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説課稿 > 關於《聲音的產生與傳播》説課稿範文

關於《聲音的產生與傳播》説課稿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63W 次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快來參考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聲音的產生與傳播》説課稿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聲音的產生與傳播》説課稿範文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説課稿1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是學生接觸初中物理的第一節,在教材中以及在以後的物理學中,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對於學生興趣的培養、知識的學習、能力的形成,探究意識、創新意識、交流合作精神等方面都有一定作用。通過本節課,將努力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活動中學習,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人。

(二)教學內容及教材特點

全節共分兩個部分:聲音的產生,聲音的傳播和聲速。

具有如下特點:

1)重視與日常生活和生產應用的聯繫。

2)重視科學探究活動。

3)重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4)重視內容呈現的多樣化。

(三)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實際,確定本課的三維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2)知道聲音需要在介質中傳播,以及固體、液體、氣體都是能夠傳播聲音的介質。

3)知道聲速跟介質的種類和介質温度有關。

2、過程與方法

1)運用觀察和實驗,來探究聲音產生的實質,以及探究聲音是怎樣傳播的。

2)通過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和科學抽象能力,使學生掌握初步的研究問題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

1)通過教學中的師生互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慾望,逐步養成自覺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原理的科學態度。

2)通過合作和交流,培養學生主動和他人合作的精神。

4、教學重點

通過觀察和實驗,探究聲音的產生和傳播。

5、教學難點

組織指導學生在探究過程中,仔細觀察、認真分析,並能得出正確結論。

  二、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在數學、自然科學、生活閲歷方面,已經積累了大量的物理素材和學習能力,並且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好奇心、動手實驗的能力比較強,易於接受物理這門學科。但抽象思維能力較弱,要在教過程中有意識培養。

  三、教法、學法分析

本節課教學,屬於知識探究性教學,在教師的導控下,創設教學情境,提出探究問題,學生邊觀察邊思考,並通過採取分組實驗及演示實驗來進行論證。通過小組交流進行歸納總結,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原則。

具體方法:教師引導探究法,學生自主探究法,討論法,實驗法,觀察法,閲讀法。

  四、教學準備

教具:氣球,蠟燭,錄音機,音叉,用線懸掛着的泡沫塑料小球。

學具:橡皮筋,小鼓,鋼尺,紙。

  五、教學程序設計

1、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通過多媒體課件,播放自然界中豐富多彩的聲音實例,提出一系列與聲音有關的實際問題,引入新課。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另外,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課件,演示“真空鈴實驗”,“聲波的'形成”,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2、運用學生分組探究聲音的產生實驗和教師演示聲音產生實驗,歸納“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的結論。在探究中,適時引導學生利用身邊的物體進行物理實驗,培養學生觀察、實驗能力,通過氣球、火焰在音箱旁的振動,體會放大微小振動的實驗方法。

3、運用科學探究方法,探究聲音的傳播。

首先,結合固體能否傳聲實驗,指導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讓學生初步感悟科學探究的幾個基本要素,然後學生運用科學探究的方法,嘗試探究液體是否傳聲實驗,教師適時指導,使學生學會科學探究的方法,漸漸養成科學探究的習慣,培養終身學習的願望。

4、通過聲音的發生、傳播事例交流,聯繫生產生活實際,讓學生感悟科學技術與社會的聯繫。培養學生平時收集資料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

最後,學生總結本節內容,培養學生歸納總結能力,本節是學生學習物理的第一節,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對學生要多鼓勵,多引導,漸漸形成各方面的能力。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説課稿2

  【教材分析】

  一、本課題的地位和作用

聲音是人們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是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物理現象,本章講述的是一些與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有關的聲學初步知識。本章教材在整個初中階段物理知識中雖不是重點,但從新課程標準要求來看,本章教材對於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信息意識、研究意識、創新意識和合作意識以及科學探究精神都有積極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課題研究的是聲音的產生與傳播,從知識和技能上應該掌握聲音是如何產生的、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和聲音的快慢三個問題。為了體現“物理是生活中的物理”和“物理現象就在我們身邊”的新課程理念,教材中設計了一些探究實驗。

  二、本節教學的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知道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聲音在不同的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知道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知道聲速在固體中最大、氣體中最小。

