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魔術師》幼兒園教案(13篇)

《魔術師》幼兒園教案(13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74W 次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教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魔術師》幼兒園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魔術師》幼兒園教案(13篇)

《魔術師》幼兒園教案1

活動目標:

1、通過看、聽、説、演,知道散文中小動物從不開心到開心的原因。

2、通過理解散文,知道與同伴愉快交往的正確方式。

3、欣賞散文,感知、體驗散文的趣味性。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5、能簡單複述散文。

活動準備:

散文錄音、課件、圖片。

活動過程:

1、欣賞配樂動畫——雲,導入活動

● (出示白雲圖片)小朋友好。白雲還會變魔術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播放動畫(教師邊看邊引導孩子看白雲的變化)

● 白雲能幹嗎?白雲是個魔術師,它多會表演呀,可是沒有人來看它表演,那它心情會怎樣呢?

2、聽散文錄音第一段

● 白雲是個孤獨的魔術師,沒有人喜歡看它的表演。一天,它在草地上看到了幾個小動物,心想,呀,終於有人來看我表演魔術啦,好開心呀。誰來看白雲表演魔術了呢? (播放錄音第一段)

● 誰來看白雲表演魔術了?(依次出示小動物圖片)小動物喜歡看白雲表演嗎?為什麼呢?

● 白雲給小狐狸變了什麼?小狐狸看見獵狗怎麼了?小狐狸為什麼被嚇跑了呢?

白雲給小老鼠變了什麼?小老鼠看見大花貓怎麼了?小老鼠為什麼被嚇跑了呢?

白雲給小熊變了什麼?小熊看見蜜蜂怎麼了?小熊為什麼被嚇跑了呢?

(教師依次出示圖片,機動提問,幼回答不出為什麼,師再清誦散文第一段)

3、聽散文錄音第二段

小動物們都不喜歡看白雲變魔術,白雲好孤獨,你有什麼辦法讓小動物喜歡看它的表演呢?(2~3位幼兒猜測)

(師提升:白雲變了温順的小動物,不會傷害別人了,他可以和朋友一起做遊戲了)那白雲到底是怎麼做的呢?

(播放錄音第二段)

白雲是怎麼做的?白雲為誰變了?(一一提問)小狐狸,小老鼠,小熊都怎麼樣了呀?為什麼呢?

哦,白雲變出了小動物們喜歡吃的食物,不再像一開始一樣,變出嚇人的動物了。大家都喜歡看白雲變魔術了。

那它們做了什麼呢?讓我們再來聽一聽。

(再次教師清誦散文第二段)

小動物們做了什麼呀?(幼自由回答)讓我們一起來學一學,説一説。

(第一個:個別、集體——師、幼)

(第二個:個別、一半——師、另一半)

(第三個:個別、女——師、男)

4、完整欣賞散文

剛才好聽的故事就是一首有趣的散文,名字叫《白雲魔術師》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完整播放散文錄音)

如果你是白雲,那你還會變什麼好吃的,好玩的東西讓大家開心呢?

白雲變出了很多,交到了很多朋友,那你們平時怎麼做才可以交到更多朋友呢?

我們大家要友好相處,互相謙讓,相互關心。

5、完整欣賞散文(課件),結束活動

● 白雲魔術師,這真是一首有趣的散文,要是配上動畫那就更棒了,哦,來了。

(完整播放散文課件)

延伸活動:

現在讓我們一起去把白雲魔術師變的魔術講給其它小朋友聽一聽吧!

散文:白雲魔術師白雲是個魔術師,喜歡到處表演。小狐狸看到它,請它表演,它變成一隻大獵狗,小狐狸被嚇跑了。小老鼠看到它,請它表演,它變成一隻大花貓,小老鼠被嚇跑了。小熊看到它,請它表演,它變成一隻大蜜蜂,小熊也被嚇跑了。大家都不高興,沒有人喜歡看白雲變魔術了。

白雲很不開心,它希望大家喜歡它的表演。它看見小狐狸,變成了一串大香腸,小狐狸高興得直拍手。它看見小老鼠,變成了一個大饅頭,小老鼠樂得吱吱叫。它看見小熊,變成了一大罐蜂蜜,小熊見了追着它跑。大家都説白雲是最好的魔術師。

《魔術師》幼兒園教案2

活動目標:

1、藉助繪本進一步理解序數的含義,能用序數正確表示10以內物體排列的次序,理解物體的次序因起始方向的變化而不同。

2、在單維判定物體排列次序的基礎上,會二維(從左到右、從上到下或從右到左、從下到上等)判定物體所處的位置。

3、能自由發揮想像,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

4、喜歡閲讀,感受閲讀的樂趣。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已經學習5以內的序數。

材料準備:繪本課件,幼兒操作卡,設置場景:藏寶櫃、鑰匙牌、“魔法師”位置板。

活動過程:

1、播放課件——十個魔術師,引導幼兒用序數(第一、第二等)正確表述每個魔法師在序列中的位置。

師:今天要舉行魔法師考試,我們看看有幾個魔法師來參加了。(十個)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戴ⅹⅹ顏色帽子的魔法師排在哪裏?

