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如父如子》有感(精選6篇)

讀《如父如子》有感(精選6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21W 次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如父如子》有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讀《如父如子》有感(精選6篇)

讀《如父如子》有感 篇1

看到最後我哭了,為慶多,為綠,也為良多。誰是父親,誰是兒子重要嗎?反正都是第一次!父與子,血與親,原本不可分割,然而一場事故改變了兩家人的命運後,血緣和親情哪個重要?還有人説得清嗎?兩個不同的父親,用不同的方式扮演着父親的角色。從良多的兩個孩子都要,到雄大的兩個孩子都能包容,微妙的變化,更讓讀者發起深思!雄大的魅力,由佳里不曾對任何人説起,他確在不知不覺中影響着,教育着,包容着身邊人!

書中設置了許多對立面,工作與家庭,財富與平凡,父與子,即父即子!讓我不禁想多了中國的人情。人們通常都是想着等一切都好了再怎樣怎樣,現在苦着沒關係,將來會好的。現在分離是為了未來更好的重聚!然而,後來我們發現,我們錯過了孩子最好的童年,我們錯過了父母最好的年紀,甚至我們還要經歷‘子欲養而親不待’的痛苦!

我們永遠無法跳脱出血緣和親情的束縛,因為我們重來沒有想過血緣和親情會被冰冷的分開來談!也希望不會有家庭發生這樣的事,那些重組的家庭也能真心對待彼此,就像那個喚醒良多的孩子那樣。

讀《如父如子》有感 篇2

看到最後的結局,淚水不住地淌下,前面有太多太多的鋪墊,像是多米諾骨牌,只等最後的輕輕一觸,排山倒海般的感動溢滿心裏。

嚴苛刻薄的良多,柔弱敏感的綠,爽朗通透的由佳里,豁達開朗的雄大,感性內斂的慶多,活潑強勢的琉晴,在這其中,我認為故事的最大主角是良多,他從一開始的態度尖酸刻薄,言語間無不諷刺,到後來的心中充滿愛意與善意,故事的發展也彷彿從一個昏暗逼仄的視角轉向一個明亮寬敞的視角徐徐展開。

書名《如父如子》,作者在書的最後寫:

良多裝出吃驚的樣子。

聽到這個,雄大哈哈大笑起來。

還有孩子們的笑聲。

已經分不清誰是誰的兒子,誰又是誰的父親了……

在看的過程中我猜想書名的含義是兒子教會爸爸如何成為一個好父親,拋開世俗概念,這其中更像是兒子在發揮父親的作用。孩子用他的存在抵制着大人世界的算計和虛榮心,也化解了這一種尖鋭冷酷的東西,變成非常柔軟輕盈、富有延展性的形態,仔細一看,是愛。

讀《如父如子》有感 篇3

我沒結過婚,也還沒有孩子,對於那種父母於孩子之間的感情並不是非常敏感。其實一開始讀這本書,我就隱隱約約感覺到是抱錯孩子的故事,而且一出現兩家父母見面的情節時,我便有了野野宮一家把兩個孩子都爭取過來,事情就皆大歡喜的想法。但看完了跟媽媽講這本書是關於抱錯孩子的,媽媽立馬就説不會換,可以經常見面。意識到,親情和血緣是兩回事。

看完書,我馬上就去找了電影,但看了開頭便看不下去了,因為我所理解的良多比較嚴肅,嚴厲,妥妥的紅臉,但電影中的良多又帥又温柔。一下子我無法代入。看了電影是13年上映的,書是18年出版的,我感覺有些迷幻,説服自己,有些東西書是通過文字表達,電影是通過演員的演技表達,等過段時間,我對情節模糊了,再來欣賞雅治大叔的神顏吧。

前段時間看了海街日記的電影,也是今天才發現是同一個導演。只能説這是一個真正把真實的日本人拍出來的導演。書中描寫的良多作為丈夫、父親的角色讓我不是很能接受,但是看了片段電影,才發覺這是大城市真正的日本家庭關係。我們一直抱怨的喪偶式婚姻在日本看來是在正常不過的事了,也習慣了。父親基本沒有參與孩子的成長,自然也不明白所謂感情的聯繫。感覺作者是通過這樣一個黑天鵝事件來表達自己對這種傳統家庭模式的擔憂吧。

看到綠難過的情節,我的眼睛一直是濕潤的,因為綠已經拋開了血緣,她愛那個一直撫養着的慶多,那個她已經離不開的慶多。當良多還在好的來自血緣,壞的都怪教養時,齋木一家已經反轉局面説可以同時撫養兩個孩子,因為他們真的把慶多和琉晴都當成自己的'孩子了,付諸愛,而沒有把孩子當成所有物。

