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發言稿 > 我的課改之路發言稿大綱

我的課改之路發言稿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5W 次

開學之初,袁校長作了關於轉變教學方式的講話,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這股改革的春風,在邗中的校園泛起了波瀾。“轉變教育方式,適應學生自主發展”的活動也在如火如荼地開展着。我有幸地被選為初中語文組的代表,開設新模式的研究課,就《窗》這篇課文一共上了五堂課,如今再回首這五堂課,我想其實就是通過打磨,暴露問題,拋棄舊觀念,鳳凰涅盤,獲取新的模式。

我的課改之路發言稿

王國維先生在説:“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重境界。”斗膽借用一下,來形容我這五堂課以及這半個學期的實踐所走過的歷程。

  階段一,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常想,孔子説“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為什麼我們舉十隅,而學生不能反一隅時,我們依舊喋喋不休?孔子説“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為什麼我們常常要代替學生來回答?孔子説“學而不思則罔”,為什麼我們更願意灌輸知識而不給他們反思的時間?

但是真要改革了,我又變的無所適從:一方面自己的觀念無法立即改變,對新的教學方式很不適應,這課究竟應該怎麼上?另一方面又很不放心學生,以前千叮嚀萬囑咐的東西他們都不會,現在他們真的能自主學習嗎?

面對着困惑,初中組經過學習和研討,讓我在迷茫中認準了方向:我們的課堂應當放手,將更多的空間讓給學生,一切的教育教學活動都要圍繞“讓學生自主發展”來設計。

  階段二,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

理想很美好,現實很殘酷。我清楚地記得當我第一堂課上完之後的沮喪。課堂上很多次我都感覺我體內有無數的話語要噴薄而出,但是被我硬生生咽回。我管住了我自己的嘴,但我沒有撬開學生的嘴,學生沒有真正地動起來。原因在哪裏?因為問題設計上的導向不明顯,給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不大。

第二堂課,在大家的幫助下,我將兩個問題重新修改,導向明確,問題的設計使學生的思維能得以發散,有事可做,有話可説。課堂開始活躍,但思維一放開,我卻又急於把他們的思維收回來,很顯然,我自己在説:“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同時,卻又想要學生分析的一致性。所以在第二堂課上,我的話明顯變多了,我太急於發揮自己的導向性,我想要牽着學生的思路,讓他們往我設計的思路上套。

感謝同仁們對我的批評,我想我在無意識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其實就是傳統課堂上的弊病,不敢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不敢讓課堂由“一言堂”變成“百家爭鳴”。

  階段三: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痛定思痛,反思以往教學的陋習,我忽然之間明白了,其實教育就在於愛學生,而愛學生的表現在於真正的敢放手。所以下面的課上,我表現得從容而淡定。同組的老師之間流傳着一個笑話,説我在自己的手心上刻了兩個字:“閉嘴”。其實,這兩個字,沒有刻在我的手心,而是刻在我的心上。我閉上了我喋喋不休的嘴,但我並沒有放棄我對課堂的掌控。放手讓學生去討論,對學生髮言給予適當的點評,再交由學生深入探討,課堂上精彩不斷,學生一反以往課堂上的沉悶,高高舉起的小手,想要發言而憋得通紅的小臉,“不憤不啟,不悱不發”,一堂課上我確實沒有説多少話,但應該生成的問題全都生成了,甚至把我們的思維引向了更深處,當我們真正地學會放手時,孩子們的表現遠比我預想的精彩。

經過這幾節課以及後面的不斷實踐,讓我對新模式有了更多的思考。

第一,我們要適應學生的自主發展,解放學生,把學習的權力還給學生。有一種愛叫放手。只有放手,學生才能獨立,自主發展才能成為可能。借用陶行知先生的話,我們要解放他的頭腦,使他能想;解放他的雙手,使他能幹;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談;解放他的空間,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會去取得更豐富的學問;解放他的時間,不把他的功課表填滿。

第二,我們的課堂要放得開收得回。老師在課堂上的主導作用首先在設計能“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主問題,能有思維發散性,讓學生真正動起來。並且在關鍵節點上給予適當的點撥,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在課堂的結尾,畫龍點眼,把學生的思維推向高潮。其實我們就是放風箏的人,我們要能把風箏放得遠,我們也要能收得回,而且要收得好,收得妙,這就在於我們對文本的把握和對課堂的操控。

第三,要多動腦筋靈活運用模式,多向身邊的課改先鋒學習。在這方面,杜成智副校長常常在前面引領着我們。他們班上學期就構建了小組合作模式,當我們在擔心小組合作容易出現的優生獨霸課堂的現象時,他們班已經按照組內異質和組間同質的原則,把學習小組進行了合理的分工。

當然,新模式帶給我的啟發和思考,決不僅僅是一篇課文的打磨,接下來的課堂上,我和初中組的同仁們都在自覺地實踐着這種模式。我們都經歷了開始的無所適從,到後來的放開懷抱,轉變教育方式,也切實地體會到了“自主—導學”課堂的活力,經受了一次鳳凰涅盤般的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