2、根據幼兒的回答,進一步理解物體次序的相對性,知道物體排列的位置因起始方向的變化而不同。

師:為什麼戴ⅹⅹ顏色帽子的魔法師排的位置小朋友説得位置不同呢?

出示不同方向的指示標誌,讓幼兒初步理解由於參照物的不同,物體所處的位置也不同。

3、閲讀繪本2—13頁,複習一維判定物體所處的位置。

師:這十個魔法師要成為真正的魔法師要經過考試的,我們一起來看看繪本里面有什麼考試。

(1)第一輪考試——找鑰匙:引導幼兒討論為什麼有的魔法師會找錯了抽屜。

(2)第二輪考試——找明信片:幼兒人手一份操作卡,以“幫助魔法師找出抽屜裏的明信片”為題,讓幼兒根據老師的提示找出“下數第六個抽屜裏的明信片”。

4、閲讀繪本14頁,學習二維從左到右、從上到下或從右到左、從下到上等,判定物體所處的位置。

第三輪考試——找外套:教師引導幼兒分析繪本中找到外套的條件——

5、遊戲“我是小小魔法師”,應用二維判定物體的位置。

(1)談話引入遊戲:

師:小朋友想不想也來噹噹魔法師啊?要成為魔法師也要通過考試。

(2)介紹遊戲玩法:

師:每個小朋友椅子底下都有一張小卡片,裏面寫了要到藏寶櫃的第幾號櫃子的第幾個抽屜裏面找到一把鑰匙,找到鑰匙後要根據鑰匙上面的記號打開相應的“魔法之門”。

(3)幼兒遊戲,教師重點指導幼兒根據標記判斷相應的位置。

活動反思:

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索慾望。整個活動依據幼兒的學習規律和年齡特點,由淺入深,層層遞進,藉助繪本《真正的魔法師》,關注了整個活動的綜合性、可操作性、寓教育於遊戲活動中。通過本次活動,幼兒學會了10之內的二維序數,清晰掌握了序數的概念,學習了不同的方位序數奠定了基礎,也為幼兒在生活中自己的位置找準了座標。整節活動環節安排比較合理,思路也比較清楚,幼兒所學效果較好。具體體現在:

1、數學活動遊戲化,以繪本為主線、利用多媒體課件,將抽象的、深奧的序數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將抽象枯燥的教學內容,變為生動有趣的教學軟件,整個活動以魔術師角色扮演的形式,從觀看繪本中的“魔法師”考試到孩子的“打開魔法之門”遊戲,教師把有關序數的知識滲透其中,讓孩子在遊戲的氛圍中不知不覺得掌握了知識,大大激發了幼兒學習的慾望,優化了教學情境。

2、滲透物體排列位置的相對性問題。相對性在幼兒數學教育中是一個重要的數量關係,在序數判定中,即物體排列的位置不變,但對其所處位置的判定會因起始方向的不同而改變。在本次活動活動中,教師能用很自然的問題“為什麼戴綠色帽子的魔法師的位置有的小朋友説是在第5,而有的小朋友説是第6呢?”引發幼兒思考、討論,讓幼兒進一步理解從不同的方向點數,其結果是不同的。

3、運用標誌説明判定物體位置的方向。雖然孩子已經在中班下學期學過了5以內的序數,但是孩子們對二維序數和序數的相對性問題還不是很清楚,尤其是幼兒剛升上大班,還不能很好地分辨左右。在本次活動中,老師充分運用多媒體軟件的優勢,運用移動的箭頭標誌幫助幼兒直觀形象地理解從哪個方向數起,為孩子的順利學習打下基礎。

4、推進式的教學設計。在本次的活動設計中,教師充分關注了推進式的教學設計。首先借助繪本,讓孩子們充分理解序數的相對性。(出示一排的魔法師讓幼兒自由討論戴綠色帽子的魔法師排在哪裏?利用箭頭標誌幫助幼兒理解。)其次以個別回答及人手一份操作卡的形式讓幼兒複習一維判定物體所處的位置。第三學習二維判斷的方法,明確二維判斷的兩個要素。最後,以遊戲的形式,複習、應用二維判斷的物體的位置。

《魔術師》幼兒園教案3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和表現形式,培養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2.鼓勵幼兒大膽想象作畫,畫出五顏六色的美麗圖畫。

 活動準備

1.課件:動畫片-魔法表演

2.彩筆、紙若干。

動畫片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興趣,引出主題。

1.教師:小朋友,你們喜歡看魔術表演嗎?

我們一起來看一個魔術表演的動畫片好不好?

2.觀看動畫片:魔法表演

提問:魔術師變出了什麼?

五顏六色的花,

3.魔術師會變魔術,有一盒蠟筆還會變魔術呢,你們想知道蠟筆是怎樣變魔術的嗎?

二、學習詩歌

1.教師朗誦詩歌。

2.提問:

(1)詩歌的題目叫什麼?

(2)為什麼説蠟筆是魔術師?

(3)它們是怎麼變魔術師的?

(4)魔術師變完了,回到哪裏去了?它們是怎麼在一起的?

(學習“親親熱熱”,並知道這個詞在什麼地方可以運用。)

2.欣賞錄音詩歌朗誦。

詩歌裏所説的五種顏色還可以各變成什麼?

