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居里夫人傳的學生讀後感(精選29篇)

居里夫人傳的學生讀後感(精選29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23W 次

讀完一本書以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居里夫人傳的學生讀後感(精選29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居里夫人傳的學生讀後感(精選29篇)

  居里夫人傳的學生讀後感1

在我的牀頭,放着一本《居里夫人傳》居里夫人這位偉大的女性,不加任何修飾的語句,把我深深地吸引了!

居里夫人的勤奮和刻苦,深深感動着我。

居里夫人對尊嚴的捍衞和對祖國的熱愛,深深觸動着我,讓我的內心總是湧動着報國的熱情!居里夫人在失去深愛的丈夫後獨自面對人生的勇氣,深深激勵着我,無論再多風雨,我也要選擇堅強!

居里夫人在金錢和榮譽面前的高貴品質,深深震撼着我,我終於知道,怎樣才能避免在生活中迷失方向 ……

談起居里夫人,我想到的是那“跨越百年的美麗”想到的不是她深邃的大眼睛,美麗的容貌!而是它的輝煌成就!初讀居里夫人傳時,我想裏面寫的應該是我自認為她的輝煌的一生。

但是,可能我錯了!

是的!她的一生中充滿了奇異的經歷,但無論如何我都不能把它稱之為輝煌。

童年時,她就有着過人的天資,加上這中產階級的家庭背景,塑造出一個優秀的她。可是,戰爭是無情的,命運似乎不在喜愛她:她的祖國被侵佔,受着俄國沙皇的統治,她的童年充滿厄運。充滿了憂患,這也成了她理想的初衷:去巴黎大學求學。

進入巴黎大學,她一刻也不停歇的學習。租住一間簡陋的閣樓,幾乎什麼都沒有,只有一盞酒精燈可以用來燒飯。為了省錢省時間,食物只是一點點麪包。一杯巧克力。幾個雞蛋。和一個水果充飢!時間這樣一天一天。一年又一年過去了,她為了探索她熱愛的科學,忘記了多年來的艱辛。忘記了多次倒在書桌旁,忘記了她那日益憔悴。蒼白的面孔。

尋求真理的道路上她有着太多的無奈。太多的艱難。可她!用她堅定固執的灰色眼睛告訴人們一切——她從未屈服,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多年的背井離鄉。多年的艱辛,她從未屈服過。

居里夫人這位偉大的女性,使我感受到了太多太多……

  居里夫人傳的學生讀後感2

我讀了《居里夫人傳》這本書以後,覺得居里夫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堅持不懈,無私奉獻。一個人如果想要取得好成績,是不容易的,要有所成就,更不是輕而易舉的,必須付出艱苦的勞動,並要堅持不懈。一個人如果非常自私,一心想着自己,那麼也是沒有太大成就的。我們要向陶行知説的那樣:捧出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然而,居里夫人就是這樣做的。

居里夫人小時候雖然生活貧窮,但她仍然堅持不懈的讀書。當居里夫人來到巴黎索爾本大學求學時,穿着舊衣服,住着簡陋小房,用茶水和麪包充飢。大學裏的圖書館深深地吸引了她,一次,在圖書館裏看書,居然忘了吃飯,結果昏倒在了圖書館裏面,這是多麼的認真刻苦啊!

平常,我們在做作業,思考問題時總是怕苦怕累不願意多想,可曾想過我們現在的生活條件多麼好,可卻還在偷懶;但在那麼艱苦的條件下,居里夫人居然還在認真刻苦的學習着,思考着,真是太佩服她了!

  居里夫人傳的學生讀後感3

暑假裏,當我又一次捧起《居里夫人傳》這本書時,就又一次被居里夫人身上那種堅忍不拔、不屈不撓的精神給折服了。

這本書主要寫了居里夫人為了夢想,為了親人而不懈努力直至成功的輝煌歷程。居里夫人是有史以來唯一贏得兩次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她在科學上有如此成就,跟她的艱苦奮鬥是分不開的。在年少時,居里夫人雖然家境貧困但她卻十分刻苦地學習;在年輕時,居里夫人獨自住在異地一個簡陋的破閣樓上,在艱苦的環境中為夢想而奮鬥;在中年時期,居里夫人為了研究鐳,在破舊的研究室裏不辭勞苦……居里夫人的種種精神總是激勵着我不論遇到什麼困難都不能輕言放棄。

記得有一次體育期末考,老師告訴我們考試的內容是四百米長跑,想要取得最好的成績就必須要在1分50秒之內跑完全程!我一聽,頓時傻了眼:長跑是我最不擅長的,更何況只有110秒的時間!我怎麼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跑到終點呢?想到這,我不由得垂下了頭,為了這次考試而傷腦筋。沒過多久,不知是誰喊了一聲,“號次是30號到40號的同學考試!”我一聽到自己的號次,心裏又是緊張又是擔心:考試的同學都站在跑道上做準備工作了,她們個個信心百倍、精神抖擻,而我卻遲遲不敢站到跑道上,我該怎麼辦呢?看着她們胸有成竹的樣子,我不由得皺起了眉頭,可考試快開始了,我來不及多想,只好硬着頭皮上。我無奈地邁着沉重的步伐猶猶豫豫地走到跑道上。

當我做着起跑的姿勢時,看着老師手中的口哨,腦中突然想起了居里夫人為了從9000千克瀝青礦渣中提煉出鐳,整整奮鬥了45個月,這點困難對我來説有又什麼呢?想到這,我做了一個一個深呼吸,在心裏告訴自己一定要努力爭取好成績!於是,我豎起耳朵等待着老師的起跑口令。“各就各位——,預備——跑!”我一聽到這個口令,馬上飛跑起來,速度就像是一根離弦的箭,生怕落在別人後面。

剛開始,我看到自己跑在前幾個,心裏不由得舒了口氣,對自己更有信心,更加奮力向前跑。不知不覺,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漸漸地,終點彷彿離我只有一步之遙!我興奮極了,連忙加快速度,可速度卻遠遠不如起跑時那樣快。一開始,我沒在意,可沒過多久,我突然感到呼吸急促,腳步也越來越沉重,整個人似乎都沒力氣。我想用盡力氣跑,可腳就像灌上了鉛,怎麼也跑不動了。我只感覺口乾舌燥,額頭上都是一顆顆汗珠,真想坐下來休息!就在我想放棄考試的時候,我又一次想起了居里夫人那種百折不撓的精神,想起了她在困難面前永不退縮的精神,想起了她在逆境中努力奮鬥的精神……

我的心中總是有一股強大的力量支持着我要堅持到底!我甩開重鉛,用盡全力向前跑去,努力用最快的速度奔向終點!近了,更近了,我激動地跑過終點!

當我回過頭看着跑過的道路心裏有種別樣的自豪感,耳邊不禁想起了居里夫人的名言“我的最高原則是:不論對任何困難都決不屈服!”是啊,困難挫折並不可怕,只要我們勇於戰勝它們,每個人都是最棒的!

