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二年級教案 > 小學二年級上冊《我要的是葫蘆》課文教案(通用15篇)

小學二年級上冊《我要的是葫蘆》課文教案(通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3W 次

作為一名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二年級上冊《我要的是葫蘆》課文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二年級上冊《我要的是葫蘆》課文教案(通用15篇)

小學二年級上冊《我要的是葫蘆》課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六個生字“葫、蘆、怪、治”等,從中體會形聲字偏旁表義的特點。正確書寫“怪”“慢”,掌握豎心旁的寫法。

2.積累語言,會用“多麼……哇!”説出自己的感受,在語言環境中認識到反問句“葉子上的蟲還用治?”的意思是“葉子上的蟲不用治”,感受到反問句的強調作用。

3.朗讀課文,知道只有葉子長得好,葫蘆才能結得好的道理,從而明白事物之間有聯繫。

學習過程

一、情境導入,落實分散識字

同學們,每當夏季來臨,在很多農家小院裏會出現葫蘆的身影。瞧,它們多麼可愛。讓我們讀詞語——葫蘆。這個“蘆”字單獨讀是二聲,放在詞語後面是輕聲。齊讀“葫蘆”這個詞語,知道這兩個字為什麼是草字頭嗎?從前有一個人和我們一樣喜歡葫蘆,甚至比我們還要喜歡葫蘆。讓我們打開書讀讀課文,看看在他身上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

二、初讀感知,自主學習生字

1.提示讀書方法:認認真真地讀課文,把每個字音都讀準。遇到不會的字怎麼辦呢?可以問同學,問老師,更好的辦法是看書上的小樹葉裏的注音。

2.教師巡視,幫助朗讀有困難的學生。

三、交流討論,互動識記字詞

1.出示:“葫蘆藤”“蚜蟲”“治一治”“奇怪”“盯着”“慢慢的”“自言自語”。

2.學生讀詞語,在師生互動中認識事物,識記字詞。

看圖片瞭解“葫蘆藤”,認識“蚜蟲”。

“盯着”“盯”讀後鼻音,“慢慢的”第二個“慢”讀輕聲。

3.出示句子,指導朗讀句子。

◇多麼可愛的小葫蘆哇!

◇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

◇葉子上生了蚜蟲,快治一治吧!

(1)每句話後面都有一個帶有“口”的字,認識嗎?它們分別表示不同的感情,誰來讀一讀句子?

(2)“哇”,表示讚歎、讚美。你的朗讀要讓大家聽到對小葫蘆的讚美之情。

“呢”表示確定,小葫蘆能賽過大南瓜嗎?這個人認為就可以,他多麼喜歡小葫蘆啊!

“吧”勸告,鄰居這樣對他説話,意思是什麼?讀出鄰居對他的勸告。

(3)學生再次練讀,從中感受到歎詞的不同作用。

4.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和小夥伴認一認,讀一讀,説説自己的識字好方法。

(2)學生彙報識字情況,重點引導形聲字偏旁表意的方法。

盯,目字旁表示什麼?與“看”有什麼區別?你還知道哪些表示“看”的詞語?

鄰,右耳旁表示什麼?(出示小篆)“鄰”,右邊的右耳上面是一塊地方,下面是跪着的一個人,表示這塊地方已經有人在。“鄰居”是什麼意思?

“怪”和“慢”字有個共同點,説説偏旁表示什麼意思?

四、有效訓練,端正寫字態度

1.出示“怪”“慢”,要求學生先觀察它的結構,再找到關鍵筆畫,然後動手寫一寫。

指導:豎心旁佔格小,“聖”佔格大,一大一小放在一起,協調佔格才漂亮。豎心旁的寫法:點佔橫中線,第二個點再橫中線上方,第三筆寫豎。

在指導筆畫過程中欣賞漢字,感受漢字筆畫之間的相互謙讓。

2.學生練習書寫,展示學生的書寫成果。

3.師生相互點評,點評之後二度書寫。自主感受漢字形體美。

五、情景朗讀,感受文章內容

1.朗讀第一段。出示圖片,指導學生口頭表達——你會説“多麼可愛的( )!那個人沒有和我們一樣喜歡綠葉、小花,他喜歡的是什麼?從反覆朗讀“多麼可愛的小葫蘆哇!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中體會那個人喜歡葫蘆的心情。

2.過渡語創設情境:有一天,葫蘆葉子上長了蚜蟲,這可怎麼辦呢?請你和同桌小夥伴讀一讀文章二、三段的內容,再演一演,一個演種葫蘆的人,一個演鄰居,看看誰更像小演員。練習之後學生進行彙報演出,展示讀書本領。

3.“葉子上的蟲還用治?”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看着是問句,實際上是反問句,答案就在這段話中藏着。出示“有幾個蟲子怕什麼!”那個種葫蘆的人想的是 。請學生進行合理補充。根據補充的內容,學生加上動作演一演,感受反問句的語氣特點。

4.繼續創設情境過渡:同學們認為葉子上的蟲用不用治?我們二年級小學生都知道的道理,那個人卻不明白。請同學們齊讀第四段,看看事情後面的結果怎樣。

5.出示圖片,當種葫蘆的人看到他心愛的小葫蘆都落了,會想些什麼呢?替他説一説。

六、總結檢測,引發課外思考

1.你知道故事主要講了什麼事?這是一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什麼?

2.出示詞語連一連,讀一讀。

掛了 小花 雪白的 小葫蘆

開了 蟲 可愛的 南瓜

生了 綠葉 細長的 小花

長了 小葫蘆 圓圓的 葫蘆藤

3.假如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一棵葫蘆,會發生什麼故事呢?請同學們想一想,編一編。

小學二年級上冊《我要的是葫蘆》課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培養學生朗讀、理解能力。

3、聯繫生活實際理解課文的教育意義。

4、結合實際懂得道理,明白怎樣對待生活中的一些看起來很小的事情。

教學重點難點:

教育學生結合實際懂得道理,明白怎樣對待生活中的一些看起來很小的事情。

教學內容:

課本第-頁

教具準備:

課文插圖;生字詞語卡片

第一課時

導入:

1、認識“葫蘆”兩個生字。“蘆”在“葫蘆”一詞中讀輕聲?

2、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個故事講的就是一個人種了葫蘆,這顆葫蘆長得什麼樣呢?請小朋友們自已讀故事,看和你想的一樣不一樣。

讀課文、識字學詞。

1、觀察課文插圖,認識“藤”字。觀察課文插圖中的人物,出示“哇”、“盯”。

2、自讀課文,自學字詞。

初讀課文,畫出生字,藉助拼音讀準字音。

同桌互相交流記字方法。

找出帶生字的句子來讀,要求讀通順。

3、生字的鞏固。

鞏固會認的字。

我會讀:細長的葫蘆藤雪白的葫蘆花可愛的小葫蘆

我會找:哇—(蛙)—(娃)—(窪)盯—(丁)—(頂)

4、鞏固會寫的字。

第二課時

一、説話:那麼我們就先來看看故事中的葫蘆,先看第一幅圖,請小朋友認真觀察,哪個小朋友能説説這幅圖?下面請小朋友再看一幅圖,出示第二幅圖,看看你發現了什麼?看看有什麼不一樣?

1、現兩幅圖有什麼不一樣?

(1)、人的表情不一樣:一是面帶微笑,一是滿臉驚訝。

(2)、葫蘆的葉子不一樣:一是綠綠的葉子,一是枯黃的葉子,有的還有小孔。

(3)、葫蘆不一樣:一是掛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2、看了這兩幅圖,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個大問號產生了呢?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故事。

二、朗讀感悟

1、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找出描寫這兩幅圖的段落。

2、描寫第一幅圖的是哪個自然段呀?師範讀第一自然段。學生説説自已聽了以後的感受。那個人喜歡他的小葫蘆嗎?從哪裏可以看出來?找讀。他為什麼喜歡?

3、找從哪些詞看出葫蘆長得很好?(細長、長滿、雪白的、小葫蘆)

指名讀。再評。

這麼美的小葫蘆,最後變成什麼樣子了呢?請在課文中找一找這些句子。

7、小葫蘆怎麼會變成這樣呢?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請小朋友讀課文2、3自然段從故事中找答案。

9、讀讀下面兩句話,猜猜他在想什麼?小組討論彙報。

10、分角色朗讀對話並指導,學生分角色,老師和學生合作讀。説説你覺得他倆誰説得有道理?為什麼?

四、擴展理解

1、想象那個人看到小葫蘆都落了,會想些什麼?

2、一棵葫蘆從發芽到成熟,還會遇到哪些危害,還需要為它做些什麼呢?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一棵葫蘆……

(續編故事)。看誰想得好,畫得好。

3、學了這節課你懂得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嗎?

