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觀《王選》有感(通用6篇)

觀《王選》有感(通用6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31W 次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總結呢?寫一份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在寫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觀《王選》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觀《王選》有感(通用6篇)

觀《王選》有感 篇1

80分鐘的時間有多短,短得甚至來不及好好閲讀完一本書,看完一場電影。80分鐘的時間又有多長,長得幾乎全面描繪了一位科學家波瀾壯闊的一生。這便是由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研究所、方正集團聯合中央電視台製作的紀錄片《王選》,短短80分鐘,通過對“改革先鋒”王選院士的生平事蹟、科研成就和人格魅力的生動講述,展現了王選百折不撓的奉獻精神、勇於進取的創新精神、刻苦踏實的工匠精神以及決戰市場的開拓精神。

看完後,更是由衷地感慨:現在我們能輕鬆地使用漢字輸入法打字、上網,能開開心心地閲讀各類中文書籍,都離不開王選院士辛勤、忘我的付出,過程之艱辛更是讓今天的人難以想象。在那個國家積貧積弱的年代,王選院士帶領團隊克服重重難關,在無任何研究基礎的情況下,開發出了漢字激光照排技術,稱為“當代畢昇”,絕不過譽。可以説有了漢字激光照排技術,完成了漢字印刷技術從鉛與火到光與電的轉變,效率提高了上千倍。假如沒有這個技術,上世紀90年代,中國就不會迎來出版物極大豐富,知識普及加快的時代,更談不上飛速發展。

但王選又不只是一位科學家。他以一位“有市場眼光的科學家”身份參與創辦了北大方正集團,提出了產學研結合的“方正模式”。他反覆提出,中國一定要加強自主創新,企業要成為創新的主體。他的這一思路也為後來的高校與企業合作開拓了新方向,為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開拓了新的道路。

科技成就是智慧和汗水的結晶,沒有持之以恆的努力很難有大的作為。王選正是憑着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努力,完成了激光照排項目的研製和推廣。因此,在科研方面,王選告誡年輕人一定要養成自己動手的習慣,要善於“延遲滿足”。王選説:“在計算機領域內,只出點子,從來不動手實現的人不容易出大的成果。一個新思想和新方案的提出者往往也是第一個實現者。

愛因斯坦在悼念居里夫人時曾説過“第一流人物對於時代和歷史進程的意義,在其道德品質方面,也許比單純的才智方面還要大”作為當代中國知識分子的傑出代表,王選的貢獻不僅僅在於用一項技術成就了一個優秀的企業,支起了一個產業,更重要的是他以他高尚的品格和人格魅力,給世人留下了珍貴的精神財富,為世人所敬仰。“多做好事,少做錯事,不做壞事”是王選的座右銘。王選總結自己能夠取得如此大的成就的原因時,在第一點就指出,青少年時代要注意培養良好的品德,懂得要為別人考慮,要以身作則。他認為,要想做好學問,首先要做個好人。對於季羨林先生的好人標準——“考慮別人比考慮自己多一點就是好人”,王選覺得可以降低一點,認為是“考慮別人與考慮自己一樣多就是好人”。

王選胸襟開闊,慷慨大度。幾十年風風雨雨,見識了無數榮華富貴,對於名和利,王選觀點明確“中國古代有句話,上士忘名,將名利徹底淡忘;中士立名,靠自己的成就把名立起來;下士竊名,自己不行就竊取人家的。我做不到上士,因為我做不到忘名的地步,但是我不會為了立名而去竊名”。1991年王選將自己多年來獲得的30萬獎金捐獻給了北大數學學院,設立“周培源數學獎學金”2001年,他從獲得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學金500萬中,以“等額匹配”拿出900萬,設立了“王選科技創新基金”,專門用於支持有科技創新和市場前景的項目的研究開發。在其去世後,根據王選生前遺願,在其多年捐款的基礎上成立了“九三王選關懷”基金,多年來為受到大病困擾、生活困難的社員雪中送炭,緩解了燃煤之急。

在王選成為方正領導人之一後,他還是堅持原來簡樸的生活,並提醒科研人員不要為名利誘惑。王選説:“科學研究給人的愉快是最大的報酬。一個有成就的科學家,最初的動力,決不是想獲什麼獎,或得到什麼名和利。他們之所以狂熱的追求,是一心想對未知領域進行探索”。王選為國家作出突出貢獻,身為科技界的名人、九三學社領導人,但他始終虛懷若谷。雖然擁有多種領導人的頭銜,但王選最常用的名片上寫的是——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研究所教授王選”。