  居里夫人傳的學生讀後感4

居里夫人是一個大家熟悉的大科學家,她發現了一種新的物質,那就是鐳。看了這本書之後,這個名字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裏,是唯一一個令我敬仰、值得我學習的女科學家。

居里夫人生在波蘭,她的名字叫瑪麗·居里,小時候的家園被沙皇俄國統治着。居里夫人十歲的那年,母親就因病去世了。她去世前對孩子們和丈夫説的最後一句話:"我愛你們。"最重要的親人不在了,他們的生活立刻變成了灰色,對於小瑪麗來説,沒有比這更悲傷、更痛苦的了。不過她並沒有退縮,不斷地在學習和工作中努力。有一次,在她讀書時,幾個頑皮的孩子用椅子把她圍了起來。她身子的左面、右面、後面各放一張椅子。在這三張上面,又放了兩張,最後還在她的頭上放一張。在整個過程之中,她竟然沒有聽到一丁點聲音,直到看完書。她一抬頭,整個用椅子搭成的"建築物"轟然倒塌。緊接着伴隨的就是孩子們的鬨堂大笑。

在1898年4月12日,居里夫人正是發表了這樣的科學報告:"瀝青鈾礦和銅鈾雲母比鈾自身裏的放射性還要強得多。這種事實值得我們關注,同時我們確信,這些礦石可能含有一種放射性強得多的化學元素。"雖然我不懂元素是什麼,但通過閲讀這本書,卻使我感到了它的份量。為了從9000千克瀝青、鈾礦渣中提煉出鐳,居里夫人要將礦渣一鍋一鍋地煮沸、一刻不停地攪拌;一瓶瓶地倒進倒出、一丁點一丁點地結晶。她每天穿着沾滿灰塵和酸液染漬的工作服,站在大鍋旁,煙熏火燎,眼睛流淚,喉嚨刺癢。就這樣,她整整奮鬥了45個月,1300多天,這是多麼繁重的勞動,需要何等堅韌不拔的毅力啊!在1903年,居里夫婦發現了一種人們還不知道的物質,那就是鐳共,他們同獲得了世界聞名的諾貝爾獎,在1911年,居里夫人又發現X射線對醫療工作上的作用,在戰爭年代,她到處進行療傷,為人類的醫療學做出了偉大的貢獻。由於居里夫人十分"親密"的接觸了鐳和X射線,在1934的時候不幸去世。

讀了《居里夫人》這本書,使我悟出了一個道理:要取得好成績,是不容易的;要有所成就,更不是輕而易舉的,必須付出艱苦的勞動。古語説的好:"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因此,從平時開始,就要要求自己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獨立思考,認真鑽研,不怕困難。今後我一定要學習居里夫人的頑強進取精神,刻苦學習,勇於實踐。

  居里夫人傳的學生讀後感5

讀《居里夫人傳》,讓我認識了一個偉大的瑪麗斯可羅多夫斯卡,而不是一位肩負着無數光環的居里夫人。

作為一個波蘭人,她有愛國志士的熱血;作為一個女兒,她有一顆孝心;作為一個妹妹,她有奉獻與敬長的美德;作為一名求學者,她有無畏探知真理的勇氣;作為一名教師,她有不怕辛苦教書育人的執著;作為一名母親,她有着為人母的愛;作為一名學者,她有淡泊名利一心鑽研的精神;作為一名成功者,她選擇平凡的生活,但永遠不讓知識貧瘠,灌溉着真理之河流淌至今。她實在是完美無缺!我相信她身邊一定不乏由衷讚美她的人,但在我的想象中,瑪妮雅面對讚揚只會禮貌地微微一笑,便回過身思索着新的實驗了。我最欽佩的是她對科學的狂熱。若無一種信念,怎能支撐她在極其困苦的條件下完成極其艱難的工作?當我翻到她聽説提煉鈾的殘渣還在時的興奮與布羅妮雅強行給她買衣服時的不悦,我真的驚歎於她熱愛的事物,科學至上,不容許衣食住行的紛擾。與居里夫人相比,怎樣刻苦都不為過。秉性優良的她從不沾沾自喜、從沒想過懈怠。的確,每個人都會疲倦,但她頂多在大汗淋漓時喘口氣、擦把汗,而不是畏難止步。

在我眼中,居里夫人與居里先生就像是兩條鯉魚,美麗的外表下藏着堅強的心。他們遊啊遊,對於旁人的議論不管不顧,相濡以沫,直奔龍門而去。但當他們養精蓄鋭,一躍而上後,卻迅速鑽入水中,只在空中留下光彩奪目的閃光照人前進。是的,諸如兩次獲諾貝爾獎,發現釙、鐳之類的成就對於她是理所應得的。她的付出、她的毅力、她的一生都詮釋着什麼是不被榮譽所腐蝕、什麼是淡然、什麼是奉獻一生。我合上書,情不自禁地,輕輕為她鼓掌。

  居里夫人傳的學生讀後感6

在暑假時光中,我閲讀了《居里夫人傳》,深受鼓舞。

《居里夫人傳》是居里夫人的小女兒艾芙在她去世3年後寫成的。該傳記詳細敍述了居里夫人的一生,也介紹了比埃爾—居里的事蹟,着重描寫了居里夫婦的工作精神和處事態度。書中引用了居里夫婦的許多信札和日記,書的最後還附錄了居里夫人一生所得的獎金,獎章的情況以及羅列他所得的名譽頭銜,是一本很翔實的個人紀錄。

作者艾芙一開始就承認他要敍述的是一個傳奇故事,瑪麗居里一生中偉大實際極多,所以人們都喜歡像説傳奇那樣敍述她的歷史。這本書從幾個方面介紹了居里夫人這位具有高貴品質的、獻身科學並作出偉大貢獻的偉大科學家的一生。居里夫人出生於被沙俄佔領時期的波蘭,家境貧寒,母親很早就去世了。中學畢業後,沒錢上大學,不得不依靠作家庭教師來自籌學費。在巴黎大學求學時,每到秋天不得不為學費和生活費着急,儘管這樣,在實驗室的條件非常簡陋的情況下,依然作出了提取鐳元素的偉大科學成就。一戰時期在戰場上的毫不費事就成了一名戰士,他忘了早餐,忘了晚飯,困了隨便在什麼地方都可以睡,在護士住的小屋裏,或在露天的帳篷裏,廢寢忘食的在戰場上進行救護服務。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科學家,在生活依然很艱辛的時候,主動放棄了申請鐳元素的有關專利,公開了鐳的提取方法,自己確因要買1克鐳而不得不靠別人來籌集資金。

在居里夫人的傳記裏,我們可以看到居里夫人從來沒有浪費時間,只有嚴謹的生活;沒有享樂的懶散,只有英勇的奮鬥;沒有奸詐的人和事,只有和諧的空氣;沒有醜惡的畫面,只有純潔的靈魂。這是一本最精彩的歷史人物傳記。

  居里夫人傳的學生讀後感7

看着書架上擺放整齊的書籍,我抽出一本《居里夫人傳》,輕輕翻開,一股淡淡的書香便迎面撲來,我聞着淡淡的書香,如飢似渴地閲讀起來......

這本書主要介紹了居里夫人少年時期曾因家庭條件的原因,耽擱了想去巴黎上大學的夢想。後來,居里夫人靠自己做家庭教師賺錢,圓了自己的求學夢。她在巴黎邂逅了當時已經小有名氣的物理學家皮埃爾·居里,兩人志趣相投,一見如故,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在皮埃爾的追求下,居里夫人嫁給了他。婚後,他們一直留在法國,致力於科學研究,成就斐然。後來因為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鐳而聞名於世,但他們生性不喜功名利祿,將全部獎金投入到科學研究中......

大多數人們看到了他們頭上光鮮璀璨的光環和數不清的榮譽、獎金,而我看到的卻是光環背後,他們對名利的淡泊。經過45個月的努力後,他們在成噸的礦渣中提煉出了0.1克鐳。他們本可以將自己發現的提煉鐳的方法申請專利,成為百萬富翁。可他們並沒有這樣做,他們把自己的發現無私奉獻給人類。他們將滿腔熱情獻給了科學研究。

看到這,我想到了中國第一屆最高科技獎獲得者,被人們稱之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爺爺。他對最高科技獎的獎金不為所動,將它們用在科研事業中,而自己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忙活在田間地頭,用盡畢生所學,只為提高每畝水稻的產量。他成功了,從每畝200斤,到600斤、800斤,1000斤甚至是2000斤......他發明的雜交水稻,使多少捱餓的人們填飽了肚子,有了生的希望。

是啊,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一位位科學家在名利面前的淡泊,對科學事業的熱愛與執着,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居里夫人傳的學生讀後感8

在寒假中,我有幸“認識”了一位偉大而勵志的人物,她就是居里夫人,歷史上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

居里夫人可謂是近代科學史上的一個奇蹟。她的一生中充滿了奇異的經歷。她容貌秀麗,但卻出身貧寒,但她卻以常人難以想象的勇氣與毅力譜寫了史無前例的科學篇章,對人類作出了不可想象的巨大貢獻,但從居里夫人的女兒艾芙·居里筆下得知,居里夫人並不把自己看作“著名科學家”,也不把這些事情告訴女兒們。她在簡陋的條件下,經過三年多的堅持和努力和終於提煉出了鐳,為人類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也讓不看好他們的那些人給以沉重的打擊!

