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滴水石穿的啟示》有感(通用9篇)

讀《滴水石穿的啟示》有感(通用9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23W 次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滴水石穿的啟示》有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讀《滴水石穿的啟示》有感(通用9篇)

讀《滴水石穿的啟示》有感 篇1

今天,我讀了《滴水穿石的啟示》這篇課文,感觸很深。

一滴水可以洞穿石頭,靠的是目標專一、持之以恆的精神。人就好比是一滴水,只要努力,什麼事情也都可以做成。比如李時珍,他花了二十幾年的時間,終於寫成了偉大的藥物學著作——《本草綱目》。

發明電燈的美國科學家愛迪生,他迷戀電學實驗研究,雖然歷經了一次次失敗,但他沒有放棄,始終不懈地努力,最終成了偉大的發明家。有了滴水穿石的精神,什麼事也沒有難住他。

中國著名畫家齊白石,也有滴水穿石的精神。他每天堅持畫三幅畫,“不教一日閒過”,最終也獲得了成功。他的畫無比生動,尤其他畫的蝦,好像要游出來一樣,又逼真又美麗。

跨欄選手劉翔,大家都非常熟悉。我們只知道他跑得快,其實,他也不是天生就這樣能跑,他也經歷過許許多多的失敗。劉翔的成功,也正好説明了在失敗面前要敢於面對,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

我們現在的任務是學習,學習中也會碰到許多的“頑石”。但是,只要我們以滴水穿石的精神激勵自己,敢於向100分前進,像無數成功的人一樣,目標專一,持之以恆,我們就一定能有所成就,有所收穫。

讀《滴水石穿的啟示》有感 篇2

水滴,大家並不是十分陌生,水滴打在手上——沒有什麼感覺,但是你相信嗎?這微不足道的水滴可以把石頭滴穿。不信,那就和我一起到安徽廣德太極洞裏去看一看吧!

在安徽廣德太極洞,有一塊狀如卧兔的石頭,石頭的中間啊,有一個光滑圓潤的小洞,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個光滑圓潤的小洞是如何形成的哪?原因是——在這塊石頭的上方,有水滴接連不斷地滴下來,從不間斷,而且總是滴在同一個地方,幾百年過去了,幾千年過去了,幾萬年、幾億年過去了水滴接連不斷,日雕月琢,滴穿了石頭,成為太極洞的奇觀。

著名的科學家,居里夫人大家一定都知道吧!她一生兩度得過諾貝爾獎,她一生髮現了兩種寶貴的元素——釙和鐳。出席過皇家學會,在她提取鐳的那一段時間,她在儲藏室裏把瀝油青礦中的鐳經過不懈努力,終於提煉出來了世界上的第一克鐳,被譽為鐳的母親,原子時代的先驅。(原子二鐳)諾貝爾與1833年10月21出生於瑞典的首都——斯德哥爾摩,1896年12月10日逝世於意大利,他一生在化學和機械方面有許多成就,而他發明炸藥是最突出的,他被稱為炸藥大王。因為發明炸藥,他也有代價——弟弟被炸死,父親被炸傷。終於發明出了可以安全運輸的炸藥——黃色炸藥,1896年逝世,逝世時設立了諾貝爾獎。

雖然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水滴有專一的目標,也可以持之以恆,只要齊心,有意志,就一定可以攻克一個又一個的難關。古今中外的所有有成就的人,都是和水滴一樣。有些人志大才小,想做大事,不行,小事不想做,只有做好小事,滴穿小的頑石,才能滴穿大的頑石。

我覺得我們需要有太極洞裏水滴的精神,持之以恆而不半途而廢,專心致志而不三心二意,才可能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

讀《滴水石穿的啟示》有感 篇3

讀了《滴水石穿的啟示》後,我深受啟發。“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恆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這句話是滴水穿石給予我們的啟示,也成為我的座右銘。

大家一定都知道我國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吧!李白幼時非常聰明,但不愛學習。一天,他在河邊玩耍,看到一位老奶奶在河邊磨鐵棒,便好奇地問:“老奶奶,您在幹什麼?”老奶奶回答他:“我在磨針呀!”李白一臉詫異:“這麼粗的鐵棒,什麼時候才能把它磨成針呢?”老奶奶笑了笑,慈祥地説:“只要我天天磨,總有一天我會把它磨成針的。”李白深受啟發,馬上回家讀書去了。從此之後,他每天刻苦學習,終於成了名垂青史的大詩人。

相信大家都聽過愚公移山這個故事吧,傳説古代有一位名叫愚公的人,他家門前有太行、王巫兩座大山,這兩座大山致使出行不便,所以他下決心把山平掉。另一個名叫智叟的老人笑他太傻,認為平掉兩座大山是不可能的。愚公回答他説:“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有孫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而這兩座山是不會再增高了,鑿一點就少一點,終有一天是能鑿平的。”