後漢書》有云“察身而不敢誣,奉法令不容私,盡心力不敢矜,遭患難不避死,見賢不居其上,受祿不過其量,不以無能居尊顯之位,自行若此,可謂方正之士矣。”王選之所以決定公司取名“方正”,正是因為他推崇“方正之士”。並且王選自己也以崇高的精神和品格被人們稱為“方正之士”,成為北大方正集團的精神領袖、中關村的精神領袖,也成為計算機界、科學界的精神領袖。他的一生不僅給世人留下了重大的科研成果,而且留下了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

十幾年過去了,我們時時重提王選精神,就是要弘揚刻苦踏實、勇於創新的的工匠精神和正確對待名利的態度,我們所生活的時代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前所未有,加入每個人都踏踏實實,認真把工作做好,以“方正之士”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儘管可能達不到王選院士那麼高的成就,但有朝一日,王選院士的遺囑“超越王選,走向世界”終將會實現。

觀《王選》有感 篇2

有人説:“人生成功與否,不在於能力,而在於選擇。”看完紀錄片《王選》後,我體會到了這句話的內涵。

我從王選的身上不僅僅看到了他在六次選擇中的堅定、有主見,更看到了他的胸懷若谷、意志堅強、艱苦勤奮、積極探索、創新進取和勇攀科學高峯的精神。王選生前被稱為現代畢生,為我國計算機漢字激光照排技術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為我國贏得了榮譽。從王選的六次選擇中我感悟到,人要有一種精神,要有辨別事物發展的長遠目光,更要有恆心和毅力。把握機會,明智選擇,併為之不懈努力,才能夠創造奇蹟,實現最初的夢想。

“我人生中第一次大的抉擇,是選擇專業。”的確,即使是現在,選擇專業對大學生們來説也是一個重大的抉擇。而當時十九歲的王選,就在這個重大的抉擇上冒了一個險。在他選擇是還是冷門的計算數學,在他畢業時卻成了最缺人才的專業。不論是運氣還是他的遠見,總之這是王選首次從自己的人生選擇中獲益。他高瞻遠矚,為國家的發展需要考慮選擇了此專業,為他後來事業的成功奠定了基礎。對於現在的青年學子來説,選擇時一定不要隨波逐流。要根據國際科學技術的發展趨勢,清楚明白未來前途的發展,才能夠做出正確的選擇。不同的選擇可能會決定我們不同的人生道路。只有善辨明智,才不會給自己的人生道路留下遺憾。

王選的二、三選擇是從事軟、硬件相結合的應用。此後,又他覺得英語密不可分,就每天堅持聽BBC英語廣播。這為他的漢字激光照排技術研究發展作好了相關的知識積累。最後終於使計算機漢字激光照排技術領先美國、日本邁出了成功的一步。所以人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善於積累。拓展知識面、肯吃苦,才有發展的可能。經歷過職稱考試,發現天天堅持聽英語,日復一日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所以在懷揣夢想的基礎上一定要持之以恆,有了量的積累,才有質的飛躍!

王選在病重時,依舊不放棄追求自己的理想,為國家默默付出着。王選有長遠的目光,寬廣的胸懷和膽略,更擁有甘為人梯成就他人事業的大度和灑脱。把自己的位置及時讓給年輕人,使年輕人得到鍛鍊,發揮年輕人的智慧與才能,使中國事業發展走在最前沿不致落伍。王選的座右銘是:“多做好事,少做錯事,不做壞事”。“伏櫪老驥”最好用“扶植新秀,甘做人梯”的精神實現自己“志在千里”的雄心壯志。今後衡量我貢獻大小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發現了多少年輕才駿。他不計個人得失顧全大局的胸懷與氣度正是現代社會的我們所缺乏的。

王選畢生選擇了奉獻祖國。作為一名優秀的科學家,在推動高科技產業化方面也做得非常出色,他一直高度關注科技創新。他主持研發的漢字激光照排系統為我國的新聞、出版行業信息化奠定了基礎,實現了印刷革命,使我們國家在這個領域處於世界的前列。他的這種追求不懈的科研精神,對科研人員起到了很好的啟發和示範作用。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人生的選擇雖然很多,但關鍵的常常只有幾個。從王選的抉擇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人這一生成就與命運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成功需要靠勤奮的努力和長遠的目光,要需要腳踏實地、持之以恆的追求。與此同時,勤于思考,善於辨別,積極進取才能有正確的選擇。人們常説:只有付出才有收穫。我們之所以沒有那樣的成就,是因為我們缺乏了對理想追求的熱情,活在幻想中,甘願做口頭上的巨人,行動中的矮人!只説空話卻缺乏了更多的付出。做一個不斷學習,勤奮努力,持之以恆,善於抉擇的人。正是因為他認清了自己,做出了恰當的選擇,才譜寫了一段屬於自己人生的完美樂章。向王選學習,為自己的理想不懈奮鬥。

