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秀教案(15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秀教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28W 次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優秀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秀教案(15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秀教案1

【活動目標】

1、幼兒喜歡關於空氣的實驗活動,積極探究空氣的祕密。

2、幼兒通過實驗操作和生活聯想,發展其觀察力、探究力、説明性語言講述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3、幼兒瞭解空氣是無處不在、看不見、摸不着、無色無味的氣體;知道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空氣,知道空氣有助燃的作用。

4、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活動重難點】

幼兒喜歡關於空氣的實驗活動,積極探究空氣的祕密。

幼兒瞭解空氣是無處不在、看不見、摸不着、無色無味的氣體;知道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空氣,知道空氣有助燃的作用。

【活動準備】

幼兒已有經驗:幼兒僅僅瞭解空氣的存在,但不能全面瞭解空氣的特點,也不瞭解空氣與我們生活的聯繫,更不能夠用規範、準確、簡單明瞭的語言講述空氣的特點。

物體材料準備:幼兒每人提前收集一袋空氣、餐巾紙、一盆水、一個大的透明的缸、10個玻璃杯、10個塑料杯、10支蠟燭,課件PPT。

【活動過程】

一、交流討論和實驗操作,激發幼兒探究慾望,同時瞭解空氣的無處不在。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所以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是科學啟蒙的關鍵,它將使幼兒永遠保持探究學習的熱情。因此,教師利用有趣的科學操作活動,激發幼兒探究空氣特點的慾望。

1、教師提問,幼兒交流分享。

師:我們小朋友每人收集了一袋空氣,請問大家是從哪裏收集的空氣?

師:除了我們生活的環境中有空氣,那空氣還會藏在哪裏呢?

教師出示玻璃杯:杯子裏有什麼?

教師小結:原來空氣隨處可以收集到。

2、教師操作“杯子倒扣水中”實驗,幼兒觀察。

教師操作:將乾乾的餐巾紙塞入杯底,把杯子垂直倒扣着壓入水下,一會兒取出來,問“看看餐巾紙有什麼現象?”

師幼討論:杯中的餐巾紙依然是乾乾的?水為什麼進不了杯子?杯子裏有什麼東西不讓水進去呢?

教師小結:空氣不僅存在於我們隨處可以收集到的地方,也藏在杯子裏。

3、全體幼兒操作“粉筆放入水中”實驗。

師:生活的環境中有空氣,杯子裏藏着空氣,哪裏還藏着空氣呢?

全體幼兒操作實驗。

師幼交流討論得出結論:粉筆裏也藏着空氣。

師:大家想一想,空氣還會藏在哪裏?

師:空氣在我們周圍,在杯子、粉筆、衣服、鞋子裏,還有田野

裏、天空中。許多地方都有空氣,請用一個詞語來描述空氣的存在。

教師小結:空氣是無處不在的。

(教師通過活動前引導幼兒隨處收集空氣並表述出其收集來源的環節,讓幼兒直接體驗並感受“空氣無處不在”,活動設計即巧妙又富有説服力。同時,教師在進行第一個“杯子倒扣水中”實驗時,鑑於幼兒的操作經驗不足便為其進行直接的示範與演示,這不僅保證且規範了實驗的準確性,也為幼兒接下來的親身實驗做好指導與鋪墊。)

二、觀察、交流、討論,使幼兒進一步瞭解空氣的特點。

師:空氣無處不在,那空氣是什麼樣子的呢?現在請看看周圍的空氣是什麼樣子的?

出示圖標

教師小結:原來空氣不僅無處不在,空氣還是看不見,摸不着,無色無味的。

(教師在引導幼兒討論“空氣是什麼樣子的?”時針對幼兒表述經驗不足的實際,通過“摸一摸”“聞一聞”“看一看”充分調動幼兒感知覺,以此幫助幼兒理解與表達,這也體現了教師別具匠心的引導方式,最大限度激發了幼兒的發散思維。同時,圖標的出示更加深了幼兒對於空氣特點的瞭解與認知。)

三、互動遊戲和實驗操作,培養幼兒初步的探究能力,同時全面瞭解空氣的用途。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科學領域明確指出:“要積極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及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慾望。”所以在此環節中運用互動遊戲、實驗操作,與實際生活中的現象相結合,培養幼兒初步探究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師:我們知道了空氣無處不在、是看不見、摸不着、無色無味的氣體,那麼空氣有什麼用途呢?

1、“屏息10秒”互動遊戲。

互動遊戲:師幼一起閉緊嘴,捏住鼻子,屏住呼吸10秒。

師:大家剛才有什麼感覺?為什麼有這樣的感覺?

總結得出結論:人需要空氣,沒有空氣,人會窒息而死。

出示圖片提示

師:除了人類需要空氣,誰還還需要空氣?

教師小結: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空氣。

2、師幼分別操作“燃燒需要空氣”的實驗。

師:還有一種特殊的事物需要空氣,大家想不想知道?

教師操作實驗,幼兒觀察。

師:蠟燭為什麼慢慢熄滅呢?用杯子將燃燒的蠟燭與外界的空氣隔離,空氣進不去,蠟燭就熄滅了。所以説明了誰還需要空氣?

得出結論:燃燒需要空氣。

幼兒分組做實驗,觀察火焰的變化。

師:杯子將燃燒的蠟燭與外界的空氣隔離,能使蠟燭熄滅,那如果我們家做飯時油鍋着火了,怎麼辦?

教師小結:小朋友們可以將安全小知識告訴自己的家人,我們年齡太小,很危險,所以不能自己獨立操作。

(教師利用互動遊戲,使幼兒真實體驗到了空氣對人類的用途,接着引導和追問的方法,使幼兒自然而然地瞭解到動物和植物也需要空氣。教師還運用具體形象的圖標來表示火焰的變化,進一步培養幼兒初步的探究能力。最後教師還借用實驗來引導幼兒解決實際生活問題,充分體現了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

四、生活遷移

師:剛才提到空氣對於人類如此重要,可是請看圖片,由於個別人們垃圾亂堆亂放、大量砍伐樹木,汽車尾氣和工廠有害氣體排放,使我們的空氣被污染,那我們應該怎樣做?

幼兒交流討論想法。

教師小結:希望大家成為環境小衞士,時刻提醒周圍人們保護我們的環境,相信我們會生活在一個清新的環境裏。

(本環節教師通過圖片引導幼兒意識到“環境污染”的巨大危害,激發其保護環境的意識,這也真正實現了科學活動“學以致用”引導其利用科學經驗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即科學服務於生活的教育理念。)

【活動延伸】

1、幼兒每人拿一個塑料袋,到户外收集空氣,放飛“風箏”。

2、將衣服、氣球、杯子、蠟燭、毛巾等更多的材料投放在區域中,幼兒可以自主操作,進一步觀察、探究空氣的祕密。

3、發放調查表進一步深入探索、瞭解空氣的祕密。

活動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並且達到了預期目標,效果非常好,甚至超過了預期效果。整個活動既讓幼兒體驗了實驗成功時的快樂、增強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護環境的必要性,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這個活動在中班開展是非常有意義和有必要的。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秀教案2

中班科學:馬路上的車

設計意圖:

幼兒天生對富有動感的對象有濃厚的興趣,這些對象極易進入他們的視線。快與慢,所表達的速度現象正是存在於動態過程之中。

環境中的快與慢無處不在,馬路上的車速度有快有慢,動物行走有快有慢,人的運動有快有慢,就連吃飯、洗手、穿脱衣服的速度也有快有慢......《綱要》指出,“教育活動要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車是幼兒熟悉並喜歡的物體,為了引發幼兒關注周圍事物的快慢現象,感知事物的差異性,思考為什麼有快有慢,於是,我們選擇並設計了此項中班科學活動《馬路上的車》。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多種方式體驗速度的快慢,學習運用兩兩比較的方法區分快慢,初步瞭解快慢的相對性。

2、學習記錄車輛行駛的快慢現象。

3、幼兒在輕鬆愉快的環境與氛圍中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

活動準備:

1、教具:多媒體課件《馬路上的車》(一)(二)。

2、學具:記錄盤25個;小汽車、摩托車、自行車磁性卡片若干;小汽車方向盤模型、摩托車、自行車車頭模型各9個。

3、場景佈置:操作區、馬路

活動過程:

一、 比一比。引出快、慢,幼兒初步感受速度有快有慢。

1、教師介紹遊戲名稱和玩法:孩子們,我們來玩一個遊戲,名字叫“摸摸xx跑回來”。老師説摸摸大門跑回來,你們就跑去摸摸大門,看誰最先跑回老師這裏。

2、幼兒遊戲一次後,教師提問:誰最先跑回老師這裏?為什麼?幼兒説出跑的速度有快有慢。

3、幼兒再進行遊戲二次。

二、 看一看,説一説。初步理解車輛行駛的速度有快有慢。

師:老師帶來了一段有趣的錄像,請小朋友仔細觀察,看看畫面上有什麼?

