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15篇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53W 次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端午節的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15篇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1

難忘的端午節。小學五年的學習生涯中,發生過許多令我難忘的事情,最讓我難忘的要屬四年級的那次端午節了。

今天是端午節。家家户户都熱熱鬧鬧的。每當到了端午節,人們都要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掛艾草、香袋和在孩子的身上寫“王”字,這是為什麼呢?我在網上查了一下。原來這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都城,屈原和一位楚國大夫知道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最後,他們抱着一塊大石頭跳江了。當地的'老百姓知道後,就往裏面扔粽子,希望魚兒不吃屈原的身體,只吃他們扔的粽子。所以就有了吃粽子這個習俗。老百姓到了每年的端午節,都會比賽龍舟,贏了就上岸把粽子扔進江裏,所以就有了賽龍舟這個習俗。那在家門口掛艾草和菖蒲,還有掛香袋和在孩子身上寫“王”字,又是怎麼回事?原來是因為古時候沒有蚊香,花露水和紗窗,所以人們就在門口掛艾草、香袋,在孩子身上掛香包可以防止蚊子、蟲子來咬。在孩子身上寫“王”字就是蟲子中的國王,蟲子都不能咬他。喝雄黃酒是為了讓蛇不來咬,就又有這個習俗了。

這時媽媽叫我吃粽子。粽子的餡有肉、蛋黃、豆沙、棗子等多種。剝開綠油油的粽葉,裏面就是香噴噴的粽子了!真像一個粽子精靈披着一件綠色的棉襖呢!我要開始吃粽子了,我一口咬下去,啊,粽子真好吃啊!這又香又甜的味道一直到我的心裏,使人陶醉了。我真喜歡粽子呀!可是當我一想起屈原便有一種辛酸。

這個端午節我知道了屈原為了國家不惜犧牲自己,我也要想像屈原一樣,做一個愛國的人!將來未國家做貢獻的人!真是一個令我難忘的端午節呀!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2

今年端午節,我過得十分快樂、充實,在家裏我做了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幫助奶奶包粽子,所以我覺得這一年的端午節十分有意義。

早上,我奇蹟般地起了一個大早,發現奶奶在包粽子,我走上前去問:“要我幫忙嗎?”奶奶笑眯眯地説:“如果你實在要幫也可以。”我十分開心,搬了一個小椅子坐在奶奶身旁,只見奶奶非常熟練地把蒸煮過的粽葉拿在手裏圍成一個半圓錐形,把淘過的糯米灌入粽葉裏,迅速地裹了起來,不一會兒一個漂亮的`粽子完成了。我不禁問奶奶,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奶奶説:“包粽子、賽龍舟、做香?,還有喝一些黃酒啊,吃“五紅”啊……”“哇!有這麼多”我大叫起來,奶奶一臉笑意地説,我再給你講講包粽子的由來吧。”

五月初五,在楚國即將滅亡之時,屈原是個十他愛國的文人,見到自己的國家即將滅亡,就飲下了最後一杯酒跳入汨羅江自盡了,人們為了紀念他把粽子扔入江中為的就是不讓魚蝦吃掉屈原的屍體,同時還每年在江河裏舉行隆重的賽龍舟。就這樣人們代代相傳,端午節就是這樣傳承下來的。我聽得十分入神,原來端午節還有這樣一個不簡單的故事。粽子包好了,滿屋都是粽葉的香味,今年的粽子,奶奶包了兩種口味,有紅豆蜜棗味和鹹肉味的,儘管我沒成功的包好一個粽子,但是我幫奶奶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所以當我剝開粽子,深深地聞了一下這裹着粽葉香氣的糯米粽子,咬下一口滿口香氣感到真是好吃,因為這個粽子裏有我勞動的一份噢!

