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小班教案:認識動物9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認識動物9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3W 次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認識動物,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幼兒園小班教案:認識動物9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認識動物1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動物媽媽和寶寶的生活方式及習性。

2、能説出喜歡的小動物的名稱,知道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

3、感受動物之間的親情。

活動準備

《小動物的媽媽》掛圖(見教具盒)。

《動物寶寶》遊戲卡(見教具盒)

《找媽媽》操作單(見幼兒操作包)

活動與指導

談話

1、出示《小動物的媽媽》掛圖,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教師:看一看,圖上都有誰呀?

2、操作《動物寶寶》遊戲卡,幫助小動物找到自己的媽媽。

教師:小貓找不到媽媽了,很着急,你能幫幫它嗎?

還有一些小動物也着急了,我們幫它們找一找媽媽吧。

辨認

1、幼兒觀察、區分動物幼年和成年時候的不同。

教師:小貓和貓媽媽長得一樣嗎?它們有哪些一樣的`地方?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

小袋鼠和袋鼠媽媽長得一樣嗎?

小雞和雞媽媽長得一樣嗎?雞媽媽的頭上有什麼?

2、引導幼兒觀察、區分青蛙和蝌蚪的不同。

教師:青蛙媽媽的寶寶不見了,你們知道青蛙媽媽的寶寶是誰嗎?

它的寶寶就藏在我們的教室裏,我們把它找出來吧。

小蝌蚪和青蛙長得一樣嗎?

交流

鼓勵幼兒與同伴交流自己知道的動物寶寶和媽媽。

教師:你還見過哪些動物寶寶和媽媽?

它們和媽媽長得一樣嗎?

操作

請幼兒幫助《找媽媽》操作單中動物寶寶找到自己的媽媽。

活動建議

本活動在幼兒對動物有一定認知經驗的基礎上開展的。通過辨認一些動物寶寶和媽媽,初步瞭解他們的不同特點,感受動物寶寶與媽媽之間的親情。

活動前,教師可通過收集圖片、故事如《小蝌蚪找媽媽》等多種方式豐富幼兒的經驗。活動中,教師應引導幼兒從不同的角度區分動物成年與幼年的不同,如個頭大小、尾巴長短、皮毛顏色等,併為幼兒提供充分交流的機會。在進行青蛙與蝌蚪時可藉助故事情節,引導幼兒説出青蛙的特徵。活動後,可請家長和幼兒一起收集有關動物寶寶和媽媽的圖片;飼養讓小動物,讓幼兒萌發愛護動物的情感。

此外,本活動的操作環節,也可利用區域活動時間完成。還可在美工區提供《蛋寶寶穿新衣》操作單,引導幼兒進行塗畫與裝飾,完成作品。

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孩子們都充滿了熱情,教學中幼兒從什麼都不知道到幾乎成了一個小博士的自豪和自信,而更重要的是他們學會了學習。使幼兒不僅知道動物的出生方式,還了解了什麼是卵生動物,什麼是胎生動物,很好的達成了教學目標。

幼兒園小班教案:認識動物2

一、活動目標

1、通過遊戲激發幼兒熱愛小動物的情感。

2、在遊戲過程中逐步認識小雞、小鴨、小貓、小狗的名稱及字寶寶。

3、通過兒歌的形式讓幼兒養成講衞生的好習慣。

4、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二、活動建議

(1)準備小雞、小鴨、小貓、小狗頭飾若干

(2)小雞、小鴨、小貓、小狗玩具各一個

(3)小雞、小鴨、小貓、小狗字卡大小各一

三、組織形式

(1)教師利用到農場參觀的形式導入活動並讓幼兒演唱歌曲《在農場裏》。

(2)逐一出示則四種小動物玩具後,教師請幼兒找出小雞、小鴨的小貓、小狗的字卡請他們認讀,並讓幼兒學出這幾種小動物的叫聲。

(3)看字卡做動作:教師分別出示這四種小動物的字卡,請幼兒作出相應的動作。

(4)結合當前的形勢,給幼兒講解講衞生的意義及重要性。利用兒歌的形式教育幼兒逐步養成講衞生的好習慣小雞叫嘰嘰嘰,叫我經常剪指甲小鴨叫嘎嘎嘎,叫我別忘擦鼻涕小貓叫喵喵喵,叫我天天把臉洗小狗叫汪汪汪,叫我常常換衣裳小朋友愛清潔,人人都歡喜。

