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模板彙總8篇

【實用】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模板彙總8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63W 次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總歸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實用】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模板彙總8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觀察發現生蛋和熟蛋的不同。

2、喜歡參與觀察和操作活動。

活動準備

1.課件-照片:雞蛋

2.生蛋熟蛋若干,碗1個,水果刀一把。

活動過程

一、看一看

1.出示照片:雞蛋

你們看這是什麼?(雞蛋)

2.媽媽不小心把生蛋和熟蛋放在一起了,怎麼辦呢?

(啟發幼兒想辦法)

二、找一找

1.出示實物雞蛋

現在,我們來找一找它們誰是生蛋寶寶,誰是熟蛋寶寶。

2.請個別幼兒上來摸一摸、看一看、搖一搖,它們是否有不同的地方。

教師給熟蛋寶寶貼上標誌。

三、比一比

1.出示一個生蛋和一個貼標誌的熟蛋。

(1)生蛋和熟蛋寶寶要進行轉圈比賽,看誰轉的`時間長,我們一起來做裁判好不好?

教師在桌子上同時轉動兩個蛋,請幼兒仔細觀察它們轉動情況。

(2)誰得了第一名?為什麼?

我們把生蛋磕在碗裏

再把熟蛋剝開,再用刀對切

看看生蛋和熟蛋有什麼不一樣。

(3)請幼兒看一看、晃一晃,拿手指碰一碰,幼兒觀察生蛋和熟蛋的不同。

四、區分生蛋熟蛋的方法

教師邊演示邊講解:

1.旋轉:生蛋不能旋轉;熟蛋可以旋轉。

2.搖動:生蛋搖動有晃動;熟蛋則沒有。

3.外表:生蛋表面有污點(雞剛生出來的蛋是濕的);熟蛋較乾淨。

4.照光:生蛋對太陽光有透明感;熟蛋沒有。

5.温度:生蛋用手觸摸(長時間)比熟蛋温度低些。

6.生命:生蛋有生命;熟蛋沒有生命。(是否可孵化)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試驗,瞭解雨的形成的原因。

2.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體驗探究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雨的形成的光碟、圖片。

2.實驗器材:酒精燈、試管、試管夾、玻璃片、火柴、水杯、托盤

3.熱水、冷水

4.知識準備:理解蒸發的含義。

活動過程:

一、教師提問於幼兒討論。

1.小朋友見過什麼樣的雨?

2.雨從哪裏來到哪裏去?

3.天上為什麼會下雨?

二、欣賞雨的形成的'光碟。

三、教師操作實驗,幼兒觀察並説出實驗現象。

1.介紹實驗器材。

2.集體觀察實驗,提醒幼兒認真觀察並用語言表述實驗現象。

3.分組觀察水蒸氣遇冷,在玻璃片上凝結水滴的現象,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悦。

四、圖片排序,講出雨的形成

五、遊戲:下雨了(雨的形成)

六、提高幼兒的環保意識

1.幼兒説出喜歡雨和不喜歡雨的原因。

2.教育幼兒注意環保。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認真觀察、大膽嘗試,發現物體都有自然下落的現象。

2、通過對比實驗探索“怎樣讓紙落得快”的方法,體驗探索的樂趣,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3、通過實驗發現同樣的紙加重和改變形狀後落下的速度不一樣。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5、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活動準備:

人手一份紅綠紙,積木、橡皮泥、小石子、夾子若干

活動過程:

1、引出問題,比較那張紙落得快?

(1)比較兩張紙是否相同。

(2)小實驗:兩張紙是否落得一樣快?哪張比較快?

(3)請幼兒用動作學一學紙片落下的樣子。

2、自由探索,怎樣讓其中一張紙落得更快?

(1)提出問題:有什麼辦法能讓綠紙落得比紅紙更快呢?

(2)幼兒自由探索。

(3)幼兒交流自己的發現。

老師提問:你試了幾種方法?結果怎麼樣?幼兒講述示範。

老師教新方法:還可以用團的`方法讓綠紙落得更快。

3、自由探索,藉助輔助材料,讓紙落得快一些。

(1)討論猜測:假如不團,不折,你還有什麼好辦法也能讓綠紙落得比紅

紙落得更快呢?

(2)自由探索。

(3)交流發現。

(4)引發思考:為什麼紙上加了木頭、積木,紙就落得更快了呢?

