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那段的日子作文四篇

那段的日子作文四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14W 次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那段的日子作文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那段的日子作文四篇

那段的日子作文 篇1

正值“人間四月芳菲盡”的日子,學校組織我們來到西安進行考古研學。西安,這座古老美麗的城……

除卻汽車轟轟的鳴笛和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相比北京,西安這座身為十三朝古都的城市給人以緩慢的節奏方式,豐富的歷史底藴,一幢幢古風建築,彷彿讓我置身在古代。

在半坡遺址中,鑽木取火體現了史前人類的辛勞與智慧。在經歷了艱難的鑽木取火的過程後,那跨越千年的温暖得以讓我在歷史長河中與古人交流。史前人類千萬次的嘗試,定是失敗佔多,成功佔少。在發現了火種之後,它便引領着人類時代走向了新的篇章。我用心感受着殘留在掌心的温熱,重新詮釋了“堅持”的定義。

在非遺“六營村”,那一個個潔白的泥塑胚子,經過民俗傳承人的細心勾勒,硃紅、明黃、鈷藍、翠綠,頓時在眼前呈現出一個個活靈活現的吉祥動物,或似蟠龍、或似嬌虎,中國民間的傳統文化技藝,讓我感受到了什麼叫做“民俗不俗”。也正是民俗傳承人這種“不慕名利”“堅守初心”把我帶到了一種“淡看事件浮華三千”的崇高境界。在現代城市下被名利驅使的人們,應該更需要這樣一種精神。

在秦始皇陵,一個個巨大的陪葬坑,一個個栩栩如生的陶俑,是秦朝國力強盛與文化繁榮的象徵。在那裏,我感受到了古人對生死的定義是那麼的空虛,即便是位高權重的皇帝,脆弱的內心依然是那麼的懼怕死亡!竟需要帶着眾多金銀珠寶以及無辜的臣民陪着一起下葬。在那裏,我對生與死有了一番新的理解……

然而,在西安考古研學的諸多活動中,最令我難忘的還是考古發掘。

一抹紅彤彤的殘陽,一個落後的不知名的村莊,一組組拿着綠皮鐵鏟的學生,構成了我們考古實踐的熱鬧圖景。同學們一組組分散開來,找到了各自看好的地方便開始動工了。手中的鐵鏟不停地上下翻飛着,身旁的泥土越來越多。我喘着粗氣,不一會就累得腰痠背痛,長時間蹲着挖土,再次站起來市腿已經變得麻木。我稍加休息,便再次開工,一下、兩下……,不知不覺中時間過去了一半,眼前這個坑坑窪窪的半米多深的土坑依舊沒有挖出什麼來,眼看着別的組已經幸運地挖到了東西,我和同伴心急如焚,加速挖了起來。突然,鐵鏟發出一聲清脆的碰撞聲,我們心中竊喜,猜想八成是觸碰到了“寶貝”。於是大家七手八腳加快了節奏,更換了鏟挖的角度,開始在“寶貝”周圍鬆土。終於,經過我們耐心細緻的夾擊,“寶貝”終於出土了,它原來是一個呈扇形的青灰色瓦片。我用雙手輕輕抹去覆在上面的泥土,撫摸着那精美有條理的花紋,我們彷彿穿越回了古代,看到古代繁華的都市裏,瓦匠們正在精心燒製瓦片,來往行人絡繹不絕地讚歎着。這種巨大的成就感彷彿是個氣球,在我挖出瓦片後猛地炸裂,使我的內心膨脹,忘卻了來之不易的成果背後付出了怎樣艱辛的代價。

西安研學的日子短暫卻意義非凡,我感受到的是跨越千年的温暖和感動,是堅持的內涵,是民俗不俗,是不忘初心,是生與死的理解,也是眼前遠勝歷史的繁榮昌盛。

西安,這座古老美麗的城……

那段的日子作文 篇2

太陽升起。

“起牀!起牀!”老媽又用她那雷鳴般的嗓子叫我起牀,每每這時我都會想起周星馳電影中包租婆收租的潑辣鏡頭,老媽叫我起牀的功力也絲毫不遜色於她。我惺惺鬆鬆地翻了個身,眼皮微微一動,一線陽光“嗖”地鑽進了我的眼中,我這才知道,天亮了,而且大亮了。我就這樣被活生生的叫起來了。

可能還是盛夏的緣故,這會兒還是想睡。悲哀的是,即使在這漫長的假期裏,老媽也不任意放縱我睡懶覺,可能是怕我養成壞習慣吧。

讀到這兒,你可能會讀得有些感慨,這“老媽”管得太多了,管得嚴了點吧!

