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教案(共10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共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03W 次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大班教案(共10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瞭解向日葵的生長過程,對植物生長變化感興趣。

2、觀察感知向日葵的形狀、色彩、大小等特徵,瞭解向日葵種子給人們帶來的好處。

3、對身邊的動植物感興趣。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5、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有初步的按變化排序經驗。瞭解平時吃的葵花籽是向日葵的種子。

2、物質準備:有關向日葵的視頻3、教育掛圖《領域活動、科學、向日葵》

活動過程:

一、以猜謎導入活動,激發興趣。

謎語:身體長又長,開花黃又黃,臉蛋像太陽,籽香又香。(謎底:向日葵)

二、引導幼兒觀看多媒體圖片(用葵花籽製作的食品和工藝品等)引導語:看看這些是什麼?你見過嗎?猜一猜這些食品和工藝品都是用什麼做出來的?你是怎麼知道的?

三、引導幼兒觀看有關向日葵的視頻,瞭解向日葵的生長過程。

1、出示教育掛圖《向日葵》,引導幼兒瞭解向日葵的形狀、色彩和朝陽的特性。

2、出示《向日葵的生長過程》,引導幼兒瞭解向日葵的生長過程。

A、引導語:請小朋友仔細看看,你認為這些圖怎樣排列更合適,可以和旁邊的小朋友討論一下。

B、提問:你是按什麼順序排列的?向日葵是怎樣長大的呢?

四、品嚐用向日葵種子製作的食品,感知向日葵與人們的關係。

1、引導語:你們嘗過葵花籽嗎?好吃嗎?

2、幼兒與教師一起品嚐用葵花子製作的食品,邊品嚐邊交流食品的味道。

3、討論:向日葵種子做得食品可以吃,向日葵的種子還能做什麼?

五、種植與記錄引導語:春天到了,我們有這麼多向日葵的種子,大家一起來種一種,看看到底是不是按照我們知道的過程長大的。大家要細緻地記錄它們的生長變化過程,做一個很棒的小小記錄員。

六、活動延伸:引導幼兒種植葵花籽。

活動反思:

《向日葵》是主題《夏日總動員》中的`一個活動,它是一個以欣賞為主的美術活動。對於中班的孩子們來説,學習欣賞油畫是比較枯燥的,而且,也具有一定的難度。為了能夠更好的開展活動,活動前我仔細閲讀了教材,反覆推敲活動過程,最後決定以欣賞為主,繪畫為輔來開展活動。

科學知識原理對幼兒來説是相對抽象的,在科學活動中就是要把抽象化為形象。ppt的運用能將我們口頭無法解釋,幼兒也無法理解的現象原理展示出來。正如活動中學會正確看刻度,在此環節採用ppt,利用圖片比較法,讓幼兒瞭解觀察刻度時,要眼睛與刻度齊平,仰視和俯視都是錯誤的。實際操作,這個方法很好解決了本次活動的重點。科學源於生活,讓幼兒從科學的認識温度計,到從生活中發現温度計的運用,能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

活動中,我主要從畫家作品的色彩、線條以及造型這三方面來引導幼兒進行欣賞,並有意識地幫助幼兒在欣賞的過程中積累繪畫的方法。活動開展的較為成功,孩子們思維活躍,勇於發言,尤其是用動作來表現畫中的向日葵這一環節,孩子們興致勃勃,積極參與,用各種肢體語言來詮釋自己對作品的理解。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 喜歡參加水粉畫美術活動,感受用水粉作畫帶來的樂趣。

2 能遷移生活經驗,運用相似聯想描畫秋天。

3 能用黑色的線條進行創作,大膽發揮想象力、創造力。

活動準備

1 教具和學具的準備:白色土布5米,海綿墊子兩塊(拼在一起和白色土布大小相似,課前大面積潑上橙色、藍色、黃色、紅色、綠色等,海綿潑色之後將白色土布覆蓋在上面),鞋套每人一雙(課前穿上),一次性桌布、排筆各若干。水粉顏料,丙烯顏料,香水。

2 樂曲三首:《世紀秋雨》《郊遊》《森林狂想曲》。

3 知識經驗準備:幼兒感受過秋天的季節特徵,學過有關秋天的兒歌或詩句、歌曲等:有畫水粉畫的前期經驗。

活動過程

一、準備部分:欣賞、感受

(一)欣賞樂曲,描述感受

1 幼兒欣賞歌曲《世紀秋雨》,感受秋天的季節特徵。

師:現在是什麼季節?