1、觀看多媒體畫面(一),提問:

(1)你看到畫面上有什麼?

(2)畫面上的小汽車、摩托車、自行車在幹什麼?

(3)它們誰跑得快,誰跑得慢,請小朋友先猜一猜,把你的想法和身邊的小夥伴説一説。

2、觀看多媒體畫面(二),提問:

(1)小汽車比誰跑得快?小汽車還比誰跑得快?

(2)摩托車比誰跑得快?

三、學一學,演一演。學習運用兩兩比較的方法區分快慢,進一步感受、體驗速度的快慢是相對的。

1、學一學。

師:我們來學一學這些車是怎樣跑的?它們的速度是怎麼樣的?

教師小結:小汽車跑得快快的,用小碎步快快地前進;摩托車跑得慢一些,打開雙腳跨上摩托車,用稍慢的速度前進;自行車跑得最慢,抬高雙腿用力踩,慢慢地前進。

幼兒用動作模仿不同車的行駛方式,並控制速度。

2、演一演。

老師與五位幼兒自選一種車的模型,並自由選擇一種與自己不同的車兩兩結成車隊,進行車速表演。其它幼兒當指令員發口令,遊戲結束後師幼共同小結表演情況:小汽車和摩托車比,小汽車快,摩托車慢;摩托車和自行車比,摩托車快,自行車慢;小汽車和自行車比,小汽車快,自行車慢。

四、比一比,記一記。引導幼兒把觀察表演的結果記錄下來。

1、介紹記錄盤、操作材料、操作要求。

師:每個小朋友有一個小簍子和一個記錄盤,小簍子裏有許多的車,記錄盤上有兩條馬路,每條馬路前面有一個小動物,馬跑的快作為快標記,烏龜跑的慢作為慢標記。請小朋友把剛才看到的表演結果記錄下來,先想一想,什麼車和什麼車比,它們誰快誰慢,把跑得快的車放在快標記後面,跑得慢的車放在慢標記後面。

2、幼兒進入操作區進行記錄,教師巡迴指導。

3、請個別幼兒介紹記錄情況。

五、玩一玩。幼兒在遊戲《愉快的旅行》中根據音樂快慢的變化控制車速。

1、幼兒自主選擇一種車的模型。

2、教師介紹遊戲規則,並進行安全教育,幼兒按要求進入場景二——馬路。

師:小汽車跑得最快站在前面,摩托車比小汽車慢,站在小汽車的後面,自行車速度最慢,站在摩托車後面。我們去旅行的時候要注意安全,車要跑在馬路上,並注意保持車與車之間的距離。

3、幼兒根據音樂快慢的變化控制車速進行遊戲。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秀教案3

活動目標:

1、通過詩畫形式使幼兒瞭解春、夏、秋、冬的明顯特徵。

2、培養幼兒詩畫教學的興趣,輕鬆自然的掌握兒歌內容。

3、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4、體驗明顯的季節特徵。

活動準備:

錄音機、配樂兒歌一首《四季歌》、筆、繪畫用紙等。

活動過程:

一、欣賞兒歌

1、幼兒完整欣賞配樂兒歌一遍。

2、請幼兒説説兒歌中講到了什麼?

二、畫兒歌

根據幼兒的講述教師畫兒歌

1、春

迎春花、柳樹、蜜蜂、蝴蝶等。

2、夏

火紅的太陽、枝繁葉茂的大樹、荷花等。

3、秋

美麗的菊花、飄落的樹葉、黃色的小草。

4、冬

臘梅花、雪花飄、雪人等。

三、看畫學兒歌

1、春

師:春天來、春天來,什麼花兒開?

幼:春天來、春天來,迎春花兒開。

師:紅花開、黃花開,誰和誰都飛來?

幼:紅花開、黃花開,蜜蜂、蝴蝶都飛來。

2、夏

師:夏天到、夏天到,什麼東西當頭照?

幼:夏天到、夏天到,火紅的太陽當頭照。

師:誰枝繁葉茂,誰朝着太陽笑?

幼:大樹枝繁葉茂,荷花朝着太陽笑。

3、秋

師:秋天到、秋天到,美麗的什麼畫開放了?

幼:秋天到、秋天到,美麗的菊花畫開放了。

師:什麼吹、什麼飄,誰換上了黃衣袍?

幼:秋風吹、樹葉飄,小草換上了黃衣袍。

4、冬

師:冬天到、冬天到,什麼花兒開放了?

幼:冬天到、冬天到,臘梅花兒開放。

師:什麼吹、什麼飄、雪人松柏齊叫好?

幼:北風吹、雪花飄、雪人松柏齊叫好。

四、編動作念兒歌

根據兒歌內容,編上簡單的動作,完整的念兒歌。

課後反思:

以前在兒歌教學中,大多是教師説一句,小朋友學一句,通過多次反覆,小朋友也就掌握了,幼兒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的,雖然會説了,但完全靠機械記憶,缺乏主動性。現在我覺得運用畫兒歌的形式,圖文並茂,直觀形象,趣味性強,詩畫對應,看畫學詩針對性強,孩子們在欣賞圖畫的同時,輕鬆自然的掌握兒歌的內容。

通過教學活動,我覺得在幼兒學會説兒歌,還可以啟發幼兒畫兒歌,通過説、畫使幼兒理解並掌握兒歌的內容,編排簡單的動作,通過説、畫、表演等系列活動,圓滿的達到認知的目的。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一年分為春、夏、秋、冬。

2、讓幼兒感知和體會四個季節有那些的不同景象以及特點。

3、讓幼兒掌握一年四季的輪換順序。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5、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幼兒瞭解四季的特點。

2、讓幼兒掌握一年四季的輪換順序。

活動準備

綠色、紅色、黃色、白色四種顏色板;“一年四季我知道”兒歌;春、夏、秋、冬四季掛圖。

活動過程

1、先提問幼兒知不知道一年分為幾個季節?

2、出示“一年四季我知道”的兒歌。教幼兒讀,啟發幼兒從兒歌中找答案。

3、找到一年分為春、夏、秋、冬四季。出示掛圖讓幼兒欣賞,,一一和幼兒介紹每個季節的不同景象和特點。(春季:春暖花開、小草綠、小鳥叫。用小鳥飛的動作代表春季。用綠顏色代表春季。夏季:樹葉茂盛、温度高、可以去游泳。用游泳的動作代表夏季。用紅色代表夏季。秋季:樹葉開始變黃,有落葉,果實成熟。用落葉的動作代表秋季。用黃色代表秋季。冬季:温度開始變冷,北方下雪,用白色代表冬季,用搓手的動作代表冬季。)

4、出示圖例讓幼兒明白一年四季的輪換,是循環不止的。

春季到夏季到秋季到冬季,做旋轉狀。

5、進入遊戲。(預先在教室後的地板上鋪上代表春、夏、秋、冬四種顏色板。帶領幼兒圍圈拉手。一面轉圈一面讀兒歌。讀到最後,老師説那個季節來了,幼兒就要做那個季節的動作跑到那個季節的顏色板中去,做錯的就淘汰。)

6、小結:我們學習了這節課,以後就能更好的認識生活,感受生活,愛生活。

教學反思

在這節課中,我能照顧到幼兒的理解能力。都是用一些幼兒經常接觸到的顏色和幼兒比較容易做的動作來上課。用幼兒容易想到的景象來代表每個季節,做到層次分明,容易區分。趣味性強,能挑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

(9)中班教案《四季》

活動目標:

1、瞭解四季裏常見的花。

2、知道四季變化的順序,初步感知四季是不斷變化的。

3、學會表達自己對四季變化的認識。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四季,並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5、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第一課時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四季的花兒》、筆。

活動重點:

瞭解具有季節代表性的花朵。

活動難點:

用連線的方法將各季的花兒與相應的季節連起來。

活動過程:

1、各種各樣的花。

看圖:"你認識這些花嗎?你見過嗎?你喜歡什麼花?為什麼?"引導幼兒從花的形狀、顏色來表述。

2、教師指導幼兒閲讀幼兒數學用書,並討論:春、夏、秋、冬各季有季節代表性的花分別有哪些?

你家裏或幼兒園裏是否種植過這些花呢?