觀《王選》有感 篇3

前段時間中共中央發佈向王選同志學習的通知,學習他胸懷若谷,意志堅強,艱苦勤奮,積極探索,創新進取,勇攀科學高峯的精神。王選生前原是全國政協副主席,被稱為現代畢昇,他為我國計算機漢字激光照排開發應用,作出了巨大貢獻,其技術領先於世界科技前沿,為國家贏得榮譽,並取得了經濟的長驅發展。此前我對王選其人其事知之甚少,看了王選的八個抉擇後,才對其有了初步瞭解,從他的抉擇中感悟到,人是要有一種精神,要有辨別事物發展的前瞻性和辨別力,更要有做事的恆心,把握機會明智抉擇,才能夠創造奇蹟,才能夠達到成功。

一、善辨明智,前瞻高遠,事業的關鍵

王選説:他的第一抉擇是,大學選擇專業時,好的同學都選擇當時好的專業,他卻選擇了當時都不太願意學的數學計算機專業。對於專業的選擇,他的根據是,從“國家的科學技術發展十二年規劃”中提到發展計算機應用技術得到啟示,認為個人的學業要跟隨國家發展的需要,着眼世界科學發展趨勢,選定了此專業,為他後來事業發展走出了關鍵一步。從中可以給我們每個人一個啟示,人在決定自我前途發展命運時,不能夠靠主觀想象,更不能夠隨波逐流,要有了解國際科學技術發展趨勢,清楚明白國家發展規劃,吃透政策,才能夠決出正確選擇,才能夠為今後事業發展起好關鍵的一步。

二、拓寬知識,勤奮以恆,事業的基礎

王選的2、3選擇是,畢業後在學好計算機硬件的基礎上,又進行了計算機軟件的學習,此後,覺悟中感到計算機和英語密不可分,在自己英語不錯的基礎上,為達到聽力不因為個別詞語不甚明白,後面的句子的受影響,練就純熟地步,他堅持四年時間,每天聽英語廣播,國內電台聽了提高不夠,後來聽國外電台英語播音。為以後他的漢字激光照排研究發展作好了相關知識積累,在自己不知名不被科研機構和名家認可的情況下,個人用了十八年的時間不懈研究,終於使計算機漢字激光照排技術領先美國、日本實施於實踐,走在世界前沿。啟示:人無論做什麼事情,要善於知識積累,拓寬知識面,吃苦勤奮,才有發展的基礎;持之以恆,廣思博聞,明確方向,才有成功的可能。

三、胸懷若谷,甘做人梯,事業的發展

王選把年輕人及時推到前台的抉擇,使年輕人得到鍛鍊,發揮能動性,成就人才,使事業更有朝氣和活力,他把重擔壓在年輕一代的人的身上,使其更早的接受事業的緊迫感和責任感,發揮年輕人思想的活躍性和工作熱情以及知識技能,創造性的開拓事業,使事業的發展時時走在科技的前沿,不至於落伍時代,事業得到更大發展,永葆事業科學創新能力和競爭力。個人退當其次,把自己一手創造的事業讓給更有能力的年輕一代人來擔當,是要靠一種胸懷和膽略的,更要擁有甘願人梯,成就他人事業的大度和灑脱,這是一般人難以做到的,從這裏可以看出,王選以國家科學技術發展為重,以事業為重,不記個人得失,善於培養新人和科技骨幹,才有了事業蒸蒸日上充滿活力和競爭力,使事業發展更上一層立於不敗之地。

四、洞察秋毫,把握時機,事業的輝煌

王選及時和國家廣電局溝通聯合推進數字化進程的抉擇,使創立的事業有了更廣闊的發展天地,無不看出王選的敏鋭洞察力。王選從當時的國務院副李嵐清給國家廣電局視察講話中撲捉到,廣電要與傳輸數字化領域聯合向數字化傳播發展的要求,他當機立斷及時聯繫國家廣電局,使他當時的北大方正事業與國家廣電聯合,研究發展電視數字傳播技術。從中看出王選善於撲捉信息,及時把握時機,抓住機遇,才有事業更大的.發展空間,才有事業更大的輝煌。