請小朋友在課外找幾個成語送給這個種葫蘆的人。

教學反思:

在本課中,我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麼?”“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通過品讀、評讀、個人讀、分角色讀、齊讀、選擇讀、引讀等不同方式的閲讀,從多個角度引導孩子們體會種葫蘆的人的心態,以讀悟文,品析詞句。讓孩子們在讀的過程中思考領悟,最終達到“豁然開朗”“柳暗花明”的境界。在日積月累的訓練中,讓孩子們養成結合語境理解字詞以及主動閲讀的習慣,從而提高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學二年級上冊《我要的是葫蘆》課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會認葫、蘆等6個生字。會寫言、每等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歎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懂得吸取種葫蘆的人的教訓,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

重點

1、會認葫、蘆等6個生字。會寫言、每等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歎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懂得吸取種葫蘆的人的教訓,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

難點

1、會認葫、蘆等6個生字。會寫言、每等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歎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懂得吸取種葫蘆的人的教訓,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

教具

1、製作課文插圖課件。

2、學生課前查找有關葫蘆的資料。

3、生字詞課件,課文朗讀錄音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資料交流,激發興趣

1、學生展示自己查找的有關葫蘆的資料和圖片。可口頭介紹,或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

2、老師展示葫蘆的圖片,學生欣賞圖片並認識葫蘆兩個生字。

初讀課文,繪畫接力

1、老師畫一位古人,和一顆葫蘆種子,邊畫邊説:古時候有一個人,種了一顆葫蘆,他這棵葫蘆長得怎樣呢?請打開書63頁,讀一讀.

2、學生自由讀課文,學得自己能讀好了就站起來讀。

3、繪畫接力賽,看誰先讀懂課文。

a、葫蘆是怎樣生長的?小組派代表接力畫圖1:藤(細長的)→葉(綠、滿)→小花(幾朵、雪白)→葫蘆(幾個、可愛)。認讀生字:藤。

b、葫蘆後來長得怎樣呢?接力畫圖2:藤→葉(黃)→葫蘆(落)

細讀課文,感司品味

1、出示課文(兩幅課文插圖),比一比,有什麼不一樣?認讀生字:哇、盯、鄰。

2、找出和這兩幅圖相對應的段落讀一讀,想想怎樣才能讀好。

第一自然段用什麼樣的語氣來讀(欣喜)

第二自然段用什麼樣的語氣來讀(滿不在乎)

1、質疑。看了兩幅圖,讀了兩段話後,你有什麼問題要問嗎?

2、小組交流討論。

3、讀下面兩組句子,誰能發現句子的異同?

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有幾個蟲子怕什麼?

葉子上的蟲不用吧。有幾個蟲子不可怕。

4、分角色朗讀種葫蘆的人和鄰居的對話。

5、人物評價。

鄰居是怎樣一個人?

你喜歡種葫蘆的人嗎?你想對他説什麼?

9、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鞏固生字

1、課件出示帶拼音的生詞和要寫的字組成的詞語,讓學生自由認讀。

Wadinghúlulín

哇掛着盯着葫蘆鄰居一棵每天

téng

奇怪自言自語治一治細長的藤

2、去掉拼音開火車讀詞語。

3、去掉熟字,讀生字。

4、猜字遊戲。

a、老師出字謎:

鄰隊在前(鄰)

有眼不見燈火(盯)

b、學生編字謎或做動作,大家猜字。

拓展活動

1、想一想:如果種葫蘆的人聽了鄰居的勸告,那他種的葫蘆會怎樣呢?

2、畫一畫:把長大成熟後的葫蘆畫一畫。

第二課時

圖畫展示

1、小組交流自己畫的成熟後的葫蘆,選出優秀作品。

2、小組派代表上台介紹根據自己想像畫的圖畫。

改編課文

1、把繪畫作品分發給小組,請根據圖畫的內容改編課文的後兩段。

2、把課文第一、二自然段和改編的第三、四自然段連起來讀一讀或説一説。

寓意感悟

比較課文和改編的文章,説説你明白了什麼,提示;做事時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要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

日積月累

1、新詞積累

a.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勾出你最喜歡的新詞。

b.説説你為什麼喜歡和它交朋友。(在説話中理解新詞詞義)

2、生字積累。

a.出示要求會認的字,説説你認識了哪些新朋友,是怎樣記住它的。

b.出示要求會寫的字,讓學生觀察發現書寫規律,如,換偏旁:掛哇;同偏旁:慢一怪。

c.指導書寫。如,掛、哇右邊是兩上土字,兩筆豎不相連。

d.教師範寫,提示要點,學生描紅、臨寫。

e.學生相互評價書寫的字。

3、擴展閲讀。

a.葫蘆和松樹的對話

葫蘆對松樹一點兒也看不上眼,洋洋得意對他説:老兄,你也在可憐了,看你渾身坑坑窪窪,一臉的皺紋,是不是好幾天沒有吃東西了?松樹回答:你説錯了,我要是沒吃飯,就會餓得直不起腰,哪裏還有力氣讓你纏在我身上呢?

c.啟示

葫蘆表面光輝溜溜,挺好看,可是卻攀附在松樹身上,興旺發達不領情,還向人家説三道四,真是太無理,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像他這樣誇誇其談,不能自立的人,到哪兒也不會受歡迎。松樹外表樸實無華,卻有雄厚的實力。

小學二年級上冊《我要的是葫蘆》課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會認“葫、蘆、藤”等六個字,會寫“言、每、治”等八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通過課文的學習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瞭解植物的葉子與果實之間的密切聯繫。

難點:瞭解植物的葉子與果實之間的關係。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出示課件,看圖説話。

引導學生觀察圖片,讓學生了解“葫蘆”。(瞭解葫蘆的莖、藤、葉、花、果,認識生字“葫蘆”。)

同學們看看老師手中的圖片,這是什麼?(葫蘆)對,是葫蘆。翻圖片看“葫蘆”兩字。看,都是草字頭,草字頭和什麼有關?(植物)葫蘆是一種植物,它可以作為蔬菜食用,也可以用來作為工藝品用。比如:用來做葫蘆絲,舀水的瓢等。它的用處可真大啊,你喜歡葫蘆嗎?

葫蘆用處這麼大,你想要嗎?板書課題:我要的是葫蘆

這裏面的“我”當然不是你們,是誰呢?他得到了葫蘆嗎?我們還是去看看這個故事吧!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請同學們翻開課文,老師把這個故事讀給你們聽聽,請你們把課文標上自然段序號,圈起本課的生字,看老師是怎麼讀這些字的。

1.老師範讀,生圈字。

2.讀生字:同學們都把字圈好了嗎?請在小組裏把這些生字讀一讀——老師貼生字卡片——請你們一起來給生字註上拼音,師寫生讀——説説這些生字中哪些生字是相同的偏旁呀――“哇,盯,鄰”分別和誰長得很像,編繞口令:哇哇哇,換個蟲字旁就是蛙……

3.生字快點生快讀——做一做,連線。

三、理解課文指導朗讀。

(一)看圖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生字都會讀了,老師請你們看幾幅圖畫。

看到第一幅圖,請問:你看到了什麼?(一個人,葫蘆,葫蘆葉子)

那麼你知道課文中哪個自然段寫的就是這幅圖呢?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個自然段吧。

這葫蘆長得怎樣呢?請你們畫出葫蘆長得好的句子。

相機板書:綠葉——開花——葫蘆(可愛)

是啊,多麼可愛的葫蘆哇!這個人喜歡葫蘆嗎?你從哪裏看出來的?“盯,每天,都,幾次”相機板畫。這個人多麼喜歡葫蘆啊,那他一定會把葫蘆照顧得好好的,一定會結出大大的葫蘆來的,可是,事實是這樣的嗎?

(二)看圖二,學習第四自然段。

這幅圖上你又看到了什麼?什麼發生了變化?(葉子黃了,葫蘆落了,人吃驚了)這是怎麼一回事呢?我們一起看到第四自然段,讀一讀。

多可惜啊,多可惜啊,這可愛的葫蘆落了!你能帶着惋惜的語氣再來讀一讀嗎?板書:落了

看看這個人也很吃驚,這個人不是很喜歡葫蘆嗎?他怎麼讓葫蘆就這麼落了?是什麼原因呢?(有蟲子)

(三)學習二三自然段

哦,我們一起去看看吧,請同學們小組裏讀一讀二三自然段。

出示句子“他自言自語地説:有幾個蟲子怕什麼”

“有幾個蟲子不可怕”

你覺得哪個句子好?為什麼?(讓我們感受到了這個人看到了蟲子爬在葉子是不在乎的。)相機板書:生蟲子

出示句子: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你覺得哪個句子好?為什麼?(第一個句子好,反問句加重了語氣,更加證明了這個人的無知)相機板書:不治

這個人要的只是什麼?他認為什麼不重要?(他認為葉子不重要)

那葉子真的是不重要的嗎?演示植物的葉子跟果子的關係圖。

總結:是啊,一株植物要想長大長好,是要經過生根,發芽,開花才能結出好果子的,如果光重視結果,而忽略了中間的過程,是不可能的。我們再來勸勸這位只想要葫蘆的人吧。

同學們,剛才你們讀完,老師就突然想到了一個故事,跟這個故事很像:有個孩子叫丁丁,他天天嚷着,我要考一百分,我是全班第一,可是,上課的時候他卻不認真,要做的作業經常不做完……

你們來猜一猜後來他能考全班第一嗎?為什麼?總結,要想成功,是少不了每一點一滴的努力的!謝謝今天這篇課文教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讓我們再一次去品味這個故事吧!!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這個故事吧!

