學生會感到很繁,怕動手計算,課堂出現沉悶現象。此時教師立即口答出答案,學生就會感覺到很驚奇,為之一振,進而產生疑問:“老師怎麼會看出答案?這裏會不會有規律?”課堂出現竊竊私語,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活躍了課堂氣氛。

3.提出問題:你能根據你開始的計算和老師的結論觀察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與係數之間的關係嗎?學生們躍躍欲試,開始投入到觀察、思考、探索中去。

4.提出問題:你敢肯定你所猜測到的結論是正確的嗎?再一次激發學生的鬥志,使他們敢於説理、敢於證明,給予他們充分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

三、由點到面,觸類旁通

複習不是簡單的知識重複,而是一個再認識、再提高的過程,複習中的最大矛盾是時間短、內容多、要求高。複習既要做到突出重點、抓住典型,又能在高度概括中深刻揭示知識的內在聯繫,讓學生在掌握規律中理解、記憶、熟練、提高。比如在複習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別式和根與係數的關係時,可以把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別式、根與係數的關係和二次函數的有關知識相聯繫,根的判別式可以作為判別二次函數的圖像與x軸的交點個數的依據:當△>0時,拋物線與x軸有兩個不同的交點;當△<0時,拋物線與x軸沒有交點;當△=0時,拋物線與x軸只有一個交點即頂點。如果拋物線與x軸有兩個不同的交點,用根與係數的關係可以求拋物線與x軸的兩個交點之間的距離,可以判別拋物線與x軸交點的位置(交點是在座標原點的左邊還是在座標原點的右邊)等等。這樣在複習過程中把知識拓一拓、伸一伸,能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運用知識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課堂教學面對的是獨立、有個性、有思維的學生,課堂教學設計應適應學生的發展,應隨“學情”的變化而變化。課堂教學設計的成效如何,完全取決於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對學生情況的瞭解。只有教師具備“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才能一切從學生實際出發、一切為學生考慮,才能真正做到教學服務於學生,實現“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數學課的心得體會9

一、優化課堂教學設計是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

課堂教學設計是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系統地分析教學內容、研究教學對象、確定教學目標、解決教學問題和評價教學結果的過程。優化課堂教學設計,重點應突出以下兩個方面:

(一)優化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預期達到的學習結果和標準,它主宰着整個教學活動。一般來説,教學目標的確定需要豐富的教學經驗。因此,在備課時要圍繞這些目標選擇教學的策略、方法、媒體,進行必要的內容重組和優化。在數學教學中,要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使學生在知識、技能、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達到預定的目標,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如七年級數學中對平行線的引入,是非常重要的一課,它與以往所學的相交線有着完全不同的概念,同時後面學習平行線的性質和判定都是建立在平行線基礎上的,所以在備課時應注意,通過這一課的教學,使學生能利用辨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來解釋平行線的形成和發展,採用假設的方法來推理得出,在同一平面內,兩直線不相交就平行,讓學生體會到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矛盾的解決推動着事物的發展。從而引申到現實生活中,當自己遇到矛盾時,也要勇於面對矛盾和解決矛盾,同時也就提高了學生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據此,我提出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從現實情境中發現兩條直線的平行關係,能從複雜的圖形中找出平行線;

2、能用符號表示平行線,瞭解兩條直線平行與相交的對立關係;

3、學會用三角板、量角器、方格紙畫平行線,積累操作活動的經驗;

4、在實際操作活動中,探索並瞭解平行線的有關性質,並會用平行線的性質進行簡單的説理;

5、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

(二)優化教學過程

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一般分為組織教學、複習引入、講授新課、練習鞏固、課堂總結五個階段。優化教學過程,重要的是要打破程序化,要充分考慮教材內容、學生現狀和教師自身的特點,圍繞教學目標合理、科學地設計教學過程,把握教學節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突出學生活動與教師指導相結合的教學原則,關注全體學生的發展。這樣才能打破教學過程比例失調、節奏緩慢、氣氛鬆散的課堂教學,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二、突出重點、化解難點是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