在我心中,居里夫人最耀眼閃亮的是勇氣和毅力。居里夫人的一生可謂是充滿崎嶇與坎坷,但她就只是靠這兩個字才會成功。她在永恆的奉獻中度過了後半生,這件事不得不然人佩服。但令人極惋惜的是她完成歷史交給她的任務後就辭世了,把這科學的重任託付給了未來,託付給了這世界。

  居里夫人傳的學生讀後感9

前幾天,我讀了我夢寐以求的一本書,名叫《居里夫人傳》,其中,居里夫人的舉動最讓我印象深刻了。

居里夫人的父母原本都是在波蘭有着極高的地位,但是因為俄皇的佔領,是他們一家的地位一落千丈,居里夫人是他們家最小的孩子,但是,她並沒有受到家人的更多關愛,反而讓她感到壓力更大,因為,他的父親被以前的學校開除,母親患病去世,大姐也死了,整個家裏就只剩下她的父親,哥哥和兩個姐姐。居里夫人無奈之下選擇了去法國留學,雖然非常貧窮,但是她依然沒有放棄,後來獲得了數學學位和物理學士。她與她的丈夫比埃爾 居里共同研發了“鐳”,為了提煉出純鐳,她把自己的手都燒傷了,可是“老天不負有心人。”過了四年,終於,居里夫人提煉出了純鐳。

在我的心裏,居里夫人就是一位科學上的女神,無論在多麼惡劣的環境下,她都能堅持工作,當時,她的丈夫只是一個在大學裏的無名小卒,他們的工作環境非常讓人驚歎,那是一間小棚子,四周都不透風,而且棚子的屋頂還是用玻璃蓋的,當夏天時,那裏熱的讓人喘不過氣來,到冬天時,冷得讓人沒有知覺。在這樣的工作環境裏,居里夫人還是為世界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並且變成了世界上第一個獲得兩次諾貝爾獎的女性。

我覺得,這個故事給我的最大啟發就是,一個人無論多麼的貧困,只要靠自己的雙手和大腦,就一定會有一番作為的,不計較工作環境,一心一意努力,才是我們應該學習的地方。

  居里夫人傳的學生讀後感10

書籍是人類的好朋友。每晚,我都會讀上一會兒書才能入睡,近期最讓我為之感動的是《居里夫人》這本書。

《居里夫人傳》這本書講述的是一個叫瑪麗婭的小女孩成長為居里夫人的故事。瑪麗婭是個聰明的小女孩,但她在學習中卻付出比別人多幾倍的汗水,歷經磨難和千辛萬苦,專心一意,意志堅定地追尋自我的目標。最終取得了最偉大的科學功績,證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並把它們分離出來,她靠的是在難以想象的極端困難情景下工作的熱忱和頑強。

我喜愛這本書,不是因為它有美麗的插圖,也不是因為羨慕瑪麗婭在科學上的成功。而是因為瑪麗婭雖然很聰明,但她從不偷懶,對學習專注並不斷地學習新的知識。她的成功離不開一點一滴的汗水,我很佩服她的這種學習態度。

瑪麗婭從小就很勤奮,當其他小孩子在高興地玩耍時,僅有她是一個人在默默地學習,不受干擾地看書。為的就是掌握更多的知識。她也很愛國,從小她因為受到家庭教育的影響而格外熱愛她的祖國‐波蘭。但由於當時生活在沙皇俄國的統治下,她不得不把這份愛國之情埋在心底。

當她有本事回報祖國時,她和她的二姐拿出了積攢下的大部分積蓄用於波蘭研究院的建設工程。把自我的研究成果應用到她的祖國,造福人民。

在家她是一個賢良淑德的好妻子,孩子們的好母親,在外,她是一個樸素的學者,一個偉大的科學家,也是一個時代的偉大傳奇。居里夫人在道德品質方面也為人類作出了很好的表率作用,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稱讚她對於時代和歷史進程的意義在道德品質方面,也許比單純的才智成就方面還要大。居里夫人是人類科學發展史上的一座永遠的豐碑。

這本書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即使小時候是聰明的孩子,可是如果不勤奮也不會取得成功,更不能很好地報效祖國。而愛國之情,無論是身在異國他鄉還是身在親愛的祖國,都是不分彼此的,人時刻都應當要有愛國和感恩之心。

自從看完這本《居里夫人傳》後,瑪麗婭這位偉大的居里夫人已經成為了我的偶像。她的努力,她的成功就是我學習的目標,也是我前進的動力,我由衷地佩服她。

《居里夫人傳》這本書使我受益無窮,終生難忘。

  居里夫人傳的學生讀後感11

暑假,我曾遨遊在書海里,書海中唯一能打動我的心,就是那本偉大的《居里夫人傳》。我的心頭輩子為高尚的女科學家的偉大精神所深深震撼,征服了。因為居里夫人的信念感染了我,而我又是無比地崇拜這位偉大的女神。

居里夫人經過不屈努力,改變了自我的命運,詮釋着一個個奇蹟,讓我們讚歎不已。看了這本傳記,居里夫人的求學階段和研究科學的部分在傳記中描繪了出來,我總仍不住去細讀幾遍,並用一支黑色的水筆把感動的地方圈畫出來。有時我總忍不住讚歎她幾句;我讚歎她的話猶如長江的流水,説也説不完,永遠不到盡頭。

在我的心目中,她就是一個女神。她不僅僅有高尚的品質和人格,還有着巨大的貢獻。她因為發現並提煉出鐳,在1911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成為世界上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第一人。但她卻淡泊名利,繼續研究科學。她對事業有着很深的執着,還與着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

愛因斯坦以往説過:“在我認識的所有著名人物裏面,居里夫人是唯一一個不為盛名而顛倒是非的人。”

居里夫人給我們敍寫了一個個傳奇,一個個奇蹟。偏偏是在她最艱難的情景下,完成學業和偉大成就。她的經歷告訴我們,知識是多麼的可貴,如果不是因為她甘於刻苦學習並掌握知識,如果不是她那鍥而不捨,頑強不屈的精神之柱支撐着,就不會發現並提煉出鐳。這個偉大的成就是無人否定的,大家都崇拜她,讚頌她。

讀了這本傳記,使我真真切切的體會到了居里夫人的精神,此刻這種精神是不斷但無形地激勵着我。使我明白了許多,也讓我今後的人生有了新的目標和計劃。我原先緊封着的“窗户”,因為我被居里夫人的精神徹底征服了;此刻這扇窗户悵然、豁達地打開了。

居里夫人鍥而不捨,堅定不移的精神永遠照亮着我的心窗,直至成功之道。並再一次地感動了我。

  居里夫人傳的學生讀後感12

世界上有許多名人,但我最佩服的名人就是出生于波蘭教師家庭的一位著名女科學家瑪麗·居里,於是我讀了關於她的名人傳記。

居里夫人的一生有成功也有磨難,她出生於一個被沙俄佔領的波蘭家庭。民族的壓迫、社會的冷遇、生活的貧困,激發了她的愛國熱情和發奮精神,她決心努力學習,用知識武裝自我。1891年,她靠自我當家庭教師積攢的錢,從華沙一向到法國巴黎大學求學。經過刻苦努力,三年中她先後獲得了物理學和數學學士學位,並取得了進研究室工作的機會。1894年,她結識了比埃爾·居里先生。為科學獻身的夢想,把他們永遠聯繫在一齊。

他們在一齊的生活十分清貧,工作、學習卻很緊張。1896年先後居里夫人發現了兩種新元素:釙和鐳。1906年,比埃爾·居里不幸遇車禍去世,居里夫人就繼任了他的講座並指導他的實驗室。1910年,她發現了純金屬鐳。1934年7月4日,居里夫人去世。

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人都要有堅強、拼搏、向上的意志。如果在前行的路途中遇到了失敗,不要灰心。跳過它重新走上前行的路。“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難免會遇到各種坎坷。”同時也讓我明白了:“自信+努力=成功”。在此讓我們一齊努力吧!

