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讀後感範文(通用8篇)

《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讀後感範文(通用8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93W 次

當閲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讀後感範文(精選8篇),歡迎大家分享。

《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讀後感範文(通用8篇)

  《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讀後感1

利用假期時間,我有幸拜讀了馮恩洪校長的一本教育著作《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書中有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説我們一直在選擇適合教育的學生,卻沒有關注我們的教育是否適合學生。馮恩洪校長不僅是具有遠見卓識,還是“藝高人膽大”的教育實踐家。早年,他就對德育改革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及思考。我們傳統課堂往往經常要求學生樣樣都行,但馮恩洪校長説,全才、全面發展是不現實的,我們應該接受他:“人皆有才,人物全才,揚長避短,個個成才”的觀點,要為有差異的學生選擇合適的教育才是我們教師的任務。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讓學生享受適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僅要創造適合教育的學生,教育更有責任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

但我們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大部分的時候是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滿堂灌”成了我們的教學模式,這樣的課堂讓學生“難受”,如何讓學生從“難受”過渡到“享受”,我從馮恩洪校長《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的得到了一些啟示:

一、愛學生

著名教育家韓鳳珍認為“所有難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強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都要千方百計地保護孩子的最寶貴的東西——自尊心。”想要保護孩子的自尊心,首先要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沒有水就不能稱之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就不能稱之為教育。教師把不同的愛獻給不同的學生,種進不同學生的心裏,就能結出不同喜人的碩果。

二、尊重個體差異,因材施教

孔子早在千年教育史中就提出“性相近也,習相遠也”的教育理念。孔子門下的成功學生頗多,其實跟孔子教學理念有很大的關係,孔子常常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教師面對學生的差異不應該埋怨,而是研究差異,關注差異,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人們常把教師比作是辛勤的園丁。然而,我覺得這種比喻並不恰當。園丁的工作是把花園裏的參差不齊的草本修剪得規規整整,千篇一律。難道教師所做的工作也是把有個性的學生給調教得千篇一律?那是扼殺學生的天性,也是我們教育的失敗。教師的眼裏既要有牛頓,愛迪生,也要容得下平凡的清潔工人,因為社會需要多方位的人才。所以,老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允許學生在某個階段落後,經過努力趕上。允許學生某個方面有所突破,某些方面平平淡淡。允許個別“超常”學生脱穎而出,這一切的參差不齊,才是教育的正常現象,因為教師並不是克隆專家。

如今,課堂教學要提效,就要退出講授,提倡合作,課堂教學要由講授走向合作,“班裏最好的學生一定也沒有老師知道的知識多,但老師知道的知識絕不會比全班同學加起來的知識多。”馮恩洪前輩的這句話有力的揭示了講授教學的弊端,非常具有説服力。讓每個學生享受適合自己的教育,真的很好!我們也不能等待,不妨去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方説尊重差異的調整與嘗試,全面優化課堂,提高效率等!

  《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讀後感2

暑假裏我認真地閲讀我國著名教育專家馮恩洪的著作《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這本書,結合自身的教育生活,我有了許多的思考與感悟。

教育的真諦是什麼?我的理解是: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知識,讓學生擁有學習能力和工作技能等;而學生是否享受學習似乎不是我們所要思考的,因為讀書就是枯燥的,需要每個人勤奮的。而《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一文中告訴我們: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讓學生享受適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僅要創造適合教育的學生,教育更有責任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異,教育者對學生的差異不應該埋怨,而是研究差異,關注差異,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尊重學生的情感,激勵學生“你真了不得,你離成功就差一步了”,創建和諧的師生情感,讓教育的感覺不是難受,教育的感受是走進享受。教育者的責任就是讓學生快樂成長。所以教育要讓學生徹底釋放自己潛能,讓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

撬起教育質量的支點在哪裏?在課堂。“撬起課堂教育質量的課堂變革在於,走出講授,走進合作或者差異發展,以釋放學生的潛能。”

課堂是將自然人打造成社會人的主要手段,課堂承擔着個體社會化的第一責任。課堂變革要由講授走進合作。合作課堂就是學生能講的讓學生講,經過啟發後,學生仍然存疑的,教師才發揮畫龍點睛的作用的課堂。合作課堂上,讓學生主動想參與課堂,開動機器,做課堂的主人,學到知識並理解知識,提高課堂知識的鞏固率。課堂變革還要由講授走進差異發展。差異發展就是我們給有差異的學會提供合適的教育,就是不固定班級,按照層次開展課堂教學,實實在在地實施分層次教學,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有效發展。

