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觀書有感》教案設計「兩篇」大綱

《觀書有感》教案設計「兩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72W 次

  《觀書有感》教案設計【一】

  教學目標:

《觀書有感》教案設計「兩篇」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自學生字新詞,學會3個生字“鑑”“徘”“徊。

3、能解釋詩句中的關鍵詞語,能用自己的話説出詩句的意思;能借助圖畫,想象古詩所描繪的景象。

 教學重點:

理解詩意,明白詩人借方塘表達的感受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所表達的讀書的感受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共同來學習一首古詩,誰來讀課題?(2人)一起讀。

2、知道作者嗎?你知道他的哪些情況?向大家介紹一下。

3、能用“熹”組詞嗎?還記得“熹”的意思嗎?

今天我們所讀的朱熹的這首詩是否也如早晨的一縷陽光,把我們的心裏照得亮亮的呢?打開課本,我們來讀詩。

 二、正確、流利地讀詩。

1、放聲朗讀,將詩多讀幾遍,做到讀正確,讀流利。

2、指名多位學生讀詩。

3、檢查預習情況:

(1)這首詩中有3個生字,都認識了嗎?指名認讀。

(2)你能給“鑑”擴上一兩個詞嗎?詩中的“鑑”又是什麼意思呢?“徘徊”又怎麼理解呢?

 三、想象畫面,領悟古詩內涵。

1、讀了這首詩,知道詩中是圍繞哪一個事物來寫的嗎?(板書:池塘)什麼樣的池塘?

2、你説得錯。同學們再讀一讀詩,尤其是前兩行,你能把作者筆下的池塘説具體點嗎?

(1)生讀詩,説給同桌聽。

(2)指名説。(知道為什麼説鏡子是打開的嗎?)

3、是的,這打開的“鏡子”可漂亮了。你的眼前出現了一副怎樣的畫面呢?讓我們提起筆來寫一寫。

4、指名交流。指導朗讀前兩行。

5、同學門,站在這清澈美麗的池塘前,你一定會和朱熹一起詢問:為什麼池塘這般清澈?你知道嗎?活水

生説原因(板書:池塘--------清澈),師生引讀後兩行。

6、同學們,學到這兒,你有什麼疑問嗎?(生質疑)

師:對呀,是不是搞錯了?小組長趕快帶領組員討論一下,這池塘和讀書有什麼關係?

(1)小組討論

(2)指名交流

(3)看來這池塘在這裏是有所指的,那活水同樣也有着深意。誰再來説一説?(板書:頭腦---------靈活)

(4)是啊,每天的讀書學習就是那池塘上流大源頭活水,只有日日讀書,你的頭腦才會明澈如鏡,才會雲影徘徊。所以題目是(生讀)

(5)題目的意思是朱熹在看書時產生了一個感想,這個感想就是------(齊讀詩)

  四、背誦古詩:

1、我想作者在讀書時一定是又明白了什麼人生哲理,他感受到讀書對於自己的意義,他要把自己的這種體會告訴天下所有的人,怎麼寫呢?直接説“啊,讀書重要,讀書能讓你頭腦清楚、靈活。同學們,這樣行嗎?

2、(出示掛圖)我們來看圖。一天早上,朱熹披衣走出院門,他看書沉思,不時抬頭望望遠處的翠山,低頭瞧瞧腳邊的野草,他大目光停留在池塘裏那跳動的波光雲影上.突然,嘩嘩的流水聲催生了他的靈感,他知道怎麼去表達心裏的意思了。(生齊背)

3、你記住這首詩了嗎?自由背,指名背。

 五、拓展延伸:

1、同學們,《觀書有感》是一首關於讀書的詩,其中“問渠哪得請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是千古名句。前面一首《冬夜讀書示子聿》也是關於讀書的,“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也是千古名句。除此之外,你還知道哪些關於讀書的古詩、名言警句?

2、全班交流,師補充。(另一首朱熹的《觀書有感》)

3、小結:有人説,不斷認識自己的無知,你才更有智慧。有人説,能夠攝取書中營養的人要比吃得更多的人更健康。同學們,讀書吧,因為每一本書就是一級級階梯,你每爬一級,就意味着向智慧。向成功邁進一步!