  ·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究“聲音是如何產生的”“聲音傳播需要介質”和“真空罩中的鬧鐘”的實驗,鍛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研究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慾望,使學生樂於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注意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善於交流和合作的意識。

  三、本節教學重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聲音產生的原理和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對於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學生聯繫生活會有一些膚淺的認識,而對於聲音在不同的介質中速度不同,學生可能就知之甚少,所以實驗探究聲音的傳播條件和不同介質中聲速不同是本節的一個關鍵。

本節課的難點是引導學生觀察、探究聲音傳播的條件以及解釋生活中的聲傳播現象。所以本節課堂組織教學的過程應突出體現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最終實現本節教學的三維目標。

  【教法設計】

聲音的產生和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是本節教學的兩個中心環節,我採用教師演示實驗、質疑、引導學生觀察等實驗探究的方法,啟發引導學生認識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氣體、固體、液體都能傳聲,而真空不能傳聲。俗話説:“真理越辯越明”因此對於聲速、回聲的知識,我採用先提出問題,學生分組討論,得出初步的猜想或者判斷,設立懸念、激疑,在學生中營造各持己見、百家爭鳴的討論氛圍,然後以“信息平台”、“信息快遞”等板塊形式向學生提供相關的知識信息,再讓學生分組討論提出的問題,學生結合提供的信息進行討論交流,肯定或者否定了自己原來的想法,最後再選出代表發言在全班交流,在教師

的引導下總結歸納出問題的正確答案。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於這些問題正確觀點的認識,又通過這些觀點的形成過程,鍛鍊學生的思維行為和合作交流的科學精神。因此本節教法我設計為實驗探究法、質疑誘導法、自學討論法相結合,組織學生獲取和掌握相關知識,同時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器材準備】

本節教學中,實驗器材牽涉較多,要恰當合理正確地操作使用,增加直觀性和可信度,創設物理情景,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認真細緻進行觀察,讓學生貼近生活,探索其中的奧祕。

真空鈴實驗裝置、鼓、鑼、音叉、共振音叉、懸掛有乒乓球的鐵架台。

  【教學過程設計】

  一、新課導入

·激發興趣

1.我等上課鈴響後,邊敲鑼邊走進教室。

2.利用PPT課件展現一些自然界中正在發聲的情景,這裏可以在PPT中的錄製旁白裏面把把這些聲音錄下來。(通過對自然界一些聲音的播放,使學生體會到我們生活在一個有聲的世界裏,從而對聲音產生濃厚的研究興趣)

·提出問題

啟發,在日常生活中你是不是經常製造出一些聲音來,現在利用書桌上的東西你能不能製造出一些聲音來。(學生利用書桌的東西製造出聲音)

提問:你對聲音有什麼問題?(學生説出自己想知道的有關聲的問題和不懂的問題)

在黑板上列舉學生提出的有價值的問題。

  二、新課教學

  (一)聲的產生

探究聲音產生的條件

1.問題啟發

(1)你能不能使正在發聲的物體停止發聲。

(2)觀察物體發聲時與不發聲時有何區別。

(3)正在發聲的物體有什麼共同特徵。

(4)發聲物體分別是什麼。

·學生思考:通過提出的問題使學生感悟到:實驗中要用到比較的方法,比較發聲時與不發聲時物體的區別。

2.探究實驗

·實驗1用鋼鋸條、橡皮筋、喉頭進行發聲實驗

(教師指導觀察學生實驗,尤其強調將發聲與不發聲時進行比較;指導學生回答以上問題)

學生開始實驗1討論答案:物體發聲時振動,不發聲時不振動。

·實驗2用音叉、鼓做實驗

問題:

(1)你觀察這次物體發聲時與不發聲時的區別像實驗1一樣明顯嗎?

(2)怎樣使不明顯的現象變明顯呢?緊挨着音叉。

啟發學生(可用風吹草動,風吹樹葉動)是否可利用它對別的物體產生的效果來顯示呢?

學生回答:可以在鼓上放一些輕小的物體(如紙屑)緊挨着音叉放一乒乓球。

學生改進實驗再做,並同樣回答前面的問題。

歸納:在物理的研究中經常用到變抽象為具體,變細微為顯箸的研究方法。

·實驗3用瓶子、小絨球做實驗

吹瓶子口,聽聲音。

問1:這個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學生猜想可能是空氣的振動產生的。

問2:假如空氣在振動,你能看見嗎?怎麼辦?