教師小結:原來用變形和加重的方法可以使紙片落得更快。

4、遷移經驗。

那除了用這幾種方法可以使紙片落得更快,還有什麼其他的方法嗎?

活動延伸:

探索使生活中本來落得很快的東西落得更慢。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活動準備的東西很簡單,但孩子們在活動中表現出了極高的興趣,能力不同的幼兒都能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中來,活動以生活中的“物體下落”現象作為原形,預設產生的一則活動,活動貼近幼兒的生活,取材於幼兒的生活,體現了“科學教育生活化”這一精神。整個活動我引導幼兒親歷科學探究活動的過程,較好地實踐了《綱要》的精神。在“怎樣使紙落得快”的科學探究活動中,我通過讓幼兒嘗試用不同的方法使紙變形,進行實踐操作、探索、交流,最後通過實驗得出如何使紙落得快,我先讓幼兒思考不用任何外加材料,通過改變形狀來加快紙落下的速度,而後我又圍繞“加重”這中方法展開,這樣設計兩個層次,充分體現了幼兒思維循序漸進,逐漸深入的發展過程。此外,我在一些遊戲或操作活動中,發現學前期的幼兒活動目的性很差,針對這一問題,我在設想後加問幼兒“為什麼”,讓幼兒表述自己設想的理由,使設想後的實驗成為幼兒驗證自己的理由是否正確的過程,充分發揮了幼兒的主動性,增強了幼兒在實驗中的目的意識。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學習在圓形上面添畫,表現自己喜歡的各種各樣的圓形事物。

2、遷移已有經驗,藉助範畫擴展想象,創造出各種各樣的圓形事物。

2、樂意參與“圓形變變變”活動,感知在圓形上添畫變出新事物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各種顏色、各種大小的圓。

2、由圓變成的物體範例。

3、一位大班幼兒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教師:“小朋友,今天我們班裏來了一位小客人,(請出大班的小朋友),他的名字叫元元,(小朋友向元元問好)元元特別喜歡圓的東西,請他來説説他喜歡什麼圓圓的東西?(大班幼兒説:我喜歡玩圓圓的皮球,愛照圓圓的鏡子,愛吃圓圓的餅乾,還會變圓的魔術!)

教師:什麼是變圓的魔術呀?你能變給我們中二班小朋友看嗎?

二、元元表演變圓魔術

教師:小朋友你們知道,元元是怎麼把紅色的圓變成蘋果的呀?(在紅色圓上畫上綠色的葉子就變成蘋果了)你們會變嗎?你們會變什麼呢?怎麼變呢?你們真聰明一下子就把元元的變圓魔術學會了。

教師:元元,你還會變什麼?元元:我還會變兩個圓,三個圓,四個圓,許多圓呢。

元元表演(把兩個圓變成了小雞,三個圓變成了小花,四個圓變成了蝴蝶。)

小朋友,你能把兩個圓,三個圓,四個圓,許多的'圓變成什麼呢?請幼兒自由討論,告訴身邊的好朋友。

三、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1、交代任務:我們今天也來學元元變圓的魔術。老師出示為幼兒準備的材料(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各種顏色,各種大小的圓。請小朋友先想好你想用幾個圓變成什麼東西,然後找到你所需要的圓,撕去圓後面的雙面膠的外面一層,粘在紙上,再把它添畫好。我們小朋友把圓變好了,可以互相參觀,也可以請客人來參觀,告訴客人,你把幾個圓變成什麼東西了。現在請小朋友去找一個好朋友一起去變圓。

2、教師巡迴指導:

要求幼兒把廢紙仍在籮筐裏。變出和別人不一樣的東西來。幫助能力差的幼兒,鼓勵他大膽變圓。

四、

鼓勵幼兒大膽的告訴同伴和客人,你用幾個圓變成了什麼東西。

五、延伸活動

小朋友,你們除了認識圓還認識什麼形狀的圖形?正方形,三角形它們也想讓我們小朋友來變魔術,以後我們請它們都來,變出更多,更美的東西好嗎?

