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有的人》優質教學設計【表格式】

《有的人》優質教學設計【表格式】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76W 次

《有的人》是魯迅逝世十三週年臧克家所作的一首高度凝練、句句閃光的詩,全詩語言質樸,採用強烈的對比與嚴密的照應相結合的手法,以魯迅為鏡,揭示“人是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着而活着”的深刻哲理,耐人咀嚼和回味。

《有的人》優質教學設計【表格式】

 教法、學法分析

1.從入題開始,讓學生走進歷史去了解本文的創作背景,從而促進理解課文內容。

2、多層次的指導學生去讀詩;分句讀,分段讀、對照讀等靈活多樣的朗讀手法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3、 採用合作探究的形式,深入體會詩中所藴含的情感及寫作特點。

4、讀寫結合,提升情感認識。

 教學目標及重難點分析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能感情朗讀,體會該詩強烈鮮明的愛憎之情,

②.瞭解本文運用的對比手法,並體會這種手法運用的好處。

③、體會詩歌語言的精煉,理解詩句的含義。

2.過程與方法:

①.多角度多層次的朗讀,在讀中悟詩情,悟詩義,悟寫法;

②.讀寫結合,深入昇華情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教育學生正確認識人生的價值,樹立高尚的人生觀。

②在學習中培養學生美的情操,明白“為人民服務的人在人民中“永生”的道理,塑造自已美好的人生”。

(二)教學重點:

1. 指導學生體會對比手法的運用。

2、採取多中對比朗讀的形式,讓學生熟讀成誦。

3、仿照詩歌形式,採用對比手法寫一首對人生看法的詩歌。

(三)教學難點:

1. 指導學生體會對比手法的運用。

2. 仿照詩歌形式,採用對比手法寫一首對人生看法的詩歌。

(四)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設計思想及突破策略:

“重點”主要通過學生的朗讀、思考、討論解決,對於“難點”,在學習時教師應用適當方法的引導與適當的點撥。如對照,適當拓展知識等方法。

教學環境(媒體)與資源

多媒體課件與課文錄音視頻

 教學過程流程圖(可選)

㈠導入新課,瞭解背景→㈡指導朗讀,初識文本

→㈢自由朗讀,初步感知→㈣探究發現,走進文本→㈤體會寫法,深挖主題

→㈥拓展認識,深化情感→㈦仿寫詩歌,成就理想

 教學過程

板書設計

有的人

有的人 有的人

死了,活着;活着,死了;

死的是軀體,不死的是精神

 教學反思

讀與寫結合,讓詩“活”起來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五單元第20課《有的人》教學反思

反思一下小學現代詩歌教學的狀況,應該説,現代詩歌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盲區。這其中有很多原因,其中教材編排對現代詩歌的淡化是一個重要因素。翻閲小學語文課本,就會發現這樣一個事實:3—6年級的現代詩歌幾乎都是二類課文,是主張讓學生自己讀一讀,積累積累就可以的。這種淡化導致了很少有人去仔細思考它的教法,大部分教師都是以會讀和理解意思為目的實施教學的。我以為,這樣的教學不是真正的詩歌教學。反思自己這一課的教學,我認為本課的教學,是重在讓學生去讀詩,從讀中去悟,去想,去拓展,然後再讀寫結合,加深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寫作方法的掌握和運用。

首先,指導學生有層次地誦讀。課堂對於學生的讀是這樣安排的:由聽到讀,由模仿到自主,由順讀再到重新組合詩序讀。每次讀的要求也不一樣:首先安排教學中從讀正確到讀出節奏,再到有表情朗讀,每一遍都目的明確,最後到讓學生通過一遍遍的誦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以及詩歌所藴含的情感。

其次,引領學生欣賞品味。在教學中,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發現詩歌本身的寫作特點,比如,全詩按總分的結構來寫,及對比、對照、反覆的寫作方法在全詩中也極為突出,也正是這些獨特寫作方法的運用,使詩歌所表現的愛恨情仇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給讀者帶來了深深的震撼。在品讀欣賞的過程中讓學生領略詩歌的魅力。

接着,帶領學生走進去再想開來。課堂上,通過兩次揭示副標題,讓學生在詩中尋找魯迅的影子,進而去發現生活中具有魯迅精神的人。再拓展回顧到歷史上流傳千古的人或是遺臭萬年的人,更一步加深對這兩種人物的認識,提升孩子們的人生價值觀。使學生對詩歌的理解不僅僅停留在紀念魯迅先生上,而是建構起一個立體的、飽滿的、更具張力的認知。

最後,仿寫詩歌,在創作的過程中讓全詩所頌揚和批判的行為跨越時空和今天的生活對接,輕輕地在學生心中畫出一道是非對錯的分界線。

總之,在教學中,我儘量讓這首詩歌變得柔軟,少一些理性,多一些感性,少一些教化,多一些欣賞。儘量用老師釋放的詩情去召喚學生的詩情,從而讓詩“活”起來,然後動口、動手,説一説,寫一寫,這樣不但激發學生愛詩歌、學寫詩歌的熱情,而且會在學生幼小的心靈中播下親近詩歌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