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有關於奉獻的讀後感

有關於奉獻的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4W 次

我不敢説自己是廣袤無垠的大地,因為我沒有它那寬廣結實的胸懷,我不也説自己是浩瀚無邊的海洋,因為我沒有它那波瀾壯闊的氣勢,我也不敢説自己是春日裏那無聲的春雨,因為我沒有它那滋潤萬物的甘霖。但自從聽了《愛的奉獻》這首歌后,我懂得了:人活着就應該奉獻。

有關於奉獻的讀後感

唐代大詩人羅隱這樣形容蜜蜂:“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我覺得非常好。雖然蜜蜂在許多人眼裏是很平凡的,但我卻認為它是偉大的,它的偉大正來自於它的甘於平凡。蜜蜂的生命是短暫的,但它卻在這短暫的時間中,做出許多不平凡的事。蜜蜂辛勤勞動,每天忙於花叢之間,苦了自己,卻甜了許多人……生活中也有許多這樣的例子。

蘇步青説過:“愛祖國,為祖國的前途而奮鬥,是時代賦於我們的神聖職責。”而孔繁森就是這樣的人,他為西-藏做出了許多貢獻,為西-藏奉獻了自己的一生。他每天廢寢忘食的只想着怎樣才能把西-藏建設得更好,才能讓西-藏人民過上好的生活。他想的全是別人,這是奉獻。

德國詩人歌德説過:“世界上最偉在的美德是愛祖國。”而錢學森就是這樣的人。錢學森在美國學成之後,有豐厚的生活待遇,為了祖國的發展,為了祖國的強大,他沒有留戀,毅然回到祖國,在回國後,在中國的導彈事業上作出了非凡的貢獻,這也是奉獻。

從他們身上,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人生的意義在於奉獻而不在於索齲”如果你是一棵大樹,就撒下一片陰涼,如果你是一泓清泉,你就滋潤一方土地,如果你是一棵小草,你就增添一份綠意,如果你是一顆星星,你就點綴一角天空。

值此六十華誕之際,在這充滿温情的中國,讓我們一起重唱:“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這首歌吧!讓我們中國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陽光一般的愛。讓我們的祖國因我們的奉獻更加精彩!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我們的愛心正是從一點一滴的生活事件中體現出來的,一個微笑,一句真誠的言語,或者是舉手之勞的幫助,都在體現我們的愛心。我讀了一個故事後深受教育。

故事的大意是:弗來明是一個窮苦的的蘇格蘭農夫。有一天,當他在田裏耕作時,聽到附近泥沼裏有一個孩子求救的哭聲,於是他急忙放下農具,跑到泥沼邊,看到一個小男孩正在糞池裏掙扎,弗來明顧不得糞池的髒臭,把這個孩子從死亡的邊緣拉了出來。

過了幾天,一輛嶄新的馬車停在農夫家門前,車裏走下一位高雅的紳士。他自我介紹説是被救孩子的父親。

“我要報答你,好心的人,你救了我孩子的生命!”紳士對農夫説。

農夫回答説:“我不能因為救你的孩子而接受報酬。”

正在這時。農夫的兒子走進茅屋,紳士問:“那是你的兒子嗎?”

“是!”農夫很驕傲地回答。

紳士忽然有了一個好主意,他説:“我們來個協議吧,讓我帶走你的兒子,並讓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假如這個孩子像他父親一樣,那他將來一定會成為一位令您驕傲的人!”

農夫答應了。後來農夫的兒子從聖馬利亞醫學院畢業,併成為舉世聞名的弗來明 亞歷山大爵士,也就是盤尼西林的發明者。他在1944年受封騎士爵位,並獲得了諾貝爾獎。

數年後,紳士的兒子染上肺炎,是誰救活他的呢?盤尼西林。那紳士是誰呢?他就是英國上議院議員丘吉爾,他的兒子是英國政治家丘吉爾爵士。就是這個這麼一個故事,從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弗來明為了救別人的孩子,而使自己的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最終獲得諾貝爾獎,而丘吉爾,則由於幫助別人的孩子受教育,而使自己的兒子在患病時幸運地戰勝了病魔,當我們在奉獻愛心幫助別人時,其實不僅僅是幫助別人,有的時候恰恰是在幫助自己。奉獻我們的愛心,不僅讓我們得到精神上的愉快,而且也是在幫助我們自己,促使自己走向成功。我們青少年,要努力培養自己的愛心,把愛心奉獻給社會,把愛心奉獻給他人。我們可以從經驗中也會發現,只有真正地關心他人,奉獻出自己的愛心,才能贏得他人的注意,幫忙和合作。隨時關心他人,希望為人所關心,所注意,乃是人類最重要的需要,在得知被別人關心時,我們心中就會有一種幸福的滿足感,同樣,別人也有同樣的渴求。而且,我們越是關心他人,也越是能獲得他人的信任與感動,自然他人也會更加地關心我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