這個端午,讓我足實長了知識,讓我真正體會了這一年的端午節是一個“濃情有趣端午節”。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3

今年的端午節最特別的是爸爸要去參加划龍舟比賽,所以星期天我們就一起去為爸爸加油打氣,希望爸爸參加的隊伍能奪下冠軍寶座。

一到河邊只見碧綠的河面上,五顏六色的龍舟整裝待發,隊員們個個摩拳擦掌,彷彿勝券在握,而站在河岸邊的觀眾,比隊員們還要緊張,個個屏息凝視地望着河面。在裁判的一聲令下,一艘艘龍舟都像離弦的`箭一樣,飛快地衝出去。頓時,江面上鼓聲震天,只見龍舟上的選手們憋紅了臉,咬緊了牙,使出全身力氣拼命劃,只見領先的幾條龍船上,隊員們配合默契,就連龍舟也特別聽從他們的指令,行動自如。龍舟的身後留下了一條條波紋,原來平靜的水面,如佈滿硝煙一般。鼓手們也使出了吃奶的力氣,使勁地敲鼓,鼓聲配合着選手們的動作,一聲聲的鼓敲着一旁觀看的人們也緊張極了,隊員們一邊划船,一邊和着鼓聲,“一二一二”地喊着口令,那口令裏充滿了選手們對勝利的渴望。除了爸爸參加的隊伍外,進入準決賽的隊伍都是實力十分堅強,因為我們當中只有一個人有划龍舟的經驗,而且賽前也只有練習過兩次,再加上所有選手的體重都超過六十公斤,在決賽中就被淘汰了,沒辦法進入決賽,真可惜。

划龍舟比賽流傳至今已經有20xx年曆史了,因為歷史悠久更具有紀念價值,而且划龍舟比賽可以表現出團隊合作的精神與耐力,鍛鍊一個人的堅強體魄與意志力,因此在主要河川都可以看到。

我很高興今年有機會現場觀看划龍舟競賽,這樣的經驗很有趣,將來長大我也要去體驗划龍舟,它不但有益身體健康,還可以累積經驗呢。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4

一轉眼,眼看就要到端午節了,因為今年是閏二月,所以端午節比平時晚了一個月,記得小時候端午都在六一節前的,這兩個節在一起,顯的頗有特色。

記得,我家後面大壩下有條河.我到現在都忘記它叫什麼河好象應該是洮兒河!在它的上游就是我們整個城的人歡度端午節的重要**場地.這個**完全是自發的,不知道從何年開始.好多年沒有回去了不知道今天它是否更壯觀.

在我小的時候,每到端午節前夕,家家都疊起五顏六色的葫蘆,準備在端午這天早上掛起來,用樹枝掛在屋檐上,大門上,遠遠看去,綠色的樹葉,紅色的,黃色的葫蘆隨風飄蕩,是那樣牽掛我的心,讓我今天仍難以忘懷!那似乎就是家鄉春天的開始!

我看到別家疊的葫蘆是那樣的漂亮,羨慕極了,無奈就齷瘥一回,在早上把別人家掛好的葫蘆偷走掛在自己家的屋檐下,來滿足自己的平衡心.

我和我的幾個小玩伴,在端午節的前夕就商量好,在節日的這一天凌晨1點多就起身一同來到河邊的大橋上,雖然早,可是這裏的人已經不少了 ,我們家鄉的習慣,節日這一天是必須在這個河邊洗臉的,年輕的人跳起歡快的舞蹈,在那個年代,真是時興迪斯科的時候,我們不懂就看熱鬧!順便折幾根柳枝,回家掛葫蘆去,由於我當時10歲左右,記得回家的路由於天早的過,好象特別的遠.到家後,家裏把雞蛋都煮好了,我們這些孩子紛紛拿出雞蛋開始磕,看誰的雞蛋最硬,誰就是最厲害的.,這樣的推薦到學校進行戰鬥,通常學校裏最厲害的雞蛋由於舍不的吃,都以放壞為結局.