3.師幼一起朗誦詩歌。

 三、繪畫:魔術師

1.教師:小朋友想做魔術師嗎?

我們一起來變變變好嗎?看看誰變的東西又多又好。

(教師提出繪畫要求)

2.幼兒繪畫

教師提醒幼兒重點使用詩歌中提出的顏色

3.鼓勵幼兒用詩歌裏的語言講述繪畫。

 詩歌:魔術師

小小蠟筆是幾個調皮的魔術師。

紅的會變太陽,黃的會變小雞,

藍的會變雲朵,紫的會變老鼠,綠的會變草地。

魔術師筆沒有了,回到房子裏,親親熱熱在一起。

《魔術師》幼兒園教案4

活動目標:

1、觀察自己的手,用描畫的方法畫出手的輪廓。

2、創造性地描畫不同的手形,體驗小手變變變的樂趣。

3、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4、培養幼兒良好的作畫習慣。

活動準備:

繪畫前組織幼兒做各種手影遊戲,豐富相關經驗,幼兒活動材料《美術》第12頁,蠟筆。

活動過程

一、小手變魔術。

1、我們有一雙能幹的手,你的小手會幹什麼呢?老師的手還會變魔術,邊念兒歌,邊用雙手造形:我有兩隻手,左手和右手,變呀變呀變,變成……

2、引導幼兒觀察手的不同造型,想象手變成了什麼,像什麼。(山、樹枝、仙人掌、花等)

3、師幼共同遊戲,體會用手造形的多種可能。

二、畫一畫小手的魔術。

1、引導幼兒討論:怎麼樣把小手變的魔術畫下來?

2、教師示範描畫的方法:把左手放在紙上,右手拿起蠟筆靠在手的邊緣。從手腕開始畫,沿着手掌到小指、無名指、中指、食指、大拇指,再沿着手掌另一邊畫到手腕。

3、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提醒幼兒沿手的邊緣描畫,描畫時放在紙上的手不能動。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用小手變換出不同的造形。

4、引導能力強的幼兒進行添畫,增加趣味性和情景性,鼓勵動作快的幼兒進行塗色。

三、結束活動。

1、請個別幼兒説一説,做一做自己的小手魔術,引導其他幼兒進行模仿。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我抓住了幼兒的年齡特點,採用遊戲的形式,形象的語言,牢牢抓住了幼兒的興趣點,課堂上孩子們是快樂的。如果我在課前能更加仔細地考慮到一些問題,操作中的很多問題就可以避免。

《魔術師》幼兒園教案5

 活動準備

畫有不同排列規律的圖片三幅。

厚薄不同的圖書,顏色不同的紙杯,大小不同的摺紙小鴿子。

幼兒操作材料:大小、顏色、形狀不同的可操作的圖形若干。

 活動目標

發現事物不同的排列規律。

嘗試自己設計排列規律,並能用較準確的語言表達。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組織幼兒坐好。

二、基本部分

1、請幼兒觀察教師按不同規律排列(大小、厚薄)的紙製品,如:紙杯、圖書、摺紙小鴿子等,引導幼兒發現並説出排列的規律。

2、請幼兒觀察圖片,發現並説出不同的排列規律。

出示兩組高矮不同的樹,請幼兒想想可以怎樣有規律地排列?引導幼兒説出按高矮、高矮、高矮排隊或矮高、矮高、矮高排隊。

3、遊戲:“猜猜看”,讓幼兒觀察圖形的排列規律,並能快速説出空位置上的相應的圖形是什麼圖形。

4、出示按數量遞增的排列規律,讓幼兒尋找規律,並嘗試繼續往下排列。

5、啟發幼兒創造新的排列規律,如:綠紅、綠綠紅、綠綠綠紅。

6、幼兒操作。

三、結束部分

啟發幼兒自己設計排列規律,用操作卡片拼擺出來,並與小朋友説説自己是按什麼順序排列的。

《魔術師》幼兒園教案6

一、設計意圖:

我園的形體教學已在實踐、摸索中逐漸形成一種教學模式,如何打破傳統,用新的教學方式來激活幼兒的學習興趣,樂意參加形體活動,是我設計本活動的目的所在。《綱要》中明確提出,要提供給幼兒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要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的快樂。還要引導幼兒相互交流、相互欣賞、共同提高。於是我設計了大班形體活動《小精靈與魔術師》,旨在為幼兒創設自由、寬鬆的學習環境,充分發揮幼兒主觀能動性,積極探索,大膽想象,發揮創造力。

二、教學目標:

1、在遊戲情景中敢於大膽嘗試,樂意用身體擺出各種造型動作。

2、在活動中大膽想象、創造,樂意與同伴共同遊戲,體驗合作的快樂。

三、教學準備:

場地佈置:活動室掛有人的各種姿態的圖片,有藝術的氛圍。

音樂:《挪威舞曲》。

教學用具:兩人一份能扭動自制人的模型、魔術棒一根、幼兒裝飾自己的各種服裝、道具。

四、教學過程:

(一)、利用故事導入引導幼兒在感受音樂的基礎上,初步進行想象、創編。

1、老師頭戴魔術帽、手持魔術棒走進活動室。

師:大家好!我是魔術師,今天為大家帶來一段音樂,一起來聽聽!