  《觀書有感》教案設計【一】

 【教材簡解】

  《觀書有感》是南宋理學家朱熹的一首膾炙人口的名詩。這首詩借景喻理,借方塘水之清澈,是因為有源頭活水不斷注入,暗喻人要心靈澄明,就得不斷讀書,時時補充新知,從而形象地表達了一種微妙難言的讀書感受。

  【目標預設】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理解詩句意思,想象古詩所描繪的景象,感受半畝方塘的美麗景色,明白活水對於方塘的重要性。

3、瞭解説理詩,知道這首詩藴含的哲理,懂得不斷讀書,不斷汲取新知識的重要性。

4、培養獨立鑑賞詩詞的能力,形成個性化的審美情趣。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半畝方塘的美麗景色,明白源頭活水的重要性,同時感受古詩文字和意境美。

難點:理解古詩內容與題目的關係,領悟詩中藴含的深刻哲理。瞭解詩借景喻理的特點。

  【課前準備】

1、收集朱熹的讀書名言和古詩,弄懂它們的意思。

2、預習《觀書有感(二)》,理解詩意。

3、查閲資料,瞭解朱熹,並可以用自己的話介紹朱熹。

 【設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中要求高年級“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學生學習古詩,不僅僅是積累,更是溝通,是學會帶着情意去溝通。因此,古詩教學中,讀是基礎,悟是關鍵。要以讀為本,重在悟情、傳情。在教學中,教者要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相互交流中,朗讀、品味詩歌所描繪的意境。在朗讀與吟誦中走進作者,攀登作者的精神境界,達到自悟自得,並着眼課題,啟發思考,回扣主題,補充閲讀,豐富學生的積累。

  【設計思路】

課堂伊始,教師帶領學生讀朱熹的讀書名言導入到新課的學習。初步學習古詩時,要求學生帶着具體的學習任務去自學,通過自學成果的檢查,反饋初讀成果,朗讀做到字音正確、節奏鮮明。本課的重點是理解詩句的意思,引導學生找出詩眼“清”,抓住重點字“鑑”和重點句“天光雲影共徘徊”,來感受半畝池塘的清澈明淨。學習後兩句詩時,引導學生體會源頭活水對於池塘的重要性。理解古詩內容與題目的關係,領悟不斷讀書,不斷汲取新知識的重要性,是本課教學的難點。有了上面學習的鋪墊,對照精心的板書設計,再加上教者富有啟發性的疑問,這一難點的教學就水到渠成了。

 【教學過程】

  一、品讀名句 初識作者。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古詩兩首》,首先請同學們看大屏幕,這有四句名言,請你去讀一讀,試着讀懂它們。【出示】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活到老,學到老。

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

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裏方是長進。

2、學生自由讀——能讀懂嗎?它們都是關於——讀書的,讀書也叫“觀書”,板書。能給我們很好的警示,我們一起熟記於心。【齊讀】

3、知道這些耳熟能詳的名言是誰説的嗎?(朱熹)【板書,強調“熹”的寫法】

4、誰能給我們介紹一下他呢?這就是朱熹,【課件出示簡介】默讀,一起來讀一讀這段簡介。

5、過渡:朱熹先生是勤奮讀書的典範,不光讀,還注意思考。有一天,他讀書讀累了,信步走到一個池塘邊,一塘清水引發了朱熹對讀書的又一種思考,板書:有感。於是,他頗有感觸地寫下了一首詩——觀書有感。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

  二、品析詩句 理解詩意。

1、首先請同學們對照屏幕上的.自學提示,初步自學這首詩。【出示自學提示:1、反覆誦讀,讀準字音,讀出詩的韻味;2、理解重點詞語,説説各詩句的意思。3、藉助插圖,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生開始自學,師巡視,提示要紮紮實實把這三個要求落實到位了。一半時間後,可以建議學生互相交流交流。

2、檢查誦讀。

1)同學們,朱熹説過:“凡讀書,須讀得字字響亮,不可錯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少一字。”你能聲音響亮、準確清楚地把這首詩讀給大家聽聽嗎?【指名讀,相機正音“鑑”“徘徊”,再指名讀】

