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合集14篇)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合集14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56W 次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合集14篇)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1

1、活動目標

(1)積極參加音樂活動,熟悉3/4節奏。

(2)感受樂曲,有表情地吟唱歌曲,嘗試大膽地創編歌詞。

2、重點與難點

本教材的重點是熟悉樂器繼續培養幼兒節奏感;難點是讓幼兒有表情地吟唱歌曲的基礎上,嘗試創編歌詞。

3、環境創設及材料準備

(1)歌曲《聽》的伴奏磁帶。

(2)提供舞蹈道具(如:綵帶、花朵等)。

4、設計思路

大班下期幼兒已具備一定的節奏感,但是對於3/4的樂曲還需要給予不斷的聽賞,使幼兒熟悉3/4節奏型。在這種情況下選擇歌曲《聽》,其目的就是為了進一步培養幼兒音樂的節奏感,感受3/4旋律,同時,為了提高幼兒的`興趣,根據本教材歌詞簡單易懂的特點,我們嘗試讓幼兒在熟悉歌曲的基礎上,創編歌詞,提高幼兒音樂興趣,並且在反覆創編中進一步感受3/4節奏。

5、活動流程

(1)在角落遊戲中聽賞旋律,感受旋律,激發對活動的興趣。

①在角落遊戲中放入磁帶《聽》引導幼兒聽賞,感受3/4節奏,感受旋律的美。

説明

幼兒可以在角落裏聽着音樂自由舞蹈,教師指導重點是讓幼兒在感受旋律美的同時切準3/4節奏,可以提供一些刀具激發幼兒自由創編感受樂曲的興趣。

幼兒自由聽賞、自由創編可在角落裏延續二週左右,叫要鼓勵所有的幼兒都來參與。

角落遊戲中這個內容的講評很重要,講評的內容應該從幼兒切準3/4節奏和幼兒大膽創編舞蹈感受旋律的美着手。

②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和孩子共同遊戲“今天是多麼美好”師生接龍説:“我聽見風兒在輕輕唱,今天是多麼美好!”“我聽見鬧鐘在輕輕唱,今天是多麼美好”“我聽見樹葉在輕輕唱,今天是多麼美好……”……要求接龍時和別人説的不同,要求有一定的節奏。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2

教學內容

音樂《雲》

重點難點

1.初步感受音樂表現音樂。

2.學習用輕聲演唱。

教學目標

1.感受3/4拍歌曲的節奏特點,學習用輕聲演唱歌。

2.培養幼兒初步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形象的能力。

組織形式

集體活動

教學準備

兒童

經驗基礎

感受雲前進的速度

環境準備

場地、磁帶、鋼琴、圖片。

過程與策略

一、鋼琴伴奏,在旋律的伴奏下,幼兒隨音樂進入活動室,進一步感受旋律的特點。

二、幼兒觀看圖片中的內容,理解歌詞內容並有節奏地説歌詞。

1.看完圖片後並提問。

2.引導幼兒初步感知歌詞內容,熟悉歌曲。

3.並根據圖譜有節奏的根據3/4排的`節奏有節奏地説歌詞。

三、學唱歌曲。

1.教師範唱,幼兒可以合拍子。

2.隨音樂學唱歌曲。

有 效 語 言 設 計

1.我們一起聽着音樂入場吧!

2.那我們一起來發音練習。

3. 你看到了什麼?白雲和藍天各市什麼顏色的?並説歌詞。帆船裏面裝了什麼?為什麼走得這樣慢?雨點落下來以後可以幫我們做什麼?

環境輔助

主題的引入

出示圖片

理解歌詞

學唱歌曲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3

設計思路:

幼兒園在組織幼兒到八大處公園進行爬山比賽時,幼兒對越往上爬講話時傳出的聲音越大這一現象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抓住幼兒的這一興趣點,我設計了此次音樂活動。因為音樂活動就好象是催化劑,它能把幼兒豐富的感受、體驗引發出來,也能加深幼兒對周圍事物的探究興趣,將音樂的神奇傳遞給孩子,並且同感、接納幼兒的感受、心情,使幼兒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在活動中的表現願望得以充分的滿足和提升。同時在《綱要》中也指出:幼兒園教育要貼近幼兒的生活和經驗,要與幼兒的興趣相適應,並在活動中打破“教師教、幼兒學”的教學模式,引導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嘗試用身體動作表現音樂中山的連綿起伏。

2、鼓勵幼兒大膽使用樂器演奏表現音樂中山的連綿起伏。

活動準備:

庫企企音樂CD一張、音條樂器20塊、音筒32根、黑板一塊、白紙6張、水彩筆6支、畫好的大山圖一張。

活動過程:

1、活動導入:教師與幼兒一起玩“乘電梯”的遊戲,引導幼兒嘗試用身體的不同動作表現樓層的高低。(鼓勵幼兒做與同伴不同的動作){大家先每人做一個蹲着的動作,表現電梯在一樓時的狀態,然後當教師説電梯“上行或下行,到幾層時”,幼兒根據自己的感受,即興用一個高一些或低一些的身體動作表現當時的樓層,同時引導幼兒欣賞其他同伴做出不同的動作,並進行模仿。在此過程中,主要引導幼兒感受身體在高、中、低不同的空間中所做出的不同動作

2、在“庫企企”的音樂中,教師與幼兒一起欣賞畫好的“大山圖”,同時引導幼兒回憶爬山時的情景,鼓勵幼兒大膽嘗試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肢體語言、樂器演奏)來表現山的連綿起伏。 {教師出示畫好的“大山圖”在“庫企企”的音樂聲中,引導幼兒回憶爬山時的情景,鼓勵幼兒用不同的.形式表現爬山的音樂:如用身體動作的高低起伏變化、樂器演奏音高的變化;用身體動作(捻指、拍手、腿、跺腳、嗓音等)發出聲音的強弱變化、樂器演奏(打擊樂器、有音高樂器等)發出的聲音強弱變化來表現音樂中山的連綿起伏。

3、小組活動,各組設計一座“大山圖”,並嘗試根據自己組的想法表現本組的“大山圖”(教師在此時給予幼兒適當適度的指導,鼓勵各組嘗試用與其他組不同的表現形式)。 {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組的想法,在白紙上設計一座大山圖,並鼓勵幼兒用2中的方法,嘗試在音條樂器、音筒、打擊樂器、歌曲、節奏兒歌等多種表現形式中共同合作表現山的連綿起伏。