2、幼兒聽音樂後請幾位小朋友講一講。聽了音樂有什麼感覺?你想幹什麼?

3、這段音樂還有一個故事呢!從前有一個魔術師,本領非常大,他可得意了。他有一個魔盒,裏面有許多小精靈。一天,魔術師睡着了,小精靈們就從魔盒中逃出來,盡情的聽音樂跳舞。魔術師醒來後生氣極了,瞪大眼睛説:“我要把你們變成一個個不會動的舞蹈雕塑!”“變!”魔術師揮動他的魔術棒,小精靈就變成了神態各異的雕塑。

讓我們帶着這個故事再來欣賞這首曲子,聽聽它可以分幾段?

4、幼兒第二次感受音樂。

1)這首曲子有幾段?

2)第一段音樂講了誰?他會幹什麼?他會做那些動作?(幼兒互相討論後個別表演,大家一起學學。)這是小精靈在哪裏?會怎麼做?

3)第二段音樂給我們什麼樣的感覺?誰上場了?你們也來高興地跳跳舞!

4)這是魔術師醒來了,他説了什麼?小精靈會變出哪些造型動作呢?(幼兒自編,老師從形體的角度來對幼兒的動作進行簡單評價,提醒幼兒除了上肢和下肢可以變換動作以外,身體的哪些部位都可以動起來?)

(二)、引導幼兒根據不同要求大膽嘗試想象、創編優美造動作來表現對音樂的理解。

1、聽音樂遊戲,小精靈在第三段音樂開始前擺出一個造型動作,直至音樂結束。

2、利用人體模型小玩具幫助小精靈在第三段音樂的表演過程中能隨魔術棒變換多個造型動作。

1)師:我越玩越開心,我的魔術棒也興奮極了,不停的跳動。變!變!變!剛才大家只變了一個動作,現在該怎麼辦?

2)我今天還帶了許多小玩具呢!他們也是變形高手,今天你們可以和他一起做個遊戲!你找一個好朋友,兩人一起先給小玩具擺個造型,固定好後你們學學它的動作,學會了,在給他擺個造型,看看哪對好朋友擺的姿勢最多最漂亮!注意:可千萬別講自己設計的動作忘了!我們要把設計的動作編入遊戲呢!

3)幼兒自主操作,老師巡迴輔導。

引導幼兒身體各部位動作的設計,如:腰、臀、胯、頭等等

4)請一組幼兒上來展示自己設計的動作。(教師可從身體姿態、造型不同高度、動作連貫等方面進行簡單的評價!)

5)隨音樂遊戲一次。

3、引導小精靈能根據魔術棒揮動的走勢來變換造型的高度。

1)我的魔術棒也開始跳舞了,變!變!變!變!忽高忽低,忽上忽下,聰明的小精靈,你該怎麼辦?

2)不隨音樂先試試。

3)根據要求再遊戲一次。

4、請一幼兒做魔術師,再遊戲一次。

我有些累了,誰願意來做魔術師來帶領大家遊戲?大家可要聽從魔術師的指揮!

(三)、小精靈要參加音樂會,打扮自己進行遊戲。

1、和你們在一起遊戲真開心,我都快忘記時間了,我今天還要參加一個音樂會呢!你們想去嗎?快!把自己打扮的漂亮一點!

2、幼兒自由打扮

3、我們最後再玩一次遊戲,相信在音樂會上我們會有出色表現!

《魔術師》幼兒園教案7

活動目標:

1、通過探索瞭解磁鐵是具有磁性的,並具有吸鐵的功能。

2、培養幼兒觀察力。

活動準備:

每人一塊磁鐵、釘子、木塊、積木、剪刀、布。

活動過程:

一、教師以魔術師的身份切入主題

1、小朋友們想看魔術表演嗎?今天老師就給大家帶來了一個精彩的魔術表演。

2、幼兒欣賞魔術表演。

討論:為什麼釘子能受到老師的控制呢?

二、謎底揭曉,幼兒操作。

1、教師請出今天的小客人——磁鐵。

師:瞧瞧老師請出的小客人是誰?(磁鐵)

2、幼兒初次探索。

師:請大家把自己帶來的小客人請出來,試試是不是也能吸住小鐵釘。

3、幼兒操作。

小結:磁鐵是具有很強的磁性,有遇鐵會吸得特徵。

三、幼兒再次操作,驗證遇鐵才會吸的特徵。

1、請幼兒用磁鐵來吸吸桌上其它的材料,還有哪些東西也能被磁鐵吸住。

2、在磁鐵上裹上一層布是否還是具有磁性?

