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2016優美的遊記散文摘抄

2016優美的遊記散文摘抄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93W 次

遊記散文取材範圍極為廣闊,無所不包.它可以描繪名山大川的秀麗奇瑰,敍述名勝古蹟的沿革掌故,也可以記錄一國的重大事件和風土人情的異詭阜盛,甚至可以記一街一橋的變遷,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下面是本站小編推薦的2016優美的遊記散文摘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16優美的遊記散文摘抄

  【2016優美的遊記散文摘抄1】

  梧桐山之行

聽人們説:梧桐山是深圳最高的山,也是最美的山,那裏氣壯山河,巍峨壯觀,好多登山愛好者都喜歡去挑戰深圳最高山——鵬城第一峯,而我,是慕名而來。

天剛亮不久,我和我的幾個同事就整裝出發了,向着目標梧桐山前進。清晨的城市,沒有夜晚那麼喧譁,寧靜極了,幾翻舟車勞累,也阻擋不了我們登山的決心。

大約於十點左右,我們便來到了山腳下,梧桐山三個大字屹立在牌坊上的正中間,這是梧桐山的大門,有很多人都在牌坊下拍照留影。走進了梧桐山,開始了今天的旅行。此時此刻,我們都知道,前面的路還很長,很長······

突然覺得,我們像是走進大森林了,還是在叢林中歷險呢?一層層的階梯拐了一道又一道的彎,每一棵樹好像都有它的名字,什麼相思樹呀五月茶等等等等。走了一會兒,前面有一片湖水,這樣的山圍繞着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着這樣的山,綠油油的一片,美極了。

小小的山路,人羣從這裏走過,彷彿沒有一點空隙,長長的隊伍就一直沒有斷過,可能是禮拜六的原因,很多人都放假了,由此可見:登山愛好者還是挺多的。暮然,我原來還在山腳下,山的上面離我好高,好遠。我時不時的對我的夥伴們説;現在後悔還來的及哦!大夥縱然一笑。

聽,嘩啦啦的聲音從不遠處傳來,像是為迎接我們的到來而奏起動人的音樂,眼前的一池清泉好美,兩條鐵鎖連接的木橋在晃來晃去,木橋下,小溪的流水嘩啦啦的往下游流去,小溪的水清澈見底,不時會有人在溪邊戲水,也有人坐在石頭上沐浴陽光,這不盡讓我想起了一歌《高山有好水》。

抬頭望望藍天,陽光依舊那麼燦爛,像是沒盡頭的山間小道還有多遠,只覺身心有些疲憊不堪。走走停停,停停歇歇,別人都趕在我們前頭去了。樹林叢中,偶爾會有小鳥的鳴叫聲;小溪流水的嘩嘩聲;路人的談笑聲;都聲聲入耳,心中不由一喜,有一種想歌唱的衝動,只是輕唱給自己聽,路人太多,不好意思大聲唱。

那些擺攤的店家是怎麼把他們的貨物搬上山的呢?我們就上個山就很累了,這年頭,做生意也不容易了!彎過了一道又一道彎,山路也越來越窄,好陡的山路,遠遠眺望,也不知到我們走了多久了,只一個勁的往前衝,汗水早已濕透了衣背,氣喘吁吁的臉上流露出一絲絲笑容,微風拂袖而過,只覺一股寒氣逼人,真是高處不勝寒呀!

翻過了這座山,順着寬敞的馬路是去好漢坡的大廣場,站在一塊空地上,回頭望着我們上山來的路,真高,重重山巒,一山連着一山,這氣壯山河的景色真叫人美不勝收。原來,我們才在半山腰。透過寬敞的視野,可以直接看到山腳下的風景,是這天氣好的原因,才有如此美麗的景色,也許,是我們今天有眼福吧!

廣場上可真夠熱鬧的了,人特別的多,他們都在這稍作休息。“你們還要去山頂嗎”?姍姍突然問了一句。我説:“那是必須的”。來了不去山頂,等於沒來梧桐山了。她們倆始終是堅持不了上到山頂了,休息了一會兒,我和巧順繼續向着山頂出發了。

一層層階梯筆直的在我面前,又驚又慌,怕只怕這上去了,下山的路也會更難走了,因為怕腳會發抖,怕一不小心摔跤了。走幾步,停一步,就這麼慢慢地往上走着,喘氣的呼呼聲已經讓我説不出話來,望着山下的情景,已變的漸漸模糊起來,起霧了,我們被霧埋沒在了此山中,涼風肆起,霧從臉額劃過的那一剎,猶如吹着空調般冰冷涼爽,四周都白茫茫的一片,山谷深不見低,這不是仙境,卻勝似仙境。

一山更比一山高,我們走着山山相巒的山頂,向着最高峯而去,處於懸崖峭壁的山頂上,還真是別有一翻滋味。像個登山者;也像個探險者,經歷過,也自然的就會在心中成為永恆的一幕,不知走了多久,手機卻沒了信號,是我們站的太高了吧!白茫茫的一片都快看不清多遠的路了,仙境般讓人陶醉在迷人的景色裏。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今我不在廬山,而在梧桐山,但一樣感同身受,不知不覺中想起了一首歌詞:天茫茫,水茫茫,望斷天涯,人在何方······

越來越覺得冷了,歷經了千辛萬苦終於來到了最高峯,前面有一個小池名叫天池,天池裏的水都快乾了,怎麼沒看到那個大石頭呢?巧順説:就在上面。瞧,好多人都圍在那裏,那些人都在幹嘛?為什麼都站在上面不肯下來呢?人很多,都霸佔着不願離去。鵬城第一峯,海拔高941.7米,這幾個字刻在了大石頭的上面。我真為自己感到驕傲,因為,我終於爬上了深圳最高的山。