4、引導幼兒相互欣賞作品,並説一説各組設計好的地方和建議。

5、引導幼兒使用剛才自己組想出的表現方法,在“庫企企”的音樂中來共同表現“大山圖”。 {在庫企企的音樂伴奏下,教師做指揮,引導各組幼兒進行多聲部的合奏。如:教師用手勢動作來指揮每組幼兒的表現與停止}

活動反思:

在音樂教學模式的探究中,我結合大班幼兒表現慾望、創編能力較強的年齡特點,在活動中注重為幼兒音樂能力的發展創造一個寬鬆、自主的環境和展示自我的平台,能“以情激情”,用自己的熱情感染幼兒,實現了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育原則。

在本次活動中,活動內容的選擇非常貼近幼兒的生活,而且在爬山的過程中,幼兒積累了大量的已有經驗,因此幼兒對活動內容非常感興趣,在活動中始終保持着積極、愉快的情緒體驗,同時在與同伴的相互商討與嘗試的過程中,尋找與其他組不同的音樂表現方式,並在相互分享、交流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4

 活動目標:

1.熟悉旋律,瞭解歌詞。

2.初步學唱《禮貌歌》,在教師動作的暗示下唱準弱起節奏和附點音符。

3.知道相互寬容會給大家帶來快樂。

 活動準備:

1.平時經常使用禮貌用語“對不起”“沒關係”。

2. 錄音機、錄音磁帶《禮貌歌》。

活動過程:

(一)在音樂《好孩子有禮貌》的伴奏下,幼兒隨音樂按節拍進入活動室。説一説,平時常用的禮貌用語。

教師:我們都是有禮貌的好孩子,你都會説哪些禮貌用語呢? (對不起、沒關係、請、謝謝、您好)教師:昨天我遇到一件不愉快的事情,我很想把這件壞事變成好事,但我不知道怎樣做才好,我唱給你們聽一聽,你們大家來幫助我,好嗎?

(二)幼兒熟悉歌曲旋律,瞭解《禮貌歌》的歌詞內容。

1.幼兒傾聽教師稍慢的範唱歌曲前半段(從開頭至“你只是眯着眼睛望着我”),瞭解歌詞內容。

2.教師再一次範唱歌曲前半段,重點幫助幼兒進一步熟悉“只是眯着眼睛望着我”這句之前的部分歌詞內容。

3.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可以用什麼方法來幫“我”解決這件“不愉快地事情”。可以從“你---潑水的人”、“我---被水潑到的人”兩方分別討論:怎樣做才能讓大家都高興起來?

4.教師範唱歌曲的後半段。

(1)教師範唱歌曲,引導幼兒熟悉歌詞,學唱歌曲。

(2)教師幫助理解音樂的情節,引導幼兒學唱歌曲。

(3)教師帶領幼兒邊做動作邊演唱。

(4)結伴表演唱:幼兒兩兩結伴,邊表演邊唱歌。

教師: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歌曲裏是不是也是這樣説的。

(三)教師引導幼兒學習演唱歌曲,遷移記憶策略。

1.幼兒在教師的帶領下,嘗試跟隨音樂(較慢的)整首學唱《禮貌歌》。

2.教師引導幼兒遷移記憶的策略,記憶歌詞。

教師:歌詞這麼長,你們在唱的時候覺得困難嗎?假如我們不能很快的記住,想一想,可以用什麼方法來幫助我們記住這些歌詞呢?

3.教師引導幼兒回憶已有的記憶歌詞的經驗。

教師:我們以前學過哪些記憶歌詞的方法?

上次我們學歌曲時,老師出示了一張圖,我們用的是看圖學歌的方法;還有一次,老師和小朋友一起根據每句歌詞的內容編了許多動作,然後在動作的幫助下記住了一首歌詞很長的歌,那麼我們這次學《禮貌歌》可以選用什麼方法呢?(假如幼兒原有經驗中沒有記憶策略,建議教師可以選用動作記憶法和幼兒共同創編動作演唱歌曲,之後引導幼兒反思:是什麼方法幫助我們很快記住了這首較長的歌曲呢?)4.幫助幼兒明確在此活動中,可以重點運用“動作記憶法”來熟悉理解歌詞。

5.教師和幼兒根據歌詞內容創編動作,邊唱邊表演。

6.教師嘗試逐步減少對幼兒的幫助,不帶唱,或只唱幼兒有困難的部分內容,讓幼兒儘快學會這首歌曲。

(四)幼兒結伴表演,感受相互寬容帶來的快樂。

1.幼兒散點站位,教師和幼兒分別扮演歌曲中的兩個角色,共同演唱歌曲。

2.教師引導幼兒反思此時大家心情愉悦的原因,體驗寬容帶來的樂趣。

教師:剛才我們還因為被人將水潑到鞋上這件事不高興,為什麼現在你很開心呢?

活動延伸:

1.這首歌曲旋律富有濃郁的`新疆民族特色,在幼兒學會演唱歌曲的基礎上,教師可引導幼兒創編與音樂性質更加和諧的新疆民族舞蹈的動作,邊唱歌邊表演,從而更好的體驗和表現音樂。

2.環境創設:引導幼兒探索生活中的文明行為,然後教師和幼兒共同設計,用圖文並茂的形式製作成小標記,粘貼在活動室的適當地方,以提示大家更好的做講文明有禮貌的好孩子。

3.以本次活動為契機,向家長宣傳“寬容與理解”的積極意義,以便在今後幼兒遇到問題時,成人能夠以“寬容與理解”的心態,鼓勵、支持幼兒去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4.在美術活動中,引導幼兒回憶自己日常看到過的文明禮貌行為,用紙、筆來進行表現。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5

大班音樂公開課教案《小黃鴨》含反思適用於大班的音樂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體驗和朋友共同遊戲的快樂,在歡快的情景中學唱歌曲《小黃鴨》,並初步嘗試用分三組的形式進行歌唱,熟悉歌曲旋律,為歌曲創編動作,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音樂公開課《小黃鴨》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在歡快的情景中學唱歌曲《小黃鴨》,並初步嘗試用分三組的`形式進行歌唱。

2。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體驗和朋友共同遊戲的快樂。

3。熟悉歌曲旋律,為歌曲創編動作。

4。感受樂曲歡快富有律動感的情緒。

活動準備:

分組標誌、多媒體課件等

活動過程:

一、水中游來小黃鴨重點:根據提示猜測

今天我請來的是一位喜歡水的動物朋友,猜猜可能會是誰?(根據畫面和提示音猜測)

二、小小黃鴨呷呷叫重點:傾聽旋律,理解歌詞

1。他是我喜歡的小黃鴨。你們喜歡小黃鴨嗎?為什麼?