四、表演:小小魔術師。

請幼兒把自己探索到得結果展示出來與大家分享。

《魔術師》幼兒園教案8

活動目標:

複習鞏固對三角形、圓形、正方形的認識。

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遊戲,培養思維的逆反性。

活動準備:

魔術師的衣服、帽子各一件,三種圖形卡片各一張,頭飾各一個,不同表情的三種圖形卡通掛飾每人一個,三種圖形的彩色卡片若干(粘在"圖形媽媽"身上),三種圖形的標誌牌各一個,户外佈置好"小商場",三種不同形狀的`實物若干。

活動過程:

(一)以變魔術的遊戲形式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1、老師打扮成魔術師的樣子對孩子們説:"我是神奇的魔術師,我能變出很多很多的東西,看我變變變"。(邊説邊轉一圈,從袖子裏拿出三角形)。

提問:

(1)我變出了什麼?

(2)三角形有幾條邊?(伸出手點數)

(3)你見過什麼東西是三角形形狀的?

2、用同樣方法,從左兜裏變出正方形,提問相似問題。

3、用同樣方法,從右兜裏變出圓形,提問相似問題。

(二)進行遊戲:圖形娃娃找家

1、以魔術師的身份變出圖形娃娃,送給孩子們。

師:我的本領可大了,還能把你們變成圖形娃娃,看我變變變(從隱蔽的地方拿出卡通圖形娃娃掛飾,讓幼兒辨認形狀),你喜歡哪一個,就自取一個掛在脖子上,自己摸一摸,看一看你是什麼形狀的娃娃?

2、變出"圖形媽媽"

(1)師:圖形娃娃也有自己的媽媽,你們願意和自己的媽媽一起做遊戲嗎?媽媽在哪呢?看我變變變(從屏風後面拉出頭戴三角形頭飾,身上粘有三角形標誌的"媽媽")

圖形媽媽:我是三角形娃娃的媽媽,我的孩子們,你們在哪呢?(三角形寶寶跑到媽媽這,大聲地説:我在這裏)

(2)用同樣方法變出"正方形媽媽",引導幼兒找自己的媽媽。

(3)用同樣方法變出"圓形媽媽",引導幼兒找自己的媽媽。

3、"圖形媽媽"帶幼兒找自己的家,介紹遊戲規則。

"圖形媽媽":今天咱們一起玩一個"圖形娃娃找家"的遊戲,先來看看咱們的家在哪呢?(帶幼兒找和自己形狀相同的標誌牌)

介紹規則:孩子們聽音樂跳舞,自己隨意表現,音樂一停,就去找自己的家,看哪個寶貝找得又快又準。

4、進行遊戲,遊戲時可隨意變換標誌牌的位置,老師注意觀察孩子們的興趣,隨時結束。

(三)結束:

師:孩子們和自己的媽媽一起玩真高興,我還能給你們變出一個"小商場",看我變變變,商場在哪呢?請娃娃們到外面看一看。(帶幼兒到户外)

"圖形媽媽":孩子們,媽媽帶你們到商場買東西,你們每人去商場買一件和自己形狀相同的東西帶回家,看哪個寶寶又聰明又能幹。(幼兒自取和自己形狀相同的物品)

教學反思:

利用多種感觀讓幼兒去認知事物是我們常用的教學方法。在活動中,我發現幼兒們的態度積極,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創造力也得到發揮。

《魔術師》幼兒園教案9

活動目標:

1、通過玩紙張遊戲,瞭解簡單的力學原理。

2、在操作探索活動中培養幼兒愛動腦思考、愛嘗試的意願。在嘗試操作中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並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各種紙張、剪刀、書本等。

活動過程:

(一)會站立的紙張

教師提出遊戲的問題:“怎樣才能讓你手裏的紙站立起來。”引導幼兒在操作中嘗試不同的辦法讓紙站起來。

(二)站立的紙張承受力量

提出問題:“怎麼才能讓紙撐起一本書?”引導幼兒嘗試用不同的摺疊方法是紙張有力量。

(三)用紙撐起一個人的力量

提出問題:“一張紙的力量到底有多大?總不能達到撐起一個人的力量吧?”嘗試動手讓紙變一變讓紙能撐起一個人的力量。

活動反思:

以變魔術為題材,我還是第一次上這種類型的課,對我來説是很新奇的。光光是變碎餐巾紙還原的魔術我就練了好久。師傅跟我説:“上這節課的關鍵就在於,你要相信你就是魔術師!你要把變魔術的感覺上出來。”為了這句話,我又摸索了好久,摸索着魔術的感覺,我看了很多劉謙的魔術視頻,學習他的那種魔幻、迷惑、手勢、眼神、吸引人的感覺。這節課上,我盡力呈現出一種很神奇的感覺,希望可以吸引幼兒。課上幼兒也很配合,他們地一驚一乍,一聲聲“哇”,一個個期待又迷茫的眼神是我想象中幼兒感覺神奇的樣子。

但是我在課堂上缺乏一種機智,或者説是缺乏一種應變能力,我不能很好地處理幼兒拋給我的“球”。比如,我問幼兒“相不相信我”之類的問題時,有些幼兒説相信,有些幼兒説不相信,我對他們的回答就一帶而過了,課後想想,我可以先對相信我的幼兒表示一句感謝:“謝謝你們相信我。”也應該對不相信我的幼兒有所迴應:“我真佩服你們的懷疑精神。”這兩句話不僅可以對幼兒的猜測有個迴應,更是對不相信我的幼兒有了一種肯定,不相信是實話,現在的幼兒更多的都很相信老師,不管老師怎麼樣,他們都相信,所以我覺得這種“懷疑精神”是很值得表揚的,這樣下次他們就更加敢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另外幼兒給我的回答,我還不能很好地進行提煉,或者説是不懂得“見好就收”。比如,我在問幼兒知不知道魔術裏的小祕密時,我請了幾個幼兒來回答,但是不管他們説沒説對,我的迴應都差不多,可是如果我請到的小朋友説對了,我及時表揚他,並讓他來演示一下或者怎麼樣,總比忽略他的思考好吧?這樣他就會覺得“我很棒”,就會更有自信。