3、請幼兒用連線的方式將各季的花兒與相應的季節連起來。

第二教時

活動準備:

四季的拼圖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

1、瞭解四季有意的變換順序。

教師有意不按順序出示四季的圖片,引導幼兒説出各個季節的主要特徵。

引導幼兒根據四季的特徵正確排列四季的變換順序。

2、分組進行拼圖遊戲。

幼兒分組進行拼圖遊戲,教師巡迴指導,不斷提醒幼兒要按不同的季節進行拼圖並排序。

鼓勵各組幼兒按排列的順序,相互交流自己知道的四季變化特徵。

3、製作冊教師引導幼兒在四張紙上分別畫出春、夏、秋、冬四季的特徵。

將畫好的四季特徵按順序裝訂在一起製作成四季冊,並請幼兒寫上自己的名字。

幼兒相互交流、展示自己的四季冊。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秀教案4

設計意圖

《指南》中提出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索慾望,培養探究能力。充分尊重和保護其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中班幼兒好奇心強,喜歡問“為什麼”,通過這次實驗教學,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對實驗探究的的興趣,學習使用實驗記錄表。

活動目標

1.在操作實驗中瞭解不同材質的吸水現象。

2.能參與操作,並將實驗結果記錄下來。

3.培養探索興趣。

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實驗操作讓幼兒知道不同材質的物質吸水性是不同的。

難點:通過操作得出實驗結果並使用實驗記錄表記錄下來。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衞生紙、普通A4紙、海綿、布條、木頭、小石子、泡沫和若干個裝着水的小水桶,記錄表。

經驗準備:中班幼兒具備動手操作能力,在老師的指導幫助下可以完成實驗操作。

活動過程

一、實驗導入,激發幼兒的興趣

將水桶放在桌子上,手拿着海綿放進水桶裏,將海綿撈出來後,擠一擠,有水流出來。請幼兒仔細觀察思考,為什麼海綿裏會流出水?

幼:水被海綿吃掉了,用手擠一擠又擠出來了。

師:沒錯,水被海綿吸走了,老師用手擠又把它擠出來了。這就説明了海綿可以吸水。

二、討論生活中哪些材料可以吸水。

師:剛才我們發現海綿可以吸水,現在請大家開動腦筋,想一想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可以吸水?

A:衞生紙

B:普通A4紙

C:衣服

師:小朋友們説了好幾種可以吸水的材料,今天,老師也準備了一些材料,但是不知道它們能不能吸水,我們來測試一下吧。

(教師將準備好的材料放在桌子上,幼兒分組,領取實驗材料和小水桶以及觀察記錄表)

三、幼兒操作實驗

1.介紹實驗材料及要求

師:大家都領好材料了,我們先看看這些材料都是些什麼呢?

幼:衞生紙、普通A4紙、布條、木頭、小石子、塑料、泡沫。

師:在實驗過程中,請大家把實驗的材料放在水桶裏沾一下,然後拿出來,擠一擠。根據你看到的現象,把它是否吸水記錄在實驗記錄表上,在實驗過程中請保持桌面的整潔。

2.教師示範實驗及觀察記錄表的使用

師:(展示水桶,衞生紙)大家看,我們把衞生紙拿好放進水桶裏沾一下,立刻拿出來,擠一擠,擠出很多水。我們發現衞生紙全濕透了,而且能擠出水。然後我們在記錄表中畫着衞生紙的地方下面空格里打勾√。

幼兒小組合作完成實驗,記錄實驗結果。

3.邀請個別小組介紹實驗結果。

幼:我們發現衞生紙、A4紙、布條都可以吸水,還能擠出水,木頭、小石子、塑料、泡沫不能吸水,也擠不出水。

四、教師實驗驗證

師:小朋友的實驗做完了,還得出了結論。那接下來,就請大家和老師一起來驗證一下,看你們的操作結果正確嗎?

(教師操作驗證,並記錄結果,與幼兒一起分享操作結果)

教師小結:在實驗中,我們發現衞生紙、A4紙、布條吸水,而且能擠出水,其中衞生紙的吸水速度較快,木頭、小石子、塑料、泡沫不吸水,也擠不出水。在科學上我們把它叫做毛細現象。這些吸水的東西表面都有我們肉眼看不見的毛細管,當我們把它放到水裏的時候,它就會像小魚一樣張開小嘴拼命吸水,所以它就變濕了,我們擠一擠還能擠出水來。

活動總結

科學源於生活,我們所做的只是引導孩子來發現科學,探索科學,並將經驗用到生活中去,讓科學來為我們更好的服務。通過這次的科學吸水小實驗,幼兒可以初步理解並在操作中知道哪些物體吸水,哪些物體不吸水,還能學習將自己的實驗結果記錄下來與大家分享。通過自主的實踐探索,幼兒能夠積極與同伴一起進行探索與發現,在過程中激發兒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科學,在成功中感受快樂。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秀教案5

活動目標:

1、知道蜜蜂與蜂蜜的關係。

2、瞭解蜂蜜的味道及其在生活中的用處。

3、認識養蜂行業。

4、在活動中幼兒傾聽音樂,大膽的遊戲表演。

5、樂意與同伴合作遊戲,體驗遊戲的愉悦。

活動準備:

PPT課件、蜂蜜、可做果汁的蔬果,如西瓜、蘋果、橙子、胡蘿蔔、黃瓜等。

活動過程:

1、將蜂蜜倒入碟子裏,請幼兒嚐嚐味道,然後猜一猜:

——這是什麼?

——你們知道它是哪裏來的嗎?

3、大家一起來榨果汁啦!

——請幼兒選擇一種事先準備好的蔬果,放入果汁機,加入適量的水,蓋好蓋子,開始榨果汁。

4、品嚐果汁,並進行比較。

——把榨好的果汁倒出來,請幼兒品嚐,説説是什麼味道。

——加入蜂蜜後再請幼兒品嚐,並説説又是什麼味道;加蜂蜜前後哪一種更好喝。

——大家一起享用好喝的蜂蜜果汁。

活動反思:

通過這次的活動,使我感到對於一些科學活動,要讓幼兒大膽嘗試,從操作中獲得知識,這樣比只靠教師的傳授更能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幼兒獲得的知識更直觀,尤其是對於中班的幼兒來説,我們更要相信幼兒的'能力,要多放手,而且教師選擇的主題內容要貼近幼兒的生活,這樣才能更好的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使幼兒在玩中學習,獲取更多的知識。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秀教案6

設計意圖

夏天幼兒園的花壇裏、果樹下、草叢中變成了昆蟲的世界。孩子們似乎天生對各種各樣的昆蟲感到好奇,他們經常睜着自己明亮的眼睛觀察那些小動物。基於此,我設計了“毛毛蟲變蝴蝶”這一活動。為了幫助幼兒更加生動形象地理解蝴蝶的生長過程,我還製作了相應的多媒體課件,並且通過有趣的故事幫助他們瞭解蝴蝶生長過程方面的知識。

而《毛毛蟲和蝴蝶》這首歌曲,生動形象地講述了“毛毛蟲變蝴蝶”的過程。音樂故事情節充滿童趣,音樂形象深受幼兒喜愛。這節活動,旨在讓幼兒通過表演歌曲來複習、鞏固毛毛蟲生長的過程。為了讓幼兒欣賞音樂,感受AB段樂曲的不同曲風(緩慢歡快),體驗傷心和快樂的兩種情緒。在欣賞和感受的同時,讓幼兒嘗試用肢體動作表現毛毛蟲一伸一縮的動作和蝴蝶飛舞的動作。

活動目標

1.知道蝴蝶的特徵,瞭解毛毛蟲變蝴蝶的過程,豐富有關蟲卵、幼蟲、蛹、蝴蝶等的知識。

2.體驗用身體模仿毛毛蟲變蝴蝶的喜悦。

3.激發幼兒探索昆蟲奧祕的慾望。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重難點

重點:瞭解毛毛蟲變蝴蝶的轉變過程。

難點:激發幼兒探索昆蟲奧祕的慾望。

活動準備

《毛毛蟲變蝴蝶》的課件、蝴蝶圖片蝴蝶生長過程圖。

活動過程

一、用猜謎語的形式引出蝴蝶

指導語:“今天老師帶來一位神祕朋友,請你猜猜它是誰?”

出示謎語:長相俊俏,愛舞愛跳,春花一開,它就來到。

二、出示蝴蝶掛圖,讓幼兒説説蝴蝶的特徵

(一)教師引導幼兒説一説蝴蝶的特徵。

小結:蝴蝶的身體分為頭部、胸部、腹部三個部分。它們都有一對翅膀、觸角和身體,它們的顏色和花紋等都是不同的。

(二)指導語:“蝴蝶美不美?可是我聽小蜜蜂説蝴蝶小時候可難看啦,不信你們看------”

三、用故事結合課件介紹毛毛蟲變蝴蝶,幫助幼兒更加形象地理解蝴蝶的生長過程

(一)教師播放課件並講述故事。在一個有月光的晚上,樹葉上躺着一顆蟲卵,第二天從卵裏孵出了一隻小毛毛蟲,毛毛蟲爬呀爬,吃了一片樹葉,身體長大了一點,又多吃了一大堆葉子,身體變得好長好大啊。毛毛蟲爬呀爬,爬到樹上結成繭,毛毛蟲在繭裏睡了兩個多星期,然後毛毛蟲從繭裏鑽出來,變成了一隻漂亮的蝴蝶。蝴蝶從房子裏飛出來,在花叢中飛來飛去真美麗。

(二)提問:“蝴蝶究竟是由誰變出來的?”“毛毛蟲又是怎樣一步一步變成蝴蝶的呢?”