讀了《居里夫人傳》讓我收穫了累累碩果,懂得了不少道理,也讓我明白了什麼叫“巾幗不讓鬚眉”!

  居里夫人傳的學生讀後感13

在我隱隱約約的記憶中,有無數偉人的事蹟與我做伴:在課堂中,從書本上總能接觸到他們用勇氣和毅力譜寫的偉大的、里程碑式的璀璨篇章。其中,最令我難以忘懷的無異於那顆光芒四射、璀璨耀眼的巨星——居里夫人。

每當提到這個響噹噹的名字,我的心靈都會為之震撼,理由很簡單,她對全人類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偶然的機會,我得以翻開《居里夫人傳》一書,得以更加細緻的瞭解她那我自認為輝煌的一生。

可是,我可能錯了。

居里夫人的一生充滿了奇異的經歷,但無論如何我不想把它形容成一種輝煌。

我忘不了她的童年生活:她自幼就有着過人的天資,加上適宜的家庭背景,塑造了一個具有令人羨慕優秀的她。可是,命運不願成全這個小女孩:她的祖國被侵佔,受着外族沙皇統治。她的童年充滿了憂患,這也漸漸構成了他夢想的初衷。她拼命教書攢錢幫忙姐姐,為的是實現自我的願望。最終有一天湊成了能夠入學的幾百法郎——最終能自我去巴黎大學求學。

進入了巴黎大學,她一刻也不停歇的求學。她租了一間簡陋的閣樓,那裏幾乎什麼也沒有!傢俱都成了奢侈品。這樣一天天、一年年過去了,她為着探索那她熱愛的科學,忘記了多年來的艱辛,忘記了多次倒在書桌前,忘記了她那日益憔悴的、蒼白的面孔。

太多太多的無奈、太多太多的艱難,可她?用她那堅定固執的灰色雙眼告訴了人們一切——她從未屈服。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多少年背井離鄉的生活,多少年艱苦生活的壓迫,她從未屈服!

這就是她那艱苦的巴黎生活,是最令我感慨的那段艱苦卓絕的巴黎生活。

她邂逅了皮埃爾·居里,她的生活從此變化了,變得更加充滿活力!她的丈夫同樣是位忠於科學研究的“夢想家”。他們有了共同語言,他們的結合是兩顆高尚心靈的碰撞,這碰撞摩擦出耀眼的科學成就。

她發現了鐳以後,更加有活力做科學研究,甚至獲得了第一項諾貝爾獎!

可悲哀的是,她正被鐳為人類帶來的巨大用途捧成名人。

她不願做名人,她對那些成天來騷擾的記者感到厭惡,這不是她要的生活!這不是她要的生活?這與當今的社會景象與人民思想有着極大地反差,更是一種對大紅大紫、閒逸奢侈生活的諷刺啊。

她是個“夢想家”,是個永恆奉獻的人,這一點是我最最看重與欽佩的。她一生淡泊名利,不理解財富,不理解名望,“兩袖清風”。在她心中,總有一個使命叫她完成一項又一項科學研究,讓他不斷嶄新科學的遠景,那是不知從何而來的堅定信念,是一個“夢想家”的原則。

我記得那句“即使人變成了沒有靈魂的軀殼,也必須繼續工作下去”。這是皮埃爾的名言。居里夫人她做到了,她的一生,為工作付出的太多太多。八年屋棚下,她與丈夫搞放射學研究。皮埃爾死後,他又忍住哀慟,用這句話激勵自我,努力工作,勇敢生活。她既挑起一個當母親的職責,又不忘她的科學使命。晚年的她,比原先更加艱苦!親人們一個個要麼遠在他鄉,要麼哀傷離去,她孤單地做着工作,最終又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她依然淡定,她作為一個女性給了那些保守勢力重重一擊。此時又一陣軒然的榮譽大波向她襲來,她沒有被打到,儼然像個風浪中歸來的英雄。她以其雄厚的實力來完成自我看似不可能堅持下去的一生。

他甚至經歷了世界大戰的考驗!但並沒有倒下,真令人驚愕和叫絕!

但總有她倒下的時刻。直到她倒下時,她仍未忘記自我的使命。在這一刻之前,她已預兆到自我生命的終結,似乎能夠想象她生前為科學事業做出的輝煌燦爛,她捨得拋棄這一切麼?命運不給她疑遲的機會。

居里夫人走了,完成了她的使命,一個在全世界都刻有深刻印記科學事業,終結了。

她的一生很長很長,很是深奧,很是神祕,我無法一一敍述,但能夠細細品味、感悟。我回想到了許許多多瘡痍的畫面:祖國波蘭被沙俄痛苦蹂躪時的無奈、失去姐姐與母親時的悲慟、六年過着家庭女教師生活的艱難、巴黎大學夜以繼求學的勞累、夫婦二人四年屋棚下的簡樸、母親撐起女兒們教育事業的重任、對榮譽波瀾的厭惡……

我不禁想起,居里夫人的時代是在近兩個世紀前的19世紀,而當今的21世紀與其大不相同,那時艱苦卓絕的名人事蹟,載入了此刻安逸生活中學生們的教材。我深有感觸,居里夫人如何做到這一切?那真是一個神話!漸漸的想起此刻的我,深感自慚形穢!早就沒了居里夫人當年生活的艱苦,但為什麼也沒了為自我的信念而奮鬥的精神呢?那種精神哪去了?迷失了麼?時代的發展啊,社會的提高啊,人民的富有啊,都給我們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精神食糧——短缺!

我不期望這社會這樣下去。也可能我的感慨萬千只是空乏議論與無病呻吟,但我還是作為一箇中學生真誠的期望再有人能踏上居里夫人的路,用毅力劈荊斬棘,臨摹這個世界楷模的輝煌,將科學的遠景繼續嶄新下去!

我自我當然想這樣,不隱瞞地説,我與之相差甚遠。設定學習計劃的活力,換來的仍是虎頭蛇尾——它退卻的太快。我此刻不敢求像偉大的居里夫人那樣名聲顯赫,只求不違背自我的信念,做自我夢想中的事情。每當覺得自我的好行為與居里夫人的信念有幾分相似時,就會有幾分自豪感。但此刻,我只求從點滴做起,能在自我的本事範圍下力求完成創造與奉獻。

《居里夫人傳》一書,讀後真是令我感慨萬千,居里夫人的精神也令人難以忘懷。這偉人的一生,絕不白白瀏覽,她在書中記載的一切將是我生活中的楷模,助她重振精神的名言也是我的左右箴言。

  居里夫人傳的學生讀後感14

《居里夫人傳》詳細敍述了居里夫人的一生,也介紹了比埃爾—居里的事蹟,着重描述了居里夫婦的工作精神和處事態度。書中引用了居里夫婦的許多信札和日記,書的最終還附錄了居里夫人一生所得的獎金,獎章的情景以及羅列他所得的名譽頭銜,是一本很翔實的個人紀錄。

在書中,我們能夠看到居里夫人從來沒有浪費時光,僅有嚴謹的生活;沒有享樂的懶散,僅有英勇的奮鬥;沒有奸詐的人和事,僅有和諧的空氣;沒有醜惡的畫面,僅有純潔的靈魂———這是一本最精彩的歷史人物傳記。

  居里夫人傳的學生讀後感15

“五一”長假裏我看了很多書,其中我舉得比較好看的就是《居里夫人》,講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一齊經歷的故事。有些故事講得栩栩如生,讓我每看一篇故事都投入了十分多的感情。有些故事讓我十分感動,眼睛裏淚珠直打轉。他們的一切經歷都是那麼多姿多彩,充滿酸甜苦辣。

我們這些孩子呢,過着開心的日子,每一天有飯吃,有的玩。可是居里夫人夫婦每一天僅有一件事,就是工作。居里夫人拿到過許多的獎項,但她視名利如糞土,毫不在意有多大的榮譽,所有的獎盃都是給女兒當玩具的……

居里夫人不但人美,她的精神、人格、性格都是美的,並且比很多人的都要美,我們都要學習她的這些美的東西。這本書給我留下的印象很深,就明白居里夫人的是“美”的!