學生實驗分工,一人吹,一人觀察小球,然後交換進行。

問3:這個實驗説明了什麼呢?

歸納:氣體振動可以產生。

·實驗4利用水產生聲音,並注意觀察水面的振動情況。

學生進行實驗並歸納總結。

總結: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二)聲音的傳播

問:去年,我國航天員_______駕駛的“________”號宇宙飛船進入太空,在宇宙中航行5天的時間,並與國際空間站的宇航員進行了交談。聽到這一令人激動和振奮的好消息後,我禁不住要問大家:

你們知道在宇宙中,宇航員之間是通過什麼進行交談的嗎?他們為什麼不能直接進行交談?

聲音在傳播的時候有什麼條件呢?

·學生討論列舉生活中哪些物質可以傳播聲音。

空氣、玻璃、金屬、牆壁、水等。

·生活中的物理

1.在課堂上,在座的各位都能聽到老師講課的聲音,同學們之間討論問題時彼此能聽到對方説話的聲音,説明了________的傳聲。

2.古代的偵察兵用一個鐵筒插入地下,耳朵貼着鐵筒就能知道很遠處隊伍行進時的步伐聲和馬蹄聲,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嗎?

3.在電視上,我們經常看到多名花樣游泳運動員在水中做着非常整齊一致的動作,你知道他們是怎樣做到整齊一致嗎?説明什麼問題?

·提出問題

宇航員在宇宙中為什麼不能直接進行交談呢?

·實驗探究

演示“真空罩中的鬧鐘”實驗,探究真空能否傳播聲音。引導學生回答課前提出的問題。(做這個實驗時,一定要提醒學生注意觀察實驗中的現象。)

·總結:

氣體、固體、液體都____傳聲,而真空____傳聲。能傳播聲音的物質叫____。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放映水波的傳播。

我現在拿一張紙,它沒有發出聲音,問:怎樣才能讓它發出聲音呢?

教師揮動手中的紙,引起紙的振動,紙發出了聲音。

問:紙的振動會影響到周圍的空氣嗎?

問:水滴使水面振動,以水波的形式傳播,振動的紙發出聲音,在空氣中以什麼形式傳播呢?

我們可不可以用水波類比一下呢?從而引入了聲波。聲音在空氣中是以聲波的形式傳播的。

問:一根裝滿水的很長的鋼管,在一端敲擊一次,在另一端能聽到幾次敲擊聲?同學們猜想一下,相互討論交流自己的意見。(提示:有幾種介質)

  (三)聲速

學生活動:閲讀小資料。

學生討論交流,歸納總結規律。

聲音的傳播需要時間,在不同的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聲音的傳播還會受到温度的影響,學生討論交流,歸納總結規律.

·總結:

1.常温時,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_________。

2.常温時聲音在_________中傳播速度最大,在________中傳播速度最小。(填固體、液體、氣體)

通過對聲速的學習,評議剛才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進一步問:3次敲擊聲分別是沿着什麼物質傳來的?

  (四)回聲現象

·提出問題

在空曠的房間裏説話,為什麼比在野外説話要響亮的多?

學生討論,交流意見。

老師説明:聲音在傳播的過程中遇到障礙物會被反射回來(使原來的聲音得到了加強),這種現象叫回聲。

五、回顧總結和板書設計

1.聲音的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3.聲速

關鍵詞:振動、介質、340m/s

  六、作業設計

作業設計為兩道題,第一題是讓學生聯繫生活列舉氣體、固體、液體傳聲以及回聲的實例,引導和強化學生“物理來源於生活”的學習意識。為了鍛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第二題設計為實踐活動題,讓學生兩個人一組,以細繩(棉線、棉繩、金屬絲)、紙杯(塑料杯、易拉罐、飲料桶)等為原料,製作一個土電話,兩個人一組實驗,驗證固體能傳聲。要求學生寫出實驗報告。

作業設計體現和鞏固了本節課的重難點知識,同時又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和學習興趣。

綜上所述,本節課的整體設計思想,不僅體現了新課程理念,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地發展,而且在教法設計上突出體現以學生為本,依靠學生的自學、探究、討論、交流、歸納、總結等形式來獲取和掌握知識,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使學生終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