(5)遊戲:到小動物家去做客讓每個幼兒分別戴上這四種小動物的`頭飾,老師説完兒歌后,戴哪一種動物頭飾,就到哪個小動物家去做客。

四、聽音樂《我愛我的小動物》

做模仿動作走出教室。

活動反思:

根據孩子們的興趣點出發,開展了主題活動《可愛的小動物》,不僅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還讓幼兒在各種活動中瞭解常見的動物名稱、特徵和習性,認識了世界上各種各樣奇奇怪怪的動物,使幼兒喜歡小動物,並知道動物是人類的朋友,萌發幼兒喜愛和保護動物的情感。活動中我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結合本次活動的內容,以整合的理念和方法,組織幼兒開展活動,在活動進行中穿插幼兒喜歡的各種模仿動作、音樂遊戲、律動等,既體現了課程的整合性又讓幼兒在玩中得到了知識。由於是小班的幼兒,在介紹他們喜歡的動物時,孩子們的聲音不夠響亮,還有點拘束,不能完全放開。

幼兒園小班教案:認識動物3

活動目標

1.知道不同動物有不同食性。

2.有探索小動物食性的興趣。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5.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準備

各種實物:小雞、小鴨、小兔,小米、小魚、小蝦、玉米麪、菜葉。

教具:

小動物圖片,食物圖片。

活動過程

1.帶幼兒分別參觀小雞、小鴨、小兔的家,引導幼兒觀察動物的外形、動作,鼓勵幼兒用動作表現小動物的外形和動作,模仿幾種動物的叫聲。

2.小動物吃什麼。鼓勵幼兒大膽説出自己的.想法。

3.試一試:提供各種食物,幼兒依自已意願選擇食物喂小動物。

4.交流:我喂小動物吃了什麼食物。

5.彙報:將動物愛吃的食物圖片,粘貼在小動物圖片下:小雞愛吃玉米麪和菜葉,小鴨愛吃小魚、小蝦和菜葉,小兔愛吃菜葉。

活動延伸

日常生活中,根據幼兒興趣繼續讓他們探究其他小動物的食性。

幼兒園小班教案:認識動物4

活動目標:

1、熟悉生活中常見的小兔、大象、小鴨的形象及它們的主要特徵。

2、能模仿小動物的形象,正確分辨各個動物的。不同特徵。

3、學説禮貌用語:你好。

活動準備:

1、小兔、大象、小鴨的卡片各一張

2、佈置小兔、大象、小鴨的家。

活動過程:

一、認識小動物

1、“有一對長耳朵,喜歡吃蘿蔔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愛。”請小朋友猜猜是什麼,(小兔)。教師出示小兔卡片,幼兒觀察,並教幼兒學習小兔的模仿動作。老師:小白兔説,小朋友誰學得像我,我就請他到我家去玩。(教師引導,幼兒模仿)

2、“身體很高大,有一個長鼻子,猜猜我是誰。”引導幼兒猜是大象。教師出示大象圖片,幼兒觀察,並教幼兒學習大象的模仿動作。老師:大象説了,小朋友誰學得像我,我就請他到我家去玩。(教師引導,幼兒模仿)

3、“扁扁的.嘴巴,走起路來搖搖擺擺,喜歡在水裏玩,猜猜我是誰。”引導幼兒猜是小鴨。教師出示鴨子的圖片,幼兒觀察,並教幼兒學習小鴨的模仿動作。老師:小鴨説,小朋友誰學得最像我,我就請他到我家去玩。(教師引導,幼兒模仿)