  居里夫人傳的學生讀後感16

居里夫人是法國著名的物理學家和化學家。

居里夫人從小家庭條件不好,可是她勤奮好學,並取得博士學位。她和丈夫在艱苦的條件下,經過四年的努力,最終從鈾鹽殘渣中發現了兩種新的元素:“釙”、“鐳”。鐳的發現,轟動了世界。1903年獲得了諾貝爾獎。居里夫人根據自我的經驗寫了《放射性專論》、《放射性物質的研究》等著作。

讀了《居里夫人》這本書我明白了,不管在什麼樣的條件下,只要努力、認真、不怕失敗就能夠獲得成功。

  居里夫人傳的學生讀後感17

1867年11月7日,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一位科學家誕生了,她就叫瑪麗·居里,是她發現了兩種天然放射性元素:釙和鐳。在這個巨大的成功背後,居里夫人也同樣付出了非比常人的努力。為了能夠提煉出純淨的鐳,居里夫人夜以繼日地工作着,每一天要遭受那些煤渣的灼傷……功夫不負有心人,居里夫人這樣日夜不停的工作,最終有了回報。可是,當鐳射線一點一點侵蝕着她的肌體時,她依舊忘我的工作着。

我堅信,雖然居里夫人的身軀已經消失,但她的精神依舊永垂不朽,依然如太陽一般照耀着其他科學家前進的道路。同時,居里夫人一生的所作所為也讓人類深思:在當今這個社會上,像居里夫人那樣的人實在是太少了。人人渴望着財富與名利,而勤奮、廉潔的人得來的結果卻僅有貧窮。如果世界上能多一點勤奮,少一點懶惰,多一點廉潔,少一點腐敗。那麼,當我們再一次放眼望向社會,又怎樣會有那些貪財官呢?

居里夫人總是以他人、以國家為主,永遠把自我看得很低很低。

  居里夫人傳的學生讀後感18

閲讀,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在書中,你能看盡世間繁華,領略人生百態,感悟滄海桑田。書,是我們的精神食糧,我們吸收,我們愉悦,我們更想分享。因此,今天,我要在這裏與大家分享一本精彩的書籍——《居里夫人傳》。

瑪麗·居里夫人,近代科學史上的一個奇蹟,相信世上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她。我很小的時候就知道居里夫人,但印象僅僅停留在她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在看了《居里夫人傳》後,我才知道,居里夫人之所以偉大,並不僅僅因為她在科學領域上作出的成績,更是因為她身上所具有的崇高品德和純潔靈魂。即使在百年之後,人們依然能夠為她所散發的美麗光芒而傾倒。

《居里夫人傳》裏,最先為大家所展示的,就是瑪麗的愛國情懷。瑪麗出生於沙皇統治下的一個波蘭教師家庭,從小就熱愛着自己的祖國。年幼時她一直偷偷學習着波蘭文化,等做了家庭教師,應付繁忙的工作之餘,還暗中組織周圍的文盲孩子一起學習波蘭語,共同瞭解祖國悠久的歷史文化。成年後的瑪麗嫁給了法國科學家皮埃爾·居里。他們在瀝青鈾礦裏首先發現的一種新元素,由瑪麗命名為“釙”,這個元素名字的詞根與波蘭的詞根相同,以此發現來紀念她的祖國。不僅如此,居里夫人的論文《論瀝青鈾礦中所含放射性新元素》剛在巴黎發表,她的家鄉華沙一份名叫《瑞阿特羅》的畫報月刊也幾乎同時刊登出來。她在戰爭中創造了射線檢查車、射氣治療服務,培訓放射科操作技師,挽救了很多生命。濃烈的愛國情懷讓瑪麗逐步走進了大愛無疆的境界,散發出人性的美麗光輝!

其次就是她對科學的熱愛,使居里夫人在研究鐳元素時,面對無比艱苦的環境毫不退縮,與丈夫一起克服重重困難,歷經三年零九個月,才提煉出0.1克鐳,震驚了世界。這淡藍色的熒光融入了居里夫人不屈的信念,因而也融入了她美麗的生命。

在利益、榮耀面前,真正能做到淡泊名利的人實在是太少了,

居里夫人卻是其中的一個。在居里夫婦公佈了鐳元素的存在後,本可以申請專利保證他們的權益。居里夫人對此説:“那是違背科學精神的,科學家的研究成果應該公開發表,別人要研製,不應受到任何限制”。“何況鐳是對病人有好處的,我們不應當藉此來謀利”。於是他們毫無保留地公佈了研究結果。居里夫人一生獲過兩次諾貝爾獎,榮獲各國授予的獎金10項,獎章16枚,榮譽20多個以及多達107種的各種學銜和職銜。但她一生清貧,把自己的智慧成果都幾乎捐贈了出去。漠視名列的誘惑,讓她能心無旁騖地研究,淡淡地生活,靜靜地思考,用智慧成就理性的美麗!

居里夫人的美,在於她身懷大愛,對科學鍥而不捨,對名利淡然處之,猶如淡藍色鐳光,歷經歲月長久的淬鍊,跨越百年,依然綻放出不平凡的美麗!我們閲讀《居里夫人傳》,不但是要崇敬她的美,更是要傳承她的高尚品德,讓這種美融入到我們的人生價值中,一直延續下去!

  居里夫人傳的學生讀後感19

一個平凡卻又不平凡的人,擁有一段平凡卻又不平凡的人生。

——題記

在我的記憶中,有無數偉人的事蹟與我做伴:在課堂中,從書本上總能接觸到他們用勇氣和毅力譜寫的偉大的、里程碑式的璀璨篇章。其中,最令我難忘的無異於那顆光芒四射、璀璨耀眼的巨星——居里夫人。

她是一位偉大的女性,她為人類做出的貢獻永垂史冊。她是人類科學史上的一顆燦爛的明星,她也是目前唯一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這樣家喻户曉的人,走過了極不平凡的一生。她的一生,充滿了奇異的經歷,我卻不能用“輝煌”來總結她的人生。

居里夫人出生時,她的祖國波蘭正遭受沙俄鐵蹄的蹂躪。知識分子的家庭背景賦予了她良好的修養和強烈的民族責任感,當然也將知識精英的聰慧和堅韌毫無保留的遺傳給她。在走向成熟的人生路上,她深切地體會到了“落後就要捱打”的道理。時間如流水一般不停的流淌,她為着探索那她熱愛的科學,忘記了多年來的艱辛,忘記了多次倒在書桌前,忘記了她那日益憔悴的、蒼白的面孔。太多太多的無奈,太多太多的艱難,可她用她那堅定固執的灰色雙眼告訴人們——她從未向困難屈服。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多少年背井離鄉的生活,多少年,她都義無反顧的選擇了堅持。

因為他們那顆為科學不惜付出一切的心,他們走到了一起。他們的生活十分簡樸,家中沒有多餘或奢侈的擺設。當他們發現瀝青礦石中含有未知的放射性元素時,心裏十分高興。而在興奮之餘,他們又面臨着各種各樣的困難:資金不足、實驗場所與實驗器材的缺乏……然而,他們並沒有放棄,而是為着他們心中共同的夢想不懈的奮鬥着,直到三年又九個月之後,他們的辛苦終於結出了沉甸甸的勝利果實——他們提煉出了純淨的鐳,並釋放出最美的光彩。

居里夫人的成功離不開她的堅持與執着。正是由於她的持之以恆與鍥而不捨,才使得她的人生一步步走向成功。探求真理沒有捷徑可走,那必將是一條清貧而又寂寞的漫漫長路,若無足夠的毅力就不要涉足。科學研究容不得半點虛假,心浮氣躁、急功近利的人永遠無法踏進科學的殿堂。真正的學者是心懷宇宙的。也只有具備這樣的胸襟方能發現真理,並且真正懂得真理的價值。居里夫人告訴我:從容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在困難面前不能退縮。如果你退縮了,就代表你自己輸給了自己,任何困難都是“紙老虎”,只要你有堅定不移的信念和足夠的信心,就可以將困難踩在腳下;如果你不退縮,你就可以品嚐到成功的碩果。