2。你們知道我為什麼喜歡小黃鴨嗎?請你來聽一聽。(傾聽歌曲a段)

3。請你們來做我的小黃鴨,把這裏當成一個大浴缸來玩玩好不好?(感受音樂)

4。我的小黃鴨連叫聲都特別動聽,你們知道他是怎樣叫的嗎?

5。請你來聽一聽,找一找,這兩種叫聲中哪一種是我的小黃鴨的?他們聽上去有什麼不一樣?(辨析叫聲)

6。我的小黃鴨不僅叫聲好聽,還有三個本領呢?(傾聽歌曲b段)

7。在"它會遊xx,它會唱xx,它會吹許多泡泡xxxxxxx"的地方可不可以加上一些有趣的聲音呢?(添加象聲詞)

8。這樣一來這首歌更加好聽了,一齊來唱唱吧!(共同練習)

9。你們這麼一唱,更多小黃鴨都來了,來了幾隻?

三、小小黃鴨合唱隊重點:用分組的方法進行合作歌唱。

1。這是一個小小黃鴨合唱組,想要請你們一齊來唱這首歌好不好?

2。小小黃鴨合唱隊今天要去沙灘上演出了,瞧!他們還打扮了一下,他們怎麼打扮的呀!帥不帥?

3。可是觀眾提要求了,要請小小黃鴨合唱隊分成泡泡隊、游泳隊和嘎嘎隊三組來唱這首歌。這可怎麼分三組呢?(嘗試分組)

4。謝謝你們幫忙,他們總算分好了!請趕快站到你想去的隊伍中。(分組歌唱)

5。怎麼唱呢?"我會遊"哪組唱?"我會唱"哪組唱?"我會吹許多泡泡"哪組唱?分組前面一段誰唱?(商量規則)

6。演出正式開始了!(分組歌唱)

活動反思:

這次我選擇了一首旋律輕快、朗朗上口,由不同旋律演繹的二段體式歌曲,非常富有感染力,整個歌曲它不由自主地就可以吸引孩子學唱歌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根據《指南》中的理念,我構建了快樂、平等、豐富的學習環境,以親和的態度、靈活的組織形式,激發了孩子主動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以多元化的教學方法,適宜的指導策略與孩子形成了有效的師幼、幼幼互動。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6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保護樹木的意識和責任感。

2、引導幼兒在理解歌詞內容的基礎上,根據歌曲的旋律自編動作,真切自然地進行扮演。

3、引導幼兒唱出敍事歌曲流暢的特點。

4、感受樂曲歡快富有律動感的情緒。

5、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並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重難點分析:

重點:能夠比較連貫、自然的演唱歌曲。

難點:理解歌詞的內容,樂意為歌曲自編動作,進行扮演唱。

活動準備:

知識:簡單瞭解有關環保的知識。

物質:錄音磁帶和錄音機,與歌曲內容相符的圖片兩幅。

活動方式:

集體與分組結合

活動過程:

一、導入:請幼兒傾聽歌曲的錄音磁帶,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

引導語:小朋友,請閉上眼睛,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首動聽的歌曲好嗎。

二、展開:

1、提問問題,理解歌詞:

問:剛才你聽到歌曲中唱了什麼?路旁的小樹遭到了什麼倒黴?是誰將小樹苗搭救了?這首歌曲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2、出示圖片,再次完整欣賞歌曲,引發幼兒的模仿興趣。

引導語:"現在老師再請小朋友傾聽一遍,請你把最喜歡的一句記下來。"問:"誰來學唱自身喜歡的一句?,對模仿出的幼兒和時褒揚鼓勵,頒發小獎品,激發幼兒演唱的興趣。

3、教師彈奏歌曲旋律,幼兒完整跟唱歌曲第一段。

4、播放錄音伴奏,集體完整跟唱。

5、播放錄音演唱,請幼兒完整欣賞,並大膽歌唱。

6、幼兒集體演唱,鼓勵幼兒大膽表示自身的感情,可以自編動作進行扮演唱。

7、講解歌曲特點,兩人面對面,以敍事的形式進行演唱。

三、結束:播放一段搖籃曲請幼兒欣賞,動靜交替,結束活動!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7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圖譜,嘗試進行簡單的隊形變化。

2.創編剪羊毛的動作,體驗參與韻律活動的快樂。

3.在進行表演時,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4.培養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説普通話。

活動準備:

1.《剪羊毛》音樂,隊形及動作變化的圖譜一張。

2.幼兒已欣賞過《剪羊毛》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複習歌曲導入。

二、學習第一段,重點創編剪羊毛的動作。

1.你會剪羊毛嗎?怎麼剪?請幾名幼兒示範。

羊一開始不知道要幫它剪羊毛,孩子可以做些什麼讓它知道?

2.師示範第一段。

我是怎麼表演的?(動作順序、舞步、哪段音樂開始剪的)

羊在一開始可以做些什麼動作?

3.請部分幼兒表演。

三、看圖譜學習第一段隊形及動作。

1.羊毛剪完了,小朋友剪了這麼多羊毛真高興,羊兒也覺得很輕鬆,他們一起又跳了一段舞,還變化了隊形呢,你們看。

變化了幾種隊形?你看懂了哪個?

請一組孩子試試看。

2.在變隊形的同時他們還表演了什麼動作呢?