師:今天老師帶來一首關於秋天的音樂請大家一起欣賞,你們仔細聽聽音樂裏的秋天是什麼樣的?你們聽到了什麼?彷彿又看到了什麼?聞到了什麼?

2 請幼兒閉上眼睛完整地傾聽一遍音樂。(在幼兒欣賞音樂時教師噴一點桂花香水)

3 引導幼兒講述自己的感受。

師:音樂中你們聽到了什麼?(流水聲、小鳥叫聲等)

師:秋天,小河裏有什麼動物在玩呢?(小魚、烏龜、螃蟹,教師講解一下螃蟹的樣子)

師:秋天裏還有什麼動物飛到南方去過冬?

教師小結:秋天來了。小河的水潺潺地流動着,小魚、小烏龜在水裏快活地遊戲着,就連四處橫行的螃蟹也從河裏跑出來找小魚、小烏龜玩,天空中有一羣排着“人”字形的大雁往南飛,飛到暖和的南方去過冬。

師:你們還聞到了什麼?(桂花香)

師:秋天還有哪些花開呢?

師:秋天也是水果豐收的季節,有哪些水果是我們秋天才能吃到的呢?它們是什麼顏色的呢? (二)説説秋天的詩、秋天的歌、秋天的`舞

師:有誰能説説關於秋天水果的兒歌或者詩歌。如兒歌《秋的畫報》:黃澄澄的梨,紅彤彤的棗,金燦燦的蘋果,亮晶晶的葡萄,風娃娃鑽進樹林,在翻着秋的畫報。詩歌: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師:何老師前段時間吃了一種食物(做動作)。對了,就是螃蟹。秋天有一句話——橘黃蟹肥。

教師小結:原來秋天是這麼美好!有香氣撲鼻的桂花,各種顏色的菊花,還有各種顏色的水果和好吃的螃蟹。説到這我還想問問小朋友,你知道有哪些描寫秋天的歌曲啊?你們可以唱一唱、跳一跳嗎?(幼兒邊唱邊跳《秋天多麼美》)

師:啊,跳得好極了!我也想跳了,我想邀請你們和我一塊在這塊布上跳。你們願意嗎?

二、基本部分:舞蹈後聯想作畫

(一)彩色足跡

1 播放音樂《郊遊》,師生一起在棉布上隨音樂“舞蹈”,棉布上留下了彩色足跡。

2 舞蹈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指導幼兒。觀察踩踏出來的色塊。

師:你們看。白布現在有什麼變化沒有?

師:有哪些顏色呢?(紅色、綠色、藍色、橙色、黃色——五顏六色)

(二)豐富感受,展開相似聯想

1 展開相似聯想。

教師根據畫面提問,引導幼兒展開相似聯想。

哪一塊是橙色?——秋天裏什麼東西是橙色的呢?

哪一塊是藍色?——秋天裏什麼東西是藍色的呢?

哪一塊是黃色?——秋天裏什麼東西是黃色的呢?

哪一塊是紅色?——秋天裏什麼東西是紅色的呢?

2 教師提出作畫的要求。

幼兒根據棉布上的足跡進一步展開相似聯想。

師:啊,我終於明白了,秋天有這麼多漂亮的顏色。我們把剛才説的都畫下來好嗎?