回顧我們的課堂教學,我們也在力求讓每一個學生得到發展,但每個班級學生確定,教材單一,課時緊,教師每天都在趕進度,在練習,有時完全忘卻了學生的需求,只是想着讓學生將課程內容學完就好,於是,講授知識就佔去大量的課堂時間,學生聽了課,做了練習,但就是課堂知識鞏固率極低。而那些為了展現合作教法而合作的課堂,讓後進生舉手發言的所謂關注差異的課堂,都不是高效的課堂。當前,由於課堂變革沒有適應時代,課程建設較滯後,導致我們的課堂大多在約束學生的潛能,萎縮學生的潛能,而非釋放學生的潛能,因此,學習的不快樂成了不少學生的痛苦感受。所以,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已經成為我們當下及將來亟需完成的任務。我們要建立符合學生個性、適應學生髮展的動態、綜合的課程體系;我們要讓合作課堂,讓差異發展成就學生的.美麗人生

教育的關鍵是適合每個學生的個性,促進學生個性特長的和諧發展,培養合格加特長的人才是中國社會發展需要。而我們現在的教育是重合格輕特長。過分強調合格,過分看重學生的分數,讓分數説了算,而擁有某方面特長的學生是鳳毛麟角,令人遺憾。試想,“一個學生將來用特長跟社會發展的需要形成一個結合點,找到一個結合點,那麼對這個學生來説,工作就是享受了”。反之,只有合格,毫無特長,走上社會,能快樂地享受工作嗎?

“創造適合每一個學生的教育”,是一種温暖,是一種關懷。“適合教育”就是強調以學生為本,追求人文關懷,引導學生的心靈走向真、善、美;強調教育要適合每一個學生的個性,適合每一名學生的實際需要,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民主、科學的教育教學服務;強調整體大於部分之和,要讓每一名學生都有發展。強調教育要與時代發展緊密結合;強調教育必須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把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的自主性、選擇性、傾向性還給學生。總之,適合教育就是要吸納古今中外一切科學合理的教育思想精華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服務,並在此基礎上賦予時代的特徵,繼續發揚創新,更好地為學生服務。

躬身自問:從教二十幾年,我是一個珍惜講台,努力做最好的自我的老師嗎?我是一個熱愛讀書,學會合作,由單科型的老師走向了複合型的老師嗎?對此,我還有極大的差距呀。既然創造適合每一個學生的教育已成共識,我們還需要等待嗎?作為一名現代教育者,我們要積極行動起來,努力提升自身素質,實現自身的專業發展,以適應教育現代化的要求,為走進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做好準備,做出貢獻。

  《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讀後感3

在馮恩洪的《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這本書中提到了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的關鍵是要研究學生,使教師告別書本中心,走進學生髮展以人為本的教育變革新時代。只有這樣,我們培養的人將真正是“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有個性有特長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那麼教師怎樣做到以生為本呢?有的教師從早到晚的泡在學校甚至教室裏,一發現問題就提醒學生,他認為這就會得到學生的認可,結果學生並不認同。我們提倡終身學習,但是長久的壓抑狀態的學習會造成許多仇視學習的現象。應該用什麼樣的方式教育學生呢?馮恩洪提到讓學生感動,讓學生從自身起見,不好意思不這樣做。這樣的動力來源於自身。有位教育家説,有時寬恕所產生的道德上的震動比責罰要強烈得多。它有助於學生認識自己的問題,促使他自身逐漸增長克服缺點的內在力量,激起他們進行自我譴責,自我教育。而這種自我譴責、自我教育比別人的譴責教育更為有力。

如果教師一味的“嚴格”和“高壓”,過分誇大學生的錯誤,動不動責罵學生甚至不允許學生犯錯,要求學生“必須如何”、“禁止怎樣”。勢必會抹殺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力,學生就會遷怒於教師,拒絕改正自己的錯誤,進而產生對抗情緒,達不到教育的目的。不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針對不同學生針對不同的違紀行為,應體現“人性化”。例如學生在犯了錯誤之後,我們切不可傷害學生的自尊,應時刻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和精神需求,少用批評多用鼓勵。

學生可以犯錯,老師也可以犯錯嗎?我認為可以,有時候故意的犯錯不僅讓學生對老師的這個錯誤印象深刻,也讓學生感受到老師並非高高在上,也是平易近人的,拉進師生的距離,真是一舉兩得的好辦法。

的確,壓制中的執行只是一時的成效,而鼓勵中的約束卻是一種潛移默化的自覺行為,只要孩子的心是朝着你的,還需要死命的不許這、不許那嗎?

