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十七歲的單車》觀後感大綱

《十七歲的單車》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44W 次

《十七歲的單車》,這是一部值得大家看的電影。電影直接反觀了咱們這一代人的情緒和思想。接下來小編蒐集了《十七歲的單車》觀後感,歡迎查看,希望幫助到大家。

《十七歲的單車》觀後感

  篇一:《十七歲的單車》觀後感

《十七歲的單車》第六代導演王小帥所導,本片在柏林國際電影節上入圍金金熊獎,獲得了肯定。他憑藉單車將本不會有交集的兩條平行線連接起來,擦出了青春的火花;他運用樸實無華的語言講述着兩個不同階層社會下的青春時代的故事;他把鏡頭對準兩個少年,一個是農村來外打工的少年,一個是城裏貧困家庭下的少年,用他們的故事來闡述平凡人平凡的十七歲。

20世紀90年代自行車是人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對於少年時代的他們,都希望擁有一輛屬於自己的山地自行車,在他們眼中擁有好的自行車就可以在同學面前抬起頭來,消除自卑。真實的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象,在時代背景下將人物鮮活的展現了出來。

從買自行車到自行車被偷到找自行車再到偷自行車被抓。以自行車為線索展開,以自行車貫穿始終。不僅僅侷限於主角的深刻塑造,而且將在城裏當保姆打工的紅琴和家中富庶的瀟瀟形象同樣刻畫的栩栩如生。本以為紅琴是城市裏的女子,阿貴心中對她的喜愛,卻因地位不同,不敢啟齒,得知同樣是來自於農村的打工者時深感遺憾。小堅心中喜愛着瀟瀟,卻因自己家境貧寒無法與瀟瀟家境富庶相比較,而不敢表示情感。小堅是學生,身着校服,阿貴是快遞員,身着快遞服更加展現了階級與階層之間差異淋漓盡致的詮釋,好面子、自卑等,這些都在他們身影中顯現。錯過了就是錯過了。

王小帥依舊使用第六代導演特有的電影觀念:紀實的手法,關注普通人的生活,反映時代的真實現狀。秉承着“我的攝影機不撒謊”的審美追求,拍攝一部部受人喜愛的作品。

長鏡頭的大量使用,把故事緊密的聯繫在一起,增強了電影藝術的真實感,每個鏡頭都將人物的內心世界展現的一覽無餘,當第一次去送快遞,到了樓下,阿貴仰視了一下高樓,是他對大城市的嚮往,想要融入其中的情感流露。構圖開放,又給觀眾留有想象的空間,引起濃厚的興趣。當阿貴與朋友一起在門口看對面樓上的女子,門框意味着阿貴內心的激動,但受到了階級的阻礙。特寫鏡頭的使用、跟鏡頭的使用的等,都促使影片更加完整,內容更加充實豐富。空鏡頭的使用,展現了人物的情緒,推進了情節的發展,當阿貴扛着遍體鱗傷的自行車走在街道上,漸行漸遠,消散在人羣中,心情沉重起來,開放式的結尾,阿貴又將何去何從,小堅會有什麼樣的變化……無疑又將問題拋給了觀眾。

影片中的音樂隨着事件發展起伏而時而沉重、時而輕鬆,當他騎着新自行車去送快遞時,音樂輕快而活潑,當他在找自行車時,音樂沉重而低哀。音樂阿貴的心情變化而變化,畫面的色調、光線也隨之改變。

在那個時代,階級之間的差異顯著,農村與城市之間的貧富差距大。社會的差距,貧富不均會引起諸多不便,會自動的將弱勢羣體與其他人劃分開來。自帶的自卑感會影響一個人的生活。關注普通人的生活,平凡人平凡的故事也能打動人。便發生了因階級差異、貧富不均導致的自卑感,錯過了許多許多……

説起十七歲那年,我們的回憶便被一串串的勾起,説不完的話語,講不完的故事如洪水般洶湧而來……

  篇二:《十七歲的單車》觀後感

郭連貴,一個農村來京打工的孩子,僅僅17歲。被快遞公司招聘為快遞員,並配發了一輛高級山地車。當然,車不屬於他,只有當工資掙到必須程度,才歸他所有。小貴畫了很多“正”字,最後掙到了那輛車。可緊之後,車,被偷了。

陣痛之後,他求經理不好炒了他,他必須要把單車找回來——他在車上做了記號。他真“軸”,真的,每個人都這樣説他,他要跑遍全北京去找回屬於自己的那輛車!