師:今天我們畫畫用丙烯顏料還有小排筆,你們是第一次用,老師有個要求你們可要聽好了。用小排筆沾上顏料之後,要在杯子的旁邊舔一舔、刮一刮,然後再開始畫。 3 幼兒自由作畫。 活動要求:幼兒先想一想棉布上的舞蹈足跡像什麼,然後用黑色的丙烯顏料,在印有足跡的棉布上進行相似聯想勾畫或添畫秋天的景象。

教師指導:鼓勵幼兒根據足跡的形狀,大膽地進行相似聯想並用黑色線條勾畫,再説出自己所畫的秋天。

三、結束部分:相互評價,體驗成功

教師展示幼兒作品,引導幼兒欣賞並評價。

1 幼兒相互評價作品,説説自己最喜歡作品的哪個部分?為什麼?

2 教師評價總結。如“我今天非常高興,我喜歡黃顏色的這一塊,因為小朋友把它想象成××,線條很流暢,構圖也很美。我還喜歡藍色的這一塊……”

3 師:秋天,真是一個豐收的季節。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設計思路

我心裏的一棵大樹,它枝繁葉茂、它魁梧高大,它保護我的健康成長,我心裏喜歡的大樹啊!請你將這個世界都遮罩在你的懷抱下!讓人在你的懷抱下健康、開心的生活。為人類抵擋寒風、塵埃。通過本次教育活動,讓幼兒明白大樹在地球上的作用,認識到環保的必要性,從小養成很好的環保習慣。

活動目標

1、學會做觀察記錄。

2、複習12以內的點數。

3、認讀樹名。

4、通過對園內各種樹木的觀察、探索、發現和了解,使幼兒產生保護樹的慾望,説出為何喜歡它。

5、學會主動關心照顧小樹或大樹。

活動準備

1、幼兒卡(幼兒姓名、性別、年齡)。

2、課前對園內樹木進行觀察,不同樹上都掛有樹牌。

3、彩筆、圖畫紙、鉛筆。

4、小桶。

活動過程

1、在觀察園內不同樹種的情況下,開展自由討論:你看到哪些樹?它是什麼樣子的?叫什麼名字?提問:用幼兒已有的經驗描述,不同的外形特徵,你喜歡什麼樹,它是什麼樣子。

2、通過老師的提問和討論再次帶幼兒去室外觀察,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從上到下,從樹根到樹冠、樹葉及不同部位的粗細高矮、大小、長短、形狀、顏色等。討論提問:你喜歡哪些樹?為什麼喜歡?你如何對待它?

3、領養小樹或大樹活動,讓幼兒把自己的卡片掛到自己喜歡的樹,與大樹擁抱感知粗細,與小樹牽手,給小樹澆水。

4、觀察記錄:用不同的方式記錄所觀察到的樹種(根據樹葉的不同形狀、高矮、粗細、是否開花);記錄小樹家的踐線圖。

5、讓幼兒説出樹的`種類,老師用圖表示出數量,讓幼兒學習點數。

6、把自己喜歡的樹畫下來,並畫上它的鄰居,組成一幅完整的圖畫,放在活動室展區展覽。

7、讓幼兒説出樹木的本領(平衡生態、淨化空氣、阻隔噪音等作用)。

8、樹木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它們?

9、引導幼兒合理、大膽想設,並能用比較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瞭解文字與人們生活的關係,對祖國文字感興趣;

2、知道到處有文字,對祖國文字感興趣;

3、在成人的引導下對文字感興趣。

4、提高對漢字外形、發音的敏感性。

5、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活動準備:

班級環境中的文字,“大”“小”的文字卡,漢字圖文卡若干套(正面是漢字,反面是實物圖案);

PPT課件圖片,內容為大街上的文字與人們生活的關聯,如公交站牌、路牌樓號門牌、商場招牌、醫院標牌、宣傳條幅等。

活動過程:

一、觀察班級中的文字

1、觀察教室環境。提問:“教室裏你看到哪些字?”請幼兒説説自己找到的字,猜一猜發音,如果正確,鼓勵其他幼兒一起跟着學。

2、討論文字的作用。提問:“你們知道這些字有什麼用處嗎?”

