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成語故事 > 成語故事7篇

成語故事7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27W 次

成語故事1

盤古開天

成語故事7篇

話説最早的天地本是合在一起的,宇宙本是一團混沌。在這片混沌中沉睡着一個人,他的名字叫做盤古。他的身邊放着一把樣子古怪的斧頭。直到有一天盤古忽然醒來,但是覺得自己所在的空間是那麼的壓抑,於是拿起身旁的斧頭對着周圍的空間一氣亂揮,也不知道揮了多久,反正是把天和地給明確的劃分出來了。

但是天與地分開沒多久就又開始慢慢合攏,盤古就用自己的身體來支撐着天與地,就這樣支撐了很久很久,天與地的位置已經被固定住了,但是偉大的盤古卻因疲勞過度,累死了。他死後身體開始變化,骨骼變成了山脈和丘陵,肉身變成了平原和盆地,血和汗水變成了江海,毛髮變成了森林,草原和沼澤。他的元神到了天與地的中心處,卻因疲倦睡去。

女媧造人

在盤古肉身化為大地之後,大地上出現了很多種生物。多了很多年之後,大地上出現了一位同樣偉大的人物——女媧。女媧發現大地雖然有了很多生靈,但是它們缺少着創造能力,於是女媧便用黃泥按照自己的摸樣捏出了很多小人,因為女媧覺得創造的這些人應該和自己有點區別才是,所以把泥人的尾巴改成了兩條後肢(雙足)。之後用施放了法術將這些小人變成有生命的活人,並且這些人都具有自己獨立的思想。

精衞填海

炎帝有一個善良,可愛的小女兒,名字叫精衞。她從小就有一個夢想,希望見道無邊的大海。小女孩一天天長大,也一天比一天漂亮。終於在她認為自己有能力找到大海的時候,她悄悄的離開了部落。最終她找到了大海,她為大海的偉大而陶醉,正當她奔向大海的時候,大海同樣卷着巨浪奔向精衞。最後,大海把精衞帶走了,帶着她離開了這個世界。精衞死前那一刻才醒悟過來。精衞的靈魂因為憤怒而化做一隻青鳥,精衞為了報復大海,決定把大海填平,於是就日以繼夜的含着西山的石頭去填海。

女媧補天

共工撞翻不周山,洞開天門的事被女媧測算到後便從九重天下凡來制止來自天門的洪水。女媧四處收集五色石,再以五色石煉製成補天石。用補天石將天門補上。

后羿射日

多年以後(堯帝在位時),天下大旱,原因很簡單,天上同時出現十個太陽。后羿為解決大旱問題,自己鍛煉出一把威力無限的巨弓。后羿在弓上注入法力。然後攜弓登上高山,以自己法力凝聚成無形之箭,引弓射日。本想把十個太陽全射下來,但是想到如果全都射下來,大地將陷入無止境的黑暗,所以便留了一個太陽在天上。

百鳥朝鳳

很久很久以前,鳳凰只是一隻很不起眼的小鳥,羽毛也很平常,絲毫不象傳説中的那般光彩奪目。但它有一個優點:它很勤勞,不像別的鳥那樣吃飽了就知道玩,而是從早到晚忙個不停,將別的鳥扔掉的果實都一顆一顆撿起來,收藏在洞裏。

這有什麼意思呀?這不是財迷精,大傻瓜嗎?可別小看了這種貯藏食物的行為,到了一定的時候,他可發揮大用處了!

果然,有一年,森林大旱。鳥兒們覓不到食物,都餓的頭昏眼花,快支撐不下去了。這時,鳳凰急忙打開山洞,把自己多年積存下來的乾果和草籽拿出來分給大家,和大家共渡難關。

旱災過後,為了感謝鳳凰的救命之恩,鳥兒們都從自己身上選了一根最漂亮的羽毛拔下來,製成了一件光彩耀眼的百鳥衣獻給鳳凰,並一致推舉它為鳥王。

以後,每逢鳳凰生日之時,四面八方的鳥兒都會飛來向鳳凰表示祝賀,這就是百鳥朝鳳。

成語故事2

逐鹿中原

東晉時期,十六國中後趙的開國皇帝名叫石勒。

有一天,石勒設宴招待高麗的使臣,喝酒喝得快醉的時候,他大聲地問臣子徐光道:“我比得上自古以來的哪一位君王?”