每一課時教學內容一般講都是有自己獨特的教學要點需要學生掌握,要讓學生把握一節課的教學內容,必須突出重點,從而起到提綱結領的效果,便於學生掌握。在教學過程中,每一課時又往往有一些知識點學生難以明確,難以掌握,作為教師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把握重點要點,找出難點,化解難點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為了讓學生明確這堂課的重點和難點,教師在上課時,可以在黑板的醒目位置將這些內容簡短地寫出來,以便引起學生的重視。講授重點內容,是整堂課的教學高潮。教師要通過聲音、手勢、板書等的變化或應用模型、投影儀等直觀教具,使學生對所學內容在大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如在講授《平移》這一課時,其教學的重點是觀察和分析圖形結構和形成過程,經歷製作過程認識平移在圖案設計中的應用,難點是通過平移,遠離模仿進行有創意的圖案設計。教師可從我們身邊周圍許許多多美麗的事物和圖片引入,讓學生欣賞許多優美的圖案,然後展示這些圖形的形成過程,讓學生對圖形的結構和形成過程有一個直觀的瞭解。為了強調圖形的結構和形成過程,教師事先準備好圖形,可以讓一兩個對美術感興趣的學生,在黑板上畫出優美的圖形,這樣更直觀,也培養了學生在美術方面興趣。學生通過觀察黑板和電腦屏幕,總結出經驗和教訓,教師因勢利導,讓學生自己得出一些圖形的結構和形成過程。這樣,學生對此就會有深刻的瞭解,教學效果會明顯提高。

三、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是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

隨着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多媒體輔助教學已經成為現代教學的重要手段。對教師來説,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是十分重要的。因為現代化教學手段有其顯著特點: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課的課容量;二是減輕教師板書的工作量,使教師能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放在引導學生探究重點、難點問題上,提高講解效率;三是直觀性強,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啟發學生的形象思維,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四是有利於對整堂課所學內容進行回顧和小結。在課堂教學中,對於板書量大的內容,如平面幾何中的一些幾何圖形、一些簡單但數量較多的小問答題、文字題,複習課中章節內容的總結,填空題、選擇題的訓練等等都可以藉助於投影儀來完成。對於比較抽象,學生難於理解的內容,如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的證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角平分線的性質,對稱圖形的概念和性質等,藉助電腦來生動形象地展示所教內容。從而使抽象的問題直觀化,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的方法。達到了化難為易的目的,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四、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是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重點

教學方法是教師的教法與學生的學法的統稱。教是為了學,如果教學方法不夠恰當,就不能使學生更好地瞭解和掌握課堂教學內容,更談不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了。每一堂課都有相應的教學任務和目標要求。教師要隨着教學內容的變化、教學對象的不同以及教學設備的改變,靈活選擇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教師應隨着教學內容的變化,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設備的變化,靈活選用教學方法。教學方法很多,對於新授課。我們採用講授法來向學生傳授知識。而在幾何中,我們還時常穿插演示法,來向學生展示幾何模型,或者驗證幾何結論。還可以結合課堂內容,靈活採用學生思考討論,學生練習和學生歸納等等方式,讓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通過自己的觀察,探索,動手操作,發展其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有時,在一堂課上,要同時使用多種教學方法。一般説,只有當大多數學生都掌握了儘可能多的知識,這樣的教學效率才算時比較高的。俗話説:“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只要有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都是好的教學方法。我們要努力探索,互相交流,確保課堂教學效率不斷提高。

五、實施情感教育是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保證

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因此提高教學效率不但要保證教師教的效率,更要保證學生學的效率。在教學過程中,建立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是十分重要的。教師要隨時瞭解學生的對所講內容的掌握情況,同時更應注意學生的情緒變化和反應。及時與學生溝通,採取積極評價,使學生體驗到尊重、信任、寬容、友愛的教育情感。特別對於基礎差的學生,教師要更加關心和體貼他們。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的差異,尋找他們的閃光點,及時進行表揚,讓他們有較多的鍛鍊機會,給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使他們意識到只要自己的努力,學習成績就會提高,同時要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熱愛數學,學習數學。只有這樣,才能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確保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效率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我們教師追求的主要目標之一,教師在教學中踏實努力,精選教學內容,巧妙設計教學方式,創造寬鬆學習環境,引導學生形式多樣地進行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可以期待的。

數學課的心得體會10

作為初中數學教師,我深知培養學生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的重要性。所以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始終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確立“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學生主動發展”為中心的教學思想,在遵循基本教育教學規律的前提下,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重視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潛心做好備、教、改、導、輔教學五環節,密切關注新課改形勢下教學發展的新動向,工作中始終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發揚教學民主,使學生學有所樂,學有所得,力求在教學互動中真正做到教學相長。下面是我教學過程中所得的四點體會:

1、要提高教學質量,關鍵是搞好課堂教學。

為了上好課,我做了以下工作:在教學工作方面,優化教學方法,按常規做好課前、課中、課後的各項工作,認真鑽研教材,課堂教學真正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並結合學生實際,合理創設情境,誘發學生的認知需求和創新慾望,使學生從情感、思維和行為上主動參與學習;針對七年級新生在學業水平、認知能力上參差不齊的現狀,我摸索採取分層教學、課堂互動、設置不同評價體系第形式鼓勵每個學生積極參入,讓他們逐步認識到自己的主體地位,從而激發學習的內動力。

2、引導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是一項長期而系統的工作。

學習習慣對學生的學習有着重要的影響,良好的學習習慣能保證學生知識水平的充分提高和學習能力的充分發展。學習困難的學生最主要的成因是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們的教學,不僅僅是幫助學生獲得知識,更重要是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因此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教學任務之一。在課堂教學中,我注重培養學生“會思考、會發現、會提問”的習慣,而課外又通過認真地檢查、批改作業,及時向學生反饋學習成果等形式潛移默化培養學生“會預習、會複習、會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3、做好課外輔導工作是穩步提升教學質量的保障。

和很多老師的感受一樣:現在的學生在學習習慣、行為習慣、學習態度上都出現一定的滑坡,而且這種下滑趨勢在短期內似乎還難以逆轉。作為剛升入七年級的新生,已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缺乏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經常不能按時完成基本學習任務,甚至有的出現厭學的情緒;針對這種現狀,課外輔導和心理溝通就顯得尤為重要。為了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在課堂上我有意識地通過一些淺顯易懂的問題為他們提供發言機會,給他們自我表現的機會,同時對他們在學習中的點滴進步,我都給以表揚和鼓勵,使他們重新樹立起學習的勇氣。這樣一來他們也願意從學習中尋找成功感,從而為整個班級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保障。

4、加強學習,不斷提高個人綜合素質是順應新形勢下教學發展的需要。

一年的七年級教學,我深感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育理念已受到很大的衝擊,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和組織學生,如何在四十五分鐘外做好學生的心裏疏導,有時顯得比教學本身更重要。因此,我們只有不斷加強學習,不墨守成規,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個性發展,注重教學積累和教學實踐,不斷提高教師個人綜合素質,才能順應教學發展的需要。一份耕耘,一份收穫,通過一學年的教學實踐,我明顯感受到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有較大提高,學生的優秀率和及格率也平穩上升。

今後,我將一如既往立足本職工作,恪盡職守、潛心育人,為教育事業貢獻自己一份微薄之力!

數學課的心得體會11

教學是否有效,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的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社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這就要求教師注重課堂這個衝鋒陷陣的主陣地,他不只是看你備課》、上課的認真程度,更關注一個教師對課堂結構的把握,節奏的安排,時間的掌控以及對學生學習方法等等多方面的考慮。以下是我的一點體會;

一、課堂教學模式應簡單實用

教學中都採用的“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老師引導,小組合作,共同探究,然後再做全班展示彙報。做彙報的學生要講出思路、講出方法、講步驟??,彙報展示之後,台下的學生如果誰有疑問,誰就可以隨時站起來進行質疑,主講學生能釋疑的就進行講解。而老師則適時作出補充。這樣的課很有效率,師講得很少,真正把課堂還給了學生,把教師的“一言堂”變成了“羣言堂”,達到了“低耗時高效率”的教學目的,老師教的不累、教的輕鬆,學生學得快樂、學得紮實,並且效果相當好。同時也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

二、其次教師要轉變教育教學的方式。

要注重學生實際,從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出發,從學生的學習愛好、生活樂趣着手。新的課堂是不可能單純地依靠知識的傳承、講授、灌輸來完成的,必須改變教學策略和改進教學方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把學什麼變成怎麼學,把被動地學轉為主動地去學。

三、在課堂教學上突出了精講巧練,做到課堂上批改輔導和及時的反饋。

由於人數較多,姓學生的數學層次參差,有針對性的輔導還不完善。另學生學習的參與度還可以提高,體現在小組討論、新知識的舉例交流等合作學習,五年級的學生學習方法比較單一,可加強學法的指導。

四、以多元化方式評價學生。

改變單純以成績高低評價學生的學習狀況的傳統評價手段,逐步實施多樣化的評價手段與形式:既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與掌握,有關注學生情感與態