在區域活動中讓幼兒玩各種圖形的添畫。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中班科學:挖野菜——薺菜

活動目標:知道春天許多野菜都長出來了,泥土裏.草地上.樹叢中.小河邊到處都有,他們可以吃,營養豐富;培養幼兒挖野菜的興趣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新鮮的薺菜若干,每人一個小塑料袋,選擇一塊生長野菜較多的草地。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薺菜的外形特徵。

幼兒每人拿一棵薺菜,仔細觀察薺菜葉子的形狀和顏色,聞一聞它的氣味。(有些開花的薺菜還可以讓幼兒看看它的小白菜和鏟形的小種子)。

(1)提問:薺菜長在哪裏?是人們種出來的嗎?(長在草地上.小河邊.樹叢中,是自己長出來的,我們又叫它野菜。)

(2)提問:你還知道哪些野菜?你吃過哪些野菜?怎麼吃的.?有什麼感覺?

:野菜有許多種,可以吃,營養好,現在人們已經開始種野菜了。

2.組織幼兒到户外去採摘薺菜。

(1)組織幼兒在户外的草地上.樹叢中採摘薺菜。邊採邊引導幼兒發現薺菜生長的地方和人們種菜的地方是不一樣的。

(2)教師與幼兒共同把採摘的薺菜去除雜草後加工,大家品嚐。

活動建議:

此活動可以結合春遊開展進行。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以物代物是幼兒滿足自己遊戲需求的重要策略,但中班幼兒還缺乏以物代物的經驗與方法。進入主題活動“玩具總動員”以來,我圍繞主題目標“樂於嘗試操作各種玩具,瞭解它們不同的性能和作用”,選擇橡皮泥、紙和扭扭棒等常見的操作材料,引導幼兒變出圓圓的圈、圓圓的飛盤、圓圓的球這三種形態不同的圓形物體。幫助幼兒積累初步的以物代物的經驗,引導幼兒運用以物代物的方法來解決遊戲中的問題。

根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科學探究領域中提出的“常常動手動腦探索物體和材料,並樂在其中”“能對事物或現象進行觀察和比較,發現其相同與不同”的目標,以及中班幼兒具體形象的思維特點,我從生活中的“圓”導入,引導幼兒在遊戲情境中觀察,發現圓的不同形態,並且圍繞變化圓的不同形態,設計層層深入的探究活動,激發幼兒對“變圓”的興趣,感知各種變圓的方法,並以任務、問題呈現的方式遞進地引導幼兒探索,不斷激發幼兒觀察、探究的主動性。

目標:

1.嘗試用不同的材料製作圓形的玩具,感知材料變圓的方法。

2.積累初步的以物代物的經驗,體驗製作玩具的樂趣。

準備:

橡皮泥、扭扭棒、紙若干,筆、剪刀,作品呈現架,自制PPT。

過程:

一、説説圓圓的玩具

1.談話導入。

師(在黑板上畫一個圓):這是什麼?請你説説生活中哪些東西是圓圓的。

幼:太陽是圓圓的。

幼:西瓜是圓圓的。

師:許多水果是圓圓的。除了西瓜,還有什麼水果也是圓圓的?

幼:蘋果、橘子。

師:喲,他能一下子説出兩種圓圓的水果。誰能一下子説出三種圓圓的水果?

幼:梨、葡萄、櫻桃是圓圓的。

師:除了圓圓的水果,還有什麼東西也是圓圓的?

幼:皮球是圓圓的。

幼:還有足球、乒乓球……

師:看來,有許多玩具也是圓圓的。

2.圓圓的玩具。

師:還有哪些玩具也是圓圓的?

師(小結):我們身邊有很多東西是圓圓的。

(析:這一環節主要是為了引出並聚焦話題。對第一個問題,孩子們會有許多種回答,教師要引導幼兒注意表達的完整性,如:蘋果和橘子都是圓圓的。或者在幼兒回答時提出挑戰:你能一下子説出三個圓圓的東西嗎?另外,教師也可適當進行分類,如許多水果是圓圓的,許多玩具是圓圓的,等等。)

二、變變圓圓的玩具

1.第一次探索。

(1)教師出示PPT,情景導入。

師:小動物想要玩圓圓的什麼玩具?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

(2)幼兒觀察玩具展台及標誌。

師:這裏有三個櫃枱,誰能説出哪個櫃枱是賣游泳圈的,哪個是賣籃球的,哪個是賣飛盤的呢?為什麼?

幼:中間的櫃枱是賣游泳圈的,因為它中間有個洞。

師:大家同意嗎?那麼另外兩個都沒有洞,哪個是飛盤、哪個是籃球呢?