總之,從王選的抉擇中感受到,人的一生成就和發展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成功要靠智力,要靠勤奮努力,更要靠持之以恆的追求,同時,勤于思考,善於辨別,洞察秋毫,把握機遇,才有正確的抉擇。所以一個人一生要養成優秀的習慣,才有優秀的業績和事業,從立志到發展,無不侵透着勤勞和汗水,智慧和抉擇。天上不會掉餡餅,只有付出才有收穫,要象王選那樣孜孜以求,不斷進去,勇於攀登科學高峯,才能夠成就輝煌人生;要象王選那樣前瞻高遠,胸懷寬大,甘願人梯,發展事業,才能成就人生事業的昇華和發展;要象王選那樣思想敏鋭,洞察秋毫,把握時機,及時決策,事業得以開闢新領域,人生事業空間才有更大的擴展。做一個不斷學習,勤奮努力,積極開拓,持之以恆,善於抉擇,果斷決策的人,才有可能成為一個成功的人。象王選學習,我會努力向人生更高境界進取!

觀《王選》有感 篇4

距離激光照排技術的發明已經過去很多年了,現在這項技術已經徹底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當年成功的喜悦已隨着時間的沖刷漸漸逝去光澤,只是在飛逝的時光中,仰望星空,我依然會想起他——“當代畢昇”王選。

王選是一位偉大的發明家,是他發明了激光照排機,是他讓我們的印刷業從鉛與火的時代走出,邁入了光與電的新紀元。

哈利波特的作者JK羅琳曾説過:“一個人的出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選擇與堅持。”王選爺爺的成功源於他不畏艱難、堅持不懈的精神,他沒有隨波逐流,沒有固步自封,而是堅定地做自己的選擇。研究漢字精密照排系統他用了18年的時間,當時科技落後,機器部件經常出問題,他常常徹夜不眠,認真檢查、修理每一個部件,終於機器投入使用,我國的激光照排技術超越了歐洲。

一個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須經歷極為痛苦的時期,這個時候,就必須堅定決心,為夢想而努力奮鬥。莊子《逍遙遊》中談到“北冥有魚,其名曰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裏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鯤在黑暗和艱難中反思、磨礪自我,積蓄能量,終有一天會變成一飛沖天的“大鵬”。王選爺爺克服了困難,終於一鳴驚人。我們小學生也應該像王選爺爺一樣百折不撓,奮發努力。

還記得沒看紀錄片前,我一直覺得鋼琴九級考試很難,總想放棄,可是看了紀錄片,我深受鼓舞,堅持練琴,日復一日,終於順利通過了九級難關!是的,他教會了我要堅定自身理想,從做好一名學生,學好每一份知識做起,淡然面對困難,樂觀迎接生活中的任何挑戰。

“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王選爺爺屬於後者,雖然他在2006年2月離開了我們,但他對人類的貢獻讓我們永遠銘記。

如果説,星星代表希望,那麼王選爺爺就是浩瀚無垠的宇宙中最美、最亮的白晝流星!

觀《王選》有感 篇5

王選説:“我想真正的成功,還是要積累,和有絕招。我一直鼓勵後來的年輕人,需要長期積累,在年輕的時候就需要一種非常刻苦的精神,絲毫不能夠急功近利,而且我非常讚賞西方一句話——如果一心想得諾貝爾獎,反而得不到諾貝爾獎。

而且我當年做的,根本沒有想到金錢上的報酬,名譽上的榮譽。所以我始終這麼認為,沒有必要的長時間的積累,沒有好的洞察力和這種執著的精神,想成就大的事業是有困難的。”

觀《王選》有感 篇6

王選,1977年畢業於杭州大學,1987年開始留學於日本筑波大學。1995年8月3日,一則關於日軍細菌戰的報道改變了她的生活軌跡。這則日本共同社採寫的消息説,首屆731部隊國際研討會在中國哈爾濱

召開,其中提到王選父親的家鄉浙江省義烏市崇山村,3個村民代表就當年日軍實施細菌戰要求日本政府謝罪並賠償。從此,王選和他們一道踏上了漫長而艱難的對日索賠之路,她曾對日本侵華細菌戰罪行做過大量詳實的調查,並訪問過很多當事人,同時王選曾多次與日本右翼勢力進行面對面的交鋒。

她用柔弱的肩頭擔負起沉重的歷史使命,她用正義的利劍戳穿彌天的謊言,她用堅毅和執著還原歷史的真相。她奔走在一條看不見盡頭的訴訟之路上,和她相伴的是一羣滿身歷史創傷的老人。她不僅僅是在為日本細菌戰中的中國受害者討還公道,更是為整個人類賴以生存的大規則尋求支撐的力量。她告訴世界該如何面對傷害,面對恥辱,面對謊言,面對罪惡,為人類如何繼承和延續歷史提供了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