3、激發入學願望:“這些文字外形像什麼?可能會發什麼音?代表什麼意思?雖然小朋友現在還不認識漢字,但是到了小學,你們就會認讀漢字,就會知道漢字的讀音和意思了。”

二、瞭解字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1、觀看“大街上的文字”PPT課件。

提出觀賞要求:“生活中,到處都有文字,請大家看課件,看看文字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便利?”完整課件內容。

2、交流分享。

提問:“哪些地方有文字?”“這些文字可能是什麼字?”結合幼兒的回答,可以回放課件,定格在幼兒感興趣的畫面或文字上。

3、對比判斷。

想象討論:“如果大街上沒有這些文字,行不行?”(大街上如果缺少了文字,我們就需要不停地到處找人詢問,會浪費大量的時間。)

小結:文字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它們具有指示、指導、説明的作用,文字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

三、瞭解不同的字有不同的讀音和不同意思

1、觀察文字的外形。

出示漢字卡片“大”“小”,提問:“你們認識這兩個字嗎?猜猜它們該怎麼念?”“這兩個字意思一樣嗎?”

小結:不同的字有不同的發音,不同的字意思也不相同。

2、猜漢字遊戲。

玩法:兩人一組,平分一套漢字圖文卡。甲幼兒出一張卡片,漢字面朝上給乙幼兒猜,乙幼兒可以先猜,然後再翻到背面看圖畫判斷對錯,如果正常,甲乙各自收回卡片。乙開始給甲認讀,甲如果認讀錯誤,卡片被乙收回。提醒幼兒:“不認識的漢字我們可以看看卡片的反面,根據圖畫猜出讀音。”(此環節教師不做裁判,由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猜想判斷。)

四、幼兒園裏找文字

鼓勵幼兒到幼兒園各處尋找漢字,猜一猜可能是什麼字,鼓勵幼兒向周圍的老師求解答案。

活動延伸:

可以將漢字圖文卡投放在閲讀區,便於幼兒繼續遊戲。

活動反思:

《大街上》是二年級書上的一個內容,在這課的內容裏,主要讓學生在瞭解遮擋關係的基礎上畫出大街上熱鬧的情景。

在講這一課時,我先讓學生回憶一下,自己在大街上走時,都會看到什麼,學生説,有車,汽車,摩托車,自行車等,有人,大人,小孩等,還有樓房,大樹,還能看見天上的太陽,雲,小鳥等。

我説,這麼多的景物,該怎樣表現在紙上呢?你有沒有想過,當你站在某一個角度觀看時,你看到的景物都是什麼樣的呀!樓房有前有後,汽車也不總是一個一個的過,有時也會重疊在一起,還有人物有時也會走在一條線上,那這些情況我們該怎樣表現在紙上呢?

我沒有像往常一樣説你們想象一下或是看我在黑板上畫的是什麼,而是做出了一個決定.

我想讓學生自己去了解一下這個遮擋關係。由於二年級的學生位置是按小組分的,於是我説,咱們從剛才咱們説的那麼多的景物中挑選幾個有代表性的,如:兩棟樓,兩輛汽車,兩棵樹,兩朵雲,一個太陽。兩個一樣的東西得塗上不同的顏色,這樣便於區分。然後組長分給每一個組員一個任務:每人做一樣東西。這樣小組合作,共同來完成這幾樣,這樣又節省了時間,又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沒半節課的時間,小組長啊紛紛向我報告説已經做完了。於是我讓學生進行演示:兩輛一樣的一前一後,或是一樣露出半個,一個遮擋另一個,然後再按着這個關係畫一下,畫完後,再換另一種遮擋關係,在畫一下。自己動手,擺放不同的遮擋關係,這樣,學生自己隨意擺放還能瞭解到不同的遮擋關係出現的效果。