在外面多年,我始終有個心願,那就是回老家去過個端午節,去河邊洗一下我這好多年沒洗過的臉啊,去喝一口家鄉河的水!去起一回大早去看看家鄉的河家鄉的景!去看看家鄉的葫蘆,順便偷幾枝帶回來~!現在長大了,過節的氣氛也沒有以前濃郁了,好懷念以前的日子~!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5

5月26日,平陽縣行知幼兒園借一年一度的“端午”傳統節日為孩子們帶來了一堂“色香味”俱全的傳統盛宴。

老師們用生動的故事、形象的視頻等方式,讓“屈原”、“龍舟”、“粽子”、“艾草菖蒲”等端午關鍵詞“活”了起來。孩子們個個豎起小耳朵聽得認真無比:當聽到屈原投江,他們都不約而同地發出“啊”的驚歎聲和遺憾聲,還不時的思考提出疑問“為什麼端午節人們往江裏扔粽子?”“為什麼每年的端午節都是不同的日子呢?”。老師為孩子們一一解答,將端午節的傳統文化知識滲透給孩子們,感受文化的傳承,各級段還舉行了相應的端午傳統戲習俗活動。

大班的孩子們正迫不及待地洗淨雙手,拿着粽葉,一副蓄勢待發的樣子:“老師,接下來線怎麼纏呀,我這糯米會不會多呀!”手一抬,些許糯米爬上了臉龐;鼻子聞一聞,還沒蒸熟的粽子原來也這麼香!折粽葉、填糯米、裹葉子、扎棉線……歡聲笑語縈繞,孩子們更有幹勁了。不一會兒,一個個碧綠的小粽子躍然桌上,三角形、長筒形、扁平形……雖然形狀各不相同,但卻是每一個孩子的得意大作。

一繩一結,五顏六色,毛線編織的`蛋袋裝進鹹鴨蛋掛在孩子們的脖子上,意味着孩子逢凶化吉,祝福平安無事。為了慶祝此次傳統端午佳節,中班選擇了手工編制傳統蛋袋活動。“我來教你吧,先把毛線對摺,再用打結的辦法扎出一個洞洞……”在互幫互助的氛圍中孩子們完成了自己的五彩蛋袋,並小心翼翼地將鹹鴨蛋裝進蛋袋。

“老師,你看我的蛋,變成了小兔!”“老師,快來給我的花朵雞蛋照一張吧!”“老師,老師……”小班的孩子們根據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創意,天馬行空地為自己的鹹鴨蛋進行了彩繪,彩繪出自己獨一無二的五彩蛋,並明白農曆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吃鹹鴨蛋可以祛毒,利於保持身體健康。

節日帶給孩子們的不僅是知識、歡樂,更是中國傳統文化在每個幼小心靈中的傳承,該園的課程也因為傳統元素的注入而變得更為豐富和生動!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6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

過端午節是我國兩千多年習慣,是為了紀念楚國大夫屈原節日。

過端午節要插艾葉,喝雄黃酒,吃粽子,看龍舟賽。

今天媽媽帶我去姥姥家過節,剛進門,姥姥就把包粽子米,粽葉,肉都準備好了,就等我們來開包了。我與媽媽把手洗乾淨就開始包粽子,我是第一次包粽子,先看媽媽包。先把粽葉摺好,再放一小半粽米,把肉放在粽米上,再放一把粽米,然後把粽葉包好,最後用線把粽子纏繞好以防粽米掉出來。看着媽媽熟練包着粽子而我一個也沒有包好,非常急,可越急我也越手忙腳亂。唉,又沒包好,媽媽説:“別急,慢慢來,跟着我步驟一步步來”。我慢慢,一步步跟着媽媽做,也包好了一個。我好高興,拿着包好粽子給姥姥看,姥姥還誇獎了我。我包粽子雖然沒有媽媽包美觀,但也非常不錯。認認真真做好了一件事,沒有半途而廢。中午吃着自己包粽子,心情格外好。