居里夫人身為一個偉人,在她在世的時候就享有盛譽。然而,正如她淡泊的心一樣,無論在生命中什麼時候,她對物質生活的享受也是很淡泊的。她的生活可以説是十分簡樸。而居里夫婦的結合是兩顆高尚心靈的碰撞,這碰撞迸發出耀眼的人性光輝。在這對純粹的學者心中,科學是神聖的,是屬於全人類的。因此,他們無償的將鐳的提煉方法公諸於世。可見,“榮譽”和“財富”在他們面前顯得如此渺小,以至於有些微不足道。

人生不是平坦寬闊的柏油路,而是凹凸不平的鄉間小路,一路上充滿坎坷與挑戰。我們要正確的面對這些人生中的挑戰,挑戰人生。

  居里夫人傳的學生讀後感20

在暑假重新讀了《居里夫人傳》,感觸頗深。

《居里夫人傳》是居里夫人的小女兒艾芙寫的,真實地敍述了居里夫人的生平。看完了這本書,我心裏充滿了對偉人的敬仰和崇拜,而最讓我不能忘懷的是她對事業的執着、堅毅、吃苦耐勞,對自己慳吝,對社會的無私奉獻精神。

居里夫人出生時,她的祖國波蘭正遭受沙俄鐵蹄的蹂躪。知識分子的家庭背景(父母都曾擔任過中學校長),賦予了她良好的修養和強烈的民族責任感,當然也將知識精英的聰慧和堅韌毫無保留地遺傳給了她。開明和藹的雙親和五個孩組成了一個其樂融融的大家庭。儘管沙俄施行嚴厲的殖民統治,但身為小妹的瑪妮雅,還是幸福地度過了短暫的童年時光。斯可羅多夫斯基夫婦的教育方式很值得我們今人借鑑。他們從未對孩進行過什麼“啟蒙”,而是放開手腳,讓他們自由玩耍,去盡情地擁抱大自然。居里夫人一生熱自然、親近自然,想必就是在孩提時代埋下的種子。父親雖然是一名頗有才華的理科教師,卻從未刻意引導過孩子們的興趣,他甚至不讓小瑪妮雅過早地接觸理科書籍,好讓她在上學後能夠全面地涉獵知識,從而逐漸找到志趣所向。

當然,他對於孩子們的學業還是非常關心,並且要求嚴格的。至於母親,則作出了巨大的犧牲,放棄了女校長的職務,全心全意地相夫教子。在身患重病、家境窘迫的情況下,她仍舊若無其事地操持家務,不遺餘力地為孩子們營造一個輕鬆愉快的家庭氛圍,不讓年幼的他們過早地承受心理負擔。由此,我看到了家庭的意義所在,它不僅是每個人成長的搖籃,更是一個塑造人的大熔爐。因此,年輕夫婦若想為人父母,必須慎之又慎,因為從此他們的生活將徹底改變,他們要擔負起一項重大使命_養育一個小生命,將他(她)塑造成一個“人”。這可不比養貓養狗,父母的一舉一動都可能會對孩子們的成長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為人父母,責任重大。我認為如果沒有經過深思熟慮,決不可隨便嘗試。畢竟,我們不僅要對生命負責,還要對社會負責。

  居里夫人傳的學生讀後感21

世界上的名人數不勝數,個個都有自己獨領風騷之處,正是由於這些人物的傑出貢獻,我們的生活才會變得越來越豐富多彩。假期裏,爸爸送我一本講述一位研究科學的世界名人,她是歷史上第一個獲得過兩次諾貝爾獎的女性。她就是法國著名的物理學家,化學家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居里夫人。

她出生在波蘭王國華沙市,是家中的幼子,雖然從小喪姐喪母,家境又十分貧寒,但這一切遭遇絲毫沒有影響她對學習的追求,反而讓她更勤奮。在巴黎求學期間,租的房屋異常簡陋,節儉到讓人難以想象的程度,但就在那裏,她度過了四個充實而有意義的春夏秋冬。1893年物理學結業時,名列前茅。1894年數學結業排在乙等。在1894年,瑪麗·居里遇見和她一樣酷愛科學研究的皮埃爾·居里。次年,兩人舉行了婚禮。婚後他們並沒有一直沉浸在甜蜜的且喜悦的生活中,而是繼續將主要精力投入在科學研究上。不久,他們就做出了轟動世界的重大發現了———一個新元素———鐳。居里夫人因為發現放射性元素和放射性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不久,一件突如其來的災難降臨了——丈夫皮埃爾·居里因為一次車禍永遠地離開了她。居里夫人雖然內心忍受巨大的折磨,但仍舊沿着科學道路繼續走,並再一次獲得了舉世矚目的諾貝爾獎。

瑪麗·居里的一生崎嶇坎坷,但是她卻憑藉強大的意志力和執着的信念,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輝煌成就,留給世人巨大的財富。愛因斯坦曾説:“在所有的世界名人當中,瑪麗·居里是唯一沒有被盛名寵壞的人。”作為一名偉大的科學家,瑪麗·居里通過實際行動所彰顯出來的高尚品格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值得人們欽佩和學習。在我自己的平時學習中,時常也會遇到這樣那樣的挫折,面對挫折,有時感到憤怒難耐,有時感到沮喪無助,也曾埋怨自己沒有過人的學習天賦,就這樣自怨自艾,長吁短歎,浪費了不少寶貴光陰。然而,通過閲讀居里夫人的故事,我知道了偉大的科學家也有各種心酸和苦難要面對,瞭解到求學的道路永遠不是那樣的平坦寬闊,從中我意識到,做學問更多的時候要忍受的不僅僅是寂寞還要伴隨身心壓力

從她的故事中,我還懂得了一個道理———要具有廣博的學識和擁有一顆善良的心,做一名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要學會愛,學會分享。我希望今後在自身的不斷努力中慢慢改變自己急躁冒進,遇問題怨天尤人的壞毛病。我要給自己樹立好目標,通過實際行動不斷提高自身的各項素質,磨練意志,能經得起挫折的考驗,要努力培養一顆明亮的求學之心,向着光明不斷求索。

  居里夫人傳的學生讀後感22

“居里夫人是近代科學史上的一個奇蹟,她猶如一顆光芒四射、璀璨耀眼的巨星劃過科學的星空,留下永久的光耀。”封面的文字震撼着我,在這個寒假,出於對居里夫人這個傳奇名字的好奇,我仔細閲讀了《居里夫人傳》一書。

從書中,我知道:居里夫人原名瑪麗婭?斯可羅多夫斯卡婭,是法國物理學家,探究放射性現象,發現了鐳、釙兩種放射性元素,一生兩度獲諾貝爾獎。這位偉大的科學家,以自己的勤奮和天賦,在物理學和化學領域,都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因此成為唯一一位在兩個不同領域、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著名科學家。

書中講述的是居里夫人平凡而偉大的一生。作者艾芙?居里向讀者詳細介紹了她的母親在科學領域取得優異的成績與她崇高的品質、她不怕困難、鍥而不捨的工作精神、她的處事態度分不開,在不知不覺中,這些也影響着作為女兒的作者自己。合上書頁,我覺得居里夫人對困苦災難的忍耐和忘我的工作精神盪滌着我的心靈,如同一股催我奮發的力量,指引我向前、向前。

書中説:“幸福需要享受,但有時候,幸福也會輕而易舉的擊敗一個人。承受幸福,是要珍視幸福而不是一味的沉澱其中,如同面對一罈陳年老酒,一飲而盡往往會爛醉如泥不省人事,只有細品慢咂,才會品出真正的香醇甜美。”説得真是精彩極了,人生中,有許許多多的承受,對疾病、痛苦、壓力的承受需要的是鍥而不捨的毅力、勇往直前的果敢;對幸福、榮譽、讚美的承受需要的是不驕不躁的平和,孜孜進取的行動。在生活中,我們會告誡自己要克服困難,迎難而上,可又有幾個在榮譽和讚美面前不會驕傲自滿呢!