這兩則故事告訴我們:只要堅持不懈,就能夠成功。在實際生活中,我們也會遇到一些麻煩事,但是我們要堅信只要鍥而不捨,就一定能夠成功。

讀《滴水石穿的啟示》有感 篇4

多麼可敬的水滴呀!我讀完(滴水穿石),對文中的水滴深感敬佩。

文章一開頭就告訴我們,安微廣場太極洞內有滴水穿石奇觀。讀到這裏我很吃驚,一滴水能夠穿透頑石?真是不可思議!幾百年,幾千年,甚至幾萬年,終於,滴水它把頑石滴穿了。滴水它把頑石滴穿。滴水的力量的微不足道的,可它朝着頑石一直滴,最終將石塊滴穿。滴水目標專一。持之以恆的品質實在令我佩服!文中還舉例著名醫學家李時珍,美國發明大王愛迪生,一代畫家齊白石老人,也象滴水撮石那樣,一生孜孜不倦,契而不捨,成為對社會回有奉獻的人。

讀着讀着,我不禁想起了一件往事。去年6月份,班裏要選出一位同學去參加寫字比賽,老師佈置給我們一個作業,就是回家練習寫字,兩星期後進選挑選。一開始我覺得很新鮮的。可2天下來。就覺得枯操無味了。但有的同學呢?一有空就練習。結果他們贏定了。

《滴水穿石》這篇課文和我的親身經歷,讓我懂得了這個深刻的道理;目標專一步二心二意,持之以恆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實現我們的美好理想。

讀《滴水石穿的啟示》有感 篇5

滴水石穿給人們做事要持之以恆的啟示,在課文中四個事例有安徽廣德太極洞裏的石頭,李時珍二十年的不懈努力、愛迪生的孜孜不倦、齊白石的堅持不解、因為它們的持之以恆得到了珍貴的回報。

我現在在學電子琴,老師説:“學東西要學1千個小時才是真真正正的學會!”我想:老師説的這句話是想告訴我們要目標專一不能半途而廢吧,那我可要堅持學啊!在現實生活中也有這種“滴水石穿”的精神,比如我的一個朋友他在班裏成績不好大家都不理他,有一天他跟我説:“我媽媽叫我每天回家要複習、預習我不能和你玩了。”我沒有和挽留他因為我相信他學習上去了就一定會來找我玩的,果然成績下來時他興高采烈的找我“報喜”,聽説他媽媽那個月把他時間排得滿滿的半夜12點他家的燈還亮這的呢,不過看他那高興的樣子一切努力沒白費啊!

滴水穿石,關鍵在於持之以恆的恆字能出力量,能出智慧,能出奇跡般的事。

今天我國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貧窮和落後仍然面臨着我們。但是如果我們中華民族的每個同胞,都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那麼十幾億人口就十幾億水,都朝着繁榮和富強的方向衝去,那麼貧窮落後的大石還不被我們穿透嗎?

和我同齡的青年朋友們,讓我們都來做一個改變的人生,就是滴水穿石,“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繡花針。”滴水石穿的啟示要記在心裏!

讀《滴水石穿的啟示》有感 篇6

讀了《滴水穿石的啟示》這篇課文後,有的感觸,令我感觸最深:做都要持之以恆,半途而廢。讀完這篇課文後,我真的被感染。文中三位名人的事蹟地打動了我,專一、持之以恆的精神。

當我讀完課文的題目時,我不禁驚奇地説“水滴微道的力量竟然把石塊滴穿了!”塊石頭的上方,有水滴接連地從巖縫中滴落,滴在同地方。幾百年了,幾千年、幾萬年了……水滴鍥而不捨、日雕月琢、專一、持之以恆,能把石塊滴穿。文中的李時珍、愛迪生、齊白石在前進的道路上,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才克服遇到的和挫折,。我不由得了事。在做數學作業的,有一道簡便計算。我苦思冥想,終於想着方法,我就算下去。算到最後,答案與答案不。我想:方法肯定的行不通的。但我重新計算一遍,就寫下一題了。其實,是我在計算中出了錯,方法是的。我像文中的李時珍等不懈,一遇到就被打倒。我下決心以後遇到事,都不半途而廢。

讀《滴水石穿的啟示》有感 篇7

《滴水穿石的.啟示》這篇文章主要寫了安徽廣德太極洞內“滴水穿石”的奇觀,並借古今中外名人成就事業的例子,重點表達這一奇觀得到的啟示,使我受益匪淺。

當我讀到“明代著名醫藥師李時珍,從小立志學醫。他翻山越嶺,走遍了大半個中國,訪名醫,嘗藥草,終於寫成了藥學鉅著《本草綱目》。”這一段話的時候,我很羞愧,因為我想到了自己:自己做什麼事情都不能持之以恆,別説“二十幾年的不懈努力”,恐怕二十幾分鍾都不行吧。