四、發散思維,拓展延伸。

1、總結板書:學了這篇課文,我們知道了古時候有個人種了一棵(  ),葫蘆長葉,開花,結出了(  ),後來葫蘆的葉子上(  ),這個人不去(  ),最後葫蘆都(  )。

2、同學們,你們覺得這個人經過了此事之後,他會學聰明嗎?如果第二年,他又種了一棵葫蘆,葉子上又長了蟲子,他會怎麼做呢?

小學二年級上冊《我要的是葫蘆》課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會認“葫、蘆、藤”等11個漢字,會寫“棵、謝、想”等8個漢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通過課文的學習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

【教學重點】

1.能正確認讀本課的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通過課文的學習瞭解植物的葉子和果實的關係,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

【教學難點】

1.正確流利朗讀課文,瞭解植物的葉子和果實的關係,懂得與課文有關的事理。

2.通過感情朗讀,體會反問句、感歎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題

師:親愛的小朋友們,你見過葫蘆嗎?大家説説它是什麼樣子吧!

生:

教師給學生呈現課件內容,結合圖片進行講解,讓學生了解葫蘆的相關知識,為本課的教學做好準備。

1

師:這節課,我們要學習一篇與葫蘆有關的課文《我要的是葫蘆》,那麼題目中的“我”是誰啊?他得到葫蘆了嗎?讓我們一起到課文中找答案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給學生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課文朗讀,讓學生先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生動的情境畫面加之規範的課文朗讀,為下面課文的進一步講讀做了很好的鋪墊。教師可以結合PPT資源,讓學生帶着學習任務進行初步感知與思考。

2.聽完範讀之後,教師可以讓學生以他們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要求學生讀準字音,畫出生字詞,引導學生在閲讀中識字。

三、學習生字,瞭解詞語

1.教師播放課件,給學生呈現本課要求會讀會寫的字、詞:葫(葫蘆)(西葫蘆)蘆(蘆葦)(蘆薈)藤(草藤)(藤蔓)謝(感謝)(謝謝)哇(好哇)(對哇)蚜(蚜蟲)(棉蚜)盯(盯住)(盯着)賽(比賽)(決賽)感(感覺)(感受)怪(怪事)(奇怪)慢(緩慢)(快慢)

2.學生自學

(1)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式,按要求自學。放聲朗讀,要求想辦法把音讀準。

(2)自學檢查

師:抽4位小朋友每人讀一段。其他小朋友來當小醫生,拿起鉛筆,把他們讀錯的字圈出來。

師:4個小朋友讀完了,你們有沒有發現毛病呀?誰來説一説。

師:這個字你會讀嗎?你來讀。請讀錯的人再來讀。一起讀。

(3)糾音後再次朗讀,教師幫助學生正確掌握所學。

(4)教師結合學生遇到的難字説一説記憶字形的方法。例如:

蘆:上面是“草”字頭,下面的“户”字第一筆是點,注意與“盧”字區分,“蘆”在“葫蘆”一詞中讀輕聲。

盯:左右結構,部首是“目”字旁,右邊是“丁”字。這是一個左形右聲的形聲字,表示目不轉睛地看。

怪:這是左右結構的字,右上是“又”字,下面是“土”字,注意與“經”字區分。

(5)教師請學生練習書寫,教師給予指導,寫完後大家共同評議,比比誰寫的工整美觀。同時教師要對錶現好的同學或者小組一定形式的獎勵。

四、課後思考:

生字難關攻克後,教師請學生課下自由讀課文並思考: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第二課時

一、複習詞語

1.教師給學生出示本課的生字、詞,請學生認一認。

2.自由讀生字、詞,記憶詞語。

二、朗讀感悟,細讀課文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師:“從前有個人種了一棵葫蘆”這裏的“葫蘆”和課題中的“我”要的是葫蘆,兩個“葫蘆”的意思是一樣嗎?(句中的葫蘆是一種植物,課題中的葫蘆是果實)

(2)“謝”在這裏是什麼意思?(花瓣凋落)

(3)一般都説掛燈籠,這裏為什麼説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從圖上看葫蘆的柄很長,從藤上垂下來,像掛在那裏一樣。)

師:誰能看圖説説這棵葫蘆的樣子?

(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幾朵雪白的花,花謝以後,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這麼可愛的小葫蘆,大家都非常喜歡,從哪兒能看出種葫蘆的人也喜歡呢?哪些詞?

(最後一句)抓住動詞(每天看幾次)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師:這棵葫蘆長得這麼好,一定會長出大葫蘆,實際是這樣嗎?小朋友來讀第二自然段。

師:有一天,他看見葉子上爬着些蚜蟲,心裏想:有幾個蚜蟲怕什麼?是什麼意思?(有幾隻蚜蟲不用怕,沒關係,不要緊。)

師:精讀什麼叫“盯着”、“自言自語”、“賽過大南瓜”。

(抓住人物表情)“盯着”是一直用眼睛看着,“自言自語”是自己跟自己説話,“賽過大南瓜”是比南瓜長得還要大。

讀種葫蘆人自言自語説的話,應該怎麼讀?(用高興的語氣來讀,體會內涵,使感情融入到學生心中。)

師:蚜蟲是什麼意思?(蚜蟲是害蟲,專門吸植物幼苗、嫩葉的汁液,對植物有損害。)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師:葫蘆上生了蚜蟲,應該怎麼辦?種葫蘆的人是怎麼辦的?

師:樹上長了蚜蟲,鄰居和種葫蘆的人都是什麼態度?誰的做法對?為什麼?分組討論,互相學習,談出自己的見解,反饋內容,互相評價。

(鄰居告訴他:“你別光盯着葫蘆了,葉子上```````)

(鄰居做得對,因為葉子是植物的營養器官之一,植物通過葉子吸收太陽光和二氧化碳,再跟根部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有機物,成為植物的營養。)

師:“快治一治”是什麼意思?(趕快想辦法消滅蚜蟲。)

師:蚜蟲是害蟲,會吃葉子,種葫蘆的人為什麼説蚜蟲不用治?(他想,他不要葉子,要的是葫蘆,所以葉子上有蟲沒關係。)

師:讀鄰居、種葫蘆人的話應該用什麼語氣?(勸説、驚訝/奇怪、不以為然)從讀中體會感情,分角色朗讀這一自然段。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師:結果怎樣?用筆畫出有關語句,再講一講。

師:讀到這裏,你心裏有什麼感覺?(可惜)指導讀出惋惜的語氣。

三、擴展練習

1.那個種葫蘆的人見到了葫蘆變黃落下,心裏十分難過,他後悔當初不聽鄰居的勸告。第二年,他又種下幾棵葫蘆,以後他會怎麼做呢?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都落了,會想些什麼呢?從這個故事中你能學到什麼?

