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八年級上冊語文《走向蟲子》教案

八年級上冊語文《走向蟲子》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78W 次

  內容預覽:

八年級上冊語文《走向蟲子》教案

走向蟲子

  教學目標:

1、把握文章內容,瞭解幽默手法在文中的運用。

2、感悟文中作者對人類弱點的思考。

3、激發學生走向自然,觀察小動物的興趣。

  教學重點:

把握文章行文思路,讀懂文章。

  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作者對人類弱點的思考,學會反思。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前面我們學習了南帆先生的《螞蟻》和馬克·吐温先生的《辛勞的螞蟻》,知道了他們其實是通過螞蟻來寫我們人類,今天我們要走近更多的小蟲子,看看作者是不是也通過小蟲子來寫我們自己。我們今天一起--《走向蟲子》。

二、作者簡介:

劉亮程,男,1962年出生在新疆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邊緣的沙灣縣一個小村莊裏,在那裏度過童年和少年時期。長大後種過地、放過羊,當過十幾年鄉農機管理員。勞動之餘寫點文字,大多寫自己生活多年的一個村子。在這個人畜共居的村莊裏,房子被風吹舊,太陽將人和牲畜曬老,所有事物都按自然的意志伸葉展枝。作者在不慌不忙中敍述着一種人類久違的自然生存。著有散文集《一個人的村莊》,該書在99年引起巨大反響,被譽20世紀最後的文學景觀。還著有詩集《曬曬黃沙樑的太陽》,散文《風中的院門》、《庫車》等。曾獲馮牧文學獎·文學新人獎。現為《中國西部文學》編輯。

批評家們對他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劉亮程是中國二十世紀的最後一位散文家他的作品,陽光充沛,令人想起高更筆下的塔希提島,但是又沒有那種原始的浪漫情調,在那裏夾雜地生長着的,是一種困苦,一種危機,一種天命中的孤獨無助,快樂和幸福。

三、整體感知,把握文章內容:

1、疏通字詞。

蜣(qiāng)螂 鏟(chǎn) 喘(chuǎn)

土坷(kē)拉:土塊。

骨碌碌(gūlūlū):形容很快的轉動。

忙碌(lù):忙着做各種事情。

倉皇而逃:匆忙而慌張的逃走。

掄(lūn):用力揮動。

2、疏理文章脈絡。

第一到第三自然段:八條腿的蟲子慢慢悠悠的爬。

第四到第六自然段:蜣螂滾土塊。

第七到第十三自然段:螞蟻搬幹蟲。

四、具體研習。

1、分組討論:這三隻小蟲子的行為是否如作者一開始説的可笑呢?

明確:不是。對於第一隻蟲子,作者説到這下該我為自己的眼光羞愧了,我竟沒有看見指頭底下還有路。對於蜣螂,作者寫到還是少管閒事。我已經有過教訓。對於螞蟻,作者的感慨是我這顆大腦袋,壓根不知道螞蟻那隻小腦袋裏的事情。可見,剛開始是看得可笑,但到最後我們可以感受到真正可笑的是我們人類。

2、從文中的三隻蟲子身上,大家能否找出我們人的可笑之處呢?

明確:從第一隻蟲子身上,可笑人的自以為是;從蜣螂身上,可笑人類智慧的有限;從螞蟻身上,可笑人類能力的有限。

小結:至此我們可以説,課文內容雖寫的是走向蟲子,其實是透過蟲子看清自己。作者感悟出:人的侷限性如此之明顯,在某些方面連一隻小蟲子都不如,卻常常盲目地為優越感所矇蔽。

3、討論:前面我們學過的南帆先生的《螞蟻》,大家比較一下二者的異同?(對人的思考)

明確:相同--都是通過小動物來思考人類。不同點--《螞蟻》反思的是人的命運,人在何種意義上能夠駕馭自己的命運,它突出的是人類生存的困惑問題,而本文作者反思的則是人性的弱點。在某些方面,人其實不如蟲,但人類對此卻不自知,它突出的是對人類缺乏自審意識的剖析。

五、結合習題四,品味作品幽默的語言。

1、幽默是一種智慧,是讓讀者在微笑中品味深刻的哲理。課文中幽默的語言比比皆是,請同學們找出一兩例來談談,品味一下。

例:第7自然段中對蜣螂姿勢的描寫、第8自然段中説孤寡老小在等着這條蟲呢、第9自然段中它生氣了、第12自然段我會搬它回家嗎的心理活動,特別是想象兩隻螞蟻見面商量等等,都是大詞小用,賦予了螞蟻人的思想行為,顯得特別風趣。

2、朗讀第8--12自然段。

六、課堂小結。

《走向蟲子》這篇文章讓人類看見自己身上的弱點,那麼我們就應盡力去克服它,時時注意自我反省。孔子有云: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我想,我們不僅要向他人學習,還得向大自然中萬千生靈學習,畢竟我們人類只是大自然中的一員。那麼,希望同學們今後能夠走近自然,關注自然,保護自然,做個真正的有心人。

七、作業佈置:完成課後習題。

附:板書設計

1--3 八條腿的小蟲--人類的自以為是 走向蟲子

4--6 蜣螂--人類智慧的有限 反思自己

7--13 螞蟻--人類能力的有限 缺乏自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