這節課後面部分,幼兒會離開座位走到桌子前進行操作,操作完回到自己的座位坐好,這種情況不可避免的是,肯定會有個別的幼兒操作的比較慢,遲遲沒有回到座位。我的課堂處理方法是,就讓操作完的幼兒在座位上苦苦等待,其實沒操作完的幼兒心理肯定也急,課後,我想:為什麼我不讓操作完的幼兒一起鼓勵還沒操作完的幼兒呢?這樣一舉兩得,既不讓已完成的幼兒消極等待,以至於他們互相講話,沒事情做;而且也不會讓未完成的幼兒那麼緊張,讓他們感覺幼兒都在為自己加油,也是給幼兒一個動力。

我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是我一直在改進,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犯同樣的錯。以後我還要多挑戰挑戰自己很少接觸過的領域,累積經驗,經驗是前進的良藥!

小百科:魔術是以不斷變化讓人捉摸不透並帶給觀眾驚奇體驗為核心的一種表演藝術,是製造奇妙的藝術。更簡單的説,他是一種違反客觀規律的表演。

《魔術師》幼兒園教案10

活動目標:

1、通過玩顏色,對色彩的變化感興趣。

2、學習簡單的拓印方法,發展幼兒的想象力。

活動準備:

準備紅、黃、藍三種顏料,每人準備毛筆一支、調色盤一個,鉛畫紙、白紙、夾子等。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引起興趣。

師:"今天王老師要請小朋友一起來當小小魔術師好不好?"教師出示調色盤,引導幼兒認識一下顏色:"你們看,老師盤子裏準備了一些顏料,這些顏料是什麼顏色的呢?"(紅、黃、藍)

2、引導幼兒大膽的嘗試變色遊戲。

(1)師示範並講解:"今天我們就要用紅黃藍三種顏色來變魔術看看王老師是怎麼來變的好嗎?先拿一支毛筆蘸點水蘸上紅色,把它放在盤子裏,然後呢再蘸點黃色,把紅色和黃色攪和在一起變變變,你們看變出了什麼顏色?(橘黃色)把變出來的顏色塗在這個鉛畫紙上。"師再選擇別的顏色用同樣的方法進行變色1-2次。

(2) 幼兒進行調色操作,教師觀察,並進行適當指導。鼓勵幼兒大膽地進行變色。

師:"現在王老師要請小朋友來變魔術了,看看哪個小朋友變的顏色最多,變出來的顏色我們把它塗在鉛畫紙上,呆會有大用處。"(提出衞生要求--魔術師要小心啊,千萬別把魔術變到外面,(3) 學習拓印的方法:(師出示一張白紙)"看王老師手裏有一張白紙,我們把它按在剛才畫好的畫上,用夾子夾住,然後輕輕的在上面壓壓,再輕輕的提起來,你們看印出了什麼?"

3、添畫。

(1) 師示範給印出來的畫添畫。"王老師覺得有點象一隻螃蟹的殼,王老師把它變一變,變成一隻螃蟹行不行。"(2) 幼兒操作。鼓勵幼兒大膽想象,添出與其他小朋友不一樣的畫。

4、分享活動的樂趣,積累經驗。

教師展現幼兒作品,讓幼兒互相欣賞作品,教師及時鼓勵、表揚一些作品富有創造力的幼兒。

《魔術師》幼兒園教案11

活動目標:

1、幼兒能理解詩歌內容,並能朗誦。

2、引導幼兒認識紅黃藍紫黑綠等顏色,並能大膽説出各種顏色的運用。

活動準備:

各種顏色的蠟筆若干(紅黃藍紫黑綠)掛圖等

活動過程:

一、孫悟空會七十二變,會變出小鳥

大老虎,孫悟空厲害吧,我比孫悟空還厲害,教師示範

二、出示各種顏色的蠟筆寶寶:

1、老師厲害吧,蠟筆寶寶比老師還厲害,我們有請蠟筆寶寶,蠟筆寶寶排着隊跟小朋友打招呼,我穿着什麼顏色的衣服?

2、蠟筆寶寶是個非常非常神奇的魔術師,它會畫出各種各樣的東西你想讓它畫出什麼呢?(先請紅色蠟筆寶寶變魔術擬人,)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

三、出示掛圖:

1、今天蠟筆寶寶在家裏變了許多小禮物,帶到我們小二班送給小朋友,你們想不想要?請小朋友閉上眼睛,1,2,3,變__太陽,請小朋友猜是哪位筆寶寶變出來的?(回答,紅色蠟筆寶寶,變出了什麼?太陽,我們把他連起來説:紅色變出了太陽,)。。。。。(單個出示。用抽的形式)。

2、學習詩歌,引導幼兒邊看掛圖邊朗誦。(用蠟筆爬黑板的形式依次説出兒歌)

3、蠟筆寶寶魔術師的魔術變完了,小禮物也送到了我們面前,教師指掛圖,天黑了他們要回家了,(蠟筆從黑板上下來,跳進蠟筆盒——再見,關門!)隨機教育幼兒用完蠟筆要放到小盒子離去,讓它們親親熱熱的在一起!