總之只有讓學生“愛其師”,學生才會“信其道”。而讓學生“愛上你”的方法很多,只要我們時時換位思考,處處為學生着想,學生就一定會“愛上你這個老師”,學習的興趣將大大提高,他們的潛力就會發揮出來。所以説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是把學生管住,而是讓學生感動。

  《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讀後感4

著名教育專家馮恩洪的著作《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是馮恩洪教授結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實踐,對中國教育的理性思考與展望。這本著作,深深地吸引了我。

閲讀此書,我的感悟是:要學會欣賞,不遮擋陽光。

教師職業,固然辛苦,但卻極富挑戰性。在和每一個學生每一天的相處中,要針對學生千差萬別的個性因材施教,面對一個個活生生有自己獨特想法的學生,工作要時時創新,但更應遵循教育的規律。當你走在學校一些不起眼的角落,有時會聽到這樣的對話,我們老師只喜歡班上某某,而對我們從來都視而不見,真是偏心。這些被忽視的學生為了引起老師的注意,有時就會用一種不好的方式引起你的注意,你為此很生氣,師生關係鬧得很僵。

相反,在和諧的師生關係下,紀律就不再是什麼問題。學生相信你非常關心他,他就會盡可能地使你高興:遵守課堂紀律、專心聽課、按時完成作業、虛心向你請教……因為每個人都希望體驗成功的感覺,希望被尊重,被欣賞。所以,不要擋住學生的陽光,讓我們多做手指運動,當你豎起你的大拇指,可能造就一大批自信的人。

  《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讀後感5

教育的真諦在於實現人的社會化和人的個性化的和諧發展。而學生是有差異的,教師應該關注差異。學生是有情感的,我們的教育更應該尊重學生的情感。

馮恩洪校長的《適合學生的教育》書中有這樣一個事例,在美國小學的一節算術課上,一個黑人孩子結結巴巴告訴他的老師3加5大概等於7,面對這樣的低級錯誤,老師反而鼓勵孩子“你太了不起了,離成功只差一步了。”當老師鼓勵完孩子不久,他又主動舉起手,説老師我剛才的答案錯了,5加3大概等於8。他回過頭來問中國的校長我的回答對嗎?一旁聽課的校長説:“孩子如果你能把大概兩個字去掉,你就更了不起。”這件事情給我們的啟發是學生是有靈感的,回答錯誤的學生也有追求自我尊重的需求,精神需求,我們應該尊重學生的情感。

聯想到我們的課堂,小學的課堂裏學生拼命舉手,生怕老師叫不到自己,老師如果真的不叫自己,還不高興,還與同學較勁!初中剛入學時,孩子們初生牛犢不怕虎,每節課手都舉得高高的,隨着年級的增高,舉手的人數明顯減少,熱情明顯下降,有時還低着頭,很不好意思的樣子,有的學生甚至會也不舉。長此以往班級裏上課就籠罩着死氣沉沉氣氛。

反思我們的教學,鼓勵性的語言太少,老師太吝嗇了,把學生的積極性都給扼殺了,久而久之,形成了惡性循環。這難道不應該引起我們的深思嗎?

尊重學生的情感,關鍵是落實在課堂上,我們的課堂要讓我們的學生坐在教室裏如臨春風,尊重情感的課堂,讓學生喜歡我,讓學生喜歡我上的這堂課,形成一種和諧的師生情感。

  《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讀後感6

假期讀了馮恩洪先生的《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一書,感悟很深,對我觸動很大。其中印象最深刻就是其中關於教師自我提高,如何實現教師專業發展的部分。我們不但要珍惜講台,熱愛講台,享受講台,而且要挑戰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同時也只有做最好的自己,才能享受講台。要發展自己只有兩條路,第一條是知識的補充,主要的補充方式就是讀書,讀書可以提高自己的智商和情商,在各個方面最大程度上幫助學生;同時讀書使自己累計更多的經驗,用最好的方式來教育學生。知識的補充需要讀書學習,經驗積累需要反思和總結。在此基礎上學會合作雙贏,做複合型的教師,就會成功。一個優秀的教師和一個普通的教師的區別在於,一個一般的教師總是沾沾自喜自己曾經上過的那節課有多麼成功,而一個優秀的教師永遠認為教學是一個可以改進可以更好的事情。一個會讀書、會反思的老師,才是一個能挑戰自我、超越自我的老師,才是一個好老師。

