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陳獨秀敬告青年讀後感

陳獨秀敬告青年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9.9K 次

  【篇一:陳獨秀敬告青年讀後感

《敬告青年》作為該雜誌的第一篇文章是陳獨秀髮起新文化運動的宣言書,對國民的改造,首先應該放在對青年人的思想上,因為他們才是歷史責任的主要承擔者,國家和民族的振興重任自然落在了他們的肩上。

陳獨秀敬告青年讀後感

因而,他在《敬告青年》中,提出了要求青年人的六項標準:自主的而非奴隸的;進步的而非保守的;進取的而非退陷的;世界的而非鎖國的;實利的而非虛文的;科學的而非想象的。其中,貫穿這六項標準的一條紅線是民主與科學。

在這六項標準裏,我想簡單談一下他的第一項和第六項標準的積極意義。“自主的而非奴隸的”這條集中反映了陳獨秀的西方民主平等思想。

他認為人應該具有自主之權,絕無奴隸他人之權利,亦絕無以奴自處之義務,人應該是自由平等的,我們應該打破君權神授這種封建等級觀念,求人權之解放,這是作為人的基本權力和人格。

陳獨秀深受西方進化論和人權平等説的影響,極力提倡人的個性解放和人格獨立,想把中國人徹底從兩千多年的封建禮教的枷鎖中解放出來,重視人的國民性的改造,尤其是人格和新道德的培養,以適應近代中國社會發展的需要,這一條是反映出他的“民主”大旗,這也是中國近代知識分子的共同追求。

“科學的而非想象的”反映出他對西方科學和科學精神的狂熱追求。“科學者何?吾人對於事物之概念,綜觀之現象,訴之主觀之理性而不矛盾之謂也。近代歐洲之所以優越他族者,科學之興,其功不在人權説下,若舟車之有兩輪焉。”

的確,西方近代社會的興起和發展,根源於科學的發展,尤其是幾次科技革命所帶來的劃時代的變化。陳獨秀目睹中國社會的愚昧、落後,深感中國科學技術和科學精神的匱乏,使他深刻認識到在中國推崇科學的巨大作用和歷史意義。

然而,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我們也可以看出陳獨秀的有些思想和認識存在一定缺陷。他曾指出:“固有之倫理、法律、學術、禮俗,無一非封建制度之遺,持較皙種之所為,以並世之人,而思想差遲,幾及千載”,在對待中國傳統文化道德方面,一概排斥和反對中國傳統文化,全盤接納和吸收西方文化道德,把問題和方式絕對化,走向了極端,這不僅不適合中國所特有的國情,而且從現在看,歷史證明這樣做有失偏頗。

  【篇二:陳獨秀敬告青年讀後感】

陳獨秀新文化運動的發起人和旗幟,中國文化啟蒙運動的先驅,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及首任總書記,一大至五大黨的最高領袖。近些天我讀了下陳獨秀的《敬告青年》,很有感觸,被他的.誠摯情感、鋭利的目光所折服,所震撼。在該文中,陳獨秀先是充滿詩意地將青年熱情謳歌了一番,曰:“青年如初春,如朝陽,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於硎”。並感言“青年之於社會,猶新鮮活潑細胞之在人身。”並由此類推,得出一個發人深省的結論:“人身遵新陳代謝之道則健康,陳腐朽敗之細胞充塞人身則人身亡;社會遵新陳代謝之道則隆盛,陳腐朽敗之分子充塞社會則社會亡。接着,”作者開始歷數中國社會之黑暗,痛陳專制制度之罪惡,率先對青年們提出了六點期望。1、自主的而非奴隸的;2、進步的而非保守的;3、進取的而非退隱的;4、世界的而非鎖國的;5、實利的而非虛文的;6、科學的而非想象的。他提出的這六點,總的是向青年人可以做到:民主、科學、人性、理性、改革和開放。我也很同意他提出的這六點,因為,它指出了近代中國落後的根源,研究了西方文明發展的歷史,指出了我們這個民族的弱點,這也更突出了它的呼籲是多麼迫切,而且也正如他所説,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於硎,人生最可寶貴之時期也。青年之於社會,猶新鮮活潑細胞之在人身。將希望寄託於他們身上也是情理之中。對於文章的這六個關鍵論點,其中我認為對後代最有啟發性的是第六點:科學的而非想象的。

科學,對於當時那種各種思潮混雜的年代而言是多麼的重要,他給人們的不僅是理性的分析,更有追求革命創新的理論依據和思想勇氣!想象,既超託客觀之現象,復拋棄主觀之理性,憑控構造,有假定而無實證。而且中國的迷信思想根深蒂固,陳獨秀呼籲人們崇尚科學破除舊思潮,開創新時代人之生也,應戰勝惡社會,而不可為惡社會所征服;應超出惡社會,進冒險苦鬥之兵,而不可逃循惡社會,作退避安閒之想。而且他用辯證看法來對待問題“自樂觀者言之,倘無甲午庚子兩次之福音,至今猶在八股垂髮時代”尤具科學性。也只有重視科學才可避免“是猶有鎖國之精神,而無世界之智識”的重蹈覆轍。陳獨秀看到“今且日新月異,舉凡一事之興,一物之細,罔不訴之科學法則,以定其得失從違;其效將使人間之思想云為,一遵理性,而迷信斬焉,而無知妄作之風息焉。”,他的目光的前瞻性,是可敬的。文章分析了近代中國落後的根源,指出了我們這個民族文化的弱點,切中時弊,針對性極強。其中第一條“自主的而非奴隸的”,就是“人權”即“民主”思想;第六條“科學的而非想象的”,是“科學”思想;第二條“進步的而非保守的”、第四條“世界的而非鎖國的”則是提出了改革、開放思想,也就是説,95年前,陳獨秀先生就提出了中華民族要求生存、求發展,必須改革開放!民主是大智慧、是凝聚力、是科學決策的前提、是法治的保障、是權力制約和反腐的利器。沒有民主就沒有科學發展。所謂科學,既包括自然科學,也包括社會科學和哲學,而重在提倡科學精神,尊重科學規律,用科學的態度看待客觀事物。但仍有些許瑕疵,文中強調學習西方,卻從未提及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犯了片面性與狹隘性的錯誤,而且,他把改造國民性置於優先的地位。但是,離開改造產生封建思想的社會環境的實踐理論,僅僅依靠少數人的吶喊,依靠有限的宣傳手段,要根本改造有這種環境產生的思想、所造成的國民性,實不可能的。