下午,舅舅帶着我們去看龍舟賽。站在江邊,到處都是人,我們來早,站在一個好位置上。開始比賽了,哨孑聲一響,那些龍舟上水手拼命伐着收槳,前面鼓手用盡全力敲着鼓,後面舵手掌控着龍舟方向,總條龍舟上人都要非常默契。龍舟越來越快,江邊上加油聲也越來越響。江邊上人把掌聲送給所以參加龍舟比賽人。

端午節吃了美味粽子,看了精彩龍舟賽,真值得回味。而且划龍舟還可以增強劃手之間友誼。

端午節,我們中國一個美好節日,一個美好傳統節日,我們在這天包粽子、品粽子、划龍舟。端午節,是古人所創造,所以,端午節這個節日也表現了古人智慧。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7

每個節日都有它特定的歷史,讓人讀起來非常入味。就比如端午節,相信大家很想了解端午節的傳説是什麼,那麼,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端午節的傳説是什麼。

端午節的傳説是什麼?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更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端午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名稱由來(端午節的傳説是什麼):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現在的“端午”。《燕京歲時記》記載:“初五為五月單五,蓋端字之轉音也。”

紀念屈原(端午節的傳説是什麼):

屈平,字原,通常稱為屈原,又自雲名正則,號靈均,漢族,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屈原雖忠事楚懷王,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後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代表作品有《離騷》《九歌》等。

端陽節

據《荊楚歲時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天氣好的日子,故稱五月初五為“端陽節”。

通過以上對“端午節的傳説是什麼”的介紹,大家對端午節的瞭解不會單純停留在表面了,關於端午節的傳説相信大家也有了自己新的認識。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8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每次念起長詩《離騷》中這名句,我就會想起那位因勸説楚懷王失敗而抱石自沉汨羅江悲壯愛國詩人——屈原。

戰國時期,張儀提出連橫親秦,要拆散齊楚聯盟,就找到了楚懷王,許諾六百中地要楚懷王與齊國絕交。屈原等大夫極力勸阻,可楚懷王垂涎那六百中地好處,就與齊威王絕了交。結果事後張儀反悔,楚懷王病死在秦國,繼位楚頃襄王還是主張投降秦國,屈原幾次被流放,最後見故國無救,想起我種種遭遇,越想越悲憤,就自投汨羅江了。

農曆五月初五,一年一度端午節又到了。每年端午節都過熱鬧非凡,今年自然也不例外。端午節少不了吃粽子,賽龍舟。

説起吃粽子,自然有包才有吃。我母親可是一個包粽子能手,今年她要教我包粽子,帶你去瞧瞧吧!“哎,你這中錯了,不要放這麼多肉。”“喂喂喂!你怎麼把花生給吃了”“啊!那些是菜葉,不是包粽子。”調皮我正在廚房中搗亂呢!好了,迴歸主題,正式包粽子。“先把粽葉捲成一個圓錐筒,然後放入糯米與花生、肉餡與紅棗。再把上面蓋起來,最後,綁好定形,一個粽子就成了。”我雖然也是按着母親步驟做,但感覺怎麼也不似一個粽子。但雖然如此,還是包得其樂融融。

吃了粽子,渾身有勁,賽龍舟嘍!隨着裁判一聲令下,十幾條龍舟一起向終點飛快地游去,比賽剛剛開始,大家都力氣爆棚,迅猛地划着槳。只有一艘龍舟在緩緩遊動着,大家都認為這艘肯定輸了,頓時響起一片噓聲。可令人意想不到是,到後來,當大家都累了,不得不減緩速度時,這艘龍舟還是保持着一定速度,很快反超,結果成了冠軍。場上喝彩聲此起彼伏,也有人認為他們這樣與賽龍舟比賽熱鬧不符,這種方法不可取。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9