對照馮先生的告誡,反思自己在這兩方面的`作為,感覺到距最好的自己有很大的差距。首先在讀書學習方面,感覺自己做的很不夠。在讀書方面來説,自己讀教育教學方面的書較少,很多不同學生的最好處理方法,很多課堂有效教育方法在前人的書中都有一定的提及,並找到了一些不錯的解決方法,而我卻有很多還沒有學到。現在讀了馮校長的書後,覺得從現在開始應該嚴格地要求自己,過去教師們常講:要給人家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現在的知識更新速度很快,如果不努力跟上,就會落後,就會被淘汰。只有改變觀念,終身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技能,才能更好地、更長時間地照亮別人,發展自己。

馮先生還告訴我們要積累經驗,學會反思。要提高自己就要學會反思並經常性去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從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找到更好的處理方式方法,教師要有反思的意識、習慣和技能。勤反思,勤總結,總結成功的部分,反思失敗的教訓,使自己成為一個有較高素質的教師,更好的為學生、學校服務。

對於做教育,只有瞭解了學生才能教好書,育好人。孔夫子教育學生成效卓著,重要原因之一,在於他對顏回、子路、曾參等學生的性格特長、思想狀況瞭如指掌,在知人的基礎上因材施教、因勢利導。意同自己作心與心的交流,是否自己真成了良師益友。

  《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讀後感7

讀了馮恩洪校長的《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一書,感悟很深,對我觸動很大。其中印象最深刻就是其中關於教師自我提高,如何實現教師專業發展的部分。

在這部分中馮校長告訴我們:在三尺講台上,我們同樣可以品味一流人生,創造一流業績。我們不但要珍惜講台,熱愛講台,享受講台,而且要挑戰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同時也只有做最好的自己,才能享受講台。要發展自己只有兩條路,第一條是知識的補充,第二條是經驗的積累。知識的補充需要讀書學習,經驗積累需要反思和總結。在此基礎上學會合作雙贏,做複合型的教師,你就會成功。

對照馮校長的告誡,反思自己在這兩方面的做為,感覺到距最好的自己有很大的差距。首先在讀書學習方面,感覺自己做的很不夠。一是讀書少,二是讀教育教學方面的書更少。平時總感覺時間少,拿各種原因給自己找理由,現在想起來,如果把平時上網看新聞等的上網時間拿來讀書,也能通讀幾部教育教學方面的理論著作了。總覺得自己的知識教中學夠了,正是這種對自己滿足的心態,使自己變得懶惰。現在讀了馮校長的書後,覺得從現在開始應該嚴格地要求自己,過去教師們常講:要給人家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現在的知識更新速度很快,如果不努力跟上,就會落後,就會被淘汰。只有改變觀念,終身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技能,才能更好地、更長時間地照亮別人,發展自己。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打算制定一個讀書計劃,擠時間來讀幾本教育教學學理論名著,除了學校發的讀物外,可以利用自己的專業特長,在網上找一些適合自己的讀物來學習,還要做好筆記,以便能不斷地提醒自己,特別是要學習一些新的教育教學理論,並用來指導自己的實際教學活動,爭取用不長的時間(一個學期),使自己的理論素質有所提高,同時學習一些專業知識,以便更好地為學生、學校服務。

馮校長還告訴我們要積累經驗,學會反思。一個優秀教師與一個普通教師的區別在於,一個一般的教師總是沾沾自喜自己曾經上過的那節課有多麼的成功,而一個優秀的教師永遠認為教學是一個令人遺憾的行為科學,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更好的課永遠是還沒有上,接下來要上的那一節課,是自己已經上過的課中永遠存在需要反思的餘地,需要有重新審視的環節。要提高自己就要學會反思並經常性去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從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找到更好的處理方式方法,教師要有反思的意識、習慣和技能。明確自己在專業發展中的主體地位以及其專業發展的現有水平、從而對自己的專業發展始終保持一種開放的、動態的心態。對照這方面的要求,覺得自己做的不夠好,一會不能經常性地去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只是有問題出現的時候才去反思,如果每個教學行為後,都去反思一下,總結一下,就不是出現或少出現一些問題,所以要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勤反思,勤總結,總結成功的部分,反思失敗的教訓,使自己成為一個有較高素質的教師,更好的為學生、學校服務。