還是請這一組孩子表演。

3.另一組孩子嘗試。

四、完整表演。

將第一段和第二段連起來表演。

活動反思:

1.大班幼兒對隊形的變化已有濃厚的興趣。這從兩方面可以看出來。其一,在體育活動中進行的隊列訓練,幼兒非常感興趣。其二,在今天的活動中,本來幼兒表現出的興趣並不濃,許多孩子注意力渙散,但到了真正開始站隊形的時候,孩子們的注意力又回過來了。

2. 要求交代不夠清晰。這是我的活動中的一個老問題,它不是指活動中個別的要求沒解釋清楚,而是整個表演的脈絡沒有理清,就像上次的《金蛇狂舞》,也是這個問題。既然是教師預設為主的活動,那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讓幼兒清楚地知道整個表演等活動的大概框架,然後再處理好其中的各個要素(動作、隊形等)。所以活動的一開始就應該先通過清晰的示範和提問,理清動作的順序:先去、再摸摸羊、再剪、再和羊一起跳舞。然後再就具體的隊形變化開展活動。

3.隊形變化的圖譜設計得不夠科學。我一直覺得自己做事特簡單,寫不出論文是因為在我看來那些長篇大論幾個字就能概括了,所以之前的反思也總是幾句話概括一下。其實這不叫簡單,這叫糊塗、馬虎。當模糊地覺得一件事兒不好時,我總不習慣去深刻思考到底不好在哪兒,要怎麼改變。對這次的圖譜也是一樣。在這之前沒仔細看過隊形的圖譜,只是根據自己的編排、憑自己的感覺畫了幾個隊形。畫完就感覺圖譜效果不好,挺亂的,至於具體不好在哪兒,又可以怎麼改,我卻沒再細細思考。現在才感覺到,圖譜的作用是讓幼兒瞭解隊形的變化,並能跟着圖譜的指引知道怎麼做,我的那幅圖譜太瑣碎,幼兒不能一下子看出原來的隊形、要變的隊形等。其實只需要把幾個隊形的樣子畫出來,如一開始的兩排、後來的圓,至於具體的位置反正地上有點的提示。

4.過高估計了幼兒的能力。經常在活動前我會想象幼兒和我配合得很好的美好願景,於是總容易過高估計幼兒的能力,比如《挪威舞曲》中對孩子分樂句編動作能力的預測、上次《剪羊毛》活動中對幼兒創編舞蹈動作能力的預測,再加上這次對幼兒按順序走圓形能力的預測,並且我還容易過高估計自己引導的能力,以為就算他們不會,就算活動中出現一些問題,通過我的引導也總能做好的'。現在才發現自己的倔強,以及人本性中有些思想真的是很難轉變,就算意識到自己的一些問題,下次還是會不經意地去犯,不知道要犯多少次、經歷多少次挫敗,才能把他牢牢記住,用理智克服這一不足,並逐漸內化為新的品質、習慣。可能以後在備課的時候我該先翻一翻之前進行的一些活動,回顧一下自己的不足,在來謹慎地思考新的方案。

5.另外,我覺得學會隊形的變化固然是一個重要的技能目標,但從孩子的長遠發展看,讓孩子體驗到那種跟着音樂愉快表演的成功感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能讓教師對自己的活動有信心的重要因素,這也是我感覺上次曹老師組織的剪羊毛活動成功的地方。

6.開展課題快一年了,可成功的次數少之又少,今天上完後我幾乎有以後都不想再上音樂課的感覺了,但是進行了反思後,又對下次活動充滿了希望,我有些越挫越勇的感覺,希望下週再組織一次,但又非常害怕面對再一次的失敗。

小百科:羊毛主要由蛋白質組成。人類利用羊毛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由中亞向地中海和世界其他地區傳播,遂成為亞歐的主要紡織原料。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8

活動目標:

1、遷移手指、手影遊戲經驗,把形物體創編歌詞進行創造性演唱。

2、變化手與手指的組合,並用相應的歌詞邊唱邊用手指表演。

3、體驗在集體中勇於自我表達的快樂。

4、能根據音樂的速度,變換動作速度。

5、啟發幼兒按照原歌詞的`結構,創編新歌詞並演唱。

活動準備:

玩過手指手影遊戲。

人手一件打擊樂器

活動過程:

1、複習《幸福拍手歌》。

2、玩手指遊戲在教師的口令提示下幼兒用雙手組合成一物體,並與教師和同伴們交流、欣賞。

取一種姿勢,教師示範創編歌詞,如:兩手五指併攏,手背相靠,手指上下飛舞。教師編歌詞:兩隻小手做蝴蝶,蝴蝶蝴蝶真美麗,飛呀飛,飛呀飛,飛呀飛呀飛飛飛。

教師與幼兒邊説歌詞邊玩手指遊戲。

3、熟悉歌曲旋律,主動學唱。

幼兒邊傾聽旋律,邊配歌詞並默唱。幼兒跟隨琴聲,輕聲學唱。

幼兒練習,逐步做到邊唱邊進行手指表演。

變化手與手指的組合,創編新歌詞。

由幼兒提出創編對象,教師參與共同探索第二段歌詞。並對提出創編內容者拍手祝賀。

邊唱邊用動作表演 例如:"拍 拍∣我用 小手∣拍拍 拍∣"後面三個"拍"字唸的速度加快一點,使幼兒在邊説邊做的過程中,增加對識字活動的興趣。也可以引導幼兒用"拎拎, 我用小手拎籃子","拍拍, 我用小手拍皮球"等。

4、音樂活動《小手歌》。

教師:我們用小手除裏能做許多事情,還能變出蝴蝶呢!

幼兒邊隨音樂邊唱《小手歌》邊表演動作,啟發幼兒仿編歌詞中的動作。

教師:我們除了用小手變蝴蝶,還可以用小手變什麼?