度的形成於發展;既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有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與發展。我所教班的學生生性好動任性,自制的能力比較差,容易形成雙差生,為此,我在反覆教育的基礎上,注意發掘他們的閃光點,並給予及時的表揚與激勵,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如唐偉華同學平時不太安分,但數學測評做得比較好,我及時班中表揚了他,使其感到不小的驚喜,並在之後的學習更加積極。有好幾個學生如馬元元、李靖宇、王佳樂等基礎較差,接受能力較弱,我反覆強調會與不會只是遲早的問題,只要你肯學。同時,我加強課外輔導,想辦法讓他們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悦。經過近一年來的新課程與新課標的實施,我深感在教學的理念上、教師與學生在教與學的角色上、教學的方式方法上、師生的評價體系上都發生了根本的轉變,這都給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因此,只有在教學的實施中,不斷地總結與反思,才能適應新的教學形勢的發展。事實證明,小組互助學習在培養學生合作與交流能力的同時,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習積極性。不僅有助於學生的交流,而且對於差生的轉化,尖子生的培養都是一種有利的形式。通過發揮小組優勢。我班的數學學科教學質量有了大幅度提高。

數學課的心得體會12

什麼是一堂真正的好課,怎樣才能上好一堂課,在教學實踐中不斷進行教學反思,並在反思中提高,這才是解決好以上問題的一個重要的前提。因為數學是思維的體操,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是我們數學課堂教學的靈魂。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創設富有興趣的故事情景的問題,來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點燃探索的慾望,自然而然就會促使學生帶着問題、自覺地參與學習過程,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講授“軸對稱”時,我是這樣導入的,首先提出幾何引言中的問題:“要在河邊修建水泵站,分別向張村、李莊送水,水泵站修在什麼地方可使所用的水管最短?”同學們對這一早已期待解決的實際問題產生了極大的興趣,都積極思考,互相商討並嘗試解決。在此基礎上,我進一步引導學生將這一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從而順利地引入了新課。通過這樣引入,使學生對數學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又如,在初三講相似三角形一章前,老師可這樣問:“你能夠用一杆直尺,不爬樹並能測出樹的高嗎?不過河測河寬嗎?只要我們認真學好相似三角形這一章,就能輕而易舉地做到。”這樣,容易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激起他們的求知慾,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

在數學知識的學習中,教師要改變以例題、講解、示範為主的教學方式,以開放、寬容的態度,以期待、信任的眼光引導學生投入到充滿着探索性和挑戰性的學習活動中去,讓學生自主探究是高效課堂的重要保證。

例如《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過程中,以學生思維發展為主線展開教學,教學效果良好。 教者教學時,讓學生用紙條代替木條進行探究,很快發現14cm的木條太長,6cm的木條太短,9cm的木條可以與木條a和b釘成三角形木框。通過探究,感知木條c要有一個範圍,不能太長也不能太短。

通過教學時的觀察,學生做法大概有以下幾種:

1.有一部分學生列出的不等式10+3>x和10-3<x。分析學生的思維過程,列出這樣的不等式的同學,自然是直接運用了數量關係"三角形中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三角形中兩邊之差小於第三邊。"這些同學受到複習內容的影響較大。

2.列出不等式x<10+3和x>10-3的同學思維要多一步,根據不等式的對稱性由不等式10+3>x和10-3<x轉化而來。或是把"三角形中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三角形中兩邊之差小於第三邊。"轉化為"三角形的一邊應小於另外兩邊之和,且大於另外兩邊之差。"更簡單一些説,三角形的第三邊不能太長,最長也要小於已知兩邊的和,不能太短,最短也要大於已知兩邊之差。這些同學思維較靈活。

3.有一部分同學列出了x+3>10,10+3>x,x+10>3中的兩個或三個。分析學生的思維過程,他們列不等式的依據是"三角形中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如果給與指導,他們就會加以篩選,只列出前兩個。根據經驗,在三條線段中只要看較短的兩條線段的和是否大於最長邊,就可以判斷這三條線段能否組成三角形。

4.利用"三角形中任意兩邊的差小於第三邊"也可以列出一些不等式。它們是10-3<x,3-10<x,x-10<3,10-x<3,x-3<10,3-x<10。學生很少有這樣做的,如何篩選也比較困難。 可以看出,由於學生的知識結構的差異,其解題的方法也不相同。面對學生各種解法,老師讓同學們先小組討論,充分暴露思維過程,然後全班討論,對各種解法及思維過程給與評價。