馮校長還告訴我們,要發展自己,完善自己,教師要學會合作,實現雙贏。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閃光點,都有自己要學習的長處,所以要虛心向同事學習,同時也要把自己的成功經驗毫無保留地與同事分享,只有這樣,才能有一個充滿合作的團結的集體,合作不僅僅是指教師間的合作,教師與學生之間也要合作,因為教學是師生之間的雙向行為,如果沒有師生之間的合作,教學就不會成功。所以學會合作、樂於合作是一個優秀教師的素養。應該朝這方面繼續努力。

馮校長最後指出每一名優秀教師都是複合型的教師,要釋放學生的潛能,除了關注他們所學的國家課程外,還要關注他們感興趣的東西。因此,教師能不能上一門國家課程,開一門校本課程,帶一個學生社團也是評價一個優秀教師的的一方面。所以教師應該拓展自己的知識結構,要有自己感興趣的方面,然後才能影響自己的學生。今後自己在這方面也要努力。

  《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讀後感8

《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一文中告訴我們: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是把學生管住,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讓學生感動的教育,是讓學生享受適合自己的教育。讓每一個教室裏的學生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教育的真諦在於實現人的社會化和人的個性化的和諧發展,釋放學生的潛能,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你是老師,你的責任就是讓你的學生快樂,成長不需要伴隨着每天的愁眉苦臉,當你的學生走進教室,臉上沒有笑容的時候,你知道你的工作缺位了嗎?”是的,作為老師,我們有責任讓我們的學生實現快樂的成長。要讓學生快樂,就要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挖掘學生的潛能、釋放學生的潛能,讓學生生動活潑的發展。

人都是有潛能的,教育要釋放學生潛能。總分第一的學生不等於沒有弱勢智慧,總分倒數第一的學生不等於沒有強勢智慧。教育不允許嫌貧愛富!哪一個老師能發現總分不高的學生身上的強勢智慧並且創造環境讓人的強勢智慧充分燃燒,那麼這個老師在他的學生心目中是視為恩師的。釋放學生的潛能,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需要老師走進學生,研究學生,讓我們的課堂關注差異,尊重情感,讓學生享受課堂!

一、釋放學生的潛能,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需要關注學生的差異。

一個教師選擇三尺講台的時候恐怕要做好一個心理準備:我們將終身面對差異。面對差異不應該埋怨,埋怨會讓學生變得灰頭土臉,埋怨會讓教師產生職業倦怠。與其埋怨差異,不如研究差異,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教育需要給有差異的學生提供他伸手夠不到,但是跳起來能抓到的目標。這樣我們的學生在課堂裏能夠聽得懂,聽得明白,還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慾和探索欲,這樣他在課堂上就告別忍受,走出接受,走進享受了。

二、釋放學生的潛能,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需要尊重學生的情感。

學生是有靈感的。回答錯誤的學生也有追求自我尊重的需求。如果面對一個14歲的學生他回答3+5大概等於7,你會怎麼做?可能會無語、可能會暴跳如雷。而文章中的美國老師卻説出了讓我們終身難忘的一句話,“你真了不得,你離成功就差一步了。”你離成功就差一步了,每一個老師都會説,都會寫,但是在這樣的情境下,該有多麼艱難。如果你這樣做了,學生就會告別如坐鍼氈的課堂,走進如沐春風的課堂了。

三、釋放學生的潛能,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需要給學生提供傾訴衷腸的環境。

學生有青春的煩惱,有成長的煩惱,我們的校園怎樣才能有一個傾訴衷腸的環境呢?需要我們老師注意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學會傾聽。我們老師要做到老師不能不像老師,老師不能光像老師,既做良師又做益。做老師就要做學生喜歡的老師,只有在這個時候,學生才會對你傾訴衷腸。只有這樣,我們的校園師生之間才能以美好的心靈互相映照,以堅定的信念互相温暖,以整齊的步伐走向明天。