複習打擊樂活動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9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民歌“花兒”,感受“花兒”曲調熱忱、奔放的特點。

2、學習用“填詞”的方式改編和演唱“花兒”。

3、嘗試用自制樂器——葫蘆為“花兒”伴奏,進一步體會“花兒”旋律的特點。

4、培養幼兒對民族音樂的愛好,激起對故鄉和少數民族的酷愛。

【活動預備】

1、活動前,讓幼兒觀看“花兒演唱會”、故鄉風景及特產等圖片,瞭解圖片內容並相互交換。通過在自制葫蘆樂器上繪畫,為學唱“花兒”奠定基礎。

2、自制小葫蘆樂器7個、回族小白帽若干個、民族服裝1套。多媒體教學裝備DVD碟機一台、投影裝備一套。鋼琴伴奏教師一位。

【活動過程】

活動一:欣賞民歌“花兒”《左面是黃河右側是山》

1、教師穿民族服裝進進活動室,引進課題。

師:我今天穿這麼漂亮的衣服是為了給小朋友演唱一首民歌“花兒”,這首民歌的名字叫《左面是黃河右面是山》,現在請小朋友們仔細聽。

2、教師演唱花兒《左面是黃河右面是山》第一遍,同時播放黃河及羊皮筏子的DV畫面。

發問:從這首歌中,你聽到了甚麼?想到了甚麼?(幼兒講感受,教師可引出歌詞。)

3、幼兒與教師一起學唱襯腔詞:普嚕嚕嚕嚕、啪啦啦啦啦、噌楞楞楞楞、嗆啷啷啷啷啷。

4、幼兒聽伴奏再次學唱襯腔詞,並與教師合作演唱(教師唱前面三句歌詞,到襯腔“普嚕嚕……”請幼兒幫唱)。

5、請助理教師演唱《左面是黃河右面是山》,幼兒與教師一起唱幫腔“噢喲”。

6、小結:我們今天聽的'這類歌曲演唱叫“花兒”。“花兒”是少年的意思。“花兒”是一種山歌,也叫“山曲”、“野曲”,是西北獨特的一種民歌,有對唱、領唱、齊唱等情勢。“花兒”主要流行在西北的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廣大少數民族地區。

7、播放MTv,完全欣賞歌曲。

活動二:引導幼兒為“花兒”填詞並演唱

1、播放MTV讓幼兒再次欣賞“花兒”《左面是黃河右面是山》。

師:我們上一次唱了故鄉的黃河和山,故鄉還有很多的特產、小吃,讓我們都來誇一誇。

2、出示牛肉麪的圖片,請幼兒根據已有經驗並結合圖片從色彩、味道、品種、外形幾方面講一講牛肉麪。

3、重點引導幼兒從色彩進手創編,如辣椒紅,蒜苗、香菜綠,蘿蔔、牛肉麪白等。

4、教師做填詞範唱:紅紅的辣椒(嘛)噢喲。

5、與l導幼兒嘗試填詞並演唱。

如:綠綠的香菜(嘛)噢喲;白白呀蘿蔔(者)香呀;牛肉麪(者)好吃(嘛)噢喲。

6、教師整理歌詞與幼兒一起演唱。(請一名老師伴奏)

7、小結:小朋友們剛才編的詞很有特點,用歌聲唱出了我們故鄉蘭州的美麗。

活動三:表演“花兒”並嘗試用自制樂器伴奏

1、出示故鄉的特產葫蘆,教師簡單示範演奏方法。

讓小朋友用葫蘆當樂器為“花兒”伴奏。

2、請幼兒自由選擇角色,分4組進行表演。3個小組幼兒演唱花兒(其中一組唱詞、一組幫腔、一組襯腔),1個小組幼兒伴奏。給部份男孩戴上小白帽。

3、幼兒分小組練習,教師指導後,幼兒按角色整體表演唱2遍。

4、幼兒分男女情勢進行對唱,部份幼兒繼續伴奏。

【活動延伸】

在音樂天地投放演唱“花兒”的服裝及道具,如:頭巾、扇子等,讓幼兒自己學習合作表演。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10

設計思路:

詩歌是我國文化的瑰寶,在幼兒園課程中不乏詩歌教學,但孩子是否能真正理解詩歌中的內容,是否能真正體會詩歌的意境,不得而知。於是我們班從一開學就讓他們接觸古詩詞,幼兒對年代久遠,與他們生活毫無關係的古詩詞從一無所知到饒有興趣。因此,特意設計了《清明》的音樂活動,開始嘗試將語言教育與音樂教育融合在一起,讓幼兒隨着音樂吟誦了古詩詞,使幼兒大膽地,富有創造性地表現自我的認識與想像。

重難點分析:

幼兒在體會古詩詞的意境方面是最困難的,他們往往能流利地背誦出古詩詞,卻講不出詩歌裏面表達的是什麼事情,更無法體會詩歌的意境。在進行教學前,我發現我班絕大多數的小朋友都能背誦這首詩歌,但他們對詩中描繪的意境及所傳達的情感一無所知。於是,我首先讓孩子欣賞音樂、感受音樂,體會其中的情緒;另外,通過運用圖畫和配樂講故事的方式將詩詞的創作背景、詩詞大意表現出來,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內容和意境。

活動目標:

1、體驗音樂與古詩的意境,學習在伴奏聲中有節奏地吟誦古詩,嘗試用自己的方式表現作品。

2、探索用動作表現音樂內容,願意與同伴一起參與音樂活動進行表演。

3、嘗試根據古詩情境進行繪畫。

活動準備:

幼兒在語言活動中已經會吟誦《清明》這首詩歌,並對清明節有一定的認識。材料準備:《清明》圖片,音樂,紙,顏料等。

活動過程:

1、在情境中創編動作,初步用動作表現詩歌《清明》

師:你們知道古詩裏描繪的是哪個季節嗎?猜猜詩人杜牧想表達什麼樣的情感?

(評:古詩對幼兒來説是比較難以領會的,因此我決定用音樂,動作來幫助幼兒更好的體會古詩的含義

)2、按節奏吟誦《清明》

(1)教師朗誦《清明》,同時出示圖片,幼兒欣賞。

(評:在第一個環節中大部分使用聽覺幫助幼兒理解,而在這個環節中我追加了視覺,運用圖片幫助幼兒,更上一層樓。)

(2)教師再次示範朗誦歌詞,並以穩定拍的節奏配合拍手,幼兒跟隨教師按穩定拍的`節奏拍手。

(評:穩定的節奏幫助幼兒穩,準地熟悉古詩。)

(3)引導幼兒結合穩定拍,進行歌詞的朗誦,注意重拍的運用。

(4)教師用動作提示,與幼兒進行歌詞的對答,教師説前半句,幼兒對下半句。如,教師説“清明時節”,幼兒接“雨紛紛”,以此類推。

(評:以不同的方式幫助幼兒重複學習,記住古詩)