(三)教師和幼兒共同總結出蝴蝶的生長過程。

蟲卵——幼蟲(毛毛蟲)——蛹——蝴蝶。(出示蝴蝶生長過程圖)

四、幼兒操作,拼擺毛毛蟲變蝴蝶的過程圖

(一)教師引導幼兒按順序擺出毛毛蟲變蝴蝶的過程圖。

(二)對幼兒操作結果,教師進行點評。

五、遊戲:毛毛蟲變蝴蝶

引導幼兒通嘗試用肢體動作來表現蝴蝶的轉變。

(一)歌曲:毛毛蟲呀毛毛蟲,結成蛹呀結成蛹,變蝴蝶呀變蝴蝶。

(二)教師帶領幼兒簡單的動作創編。

(三)教師總結:昆蟲世界是非常奇妙的,毛毛蟲變蝴蝶是動物世界的一種變異特性,像這種變異的特性在其他動物身上也有發生,比如青蛙是由小蝌蚪變來的。小朋友可以回家找找看還有哪些動物也具有這種變異特性。

教學反思:

本堂活動內容是屬於幼兒科學領域的活動課。蝴蝶本是日常生活動中常見的一種昆蟲,通過本堂教學活動,幼兒對聽故事、看動畫片、拼蝴蝶圖以及隨音樂用姿體表現毛毛蟲變蝴蝶過程,總體還是感興趣的,也初步對蝴蝶蜕變知識有了感知上的認識,整個活動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完成活動的全部內容,基本實現了教學活動目標。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秀教案7

活動目標

能根據汽車的顏色、大小和功能進行分類,加深對汽車的認識。

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各種玩具汽車,汽車圖卡1套。

2.自備不同汽車聲音的錄音。

活動過程

1.請幼兒收集各種玩具汽車,建立共享區域,讓幼兒互相交換汽車玩具玩。

2.引導幼兒從汽車的名稱、顏色、功能等方面介紹自己的車。

3.請幼兒根據汽車卡片中汽車的顏色、大小和功能進行分類,説説是按照什麼分類的。

4.以“我的車開來了”的遊戲形式,讓幼兒為汽車玩具進行分類。

(1)啟發幼兒根據汽車玩具的顏色、大小和功能等進行分類,將車停在不同的停車場裏,如按照車的功能不同分別將客車、貨車以及特殊用車開進不同的停車場裏。

(2)鼓勵幼兒與同伴交流自己的分類方法。引導幼兒説一説是按照什麼進行分類的?

(3)請全體幼兒一起檢查一下這些車停的是否正確,説説為什麼?

5.活動延伸

(1)請幼兒聽錄音,辨別特殊汽車發出的不同聲音,可根據聲音的不同開進不同的停車場。

(2)請幼兒將各種玩具汽車放在科學區,引導進一步探索,加深對車的認識。

教學反思: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並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為獲取經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設各種學習環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説、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讓幼兒在遊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驗。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秀教案8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讓幼兒感知紙的吸水性與紙船沉浮快慢之間的關係。

2、發展幼兒的比較觀察能力。

3、能積極參加探索活動,體驗玩紙船的樂趣。

重點難點重點:

通過實驗,讓幼兒感知紙的吸水性與紙船沉浮快慢之間的關係。難點:發展幼兒的比較觀察能力。

活動準備

1、蠟光紙、皺紋紙、報紙若干;膠頭滴管、三種紙質紙張。

2、幼兒分四組,準備4盆水(大盆);

3、三種不同紙質的紙船若干;

4、三種紙船沉浮時間的視頻。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一)幼兒自由玩紙船,感受紙船的樂趣。

1、幼兒自由挑選自己喜歡的紙船,進行玩紙船遊戲。

2、在玩紙船的過程中發現問題。

師:在剛剛玩紙船的過程中,小朋友們發現了什麼問題?

二、基礎部分

(二)感知紙的不同。

師:同樣是紙船,為什麼有的紙船沉下去了,而有的紙船還漂在水面上呢?

1、出示三種紙請幼兒觀察,並説出紙的名稱。

2、討論三種紙的不同。

教師小結:三種紙的名稱不同,軟硬不同。

(三)猜測三種紙船沉浮的速度。

教師出示三種不同的紙船,請幼兒説説誰會先沉下去,誰會在水面上漂很長時間?

(四)觀看視頻並得知實驗結果。

小結:皺紋紙紙船會最先沉下,蠟光紙紙船是漂在水面上時間最長的。

(五)瞭解紙的吸水性。

1、啟發提問:同樣是紙船為什麼有的沉得快有的沉得慢?

2、幼兒實驗:分別往不同的紙上滴水觀察、發現。

3、教師小結:不同的紙吸水的快慢是不一樣的,誰吸水快誰就沉得快三、結束部分

師:小朋友們,老師這裏還有很多小船,你們還可以試着去玩一玩紙船哦!

活動總結

我準備了豐富的教學材料,為每一位幼兒提供操作材料,這樣每一位幼兒均可以得到實踐上的操作;包括我為了實驗的真實性,我特意拍攝了視頻,這樣更加直觀和直接讓幼兒觀看了實驗效果。

幼兒:在整過活動過程中,幼兒都是積極參與在活動之中,積極性很高,參與性強,在一開始幼兒自由玩紙船時,幼兒均是自由選擇了不同的紙船玩,並沒有告訴幼兒更多的信息,就是讓幼兒在玩的過程中去發現為什麼有的船很快就沉下去,而有的船卻慢一點下沉,當有的幼兒剛放船到水中時就説:我的船怎麼沉了!其實是達到了我預期的效果,這個時候會自然而然引起旁邊小朋友們的討論和發現,隨之就帶着幼兒通過實踐去探索與發現紙船下沉快慢的祕密。

教師:我有充分的準備,所以我覺得這節活動的效果非常好,所有幼兒都在活動中積極參與,而且都是帶着問題在進行操作,孩子們都在玩中學,為幼兒創設了一個自由輕鬆的氛圍。如有記錄表的經驗,是還可以準備簡單的記錄表。最後的結束部分,孩子們也是在得到實驗結果後的再次操作,這樣他們會主動帶着實驗結果進行自己的紙船遊戲,又將會有再次的實驗驗證。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秀教案9

活動目標

1、探索用不同的方法使物體變長,並完整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2、能積極參與活動,體驗成功的樂趣。

重點難點

重點:探索變長的方法;

難點:同樣的材料及方法長度不一樣。

活動準備

1、魔術棒一根;

2、報紙若干,雪花片、紙條、吸管(大小不一)、橡皮筋、雙面膠、回形針、小夾子、A4紙、扭扭棒若干;

3、繫好大夾子的架子兩個。

活動過程

一、遊戲導入。(2分鐘)

出示可變長的教鞭。

T: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根魔術棒,我們來看看它會有什麼變化。

T:變變變,變長了。

T:它是靠伸縮的方法,由短變得越來越長了。

T:老師今天還帶來了一些生活中常見的材料,它們也想變得長長的。

二、幼兒自由操作,初步嘗試變長的方法。(6分鐘)

(1)介紹材料

T: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材料?(雪花片、紙條、吸管、橡皮筋、雙面膠、回形針、小夾子、A4紙、扭扭棒)你們能想辦法幫助它們變長嗎?請聽操作規則

(2)規則:

1、請小朋友們到後面的桌子上自由選擇材料,想辦法讓它變得長長的,並將完成的作品夾在架子上。

2、音樂聲結束後將多於材料整理好後輕輕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3、操作結束後要給大家分享,你是用什麼方法讓什麼材料變長的?

T:讓我們行動吧!

(3)分享交流玩具寶寶變長的方法。(5分鐘)

T:小朋友們都好厲害,想辦法讓這麼多材料寶寶都變長了了。誰來給大家分享一下,你是用什麼方法使什麼材料變長了?(幼兒自由回答,幼兒不會用準確的詞表達出來可以引導幼兒做出動作。引導幼兒完整的講述)

T:這位小朋友用拉的方法使吸管變長了,還有用不同的方法使吸管變長的嗎?給大家分享一下。

T:你用插的方法使吸管變長了。不錯哦,方法不一樣呢。

T:你用扭的方法將扭扭棒的兩端扭在一起使扭扭棒變長了。

T:你用雙面膠把紙條兩端粘在一起,使紙條變長了。

T:用夾的方法使小夾子變長了。

T:用插和拉的方法將吸管和扭扭棒變長了。

小結:

小朋友們用插的方法使雪花片變長;用扭的方法將扭扭棒變長,還用撕的方法將A4紙變長了,用拉的方法將吸管變長了。你們的方法真多,但是它們都是在同伴或其它材料的幫助下變長的,接下來老師要請小朋友玩一個挑戰遊戲,有信心完成任務嗎?

三、幼兒再次實驗,不借助材料使物體變長的方法。(7分鐘)

(1)嘗試探索不借助材料變長。

T:老師這裏有很多過期的廢舊報紙,它也想變得長長的,你們有辦法讓它在沒有任何材料的幫助下變長嗎?