2)詩有了節奏,就會給人美的享受。誰又能讀出這七言絕句的節奏來呢?【指名讀,評價——抑揚頓挫輕重緩急等,出示標註的節奏提示,男生齊讀】

3)古詩大多運用逗號和句號,這裏有個特殊的標點,你發現沒有?(?)所以這句要讀出什麼樣的語氣呢?我們一起來讀三四句。

小結:其實,讀詩不在於語調的高低,也不在於搖頭晃腦,在於把詩的節奏和韻味讀出來,待會兒我們理解了這首詩,讀出的韻味會更足。

3、品讀一二句。

1)俗話説,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了這麼多遍,你知不知道詩中描繪的是什麼景物呢?【板:方塘】多大的方塘?【板:半畝】這是怎樣的半畝方塘?用詩中的一個字眼來回答【板:清】

2)瀏覽全詩,哪幾句描繪了它的清?(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出示一二句,一起讀】

3)“鑑”是個生字,指導寫字,師範寫,什麼意思?(鏡子)古人用的是銅鏡,不用時,用軟布把鏡面遮住,用的時候再把它打開,這就是——一鑑開。“半畝方塘一鑑開”,短短7個字,包含了一個多麼美妙的比喻句,把半畝方塘比作一面(打開的鏡子),寫出了方塘的——清澈明淨。【板:清澈明淨】水的清澈明淨還表現在哪?

4)(“天光雲影共徘徊”)這句什麼意思?“徘徊”如何理解?做一下動作。方法:連詞成句,調整詞序,添加詞語。(藍天白雲清晰地倒映在水中,來回地移動)藍天和白雲一齊映入水塘,慢慢地移動着,它暗示了我們什麼呢?(池塘的水在緩緩地流淌)

5)這兩句詩描寫了池塘優美的景色,明麗清新的自然風光總是讓人非常喜歡。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我來朗誦這兩句詩,你彷彿看到了什麼?【師讀,生交流】

6)同學們,雖只是一方小小的景觀,卻很能夠感染人,它清新、自然、清爽、明朗,你能讀出這種感覺嗎?【指名讀——要求邊讀邊想象畫面會讀得更好,再指名讀——女生齊讀——一起美美地背一背這兩句】

4、品讀三四句。

1)過渡:詩人好學善問,看到眼前的方塘美景,他不禁產生疑問——問渠哪得清如許?問、渠、哪得、如許什麼意思?翻譯一下,他有什麼疑問?(為什麼池塘的水如此清澈呢)是啊,到底什麼原因呢?詩人自問又自答——為有源頭活水來。【出示三四句】自問又自答這叫什麼?詩中哪個詞提示了你原因了?

2)“為”是一個多音字,在這兒讀“wèi”,第四聲,作什麼意思?(因為)它向我們解釋了池塘清澈的原因是——活水不斷地從源頭流來。【板:源頭活水】怎樣的水才是活水呢?(有源頭而常流動的水)

3)我們可以想象:遠處山上的瀑布流下的水匯成小溪,溪水源源不斷流入方塘,所以方塘的水才能那樣新鮮清澈。)

4)連起來説説這兩句的意思。

5)如果沒有活水源源不斷的流進方塘,方塘會怎樣?(水面就不會那麼清澈了,池塘就會變成死水一潭,水還會被污染,天光雲影也徘徊不起來,詩人更不會喜歡這半畝方塘了……)可見,源頭活水對於小池塘來説是多麼的重要啊!

5、小結:同學們,詩人看到這半畝方塘雖然小了些,但因為有活水不斷流進,水如此清澈,怎能不喜歡呢?配樂讀全詩,讀出詩人心中的喜歡之情。

  三、辯論明理 享受詩趣。

1、朱熹説:“讀書須有疑,方有長進。”整首詩的意思都理解了,學到這兒,你有什麼疑問嗎?(詩的題目是《觀書有感》,可是……詩中連個書字都沒有,全寫的是池塘和池塘中的水)我看詩題不如改成《觀塘有感》你們同意嗎?【鼓勵學生暢所欲言,相機出示填空題:源源不斷的活水流進使池水。不斷地讀書,不斷汲取新的知識,使人__________。

板書:人的心智:更加聰明←讀書汲取】

2、教師小結:作者巧妙地把讀書的道理藴含在詩中,把美麗的方塘風光和讀書感想融合在一起,使這首詩的意境得到了昇華,這正是朱熹的高明之處,所以這個題目真是妙不可言!不能改!