(5)幼兒跟着音樂完整地朗誦,吟唱歌詞。

3、根據理解繪製圖畫:幼兒根據自己對古詩的理解,畫出他們想象中的《清明》圖。

(評:這個環節是自主性比較強的,希望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意願,用畫畫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古詩的理解。)

4、交流欣賞:幼兒介紹和欣賞小朋友的圖畫,加深對《清明》的理解。

附古詩:清明(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渾。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11

活動目標:

1、在學會演唱歌曲《森林音樂家》的基礎上,大膽選用自己喜歡的動物頭飾或帽子、手偶及樂器,按照歌曲的格式進行仿編活動。

2、能友好地與同伴進行協作,共同完成一次演出任務。

3、體驗森林動物生活的自在和快樂,感受笑哈哈劇場的開心。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5、藉助已有經驗、圖片和老師的提問,理解並記憶歌詞。

活動準備:

1、歌曲錄音帶《森林音樂家》、動物頭飾、帽子、手偶及小樂器。

2、角色遊戲場地“迷你一條街”。

3、最佳演員和文明觀眾的獎勵小禮物若干、森林背景圖。

活動過程:

一、集體複習演唱歌曲《森林音樂家》,感受歌曲所表達的快樂之情。

1、教師:(出示森林快樂圖)看!快樂的大森林裏,那麼多的動物都出來唱歌跳舞了,我們也一起加入它們的隊伍吧!

2、幼兒使用自己喜歡的樂器為歌曲演奏。(鈴鼓、小鈴鐺、圓舞板、沙球等)

二、大膽想象,通過選擇進行歌曲的仿編活動。

1、教師:森林裏的小松鼠、小白兔和小熊貓都在我們的歌聲中開了自己的'音樂會,真開心!可是森林裏還有許多的動物,它們也想唱一唱自己的歌曲、打一打自己的樂器。我們大家一起來幫助這些動物。

2、幼兒分組進行自主仿編活動,教師在每一組提供各種動物的頭飾、帽子、手偶及小樂器。

3、個別演示,請能力比較強的孩子在集體面前表演唱自己仿編的歌曲內容,鼓勵其他孩子為她拍手打節奏,體驗音樂會的快樂。

三、自主選擇角色遊戲的職務,開展角色遊戲“迷你一條街”,教師重點指導“笑哈哈劇場”。

1、教師:森林裏的音樂會結束了,我們大(3)班“迷你一條街”就要開張了。好好的想一想:今天的你是做顧客還是營業員?哪個店鋪裏的營業員?

2、教師根據孩子的自主選擇,組織全體孩子有序地進入相應的遊戲區域。教師指導顧客們整理休息區域,營業員們整理各自商鋪裏的物品,準備營業。

3、教師先以觀眾的身份進入“笑哈哈劇場”,觀看演員們表演的仿編歌曲《森林音樂會》,並給予及時的讚賞。教師也可以小聲建議演員們演出累的時候,是否可以請觀眾上台露一手?進行劇場裏的互動活動。當劇場裏的觀眾人數比較少的時候,建議演員們自薦出去進行宣傳,也可以用彩筆為演出內容繪畫彩報,從而吸引越來越多的觀眾。最後邀請觀眾評選出今天的最佳演員,由演員們評選出文明觀眾,互贈小禮品。

四、遊戲評價環節。

在集體面前表揚評選出來的最佳演員與文明觀眾。請他們説説為什麼今天自己能當選?自己的好表現在哪裏?以此鼓勵全體孩子都要向他們學習。

教師小結:今天的笑哈哈劇場不僅演出成功,演員們也學會了相互之間的合作、協商,有了困難他們會一起想辦法解決,而不是不理不睬。迷你一條街的其他商鋪也要這樣,只有大家互幫互助,才會獲得快樂與收穫。

遊戲延伸:

激發孩子渴望參與下一次角色遊戲的慾望。

1、教師:想一想:既然笑哈哈劇場的演員們有這麼多的好看節目,觀眾們也表演了拿手好戲。但還有許多在其他地方消費的觀眾都沒有欣賞到,錯過了機會。可如果所有的顧客都進入劇場又不可能,該怎麼辦才能讓所有的人都欣賞到好的表演呢?

2、鼓勵幼兒相互出主意。

3、教師宣佈最後的主意:辦法想出來了,下一次我們將安排兩位“小記者”帶着照相機進入劇場,拍攝節目鏡頭。演出結束後,我們所有的顧客和營業員們都一起來欣賞演員們的表演,好不好?(好)

活動反思:

《森林音樂家》是一首活潑富有童趣的歌曲,在聽我範唱的時候孩子們的注意力都非常集中,都表現得很積極興奮,特別是歌曲後半段“這邊拉一拉那邊拉一拉”愉快的節奏使孩子們情不自禁地用肢體動作來表示,包括後面兩段吹一吹,敲一敲,孩子們都樂在其中,讓幼兒體驗在集體活動中的樂趣。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12

活動目標:

1、學習歌曲《小海螺》,進一步感知樂曲表現的歡快活潑的情感。

2、感受小海螺對大海不依不捨的依戀和讚美。

3、感受音樂的歡快熱烈的情緒。

4、能大膽表現歌曲的內容、情感。

活動準備:

小海螺、音樂《小海螺》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師:今天老師為大家請來了一位神祕佳賓,你們想不想見見它呀?通過謎語,引出貫穿全課的線索--小海螺。身穿小盔甲,沒腳又沒手,住在大海里,揹着屋子走。

師:小海螺多漂亮啊!它還為我們帶來了大海的聲音呢!(老師將海螺放在個別學生耳邊感受海風)。

二、欣賞歌曲(意圖:讓學生通過仔細的聆聽及肢體語言,深刻的感受大海)

1、老師以小海螺的口吻向學生提出邀請:同學門,你們好啊,我是小海螺。你們去過大海嗎?今天我來邀請大家去美麗的大海作客,你們願意嗎?