T:你覺得用撕的辦法可以使它變長,那你來試一試?

T:我們和原來的報紙比一比,他的方法有沒有使報紙變長呢?怎麼撕才能使報紙變長呢?撕開的這一條如果不斷掉,會不會更長呢?

T:哦,不撕斷可以讓報紙變長。你的方法太好了。那它還能變得更長嗎?你們再去試一試,看誰的方法最好,讓報紙變得最長?請聽操作規則

規則:

1、請小朋友每人拿一張報紙在桌面上進行操作,作品完成後將作品夾在架子上。

2、音樂聲停止後整理好桌面和地面,悄悄的回到自己座位上。

3、操作結束後,給大家分享,你是用什麼方法使報紙變得長長的?

(2)再次分享,教師總結。(5分鐘)

T:哇,看看你們的作品,像好多長長的……小蛇一樣,你們是用什麼方法將報紙變長的呢?

S:撕的方法。

T:咦!孩子們!為什麼你們使用的方法都是一樣,但撕出來的長度卻不一樣呢?

S:橫着撕的,豎着撕的,撕斷了。沿着報紙的邊一圈一圈的撕,長邊和短邊一起撕,不斷掉。

小結:原來同樣是撕的方法,如果長的一條邊和短的一條邊一起撕,不斷掉,會越撕越長,或者沿着報紙的四條邊一圈一圈的往裏撕,也會越撕越長。撕的方法不一樣會影響紙條的長度,那還可以怎麼撕會讓它變得更長呢?小朋友下來可以繼續去探索,把好的方法記錄下來跟大家分享。

四、活動延伸。

T:小朋友們,剛才撕了這麼多紙條,我們把它收起來,想想可以做什麼呢?哦,揉在一起像什麼?紙球。我們還可以去玩紙球呢?那請小朋友們來搭火車,我們玩紙球去。火車變長了嗎?怎樣可以變長?一個接一個,長長的火車搭好,出發了,我們的紙球怎麼變長?也可以一個接一個……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目標基本達到,在第二次探索中,老師在幼兒分享時忽略了個別幼兒一種材料多種方法的分享,如:運用到的撕、粘、扭完成的變長,使其幼兒的思維沒有得到更好的拓展。在二次實驗時老師的關鍵性提問中沒有層次性,對於幼兒也就沒有引導性。延伸活動環節沒有讓幼兒將撕出的紙條,收集動手製作成紙球,而是由老師在説,在示範做,也沒達到廢物再利用效果。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秀教案10

活動目標

1.在玩玩找找中發現能使自己身體動起來的關節,對自己的身體感興趣。

2.願意在集體面前大膽的講述自己的發現。

重點難點

在自主探索中發現身體的運動技能。

活動準備

1、小木偶、木偶圖、圓點粘紙

2、音樂《健康歌》、《小木偶的舞蹈》

3、幼兒有玩過木偶人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交流討論——讓幼兒對自己的身體感興趣我們每個人,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都有一個神奇的身體,因為它會動,你知道自己的身體哪些地方會動嗎?(手、腳、頭、腰等)

小結:正是因為這些地方會動,所以我們的身體才很靈活,真神奇。

二、探索發現——發現小木偶能動起來的祕密

(一)自主探索小木偶會動的部位

1、今天老師帶來一個小木偶(出示小木偶),請你幫忙找找小木偶的身上哪些地方會動?

2、請每一個小朋友找一個小木偶。教師放一段音樂,當音樂響起的時候,讓幼兒隨意動一動,扭一扭小木偶的身體。如果發現小木偶的身上有會動的地方,就在這個部位粘上一張粘紙。當音樂結束的時候,結束遊戲,將小木偶放回桌上。

(二)找到小木偶會動的部位

1、幼兒操作(教師巡迴觀察是否有幼兒將粘紙貼在木偶的關節上,若沒有,則需要引導個別幼兒關注小木偶的關節。)

2、找到了嗎?小木偶的哪裏會動?(交流貼在手臂上和肩關節上的貼紙,引發幼兒思考並關注究竟是什麼地方在動。)

3、小結:手會動是因為這裏的腕關節在動,胳膊會動是因為肘關節和肩關節會動。正因為有了這些關節,我們的身體才會動,才可以變得很靈活。

三、尋找關節——知道關節帶動着身體運動

(一)互相探索會動的身體

1、我們的身體藏着許多會動的關節,接下來,兩個好朋友一起,跟着音樂互相找一找身體上有那些會動的關節。

2、當音樂響起的時候,請跟着音樂隨意的動一動自己的身體,如果你發現好朋友的身上有會動的關節,就在這個關節上輕輕地拍一拍,表示你找到了會動的關節。

3、幼兒操作。(教師巡迴觀察幼兒是否找到了會動的關節,如果沒有找到,需要進行引導。)

(二)瞭解會動的關節

1、有沒有找到會動的關節?(出示木偶圖)

2、你説得對,這裏藏着一個關節,這個關節叫做xx關節。(教師根據幼兒説到的關節,將圓點標記貼在木偶圖相應的關節上,如肩關節、肘關節、髖關節、膝關節、腕關節、踝關節、指關節、頸椎、腰椎等。)

3、小結:今天,我們發現身上有很多會動的關節,其實會動的關節還有很多,我們可以在以後的生活、運動中慢慢找。

四、遊戲——幫助幼兒梳理能動的關節

1、認識了這麼多的關節,接下來要請小朋友跟着老師一起動一動,跳一跳,讓自己的關節運動起來。

2、運動兒歌:

動動我們的小頸椎,下、上、右、左。向右轉一圈,向左轉一圈。動動我們的肘關節,轉轉我們的肩關節。

動動我們的肘關節,轉轉我們的肩關節。

小手插在髖關節,扭一扭。轉轉我們的髖關節,換個方向轉一轉。小手放在膝關節,轉一轉。

小手回到髖關節,抬抬我們的膝關節,踢踢我們的膝關節。

最後動動腕關節,別忘了,還有踝關節。換個踝關節動一動,我們的身體真靈活!

活動總結

幼兒對活動的內容很感興趣,對身體能動的祕密有較強的求知慾。雖然活動已經結束,但是幼兒的興趣不減。課間,他們會圍在一起,幾位小朋友又是摸又是看又是討論不休。看到這樣的情況,教師可以滿足幼兒的求知慾,發揮延伸活動的價值。教師可以將人體骨骼圖張貼在主題牆上,既可以佈置主題牆,還可以引導幼兒課間時繼續觀察、探索、討論以及記錄。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秀教案11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使幼兒進一步瞭解葉子的各種食用方法。

2、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良好的傾聽習慣。

3、體驗農民伯伯勞動的辛苦,教育幼兒多吃蔬菜,不挑食。

4、大膽説出自己的理解。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活動準備】

1、各種可以食用的葉子:大白菜、包菜、生菜、香菜、枇杷葉、魚腥草等。

2、方籃若干個(標有生吃、熟吃、做藥等圖形標誌)。

3、課件《可以食用的葉子》。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活動。

1、師生共同回憶葉子的用途,許多葉子我們人可以吃。

(1)師:小朋友們平時吃過那些葉子呢?你是怎麼吃的?

(2)集中討論:你吃過那些葉子,你是怎麼吃的?

2、教師小結:原來葉子有這麼多的吃法呀,有的可以煮熟了吃,有的可以生吃,有的可以作藥吃。

二、分類活動。

1、第一次分類:

師:今天,老師也為你們準備了許多可以吃的葉子,請小朋友找一找,想一想,那些葉子你吃過,你是怎麼吃的,然後把它放入三個相應的籃子裏。

(依次出示三種標誌並作解釋)。

2、教師檢查其中一組幼兒分類情況,指出明顯的錯誤,引導幼兒進入第二次分類。

師:小朋友分得這麼多,老師都檢查不過來了,請小朋友也來噹噹小老師,檢查一下別的小朋友分得對不對,好嗎?如果不對,請你把它找出來,放在合適的籃子裏。

3、小結,請幼兒説説:你發現哪些葉子分錯了,你是怎麼分的。

4、師:其實我們可以食用的葉子還有很多很多,我們一起來看看好嗎?

(1)幫助幼兒進一步鞏固葉子的食用方法。

(2)顯示一些可以食用的葉子,請小朋友説説這些葉子叫什麼,是怎麼吃的。

5、提問:剛才我們認識了這麼多可以吃的葉子,你們知道它是從那裏來的嗎?是誰種出來的?