一節課下來,學生反應還行。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寫生畫,能夠畫出椰子樹的主要外形特徵。

2、能合理佈局圖畫,處理好遠近、前後、大小的關係。

3、對寫生畫感興趣,體驗寫生的快樂。

4、在創作時體驗色彩和圖案對稱帶來的均衡美感。

5、培養幼兒良好的作畫習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課前欣賞故事《椰寶寶旅行記》。

2、材料準備:白紙、油畫棒、椰子園視頻。

活動過程

1、感知欣賞,觀察椰子樹的外形特徵。

播放椰子園視頻,師:你們看看椰子園説説椰子樹是什麼樣子的。

看一看樹幹、樹葉及椰子的形狀、顏色像什麼?

2、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椰子園,感受樹與樹之間的空間關係。

(1)帶領幼兒從不同的角度對整體進行觀察。

??討論:在這個角度下你看到的椰子園是什麼樣的?椰子樹在那邊,你看到的畫面上,什麼東西在前面,什麼東西在後面?你準備畫哪一部分?

(2)仔細觀察樹與樹之間的前後關係、遠近大小的.畫法。

討論:哪些部分被擋住了?擋住的部分怎麼畫比較好?近的椰子樹、物品比較大,看得清;遠處的東西比較小,看得比較模糊。哪些地方被擋住了?後面的樹被前面的樹擋住的部分怎麼畫?

3、視頻不斷播放,幼兒觀察寫生,教師巡迴指導。

指導要點:

(1)幫助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繪畫角度。

(2)引導幼兒畫出椰子樹的主要特徵。

(3)處理好樹與樹之間的前後位置與大小關係,合理佈局畫面。

(4)教師幫助能力差的幼兒。

4、分享交流

(1)展示幼兒作品。

(2)從選景和自己的觀察方面分享寫生的體會。

反思:

在讓幼兒通過觀察家鄉最常見的椰子園進行寫生。只是地處海南的屯昌並沒有人們想象中海南到處都是椰園的風景,所以受環境的限制如何去上好這節活動課?思前想後只能藉助多媒體向幼兒展示椰園的視頻讓幼兒有直觀的感受。結果是通過了形象的觀察幼兒都能大概的把椰子樹的主要特徵表現出來,視頻的導入極大的調動幼兒的興趣;作畫中,幼兒都能按照自己的意願大膽的作畫不足之處就是幼兒的構圖單調、呆板。追其原因是隻有視頻,不能充分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進行觀察寫生;寫生是要深入其中方能選擇角度進行,遺憾不能帶幼兒深入其中,這就是閉門造車的後果啊。

改進措施,我園周圍是一片檳榔園,我應該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就地取材將椰子園的寫生換成檳榔園寫生,帶幼兒進入到檳榔園中調動多種感官進行觀察寫生。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教學意圖:

開展豐富多彩的户外遊戲和體育活動,培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習慣,增強體質,提高户外體育活動效率,熱愛大自然、親近大自然,體育是促進身心健康發展最主動、積極地手段,對幼兒活潑、開朗性格的形成有着積極作用。

教學目標:

1.充分利用助跑跨跳,發展幼兒的腿部力量,提高動作的協調和靈敏性。

2.勇於嘗試、不怕困難。

3.提高幼兒身體的協調能力,體驗玩遊戲的樂趣。

4.鍛鍊平衡能力及快速反應能力。

5.培養幼兒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愛好。

教學準備:

故事、長短不同的紙棍、塑料棍、高低不同的皮鞋盒。

教學過程:

一、扮演角色

扮演運動員,穿有劉翔畫像的衣服,在教師帶領下,做舉重、打排球、打乒乓等上肢模仿動作。

二、探索練習

小運動員選擇一根紙棍或塑料棍,再選擇兩個相同的皮鞋盒,找一個地方去嘗試跳過有一定高度的障礙物,幼兒自由選擇。

三、運動員示範

1.請個別幼兒進行展示交流,並啟發引導幼兒轉入新的運動方式。

2.請幾名小運動員示範。

3.這幾個小運動員,他們跨跳的方法和我們有什麼不同(教師示範並講解,同時引發小運動員一起參與討論跨跳要求:助跑要中速、短距、自然放鬆、跨跳時單起單落)

4.小運動員嘗試練習,教師個別指導。(全體小運動員再次嘗試助跑跨跳的動作,可以單獨跳,也可以合作跳。)

四、小運動員選擇練習

1.出示比原來再高一點的障礙物(兩個皮鞋盒重疊,用紙棍或塑料棍擱在上面),引導幼兒自由選擇跳。

2.可選擇原來高度的障礙物進行垮跳,也可選擇更高障礙物垮跳。

五、遊戲

跳過有一定高度的障礙物,跑到運動商場去購一樣物品(皮球、繩子、圈、飲料瓶等),然後返回。

六、交流,放鬆

1.相互交流本次跨跳的'情況。

2.跟着音樂節奏做放鬆動作。

3.一起整理運動器械,物歸原處,活動結束回教室。

教學反思:

興趣是孩子們學習的動力,大班健康活動,對孩子們進行跑,跳,跨的練習,跨越障礙過程中,部分幼兒對障礙產生恐懼,在練習中給予指導與鼓勵,幫助幼兒戰勝恐懼,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的關注,增強跨越障礙物的自信心。發展孩子們的運動技能,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在理解兒歌的基礎,嘗試認識其中簡單的字。

2、嘗試着用動作表現樹葉飄落的情景,進一步瞭解秋天的季節特徵。

教學重難點:

理解兒歌並認識兒歌中的一些字

教學準備:

1、大的主題牆面環境創設《秋天到了》2、fiash製作樹葉飄落的場景

3、幼兒已經會唱《秋天》的歌曲;幼兒已經熟悉了詩歌《樹葉》

4、根據詩歌內容創設的情景卡(教師大的一份,幼兒人手一份小的字卡、如小螞蟻、小老鼠、小刺蝟、梅花鹿和渡船、雨傘、扇子、餅乾等

教學課時:

教育理論依據(設計思路):

現階段我們正在開展主題活動《在秋天裏》,來園時好多小朋友都紛紛告訴我,有的説“我發現了馬路上有許多的樹葉,飄來飄去的”有的小朋友説“我家門前我也有許多樹葉,我爺爺每天早上都要掃樹葉的。我們的孩子將家裏的或來園時撿的樹葉都帶到了幼兒園裏,樹葉引起了幼兒關注的興趣,在一次的運動活動中,我班小朋友都在玩大型器械,一位小朋友大聲叫起來“看呀,樹上的葉子掉下來了,象只蝴蝶”她的叫聲引來了全班小朋友的關注,都圍上來看個究竟,他們有的用自己的身體在表現着樹葉飛下來飛上去的情景。教師應關注偶發事件中有教育價值的現象,於是,預設了一次樹葉的活動,《綱要》指出“接觸、瞭解周圍生活環境人、物、事,感受身邊熟悉的科技成果對生活的影響,理解並遵守社會生活中基本的行為規範”。樹葉是幼兒身邊熟悉的材料,前期已有樹葉飄落的經驗。所以我選擇了樹葉的一次活動。本次活動圍繞小樹葉飄落的的主線,提升幼兒前期一些零碎的經驗,同時將個體經驗轉變成全班小朋友的經驗,從本班幼兒的實際出發,幼兒對日常生活中滲透的一些字興趣教高,而且對字都很敏感,五到六歲的年齡又是認字的敏感期,我們平時在日常生活中也滲透一些文字的認識。所以想通過本次活動,進一步感知秋天樹葉飄落的情景,加深幼兒對秋季樹的季節特徵,同時提高幼兒的表達表現能力,讓幼兒在説説、做做、找找的過程中,培養幼兒記憶能力及認字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引發幼兒感受秋天樹葉飄落的興趣

1、情景導入放映fiash製作樹葉飄落,帶幼兒進入場景

2、提問:樹葉都怎麼了?為什麼會掉下來呢?