2.小組代表彙報討論結果。

3.續講故事:第二年,他又種了一棵葫蘆,

四、教師小結

師:在鄰居的幫助下,種葫蘆的人明白了葉子和果實的關係,懂得了事物之間是相互有聯繫的,改變了過去只盯着葫蘆,不管蚜蟲的做法,最終種出了他想要的葫蘆。其實我們生活中也一樣,當你有了小錯誤,別人提醒你時,你應當虛心傾聽及時改正,否則也會像中葫蘆的人那樣後悔莫及。

板書設計

4《我要的是葫蘆》

藤----葉----花----葫蘆要虛心聽別人勸告

教學反思:

《我要的是葫蘆》講述的是一則寓言故事:種葫蘆的人由於不瞭解葉子和葫蘆之間的關係,到最後,原本可愛的小葫蘆一個個都落光了。本篇課文教學的重難點就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朗讀感悟,明白其中的道理。

部編本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重視感悟和體驗。因此,教學中我重視學生在閲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與體驗,力求使學生通過多次朗讀,多種形式的朗讀,品悟課文語句裏包裹着的豐富的思想感情。

當然,低段語文教學的重點是在詞句中,因此,我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麼?”“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通過品讀、評讀、個人讀、分角色讀、齊讀、選擇讀、引讀等不同方式的閲讀,從多個角度引導孩子們體會種葫蘆的人的心態,以讀悟文,品析詞句。讓孩子們在讀的過程中思考領悟,在日積月累的訓練中,讓孩子們養成結合語境理解字詞以及主動閲讀的習慣,從而提高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完《我要的是葫蘆》後,我引導學生進行了一個拓展,我結合文章的空白之處,設計了想象説話的內容,想象説一説:你想對他説什麼嗎?這樣學生説話讓他們有了較大的伸展空間。在學習中學生認識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歡樂,發展了自己的創造性思維。課後,我讓學生續寫這個故事,給了孩子們一個開頭“第二年,種葫蘆的人又種下了一棵葫蘆,”。這樣不僅促進學生了解種葫蘆的人錯在哪個地方,進一步理解了課文,而且發展了學生的想像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正確的價值取向與生活緊密聯繫。

另外,這是同學們第一次接觸諸如寓言故事之類的文體,可能有點陌生,在理解寓意上有一定的難度,在整個授課中我雖然是以讀為主,在讀中領悟課文的思想內涵,但始終還是牽着學生走,沒有真正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這也是今後課堂需要注意的地方。

小學二年級上冊《我要的是葫蘆》課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歎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

教學重點:

會認11個生字。會寫8個字。

教學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歎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2.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

課前準備:

學生收集祖國各地具有特色的圖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看圖

出示課文兩幅插圖,看看有什麼不一樣?

二、説話

你發現兩幅圖有什麼不一樣?

1.人的表情不一樣:一是面帶微笑,一是滿臉驚訝。

2.葫蘆葉子不一樣:一是綠綠的葉子,一是枯黃的葉子,有的還有小孔。

3.葫蘆不一樣:一是掛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三、讀文

1.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不同呢?請趕快讀課文找答案。

2.找到了嗎,請用課文中的話來説説。(讓學生自由説)

3.請讀下面兩句話,猜猜他在想什麼?

有幾個蟲子怕什麼!他想的是:__。

葉子上的蟲還用治?他想的是:__。

4.分角色朗讀對話。説説你喜歡誰,為什麼?

四、想象

1.出示圖二。讓學生想象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都落了,會想些什麼。

2.出示圖一。讓學生補畫出葫蘆長大後的圖畫,再把作品展示給大家看,看誰想得好,畫得好。

第二課時

一、複習第一自然段

1.我們藉助圖片回憶,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好,我們一起來複習上一節課學習的一自然段。請打開書,根據老師提問,用書中的話回答。細長的葫蘆藤上有着什麼?花謝以後,又怎樣呢?那個人怎麼做的?

二、學習第四自然段

1.是的,這是一株長得非常好的葫蘆,這以後一定會長得更好吧,可結果,是怎樣的?請看圖(多媒體)。

2.看了圖,你心裏有什麼感受?個別讀,用讀表現出你的惋惜。齊讀。對比這樣的兩幅圖,你會產生什麼樣的疑問?

3.長得那麼好的葫蘆,為什麼會變黃、落了呢?你認為這個問題可以在哪些自然段找到答案呢?請你帶着這個問題,自讀2、3段,邊讀邊想。

三、學習二、三自然段

你知道主要原因是:

1.葉子上長蚜蟲,他不治。

2.鄰居勸他,他也不治。由此,你又產生了什麼疑問?葉子上長蚜蟲,他為什麼不治?他想些什麼?這些問題可以在哪個自然段找到答案?請一個同學朗讀,聽聽、想想。現在就請你們用這樣的符號勾出他想些什麼?説些什麼?他想些什麼?

3.個別讀,訂正。

4.齊讀,你怎麼理解這句話?不怕,不在乎。怎麼讀出不在乎的語氣呢?

5.個別讀、男生讀、齊讀。

6.過渡:是的,他不在乎葉子上有蟲,他只在乎葫蘆。他為什麼不在乎葉子上長蚜蟲呢?對,他在乎的只有葫蘆,他怎麼説的……?你從他的話中感受到什麼?

你具體從哪兒感受到他希望葫蘆長得快些?個讀、齊讀。

還感受到什麼?(長得大些)

從哪兒感受到的?讀、齊讀。

是的,他多希望葫蘆長得快些,長得大些呀,根本不管葉子上長蟲了。再讀他説的話,齊讀。

討論:

1.你還從哪兒感受到他只乎葫蘆,盯着是什麼意思,會抓關鍵詞,用這種神情來説一説,齊讀。

2.對了,他不在乎葉子上長蚜蟲,他只在乎葫蘆。根本不去治葉子上的蟲。

3.可鄰居勸他,他為什麼不治,他是怎麼説的?我請一個孩子讀第三自然段,其餘同學邊聽邊想。

他怎麼説的?個別讀。

齊讀,種葫蘆的人説了幾句話?分讀。

你對哪句話影響最深?你從中體會到什麼?分讀。

這是種葫蘆的人在鄰居勸他時説的話,鄰居對他説什麼呢?齊讀。引讀。

如果是你聽了種葫蘆的人説的話,你會怎麼勸告他呢?

四、總結

1.從這篇課文中,我們知道了這個人他的葫蘆開始長得那麼好後,後來長了蟲,他不……;鄰居……最後才使葫蘆……,這多可惜。

2.好,再讀一遍課文,回憶內容。

板書設計:

略。

小學二年級上冊《我要的是葫蘆》課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歎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瞭解課文內容,瞭解葉子與果實之間的關係。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間的聯繫。

教學重點:

正確認讀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瞭解葉子與果實之間的關係,使學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間的聯繫。

教學關鍵:

通過人物的對話,體會反問句、感歎句、陳述句的不同語氣,感悟人物的心理。

教學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準備:

生字魔方、課件。

教學過程:

一、解題、導入新課。

1、出示實物標本——葫蘆,同學們,你們看,這是什麼?誰能用一句話來介紹它?對,葫蘆是一種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它結出的果實就叫“葫蘆”。

2、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寓言故事就跟它有關,題目是:14、《我要的是葫蘆》。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4、從題目中你看出了什麼?(他只要葫蘆,不要其他。)

5、從哪個詞看出來的?(要的是)怎麼能讀出這個意思?

6、再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請大家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完課文,再把課文中預習時畫出的生字詞好好地讀一讀。

(1)誰想把課文讀給大家聽一聽?要求讀得正確、流利。指名接讀課文。

(2)誰想把你書中劃的生字詞讀給大家聽一聽?指名讀書中的詞語。

(3)他畫得對不對?讀得準不準?就像他這樣,同位互相檢查一下,看誰畫得對,讀得準!

2、出示帶拼音詞語課件:

(1)指名認讀。(葫蘆藤哇鄰居盯着)

説説哪幾個字的讀音容易錯?給大家提個醒。練習讀,找生讀。

(2)詞語去掉拼音,還會讀嗎?

(3)去熟字讀生字,同桌互相考一考。同桌交流記字方法。

3、指名彙報。加一加:葫蘆藤;改一改:冷——鄰;窪——哇;形聲字:葫蘆藤哇鄰盯

4、出示生字魔方,指名讀字組詞。

5、檢查讀文,指名分段讀課文,看誰讀得準確。聲音響亮。

6、結合剛才的朗讀,説説課文主要講了什麼事?

7、這件事情的開頭和結果,我們可以通過兩幅圖看一看。

三、朗讀課文,感悟課文。

1、請同學們看這兩幅圖,説一説有什麼不一樣?

2、出示第一幅圖:這個人笑得這樣開心,一定是因為葫蘆長得好。究竟怎麼個好法?課文是在那段描寫的呢?指名朗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

(1)彙報:究竟怎麼個好法?

(2)板書:掛。

(3)感悟詞語:把“掛”字換成“結”怎麼樣?為什麼?從這些中你感覺到什麼?為什麼?

(4)指導朗讀:

現在我們就一起來有感情地讀一讀這句話。要讀出美的感覺來。

範讀: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老師朗讀:“花謝以後,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多麼可愛的小葫蘆哇!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

同學們,剛才你們都想到了什麼?

指名讀,比賽讀。小葫蘆這樣美,難怪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誰能把第一段再讀一遍,讀出種葫蘆人對小葫蘆的喜愛、興奮、喜悦的語氣來?

3、出示第二幅圖:再看第二幅圖,種葫蘆的人神態又有什麼變化?

這個人為什麼又如此驚慌失措?在哪段寫的?

彙報:小葫蘆發生了什麼變化?

板書:落。

4、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原因是什麼?

自己快速讀第2、3自然段。邊讀邊找出有關的句子畫一畫。

彙報,板書:有幾個蟲子怕什麼!

出示課件,比較句子:有幾個蟲子怕什麼!