“不要在人我是非中彼此摩擦。有些話語稱起來不重,但稍有不慎,便會重重地壓到別人心上;當然,也要訓練自己,不要輕易被別人的話扎傷。”是呀,平時生活中,我們的很多傷心、難過不就是因為太在乎了嗎?原來,一個人的快樂,不是因為他擁有的多,而是因為他計較的少。多是負擔,是另一種失去;少非不足,是另一種有餘;捨棄也不一定是失去,而是另一種更寬闊的擁有。

全書讀完,很多發人深思的精彩語句仍在腦中縈繞,有一句話,最為清晰,“我從來不曾有過幸運,將來也永遠不指望幸運,我的最高原則是:不論對任何困難都決不屈服!”多麼有力的話語!我相信,只要我們像居里夫人一樣,對任何困難都不屈服,一定會取得收穫!取得成功!取得成就!

  居里夫人傳的學生讀後感23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從同學那兒借到一本《居里夫人傳》,我一口氣讀完了它。居里夫人——一個平凡而偉大的女科學家的形象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裏,她勤奮的一生給我深刻的啟示。

居里夫人生長在波蘭的亡國時期。她以刻苦的學習精神和優異的成績讀完了中學,由於經濟上的困難,不得不去當家庭老師,以換取深造的學費。她到法國進入大學後,一個住單身宿舍,經常以乾麪包充飢,以致引起嚴重貧血而昏暈過去。在提煉震動世界的“鐳”的過程中,長年累月在潮濕的木板房裏工作。為了提取一克純鐳,她竟在大鍋前煮了一百多噸瀝青。後來,居里不幸因車禍死亡,她忍愛了巨大的悲痛,繼續實驗。她終於一個僑居異國的波蘭女子的身份登上了大學講壇,為她祖國贏得了榮譽,對人類作出了巨大貢獻。

當代許多青年想有居里夫人的才能,羨慕居里夫的榮譽,卻不曾想過這些是從何而來的?居里夫人的經歷告訴人們,一切真正美好的東西都是從鬥爭甚至犧牲中獲得的,而美好的將來也要以同樣的方法去創造。我們的國家面臨着世界新技術革命的挑戰,我們的祖國正進行四化建設,是多麼需要許許多多像居里夫人那樣,勇於為科學獻身的科學家啊!

科學的道路是崎嶇的,只有那些不畏艱險的人,才能攀登上光輝的頂點。居里夫人以超人的毅力,執着的追求,使好登上了一個又一個科學的頂峯,兩次獲得諾貝爾獎金。她的一生對我們的啟示是:生命的價值在於奉獻。她對祖國深沉的愛,這是她排出萬難、努力奮進的力量源泉。

無數人的生命構成了一部人類的文明史。我們如今的現代化生活實際是躺在前人奉獻上的“坐享其成”。我們不忘記,哥白尼“太陽中心説”的奉獻,牛頓“三大定律”的奉獻,達爾文“物種起源”的奉獻,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奉獻。可是現在有些人卻認為奉獻是愚蠢的只有“多撈多得”似乎才是生命的價值,實質上是把生命的價值與金錢劃等號,他們的精神是空虛的,生活是蒼白的,生命是毫無價值的。

這本書使我懂得:每個有志氣的青少年,都應該像居里夫人那樣,做一個勇於攀登科學高峯的鬥士,為祖國美好的前程,為人類的未來獻身,這才是生命存在的真正價值。

  居里夫人傳的學生讀後感24

這是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的小女兒寫的傳記的節選,這篇文章帶給我最多的是驚奇與羨慕。

居里夫婦都是偉大的學者,他們一起工作,互相學習,有着共同追尋的目標,志同道合,雖然環境艱苦,但他們都從容應對。他們對科學的執着的熱愛是常人所不能比的。

想想現在的我,學習時間一長便不能專心,真是自愧不如。

我是羨慕着他們,可以與愛的人公共同追求喜愛的事業,一生彼此依靠,彼此鼓勵,共同進步。愛着同一件事,仰望着同一片藍天。一同發現了鐳,一同享受着榮耀與快樂,相比那些在逐夢的路上孤獨着的人們有了一個依靠,一絲牽掛。

對於科學,我們每個人都應擁有像孩子一樣的好奇與天真,繼續進步人類對自然的探索。對於世界,人類終歸是渺小的,而這渺小的卻有着改變的力量,就像居里夫人的功績,就是物理學史上的的里程碑。

同樣告訴我們,希望成功,就要首先付諸行動、努力,以及永不言敗的信念!

  居里夫人傳的學生讀後感25

瑪麗居里生於1867年,1934年逝世,被人們通常稱為居里夫人波蘭裔法國籍女物理學家,本書寫的是他從幼年到晚年的事情。

在書中我的心和居里夫人一起見證她的成功,這本書的情感就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居里夫人發明鐳(Ra)的時候,我為她驕傲,榮獲諾爾諾貝爾獎時,我為她高興。

我喜歡居里夫人的堅強,在那麼破舊的草棚裏研究了八年,她的手已經潰爛了,白內障已經變化的看不清東西就要失明瞭,還仍然堅持在工作。我被感動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她還去了戰場,救助受傷的戰士,這真的讓我很心疼。

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獲得了第一個諾貝爾獎,繼續又獲得了第二個諾貝爾獎。但在美國領取一克鐳鹽時她説:"這一克鐳不是我的是全波蘭人的。"這又能看出了居里夫人的愛國情懷。

居里夫人的一生看起來短暫,實際很長,我喜歡她的兢兢業業,喜歡她的樸實無華,喜歡她的無私奉獻,她的成功偉業都被世人所銘記。我要成為像她一樣的人,為祖國貢獻力量。

  居里夫人傳的學生讀後感26

假期即將結束,在這個漫長的假期裏,我看了很多的書籍,但讓我記憶猶新的是一套《名人傳記》,在這套名人傳記中,描述居里夫人的那一本令我印象最深刻。

居里夫人是法國著名的波蘭裔物理學家、化學家,被譽為是“鐳的母親”。1898年7月,居里夫婦發現了一種新元素並命名為釙,同年12月,他們又發現了新元素鐳,為了得到純淨的釙和鐳,他們在一個破棚子裏日以繼夜的工作,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提煉,才從幾噸瀝青鈾礦渣中得到十分之一克的鐳,為人類作出了偉大的貢獻。

居里夫人的成功不僅僅在於她那種對工作認真,一絲不苟的態度和刻苦鑽研的精神品質,還在於她淡泊名利的高尚節操,她以往説過:“我是想讓孩子從小就明白,榮譽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絕不能看得太重,否則就將一事無成。”

我應當從小嚴格要求自我,做事不能三心二意,在困難面前不要退縮。在居里夫人年輕的時候,和姐姐同時考上了外國的大學,可是經濟條件不允許兩人同時唸書,居里夫人勇敢的把機會讓給了姐姐,我應當學習居里夫人這種姐妹之間互相忍讓,互相關心的優秀品質。我還應當學習居里夫人淡泊名利的高尚節操,就算成功的做對了一件事,也不要沉醉於成功的歡樂與喜悦當中,應當繼續前進,成就更大的輝煌。

我將永遠記住居里夫人的名言:“我從來不曾有過幸運,將來也永遠不指望幸運,我的最高原則是不論對任何困難都絕不屈服。”

  居里夫人傳的學生讀後感27

在寒假最終一週的時光裏,我閲讀了《居里夫人傳》,感慨萬千。記憶最讓我深刻的那就是他説過的一句話“如果能追隨夢想而生活,本着自由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毅力、誠實不自欺的思想而行,則定能臻於至美至善的境地。”

