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關於蘭陵王的傳説故事

關於蘭陵王的傳説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16W 次

導語:蘭陵王是北齊神武帝高歡之孫,文襄帝高澄第四子,生母不詳。南北朝時期北齊宗室、將領,封爵蘭陵郡王。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蘭陵王的相關傳説,歡迎大家閲讀參考!

關於蘭陵王的傳説故事

  人物形象

在官方形象的宣傳上,與段韶、斛律光的名將地位得到來自唐、宋兩朝朝廷官方的認可不同,蘭陵王並未獲得這種配享入祀的待遇,其形象宣傳主要依靠《蘭陵入陣曲》為載體而進行。雖然蘭陵王本人一直受到打壓,最終遭到雞殺,但是從其死後受到追贈太尉、諡號忠武來看,其死亡並不是被當成犯上作亂的逆臣而被執行。

到了唐末五代時期,由於唐末五代直到宋初野戰文化的流行,“軍隊間的短兵相接,幾成為解決糾紛的共通方式”。 因此這一時期湧現了大量精於陣前武鬥的鬥將,如王彥章、周德威、李嗣源等,而傳統意義上帳中籌劃、指揮部署的智將、儒將卻稍顯暗淡。在這樣的戰略文化轉型之中,精於技擊的鬥將自然成為時代的寵兒,隨着《三國演義》、《楊家府演義》等通俗小説中對於格鬥型武將的塑造,形成了民眾視野中的約定俗成的武將形象。而蘭陵王的英勇入陣、拼殺破敵也迎合了這一對於武將的界定趨勢。

  民間傳説

關於高長恭的民間傳説,一是關於蘭陵王英勇善戰,機智勝敵的,如《洛陽救主》、《智殺賊將》、《巧退周兵》、《夜渡漳水》、《蘭陵王為什麼戴鬼臉》等;二是關於他勸農桑、關心民間疾苦、體恤士卒的,如《蘭陵王開荒》、《夜訪馬伕莊》、《修水田》、《祭龍王》、《分紅棗》、《扣軍響》等;三是關於他勤奮好學的,如《添燈油》、《拜魏收》、《搶書》、《挑戰馬》等;四是關於他的品格和胸懷的,如《斬親侄》、《收義子》、《放刺客》、《讓龍位》、《燒賬本》、《蘭陵王之死》等;五是關於他的婚戀和生活,如《齊王賜妃》、《張香香救主》、《葬妻》等。

  藝術形象

日本《蘭陵王入陣曲》代面表演,誕生了廣為流傳的'《蘭陵王入陣曲》。後該曲定格為着假面指揮擊刺的男子獨舞。曲調悲壯渾厚,氣勢不凡,古樸悠揚,描寫了當時的壯烈場面和激越情感。[4]

此曲誕生後,在民間流傳很快,隋朝時期,被正式列入宮庭舞曲。中唐時期唐玄宗李隆基定其為“非正聲”,下詔禁演。後漸漸褪去武曲本色,演變為“軟舞”。南宋時期又演變為樂府曲牌名,稱之《蘭陵王慢》,有越調和大石調之分。用越調演唱時,分三段,二十四拍,毛開在《樵隱筆錄》裏説“至末段,聲猶激越”,還有“遺聲”可尋。而大石調演唱的《蘭陵王慢》,則分前後段,十六拍。按王灼《碧雞漫志》説法,已經“殊非舊曲”了。以後,該曲在中國漸漸失傳。

幸運的是,唐時傳入日本的《蘭陵王入陣曲》保留了幾份真實面貌。日本古代五月五日的賽馬節會、七月七日的相撲節會、射箭大賽等慶祝勝利時,都要反覆演奏此曲。直到現在日本奈良元月十五日“春日大社”舉行一年一度的日本古典樂舞表演時,《蘭陵王入陣曲》仍作為第一個獨舞表演節目。日本人將其視為正統的雅樂,格外珍視,對其保留和傳承有着一套十分嚴格的“襲名”與“祕傳”制度,使得我們有幸在千年之後,還能欣賞到原汁原味、壯懷激烈的蘭陵舞曲。[4]

  蘭陵王墓

蘭陵王墓位於今磁縣城南5公里處,墓冢高大,周圍建有透花圍牆,墓地建有碑亭。1920年,當地村民在修公路時取土時,挖出了《蘭陵王高肅碑》。碑額篆陽文四行十六字:“齊故假黃鉞右師右慰公蘭陵忠武王碑”。碑文真實記載了蘭陵王高肅的生平經歷和立碑年份。字跡雖然駁落黯淡,但仍不失遒勁、古樸,因其史料及書法藝術價值,被稱為北碑第一品。1988年,蘭陵王碑被國家列為重點保護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