倘你是一個上進的青年,你讀完陳獨秀的《敬告青年》後而絲毫感受不到陳獨秀涕泣陳詞寄予青年的厚望,那你是在撒謊,也是對自己不負責人的。《敬告青年》是一篇激勵青年的文章,每次讀完它,我似乎都能感受得到一股暖流迅速傳遍我的全身,也是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這就是激勵的力量。今日我們站在風平浪靜的海岸,看着歷史的漩渦在翻滾與奔騰,多少仁人志士在為救國救民抗爭與吶喊,雖然他們的陣地或舞台有所不同,但他們卻匯成了一股永不停息的奔騰的熱血,為中國之生存帶來生機與活力。陳獨秀註定是歷史長河中一盞明亮的導航燈,他揮其利筆,凝其所見所識,集其所思所悟,為中國之革命鑿開道道門檻。《敬告青年》這篇文章表達了當時其反對封建禮教,追求民主與科學的強烈願望,在文章中他對如何做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青年提出了六點建議:1自主的而非奴隸的2進步的而非保守的3進取的而非退隱的4世界的而非鎖國的5實利的而非虛文的6科學的而非想象的這簡單而又精闢的六句話,在當時不知喚醒了多少青年投身革命事業。

我認為陳獨秀告訴我們自覺者應該有自己的價值觀,知道自己要實現的怎樣的人生價值,能感受到自己應有的責任,是自信的;奮鬥者為其擁有更多知識與才能奮鬥,不與不良之事物接觸,不為其所染。作為一個青年我們應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應具備很強的責任意識,應該充滿自信,持有自控力,能抵禦各種誘惑與干擾,拒不利於自己發展的東西於千里之外。價值:寒窗十幾載,我們面對生活各種挑戰時都應是積極向上的,陽光的,這需要一種樂觀向上的心態。而該心態的來源正是基於對自己能實現自身價值的期望與信心。正如陳獨秀所云“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於硎,人生最可寶貴之時期也。”今天,我們目睹着許多青年做出輕生之舉或是止步不前,迷失在空虛與碌碌無為之中。我們能否捫心自問一下:“難道我們就在如此美好的時期去迷茫與彷徨嗎?”這正如一隻蜜蜂去採蜜卻昏迷在百花叢中呀,細細一想這是多麼的可笑與荒唐!青年應該明確自己要實現的價值,怎樣使自己的人生更加美好,而不是抱怨社會,抱怨自己,一遇到不能順自己的心事就做出偏激的行為或是乾脆放任自己。責任:談及責任,我們應該首先意識到要對自己負責。對自己的前途與命運負責。當我們面對生活中種種困擾時能否順利走出這些困境,把握正確的前進方向,這些就與明白自己的責任所在息息相關了。倘因戀愛而荒廢學業,這就是典型的對自己不負責了,難道我們還能指望這種人對他人負起責任嗎?

青年的責任應該在於努力培養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而不是沉迷嬉戲玩樂中,而不是天天尋求各種物質生活來滿足自己的慾望。我們應該清楚浪費時間的本錢是昂貴的,我們甚至連其利息也償還不起。自信:一個優秀的青年任何時候都不會對自己自暴自棄,更不會妄自菲薄。

然而回到現在,我們這代青年,似乎有點墮落了。我們沒有了那份激情,沒有了那份上進,有些人甚至只能通過在遊戲中找尋成功的喜悦。難道我們這個時代的青年,就不能扛起我們應盡的責任?有很多人都有夢想,只是那些夢想同前人比起來太狹窄,還有多少人會説“為中華崛起而讀書”?雖然現在這聽起來有點和我們不切實際,但前人已經給我們我們做出了表率,我們也應該努力。我們總喜歡瞻仰先人,歌頌他們的豐功偉績,但卻有多少人會跟他們進行心與心的溝通,為什麼他們要這樣做?為什麼他們能成功?沒有人能夠預計到

自己的未來,包括偉人自己,但是為什麼他們最後卻成了偉人。我們可以説是時代造就了他們。但是沒有他們自己的努力他們能夠成功嗎?他們能夠站到世界的頂端嗎?今日之中國,表面風平浪靜,實際上呢?卻是表面平靜,內裏藴含着很多不明因素。我們可以沒有偉大的理想,但我們起碼要對得起生我們,對得起養育我們的父母,養我們的這片土地,不要因為環境的安逸而造就了我們的墮落,麻木。青年,是國家的希望,我們應該盡我們的那份力。我們要好好珍惜每一寸光陰,珍惜每一個機會,用時間來記住我們的“不可複製”,永載我們的輝煌。《敬告青年》是一本不朽的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