居里夫人為了能從礦渣中提煉出鐳,她艱苦勞動了整整45個月,日日夜夜都不停止地攪拌,身穿一件沾滿灰塵、十分骯髒的工作服,一股股黑煙冒出來,薰得他眼淚直流,並且她的實驗室是一件十分簡陋的廢棄的吧、木棚,每當下雨就會漏水,屋子裏面濕答答的,夏天既悶熱又潮濕,冬天陰冷而又難耐,每次做化學實驗室,不分時節總是會不知不覺地產生一種刺激性很強的有毒氣體。

居里夫人在不一樣場合都有各種各樣的身份。是法國著名的科學家,是名普通的工人,是家庭主婦,還是那兩個孩子的母親。

居里夫人在如此惡劣的條件下,居然發現了鐳。居里夫人發現鐳,這對世界是偉大的貢獻,鐳為人類造福,在戰爭時期,總是利用自我的醫學知識,用鐳為病員們療傷。

讀了這本書,我最感動的是不謀取個人利益,將自我艱辛提煉出的鐳無私奉獻出來,這種精神不得不是我敬佩。如果想要做一個成功的人,而我們此刻卻養成了自私、傲慢、佔為己有的性格,實在是太慚愧了。居里夫人使我在以後的學習道路上要堅持不懈,刻苦努力。

  居里夫人傳的學生讀後感28

這是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的小女兒寫的傳記的節選,這篇文章帶給我最多的是驚奇與羨慕。

居里夫婦都是偉大的學者,他們一齊工作,互相學習,有着共同追尋的目標,志同道合,雖然環境艱苦,但他們都從容應對。他們對科學的執着的熱愛是常人所不能比的。

想想此刻的我,學習時間一長便不能專心,真是自愧不如。

我是羨慕着他們,能夠與愛的人公共同追求喜愛的事業,一生彼此依靠,彼此鼓勵,共同提高。愛着同一件事,仰望着同一片藍天。一同發現了鐳,一同享受着榮耀與歡樂,相比那些在逐夢的路上孤獨着的人們有了一個依靠,一絲牽掛。

對於科學,我們每個人都應擁有像孩子一樣的好奇與天真,繼續提高人類對自然的探索。對於世界,人類終歸是渺小的,而這渺小的卻有着改變的力量,就像居里夫人的功績,就是物理學史上的的里程碑。

同樣告訴我們,期望成功,就要首先付諸行動、努力,以及永不言敗的信念!

  居里夫人傳的學生讀後感29

記得第一次讀《居里夫人傳》,是在剛上中學的時候。久仰其大名,卻未知詳情,從同學那裏匆匆地借來一本,晝而忘食,夜而不寢,當時只感覺有一種強大的驅動力推動着我,讓我不由得以其為楷模。其充沛的精力、為了科學而獻身的偉大精神、還有那一顆熾熱而純真的心、高尚的人品和強烈的愛國活力……

居里夫人,這個創造了諸多世界第一的女性,第一次完整地走進了我的大腦。

居里夫人的青年時期是屈辱而期盼的。小時候應對着山河破碎的祖國,她稚嫩的心是屈辱而悲哀的,在俄國沙皇的暴力統治下,波蘭人民民不聊生,尤其是在知識分子的家庭,強烈的愛國心只能深掩於表面的逆來順受。六歲失去母親,大姐又由於疾病過早地離開,僅有年邁的父親、哥哥約瑟夫、二姐布羅妮婭陪伴在她的身旁。貧窮的生活像一個夢魘,纏繞着他們。還好,他們兄妹三個一個比一個爭氣,最終都拿着獎學金來到了夢寐以求的巴黎——當時的科學文化中心。而在這中間,瑪麗居里為了能夠讓二姐布羅妮婭順利完成學業,當了近五年的家教——一種跟女傭人差不多待遇的生活。瑪麗最終堅持住了自我的信條:最重要的是不要讓別人打倒你,也不要讓事情打倒你。而這種從小就培養起來的執着而堅強的秉性,無論是在她的科研中,還是人生的遭遇中,都得到了淋漓盡致地發揮,使人不得不慨歎——一個人的偉大,並不在於他所創造的成就,而在於其人生中彰顯的精神。

瑪麗的求學時期是艱難而奮鬥的。她每月只花費一百元的法郎,住着破舊的、陰暗而又潮濕的小房子。她的法語有缺陷,加之高中已經畢業了八年,所得到的知識也僅僅是凌亂而不透徹的,她開始花費更多的時間用於學習。為了節儉時間,她幾乎每一天只吃塗黃油的麪包和定量的胡蘿蔔、櫻桃之類的生菜果實,儘量不生火做飯。即使暈倒在地、即使二姐夫大呼“虛脱了,完全虛脱了!”,她依然又以極高的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天道酬勤,瑪麗,這個波蘭血統的女孩,在起初基礎並不牢固的情景下,經過自我近乎“斯巴達式”的努力,最終在畢業的時候以全班第一的成績被授予了物理學學士學位。偉大的成就等待着偉大的人物,瑪麗並沒有止步。她很快又投入到了攻讀碩士學位的備戰狀態。並且在此期間,遇見了影響她一生的、最終成為她終身伴侶的丈夫——皮埃爾居里。

是啊,人的生命是短暫的,而事業的進展則十分緩慢。瑪麗迫不及待地投入到了科學的聖殿。瑪麗的工作是“斯巴達式”的,不近人情的。在那個激動人心的科學時代、在那個人才輩出的時代、在那個不斷創造奇蹟的時代,瑪麗和她的丈夫以其畢生的精力獻身於科學。瑪麗沒有自我的實驗室,和丈夫一塊擠在一個破小簡陋的實驗室裏。他們敏鋭地捕捉最前沿的科學信息,投入研究。他們沒有經費,省吃儉用四處借貸,最終弄到幾噸可憐的瀝青礦渣,而接下來繁雜的工作程序,在那麼簡陋的實驗條件下,全靠他們利用一些“土方法”,不顧放射性元素的輻射,煉得了那麼可憐的不到十分之一克的氯化鐳鹽。他們發現了釙,並用她日夜思念的祖國的名字命名。瑪麗幹着一些連男人都不願意乾的髒、苦的活。他們放棄休息的時間,有時候在實驗室一呆就是一整天。然而,上帝是公平的。她和丈夫皮埃爾居里共同摘得了當年的諾貝爾獎。這是幸福的,也是理所當然的。是啊,一旦她認識到某一條路是正確的,她就毫不妥協地並且極端頑強地堅持走下去。

作為偉人,瑪麗的人生是艱辛而輝煌的。就在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放射性的偉大研究中時,飛來橫禍——皮埃爾出事了,一個在他鄉的異國女子獨自承擔起所有的職責。她接過丈夫的工作,又用她那堅毅而頑強的精神,強忍着悲痛,繼續着他們兩人的共同事業。而出於對名人的一種嫉妒,出於一些市井小民低級乏味的愛好,瑪麗的路走得是多麼的艱辛啊!各種流言的誹謗、甚至是在她工作本事上的風言風語,作為一個女性,她也有被氣得住進醫院的經歷。可是她立刻恢復過來,再次以全身心的熱情鑽進她生命的所在——實驗室。黃天不負有心人,1911年,這個偉大令人敬仰的女性,以自我頑強的品格和超人的才華,再一次向世人證明了自我的實力——她第二次獲得了諾貝爾獎。她成功地收穫了自我的人生。

作為科學家,瑪麗的人格是至高無上的。“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熱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於歐洲的知識分子中間,歐洲就會面臨一個比較光明的未來。”這是多麼高的評價啊!她不為自我的發現而申請專利,放棄成為百萬富翁的機會,依然過着一杯羹,一匙湯的清貧生活。她是“鐳之母”,自我竟沒有一克的鐳!“在所有的著名人物中,居里夫人是唯一不為榮譽所腐蝕的人。”她公開自我發現鐳的專利,她在應對四處的非議時,為了科學,毅然選擇留在了巴黎。她和皮埃爾一樣,不願意為申請一個院士而上門拜訪。她在戰爭中,義無反顧地主動組建醫療隊,救治傷病員。她身在巴黎,卻依然為祖國的獨立和科技發展事業而殫精竭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