許多節日都有各地的風俗習慣,但我對家鄉端午節的習俗記憶猶新、印象深刻。

今年的端午節那天,我與父親母親去湘湖遊玩。正趕上下孫文華村在舉行端午節活動——粽香情濃,我們也積極地參與了活動。雖然活動還沒開始,但場地上早已人山人海。

場子中間放着一張大桌子,桌上擺着傳統五黃:黃魚、黃鱔、黃瓜、鹹蛋與雄黃酒。聽父親母親説吃五黃可以抑制黴運,增強自己的精力。場地兩邊擺着長長的桌子,桌上放着密密麻麻的'粽葉、糯米、紅棗。

活動開始了!第一場是包粽子比賽,人們紛紛圍攏過來,爭先恐後地拿起粽葉包了起來。雖然我不怎麼會包,但看着大家的樣子,也學着包了起來。在我們身旁有好幾個奶奶也在包粽子,她們包得可快了,有的在放糯米,有的在用線把繩子扎牢。她們不但做法精確,而且動作敏捷,真是太厲害了!包完以後,我們得到了一個香囊包,這個香囊包味道怪怪的,非常像艾草的味道。

除了包粽子、吃粽子,更重要的項目就是賽龍舟。走出包粽子大廳,就可以看到湖面上有一條條龍舟飛馳而過,他們敲鑼打鼓,彷彿真的是一條條巨龍在向終點衝刺。岸上的人們也紛紛為他們加油鼓勁。劃到一半的時候,所有划船手都力氣大增,好像吃了大力丸似的,又過了幾分鐘,競爭已經進入了白熱化階段,所有人都用最後一絲力氣在拼命向前劃。100米!50米!20米!5號船突然發力,一下子超過了其它船,獲得了第一名。

我喜歡端午節,不僅因為可以吃到香甜可口的粽子,還讓我感受到各種傳統風俗與豐富多彩的紀念屈原的活動。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10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每次念起長詩《離騷》中的這名句,我就會想起那位因勸説楚懷王失敗而抱石自沉汨羅江的悲壯愛國詩人——屈原。

戰國時期,張儀提出連橫親秦,要拆散齊楚聯盟,就找到了楚懷王,許諾六百里地要楚懷王與齊國絕交。屈原等大夫極力勸阻,可楚懷王垂涎那六百里地的好處,就與齊威王絕了交。結果事後張儀反悔,楚懷王病死秦國,繼位的楚頃襄王還是主張投降秦國,屈原幾次被流放,最後見故國無救,想起自己的種種遭遇,越想越悲憤,就自投汨羅江了。

農曆五月初五,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每年的端午節都過的`熱鬧非凡,今年自然也不例外。端午節少不了吃粽子,賽龍舟。

説起吃粽子,自然的有包才有吃。我媽媽可是一個包粽子能手,今年她要教我包粽子,帶你去瞧瞧吧!“哎,你這裏錯了,不要放這麼多肉。”“喂喂喂!你怎麼把花生給吃了”“啊!那些是菜葉,不是包粽子的。”調皮的我正廚房裏搗亂呢!好了,迴歸主題,正式包粽子。“先把粽葉捲成一個圓錐筒,然後放入糯米與花生、肉餡與紅棗。再把上面蓋起來,最後,綁好定形,一個粽子就成了。”我雖然也是按着媽媽的步驟做的,但感覺怎麼也不似一個粽子。但雖然如此,還是包得其樂融融。

吃了粽子,渾身有勁,賽龍舟嘍!隨着裁判一聲令下,十幾條龍舟一起向終點飛快地游去,比賽剛剛開始,大家都力氣爆棚,迅猛地划着槳。只有一艘龍舟緩緩的遊動着,大家都認為這艘肯定輸了,頓時響起一片噓聲。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到後來,當大家都累了,不得不減緩速度時,這艘龍舟還是保持着一定的速度,很快反超,結果成了冠軍。場上喝彩聲此起彼伏,也有人認為他們這樣與賽龍舟比賽的熱鬧不符,這種方法不可取。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11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每次念起長詩《離騷》中的這名句,我就會想起那位因勸説楚懷王失敗而抱石自沉汨羅江的悲壯愛國詩人——屈原。