三、精心設計課堂練習,強化教學效率。

練習是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部分,它不僅有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鞏固形成熟練的技能、技巧,而且對學生智力發展和能力提高起着重要作用。鞏固練習要遵循以下幾點:(1)練習要有目的性,要圍繞教學目標進行。(2)練習要及時,使學生對當堂所獲得信息反覆循環,實現記憶層次的轉化(瞬時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3)練習要有層次性。它有兩個含義:一是教師要根據教材本身的邏輯性,以及學生的認知的有序性選擇練習題,做到由易到難、以簡到繁,既有坡度又有跨度;二是教師對練習題的設計要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即要使中下生“吃得消”,又要使優秀生“吃得飽”(4)練習要多樣化,為鞏固概念,選編基礎變式題;為糾正差錯與判斷、選擇題;為拓寬思路,選擇多變、多題型等等。同時,練習時教師要在練中有反饋,教師要根據當堂練習的反饋及時給與激勵性的評價,對出現的問題,要及時解決,予以糾正。

蘇聯教育家贊可夫説過:"教會學生思考,對學生來説,是一生中最有價值的本錢。"那麼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就是我們一直永恆不變的追求。

數學課的心得體會13

20xx年4月21至23日非常榮幸參加了此次會議。剛開始我一聽要出去聽課,以為又和我以前參加的其它小學數學會議是一樣的,是優質課評選類得選撥式會議。但當我走進會場,看到“z市農村小學數學‘關注常態、聚集高效’課堂教學研討會”這一題目時,有幾分詫異,帶着這種詫異我聽完了這13節課,感覺像是打破的瓶子五味俱全。

(一)小學生和小學生如此不同

“上帝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我一直相信這句話。雖然人又貧富之分,但貧窮的人有有用錢也買不到的幸福,而富有的人也有難於體會的痛苦;有時覺得一個人很聰明,但他天生缺少了勤奮,註定平平淡淡,而一個人天生呆頭呆腦,老天卻給了他勤奮的個性,他也可以擁有輝煌的人生。但當我聽到於老師在會議總結時一組組觸目驚心的數據時,我震驚了,我懷疑了。農村小學生比城市小學生差什麼?一樣的四十分鐘,他們在課堂上收穫的到底是什麼?

在參加會議的這兩天時間裏,我無意間聽到的一句話讓我記憶猶新。在最後散場離開時,我聽到一位老師這樣説:“這樣的課堂教學設計只適合城市裏的孩子,根本不適合農村孩子。”聽後我一直在思考為什麼?大學剛畢業,沒有太多的教學經驗,而且一入行就進入了市直小學的大門,對農村小學教育沒有太多的瞭解,但也從來不知道我們之間有如此大的不同。我們的孩子有如此大的不同,我們的孩子和他們的孩子難道智力上有差距嗎?難道農村老師比我們差嗎?答案肯定不是的,相反的我覺得他們付出的比我們更多。

這樣的疑問解答了我參加會議時的疑問,我想引起詫異的原因有很多,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變的,但不行動就永遠也不可能改變。於老師的這次會議倡導不只是給村小老師一個展示的機會,對村小老師師一種激勵,也讓我覺得羞愧。作為一名市直小學的老師,擁有一流的教學設備,一流的學校管理,最好的學習機會,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優秀?真想對那幾位村小來上課的老師説:“無論本節課你上的成功與否,都值得我們這些老師學習,走到這裏你們付出了太多的努力,真的辛苦了,你們很棒了!”同時對每一位村小老師都應該説聲:“你們辛苦了!”

(二)教什麼不等於怎麼教

本次聽課最大的不同在於它是以常態課的形式出現的,沒有以往優質課中的精心修飾。但老師們的表現讓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雖然代課僅僅半個學期,但計算課的講授讓我覺得頭疼。學生對於有的題目早已經會做,所以我在思考到底要教什麼?13節計算課下來給了我答案。教給學生什麼是要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為基礎,找到知識的重點及難點,面向的是學生的起點,而怎麼教的重點是為什麼教?直面的是學生的終點。不能單單滿足於學生會做你出的計算題目,更重要的是使他們真正理解原因。