二、遊戲:到小動物家去玩

1、組織幼兒站成一排,告訴幼兒要到小動物家去玩了,並交待活動規則:到了小動物家,要學小動物的動作,小動物就會請你到他家去玩的。

2、分別帶領幼兒到小兔、大象、小鴨家,教師帶領幼兒學他們的動作,並鼓勵幼兒的行為。

三、和小動物一起狂歡

播放音樂,教師請幼兒帶上小動物的胸飾,一起隨音樂舞蹈。

幼兒園小班教案:認識動物5

一、活動目標:

1、願意説説在動物園看到的各種動物,並介紹自己喜歡的動物。

2、能大膽的使用普通話表達自己的想法。

3、激發愛動物的情感

二、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瞭解幾種常見的動物名稱。

2、物質準備:幻燈片動物園拍攝的照片。

3、與幼兒人數相同的小紅星若干枚。

三、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師:"小朋友你們有沒有去過動物園呀?那你們在動物園都看見過什麼動物?

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説説自己都看見過什麼動物。

2、帶領幼兒參觀"動物園"。

(1)播放多媒體課件觀看各種動物的圖片。

(2)引導幼兒認識各種動物,並能説出它們的名稱。

(二)幼兒與教師交談。

1、請猜猜老師喜歡什麼小動物?

(1)請幼兒大膽猜測教師喜歡什麼小動物。

(2)教師結合動物圖片介紹自己喜歡的小動物,並説明那小動物是什麼樣的,為什麼喜歡,如:孔雀-美麗-會開屏…

2、請幼兒説一説,你喜歡的'小動物是什麼。

(1)提問"你喜歡什麼小動物?為什麼?

(2)鼓勵幼兒大膽的用普通話表達自己的想法。

(3)請個別幼兒上來介紹喜歡的動物。

(三)送顆紅星給喜歡的動物

請每位幼兒取一枚紅星粘貼在自己喜歡的動物圖片下面。

(四)遊戲:猜一猜它是誰?

請個別幼兒上來模仿小動物,讓其他小朋友來猜一猜,這是什麼小動物!

(五)活動結束:

小動物們都很可愛,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要關心和愛護小動物。

幼兒園小班教案:認識動物6

活動意圖:

很多孩子對有着相同顏色、不同花紋的一些動物皮毛特徵還缺乏仔細判斷能力,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動物花花衣》。旨在讓幼兒發現幾種常見動物皮毛花紋、顏色的不同,引發幼兒喜歡、親近各種常見的動物,分辨動物明顯的特徵。

活動目標:

1、瞭解動物皮毛的主要特徵。

2、用對應方法為小動物穿上花花衣。

活動準備:

斑馬、斑點狗、梅花鹿等對應圖案若干。

活動過程:

一、説説比比

瞭解不同的三棟房,幼兒找房子主人。

1、這裏有幾棟房子?

2、小動物的房子哪裏不一樣?(顏色、大小不一樣)

3、房子裏住着誰?猜一猜。

二、觀察討論

猜出房子的主人,瞭解皮毛特徵。

1、房子裏住着誰,猜一猜。(露出斑馬皮毛的部分)

這是什麼動物?(斑馬)

小斑馬身上的斑紋是什麼樣的?(黑色和白色條紋的)看上去像馬嗎?

2、喜歡汪汪叫,最愛肉骨頭,愛穿斑點衣。

它是什麼小動物?(斑點狗)

斑點狗身上的花紋是什麼樣的?(許多黑色的小圓點)像什麼?

3、出示梅花鹿的影子,猜動物

身有一朵朵小花,它是誰呢?(梅花鹿)

它身上的'圖案為什麼像梅花?