戰國時期,張儀提出連橫親秦,要拆散齊楚聯盟,就找到了楚懷王,許諾六百里地要楚懷王與齊國絕交。屈原等大夫極力勸阻,可楚懷王垂涎那六百里地的好處,就與齊威王絕了交。結果事後張儀反悔,楚懷王病死在秦國,繼位的楚頃襄王還是主張投降秦國,屈原幾次被流放,最後見故國無救,想起自己的種種遭遇,越想越悲憤,就自投汨羅江了。

農曆五月初五,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每年的端午節都過的熱鬧非凡,今年自然也不例外。端午節少不了吃粽子,賽龍舟。

説起吃粽子,自然的有包才有吃。我媽媽可是一個包粽子能手,今年她要教我包粽子,帶你去瞧瞧吧!“哎,你這裏錯了,不要放這麼多肉。”“喂喂喂!你怎麼把花生給吃了”“啊!那些是菜葉,不是包粽子的。”調皮的我正在廚房裏搗亂呢!好了,迴歸主題,正式包粽子。“先把粽葉捲成一個圓錐筒,然後放入糯米與花生、肉餡與紅棗。再把上面蓋起來,最後,綁好定形,一個粽子就成了。”我雖然也是按媽媽的步驟做的,但感覺怎麼也不似一個粽子。但雖然如此,還是包得其樂融融。

吃了粽子,渾身有勁,賽龍舟嘍!隨裁判一聲令下,十幾條龍舟一起向終點飛快地游去,比賽剛剛開始,大家都力氣爆棚,迅猛地划槳。只有一艘龍舟在緩緩的遊動,大家都認為這艘肯定輸了,頓時響起一片噓聲。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到後來,當大家都累了,不得不減緩速度時,這艘龍舟還是保持一定的速度,很快反超,結果成了冠軍。場上喝彩聲此起彼伏,也有人認為他們這樣與賽龍舟比賽的熱鬧不符,這種方法不可取。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12

我國有許多節日,如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等,但最令我難忘是今年端午節。

那天,田老師帶來了一袋熱乎乎粽子,它們繫着白色腰帶,穿着綠色襯衫,笑盈盈地躺口袋裏,好似對我説:“快來吃我呀。那一股香味撲鼻而來,我肚子已經唱歌了,我趴桌子上呆呆望着那香噴噴棕肉,恨不得上去咬幾口。

田老師似乎猜出了我們心思,笑呵呵地説:“小饞貓們,想吃了吧,快點排隊上來嚐嚐吧。”“萬歲!”同學們高興地手舞足蹈。田老師慢慢地脱下粽子衣服,露出了雪白雪白糯米糰,糯米上還鑲嵌着幾顆紅寶石呢。不一會兒,終於輪到我了,我蹦蹦跳跳地走上講台,拿起一根牙籤,輕輕地刺下一團糯米,蘸了一點白糖,高興地歡蹦亂跳。回到座位上,我有點嘴饞了,一下子就把它喂嘴裏,太甜了。最後,舔一舔嘴邊白糖,實是人間美味!以前我不喜歡吃粽子,今天為何改變了這種想法。彭議瑩也上去刺了一小團,大搖大擺地走下講台,來到我座位上,得意地給我聞聞那美味粽子。我用可憐眼神盯着她(意思是給我嚐點)她瞪了我一眼(意思是我還沒嚐嚐鮮呢)於是,她大口吃下了粽子,直喊好吃。我最後一絲希望也破滅了。