再美的風景也有離去的時候,時間也過的非常快,想想還有人在半山腰中等着我們下山一起回去呢?鵬城第一峯,有機會,我下次再來。

沿着另一條小路啟程下山了,卻發現雙腳沒力氣一樣,抖得厲害,只能一個階梯的慢慢走下山。

霧也散了,山下的景色也漸漸的清晰可見,下山也真不容易,兩腿發軟,使不上勁,有點痛了,回到好漢坡廣場,等待的人也等的透心涼了,估計也是望穿秋水才望到我們的歸來,坐着休息一會,吃了點東西,此時,已是下午四點,要回家了,不然天黑了都下不了山,想想要回到山腳下得走整整兩個鐘頭的路,有點害怕,長路漫漫,我們慢慢走吧!

順着大馬路是一道斜坡式的下山,一路像是有人在後面推着我走一樣,走兩個小時也無所謂了,路上行人匆匆,都趕在回家的路上。

美麗的梧桐山,我走了,這是大自然的美,也是一條健身之路。美麗的梧桐山,我來過,或許今後,在我的記憶深處,我仍然會記得,我曾經也在梧桐山走過。

  【2016優美的遊記散文摘抄2】

  洛陽大福先寺

在洛陽有一座歷史上非常有名而現在卻不太為人所知的密宗寺廟,它的名字叫大福先寺。

大福先寺位於洛陽東郊的唐寺門("門"內+"外")村,310國道與隴海線以南,從國道去寺院必須鑽過隴海線下面的一個涵洞,沿村道再前行約500米即可到達。

與一般寺廟迥然不同,大福先寺的山門坐南朝北,這在中國寺廟建築中極為罕見。寺廟最早建於唐代,明朝曾被洛河洪水沖毀。洪水過後,鄉民將寺中殘存之物北移至此,予以重建。民國初期,吳佩孚曾對寺廟進行過修繕,但1937年又被國民黨169師砸毀。現有建築大都建於1993年,是由當地的善男信女捐資修建的。

至於寺門朝北,這並非密宗的特殊要求,而是源於一個神話傳説。據説寺廟原來臨河而建,得罪了龍王,令其大動肝火,興起洪水將寺廟沖垮。為避免與龍王發生衝突,佛祖願意主動將寺廟北移數裏,且把山門朝向改為北方,背對龍王,永不見面,以體現佛教"萬事忍為貴"的思想。

大福先寺位於村道南側,門前有一塊兒裸露着泥土的數十平米的空地,空地上一堆亂石背後有一塊"唐寺門遺址"的石碑,告訴人們這裏是洛陽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山門比較古樸,青磚堆砌,漢瓦做頂,門楣上的"大福先寺"四個大字,是已故白馬寺方丈釋海法大和尚的手跡,其書寫風格,與洛陽市佛教協會原祕書長李壽仁神似。朝北的中門緊閉,兩側的耳門以窗户代替,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大福先寺在現代的簡陋與尷尬。

中門兩側,站着兩大金剛,手執金剛杵(chǔ),守護着佛剎(chà)。所謂金剛,又稱夜叉,通俗地講就是佛的警衞。佛的四周有500金剛,分立山門兩側的只是其中的兩位傑出代表,所以又被稱為"二王"。

二王面目猙獰,上身裸露,兩腳張開,似乎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戰前準備,可以隨時投入保護佛法的戰鬥。正面左像怒顏張口,似乎在喊"哈",右像睜視閉脣,彷彿在説"哼",所以老百姓常把他們當成《封神演義》中的哼哈二將,這實際上是民間的附會虛構,佛經中根本沒有哼哈二將之説。

從山門西側的小門進入寺內,東西兩側是鐘鼓樓,雖然山門面北,但依然是鐘樓在東,鼓樓在西,恪(kè)守了晨鐘暮鼓的慣例。這裏的鐘樓又叫帝釋天殿,鼓樓又名后土殿。

第一個殿宇是山門殿。朝南的後門門楣上懸掛着一幅匾額,上書"福先禪林"四個大字,這是日本高野山臨濟宗的著名僧人、高野山大學教授靜慈圓所書。日本人稱大福先寺為禪林,這表明該寺院在日本臨濟宗中具有相當崇高的地位。盛唐時期,大福先寺是中日兩國佛教界交流的重要場所。不少留學僧隨遣唐使來唐拜師求法,而唐朝寺院的三藏大德,都把戒律當成入道的正門,如果沒有受戒,就會因為尚未取得僧人資格而為眾僧所不齒。但日本根本沒有傳戒之人,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公元733年,榮睿和普照兩位日本僧人肩負邀請名僧大師赴日傳戒之重任,來到了大唐,他們自己就是在洛陽大福先寺受戒,取得了入僧資格。原本準備邀請鑑真和尚赴日,但因種種原因一時未能成行,所以決定邀請大福先寺道璇大師先行赴日。據説道璇大師先於鑑真6年東渡扶桑,將禪、律和華嚴傳至日本。因此,在中日友好時期,日本每年都有眾多香客來此朝拜。

1.關於遊記散文的摘抄

2.2016優美的遊記散文摘抄

3.2016關於親情的名家散文摘抄

4.關於張曉風的經典散文摘抄

5.關於遲子建的散文摘抄

6.2016關於感恩的散文摘抄

7.2016秋雨散文摘抄

8.2016關於描寫桂花的散文(摘抄)

9.感恩散文摘抄精選2016

10.描寫雪的優美散文摘抄(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