徐光想了一會兒説:“您非凡的才智超過漢代的高祖,卓越的本領又賽過魏朝的'始祖,從三皇五帝以來,沒有一個人能比得上您,您恐怕是軒轅黃帝第二吧!”

“人怎麼能不瞭解自己呢?你説的也太誇張了點吧!”石勒聽後笑着説,“朕若逢高皇,當北面而事之,與韓彭競鞭而爭先耳。朕遇光武,當並驅於中原,未知鹿死誰手。”意思是説,我如果遇見漢高祖劉邦,一定做他的部下,聽從他的命令,只是和韓信、彭越爭個高低;倘若碰到光武帝劉秀,我就和他在中原一塊兒打獵,較量較量,未知“鹿死誰手”。

“逐鹿中原”的成語便由此引申而來。後來,人們用“鹿死誰手”來比喻雙方爭奪的對象不知道會落在誰手裏,引申指比賽雙方還不知道誰勝誰負。

——《晉書·石勒載記下》

【求解驛站】常比喻帝位、政權。指羣雄並起,爭奪天下。逐,追趕;鹿,指所要圍捕的對象;中原,本來指我國黃河中下游一帶,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現泛指整個中國。

成語故事3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年接連好幾個月沒下雨,各處都鬧旱災,井、河干涸,地開裂,莊稼顆粒無收。珠崖郡的崖縣(今三亞市)也不例外,飢餓乾渴的崖縣人天天跪在地上,祈求天神賜降甘霖。

在崖縣的鹿回頭村莊,有一位勤勞勇敢地小夥子,他的名字叫阿富,他每天到海里去捕魚給鄉親們。奇怪的是,那年到哪個海域都捕不到魚,只有到大東海才能打到魚和蝦。

一天,阿富在大東海打到一條好大的魚,他回到村,把魚切成一塊塊,分給鄉親們,而自己只留下一點點魚頭。他正要燒水煮魚頭時,來了一位要飯的老太婆,只見她滿頭白髮,滿臉皺紋,破衣爛衫,又髒又臭。阿富一點也不嫌棄她,請她坐下,説煮熟了魚頭就給她吃。

老太婆説,她餓了三天三夜,最好現在就給她生魚頭吃。阿富二話沒説,立即把魚頭給了老太婆。老太婆狼吞虎嚥地吃完了,頓時有了精神。她跪下叩頭感謝阿富的幫助,阿富慌忙上前扶她起來。當老太婆被阿富扶起來時,阿富聞到了一陣陣淡淡的清香。

他抬頭一看,天哪,站在他面前的不是又髒又臭的老太婆,而是一個勝似天仙的美女。只見她烏黑的秀髮披在肩上,眼睛又大又黑,脈脈含情,櫻桃似的小嘴漾着動人的微笑,整個鵝蛋形的臉上閃爍着美麗動人的光輝。她整個的人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檳榔花,又美又香又動人。

阿富望着她,眼睛都發直了。好半天他才問:“你就是剛才那位老太婆變的?”姑娘點點頭説:“我的名字叫阿美,是大東海龍王的第三個女兒。現在人間鬧旱災,我是來告訴你們,善良的人們只要到大東海喝三口海水,回來後,挖地出水,種地豐收,做買賣發財。總之,就能心想事成。”説完,她問阿富是否願意試試。沒等阿富回答,她即拉起阿富的手,阿富感到身體飄了起來,一會兒,就到了大東海邊。

阿美用手捧了三口海水喝,阿富模仿阿美的動作,也用手捧了三口海水喝。這裏阿美又拉起阿富的手,飄到了田間。她對阿富説,你心裏想着一件事,然後你開始行動,保你心想事成。阿富蹲下來,用雙手掘地,不一會兒,地裏冒出一汪清澈的淡水。阿富撲下去喝那水,又香又甜。

阿富説,如果這汪水變成了一條河流就好了,鄉親們就有救了。他的話音剛落,只聽到一陣陣嘩嘩的流水聲,他眼前的水窟變成了一條又長又闊的河流,清澈碧綠的河水歡快地奔騰着。阿富高興得手舞足蹈,他邊往村裏奔跑,邊高聲呼喊:“鄉親們啊,有水了!莊稼有救了!我們有救了!是阿美仙姐救了我們!”