4、把蠟筆寶寶變的小禮物,這首好聽的兒歌《魔術師》送給爸爸媽媽吧!

Let’s go。快去快去,把這首兒歌説給爸爸,媽媽聽……

活動反思:

利用變魔術的形式,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整個活動中,都以圍繞“變魔術”來開展,能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

《魔術師》幼兒園教案12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色彩變化的美,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

2、引導幼兒通過玩色,發現兩種顏色混合後產生的新變化。

3、鼓勵幼兒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操作過程及結果。

4、培養幼兒對色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眼鏡人手一副、顏料(紅、黃、藍)勺子、透明杯子、紅、黃、藍標記、課件。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對周圍生活中色彩的關注,引起幼兒的興趣。

1、看一看,幼兒戴上眼鏡觀察周圍的變化。

2、説一説,戴上眼鏡看東西有什麼新的發現,引導幼兒戴上有色眼鏡看同色的東西顏色不變,看不同色的東西顏色會改變。

3、玩一玩,讓幼兒自己操作,把兩幅不同色的眼鏡合在一起,試一試,有什麼發現,我們一起尋找答案。

二、情境魔術表演,激發幼兒探究的慾望。

1、今天老師和小朋友一起來當一回變色的魔術師,請魔術助手介紹魔術台上魔術材料:(紅、黃、藍顏料、魔術勺子、魔術杯)請來了紅色寶寶、黃色寶寶、藍色寶寶顏料來幫忙,這三種顏色寶寶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三原色,集體説一遍,小朋友仔細看清楚了,這三種顏色寶寶非常的調皮,他們兩種顏色寶寶在一起會變成一種新的顏色,你們信不信,魔術師要開始變魔術咯!千萬不要眨眼睛喲!"我把紅色和黃色放在魔術杯子裏,輕輕搖晃瓶子,變變變,請幼兒觀察,變成什麼顏色了?讓幼兒猜一猜。(橙色)

2、讓幼兒説一説還可以哪兩個好朋友在一起,(黃色和藍色、紅色和藍色)這兩個魔術留給小魔術師們來變了。

三、 幼兒動手操作嘗試,探索顏色的變化。

1、師:"你們想成為魔術師嘛?你們想不想也去變一變呢?"老師為每組準備了紅、黃、藍三種顏色,每人取兩種不同的顏料,放在杯子中輕輕搖晃,看看有什麼變化。和身邊的朋友説説自己的發現,相互間比較一下各自變出的新顏色。

2、教師講解操作時注意事項:

現在,請小朋友也來當魔術師,好不好?不過當魔術師有個小小的要求:

(1)小心不能把顏料弄在衣服或者桌子上。

(2)在玩的過程中要學會讓一讓、等一等,慢一點沒關係。

(3)在玩的過程中跟你的好朋友説一説你的發現,比較變出來的新顏色。

四、集中交流:我的發現。

幼兒向大家介紹自己在操作中的發現。剛才把兩種不一樣的顏色放在了一起,那誰來告訴大家你發現了什麼?

五、幼兒再次進行嘗試活動。

1、幼兒再次玩色,並在杯子外面貼上與顏料水相同顏色的標籤。

那你們變出的顏色水到底由哪兩種顏色變出來的呢?怎麼才能讓大家一眼看出來,等會兒請小朋友在加顏色的時候在杯子上貼上同顏色的標記,你用了哪兩種顏色 就在杯子上貼上那兩種顏色的標記。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操作,並注意引導幼兒記錄操作結果。

六、幼兒再次操作。探索三種顏色的變化。

紅、黃、藍三種顏色水混合在一起會變成什麼顏色?幼兒探索操作,三種顏色混合在一起變成了黑色。

1、小結:放視頻:小朋友真聰明,學會了變色的魔術師的本領,老師把剛才你們在操作時的發現變成了一首好聽的兒歌:名字叫《色彩謠》

紅色黃色手拉手,變出橙色畫橘子,

黃色藍色手拉手,變出綠色畫葉子,

藍色紅色手拉手,變成紫色畫葡萄。

紅色、黃色、藍色手拉手變成黑色畫眼睛。

2、在老師的帶領下念兒歌。

七、結束活動:今天我們又學會了一個新本領,國慶節馬上到了,我們把變出來的顏色去打扮我們的教室。好嗎?