有幾個蟲子不用怕。

好,我們來讀一讀。意思相近,可語氣有什麼不一樣?(體會感歎句,表達的情感比陳述句要強烈些。)

指導朗讀: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麼!”要讀出不在乎的語氣。“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讀音要輕,要讀出急切,表達出喜愛、期盼的語氣來。

師:老師這兒有一個小葫蘆,誰來表演一下?

師:你現在的心情怎樣?師:那麼你會怎樣讀這句話?

個人練習讀、分角色讀、齊讀、引讀,體會種葫蘆的人的心理。

繼續彙報。板書: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出示課件,比較句子: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好,我們再來讀一讀。意思還是相近,可語氣有什麼不一樣?(體會反問句表達的情感比陳述句要強烈些。)

指導朗讀:第3自然段中的對話“你別光盯着葫蘆……快治一治吧!”要讀出規勸的語氣。“什麼?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要的是葫蘆。”要讀出奇怪的語氣。

個人練習讀、分角色讀、齊讀、引讀,來體會種葫蘆的人的心理。

5、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一個個都落了,會想些什麼呢?

6、讀了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麼?引導學生小結:因為葉子長了蚜蟲,所以葫蘆才一個一個都落了。最後通過這種變化對比,學生明白了葉子與葫蘆之間的密切聯繫,

(事物之間是有聯繫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

五、回讀課文

1、小組合作,再讀一遍全文。

2、分角色朗讀課文,並説説:從這個故事中你懂得什麼?

六、佈置作業

以“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一棵葫蘆……”為話題,回家説一説這個小故事。

小學二年級上冊《我要的是葫蘆》課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葫、蘆、藤、哇、盯、鄰”。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感歎句的語氣。

3、學寫“掛、哇、每、慢”這四個字。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讀課文,自己觀察畫面,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3、通過看圖和學文,瞭解葫蘆的葉子和果實的關係。

教學難點:

1、指導學生學習難字“掛、怪”。

2、初步感知事物之間是有聯繫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出示圖畫-- 葫蘆,這是什麼?葫蘆可以入藥,能治病。

2、今天我們學習一個跟葫蘆有關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蘆》。請同學們讀一讀,糾正讀音:蘆:讀“葫蘆”一詞時,是輕聲,跟着老師再讀。想一想怎麼記?

3、範讀課文。認真聽想一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二、自學課文

要求:

1、藉助拼音把樹葉裏的生字讀正確,並想一想該怎麼記。

2、給課文標上小節號。

3、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三、指讀課文,評議。

我在每個組請一個同學讀每人讀一節其他同學當一當小評委評一評他們讀的怎麼樣

四、學習課文,知其意

1、讓我們一起走進那個人的葫蘆園去看看吧!自由讀課文第一節,思考:葫蘆一開始長得好嗎?你從那裏看出來?(細長的葫蘆藤“藤”藤字怎麼記:這長長的順着竹竿爬上去的就是葫蘆藤。點雪白的葫蘆花綠色的葫蘆葉可愛小葫蘆)你知道可愛的小葫蘆是怎麼長出來的嗎?你能用先……再……最後……來説一説嗎?綠色的葫蘆葉和可愛的葫蘆有關係嗎?看課件葫蘆的葉、果的關係。葫蘆根葫蘆莖和葫蘆葉向小葫蘆輸送養分小葫蘆漸漸長大了。那個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這麼可愛,他從心底裏發出感歎。多麼可愛的小葫蘆哇!記“哇”字這是什麼句?應該怎麼讀。誰來試一試。

2、細長的葫蘆藤綠色的葫蘆葉雪白的葫蘆花可愛小葫蘆你喜歡這棵葫蘆嗎?我也好喜歡這棵葫蘆我要用的朗讀來告訴它。範讀。你想試試嗎?(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練習:細長的()雪白的()可愛的()

3、討論:那個人喜歡葫蘆嗎?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在課文中劃一劃找一找(四人小組)

(1)“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每天都”“幾次”説明什麼?你能用每天説一句話嗎?

(2)“他盯着葫蘆自言自語地説:“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的賽過大南瓜才好呢!”指導看圖,認識“盯”,理解“盯”(像這樣眼睛都不眨的看叫盯)、“自言自語”的意思;你看這裏一下子用了兩個感歎號。説明這個人的心情是怎麼樣的?找一樣東西代替葫蘆演一演這個種葫蘆的人從這裏你看出了什麼?

4、多麼可愛的小葫蘆哇!種葫蘆的人正美滋滋的看着它呢。那麼他的願望實現了嗎?看課件咦長得好好的葫蘆怎麼都落了呢?看着這麼可愛的小葫蘆都落了心情怎麼樣?那該怎麼讀呢?自由讀指名讀

五、合作探究,找原因

為什麼那麼可愛的小葫蘆,又有種葫蘆的人天天看,細心呵護,為什麼會一個一個都落了呢?(生四人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

學生彙報回答:

生:因為當初沒有聽鄰居的話。

生:因為種葫蘆的人不懂葉子和果實的關係,所以葉子長了蟲子,他認為沒有必要去治。

生:其實很多事物是有聯繫的,葉子如果沒長好,當然就結不了果子。

六、拓展延伸,悟道理

1、説學了這篇課文後你有什麼體會?

預設學生的回答:

A、葉子和果實有關係是很密切的。

B、種果實一定不僅要澆水、施肥,還得捉蟲才行。

C、要虛心聽取別人好的建議

2、師:葉子和果實有聯繫,我們就要注意葉子上的蟲;寫作業和考試成績有聯繫,我們就按時完成好作業……(看課件)你還知道哪些事物是有聯繫的,我們應該怎樣做好它?

3、 總結談話。原來葫蘆的葉子和果實是有關係的,以後我們做事可不能像這個人那樣,不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結果一無所獲。

七、學寫生字

1.注意“每”的筆順。師範寫,生豎空

2.“掛”和“哇”的右邊是兩個土組成

3.仔細觀察範字你有什麼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它們都是左窄右寬的字哇的口字旁寫的比較小)

教學反思:

《我要的是葫蘆》這篇課文講的是一箇中葫蘆的人,只盯着葫蘆,不管葉子上的蚜蟲,結果沒有收到葫蘆的故事。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植物葉子與果實的關係,要想得到好果實,就得細心呵護植物各部分的生長,不能只注意結果,懂得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

可愛的小葫蘆為什麼會落呢?教學設計以此問題為突破口,採用變序閲讀法,先學習第一自然段和最後一自然段,再朗讀中間兩段,感悟問題的原因:種葫蘆的人只要葫蘆,而不管葉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間是有密切聯繫的。他所犯的錯誤可以從他的語言看出來。教學時抓住文中人物的語言朗讀體會,並進行分角色朗讀,理解課文內容。

將教學設計付諸課堂實踐後,我做了如下反思:

1、字詞教學

《我要的是葫蘆》這篇課文簡短精悍,生字較少,共6個。教學中,我重點是學習“葫、蘆”,讀好輕聲,並通過讀“葫蘆葉、葫蘆藤、葫蘆花、小葫蘆”四個詞,鞏固“葫蘆”的讀音。但忽略了“盯”這個重要的生字,正確理解它的含義有助於體會那個種葫蘆的人的思想。教學中應予以重視,深入學習。

2、學習課文

語文課中,“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維目標的融合,感情是一個很好的平台。在品讀感悟2、3自然段時,我對種葫蘆的人只要葫蘆的思想,還有帶領學生更加深入體會的餘地。我僅抓住人物的語言,沒有關注人物的神態動作。如文中的“盯”就是那個種葫蘆的人眼裏只有葫蘆的集中表現,應加以品析。所以在這個環節,可以這樣調整教學過程:先讓學生帶着問題(這麼可愛的小葫蘆為什麼會一個一個都落了?)自由讀課文,然後交流談論;當學生談論到那個人不給葫蘆葉治蚜蟲,不聽鄰居勸告才導致的後果時,教師追問:“那個人為什麼不給葫蘆葉治蚜蟲,不聽鄰居勸告?”學生回答後,引出關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麼?”“葉子上的蟲還用治?”,和“盯”的品析;最後進行分角色朗讀練習。

小學二年級上冊《我要的是葫蘆》課文教案 篇9

學習目標:

1.會認“葫、蘆”等6個生字,會寫“言、每”等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歎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葫蘆的葉子與果實的關係,明白事物之間相互聯繫的過程。

4.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使之樂於並開動腦筋,積極探索大自然的無窮奧祕。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看圖説話,激趣導入:

師:小朋友,老師讓你們看些很漂亮的圖片,喜歡嗎?認識的話,你們還可以叫叫它們的名字。(課件出示茄子、絲瓜等,最後出示葫蘆圖,並隨機學習。)

⑴學習“葫蘆”。

①告訴學生“蘆”要讀輕聲。

②識記:仔細看看這兩個字,説説你發現了什麼?隨機引導識記。

(2)學習描寫“葫蘆生長”的句子

①知道葫蘆是怎麼生長的嗎?(出示句子“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讀讀這句話就能明白了。——學生自讀句子。

②明白了什麼?