突然,阿富發現自己還沒有謝過阿美呢,正想回去找阿美,阿美已飄到了他身邊。他跪下要給阿美叩頭,感謝她救了鄉親們。阿美説,不用謝。她問阿富,你肯娶我為妻嗎?阿富驚喜得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望着阿美髮愣。阿美又問,你肯娶我為妻嗎?阿富大聲説,肯!

這時,鄉親們敲鑼打鼓地跑來了,他們問阿富,阿美仙姐是怎樣給他們帶來一條奔騰不息的淡水河的,阿富從頭至尾敍述了事情的經過。鄉親們興奮得把阿美抬了起來,他們異口同聲地説:“阿美就是我們的再生母親,由於她的幫助,我們才有了救,才沒有被旱災害死。”從此,這一帶的黎族同胞稱媽媽為阿美。

在鞭炮和鑼鼓聲中,阿富和阿美成親了。打這以後,鹿回頭村的村民們一遇到什麼想辦的事就到大東海去喝三口海水,定能心想事成。善良的鹿回頭村的村民們又把這一祕密告訴每一個來大東海玩耍的人們,因此,只要到過大東海的人,都喝過三口大東海的水,他們凡事都能成功,萬事如意。

鹿回頭村的人們説這幸福是大東海給的,因此常説福如東海,“福如東海”這句吉祥的話也就流傳至今。

福如東海的意思:福氣像東海那樣大,舊時祝頌語。

成語故事4

孫陽,春秋時秦國人,相傳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相馬專家,他一眼就能看出一匹馬的好壞。因為傳説伯樂是負責管理天上馬匹的神,因此人們都把孫陽叫做伯樂。

據説,伯樂把自已豐富的識馬經驗,編寫成一本《相馬經》,在書上,他寫了各種各樣的千里馬的特徵,並畫了不少插圖,供人們作識馬的參考。

伯樂有個兒子,智質很差,他看了父親的《相馬經》,也很想出去找千里馬。他看到《相馬經》上説:“千里馬的主要特徵是,高腦門,大眼睛,蹄子像摞起來的酒麴塊”,便拿看書,往外走去,想試試自己的眼力。

走了不遠,他看到一隻大癩蛤蟆,忙捉回去告訴他父親説:“我找到了匹好馬,和你那本《相馬經》上説的差不多,只是蹄子不像摞起來的酒麴塊!”,伯樂看了看兒子手裏的大癩蛤蟆,不由感到又好笑又好氣,幽默地説:“這‘馬’愛跳,沒辦法騎呀!”

成語故事5

弄巧成拙

北宋時期有位畫家叫孫知微。專擅長人物畫。一次,他受成都壽寧寺的委託,畫一幅《九耀星君圖》。他用心將圖用筆勾好,人物栩栩如生,衣帶飄飄,宛然仙姿,只剩下着色最後一道工序。恰好此時有朋友請去他飲酒,他放下筆,將畫仔細看了好一會,覺得還算滿意,便對弟子們説:“這幅畫的線條我已全部畫好,只剩下着色,你們須小心些,不要着錯了顏色,我去朋友家有事,回來時,希望你們畫好。”

孫知微走後,弟子們圍住畫,反覆觀看老師用筆的技巧和總體構圖的高妙,互相交流心得。

有人説:“你看那水暖星君的神態多麼逼真,長髯飄灑,不怒而威。”

還有的説:“菩薩腳下的祥雲綜繞,真正的神姿仙態,讓人肅然起敬。”

其中有一個叫童仁益的弟子,平時專門賣弄小聰明,喜歡譁眾取寵,只有他一個人裝模作樣地一言不發。

有人問他:“你為什麼不説話,莫非這幅畫有什麼缺欠?”