其實,不然。我起牀都會看到餐桌上擺滿早飯:豆漿、米粥、油條、麪包……各種各樣應有盡有,我總是小吃幾口,就跑出去和夥伴瘋玩,我跟幾個“大孩子”(多半是些堂哥、堂姐)刨土窩,到李叔叔的果園裏去“偷”杏,把鄰居張大伯家的長毛狗變成“小禿哥”……各種囧事、壞事做盡。

伴着暮色,我滿身泥土,領子上插着根草,唱着歌,一蹦一跳的就回了家,哪知我被打了“小報告”,老媽知道了我的壞事,她領着我一個勁的給人家道歉,我怯懦的看着張大伯説了聲對不起。回家後她並沒有責罵我,只是説了聲“我累了”,回到房間倒頭就睡了,我當時在暗自竊喜,沒有“踩到地雷”。

初秋,伴着藍色的雨,踱着小方步,來了。

六月的雨,連綿的淚,斬也斬不斷,任憑怎麼擦也拭不去,太陽膽小地躲了起來,風兒怎麼吹也吹不動這寂靜的一切,靜的要消逝。我悶在家中,倚在窗櫺上,凝望着雨,因為年幼的我還欣賞不了着憂鬱的雨。

打開媽媽的房門,法系那他的腿疼又犯了,痛的擰在牀上,抱着腿,我趕緊過去給她揉揉,霎時間,媽媽不在所向無敵,像窗台上的那盆菊花,經歷了風雨的蹉跎,分外可人憐。

天漸漸晴些了,可是窗台的那盆菊花卻越來越弱,陽光也不如從前了。

傍晚,太陽消落。

那段的日子作文 篇3

有一天,我和媽媽在看《焦點訪談》節目,看到一些在高温下作業的人,其中對我印象最深的是:消防隊員叔叔和養路工人。

每次出警前,那些消防隊員叔叔們不但要穿上五十斤左右的衣服,還得揹着十幾斤的消防水槍,他們不但要受着高温的炙烤,還要備受大火的煎熬。並且,還要冒着被大火吞噬的生命危險,保護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他們回來時,都會把汗水倒一倒,手套脱下來倒出來的汗水就象是水管裏的水一樣“嘩啦啦”的`流。可見,他們每天得有多辛苦啊!在烈日炎炎的夏天,我們在家裏享受着空調的冷氣,他們卻得在高温下工作,真令人敬佩呀!

養路工人每天都得推着瀝青車在公路上行走,為了抵抗高温,必須在草帽下再披一層毛巾,同時,也是為了防止汗水流下來。他們看到馬路上有裂縫就會馬上修補。採訪的阿姨問了推車的養路工人:“您們為什麼不能在涼快的時候再出來工作呢?”養路工人説:“因為只有在高温下才能更好地把瀝青灌入路面。”

他們這種在高温下默默工作、無私奉獻的精神值得我去學習!沒有一句豪言壯語,為着大家的精神值得我們敬佩!象他們一樣生活在我們身邊的人還有很多很多,正是有他們的存在,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加舒適。我忘不了這一天,忘不了這些人!

那段的日子作文 篇4

粵劇,又名“廣東大戲”或“大戲”,是廣東的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粵劇用人物的對話來推進故事情節,而並非旁白敍述,顯得更生動、更引人入勝。“相愛”,始於兩年前的夏天。

暑假,身為粵劇迷的外婆到家中看護年幼的妹妹。不管何時,外婆身邊總會帶着一部平板,平板上一定播着精彩絕倫的粵劇,而外婆則在一旁專注地觀看或傾聽。最初,我對粵劇並不感冒,還擅自給它貼上了“老一代”、“舊時代”等標籤,但一次偶然,改變了我對它的貶義看法,並對它產生了好感。

一次,我去上洗手間,卻被主卧裏的一句擲地有聲的“六月飛霜”吸引住了。啥?六月下雪了?我抑制不住好奇心,便到主卧裏一探究竟。那是一出《竇娥冤》,我乖乖地坐在外婆身旁,瞪大雙眼,全神貫注地盯住平板。只見人物的語氣、動作、神態、心理全都溢出了平板,演員們在牀前的過道上為我們展現。我驚呆了,嘴巴因驚訝形成了一個圓,一副“魂不守舍”的樣子,彷彿我已經進入了竇娥的世界,品味着世間的人情冷暖。只見——王少爺見真相就要出現,急出一頭汗,臉上滿是惶恐之色,一步、兩步,他輕輕地走到陪審官旁邊,一邊湊近他的耳朵説了一句“你懂的”,一邊從口袋裏摸出一錠金元寶,放入陪審官的手中,一臉壞笑,而陪審官臉上也是充滿奸詐。我心頭一寒,這下竇娥是真的像啞巴吃黃連——有苦説不出了。我心頭好像缺了點什麼似的,深歎一口氣,有感而發,説道:“高官壓榨百姓,百姓苦啊。”頓時,心中百感交集,有對粵劇的喜愛,有對演員的敬佩,有對高官的痛恨,也有對百姓的同情。

如果説《竇娥冤》將我對粵劇的喜愛之門打開的話,那《文武繡球》一定是將我拉入大門並踏上階梯的。

在《文武繡球》中,習武的明玉與梅香愛戀,而他習文的弟弟玉明則與雲柔愛戀。劇中洋溢着幽默諧趣,其中有不少情節令我捧腹大笑,粵劇之趣在其中被體現得淋漓盡致,在一笑之中,表達了人們對自由戀愛的追求。

從《竇娥冤》的悲傷到《文武繡球》的歡樂,粵劇之美、粵劇之華、粵劇之趣都讓我對粵劇的喜愛加深,那段與粵劇相伴的日子是充實的、美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