三、找找貼貼

加深對動物皮毛花紋的認識和了解。

1、在不同的圖文中找出小動物的花花衣。

2、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動物圖案,將對應的圖案貼在它們的身體上。

活動反思:

在第一環節中,我出示了三棟房子,顏色,大小不一樣,根據顏色的不一,孩子進行了大膽地想象。有的説住着斑點狗,有的住着梅花鹿,都大膽地表達了自己的想法。

在本次活動中,我讓孩子瞭解動物皮毛的主要特徵,孩子們在第二環節中能通過觀察,去猜測這是什麼動物,有的幼兒看到斑馬的皮毛説是斑點狗,説明孩子們對於動物的花紋並沒有完全瞭解,所以我在這裏強調了花紋是有塊狀的,有條紋狀的,讓孩子去區分各種動物。

最後環節中,孩子們能通過不同的圖文找出小動物,但我發現孩子們在最後找出自己喜歡的動物圖案時,他們出現了搶的現象,可能在教具準備上不夠充分,下次可以多找些動物供孩子們選擇。

幼兒園小班教案:認識動物7

活動目標

1、有了解動物的願望。

2、重點與難點

3、能用頭部不同的特徵,(主要是耳朵的位置)表現各種動物。

材料環境創設

1、彩色水筆、蠟筆、綠色水粉。

2、長毛絨布偶:象、猴、熊、虎、獅、狗、兔等。

活動流程

談話引起興趣——欣賞討論——討論作畫方法——幼兒創作——引導講評

1、語言引導,引起活動興趣。

建議可讓幼兒談談野生動物園。知道野生動物園又要來一批新朋友,激發幼兒對動物的興趣及參加活動的願望。

2、欣賞討論。

建議讓幼兒觀察動物頭部的輪廊線,猜猜動物園新來的朋友是誰?

可設問:耳朵長在頭頂的是誰?

耳朵長在頭頂兩邊的是誰?

耳朵長在頭的兩側的是誰?

活動説明

幼兒的`回答不可能是統一的,要允許幼兒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如:耳朵在頭的兩側的有大象、狗、猴等,形狀的不同可放到示範中去分辯。

3、討論作畫方法。

建議讓幼兒在已畫好的圖形上添畫動物耳朵,集體分辯是否對。如:大象、狗、猴耳朵都在兩側,可大象耳朵大,小猴耳朵,狗的耳朵可畫橢圓形往下垂等,動物的眼、鼻、嘴可由老師示範。

設問:熊、虎、猴耳朵的形狀,位置差不多,有什麼辦法區別?建議在觀察布袋偶的基礎上,讓幼兒自來發現。(獅子加鬃毛、虎額上加“王”)等。

4、幼兒創作

建議教師可提示:

(1)把動物的頭畫得大些,畫出各種動物的重要特徵。

(2)把動物梳洗得整整齊齊迎接遊客(塗色要塗滿,塗濃)

(3)準備好的動物可去草地上與遊客見面。(用水粉色點劃小草。)

5、引導評價

野生動物園來了這麼多新朋友,看看有誰呀?(除了以上講過的動物,還有誰也來了?鼓勵幼兒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大膽作畫。)