2、提問:請學生説説心目中的大海美在哪裏?是否去過海邊,見過大海退潮的.情景嗎?退潮後海灘上都有什麼?你撿過貝殼、小蝦嗎?(教師鼓勵性總結評價)

3、播放歌曲《小海螺》(要求學生閉眼聆聽),説一説聽到這首歌你有什麼樣的感受?你彷彿看到了什麼?(快樂、喜悦)(小朋友在海灘上拾貝嬉戲)

4、復聽歌曲,用手指跟着旋律點節奏,進一步感受歌曲節奏特點和音樂風格。(明亮、歡快)

5、再聽歌曲,教師引導和啟發學生用自已喜歡的動作伴隨小海螺的歌聲翩翩起舞。

活動反思:

1、選材貼合幼兒的實際:本班幼兒對於故事只關注故事的情節很忽視故事內涵,以及在生活中幼兒較忽視何為困難,通過這個活動使孩子對於故事內在的一些東西有了思考,從活動中孩子表現出對於困難的理解以及講出自己的一些克服困難的故事等,讓我感受到幼兒的轉變。因此,在這個時間段選擇這樣一個故事開展活動對於孩子的成長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2、教學的法引發幼兒的思維:首先活動中講述故事時的餘音繚繞法,讓這個遠航的故事很唯美,讓幼兒聽到故事結尾時有種感歎"這個故事太感人" 了;其次是聽覺震動法,讓幼兒的思維有了很大的空間,他們聽到了音樂中有水浪、緊張、閃電等。幼兒藉助載體的猜測層出不羣。第三是分組辨析法,使幼兒各抒己見,經過討論幼兒的語言豐富起來。第四是情節猜測法,整個故事分段講述在關注到小海螺想做一件事情、勇敢、智慧等內容時讓幼兒展開想象,幼兒充分發揮想象的空間。最後的經驗拓展法是對幼兒生活經驗的拓展與引發新的思考,照片的呈現幫助了幼兒聯繫生活。

3、師幼對話中教師的迴應肯定幼兒的思維再起波瀾:在整個活動中,對於幼兒的每個回答我都能用總結、梳理等方法去迴應,如"你想得很遠"、"走過去有一片天"等,幼兒在迴應中又引發了新思維。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13

【活動目標】

1、感應AB曲式和樂句。

2、用不同的形式表現音樂。

3、鼓勵幼兒大膽仿編兒歌,根據兒歌內容用恰當的動作表現。

4、在活動中與同伴共舞,交流情感。

【活動準備】

掛圖、綵帶、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P2,以故事的情境引入。

二、聆聽音樂。

1、老師播放音樂磁帶,幼兒靜靜聆聽。

2、手之舞

A段:手臂飄點出旋律的高低。

B段:在空中畫出4個樂句。

3、飄帶之舞

A段:聆聽老師哼唱唱名旋律。

B段:在四周的空中劃出4個樂句的線條。

三、律動感應AB曲式。

1、全體圍圈

A段:模唱唱名旋律。

B段:彩段划船。

2、兩人一組

A段:面對面模唱。

B段:兩人一根彩段划船。

四、出示圖片P3,講故事。

感應兩個小節的樂句:二個6拍

每2小節換拍肢體部位,走2小節換方向。

五、音樂與舞蹈。

1、分組進行表演。

A段:打擊樂器伴奏。

B段:彩段划船。

2、兩人一組,拿一根綵帶。

A段:左右搖晃。

B段:兩人一前一後隨樂句划船。

六、遊戲書。

A段:依樹葉高低,唱出旋律的唱名。

B段:畫出青蛙的船漿及水的漣漪。

【活動反思】

1、尊重每個學生,積極鼓勵他們在學習中的嘗試,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

2、把英語教學與情態有機地結合起來,創造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促進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

3、關注學習有困難的或性格內向的學習,儘可能地為他們創造語言的`機會。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師生交流渠道,經常和學生一起反思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互相鼓勵和幫助,做到教學相關。

5、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讓他們在學習和適用的過程中逐步學會如何學習做到:

1)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參與到階段性學習目標,以及實現目標的方法。

2)引導學生結合語境,採用推測、查閲和協調的方法進行學習。

3)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自我評價,並根據需要調整自己的學習目標和學習策略。

小百科:夢幻,指人生。多種顏色細膩勾勒出的夢幻,比美更令人沉醉於其中。出自 《莊子·齊物論》:“方其夢也,不知其夢也。夢之中又佔其夢焉,覺而後知其夢也。且有大覺而後知其大夢也,而愚者自以為覺,竊竊然知之。”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14

◆演唱部分動作建議

前奏 隨樂做拍手的動作

1-4小節, 隨音樂節奏做“走”的動作,並在最後一個音符時拍手。

5-6小節, 背對背扭扭屁股。

7-8小節, 面對面做鬼臉。

9-10小節, 同5-6小節。

11-12小節, 同7-8小節。

◆遊戲玩法建議

1、合樂做動作模型:幼兒自己隨樂做動作。

2、探索背對背扭屁股,面對面做鬼臉逗樂的動作空間方位:兩名幼兒遊戲。

3.大公雞來了時(低八度音樂響起間奏):幼兒定住,擺一個造型靜止不動,“大公雞”在其中來回走動,以多種方式逗毛毛蟲。

二、教學活動建議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活潑歡快的旋律,能合樂做出“扭屁股”、“做鬼臉”的逗樂動作,並保持造型不動。

2、遷移故事情境,與同伴合作探索“背對背扭屁股”“面對面做鬼臉”的動作空間方位,並創編不同的鬼臉動作。

3、享受運用肢體、表情動作與同伴玩詼諧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剪輯好的音樂、電腦播放器、幼兒人手一隻手腕花。

2、經驗準備:幼兒有站雙圈跳集體舞的經驗。

【活動過程】

1、創設故事情境,導入活動。

師:一天,在草地上,毛毛蟲們在找朋友做遊戲,他們找到了一個好朋友,扭扭屁股做鬼臉。玩得正高興,一隻愛吃毛毛蟲的大公雞來了,毛毛雖立刻一定不動,大公雞以為是石頭就走了。

2、創編“扭屁股”“做鬼臉”的動作模型。

師:我是一隻毛毛蟲,我要去找朋友了,扭扭屁股,每個人都扭一扭,還要做鬼臉,怎麼做?

3、初步感受音樂,併合樂做動作模型。

師:現在,毛毛蟲們,我們一起聽着音樂坐在椅子上玩一玩。(2遍)

師:毛毛蟲們輕輕起立,我們一起聽着音樂站在椅子前玩一玩。(1遍)

4、探索背對背扭屁股,面對面做鬼臉逗樂的動作空間方位。

(1)師:毛毛蟲要和朋友背對背扭屁股,還要面對面做鬼臉逗樂。你們可以怎麼做?