雖然我也已經是一位老師,但和他們這些老師比起來差距不只一點點。一次次精彩的點評中我聽進了心裏,無論教授的是什麼,都要從學生的起點入手。時刻都應該以學生的思考來引導我們的課堂,數學教學研究之本就是學生。我們無法主導學生的思維,但我們應該試着追隨他們的思維,這樣才能知道我們應該做點什麼。

除了對學生的理解,對教材的理解也是不容無視的。我反思自己對教材理解的不夠深入透徹。很多時候我只是將教學用書粗粗的讀一遍,大體瞭解到本節課要教授的知識是什麼?然後就以自己的想法進行授課。現在看來自己的粗心大意,教學用書中藴含着巨大的資源。仔細品讀能讓我們發現學生的基礎在哪裏,本節課牽扯的的知識點有哪些,學生思維上的難點在哪裏。我畢竟已經過了孩子的年齡,已經不能把思維射回過去,但現在的我們卻要讓自己的課堂射向孩子的思維,也射回我們的過去,用孩子的思維重新學習。你學會了,孩子就學會了。

每次聽課都有很多體會,都給我教學上敲醒警鐘。我要讓我的課堂真正變成學生的,學生們學會了,我才是學會了。我們常説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知道自己的這個想法很難,但難不代表不能,我也知道不行動就不可能實現,所以我會慢慢試着去努力,去研究,多向各位老師們學習,有這麼多優秀前輩們指引着我們,相信未來的孩子們一定都是最幸福的學習者。村小的孩子們也一樣!差距會變得相同!

數學課的心得體會14

通過爭取我今天參加了小學數學生本課堂研討活動,上午聽了三節各具特色的生本課,下午做課老師介紹了實施生本課堂的經驗和感受。在這一天的學習中我的收穫不光是學習了生本課的理論和實施辦法,更重要的是堅定了我實施生本教學的信心和決心。現將我的體會彙報如下:

一、讓生本思想紮根我的心裏,我的課堂

通過去年暑假教研室董老師組織的生本課堂的培訓,我漸漸認識、感受並走進生本教學,在實踐生本這幾個月的時間裏,我和我們三年三班的同學們在新鮮感中開始了生本課堂探索之路,課堂是熱鬧了,作業寫錯的同學越來越多了,尤其是月考後三班數學成績考的不好,我開始擔心了,懷疑了…..。在這關鍵時刻,今天看到三位老師和同學們的精彩表演,我找到了繼續走生本之路的動力,原來模糊了方向的生本之路變得清晰、真實。學生們課上快樂的舉手,自信的語言,精彩的辯論,可愛的學習氛圍…….讓我激動,讓我渴望!我想那些學生是我的學生,那位可親、智慧的老師是我!為此我要:“熱愛我的成長,熱衷我的執着”,不斷學習並堅持生本教學實踐。

二、反思我的生本課堂,找到和名師的差距

概括我的課堂是熱鬧有餘效率不高,只有形似沒有神似,老師變成學生只提問題,學生變成演員按流程展示。我反思造成這樣四不像課堂的原因是:

(1)老師學習和能力不夠,從理論到具體措施做不到

心中有數,更談不上結合實際靈活創新。

(2)學生培訓還是不夠,一方面是老師關於小組交流和展示的培訓方法簡單,模式化,沒有系統性;另一方面是學生改變學習方式也需要時間,尤其是接受能力差的學生更是。

(3)沒能做到每節課都採用生本,沒有前置作業,就不會有討論、展示。前置作業設計的不根本、開放就談不上精彩的展示,重難點的突破。

這些只是我想到的還有些原因不知如何表達,還有好多原因沒有發現。不管怎樣差距是找也找不完的,那就根據今天學到的具體辦法邊實踐邊找差距吧!

三、學到兩點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的辦法,觀察效果摸索前行

設計前置作業時每次都會花好多時間,講完課後還會有好幾處不足。以後我會努力做到:

(1)抓住教學內容的重難點,想辦法突破重難點,多看教材多分析多請教;

(2)出題時考慮孩子的興趣點,為孩子好學服務;

(3)分析學生學習知識的生長點,讓學生們能在思維的深度和廣度上都有發展。題目設計由簡到難,注意答案的靈活、開放。

討論和展示時老師和同學們提的問題多關注聲音大小、書寫,學生不會説解題思路只是讀算式。以後我會告訴台上孩子們交流時要多説:我是怎麼想的、我認為怎麼辦、重點在哪裏、發現什麼規律……。簡單題簡單説,重點、難題要多説。我會告訴台下的孩子既要認真聽又要跟着想及時補充和問不明的地方。我會不斷提醒自己,檢查前置作業完成情況,重點是差生,課前做到心中有數。交流前置作業要充分,要分配好任務,要組內統計答案,要把不同的説出來。小組展示