但是幾經周折,車落到了同樣是17歲的,高中生小堅的手裏。他家也很窮,他和他爸、後媽、一個繼妹生活在一齊。他夢想有一輛車,最終偷了他爸的錢,從黑市上偷偷買了一輛,當然,也就是郭連貴丟的那輛。正因那輛車,他在一幫鐵哥們當中有了面子,一放學就玩車技表演;正因那輛車,他引來了一個漂亮女生的主動追求。

一輛車,承載着兩個17歲少年的希冀。心情不好

最終,車被郭連貴找到了,他不善解釋,只是一再從小堅那裏把車一遍又一遍的“拿”回來,也因此捱了一遍又一遍的打。在他眼裏,只有拿回那輛車,才能回快遞公司上班;回快遞公司上班,才能掙到錢。應對這樣的“軸”,小堅和他的哥們先是把他當賊一樣打一頓,之後真的憤怒了,最後知道了實情,都沒轍了。畢竟小堅也是花了錢,畢竟對於他來説,車也很重要。

17歲的少年,憑他們的閲歷和經驗,最終商量出的解決辦法是:小貴和小堅,一人騎一天。

但是,正因沒了車,導致小堅的憤懣,導致二人關聯的破裂,小堅的女友,那個漂亮的女孩子,最終和一個車技更高的小黃毛雙宿雙飛了。小堅氣憤之餘,一板磚拍倒了黃毛。可正當二人交車之時,黃毛的那幫哥們追了過來,二人均被打昏在地……初中家長寄語

小堅醒來時,發現黃毛的一哥們在砸他的車,都快砸廢了。他最後爆發了,踉踉蹌蹌拿起磚,一磚將其拍倒,扛起已經變形的車,走上回家的路。

之前我曾以為小堅只是一個簡單的城市高中生,貪圖享受,要面子,於是厭惡他而傾向於小貴,以為車是他偷的,但是不是,原來在他的光鮮底下,卻有着那麼些故事,承載着的,同樣是貧窮,同樣是無奈。

同樣是17歲的孩子,雖然有着城市與農村的差別,卻同樣隨着生活的苦難。在“贓物歸屬”,這個最常見也最棘手的問題上,二人糾結,卻難以尋出一個結果。沒有對錯,沒有誰願意主動放手,他們用自己的方式維護着屬於自己的東西。

一輛車,對於小貴,意味着工作,意味着一口飯,甚至意味着……未來;而對於小堅,與其説是一輛交通工具,倒不如説意味着夢想,意味着感情,意味着獨屬於青春的,那份驕傲。

一輛車,將兩個孩子糾結在一齊,解不開,拽不斷。他們無法相互明白相互寬容。應對這個問題,他們無法像成人那樣理智的解決,也無法用更好的方式去平息。他們的想像力僅限於“一人騎一天”。

一輛車,承載着兩人太多的東西。以至於當車的歸屬權發生爭執的時候,他們不惜用暴力去解決,用肉體去維護——他們的潛質也僅限於此。

我同情他們兩個,如同同情我自己。在我看來,他倆之間,是不就應起爭執的。故事的發展給了我期望:最後,在某一次交接儀式過後,小堅主動向小貴伸出了手,説:我叫小堅,你呢?——他們相互明白,握手言和了。但是,那裏是否意味着,內在的夢想最終會向現實的需要屈服呢?

可這不是結尾,真正的結尾是他們遭到了羣毆,在北京的衚衕裏,在居民驚恐的目光裏,被一羣痞子毆打。我們看到了鮮血,看到了滿身的灰塵;聽到了男聲的哭喊,聽到了皮鞋踢到肉體上的聲音。我們沒有看到警察,沒有看到小堅的鐵哥們,沒有看到旁觀者的哪怕一點點勸阻。只有他們自己在地上翻滾着,哭喊着。這時,他們無法抗爭。可他們抵抗過,他們的抵抗方式不約而同,卻又那麼獨特:板磚。當女友跟了黃毛後,小堅從背後偷襲,用板磚拍倒了黃毛;當車被黃毛的哥們砸毀後,小貴也是從背後操起磚,一磚砸倒了他。是的,他們只能這樣,無法正面與之抗衡,而只能用自認為簡單快捷的方式去解決。一個為了感情,一個為了工作。