教師鼓勵幼兒將平日裏看到的農民伯伯及爺爺奶奶種菜的樣子大膽的表現出來。

三、以談話的形式進行品德教育。

1、知道蔬菜有營養,要多吃蔬菜。

2、知道農民伯伯種菜很辛苦,要尊敬他們。

【活動延伸】

1、製作葉子拼盤。

2、製作生菜沙拉。

3、繼續瞭解可以食用的葉子的名稱、食用方法。

活動反思:

活動中能抓住幼兒的興趣點,從幼兒的興趣出發,能做到有的放矢,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讓老師作為引導者和傾聽者的身份,真正做到玩中學、學中玩,會對教學效率的提高有和那幫助。教育不斷在更新發展,也正是因為一次次的總結經驗,我們才能在其中得到培養,慢慢成長。

小百科:葉是植物體中感受環境最大的器官,其形態結構是最易隨生態條件的不同而發生改變,以適應所處的環境。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秀教案12

設計思路:

隨着主題“春夏和秋冬”的深入開展,孩子們知道了四季輪換的順序,也初步瞭解了四季有不同的特點,不同的感受。通過不斷地積累,班級中的孩子漸漸能自己區分哪些是好朋友顏色(相似色),在繪畫中嘗試自己擇色運用。但是在炫彩棒的使用技巧上有所欠缺,如:顏色不能很好的過渡、銜接,使兩種顏色融合起來,比較生硬。另外,在接觸了兩種顏色的接色後,部分孩子提出了選擇三種相似色的要求,因此,根據主題和孩子的經驗,設計了這個美術活動。

本次活動分為四個環節:第一環節中通過四張色彩強烈的範例引發幼兒的討論,再現生活經驗,體會四季不同的特徵,感受不同季節色彩漸變的美;提供的色卡幫助幼兒分辨兩、三種相似色。第二環節中在示範時運用兒童化語言幫助幼兒更容易理解掌握顏色的自然過渡,感知接色的方法。第三環節:在四季音樂的陪伴下,幼兒進行有目的的創作,想象表現畫面的色彩。最後環節在欣賞比較中學習同伴的優點,讓幼兒進一步感受色彩漸變的美。整個活動以一條小路貫穿,帶領幼兒走入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中,帶給幼兒不同的視覺感受。

活動目標:

1、運用相似色接色的方法使顏色自然過渡。

2、嘗試表現季節的色彩效果,感受色彩漸變的美。

4、理解故事內容,大膽講述簡單的事情。

5、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説完整話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四季範例、畫好路的紙、不同路的小樣、色卡、炫彩棒、鉛畫紙、四季音樂。

活動過程:

一、欣賞談論——瞭解四季的不同色彩特徵和其對應的相似色

1、由一條小路引出,你們看到過什麼樣的路?出示不同的路。

2、到不同季節的小路上去散步,出示四個季節的範例,討論:他們分別是什麼季節的小路?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顏色?

3、找一找這些顏色是怎麼排隊的?並出示相應的色卡。

4、小結:四季的色彩都是不同的,春天是綠色;夏天是紅色;秋天是黃色;冬天是藍色。

二、操作嘗試——選用四季的色彩來感知接色的方法

1、去春天的小路上散步,示範:走啊走,看到一大片梧桐樹,快速塗深綠色,一大片柳樹,塗淡綠色,哪個地方要接色就往哪個方向走(關注接色的順序和方向),看看顏色有什麼變化?

2、找出接下來的顏色,請幼兒嘗試接色部分(關注幼兒接色的方法)。

3、小結:每個季節的路邊看到的是不一樣的風景,我們先找出好朋友的顏色,再讓他們抱一抱,讓小路連起來。

三、創造表現——運用接色的方法表現不同季節的小路

1、要求:確定季節;選擇對應的顏色,讓人家一看就知道是什麼季節;用“開門,抱一抱”的方法。

2、想象在小路上散步,慢慢地在紙上描畫一條彎曲的小路。

3、按照各自確定的季節,有目的地選擇各種顏色進行不規則色塊的連接。

4、邊塗色,邊觀察畫面的色彩效果,加以調整,直至塗滿整個畫面。

四、感受體驗——欣賞同伴作品,感受接色的美

1、猜猜畫的是什麼季節?(關注幼兒相似色的運用搭配是否和諧)

2、比一比,同一個季節的小路有什麼不一樣?(關注幼兒接色的方法)

教學反思:

本次的美工活動便是請小朋友們走在林間的四季小路上,孩子們通過各種顏色之間鑲嵌、拼接與塗染,繪出了他們心中的四季小路,在他們的世界裏,四季小路又會是怎樣一番美景呢?你可以從孩子們心中瞭解到更多更多……這一話題,孩子們比較感興趣,都願意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去,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設計意圖:

1、我在設計這一活動中,打破以往上語言課的常規模式,如先講故事,再請幼兒回答的方式。我將這個小故事設計成一個遊戲,讓幼兒作為遊戲的主角,在背景音樂的幫助下,以"我"的身份積極,主動地思考,想象,獲得身臨其境的感覺,更好的理解故事的內容,與此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2、在讓幼兒討論過河的方法時,我給他們提供了自由的空間,讓他們勇敢地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發揮了他們的想象力。

3、最後一個環節中,我嘗試讓幼兒初步學習創作連環畫,把自己創編的'故事畫下來,以簡單的情境組合,然後通過自己的畫冊把故事講給同伴聽,以這種方式鞏固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活動目的:

1、幼兒在扮演遊戲裏的角色中,學會想象,思考,理解遊戲的內容,發展幼兒創造性思維能力。

2、讓幼兒瞭解四季的不同特徵。

3、讓幼兒嘗試着用完整的語言表述問題。

4、願意分角色表演簡單的故事情節。

5、參與閲讀與討論,體驗故事的奇特與幽默,初步瞭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徵,進一步激發閲讀圖書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輕緩的鋼琴曲

2、小蝸牛頭飾、小蝸牛手指偶

3、圖片:四季景色各一幅、春草發芽、草莓、蘑菇、冬雪等情景

4、字卡: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活動過程:

1、謎語導入:叫牛不是牛,揹着房子走(蝸牛)

1)、請幼兒觀察並描述小蝸牛的特徵(慢)

2)、請幼兒暢想和小蝸牛有關的故事情景

2、出示題目《小蝸牛走過四季》

1)、請幼兒暢談四季的不同特徵

2)、講述故事《小蝸牛走過四季》

3)、請幼兒看圖複述故事《小蝸牛走過四季》

a、個別複述

b、集體複述

c、比賽複述

4)、角色表演《小蝸牛走過四季》

3、幼兒討論:小蝸牛走過了哪些季節?都看到了什麼?它為什麼什麼都沒采到?

4、創編故事

5、請幼兒根據自己創編故事的情節,把它畫下來,回家講給爸爸媽媽聽。

教學反思:

幼兒非常喜歡聽故事,一聽老師説要講故事,都靜靜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極渴慕地望着老師,都希望快一點聽老師講故事。在完整的欣賞了故事後,孩子們不由的發起了感慨,為此,教師讓孩子們互相説説自己對故事的看法,給幼兒創設了自由表達的空間,幼兒都積極發言,用語言表達着自己內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隨後結合掛圖,分段欣賞故事,加深了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體驗故事的趣味性,樂意聽故事。

2、讓幼兒知道一年有四個季節(春、夏、秋、冬)。

3、幼兒能分角色表演、講述故事。

4、讓幼兒嘗試敍述故事,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5、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春、夏、秋、冬景色圖片各一張,蝸牛媽媽與蝸牛寶寶圖片,伴奏音樂碟

活動過程:

1、教師配樂講述故事《小蝸牛找四季》

提問:故事裏都講了誰?

2、教師出示蝸牛圖片,依次出示四季圖片,再次講述故事

提問:春天來了,蝸牛媽媽對小蝸牛説了什麼?

小蝸牛聽了媽媽的話又是怎樣做的?

3、教師引導幼兒一起講述故事。

4、讓幼兒認識春、夏、秋、冬四季

①遊戲:猜四季

②遊戲:字寶寶找四季

教師小結:一年有四個季節,他們分別是春、夏、秋、冬。

5、教師引導幼兒分角色講述、表演故事。

①個別幼兒表演、講述。

②幼兒集體表演、講述。

6、幼兒為故事取名

7、活動評價

教學反思:

幼兒非常喜歡聽故事,一聽老師説要講故事,都靜靜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極渴慕地望着老師,都希望快一點聽老師講故事。在完整的欣賞了故事後,孩子們不由的發起了感慨,為此,教師讓孩子們互相説説自己對故事的看法,給幼兒創設了自由表達的空間,幼兒都積極發言,用語言表達着自己內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隨後結合掛圖,分段欣賞故事,加深了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一年分為春、夏、秋、冬。

2、讓幼兒感知和體會四個季節有那些的不同景象以及特點。

3、讓幼兒掌握一年四季的輪換順序。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幼兒瞭解四季的特點。

2、讓幼兒掌握一年四季的輪換順序。

活動準備

綠色、紅色、黃色、白色四種顏色板;“一年四季我知道”兒歌;春、夏、秋、冬四季掛圖。

活動過程

1、先提問幼兒知不知道一年分為幾個季節?