3、此時此刻,再讀這一首詩,我們又該如何去讀?(重點讀好“哪得”,“如許”,“活水”,及問號。後兩句要讀得意味深長,一語雙關)【指名讀(2人)——齊讀】

 四、拓展延伸 温故知新。

1、朱熹先生把讀書的道理巧妙地藏在這首寫景詩裏,使人們一下子就接受了他的觀點,真不愧為一個傑出的理學家。而像這樣的詩叫作“説理詩”。【板書:説理詩】

2、其實我們接觸過許多這樣的詩,試一試,你能回憶嗎?【出示:我們常説,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正像一首詩中所寫:(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從不同的角度看事情,便有會有不同的收穫,正如詩中所説:(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當你克服了艱難險阻,取得成功時,回頭再看那些困難,就會覺得,那些困難是那麼的微不足道,這正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抓住時間,抓住機遇,努力奮鬥,莫等歲月消逝,機會失去,空悲切,直後悔。這正是(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人只有不斷地讀書,不斷地汲取新的知識,心智才會更加開豁,更加敏鋭。這正是:(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五、反覆誦讀,完滿。

1、同學們,好的詩句能流傳百年,而朱熹的這兩句詩卻流傳了幾千年,現在在“南溪書院”的“活水亭”上,還能清晰地看得見朱熹的這兩句飽含哲理的詩【出示,引讀】

2、我想,在我們大家的心裏也一定深深烙上了這兩句讓我們思考一生的詩,讀——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3、朱熹的詩那麼含蓄,這不僅是景,更是一種理,一景一理,融合的那麼巧妙,讓我們再來讀讀這首詩吧!讓這首詩啟迪你一輩子,定格在你心裏一輩子。【配樂讀】(把自己的感受放到詩裏去,這就叫讀出韻味。)

4、品讀完這首詩,你悟出了什麼道理呢?

5、總結:當今世界,社會飛速發展,科技不斷進步,即使你已經擁有很多的知識,如果停止不前,不再補充新的知識,將會被社會所淘汰。所以,朱熹先生這首詩中所講的道理,在今天顯得更為重要。記住:學習是一件終身大事。

  六、作業佈置。

1、閲讀朱熹的《觀書有感(二)》,藉助註釋,説説詩句的意思,並想一想這首詩告訴了人們一個什麼讀書道理。(靈活機動處理,若時間寬裕,就作為課堂上補充閲讀)

2、蒐集一些讀書名言和富有哲理的詩和同學分享。

板書:

觀書有感(説理詩)

朱熹

方塘清←源頭活水

心智明←讀書汲取

 教學反思:

不知道為何今年的公開課我卻是那麼的緊張,我感覺應該是我的年齡大了,上的不好怕傷面子啊!呵呵!

國慶期間,我沒有好好的休息,在家準備這節課的課件和教案,感覺還不錯,而且還在家試上了幾次就是覺得這過渡語總是不是很好。7天就是這麼快啊!十號這天我執教了《觀書有感》,總的感覺就是慚愧和遺憾,雖是備教材了,雖是查閲各種資料了,但是學生這塊我沒有很好的備課,課堂上我想抓住這首詩的詩眼,可是在第一個孩子説對了以後,我希望有更多的孩子也能説出,或者我要確信是大多數孩子都知道這首詩的詩眼,結果,我問學生還有其他的答案嗎?孩子們被我誤導了。以為第一個學生沒有説對,哎,我當時怎麼回事呢?這個問題使得孩子們和我都傻了,最可笑的是,拓展那塊,我出示了以前學過的説理詩的道理讓孩子們猜是哪首古詩,結果,結果,孩子們又一次傻了。好,下課了,我的教學內容也講完了,可是一切也結束了。同事對我説你選錯文章了,這個不好上,還有同事説拓展太難了……呵呵,我沒有考慮到這些,以為我會大家肯定也會,可是同事們都説,拓展那塊我們都想了半天呢!嘿嘿,考倒學生和老師們了!這兩處是我遺憾最大的地方,以後也多聽聽這樣的課,看看,如何處理的更好,哎!

這篇文章也是我非常喜歡的一首説理詩,喜歡詩中描繪的景色,美景配上我的美文誦讀還是不錯的,總之還是不錯的(自我安慰一下),下次再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