應對最珍重的東西,他們的珍惜,他們的`維護,盡寫在臉上。導演王小帥用成年人的理智,盡乎冷酷的將其展現了出來,並用超多的意象來構成了一個充分的意境,展此刻北京,展此刻繁華的都市裏,展此刻太平的社會中。他在試圖告訴我們:這些不是某種特殊環境下的特殊情結,而是每一天就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真實故事。

我們都曾年輕過,都曾活在那個只屬於自己,幻化了的世界裏,都曾將自己的某種情感濃縮進某樣物品中,將其珍藏。小貴亦然,小堅亦然,你亦然,我亦然。小貴,小堅,貴?賤?呵呵。倒不如説是我們,以前的自己。一個意喻着現實,對理想的把握,對生存權利的維護;一個意喻着內在,對感情的滿足,對驕傲與尊嚴的幻化。

當最珍重的物品應對搶奪時,以前的我們會怎樣?恐怕每一個人都不會主動向別人尋求幫忙,也不願那樣去做。我們只能,也只願用自己的方式去維護它保護它,無視社會的規則,無視周圍人的眼光。甚至像小貴小堅那樣,應對上司的冷酷,父親的責罵,也在所不惜。

很少有人能真正的把握住想把握的東西,大部分人都會失去或者擦肩而過,或者將那份執着的情感壓縮進那個東西里,比如自開車。如果能真正而且完全把握,那叫“心想事成”,很少。社會是繁榮而冰冷的,沒有人會施捨給我們。

於是,就有了《十七歲的單車》,一部看似黑色和壓抑的片子,一部禁片(我猜,影片被禁是正因真實,是國家查禁的原因罷了)。

一部電影,是就應給人以完美與期望的。《十七歲的單車》中,完美倒是有,比如小堅得到瀟瀟之後,高興的騎車順風而行的情景,滿臉的快樂與滿足;再比如在小公園裏,瀟瀟抬臉閉眼,等待小堅的嘴脣時,逆光下青春的臉龐,清純可人,浪漫至極。

那麼期望呢?期望在哪裏?影片最後,小堅帶着一臉鮮血和滿身塵土,扛着完全扭曲的自開車,穿過漠然的人流時,我最後知道,那裏就是期望。我堅信,憑他的“軸”,他會過的幸福的。

整部影片,大部分出現的都是陰影里居民的面孔,至少在我看來是這樣。在寫着“拆”字的磚房裏開小店的,小堅的親戚;整日無所事事,偷主人衣服穿最後還賣掉的,嘴脣塗的紅紅的小保姆。在他們身上,還折射出了更多的東西,留給我們更多的思考。

對,小保姆,影片中女配角之一,周迅扮演的,幾乎沒台詞,卻一向伴隨着劇情的發展。整天無所事事用換衣服來打發時刻的小情婦,結果不是,她只是個小保姆,而且還偷主人衣服去穿,穿了之後再賣掉;還有一個就是高圓圓扮演的,清純至極的女孩瀟瀟。她主動追求小堅,甚至主動給過小堅一個親吻自己的機會,也曾發奮給過小堅以支持與諒解,可最終還是跟了黃毛大歡。我一向認為小堅沒有珍惜她,雖然,他愛她。可最終依舊成了一個轉瞬即逝的夢幻,如同一陣風。觸動起每一個觀者心底的那根弦。

青春終會過去,影片也終會結束。剩下的我們,獨自應對自己的生活。生活中的完美,如一個個夢幻般美麗的肥皂泡一樣,在燦爛的陽光下無可挽回的炸開。以至於我們習慣了失去,忘掉了以前的理想,甚至真正的幸福來臨時,都不會把握不知珍惜。

終有一天,我們都會像小堅那樣,扛起變了形的自開車,扛起自己的夢想,穿過繁華而冷漠的街頭,走向自己的,未來……

  篇三:《十七歲的單車》觀後感

《十七歲的單車》故事以“單車”為線索,它由一輛嶄新的山地自行車開始,最終以自行車得支離破碎而結束。兩個原本互不相干的青年人的命運就被這輛山地自行車緊密聯繫起來,來自鄉下的小貴為了未來的城市生活而執著着,家住貧民區的城裏人小堅為了朦朧的愛情而執著着,兩人為了單車發生衝突,最終,兩人為了維護各自心中的夢想而舉起了磚頭。