幼:第一個是飛盤,因為它是扁扁的。

幼:第三個是籃球,因為它是鼓鼓的。

師(小結):原來飛盤是扁扁的圓,游泳圈的中間有個洞,籃球是個圓圓的球。

(析:這一環節主要創設了小動物買玩具的情景,並通過平面標誌引發幼兒觀察、發現、區別實心圓形、空心圓形、球體的不同。當幼兒觀察不細緻時,教師可設疑,如:它們都是圓圓的,你怎麼看出這是賣飛盤的,而這是賣游泳圈的呢?為接下來的探索活動打好基礎。)

(3)教師介紹材料。

師:現在玩具櫃枱上都沒有玩具,小動物們買不到自己想要的玩具,可發愁了。請你來當玩具廠的工人,做出小動物想玩的玩具好嗎?

師:看看用什麼來做玩具呢?(出示橡皮泥、紙、扭扭棒,並引導幼兒説出這些材料的形狀。)這些材料都不是圓圓的,你能做出小動物們想玩的玩具嗎?

(4)教師交代要求。

師:請你挑選一樣材料做一個圓圓的玩具,做好之後放到玩具展示台上。

(5)幼兒探索,教師巡迴觀察。

(6)幼兒分享交流。

師:你用什麼材料做了圓圓的什麼玩具?

幼:我用橡皮泥做了小兔喜歡的球。

幼:我用橡皮泥做了小狗喜歡的飛盤。

幼:我用扭扭棒做了小貓喜歡的游泳圈。

師(小結):原來這些材料能變出小動物們喜歡的玩具,小動物們高興地買到了想要的玩具。

(析:該環節通過情景引發幼兒用簡單材料變圓的已有經驗,初步感知用身邊的材料能變成想要的玩具。教師需要提取幼兒的操作結果,展示成功變圓的材料及方法。孩子們通常的情況是能用橡皮泥搓成球、壓扁變飛盤,能用扭扭棒圍成游泳圈等,但基於幼兒的個體差異和已有經驗,不同班級也會出現不同的情況。下一步,教師需在幼兒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提出挑戰。)

2.第二次探索。

(1)情境導入。

師:小動物還想買新的圓圓的玩具,你們能不能用這些材料做出新玩具呢?

(2)出示PPT並交代要求。

教師根據幼兒第一次操作的情況自制PPT,通過動畫演示靈活地提出進一步的要求。如:“小兔想買紙做的球,小狗想買紙做的飛盤,小貓想買橡皮泥做的游泳圈,你能滿足他們的願望嗎?”請幼兒選擇紙或者橡皮泥做出小動物想玩的新玩具,做好後放到相應的玩具櫃枱上。

(析:在這一環節中,教師用PPT中的圖示具體形象地提出探索任務,引導幼兒看懂圖示,複述探索任務,幫助幼兒有目的地探索,避免重複操作。)

(3)幼兒探索,教師巡迴指導。

(4)幼兒分享交流。

師:你用什麼材料做了什麼?你是怎麼做的?

幼:我用橡皮泥做了游泳圈,我先搓成麪條一樣的形狀,再把兩頭接起來變成了游泳圈。

師:這裏也有一個用橡皮泥做的游泳圈。都是游泳圈,這兩個游泳圈做的方法一樣嗎?

幼:不一樣。

師:你能看出這個游泳圈是怎麼做的嗎?

幼:我覺得這個游泳圈是先把橡皮泥搓呀搓,再壓成扁扁的,然後在中間挖了一個洞。

師:原來都用橡皮泥做游泳圈,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來做。

師:這裏有許多用紙做的球,是怎麼做的?我們來試一試這些球搓得圓不圓。(把紙球在地上滾一滾,檢驗紙球的質量,引導幼兒注意在揉搓紙球時要用力一些。)

師:有誰用紙做出了小狗喜歡的飛盤?請你們來介紹一下是怎麼做的。

幼:我把紙撕掉一點,就變成圓盤了。

師:我發現有個小朋友做圓盤的方法和別人不一樣,請他上來做給我們看一看。(幼兒現場演示對摺後撕半圓的方法。)

師:誰看清楚了他是用什麼方法把紙變成飛盤的?

幼:先把紙折一折,再撕。

師:對摺以後再撕,撕一個什麼形狀就會變成圓圓的飛盤呢?