幸好,幸好良多被降了職,幸好良多有時間陪伴家人時看到了慶多留下的照片,讓慶多沒有受到更多的傷害,良多的家也沒有繼續破裂下去。

讀《如父如子》有感 篇4

什麼時候一個父親能真正成為一個父親呢,是從怎樣的一刻起,一位父親能夠真正撐起“父親”這個稱號呢

剛看到這句話時,我還以為寫的是那種從迷途直返,或者一個年輕的小混混在有了孩子之後變成了一個有責任的父親,為了孩子奉獻的文章。看完才發現原來不是是的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相處方式,每對父母都有自己愛孩子的方式,對於雄大一家而言,雖説沒有野野家那麼富裕,但是相對於良多,雄大可能更做到了父親的職責,對於良多而言可能也就是在經歷了這件事後,我相信在他擁抱慶多的那一霎那,他才真正明白怎樣做一個真正的父親,我相信以後的他不會在逼着慶多去學鋼琴,不會只讓他打三十分鐘的遊戲,不會把自己想要的壓迫在慶多的身上,相不會只想着工作,從來沒有時間陪伴他,失去後才知道自己真正在乎的是什麼,也會更加珍惜。對於琉晴,我可能更心疼慶多,在良多所謂的“教養”下,他顯得那麼成熟,懂事,即使在怎麼憋屈,再怎麼想家,也強忍着,讓人心疼。全文那麼多的細節描寫,我都沒有哭,可是在良多追慶多的時候,父子兩的對話,讓我一下子淚奔了,“爸爸已經不是爸爸了”“是啊,但是,這六年來。這六年來我一直是爸爸。雖説很不稱職,但我還是爸爸呀”“玫瑰花,被我弄丟了,對不起,“對不起,對不起”。

是血緣是無法分割的,但是感情也是強大到不能放棄的。有時候日久生情也強過血濃於水。

讀《如父如子》有感 篇5

抱錯孩子的故事本覺得落入俗套,親情、羈絆、血緣等被作者刻畫得如此細膩,看着看着就悄然落淚。孩子總是有着超乎年齡的成熟,即使內心敏感卻還要扮演着懂事乖巧的樣子。琉晴向着流星許下“想回去見爸爸媽媽”的願望,明明萬分想念卻還因自己的想念對綠和良多感到抱歉;為見父母而輾轉回到家的琉晴看似堅強內心是多麼地恐慌。慶多是如此地愛良多,學鋼琴,做玫瑰花,拍照片,乖巧地進行交換“任務”,把自己變得更強大更優秀,唯一的目的就是想讓爸爸開心。滿心歡喜地等待父親來接自己回家,卻只聽到父親對“琉晴”的呼喚,失落地奪到壁櫥的慶多是如此的單薄、落寞;撿到自己精心製作父親卻視若罔聞的玫瑰花的慶多心靈是遭受到何等的打擊。孩子是純粹的,縱使經歷眾多,他們表現出超越大人的寬容與堅強,稚嫩的心靈卻要承受這樣的堅強未免是父母的失職。孩子和父母是處於平等地位的,關係到孩子的選擇不應由父母一意孤行,多傾聽孩子的心聲又何妨?

從《小偷家族》到《如父如子》,作者很喜歡探討人世間的情感問題,尤其是血緣與親情之間的聯繫。血緣和生育的事實並不是親情成立的必然條件,相處陪伴關懷必不可少,沒有任何東西是因一個事實就理所當然地成立的,世間情感問題沒有絕對的評判標準,並不是非真即假的邏輯判斷,也並不能以冷冰冰的命題進行定義,因為每個人都是有情感、會思考的,人與人文是如此地複雜又温暖。

對原生家庭的影響的刻畫是不動聲色卻讓人為之一震。多少仇恨試圖擺脱原生家庭的人又在言行舉止中折射出原生家庭的影子甚或更為強烈卻自欺欺人不願承認呢?

我愛上是枝裕和啦!

讀《如父如子》有感 篇6

“你知道spider man是蜘蛛嗎?”

這句話,第一次出現是當慶多交換寄宿來到由佳子家裏時,雄大為了安慰慶多,轉移注意力説出的話。那時年齡尚小的慶多以為爸爸媽媽不愛他了,忙着在自己小小的世界裏傷心而無暇顧及其他。沒想到在書的結尾,同樣一句話又出自慶多對爸爸良多的提問。

要知道,一開始良多是最看不起雄大這種連吃飯加油交通都惦記着能否報銷的人啊!誠如,良多忙着工作沒日不着家,而雄大雖然沒有份體面的工作,但卻能拿出大把的時間,童心未泯地陪伴孩子的成長。而良多,似乎忘記了父親,也是無可替代的工作。

當良多終頓悟明白自己帶給小小的慶多帶來的傷害時,良多向逃離自己的慶多追去。不斷的道歉似乎慶多都無動於衷,直到他不顧形象地大喊起來,“慶多,任務已經結束了。”慶多才停下腳步看到這裏,我幾乎淚目。原本任務二字只是敷衍孩子作為交換家庭的理由,説者無心,卻被小小的慶多一直記在心裏。即使自己不愛彈鋼琴,為了討好父親良多,也一直堅持着。反觀良多,卻對彈一首簡單的曲子都磕磕巴巴的慶多掩飾不了內心的厭棄。甚至抱着果然不是自己孩子遺傳不了自己優秀的基因這樣的想法。即使是表演會上臉部肌肉牽動的微笑,也着實勉強地不得了。而慶多,在由佳子家裏,買好的暑假作業任務也提前早早一個禮拜全部做完。大概是擔心自己一旦表現不好,爸爸媽媽就不會來接他走吧。直到良多來接走偷偷溜回由佳子家裏調皮的琉晴,隻字不提慶多,這才徹底傷了慶多小小的心靈吧!多麼讓人心疼的孩子!

抱錯孩子,這實在是一個天然不可抗的俗套煽情題材,是枝裕和卻用一種出人意料但又情理之中的方式展現出來。整個故事在濃濃生活氣息的細節鏡頭下推進,選擇有血緣關係的琉晴,還是六年陪伴自己的慶多,好像怎麼選都不對。書的結尾,也似乎模凌兩可的給出了答案——時間,也是存在的另一種“血緣”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