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三國演義讀後感900字

三國演義讀後感9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01W 次

自古“勝者英雄,敗者寇”,依次理論,蜀國沒成霸業,統一中原,可惜了先帝及開國元勛們的英名,實在令人遺憾,究其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

三國演義讀後感900字

一.先帝劉備意氣用事,不能理智權衡利弊處理問題。

“桃圜三結義”被千古傳頌,後人皆為劉、關、張兄弟之情之深厚而感動,此情為蜀國的建立打下了基礎,此情之重感歎!然而此厚重之情也擾亂了劉備的心情,當劉備聽到關羽敗走麥城被孫權殺害,悲傷之情難已言表,急命張飛為車騎將軍攻打吳國,張飛日夜痛苦,莽撞行事,激怒屬下,又引來殺身之禍。劉備知曉後,痛哭流涕,報仇心切。親率蜀漢大軍伐吳,招至火燒聯營,白帝城託孤。事業未成,身先死,損兵折將,國力大減,使蜀國從此走向了衰敗。兄弟情深,為報此仇,不能冷靜思考,直國家大局之不顧,一意孤行,結果人才折損,元氣大傷,實在惋惜。試想!劉備若能聽孔明之言,聯吳伐曹,棄小情顧大義,為興國之想,結果又會怎樣呢?

二.蜀國後繼人才匱乏,決策者用人不當也是蜀國未城大業的主要原因。

蜀國後期,武能安幫,文能治國者,寥寥無機。好在有孔明在,能勉強維持,但是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個國家的興旺,需要千千萬萬的人才能支撐。想那劉備率蜀漢大軍東伐吳國,如果有像孔明這樣謀士在其左右,也不至於火燒聯營,一敗塗地,可見蜀國缺乏文才武略之人。再看,孔明揮淚斬馬謖一章,馬謖看似人才,卻言過其實,剛愎自用。不按諸葛亮的吩咐行事,失街亭,慌亂中諸葛亮巧施空城計退魏兵,逃過一難,可是伐魏計劃全線崩潰,一出祁山失利,揮淚斬馬謖,歎西蜀無將才,更痛自己用人不當,如果能用王平,會怎樣呢?如果五虎上將健在又會如何呢?

三、後主昏庸無能,遠賢臣近小人,最終誤國。

孔明死後,劉禪輕信宦官黃皓,使黃皓結黨營私,控制了朝中大權,排斥大將姜維,吃喝玩樂,不思進取,其亡也忽也!“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蜀國的創業滅亡史,可以生動的説明這一點,也給我們後人上了一課,牢記歷史,悲劇不能重演。

綽上所述,蜀國未城霸業,決策者失誤,無能,後繼人才缺乏是主要原因,然而與之相對峙的魏國卻人才培出,決策者英明,雖屢遭挫折,仍堅持不懈,最終成就大業。以史為鏡,國家的興旺,也需要我們一代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前仆後繼,從小好好學習,將來百花齊放,在各自的崗位上成為有用之才,那麼我們的國家就有希望。強盛之日,屈指可待。

這是我不成熟的感想,與老師各位家長共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