幼:半圓形。

師:哇,這種方法真不錯,可以撕得又快又圓。

師(小結):原來相同的材料用不同的方法變一變,可以做出不同的玩具。

(析:在這一環節中,教師重點觀察幼兒利用不同材料變圓的方法。不同的幼兒變圓的方法各有不同,比如:在用紙做飛盤時,有的會用筆畫一個圓再撕,有的會用剪刀剪一個圓,還有的會對摺後撕半個圓……孩子們的方法各有不同,但殊途同歸。為了凸顯集體活動中分享交流的價值,教師需重點引導幼兒清晰表達自己的玩法,梳理並記錄多種變圓的方法,從而使孩子們清晰地感受到同一種材料用不同的方法可以變出相同的圓。同時教師可多用情景中小動物的口吻對幼兒進行鼓勵、表揚,讓孩子們感受到變圓的樂趣,體驗探索的成功,提高探索的積極性。)

3.第三次探索。

(1)教師交代要求,幼兒探索。

師:這一次你可以試一試別人的方法,也可以繼續挑戰自己,用新的方法做玩具。(繼續根據幼兒上一次操作的情況提出挑戰,比如:可以用薄薄的紙來做圈嗎?用細細長長的扭扭棒可以做球和飛盤嗎?)

(2)幼兒分享交流。

師:你用什麼材料做了什麼玩具?説説你的新方法。

幼:我把扭扭棒繞來繞去,變成了一個球。

幼:我把扭扭棒卷呀卷,像卷棒棒糖一樣,變成了飛盤。

師(小結):今天我們只選了三種材料,就做了自己心裏想變的玩具。真棒!

(析:這一環節主要是分享與嘗試幼兒介紹的新方法,同時鼓勵能力強的幼兒繼續接受新的挑戰。如果挑戰不成功,可以引導幼兒在區角活動中繼續探索。)

延伸活動:

師:(出示活動室中材料架照片)這裏有很多材料,我想要一把鑰匙,你能幫我變嗎?我想要吃方方的漢堡包,你能幫我變嗎?我相信你們一定會做出許許多多其他的玩具。

(析:在該環節中,教師可根據本班幼兒在遊戲中需要替代物的實際情況,引導幼兒在區角活動中利用活動室裏的材料進行探索。)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記錄,發現生活中相同或相似的物品。

2、感受複製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

活動準備:

1、每人收集同種三件以上的相同物品。

2、每人一張記錄表。

3、植物葉子。

4、一個相同形狀的雪花片和一個不同形狀的`雪花片。

活動過程:

一、他們一個樣兒。

1、請幼兒把積木玩具放在桌子上,互相觀察比較這些積木是否一個樣兒,説説它們是怎麼做的一個樣的。

2、請幼兒説説這些積木各有什麼特點?

3、你在那裏看到過一模一樣的東西。(礦泉水、報紙、書、巧克力等)分別是什麼工廠生產的?

4、為什麼人們要把東西做的一模一樣。

二、尋找複製品。

1、把東西做的一模一樣的過程,叫做複製。你們能找出活動室裏哪些東西是複製品嗎?

2、引導幼兒尋找活動室內一模一樣的東西。

3、請幼兒互相交流自己的發現。

4、我們一個小小的活動室就有這麼多相同的東西,真沒想到!如果我們走出幼兒園,肯定會有更多的發現!以後,你們一有發現,就及時告訴大家,好嗎?

三、產生繼續探究的興趣。

1、出示植物葉子,引導幼兒發現各種植物的葉子是不同的。

2、引導幼兒產生探究自然界中的複製現象。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區分上午、下午,並嘗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上午我在幹什麼,下午我在幹什麼?

活動準備:紅、綠各一個小房子

幼兒一日生活圖片

幼兒一日生活的課件

活動重、難點:區分上、下午,並能用完整的語言表達

活動過程:

一、手指遊戲

1、大胖子睡了,二胖子睡了,高個子睡了,你睡了,我睡了,大家都睡了,公雞喔喔叫,太陽出來了,大胖子醒了,二胖子醒了,高個子醒了,你醒了,我醒了,大家都醒了。

2、公雞喔喔叫,太陽出來了,是什麼時候?(白天)

二、談話導入

1、白天小朋友幹什麼?(上幼兒園)

2、上了幼兒園先幹什麼?(上課)