2、出示“一年四季我知道”的兒歌。教幼兒讀,啟發幼兒從兒歌中找答案。

3、找到一年分為春、夏、秋、冬四季。出示掛圖讓幼兒欣賞,,一一和幼兒介紹每個季節的不同景象和特點。(春季:春暖花開、小草綠、小鳥叫。用小鳥飛的動作代表春季。用綠顏色代表春季。夏季:樹葉茂盛、温度高、可以去游泳。用游泳的動作代表夏季。用紅色代表夏季。秋季:樹葉開始變黃,有落葉,果實成熟。用落葉的動作代表秋季。用黃色代表秋季。冬季:温度開始變冷,北方下雪,用白色代表冬季,用搓手的動作代表冬季。)

4、出示圖例讓幼兒明白一年四季的輪換,是循環不止的。

春季到夏季到秋季到冬季,做旋轉狀。

5、進入遊戲。(預先在教室後的地板上鋪上代表春、夏、秋、冬四種顏色板。帶領幼兒圍圈拉手。一面轉圈一面讀兒歌。讀到最後,老師説那個季節來了,幼兒就要做那個季節的動作跑到那個季節的顏色板中去,做錯的就淘汰。)

6、小結:我們學習了這節課,以後就能更好的認識生活,感受生活,愛生活。

教學反思

在這節課中,我能照顧到幼兒的理解能力。都是用一些幼兒經常接觸到的顏色和幼兒比較容易做的動作來上課。用幼兒容易想到的景象來代表每個季節,做到層次分明,容易區分。趣味性強,能挑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一年分為春、夏、秋、冬。

2、讓幼兒感知和體會四個季節有那些的不同景象以及特點。

3、讓幼兒掌握一年四季的輪換順序。

4、願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5、體驗明顯的季節特徵。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幼兒瞭解四季的特點。

2、讓幼兒掌握一年四季的輪換順序。

活動準備

綠色、紅色、黃色、白色四種顏色板;“一年四季我知道”兒歌;春、夏、秋、冬四季掛圖。

活動過程

1、先提問幼兒知不知道一年分為幾個季節?

2、出示“一年四季我知道”的兒歌。教幼兒讀,啟發幼兒從兒歌中找答案。

3、找到一年分為春、夏、秋、冬四季。出示掛圖讓幼兒欣賞,一一和幼兒介紹每個季節的不同景象和特點。(春季:春暖花開、小草綠、小鳥叫。用小鳥飛的動作代表春季。用綠顏色代表春季。夏季:樹葉茂盛、温度高、可以去游泳。用游泳的動作代表夏季。用紅色代表夏季。秋季:樹葉開始變黃,有落葉,果實成熟。用落葉的動作代表秋季。用黃色代表秋季。冬季:温度開始變冷,北方下雪,用白色代表冬季,用搓手的動作代表冬季。)

4、出示圖例讓幼兒明白一年四季的輪換,是循環不止的。

春季到夏季到秋季到冬季,做旋轉狀。

5、進入遊戲。(預先在教室後的地板上鋪上代表春、夏、秋、冬四種顏色板。帶領幼兒圍圈拉手。一面轉圈一面讀兒歌。讀到最後,老師説那個季節來了,幼兒就要做那個季節的動作跑到那個季節的顏色板中去,做錯的就淘汰。)

6、小結:我們學習了這節課,以後就能更好的認識生活,感受生活,愛生活。

教學反思

在這節課中,我能照顧到幼兒的理解能力。都是用一些幼兒經常接觸到的顏色和幼兒比較容易做的動作來上課。用幼兒容易想到的景象來代表每個季節,做到層次分明,容易區分。趣味性強,能挑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秀教案13

【活動目標】

1、樂於觀察,發現身邊常見樹木在夏季和冬季裏的不同變化。

2、能用較連貫的語言表述自己的發現。

3、關注自然界中樹木的落葉與不落葉(常綠)的現象,併產生好奇感。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5、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活動準備】

1、在夏秋季節裏經常帶領幼兒觀察身邊常見樹木的生長情況,並留有照片或錄像資料。

2、教學掛圖《多彩的樹葉》。

【活動過程】

一、利用錄像或圖片幫助幼兒回憶身邊常見的樹木在四季中的生長情況。

引起幼兒觀看興趣。

師:今天我們帶來了一段好看的錄像,看看是什麼時候拍的?這裏面有誰呢?他們在哪裏?又在幹什麼?

引導幼兒邊看邊説説錄像中的內容。

師:你們都認識這裏面的樹嗎?這些樹上的葉子時候什麼樣子的?我們可以用什麼詞來描述這麼多的樹葉?

二、引發幼兒再次尋找、觀察樹葉的興趣。

師:猜猜看在冬天裏我們身邊的樹木會變成什麼樣子呢?樹上的葉子還像我們夏天看見的那麼多嗎?你還能看見哪些樹的葉子?讓我們再去仔細找找、看看。

三、帶領幼兒實地觀察各種樹木在冬天裏的變化。

師:好朋友一起去院子裏找一找,冬天裏,你看到的樹木是什麼樣子的?

幼兒自由結伴尋找並觀察樹木的變化,教師進行個別指導。

師:你們發現什麼了?樹上還有葉子嗎?你能看見哪些樹上還有樹葉,葉子是什麼樣的?哪些樹上已經沒有葉子了,變得怎樣?

四、帶領幼兒返園,藉助錄像進行集體交流。

師:剛才我們出去做什麼了?你和朋友發現了什麼?

幫助幼兒回憶與討論。

五、教師與幼兒共同小結活動中的發現。

師:夏天,許多樹的葉子都長得非常茂盛。冬天到了,樹木的生長髮生變化了,有的樹葉落光了,變得光禿禿的;有的樹上還有許多樹葉,這些樹木可真有趣。

師:各種樹木的葉子有什麼不同?

引導幼兒欣賞教學掛圖《多彩的樹葉》,進一步感受樹葉的種類和變化。

活動反思

本活動的不足之處是在講解樹木過冬的方法時,由於知識點比較多,加上問題過於瑣碎,個別幼兒注意力便於分散,參與性不高,這是值得我深思的。希望自己以後在設計提問時,注意問題的層次性,同時要注意面向全體,注意個體差異,使每個孩子在不同的發展上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秀教案14

一、情況分析

《指南》中明確指出:讓幼兒親近自然,喜歡探究,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對感興趣的事物仔細觀察,能發現其明顯特證。因為動物是孩子們最感興趣的,所以我利用多媒體創設了一個與動物朋友"捉迷藏"的遊戲情境,使孩子能更加仔細地觀察、比較一些常見動物的外形特證和生活習性,拓展相關認知經驗。

我們中二班的孩子已經積累了一些常見動物的認識經驗,所以藉助"動物的影子",讓孩子從抽象到整體感知動物,從影子判斷具體動物,獲得觀察學習的方法。

二、活動目標

1、根據動物影子尋找相應的動物,進一步瞭解動物的明顯特徵和生活習性。

2、有觀察、發現、比較的興趣,樂意表達自己的想法。

3、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4、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三、活動準備

1、幼兒已有在太陽下和影子做遊戲的經驗。

2、樹林背景圖,小兔、小雞、小鴨、蝸牛四個小動物的影子(每張影子可點擊放大、驗證)的PPT多媒體課件。

3、四塊樹林背景圖板塊,每塊板分開擺放,上面有小動物的影子。

4、塑封的圖片卡。

四、活動過程

1、分享交流、再現經驗。

提問:"你喜歡什麼動物?為什麼?"小結:小朋友講了喜歡小動物的理由,有的喜歡動物們可愛的樣子,有的喜歡動物們有趣的本領……。

2、情境導入,感知特徵。

(1)演示課件PPT:今天森林裏有一羣小動物朋友想和我們玩"捉迷藏"的遊戲,它們是誰呢?他們躲在哪裏?我們一起順着去找找吧。

提問:你找到了誰?它躲在哪裏?

活動中:

幼:蝸牛。

追問:哪裏有蝸牛?我怎麼沒看見?

幼1:在草地上,它的頭上有耳朵。

幼2:它的頭上長眼睛,它的背上還有一個殼……追問:是嗎?蝸牛背上的殼有什麼用呢?

幼:人家碰它,它就會縮起來的。

師:大家一起來學學好嗎?

追問:還有哪些動物背上也有殼?

幼:烏龜、螺螄、螃蟹、寄居蟹……師:草地上躲着的到底是不是蝸牛呢?

跟問:你們找對了,真的是蝸牛,這長長得是蝸牛的什麼呢?

小結:蝸牛蝸牛真可愛,眼睛長在觸角上,身背一個硬殼殼,慢慢悠悠往前爬。

(2)觀察比較,引發思考:剛才有小朋友説看到小雞和小鴨,那麼小雞和小鴨躲在哪裏呢?

活動中:

幼:石頭後面……師:為什麼你們覺得這裏躲着的是小雞和小鴨?

幼1:小雞嘴巴尖尖的……幼2:小鴨嘴巴扁扁的…

追問:除了嘴巴,還可以從哪看出他們是小雞和小鴨呢?