3、唱唱樹葉:秋天的樹葉飄落的樣子是怎麼樣的?我們用好聽的聲音把它唱出來

4、動作表現樹葉:我們用好看的動作把樹葉飄落的樣子表現出來。

5、捕捉個別幼兒的動作:“我發現這片樹葉飄下來的時候她的動作真美,我們一起看看”是

怎樣的?”我們也來學一學

6、幼兒集體表現《樹葉》鼓勵幼兒的不同動作的創作表現

二、引發幼兒聯想到小動物撿樹葉的情景

1、師:樹葉飄下來了,小動物們都去撿樹葉,我們上次還把他們撿樹葉的事情編成了一首詩歌《樹葉》我們一起來念念

2、幼兒回憶詩歌《樹葉》的內容

3、針對幼兒不熟悉的部分重點引導

三、引發幼兒學習詩歌中配對的遊戲

1、師:剛剛這首詩歌你們念得真好,他們第一個來撿樹葉的`是誰呢?説了什麼話呢?

師:現在我們把這些撿小樹葉的小動物請出來再給我們表演一遍

2、師生共同操作,先出示文字,讓幼兒猜猜,猜對後再出示相應的圖片

3、師:小螞蟻、小老鼠、小刺蝟、梅花鹿他們説了什麼話?

4、幼兒説出以後文字逐一放在旁邊(渡船、雨傘、花帽、餅乾)

5、師幼一起邊念兒歌邊尋找相應的文字

四、遊戲體驗

1、幼兒人手一份小字卡,邊念兒歌邊操作,師巡視指導

2、教師出示圖片,幼兒尋找出相匹配的字卡,遊戲可反覆進行幾次

3、可在區角活動中投放,進行延伸活動

教學評析:

1、本次活動的一個亮點是充分調動了孩子們的認字興趣。不是讓孩子純碎的去認字,而是培養他們認字的興趣,從孩子們已經熟悉的兒歌入手,兒歌中的小動物又是孩子們關注的焦點,一部分孩子已經認識了部分的字,所以,激發他們想學樂學的願望,本次活動很適合大班的孩子,符合孩子的當前興趣和孩子的興趣需要,對孩子來説也有一定的挑戰。

2、通過本次活動給孩子搭建充分操作的平台,在操作過程中每個幼兒都有一套操作材料,示範演示有集體操作的,給不同能力的孩子都有表現的機會。平時認字能力弱的孩子在操作過程中興趣也激發了,都大膽的邊念兒歌邊操作,並對照前面的調整着自己的材料,講孩子們被動的局面變成了幼兒積極主動的操作。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嘗試使用替代的方法進行遊戲。

2、熟練運用10以內加減法。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熟練運用10以內加減法

難點:使用替代的方法編寫電話號碼

活動準備:

數字卡片、幼兒用書《猜猜電話號碼》、筆、數字代碼條等

活動過程:

1、介紹自己家的電話號碼

“我們就要畢業了,如果畢業以後要想和好朋友説説話,可以有什麼辦法呢?”(幼兒介紹自己家的'電話號碼)

2、猜猜老師家的電話號碼

(1)、“猜猜老師家裏的電話號碼吧,我的電話號碼藏在這張紙條裏呢。”

(出示密碼條)“想知道我的電話號碼,還得用這些卡片來幫忙呢。”

(2)、觀察密碼條,嘗試用做加減法的方法將密碼破譯出來

電話號碼為:55313820

(3)、觀察數字代碼,瞭解代碼的作用和替代方法

3、猜猜朋友家的電話號碼

“我們也來把自己家的電話號碼變成密碼,讓別人也來猜猜吧。”