③看來,小葫蘆長得很好呢。能讀好句子嗎?自由讀——指名——齊讀。

④聽了大家的朗讀,我忍不住想説:(出示:多麼可愛的小葫蘆哇!)——指名讀——齊讀。

這麼可愛的小葫蘆,到底發生了什麼故事呢?今天,我們就學有關葫蘆的故事。(課件出示課題)

小朋友這麼喜歡葫蘆,也一定愛讀它的故事。接下來,老師就請能幹的你們打開課,帶着要求讀讀課文。(課件出示“學習提示”)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記生字。

1、學生自讀課文。

①用序號在文中標出共有幾節。

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對預習時劃出的生字多讀幾次。

③想想你是用什麼好方法來記的?跟同桌交流交流。

2、檢查效果。

剛才,小朋友學得真起勁。接下來我們就來向生字挑戰,好嗎?(課件出示)

hú葫lu蘆 細長的téng藤dīng盯着lín鄰居wā哇 掛着 一棵 每天 自言自語

奇怪 治一治

①請認為自己讀得好的同學,站起來,大聲讀一讀。

②請最能幹的同學到講台桌前噹噹小老師,教大家讀讀。

③對老師、同學説説你記生字的金點子。

如:哇——(蛙)——(娃)——(窪)

盯——(丁——(頂)

④師:現在,我們讓生字寶寶來到課文中,向課文挑戰,好嗎?

3、學生分節再讀課文,讀給自己喜歡的人聽。

三、鞏固生字

師:學到現在,小朋友一定有點兒累了。咱們到草地上采采“蘑菇”,放鬆放鬆,好嗎?(出示課件——採“蘑菇”。主要是學生讀對一個詞語,教師單擊該詞語,它就會消失,就表示採到了。)

1、主要請中下學生及課堂表現好的學生參與。(這一遊戲,學生百做不厭,藉此機會還可進一步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

四、指導寫字

師:我們已認識一些生字朋友,它們還想進一步跟你交朋友。這節課,我們先寫四個生字。(課件出示言、每、治、棵)

①“一字開花”小朋友平時那麼愛看書,一定能記住很多它們的朋友。我們比一比,看誰找得多,找得好。

②指導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③重點指導“言”和“每”。

言:注意第一橫長,第二、三橫短。

每:注意筆順。先讓“電腦博士”演示,學生書空,再書寫。

④(課件返回到生字書寫,然後播放音樂)學生書寫,老師巡視指導,同時在旁温馨提醒。

⑤評價。讓學生把最滿意的字拿給同桌看,並介紹經驗。

五、拓展活動:(課件出示)

①把課文讀給爸爸、媽媽聽,認一認生字。

②指導學生查找資料,瞭解葉子與果實的關係。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鞏固

1、師:昨天,我們已學習一些有關葫蘆的故事,小朋友學得非常認真。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好嗎?首先,老師帶你們到園子去摘“葫蘆”,高興嗎?(課件出示)

(學生會讀一個詞語,老師點擊一下,葫蘆就會掉下一個,表示摘到一個。)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有一個人種了一棵葫蘆,是怎麼樣的呢?齊讀第一段。

二、利用課件,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閲讀。

(一)、學習第二段

1、長勢這麼好,這麼可愛的小葫蘆後來發生了什麼事呢?自由讀第二段。

2、引導討論:看到蚜蟲,你會怎麼想?可那個人是怎麼想的?

(出示句子:指導讀——並出示陳述句,與之比較。)

3、他又是怎麼説的?——朗讀指導(理解“自言自語”)

4、你聽了他的話,想對他説什麼嗎?

(二)、學習第三段

1、難怪他的鄰居也實在看不下去了,來勸他。請讀讀第三段。

2、同桌互想選一個角色,分角色朗讀表演。

3、出示句子,理解:“葉子上的蟲還有治?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4、男女分角色朗讀。

(三)、學習第四段

1、結果怎麼樣?——指名讀第四段

2、此時你的心情怎麼樣?朗讀指導。

3、如果你就是那個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都落了,會想些什麼?

小結:是啊,任何植物的生長都要經歷生根、發芽、長葉、開花、結果,每一個環節都會互想影響。要想得到好果實,就要細心呵護每部分的生長。做任何事情也一樣,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不能只注重結果。

4、假如明年你種了葫蘆,葉子長滿蚜蟲,你會怎樣做呢?

三、齊讀課文

四、寫字指導

1、學生觀察字形及所在位置。(課件出示——掛、哇、怪、慢)

2、討論:這四個字有什麼特點?

3、給生字“一字開花”

4、(出示課件——“電腦博士”演示“慢”的筆順。

5、返回(課件——掛、哇、怪、慢)並播放音樂,學生練習,老師巡視指導,並評選“小小書法家”。

五、拓展活動(續編故事,評選小小故事家。)(課件出示)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聽寫生字。

2、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一棵葫蘆……(能幹的孩子可根據自己編的故事配上圖。)

小學二年級上冊《我要的是葫蘆》課文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認讀本課的11個生字,認識3個生字。

2、能正確讀出要求學會的詞語。

3、通過看圖和學文,瞭解葫蘆的葉子和果實的關係。

教學準備:

1、課前讓學生收集葫蘆的實物和圖片。

2、葫蘆的實物、《我要的是葫蘆》的.課件、詞語卡片。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指着葫蘆實物)這是什麼?這麼可愛的葫蘆是怎麼來的呢?(學生各抒己見,預設學生心理:葫蘆是農民伯伯在地裏種出來的。)

把種子放在地裏後,可愛的小葫蘆又是怎樣長出來的呢?我們讀懂了課本上的這個故事,就會知道了。(齊讀課題:第七課《我要的是葫蘆》指導讀好“葫蘆”一詞,注意“蘆”字要讀輕聲)

二、讀文、識字、感悟。

1、 提出自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自然段。(學生根據要求獨立讀課文。)

2、 看圖(.課件顯示),圖上有什麼?這些內容在課文的那一段?誰來讀一讀?他讀得怎麼樣?(學生評議學生讀的'字、詞的正確讀音。並出示本課要讀好的詞語:葫蘆藤、掛了、一些)

3、 誰認為比他讀得更好?好,我就請你當一當小老師。(讓學生跟着學生讀,進一步熟悉第一段。)

4、 讀了第一段後,你明白了什麼?(看.課件,結合學生回答,指點理解:誰來説説葫蘆是怎樣長出來的?長滿綠葉和可愛的葫蘆有關係嗎?板書葫蘆的葉、花、果的關係。)“掛了”在這裏可以換成什麼詞?那個詞用得好?(觀看.課件感悟。)指導朗讀,那個人看到這麼可愛的小葫蘆,心情怎麼樣?比一比,看看哪組讀出了高興的心情?(分組比賽讀)

5、 觀看.課件,這麼可愛的小葫蘆都怎麼樣了?這些內容在課文的哪一段?看到葫蘆變黃了,落下來了,心情怎麼樣?我們來比一比,男同學和女同學誰能讀出傷心的語氣。(男女同學比賽讀,並相機糾正讀音。板書“變黃都落了”)

三、合作、探究、識字。

6、 讀了第四段後,你們有什麼問題想要提出來?(預設學生心理:為什麼可愛的小葫蘆會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

7、 請四人小組合作找一找,在課文裏找出為什麼。哪組有發現?(讓四人小組集體彙報,並出現相應的圖片和動畫,畫出重點的詞、句:“盯着”的意思。“有幾個蟲子怕什麼!”這句話説什麼。理解“奇怪”,為什麼那個人會奇怪?鄰居和那個人的態度有什麼不同?板書那個人錯的地方:“不用治”,讓葉子“生了蚜蟲”,而且“蟲更多了”。)

8、 認讀二、三段的詞語。

四、拓展與鞏固。

1、 説學了這篇課文後你有什麼體會?(預設學生的回答:1、葉子和果實有關係是很密切的。2、種果實一定不僅要澆水、施肥,還得捉蟲才行。3、要虛心聽取別人好的建議等)

2、 指點、展示:葉子和果實有聯繫,我們就要注意葉子上的蟲;.寫作業和考試成績有聯繫,我們就按時完成好作業……(看.課件)你還知道哪些事物是有聯繫的,我們應該怎樣做好它?