幼3:小雞頭上有雞冠的…

幼4:小雞的腳像樹枝是分開的,小鴨的腳上連起來的…。

教師小結:我們可以從上往下看,小雞小鴨的頭、嘴巴、身體和腳長得不一樣。

跟問:你們知道嗎?為什麼小鴨的腳趾都連起來呢?

幼:小鴨會游泳的,小雞不會…

師:原來小鴨腳趾連起來的叫蹼,當小鴨在水裏游泳時,蹼就像船槳一樣幫助小鴨划水。

小結:小雞小雞真可愛,嘴巴尖,腳爪細,唱起歌來嘰嘰嘰。

小鴨小鴨真可愛,嘴巴扁,走路搖、水裏遊、嘎嘎叫。

(3)繼續觀察,提出問題:還有哪些動物朋友我們還沒找到?

幼兒:我看到了小兔,在小樹的後面。追問:你怎麼知道是小兔呢?是從哪裏看出來的?

小結:小兔小題真可愛,長長耳朵短尾巴,走起路來蹦蹦跳。

3、配對遊戲、遷移經驗。

(1)出示森林背景圖,介紹遊戲"動物找影子"。

師:樹林裏,有些動物朋友的影子又不見了,請我們小朋友再幫幫忙找一找。

(2)請個別幼兒自由選擇一個小動物進行配對遊戲,教師和其他幼兒一起觀察、驗證!

活動中:

師:你找到了誰的影子,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3)根據遊戲中出現的問題,集體解決或驗證。

(4)故事小結:這裏面還有一個故事呢。

明天動物王國裏要舉行動物才藝PK大賽,小兔子和小烏龜比賽跑,小兔子因為上次跟烏龜賽跑輸了,心裏一直不服氣。所以要求再比一次!這時,池塘裏小青蛙呱呱呱的叫着,小鴨子嘎嘎嘎的叫着,小青蛙跟小鴨子説我們一起來比賽唱歌吧!小恐龍和大象一直住在一起,小恐龍説我們來比賽摔跤吧!看看誰是大力士!小鳥和孔雀可不這樣,他們可團結了,小鳥唱歌,小孔雀跳舞。全部小動物都在為明天的比賽忙綠着,夜深了,小動物們都睡着了!我們也去找找我們的影子吧!

教學反思:

分享交流。這一環節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幼兒再現已有經驗。因為中班正是語音發展的飛躍期,所以本人在此為幼兒營造寬鬆的交流氛圍,鼓勵他們在集體中大膽介紹自己喜歡的動物,在生生互動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同時教師也可以關注個別語言表達能力弱或發音不準的幼兒及時給予幫助和糾正。情景導入。

這一環節的目的是為了加深對動物明顯特徵的認識。因為幼兒思維大多由行動引起,所以教師首先出示多媒體課件,預設了“和動物朋友捉迷藏”的場景,引起幼兒特別的注意和喜愛,使他們能主動去認識環境,投入活動。通過觀察影子判斷不同的動物,在此預設重點討論:蝸牛的外形特徵(結合經驗豐富相關的知識)、比較小雞和小鴨(兩者的外形特徵較為相似,幼兒在區分上有困難),並引導幼兒表達各自的理由。

針對幼兒注意不穩定的特點,本人在遊戲中鼓勵幼兒結合已有經驗用肢體動作模仿表現動物的特徵,並以兒歌小結、講講動動等學習方式幫助幼兒互相習得經驗。配對遊戲。這一環節的目的是鞏固對動物外形特徵的瞭解。

因為幼兒對新鮮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所以教師再次為幼兒創設立體的、寬鬆的、可操作的遊戲環境,滿足每個幼兒的需求,引導他們自由選擇、動手操作,教師則以觀察者、傾聽者、引導者的身份進行巡視,鼓勵幼兒互相交流,發現問題、共同解決,提升經驗。最後教師將優美的旋律融入遊戲,在音樂模仿中結束整個活動。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秀教案15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兩面鏡子重複反射成像的現象,知道兩面鏡子的夾角大小會影響成像的多少。

2、初步學會看實驗步驟圖以及學會記錄表的記錄方法

3、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4、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實驗步驟圖、人手一個單面鏡、雙面鏡、小人、記錄表、筆

經驗準備:認識什麼是單面鏡,什麼是雙面鏡以及夾角

活動過程

一、引入

1、師出示單面鏡引入,提問鏡子的用途"這是什麼?老師為每位小朋友都準備了一面鏡子,請小朋友説説看,我們可以用這面鏡子來做什麼呢?"

2、請幼兒嘗試用鏡子照一照,並進行交流"等會要請小朋友輕輕地拿起鏡子照一照,看看你會在鏡子裏看到什麼?然後請你把看到的和你旁邊的朋友説一説。"

二、出示雙面鏡,集中幼兒的注意力

1、請幼兒思考擺雙面鏡子的方法

2、啟發幼兒找夾角,並告訴幼兒今天要用怎樣的夾角來做遊戲

3、出示小人,引導幼兒瞭解操作的方法,並請幼兒猜想操作的結果,激發幼兒探索的慾望。

"請小朋友猜猜看,把小人放在這,我們可以從鏡子裏看到什麼?"

4、幼兒探索操作,教師巡迴觀察指導

5、請幼兒説説自己的發現,教師小結“你發現了什麼?”“剛才小朋友發現了在鏡子裏可以看到3個或者4個或者很多個的小人,甚至有些小朋友還發現鏡子裏的小人會隨着夾角變小而變得越來越多,這到底是真的嗎?我們一起用一個有趣的實驗來驗證一下。”

三、師幼實驗驗證

1、教師出示實驗記錄表,引導幼兒觀察上面有什麼以及如何操作和記錄

2、出示實驗步驟圖,告訴幼兒實驗的步驟

(1)先把雙面鏡擺放在夾角上

(2)再把小人放在指定的方框裏

(3)用嘴巴數一數鏡子裏有幾個小人

(4)最後用筆把你發現的祕密記錄下來,在下面的數字做個記號

3、提要求:

(1)做記錄的時候要做一個記一個

(2)雙面鏡要擺放在夾角上

(3)可以多試幾次,看看每次記錄是不是一樣的

4、幼兒實驗,教師巡迴觀察指導

5、請幼兒與同伴比較實驗的結果

6、教師利用投影儀,操作實驗,驗證結果"小朋友在鏡子裏看到幾個小人?"

四、教師總結

自然結束活動“在我們的記錄表裏,你發現了什麼?”“原來大的夾角在鏡子裏看到的小人數量就比較少,而小的夾角在鏡子裏看到的小人數量就比較多。”

活動反思:

幼兒玩兩面單面鏡組裝好的鏡子,發現兩面鏡子夾角大小與物體成像數量的多少的有關係。幼兒先自己探索鏡子玩的方法,在第一次探索中,有的幼兒發現鏡子能照到後面的東西;有的幼兒發現鏡子平放照時,臉被分成了兩半;有的幼兒發現鏡子折起來照時,能看見很多個自己。

發現鏡子中能看到很多個自己的幼兒將這種玩的方法與幼兒們分享。並進行第二次探索,讓幼兒們數數鏡子中有多少個自己,有的幼兒照到4個自己;有的幼兒照到了6個自己。想一想:為什麼鏡子裏的自己會變呢?讓幼兒通過思考想到在照鏡子時,手在不停地動,鏡子也在不停地動,鏡子中間的角也在動,從而使得鏡子中的自己會有變化。同時告訴幼兒由兩條邊組成的角叫做夾角,並讓幼兒猜一猜夾角大的看到自己的多,還是夾角小的看到自己的多?

而後幼兒進行第三次探索,驗證自己的猜想。實驗證明:夾角小的看到自己的多,夾角大的看到自己的少。

在第一次探索中,有剛開始有5、6個幼兒發現鏡子折起來玩的方法,而後一些幼兒看見好玩後,一些幼兒開始學習他們的玩法。

在第二次探索後,有個別能力強的幼兒能發現,鏡子合的越攏看到的自己越多。在猜測的環節大部分幼兒猜的是夾角小的看到自己的多。

在第三次操作實驗環節,我教幼兒如何記錄時先在橡皮泥上打開,數數鏡子中有幾個自己;然後再橡皮泥上壓一壓,壓出夾角的印子,最後在橡皮泥的下面寫上看到幾個自己的數字。在實際操作中,發現幼兒數了數後,在壓得過程中鏡子會移動。應該對實驗操作的順序步驟做出調整。先在橡皮泥上打開鏡子,將鏡子壓在橡皮泥上,而後數一數鏡子中自己的數量,並記錄,最後再拿走鏡子。

整個活動過程,幼兒的完成度很高,也符合幼兒自己操作探索的需要,但是整個活動的重難點都在一個維度,對於大班的幼兒簡單了些。可以剛開始增加探索遊戲的難度,用兩面沒有組裝好的鏡子,讓幼兒想一想可以怎麼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