時要有耐心,儘量讓多的小組展示。我也不能像以前那樣站在旁邊看,要發揮老師在課上的主導作用。我會認真聽同學們的發言,跟着思考、理解他們的思維,學生説不相關的及時制止,學生沒説充分的重難點及時追問,儘量啟發,幫助總結提升。

總之,今天的培訓帶給我好多心情,好的想法,好多希望!感謝學校和董老師給我這次學習機會。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將上下而求索,我會繼續努力。

數學課的心得體會15

我學習了“小學數學新課標解讀”,讓我受益匪淺。通過這次學習,我得到了許多收穫,既增長了理論知識,又對工作有很大啟示。課程標準向我們展示了全新的理念,嶄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和新觀念。我深深的感受到要不斷的學習,樹立終身學的意識,立足於自己的本職工作,加強培訓學習,轉變觀念,投入課改,才能真正走進新課程。下面我就談一下學習後的一些心得:

一、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我國加入WTO後,教育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都面臨前所未有的衝擊。新的教育理念、教育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介入,給教師以新的挑戰。我們常説: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必須要有“一桶水”,教師的這桶水只有不斷學習,不斷更新,時時給自己"充電",提高自己的知識素養,努力成為學習型、研究型教師,這樣才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才能是“一桶活水”。所以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就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否則,就無法適應時代的要求。

二、深刻理解新課標,以不變應萬變。

從課標中,我更加了解到《數學課程標準》在各方面的變革。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充分體現了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創新方法,力求減負等特點。數學課程標準從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到實施建議都更加準確、規範、明瞭和全面。新課標經過了10年的不斷實踐總結比20xx版的新課標有了如下八點變化:1、總體框架結構的變化;2、關於數學觀的變化;3、基本理念的變化;4、課程理念中新增加了一些提法;5、“雙基”變“四基”;6、四個領域名稱的變化;7、課程內容的變化更加註意內容的系統性和邏輯性。其中讓我影響最深的是:基本理念的變化,20xx年版“兩句話”: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良好的數學教育”它強調的是數學教育,而不是數學內容,比20x版的説法意義更加廣,它不僅獲得了數學知識,還獲得了數學思想,這對一個人的終身發展起到良好的作用。

機遇與挑戰並存,我們只有終身學習,終身研究,才能超越現在,走向未來。

通過對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學習,使我受益匪淺。我更加了解到《數學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上的變革。使我對新課標的要求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其中感觸最深的是小學數學新課標的突出特點就是將“雙基”修改為“四基”,由原來過多地關注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形成轉變為在學習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更加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

再次研讀《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感受到這次課改絕不僅僅是改變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學生學習方式的徹底改革,更是我們教師教學方法上的重大改革。作為教師的我們必須更新原有的教學觀念,改變我們現有的課堂教學的模式,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

一、要準確把握教師角色

教師不再是教科書的忠實執行者,而是能創造性使用教材,並善於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組織者;教師不再只是教書的匠人,而是擁有正確教育觀念,善於使學生髮現探索的引導者;教師不再是凌駕於學生之上的聖人,而是善於走進學生心靈世界真誠的合作者。

1、挖掘課程資源,為學生提供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學習內容。

2、教師應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為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3、教師要熱情地鼓勵學生,幫助學生建立自信,成為學生真誠的合作者。

二、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不是被動裝填知識的“容器”;學生是由活生生、有個性的個體組成,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學生正在成長的過程中,可塑性極大,教師應注重開發學生的潛能,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教學中要減少對學生的時空佔領,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主動探索與合作交流的空間,使學生多一些自由的體驗。

2、允許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採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3、給孩子一雙數學的眼睛,讓他們以數學的意識,主動地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世界,體驗生活。那麼,數學就不在僅僅是書本上板着面孔的枯燥的數學題,數學會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充滿生命活力。提高數學素養,使之用數學的思想、方法、知識去解決問題。

學習完新課標,我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確了今後工作的目標和方向,深刻地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只有不斷的學習,不斷加強修養才能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也只有真正讀懂學生、讀懂教材、讀懂課堂,才能為孩子們奉獻出既“好吃”又“有營養”的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