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第五十六號教室奇蹟》讀後感

《第五十六號教室奇蹟》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35W 次

讀完一本書以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第五十六號教室奇蹟》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第五十六號教室奇蹟》讀後感

寒假,我讀了《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蹟》,該書是由“全美最好老師”雷夫所著。雷夫老師是一個即使無人督促、頻繁應試、環境頹喪的狀況下依舊對教育懷有熱誠,對學生懷有愛心,為信仰不懈努力的人。看着他書中所描述的點點滴滴,同樣身為一名幼兒教師的我對他的許多觀念深表認同。

借雷夫老師的觀點,我來説説自己的想法與收穫。

1、以信任代替恐懼。“不管是教導學生還是子女,一定要時時從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當做教育的捷徑。”記得我剛參加工作時,經驗不夠豐富,有些孩子手工做不好,數學作業怎麼也教不會,我會生氣,總會和做得好的比較,那些做不好的孩子總會失落。後來我改變了方法,在數學活動或美術活動時,對那些不能達到我期許的效果的孩子我總以鼓勵的方式,效果果然不一樣。曾經,我生氣帶給他們的恐懼?現在,我能這樣趨於平和,是因為我也終於明白,與其火冒三丈地學生髮火,不如給與他們鼓勵和信任。正如雷夫老師所説:“我們應該用積極的態度與耐心來面對問題,打造出立即、持久,而且凌駕於恐懼之上的信任。”

2、用學生自己過去的表現來衡量他現在的進步。“絕對不可拿某個學生的.表現跟另一個學生相比,一定要用學生自己過去的表現來衡量他現在的進步。”也許對於那些總是對孩子説“你看人家某某某,可比你好多了”,實際卻在無形中傷害着孩子們的父母,這句話更有價值

3、犯錯的隊友需要我們的支持,而非嘲弄。“我讓他們知道,對掉球的隊友大吼是自相矛盾的:大吼通常是因為想贏,然而羞辱隊友只會讓‘犯錯者’更容易出錯——他會爬不知道怎麼打球才好。第56號教室的學生明白,善待出問題的球員不只是正確的做法,也是明智的選擇。”善待隊友,這是雷夫老師想要告訴大家的。可是,我認為這同樣也是一種信任感的體現——在這樣一個沒有嘲笑、抱怨的環境裏,每個孩子都不擔心犯錯,因為他們知道,即使犯錯,他們也會被諒解並且得到最好的幫助。我喜歡這一段是因為我覺得,不僅隊友需要善待,孩子、父母、朋友,都需要我們這樣善待!這樣,信任、温馨才會在我們之間蔓延。

4、學生要學會為自己練習,不是為老師練習。“無論孩子要精通的技能是什麼,都必須先學會在沒有老師陪伴和指導下自行練習。”

有一部分孩子,在幼兒園表現非常好,自己吃法自己穿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家裏卻是東西亂丟,吃飯還要喂。我們的孩子,是在為老師學習、做事嗎?我們老師應當訓練學生獨立的良好習慣,這樣學生才能在任何狀態下高效地學習、做事。

5、延遲享樂。“第56號教室教孩子一個道理:會存錢且謹慎用錢的人,多半財務狀況都優於為了立即享樂而亂花錢的人。”“最好的東西會留給懂得等待的人。”雷夫老師在教室裏融入經濟教育,孩子們用自己的努力換取模擬的錢,模擬儲蓄,並參加模擬的拍賣會。漸漸地,孩子們明白在玩樂和努力間保持平衡,因為他們明白今天的努力將為他們開啟另一扇門,通往更美好的明天。我們的孩子明白這些嗎?當然很少有人明白。因為我們的孩子是及時享樂的,並且是不達目的不罷休的。他們沒有機會從這一套模擬社會經濟法則的系統中體會延遲享樂的真諦。

6、每天浪費2—3分鐘意味着什麼?“每天浪費2—3分鐘,一個學期就會浪費200—300分鐘,是五、六個小時!”這是對於我最有警戒作用的一句話!我比較拖沓,進了教室總會為些瑣事浪費一、兩分鐘,自認為沒有什麼。可是,現在課後的時間全面歸還給學生了,這就要求課堂效率必須得到提高!決不能再每天浪費2分鐘啦!積少成多啊!多謝雷夫老師給我的“當頭棒喝”!

讀完這本書;收穫很多很多。徜徉在雷夫老師的“第56號教室”,我也猶如雷夫老師的學生那樣,深深地迷戀在這理想的“教育國度”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