影片以小貴抬起已支離破碎的單車行走在北京的街頭而結束。

從農村來的小貴是中國現代社會中千千萬萬名民工中的普通一員,他來北京打工,很幸運,他在飛達快遞公司找到了一份職業,他的任務是騎自行車送快遞,每單收費10元,等他掙夠了600百塊錢,就可以買下他特別喜歡的那輛公司借給他的銀白色山地車。就在他快要掙夠600塊錢時,心愛的單車卻意外被盜。由於單車被盜,他耽誤了送快遞的時間,回去要被經理辭職。為了這份工作,在他執著的、百般懇求下,經理答應了他,如果他找到丟失的單車,就可以繼續在快遞公司工作。於是,他開始在偌大的北京城內尋車。

這時,影片中的另一男主人公出現了,他就是小堅,他的家除了貧窮以外,還是一個重組過的家庭,他和爸爸與別人的母親、女兒共同組成的。他偏激、內向、敏感,在他心目中唯一的親人只有他的父親,而父親對他買車承諾的一再爽約,讓他對這位親人失去了希望和信任。於是他偷了家裏的錢,在二手車市場買了一輛嶄新的山地自行車。有了這輛山地自行車,他就可和同學們一起玩弄各種車技,同時,這還會博得女同學瀟瀟的歡心,進而喜歡上他。瀟瀟確實對他產生了好感,他們約會,有了獨處的時間。就在小堅將要親吻瀟瀟之時,小貴發現了他的車,他推着車拼命地跑,但最後,在小堅同學的幫助下,小堅還是把車要了回來。

小貴丟的只是一輛單車,在城裏人的眼裏,車只是一件交通工具,丟了只會造成不便,也沒什麼大不了的,而在小貴的眼裏,單車就意味着他的工作,車丟了就意味着失去工作。為了能過上城裏人的生活,他不顧一切要把車給找回來。而在小堅看來,有了車他才能有美好的愛情,貧困的家庭不可能出錢給他買一輛新車。兩人為了自己心中的夢想,都執著地想擁有那輛自行車,互不相讓。兩人都執著的認為擁有了那輛山地自行車,也就擁有了夢想。於是,在自己不能取回單車的情況下,小貴來到了小堅家和小堅父親進行交涉。然而,即便是挨父親的打罵,小堅也絕不放手。他們都各自認為車是他們自己的,最後,小貴還是把車騎走了。小堅沒了車,他不甘心自己的夢想就這樣破滅,他又召集了幾個同學,他們在街上堵上小貴。雖然遭到小堅他們幾人的毒打,但小貴死也不放手,車對他來説是何其重要,車是他立足城市的根本。在這種局面僵持不下的情況下,兩人只好達成一個協議——兩人各騎一天。這樣,他們的夢想得到了維持,兩人達成了某種默契,每天早上在一個固定的巷口裏交換單車。

直到有一天,小堅發現他的夢想快破滅了,他喜歡的瀟瀟不再理他,喜歡上地痞子大歡。為了維持他的夢想,他拿起磚頭砸向大歡,然後急忙逃跑。此時,小貴正在巷口等着單車,小堅把車交給小貴,這時大歡帶着他的朋友們來追小堅。小貴只好騎着自行車跟着小堅逃跑,明知道往裏跑是一個死巷子,但他倆人仍執著地逃跑。最後,他們無路可走,遭到了大歡他們的毒打,單車被砸個稀巴爛。這時,出現了有趣的一幕,純樸善良的小貴忍無可忍、拿起磚頭砸向使勁砸他單車的傢伙。而後,他抬起支離破碎的單車消失在了川流不息、交通擁擠的北京城。

十七歲,我們都曾有過的年齡,我們也曾有過屬於我們十七歲這個年齡的“單車”,而每個人心目中的“單車”都是不一樣的。十七歲的時候,我們有過幻想、衝動,也有過迷惘。看完《十七歲的單車》,我們會發現我們還曾經執著過,為心中某個不切實際的夢想執著着。我們已走過十七歲,但是,青春並沒有離我們遠去,我們應將執著進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