(1)、幼兒製作電話號碼密碼條

(2)、相互猜猜別人的電話號碼

結合幼兒用書《猜猜電話號碼》進行

4、收拾整理操作材料

教學反思:

這堂課適合學前班的幼兒,只因他們年齡小,還處在未成年期,他們缺乏生活經驗和自我保護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發生意外傷害。為了讓幼兒學會自我保護的能力。我設計了本次社會活動——《電話號碼》,通過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讓每個幼兒都能真正動起來,使每個孩子都主動、積極地去記住這些常用電話報急電話,才能使幼兒自己遇到緊急問題時會使用這些號碼,增強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一、教案目標:

1、能説出生活中常見的手勢所表達的含義並根據手勢進行創造性地想象。

2、引導幼兒看手勢創編不同的,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3、聯繫生活實際,引起幼兒學習各種手語的興趣。

二、教案准備:

表演台、VCD、錄像等。

三、教案過程:

1、導入"會説話的手"

①做簡單的手勢,知道表達的含義。T:不光嘴能説話,手勢也能講話。

②做生活中常見的手勢,知道其表達的含義。

2、手勢像什麼

①教師做簡單的'手勢,讓幼兒聯想像什麼。T:有的手勢能讓你聯想到一些東西。現在我做一個手勢,你們想一想它像什麼,想得越多越好。

②請個別幼兒做手勢,讓其餘幼兒猜猜是什麼。

3、看手勢編。T:手勢不僅可以説話,還能講呢!

①看手勢表演。

②幼兒根據手勢自由編。

③講述。

4、聯繫生活,學做手勢。

①聯繫幼兒看過的手勢,提問:T:還有哪些人只能用手勢來説話?你還在哪裏見過?為什麼要做手語?(激發幼兒關心聾啞人的情感)

②教師做手語,幼兒學做手語動作。T:我也來用手説一句話,猜猜它是什麼意思?(幼兒學做)

5、結束部分

欣賞手語歌曲,幼兒邊看邊學做手語動作。T:這兒還有一首用手語表演的歌呢,咱們一起來學一學、看一看吧!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0

活動目的:

1、讓幼兒知道重陽節是我國民間傳統節日之一,有其獨特的活動和風俗習慣。

2、知道“重陽節”的由來。

3、讓幼兒懂得“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要尊敬長輩。

4、願意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5、讓幼兒知道重陽節的日子。

活動準備:

1、VCD光盤“常回家看看”

2、剪輯中央電視台夕陽紅欄目中,百歲老人幸福生活的精彩片斷。

3、電腦課件《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4、課前和幼兒園退休教師劉子平老人(孤寡老人)取得聯繫,到重陽節這一天把她請來.

5、幼兒人手一份自制禮物

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觀看VCD光盤“常回家看看”

談話:

1、剛才你看到的是什麼?(引起孩子們的情感共鳴)

2、片中表現的是什麼內容?

(孩子和爸爸媽媽一起看望老人,回家團圓的'情景)

3、引出老人節:我們小朋友有自己的節日,老人也有自己的節??日,介紹(農曆九月九日)就是老人節。

4、你們知道老人節是怎麼來的嗎?

二、介紹重陽節的來歷:

1、老人節也稱重陽節,相傳在我國古代有個叫恆景的名士,九月九日那天,全家一起登高,插茱萸,飲菊花酒。當時據説這樣可以避邪。因此,重陽節登高以後就逐漸形成一種風俗。打那以後,在九九重陽這一天有不少詩人都做詩來紀念。

2、播放

課件: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萸少一人。”讓幼兒領略詩中重陽節插的風俗和詩人身處異地的兄弟想念之情。

活動反思:

相信這次重陽節的“敬老”活動,不僅讓孩子們瞭解了重陽節的來歷和習俗,也讓孩子們體驗一份愛的情感,感受着爺爺、奶奶們的辛苦,學會感恩和尊敬長輩,從而萌發關心老人的美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