教學反思:

科學教育在幼兒園教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對於發展幼兒的認知能力、提高他們的思維水平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一個人在幼兒期形成的對周圍世界的探究興趣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會使他們終生受益。這次活動來源於幼兒的日常活動,抓住了幼兒的興趣點,所以對幼兒有很大的吸引力。

本活動的重點是激發幼兒對周圍生活中色彩的關注。難點是引起幼兒對科學現象探索的興趣。活動中我按照科學探索活動的四個步驟即"提出問題--進行猜想--操作實驗--得出結論"來進行。我將教學目標定在,讓孩子通過實驗感知三原色的變化,嘗試用調色的方法使顏色發生變化,激發孩子探索的興趣。

顏色,對於幼兒來説是非常喜歡的, 科學活動 《變色的魔術師》,這節課下來我覺得色彩的變化的確能引起幼兒極大的興趣。這節課是讓幼兒通過自己動手操作了解到兩種顏色混在一起變成了另一種顏色,也讓幼兒在活動中體驗到顏色變化帶來的快樂。一開始,讓幼兒戴上眼鏡看東西有什麼新的發現,引導幼兒戴上有色眼鏡看同色的東西顏色不變,看不同色的東西顏色會改變,再玩一玩,讓幼兒自己操作,把兩幅不同色的眼鏡合在一起,試一試,有什麼發現。這個活動我帶着目標去觀察孩子的實驗操作,重點在引導幼兒通過實驗發現顏色變化的現象,感受其中的樂趣,能夠意識到色彩美是幼兒感受美的一個重要方面。色彩是直觀的,但是,如果幼兒不能有意已去感受,就會視而不見。因此,激發幼兒對周圍生活中色彩的關注,比認識幾種具體的顏色更為重要。幼兒對周圍的色彩產生了興趣,就能主動去認識各種顏色,即時認識活動就成了幼兒自身的需要。然後,引到用顏料來變魔術。

活動開始時,我沒有象以往直接示範,引導幼兒觀看實驗的結果,而只是教給幼兒材料的操作方法,顏色到底會不會變,給幼兒留了懸念,幼兒在操作中驚喜地發現:兩種顏色加在一起變成了別的顏色,提高了探索的興趣,操作更有積極性了。在幼兒第一次實驗後,教師請各組的幼兒代表上台演示自己的實驗過程,給了幼兒展示的機會,並鼓勵幼兒説出自己是用什麼顏色和什麼顏色加在一起變的。接着讓幼兒第二次操作,那你們變出的顏色水到底由哪兩種顏色變出來的呢?怎麼才能讓大家一眼看出來,等會兒請小朋友在加顏色的時候在杯子上貼上同顏色的標記,你用了哪兩種顏色 就在杯子上貼上那兩種顏色的標記。這次操作活動驗證他們之前的猜想。

但在活動中存在許多不足:如操作要多元化呈現,來跟吸引孩子,觀察要全面,操作活動後有明確的小結。在今後的工作中我還要不斷的學習和探索創新,不斷豐富完善自己的實踐經驗,準備更多更好的操作材料、創造出良好的教學環境,給孩子們恰如其分的指導,融入孩子當中並以幼兒的心態、興趣和目光去參與教育和開展教學活動。

《魔術師》幼兒園教案13

活動目標:

1。幼兒欣賞詩歌,感受詩歌的情感和作品生動有趣的表現手法。

2。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學習仿編詩歌。

3。理解詩歌內容,能認真傾聽,有良好的傾聽習慣。

4。理解詩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活動準備:

1。詩歌中的蠟筆魔術師圖片;魔術棒一根。

2。人手一份蠟筆魔術師操作圖片。

重點難點:

學習仿編詩歌,願意大膽表述。

活動過程:

一、欣賞詩歌

——出示蠟筆魔術師,師:今天,我請來了蠟筆魔術師,看看他們怎麼為我們表演節目

——師邊朗誦詩歌變演示教具(配樂)。

二、學習詩歌

——理解兒歌內容。誰是魔術師?他變出了什麼?

——師再完整朗誦一遍,幫助幼兒熟悉詩歌。

——請個別幼兒當魔術師,完整學念兒歌。

三、仿編詩歌

——師示範創編,並以變魔術的方式出示圖片。

——引導幼兒創編,鼓勵幼兒自由想象。

四、遊戲:蠟筆魔術師

——請小朋友把椅子轉個身,請你告訴我,你變成了什麼顏色的蠟筆魔術師?

——引導幼兒邊遊戲邊創編,體驗創編的樂趣。

附 :魔術師

小小蠟筆

是幾個調皮的魔術師。

紅的會變太陽,

黃的會變小雞,

藍的會變雲朵,

綠的會變草地。

魔術師玩累了,

回到房子裏,

親親熱熱在一起。

教學反思: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我們通常會以“欣賞詩歌→理解詩歌→擴展想象→仿編詩歌”的流程來進行教學,這樣的教學過程十分地清晰、流暢,也符合孩子們的學習特點,教學效果通常也是不錯的,但仔細分析教材,結合班級幼兒的發展情況,發現這首詩歌對於中班孩子,特別是現在的孩子來説是非常容易掌握的,如果還是採用先欣賞、再理解、反覆朗讀的方式來教學,極容易贊成教學資源、程序的拖沓、浪費。因此,今年的教學中,我把重點放在了創編這一環節上,並設計通過讓孩子自己聽一聽、畫一畫的方法,幫助孩子很快地掌握詩歌內容、表現自己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