四、釋放學生潛能,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需要教師享受講台。

享受講台,就要熱愛講台。教師的工作看似平凡瑣碎,其實關係着一個國家的強盛和民族的興衰。我們需要想大道理,做小事情。熱愛講台,享受講台,關鍵是端正我們的位置。教師要找準定位,自覺到位,主動補位,不能越位,不得錯位。

珍惜講台,才能熱愛講台。珍惜講台就要發展自己,改變自己的角色。老師的魅力有三種:權利賦予的魅力,學術賦予的魅力,人格產生的魅力。我想,一個優秀的老師應該用學術魅力、人格魅力迷倒學生,只有做到這樣才能激活講台,享受講台。

五、釋放學生潛能,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需要教師實現自我提高。

教育是智慧的事業,是激情的事業,我們要帶着激情,帶着智慧走向三尺講台,不斷挑戰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一)做最好的自己,需要養成讀書的習慣,享受讀書的樂趣。

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得好:“如果學生的智力生活僅侷限於教科書,如果他做完了功課就覺得任務已經完成,那麼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別愛好的。”教師這個職業的特點就是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學生都不能僅僅侷限於教科書,況且我們老師呢?!另外從教師自身的良性發展層面看,讀書也同樣是一種提升自我,充實人生的重要因素。我們通過閲讀文學來培養愛心和審美情趣,通過閲讀專業理論來培養求真務實的技能本領。只有閲讀,才能讓我們更多的接觸和了解以往所不知道的世界。才能把閲讀的成果靈活運用到我們的工作之中,才能提升課堂駕御能力,才能讓學生感受學術賦予我們的魅力。

所以,閲讀之於教師,其實就是劃分教書匠和藝術家的一個分水嶺。一輩子教學,儘管勤勤懇懇,但從不或者極少閲讀教輔材料之外的書籍的老師,終其一生,最多也還只能是一個熟練“技工”而已。讀書可以使自己變得更聰明,使自己變得更有智慧。今天的教師想要做最好的自己,恐怕要拿起書來養成讀書的習慣,享受讀書的樂趣。

(二)做最好的自己,需要積累經驗,學會反思。

一個優秀的教師和一個普通的教師的區別在於,一般教師總是沾沾自喜自己曾經上過的那節課有多麼成功,而一個優秀的教師永遠認為教學是一個令人遺憾的行為科學,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更好的課永遠是還沒有上。自己已經上過的課永遠存在需要反思的餘地,需要有重新審視的環節。

波斯納提出了一個教師成長公式:經驗+反思=成長。他指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形成膚淺的知識。教師由“教書匠”向反思型和研究型轉變是現代信息社會和知識經濟社會對教育發展提出的必然要求,知識更新越來越快,具有傳統經驗的教師再也無法勝任培養人格健全、富於創造思維和創新能力人才的教學工作,迫使教師不斷吸收新的知識,對教學進行反思和研究,教學反思是中小學教師獲得專業化發展的有效途徑。要想成為一名優秀教師,就要把教學反思變成教師自身的自覺行為,而不是靠“規定”來完成。

(三)除了讀書和反思,做最好的自己,需要我們學會合作。

有效的教學出路只有一條——走出講授,走進合作。加拿大學者富蘭指出:“合作對於個人的學習非常重要。如果我們不與人交往,我們能學到多少東西是有侷限的。合作的能力不論在小範圍還是大範圍內,在後現代社會正在成為十分需要的能力之一。只要他思想開放(即提倡探索),個人的力量與有效的合作相結合將變得更為巨大。”由此想到我們的教師,我們的教師團隊,更需要合作的力量。一所學校,沒有合作的教師,要想取得好的成績,我想是不可能的。作為一名老師,我們首先要做善於合作的老師。每一個老師的知識結構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多個閃光點結合在一起就可以形成一節優質好課。除了師師合作,還有師生合作。很多成功的教學經驗都是到學生當中去備課。從學生中來再到學生中去,能夠更好地因材施教。

講台走不出首富,但講台有獨得之樂,講台可以讓人青春永駐。21世紀人類最好的教育,是讓每個學生享受適合自己的教育。最好的教育是要學生告別難受、結束忍受、遠離接受、走進享受!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需要智慧、需要激情。我們教師必須勤于思索、勇於實踐、善於總結,不懈追求,使三尺講台不僅成為我們安身立命的場所,而且成為我們實現人生價值的舞台。我們要做最好的自己,讓生命因三尺講台而精彩,讓學生因三尺講台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