(2)師:請你和你的好朋友找個空地方試一試。

(3)請個別幼兒示範。

(4)教師哼唱音樂,幼兒隨樂做背對背扭屁股,面對面做鬼臉的動作。

(5)幼兒隨樂遊戲。

5、創編不同的做鬼臉逗樂的動作。

(1)師:還可以怎樣做鬼臉逗樂?請你來試試。看看他的鬼臉是怎麼做的?他的表情是什麼樣的?他的手是怎麼放的?

幼兒聽音樂變換鬼臉造型進行遊戲。

6、遷移雙圈舞的經驗,換朋友進行遊戲。

(1)討論換朋友的方法。

師:我們在跳舞時換朋友,經常用什麼隊形換朋友?

師:現在男生站在裏圈,女生站在外圈,男生不動,女生換朋友,怎麼換?

師:做什麼動作的時候換朋友的?拍手時又是和好朋友在做什麼呢?

(2)教師哼唱音樂,幼兒站雙圈嘗試換朋友。

(3)幼兒聽音樂完整遊戲。

7、戲劇遊戲:毛毛蟲與大公雞。

(l)師:這回啊,毛毛蟲們,可能在玩遊戲的時候真有大公雞要來做我們哦,我們要怎麼樣?能不能動?我們先試一試,我來撓撓這隻毛毛蟲,嗯,他沒動,是個小石頭,這隻呢?

(2)邀請客人老師扮演角色參與遊戲。

三、友情提示

1、在遊戲活動環節組織過程中,教師遵循團體律動的傻瓜教學流程:放事一一動作一一音樂一一遊戲(動作方位、遊戲、交換舞伴等等),採用逐步累加遊戲元素的教學策略,先引導幼兒創編、熟悉動作模型,在初步熟悉動作模型和音樂結構的基礎上,引導幼兒探索背對背扭屁股及面對面做鬼臉逗樂的動作空間方位,接着再引導幼兒創編不同的鬼臉造型並遊戲,最後再加人大公雞逗引的遊戲玩法。

2、根據幼兒實際情況,可調整遊戲難易度,如,降低難度時,可在音樂的第2、第4小節時,不必強調幼兒在樂句句末拍手。

摘草莓——大班幼兒歌曲教案

活動來源:

在翻閲《歌唱活動》一書時,我看到了“摘草莓”這個活動,歌曲旋律很輕快、活潑;歌曲內容也有些情節性,易於孩子理解,很適合孩子來演唱。但是,這個活動的第二聲部設計得比較難把握。於是,我針對自己班孩子的能力水平進行了全面修改,並開展了此活動,應該説活動選材的'靈感完全來源於學習,來源於書本。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輕快的情緒,初步學習用兩個聲部進行演唱歌曲。

2、在圖譜的幫助下演唱歌曲。

3、積極參與活動,體驗歌唱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圖譜。

活動過程:

練聲。

“孩子們,讓我們先來亮一亮咱們的嗓子吧!”

學習歌曲。

1、欣賞教師範唱,瞭解歌曲與內容。

“今天,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好聽嗎?”“這首歌曲比較輕快,非常的好聽。歌曲的名字就叫《摘草莓》。”出示背景圖。

2、再次欣賞教師範唱。

“再來仔細地聽一聽,聽聽歌曲裏唱了什麼?”

根據孩子的回答,取出大圖譜,放於黑板。

擺放圖譜。

“誰來把這些圖譜根據歌曲擺一擺?”“擺得對不對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4、看圖完整演唱第一聲部,將歌詞與圖譜匹配。

“讓我們看着圖譜跟着老師輕輕地來唱一唱。”

三、練習兩個聲部。

1、討論、瞭解第二聲部演唱的位置。

“老師這兒還有一些小圖譜,為了使歌曲更好聽,我們還要在歌曲里加入小圖譜,放在哪兒呢?”

“不僅要唱大圖譜,還要唱小圖譜,小圖譜怎麼唱呢?”

2、教師唱第一聲部,並用體態提示幼兒演唱第二聲部。

“我們來試一試唱這首歌,你們唱大圖譜,我來唱小圖譜。”

3、將幼兒分成兩個聲部演唱2——3遍。

“在唱歌的時候,我們要一邊唱歌,一邊聽別人的聲音,和別人的聲音和諧一致就好聽了。”

結束:“我們把這麼好聽的歌去唱給弟弟妹妹們聽聽吧!”

反思:

1、圖譜與歌曲的結合。

在活動前,我準備了背景圖、大圖譜以及小圖譜,活動中,我先利用大圖譜來學習歌曲的第一聲部,在用小圖譜來學習歌曲的第二聲部,吸引、調動孩子來參與活動,並通過擺一擺、看一看,使孩子們從中理解了歌詞,記憶了歌曲。

2、動作與歌曲的結合。

由於孩子是初次嘗試演唱兩聲部的歌曲,對於第二聲部的切入,孩子們不能很好地把握節奏,所以在活動中我利用肢體動作來提示孩子,被分成兩部分的孩子看了指揮就能很好地演唱歌曲了。

3、活動流程層層遞進,過渡流暢。

用《摘蘋果》的曲調來唱《摘草莓》練聲,從兩聲部練聲到學習新歌,再加入第二聲部,環節層層遞進、環環相扣。

過渡時,緊接練聲時的情景銜接道:“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來引出新歌,引出老師的範唱。在出示大圖譜時,由於每張大圖譜上有兩句歌詞,所以範唱完讓孩子説,當孩子説出一句的時候,我會追問與之一起的另一句,“除了風輕輕吹,還有什麼在飛?”“什麼在風中飄香味?”“一顆顆紅草莓好象什麼?唱了幾次?”等等語句組織得很自然、流暢。

當然,“有完美的教案,沒有完美的課堂。”課堂是活的,總會存在一些不足,或者説有些地方可以上得更好。在這個活動中,讓孩子擺大圖譜的時間控制得再短一點,再緊湊一些,在請兩三個孩子擺完後,我就可以清唱來糾正孩子擺放的對錯與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