童仁益故作高深地説:“水暖星君身邊的童子神態很傳神,只是他手中的水晶瓶好像少了點東西。”

眾弟子説:“沒發現少什麼呀。”

童仁益説:“老師每次畫瓶子,總要在瓶中畫一枝鮮花,可這次卻沒有。也許是急於出門,來不及畫好,我們還是畫好了再着色吧。”

童仁益説着,用心在瓶口畫了一枝豔麗的紅蓮花。

孫知微從朋友家回來,發現重子手中的瓶子生出一朵蓮花,又氣又笑地説:“這是誰幹的蠢事,若僅僅是畫蛇添足倒還罷了,這簡直是弄巧成拙嘛。童子手中的瓶子,是水暖星君用來降服水怪的鎮妖瓶,你們給添上蓮花,把寶瓶變成了普通裝花的瓶,豈不成了天大笑話。”説着,把畫撕個粉碎。

眾弟子看着童仁益,默默低頭不語。

【出處】宋·黃庭堅《拙軒頌》:“弄巧成拙,為蛇畫足。”

【釋讀】本想耍弄聰明,結果做了蠢事。

成語故事6

這個寒假我看了一本書名叫《中華成語故事》,看完後我受益良多,有幾處甚至教會了我人生的道理。這本書可謂是我在寒假生活中的良師益友。它讓我領悟到了許多哲理,更讓我明白為人處事的方法。

《愚公移山》這個成語描述的是:從前有一個老人叫愚公,他們家門前有兩座大山出入很不方便。於是愚公就叫上全家人移山。他們的精神感動了神,神派人把山移平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要持之以恆就可以成功!像我們的沙漠綠化工程,工人們在一步步向成功邁進。如今的大沙漠已經和以前不一樣了:綠化帶在向外擴散,相信只要我們繼續努力我們很快也把沙漠變成綠洲。為人類造福,而不是像以前那樣沙塵暴風沙肆意給人們帶來不便,惡劣的環境就像文中的“大山”那樣,綠化工人就像“愚公”和他的家人一樣,只要我們持之以恆大沙漠很快也能被移平。

書中不但教我持之以恆,還教會了我“鐵杵也能磨成針”的耐性。《鐵杵成針》這個成語説的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小時候很調皮,直到一天,李白看見路邊有一位老奶奶,她要把一根鐵杵磨成繡花針,後來李白受到啟發,刻苦努力,最後成了大詩人。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要努力就會獲得成功。這個故事讓我想起了小時候玩拼圖,,媽媽給我買了一張一千拼的奧特曼拼圖,我一點兒也不會拼,弄得心煩氣燥失去耐心索性一扔,把它扔在一邊再也不管了。自從我看了這個成語,感受良多想起那張我半途而廢的拼圖,心想我應該把它拼好。經過一個星期的努力最後我把它拼成一張奧特曼的全家福。過年了,親戚朋友們見了,第一句話就是:“喲,磊磊挺厲害的嘛,這麼亂的拼圖都能拼出來,挺有耐性的嘛!”其實我心裏知道這都是《中華成語故事》的功勞。

這本書裏還有許多哲理,我只能説到這了,如果你想看也去圖書館找找這本書吧。

成語故事7

以前,我對成語是知之甚少,一度認為成語是非常枯燥無味的東西,但是自從讀了《成語故事》後,我才感到自己對成語的瞭解太少了,原來成語是這麼的有趣,能帶給人很多很多的知識,不愧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記得《成語故事》中的有一則《驕兵必敗》。

它寫的是:魏相是我國漢朝的一名有名的官員,他當過好多的官。據説,他很小的時侯就讀過《易經》,文章寫得好,也很有見解。公元前65年,匈奴人攻打漢朝,匈奴人打了敗仗,向北方逃去。當時漢朝的皇帝漢宣帝,準備追擊打垮匈奴。那時魏相正當丞相。

魏相對皇帝説:“我聽人家説兵分4種:義兵、應兵、貪兵、驕兵。還説義兵打仗會勝利,應兵一定能克服敵人的進攻,搶寶貝的貪兵不會打仗,驕兵必然會打敗仗。”皇帝聽了覺得有道理,就放棄了追擊的念頭。後來,人們就根據這句話總結出“驕兵必敗”這個成語。讀到這我才發現,魏相的學問真是太淵搏了。他用了寥寥數語就讓漢宣帝知道了驕兵必敗的道理。

但我自己何嘗不是跟漢宣帝一樣?只要做了什麼好事,比如説老師今天誇獎了我,我回家就馬上得意地告訴爸爸媽媽,但是爸爸媽媽聽了後往往只會説:“知道了!”現在想想,真是汗顏。成語故事是我國曆史不可磨滅的一大部分,每一個成語背後都有一個精彩的故事,藴含了豐富的知識和人生哲理。大家都來讀《成語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