3、 .總結談話。原來葫蘆的葉子和果實是有關係的,以後我們做事可不能像這個人那樣,不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結果一無所獲。

五、作業設計。

1、感情朗讀課本,説説自己學到的新知識。

2、認讀本課的生字、詞。

附板書:

7、我要的是葫蘆

簡長滿了綠葉生了蚜蟲蟲更多了

雪白的小花

可愛的葫蘆不用治 變黃都落了

小學二年級上冊《我要的是葫蘆》課文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會認“葫、蘆”等6個生字。會寫“言、每”等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歎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懂得吸取種葫蘆的人的教訓,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

【教學重點】

體會反問句、感歎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教學難點】

理解重點詞句,感悟道理。

【用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想】

植物生長一般要經歷這樣一個過程:生根,發芽,長葉,開花,結果。在這一過程中,前一環節直接影響着後一環節,要想得到好果實,就得細心呵護植物各部分的生長,不能只注意結果。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那個種葫蘆的人,眼睛只盯着葫蘆,葉子上長了蚜蟲也不管,結果,小葫蘆慢慢變黃,一個個都落了,多可惜呀 !可愛的小葫蘆為什麼會落呢?這是學生可能會質疑的問題。因此,教學時,可以以此問題為突破口,採用變序閲讀法,先學習第一段和最後一段,再重點朗讀中間兩段,感悟問題的原因:種葫蘆的人,只要葫蘆,而不管葉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間是有密切聯繫的。他所犯的錯誤,可以從他的語言看出來。因此,可抓住文中的人物語言朗讀體會,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

齊讀。

2、學習生字詞“葫蘆”。

3、師:你們見過葫蘆嗎?誰能説説葫蘆是什麼樣的?

學生自由回答。(課件出示葫蘆)

〖初讀課文,讀通課文

1、自讀課文,遇到生字藉助拼音讀準字音。

2、同桌互相交流記字方法。

3、採用多種形式讓學生認讀。並找出帶生字的句子來讀,要求讀通順。

4、分自然段讀課文,想讀哪個自然段就讀哪個自然段。

精讀課文,讀懂課文

學生自由讀課文,想想讀懂了什麼:

1、説給同桌聽聽;

2、指名説。(結合學生回答,屏幕顯示相應自然段,並進行板書。)

一、教學第一自然段

1、課件出示文中圖2:

指名説:這棵葫蘆一開始長得什麼樣?

(具體説説藤、葉、花、果實的樣子)

2、指導朗讀:

⑴ 你喜歡這棵葫蘆嗎?能把這段話讀好嗎?

⑵ 課件出示:

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花謝以後,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多麼可愛的小葫蘆哇!

自由讀、指讀、齊讀。

二、學習第四自然段

1、過渡:多麼可愛的小葫蘆哇!種葫蘆的人正美滋滋的看着它呢。那麼結果怎樣呢?

2、自讀課文,想一想:種葫蘆的人最後得到葫蘆了嗎?請你找出課文中的句子。

3、課件出示課文第四自然段。

齊讀。

三、自學2、3段課文

那麼可愛的小葫蘆為什麼一個一個全都落了?學生自由回答。

1、教學第二自然段:

師:葉子有了什麼變化?(結合學生回答出示課件。)這些蚜蟲會怎樣?可他怎麼想?

⑴ 指名讀第一句話。

⑵ 指名錶演那個人説話的樣子。

⑶ 齊讀該段。

2、教學第三自然段:

⑴ 同桌分角色朗讀鄰居和種葫蘆人説的話。

⑵ 師生合作分角色朗讀。

⑶ 學生自由組合並表演。

⑷ 師:你們覺得他們倆誰説得有道理?

學生討論,指名答。

3、課件演示:

小葫蘆和綠葉的對話──葫蘆藤每天向葉子輸送養料,葉子再將養料輸送給小葫蘆。蚜蟲吃綠葉,使它無法輸送養料。小葫蘆因沒有養料供給,隨即變黃落下。

你認為種葫蘆的人錯在哪兒?

學了本課你明白了什麼道理?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幻燈片出示短文,複習生字:

鄰居家種了許多葫蘆,細長的葫蘆藤上開滿了雪白的葫蘆花,這些葫蘆花可真漂亮哇!你看,他們正盯着我們看呢!

2、採取多種方式讀,如自讀、小組讀、集體讀、分組讀等方式進一步複習鞏固。

二、我會寫

1、課件出示要會寫的字:

言、每、治、棵、掛、哇、怪、慢

2、自己把生字讀一讀。

3、小組能互相説一説每個字的偏旁、筆畫、哪個筆畫在橫(豎)中線上、你認為應該注意的地方。

4、師生交流,交流過程中學生練寫。學生練寫,互相評價。重點講解:“掛、哇”二字右邊的“圭”,是由上下兩個“土”字組成的;“言”字第一橫長,下面兩橫短;注意“每”字的筆順。

三、我會讀

課件出示:

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有幾個蟲子怕什麼?

有幾個蟲子不可怕。

讀一讀、比一比、説一説有什麼不同點和相同點。

四、擴展練習

1、小組討論: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都落了,會想些什麼呢?

2、小組代表彙報討論結果。

3、續講故事:第二年,他又種了一棵葫蘆,……

4、指名講故事。

五、作業

在課外找幾個成語送給這個種葫蘆的人。如:瓜熟蒂落……

【板書設計】

我要的是葫蘆

葫蘆藤上長滿綠葉──蚜蟲──葫蘆變黃了

【教學後記】

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幫助,學生對於葉子和葫蘆之間的關係瞭解的非常清楚,因此對於一些重點難點,可藉助多媒體課件的幫助,使學生生動形象的的感知內容。分角色朗讀學生較感興趣,在反覆朗讀中引導學生體會反問句、感歎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效果較好。

小學二年級上冊《我要的是葫蘆》課文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通過故事瞭解葫蘆的葉子和果實的關係,學習較為深入地看問題。

2.認識7個生字

教學重點:

認識7個生字,讀課文。

教學難點:

瞭解葫蘆的葉子和果實的關係,學習較為深入地看問題。

教學準備:

掛圖

教學流程:

一、談話激趣,引入新課。

1、教師説謎語:

2、(出示掛圖)這就是葫蘆,可愛嗎,喜歡嗎?在古代時有個人也很喜歡葫蘆,他還種了一棵葫蘆呢!你們想知道這個故事嗎?今天我們就共同來學習“我要的是葫蘆”。(板書課題)

3、看課題質疑。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生讀文前提示。

2、自由閲讀課文。不認識的字看拼音多讀幾遍,把課文讀正確、流利,整體感受課文內容。(讀書動筆,圈圈畫畫)

3、同桌互讀課文,互相評議,看誰讀得更好。

4、圖文對照,觀察圖畫對照相應的課文。

三、自讀自悟,理解主題。

1、出示自學提示,同桌或前後桌之間相互交流、探究。

(1)把兩幅圖進行對比,有什麼不同,為什麼?(仔細讀課文)

(2)這個人喜歡葫蘆嗎?為什麼?

(3)他為什麼沒有得到葫蘆?

2、全班彙報,集體交流。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適時點撥、提示,引導學生進行質疑。(教師準備兩幅葫蘆的幻燈片,適時運用)

3、拓展課文,引出寓意。

(1)請同學們根據課文內容完成句子訓練(教師出示幻燈片):

①( )這個人沒有關注葫蘆的生長過程,( )沒有能夠得到葫蘆。(因為……所以……)

②請你們也來仿照上面的句子,説一句話。

(2)怎樣做才能得到葫蘆?從這個故事中明白了什麼道理?

4、搭建平台,進行展示。

學生用自已喜歡的方式對課文進行拓展。如:讀、畫、演等。

四、識字任務,寓於遊戲。

1、出示生字卡片,

(1)學生認讀、同桌間説記字方法。

(2)彙報。注意不同識字方法的運用。

(3)生互讀、小組開火車賽讀。

2、識字遊戲:摘蘋果。

五、聯繫生活,感悟道理。

1、學生説説平時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事情發生,是怎樣解決的?