更是我羞愧的是“現代著名書畫家齊白石,在他數十年的藝術生涯中,始終都沒有停止過揮毫作畫。他的畫室裏,掛着他用以自勉的條幅:‘不教一日閒過。’就是到了晚年,也任然堅持作畫三幅。正是因為白石老人堅持不懈地創作,他的技藝才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這段話,再想想自己,正是個朝氣蓬勃的少年,缺少的正是這一種有恆心的毅力、矢志不渝的奮鬥精神,遇到困難,我們就退縮,在挫折面前,更是缺少一種韌勁。

我的父母和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樣,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很小的時候,媽媽就讓我進了舞蹈班,可因為壓腿很疼,學了一年,我便不肯去了。想學鋼琴,媽媽拿我沒辦法,只好讓我去學鋼琴,開始因為好奇,我學的很帶勁,可漸漸地,老師總要求我彈同一首曲子,我很煩,不好好練。結果到了現在,當初和我一起學習的小夥伴好多鋼琴已經過了五、六級了,而我只能羨慕的看着別人的手指在琴鍵上滑動,心裏不免酸溜溜的。

學了這篇課文,我深感慚愧,從今往後,我一定勇於面對困難,頑強拼搏,不向挫折低頭。我始終相信:只要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恆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

讀《滴水石穿的啟示》有感 篇8

今天我們學了《滴水石穿的啟示》,這篇課文給了我很多的啟示,比如説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做事持之以恆,而不半途而廢,還明白了雨水雖然力量很大,卻目標不專一,不能持之以恆。

就像愛迪生,雖然因為家境貧寒從小沒有上過幾天學,但是他酷愛發明,小的時候就從垃圾堆裏撿一些,塑料瓶子等一些沒有用的東西,做實驗,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共有發明和專利一千多項,有電燈、留聲機。

齊白石老爺爺,是我們現代的畫家,每天堅持練三幅畫,他用一句警句來激勵自己,這句警句是“不教一日閒過”,這只是晚年間,每天練三幅,早年間呢,可能每天堅持練十幾副,關於齊白石老爺爺練畫,還有有趣的小故事呢,有一次,齊白石的家人和朋友、學生來給他過90歲生日,在喜慶的氣氛中,他一直忙到很晚才把最後一批客人送走。

這時他想,今天三幅畫還沒有完成呢,應該作完畫再睡覺,於是他拿起筆作畫,由於過度疲勞,難以集中精力,在家人的一再勸阻下,他才去休息。第二天,齊白石早早地起牀了,家人怕他累壞身體,都勸他再多休息會兒,可齊白石卻十分認真地説:“昨天客人多,我沒有作畫,今天可要補上昨天的‘閒過’呀!説完他又認真地作畫了。

我們要銘記,滴水穿石的啟示,時時刻刻做到堅持不懈、目標專一。

讀《滴水石穿的啟示》有感 篇9

我讀了《滴水穿石的啟示》這篇文章以後,明白了許多深刻的道理——只要目標專一、持之以恆就能成功。

安徽廣德太極洞裏的水滴是經過長年不斷地滴向同一個地方,才有了今天的一大奇觀,水滴鍥而不捨、日雕月琢,至此才能成功。

李時珍也是經歷了20多年的風風雨雨——嘗藥草、訪名醫,才編成了醫學鉅著《本草綱目》,同學們,20多年是多麼的不容易啊!李時珍為了完成自己的理想,為了完成《本草綱目》,走遍了大半個中國,花了20多年的時間去完成這一件事情,我想我們應該學習李時珍目標專一、持之以恆的精神。

愛迪生的一千多種發明專利權並不是簡簡單單就能換來的。小時候的愛迪生家裏十分貧窮,從小就自己養活自己,尋找生路,畢生孜孜不倦,他不是也擁有目標專一、持之以恆的精神嗎?

齊白石老爺爺即使到了晚年也仍然堅持每日作畫三幅,如此一來,齊白石老爺爺的畫技才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不教一日閒過”這句話就是每天提醒齊白石老爺爺的警鐘。

司馬遷編寫《史記》用了16年的時光,經歷了精神和肉體上的折磨,還經歷了許多磨難,艱苦的勞動。在獄中的那幾年中他甚至想到了自殺,可後來他想到,人總有一死,但"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死的輕重意義是不同的。他覺得自己如果就這樣 "伏法而死",就像牛身上少了一根毛,是毫無價值的。再後來他想到了孔子、屈原、左丘明和孫臏等人他們所受到的屈辱和取得的成就。

司馬遷頓時覺得自己渾身充滿了力氣,他毅然選擇了腐刑。面對最殘酷的刑罰,司馬遷沒有一點怨恨,也沒有一絲害怕。他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活下去,把史記寫完,"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所往。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背沾衣也。"就是這樣是司馬遷忍辱負重的活了下來,支撐他的信念就是《史記》。

同學們,古今中外,哪一位成功人士在前進的道路上不是靠着這種“滴水石穿”的精神“滴穿”這一塊塊“頑石”的?

我們要銘記“滴水穿石”帶給我們的啟示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恆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夠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