3、上完課了,我們坐的有些累了,我們要去幹什麼呢?(做早操)

4、做完操了,我們要幹什麼去了?(回教室)

5、這時候,我們覺得口渴了,要幹什麼呀?(喝水、看電視)

6、看完電視了,宋佳老師和大家一起幹什麼呢?(唱歌、跳舞)

7、這是,我們覺得肚子餓了,要幹什麼去呀?(吃飯)

8、吃完飯了,我們要幹什麼了?(睡覺)

9、睡醒後我們又幹什麼呢?(喝水、吃午點、滑滑梯、滾皮球)

10、玩的有些累了,我們去哪兒呀?(教室)

11、回教室幹什麼呢?(洗手、洗臉、喝水)

12、這個時候呀,你看誰來了?(爸爸、媽媽)

13、爸爸、媽媽接小朋友回家了,你跟老師説什麼呀?(再見)

二、觀看小朋友一日活動照片

1、小朋友在幼兒園一天的活動,老師把它變在電視機裏邊了,你們想不想看呀?(想)

2、出示PPT,介紹幼兒在園活動情況,並用完整的話説

三、變魔術

1、小朋友看看,老師今天給你帶來了什麼?(大大的房子)

什麼顏色的呀?(紅色的,綠色的)

2、小朋友在幼兒園又是做操,又是滑滑梯,有這麼多的事,現在呢?老師把它從電視裏變出來,信不信呀?

3、依次出示幼兒一日活動圖片

4、用完整的語言表達

上午小朋友上幼兒園

上午小朋友在上課

上午小朋友在做操

5、老師呀,告訴你一個祕密,睡午覺以前叫上午(把上午兩字貼在紅色的房子上),那睡午覺以後叫什麼呀?(下午)

6、上午小朋友做了好多事情,下午,我們做什麼了?

下午小朋友在玩皮球

下午小朋友在滑滑梯

下午爸爸媽媽接小朋友回家

7、總結

剛才,我們説了睡午覺以前是上午,睡午覺起來是下午。小朋友説説,現在是上午還是下午?為什麼呢?

四、送圖片

每位幼兒一張圖片(上午或下午圖),先觀察,再説一説,圖片上的幼兒在什麼時候幹什麼?(大生的告訴爸爸媽媽,説對的小朋友把圖片送給爸爸媽媽)

活動反思:

作為新手的我,在教學方面沒有太多的`經驗,我不斷學習不斷積累,以下是我的幾點認識:

一、充分了解託班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的認識上午、下午的經驗

託班幼兒的孩子,每天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幼兒園度過的,帶領幼兒回憶一天的生活情況,上午小朋友高高興興上幼兒園、上午小朋友跟老師一起跳舞……;下午小朋友滑滑梯、下午爸爸媽媽姐小朋友回家……學生有一些瞭解,這就是本課的一個知識基礎。

二、幫助幼兒構建知識框架

(1)學生的生活經驗一般是感性的、點滴的,老師需要通過一節課把這些點滴有條理有層次地串聯起來,為學生構建起知識的框架。在這節課中,我以幼兒的一日生活為主,抓住幼兒感興趣的圖片,讓幼兒在圖文並茂的結合下,認識上午小朋友在幼兒園幹了什麼,同時,能用比較完整的語言表達。

(2)在逐步、具體的構建知識框架過程中,老師要引導幼兒認識下午。通過幼兒對上午的認識,大部分幼兒掌握了其特點,在表達下午小朋友將幹什麼時,不用教師提醒就可以較完整的説出,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三、讓學生充分體驗“生活數學”

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把點滴生活經驗變成系統數學知識目的在於使其更好地運用到生活中去,以幼兒的一日生活為主,激發幼兒的學習熱情,聯繫生活實際,讓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説出自己上、下午在幼兒園分別幹了什麼。

時間概念的初步建立,這是一個籠統的概念,活動中教師説出一個內容,請幼兒説一説是上午還是下午,但是籠統的描述孩子不好接受,感覺到區分上午與下午對於孩子來説有些難度,不能夠很好的進行區分,雖然告訴孩子們在睡午覺之前是屬於上午,睡醒覺之後是下午,但部分幼兒不能夠準確的説出來,所以活動中調整的活動形式,教師出示各種一日生活圖片,請幼兒為圖片區分上午與下午,這樣孩子能夠較容易的分出上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