大家眼巴巴地望着田老師手裏剩下最後幾個粽子,田老師笑眯眯地説:“誰還沒吃粽子呀。”大家都舉起手説:“我,我,我。”還沒等老師下令,大家就一窩蜂似湧上講台,擠得田老師不知如何是好,就連真正沒吃到粽子那名男同學也被我們遠遠地擠後面去了。大家刺啊刺啊,我一看,時機終於到了,剛剛把手往裏面一伸,哎呀!一下子就被別人牙籤刺到了,我急得似熱鍋上螞蟻。只剩下最後一個粽子了,大家擠得更兇了,一個個粽子被我們刺得四分五裂,田老師手忙腳亂,應接不暇。就我失望時候,田老師突然轉過身往我嘴裏塞了一團粽子,我又歡又喜,捂着嘴高興地回到座位上,心裏有説不出甜。粽子發完了,有些同學失望地回到座位,有同學則很高興,大概搶了不少粽子吧。

這個開心端午節真令我難忘。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13

很快,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這免不了要勾起我童年的回憶。

大概是四歲時吧,那時候家鄉的河還能划船的。當我遠遠地聽見鑼鼓震天、呼喊撼地時,好奇的我便硬是拉着家裏的婆婆出門看熱鬧去。作為保姆的婆婆總是很慈祥,我也把她看作自己的親人,她便拖着我的小手,顫顫巍巍地往長堤那邊走去。剛好,河上五彩繽紛的龍舟正威嚴地列成一排,氣勢洶洶地準備捕捉那一聲令下。

發令槍響後,箭在弦上的龍舟真如一條條迅猛如雷的水龍,在水上飛竄。而船上的那些“馭龍者”更是精神抖擻、鬥志昂揚,特別是船兩頭正奮力擊鼓的鼓手,劃舟人的鬥志似乎隨着那一下一下的.如雷鼓聲而不斷激漲。

這一幕真讓少見世俗的我看得如痴如醉,家鄉竟有如此激動人心的場面!而婆婆在旁一直緊緊地攥着我的手,和藹地笑着。繼而我又跑去一睹那些拔得頭籌的選手們。每條船上的人都濕了,而在我這稚嫩的眼中,冠軍不過是更加濕透了的人們。

興高采烈的我又挽着婆婆的手回到家中;午飯時間到了,婆婆端出兩隻冒着熱氣的翠綠的三角體,又手把手地叫我褪去它表面的大片葉子。婆婆微笑着説,這些用荷葉包着香米的三角體就叫粽子,我還驚喜地發現米飯裏面還有內涵豐富的肉餡。它們都是婆婆從鄉下帶來的,大家都會在划龍舟時吃粽子。我似懂非懂地捧着這噴着荷香的飯糰,用力地咬下了一塊;望着婆婆仁慈的笑容,我只感到口中無比的親切與温馨。

婆婆在我上小學以後便回鄉下頤養天年了,但我們家還是經常在端午節去探望她時帶回幾隻粽子,來重温舊日的快樂與節日的喜悦。只是這幾年來給我帶來的是遺憾,端午節被韓國人註冊了,家鄉的的河髒得不能再划龍舟了,婆婆壽終正寢了。然而,端午節被外國人註冊了,我們還能吃粽子;這條髒河總有變清的那一天,我們還能在水上划龍舟;但最讓我傷感的是,我永遠不能再牽着婆婆的手在長堤看比賽了。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但我更懷念的是那永遠不再回來的童年和婆婆。端午雜思,思憶至此,足矣。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14

説到端午節,這還得追溯到很久之前,愛國詩人屈原因亡國,所以便抱了塊大石頭投江自盡,百姓為了不讓魚蝦吃他的屍體,便把包好的粽子投入水中,並派人去打撈他的屍體。這便有了包粽子,賽龍舟的習俗。每年端午節前,外公外婆便要購進許多粽葉,在家裏洗涮上一天,曬乾,就可以包粽子了。包粽時,外婆坐在凳子上,手中窩一個長長的'粽葉。舀一些糯米放入窩着的粽葉中,再加上一些紅豆,要適量,不可過多,也不能過少。繫繩更是個技術活兒,外婆説:“這繫緊了,到時候會在鍋中爆開,而鬆了又會散開。”只見外婆手中捏一個粽,用一段繩子快速繞上一圈,又上下一圈,兩隻手一拉,嚅,一個漂亮的蝴蝶結便出來了,我總讓外婆教義,可手中捏着粽子,一隻手拿線,根本忙活不過來,想去繫繩子吧,一鬆手,啪,粽子又散掉了。