2、教師出示:

無論做什麼事,不但要關注結果,更要關注過程,把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要認真做好,因為每一個小的環節處理的不好,都會影響最終的結果。

小學二年級上冊《我要的是葫蘆》課文教案 篇13

【教材分析】

這是教科版二年級下冊的一篇略讀課文。本單元以“全面看問題”為主題,選編了主題課文《下貓咪穿鞋子》和《寓言兩則》,快樂讀書屋《找刺蝟》和《我要的是葫蘆》,引導學生通過情趣盎然的情節、特點鮮明的角色、生動活潑的語言,在閲讀中全面看問題(即從實際出發看問題,一分為二地看問題,換個角度看問題,抓住特徵、本質看問題等),本篇課文為快樂讀書屋當中的第二篇略讀文章,講述的是一個人種的葫蘆葉子上生了蚜蟲,但是他只關注葫蘆而不理會葉子,結果他沒有收到一個葫蘆。課題是種葫蘆人的話,這句話正是他的錯誤所在,也是沒有收到葫蘆的原因。

【教學目標】

1. 認識個生字。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不同語氣的不同表達意義。

3.通過故事瞭解葫蘆的葉子和果實的關係,學會不孤立的看問題。

【教學重點】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語句不同語氣的不同表達意義

【教學難點】

通過故事瞭解葫蘆的葉子和果實的關係,學會不孤立的看問題。

【教學流程】

一、揭題引入新課。

1、板畫葫蘆提問:這是什麼?可愛嗎,喜歡嗎?引導學生知道葫蘆的“蘆”是讀輕聲的,學生讀準“葫蘆”的音後,給予掌聲鼓勵。讓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在學習完“葫”“ 蘆”這兩個生字後,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就共同來學習一篇於葫蘆有關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蘆。板書課題、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麼呢?(自由提疑)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閲讀課文。不認識的字看拼音多讀幾遍,把課文讀正確、流利,整體感受課文內容。(讀書動筆,圈圈畫畫)初讀後檢查對識字的掌握情況。

2、同桌互讀課文,互相評議,看誰讀得更好。

3、課文講了件什麼事呢?從中你明白啦什麼呢?(自由彙報交流)

三、自讀自悟,理解主題。

1、出示自學提示,默讀課文尋找答案。

只想要葫蘆,而不管葉子生長情況的人,他最終能得到葫蘆嗎?他錯在哪?全班彙報,集體交流。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適時點撥、提示,引導學生進行質疑,指導學生有感情讀文。

(結合書上的插圖學習第一和第四自然段體會出小葫蘆的可愛,這麼可愛的小葫蘆怎能不讓人喜愛呢?可是就是這麼可愛的小葫蘆卻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學習最後一個自然段。讓學生觀察圖説説看到變黃、落地的小葫蘆心裏的感受,然後讓學生帶着難受、惋惜的感受朗讀句子: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然後讓學生帶着為什麼小葫蘆會落的問題來學習中間兩個自然段,找出小葫蘆落的原因,指導學生對“盯”字和對話內容的理解和朗讀。)

結合學生的理解進行朗讀比賽(三人一組分角色朗讀)

有感情朗讀全文

3、拓展深化。

①填一填

( )這個人沒有關注葫蘆的生長過程,( )沒有能夠得到葫蘆。(因為所以)

②説一説

看着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個都落了,這時種葫蘆的那個人會説什麼?大家都來説一説吧!

③、演一演

用自己的理解對課文進行演繹。

四、續編故事,爭做故事大王。(作業)

假如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葫蘆,葉子還是長滿了蚜蟲,他會怎麼想?怎樣做呢?

讓我們創編新的故事吧,明天晨讀聽取大家的彙報。

板書設計:

我要的是葫蘆

葫蘆圖 只要葫蘆 葫蘆葉圖

不管葉子

做事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

教學反思:

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教學中一個比較重要的教學環節。傳統的教學方法比較枯燥、單調,學生學習中經常感到索然無味,產生厭學情緒。而且,當學生遇到形近字、同音字時更是容易被攪得一塌糊塗,經常出現張冠李戴的現象,什麼情況都可能發生,到最後的結果通常是學生在寫作文時錯字連篇。本課教學時我採用了看圖識字的方法,引出生字,對生字進行擴詞、造句。

另外在教學中,適當採用“小老師教學”、“開火車”等遊戲讓學生牢固地掌握所學的生字。還可以通過編順口溜,給字找朋友、拼拼擺擺等多種多樣的形式,為學生學習生字提供豐富的素材和廣闊的活動空間,讓學生在寬鬆愉悦的環境中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種形式輕鬆地掌握生字,並能在學習中正確應用

小學二年級上冊《我要的是葫蘆》課文教案 篇14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認識本課生字新詞,學寫部分生字;

3、通過看圖和學文,瞭解葉子與果實之間的關係。

教學重難點:

通過人物的對話,結合看圖體會人物的心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通過查閲資料,瞭解葫蘆、蚜蟲等知識。

二、檢查預習

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正音;

三、提問

1、學生提問,“通過預習,你有什麼問題想知道?”

根據學生的問題相機介紹葫蘆藤、蚜蟲等知識。

2、教師提問: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四、討論、講解,指導朗讀

1、討論:那個人喜歡葫蘆嗎?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1)“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

指導看圖:葫蘆長的怎麼樣?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

(2)“他盯着葫蘆自言自語地説……”

指導看圖,理解“盯”、“自言自語”的意思;

指導朗讀那個人説的話。

2、討論:那個人這麼喜歡葫蘆,他最後得到葫蘆了嗎?為什麼?

(1)不懂得“蟲--葉--葫蘆”之間的聯繫,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讓學生自己説一説。指導朗讀第四自然段。

(2)不聽鄰居勸告。

指導分角色朗讀。

3、小結、擴展練習

這個種葫蘆的人,只要葫蘆,不管葉子上有沒有蟲,他不懂蟲-葉子-葫蘆之間的聯繫,也不聽鄰居的勸告,結果小葫蘆一個一個地都落了。(看圖)這時,他會怎樣想呢?

大家想一想,一棵葫蘆從發芽到成熟,還會遇到哪些危害,還需要為它做些什麼呢?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一棵葫蘆……(續編故事)

五、練習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學習生字,練習書寫。

六、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表演這個故事。

小學二年級上冊《我要的是葫蘆》課文教案 篇15

教學目標:

1、 識3個生字

2、 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會分角色朗讀對話;

3、 揮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

4、 解“井沿”“大話”“無邊無際”等詞語。

重點難點:

1、 懂得“坐井觀天”寓意,明白本詞含有貶義。

2、 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會分角色朗讀對話;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今天教師給大家帶來了兩隻可愛的小動物——小青蛙和小鳥,它們想和大家做朋友,同學們説好嗎?在黑板上貼青蛙與鳥的圖片。

(以畫導課,激發學生興趣,有利於引導學生進入課堂學習。)

小青蛙和小鳥為了一件事爭吵起來,誰也不讓誰,咱們來看看是為了什麼事,請同學們幫着解決一下好嗎?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不認識的字可以問同桌或老師;

2、邊讀邊標出自然段。

三、學習課文,理解內容

1、同學們,課文中講青蛙住在什麼地方——(井裏)

(老師簡筆畫井,把黑板上貼的青蛙移置到井裏)

2、那麼,小鳥從哪兒來的呢——天上飛來,落在井沿上。

師將小鳥圖片放在井沿,看圖理解井沿就是井邊。

小結:現在同學們知道了,這隻小青蛙的家住在井裏,小鳥呢?從天上飛來,飛累了,落在井沿上,那麼它們為什麼事爭吵起來了呢?(教師範讀,生傾聽)

3、青蛙的觀點是什麼?它眼中的天是什麼樣?它為什麼説天只有井口那麼大呢?

4、小鳥的觀點是什麼?它眼中的天是什麼樣?“無邊無際”是什麼意思?(步步設疑,培養學生思考能力。)

5、你認為青蛙和小鳥誰説得對?小組討論一下,並彙報。

(擺清青蛙和小鳥的觀點,讓學生討論,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能力和善於分析、善於思考的能力。)

小結:大家孝認為青蛙錯了,那你知道青蛙為什麼錯了嗎?它眼中的天為什麼只有井口那麼大呢?請同學做個實驗,把你的書卷起來,往天上看,你看到了多大一片天?

6、這隻小青蛙一直生活在井裏,所以它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麼大,設想一下,假如有一天,青蛙跳出水井,跳到井沿上,它會看到什麼?説些什麼呢?(擴展思維,培養學生想像能力。)

7、下面,我們看題目“坐井觀天”,現在你明白“觀”是什麼意思嗎?是誰坐在井裏看天呢?同學們可千萬不要學井裏的小青蛙呀,老師希望你們看更多的書,瞭解更多的知識,千萬不要當“井底之蛙”呀!

(最後解題,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加深對成語的印像。)

四、指導朗讀

課文中青蛙與小鳥有幾次對話?

五、教師指導。

1、感悟第二次對話。

(1)通過學習第二次對話,讓學生説説讀懂了什麼。

(2)引導學生思考:青蛙和小鳥為什麼有不同的看法?

(3)圍繞這個問題自由讀課文,想想再回答。

(4)用“因為……所以……”談談自己的理解。

(5)帶學生體驗:走出教室,説説你看到的天有多大?用紙捲成紙筒再去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

2、比賽朗讀小鳥認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認為“天小”的句子,看誰讀得好。老師指導朗讀青蛙和小鳥的話。

青蛙的話用自信、傲慢的語氣;小鳥的話用勸告、誠懇的語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