幼兒園小班教案:認識動物8

一、活動目標

1通過遊戲激發幼兒熱愛小動物的情感。

2在遊戲過程中逐步認識小雞、小鴨、小貓、小狗的名稱及字寶寶。

3通過兒歌的形式讓幼兒養成講衞生的好習慣。

二、活動建議

(1)準備小雞、小鴨、小貓、小狗頭飾若干

(2)小雞、小鴨、小貓、小狗玩具各一個

(3)小雞、小鴨、小貓、小狗字卡大小各一

三、組織形式

(1)教師利用到農場參觀的形式導入活動並讓幼兒演唱歌曲《在農場裏》。

(2)逐一出示則四種小動物玩具後,教師請幼兒找出小雞、小鴨的小貓、小狗的字卡請他們認讀,並讓幼兒學出這幾種小動物的叫聲。

(3)看字卡做動作:教師分別出示這四種小動物的字卡,請幼兒作出相應的.動作。

(4)結合當前的形勢,給幼兒講解講衞生的意義及重要性。利用兒歌的形式教育幼兒逐步養成講衞生的好習慣

小雞叫嘰嘰嘰,叫我經常剪指甲

小鴨叫嘎嘎嘎,叫我別忘擦鼻涕

小貓叫喵喵喵,叫我天天把臉洗

小狗叫汪汪汪,叫我常常換衣裳

小朋友愛清潔,人人都歡喜。

(5)遊戲:到小動物家去做客

讓每個幼兒分別戴上這四種小動物的頭飾,老師説完兒歌后,戴哪一種動物頭飾,就到哪個小動物家去做客。

3聽音樂《我愛我的小動物》做模仿動作走出教室。

幼兒園小班教案:認識動物9

小班教案《認識動物》適用於小班的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喜歡觀察和表達,體驗與同伴一起遊戲的快樂,嘗試區分幾種動物外形的不同特徵,學習用簡單的方位詞表述物體的位置關係,激發了幼兒對動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快來看看幼兒園小班《認識動物》教案吧。

活動目標:

1.嘗試區分幾種動物外形的不同特徵,學習用簡單的方位詞表述物體的'位置關係。

2.喜歡觀察和表達,體驗與同伴一起遊戲的快樂。

3.激發了幼兒對動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4.知道動物是人類的朋友。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①幼兒操作板;②多媒體設備及課件;③禮物筐;

2.情境準備:“動物園情境”、適宜玩捉迷藏遊戲的場地。

3.經驗準備:幼兒已具備認識上、下、前、後等空間方位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尋找動物。

1.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問題:動物園裏的小動物和你們一起來玩捉迷藏的遊戲,是誰藏起來了?

2.尋找辨別,大膽猜測。

提示:引導幼兒通過觀察,對不同動物顯露出來的身體部位進行辨別,根據其局部特徵猜測出動物名稱。

問題:① 你猜一猜有哪個小動物藏起來了?

② 你怎麼知道是這個小動物呢?

③ 它藏在了什麼地方?

3.確認方位,模仿動物。

提示:引導幼兒將躲藏的動物一一找出,並嘗試説出其躲藏的方位及動物某一部位在自身的位置。

問題:① 請小朋友把發現的小動物找出來,看看你猜的對不對。

② 你們找到了哪個小動物?(如:小兔子),兔子的耳朵長在兔子身體的什麼位置?

二、鞏固認識。

1.課件再現、核對方位。

問題:①剛才有哪些小動物和我們一起玩遊戲?

②它們都藏在哪裏了?讓我們看看小朋友説得對不對。

提示:邊提問邊演示課件,引導幼兒根據畫面內容將知識進行回憶和再現。

2.材料操作、探究學習。

幼兒利用操作材料“調皮的小貓”,與課件進行互動,找出相同的方位圖案。

提示:關注幼兒是否能夠獨立找出相同的方位圖案,並將“小汽車”(按鈕)放到相應的位置上。

三、快樂遊戲。

1.遊戲表達、鞏固認識。

(1)全體幼兒躲藏起來,説己隱藏的方位,請老師來尋找。

(2)幼兒分成兩組,一組躲藏起來,一組進行尋找。

2.活動延伸、贈送禮物。

問題:

①我們還有一件東西沒有找到,那我們一起來找一找吧。

②你們在哪裏找到的?我們一看這裏面是什麼?這些禮物應該怎樣用?(如髮夾戴在頭上,椅墊坐在屁股下等。)

③請小朋友選一件自己喜歡的禮物,送給會場裏的老師,還要把它送到正確的位置上。

3.幼兒帶禮物,走出會場,活動結束。

小百科:動物分類學家根據動物的各種特徵(形態、細胞、遺傳、生理、生態和地理分佈等)進行分類,將動物依次分為6個主要等級,即門、綱、目、科、屬、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