在我們家鄉,端午節賽龍舟是很有名的,五年一次,只要到了要賽龍舟那一天,各地的人都會跑來看。在這之前,運動員們會不停在河中練習,打鼓,控制節奏。在我記憶中有印象有賽龍舟比賽只有一次,那年我才三年級。聽説有龍舟比賽便去瞧瞧。只記得那天浮橋岸上站滿了人,我根本沒有歇腳地兒。身材又矮小,盡全力踮腳,可只有一條縫供我看。比賽一開始,鳴般的鼓聲響徹雲霄,健壯的運動員一個個臉上,手的青筋暴起,強有力,有節奏的用船槳濺起生命的火花。船像箭一般飛了出去,紅隊黃隊不分上下,一會兒一個前一點,一個又後一點,搞得我一會喊黃隊加油,一會兒又紅隊加油。運動員們喊着:“一二,一二,一二……”強有力低沉而撼動人心。一會船又飛了回來,運動員一個體個面目猙獰,用出了吃奶的勁,臉漲得滿臉通紅。接着一陣歡呼,啊!贏了,我不知哪個隊勝利,但也跟着起鬨。後來,聽説是紅隊贏了。家鄉的民俗透露着傳統的美好又有些現代的元素,讓我們將它繼續傳承,繼續延續。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15

小區很多人家的大門兩側都掛上了新鮮的艾葉,空氣中瀰漫着一襲和眾不同的奇特香味兒。

家裏幾乎每個人都在忙碌着,準備豐盛的午餐,刀和砧板咚咚的撞擊聲,水蒸氣衝出氣閥的呲呲聲,不停地在耳邊縈繞,廚房裏不時飄出縷縷饞人的香味,夾帶着清新的.粽葉香,刺激着人飢餓而貪婪的胃。

門被禮貌地敲開,來了不少的親朋好友。連忙遞上茶水,相互道着節日的問候和祝福,原本不是很大的客廳更加充實和温馨了。

爺爺奶奶穿梭於廚房和客廳之間,爸爸媽媽也忙得不可開交,我的幫忙有時反而礙了他們的事,索性呆在一邊,悠然的看着這一切。

“來來來,大家都吃飯吧!”飯菜陸續都上了桌,正中間是一盤精緻的粽子,青青的粽葉上纏着兩色的細線,體型較長,稜角分明,卻像一隻只小小的龍舟。

輕輕地拿過一隻,將一端的細線拆下,往上一拎,粽子便聽話地從細線中脱出,小心翼翼地剝去裹着的粽葉,呀,中間露出了白玉般的糯米,依舊是龍舟形狀,讓人不忍下口,卻又被那略帶粽葉清香的濃郁糯米香味所吸引,讓人又再次禁不住誘惑,輕輕的咬下一口。

軟,香,滑而不膩,難以名狀的爽快之感,輕微地粘牙,又被舌調皮地舔去;那種停留於脣齒間的鮮香口感,實在讓人回味無窮。

還有那擺放在碟子裏切開了帶殼的黃白相間的鹹鴨蛋,我總是習慣用筷子將蛋黃一整個兒挑出來,細細品嚐。蛋黃上沁出些許油星,細膩柔嫩得很,入口即化,鹹中別有一番滋味。

窗外,雨一直下,不知龍舟賽是否像往年一樣,又在湘江上熱鬧非凡地舉行?也許是的罷,雨下再大,也絲毫衝不淡節日的氣氛。

這一天,正是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