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2016第二屆“勵志校園,感動福建”觀後感

2016第二屆“勵志校園,感動福建”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17W 次

  【篇一】

2016第二屆“勵志校園,感動福建”觀後感

曾璽凡是福建農林大學一名大四的學生。他在校期間,不僅刻苦努力學習,用心對待每一門專業課程,還積極投身公益事業,連續三年到農村開展支教。為讓善款繼續流動下去,他把社會捐助給他父親留下未用完的20多萬元善款給了公益組織,留給需要得到幫助的人。一起來了解一下。

22歲的曾璽凡來自湖南株洲,別看他年紀輕輕,卻有着比同齡人更豐富的支教經歷。他曾4次帶領着熱心公益的“小夥伴”到山村進行短期支教,幫扶過的留守兒童達百名。在校期間,他還多次獲得獎學金和優秀助學志願者。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今年3月30日,曾璽凡的父親因腦幹出血暈倒街頭,被緊急送往醫院搶救。然而,高昂的治療費讓這個普通的家庭犯了難。為幫助曾璽凡度過難關,福建高校傳媒聯盟的微信公眾號連續一週為曾璽凡推送了募捐信息。他父親的遭遇感動了許多網友,令人同情,各方善款源源不斷湧來。

然而,當大家一直祈禱會有奇蹟出現時,曾璽凡的父親最終還是因為腦幹出血,在5月1日凌晨3時去世。父親的離去固然讓曾璽凡十分難過,但更讓他放心不下的是社會各界人士捐助的善款。如今,在他的手機裏一直保留着每一筆微信捐款。他父親病重期間,共收到社會各界人士捐助善款339907元,扣除父親的醫藥費、護工費、喪葬費等開支後,還剩下206547元。目前他已將20萬元分別捐獻給了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和他曾經支教過的一所山區學校,他希望能將這些善款捐給其他需要幫助的人,讓善款流動下去。

  【篇二】

説起貧困,有人把它當成災難,面對困境一蹶不振或者習慣於別人的施捨和憐憫,但也有一種人卻把貧困這種困境當成通往成功征途的一個個階梯。今天要介紹的這位勵志先鋒人物成長於一個特困家庭,大學期間完全靠自己的勤工儉學來完成學業,甚至還用打工攢下的辛苦錢來接濟家裏,他就是來自寧德師範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大四學生鄭藝才。

國慶節前夕,記者前往寧德採訪鄭藝才時,這位清瘦的男生正站在寧德東喬中學初二(1)的課堂上,用略顯稚嫩的語氣給學生上課。

站上講台教書是鄭藝才小時候的夢想,現在他已經臨近畢業,離當教師這個夢想也是越來越近。但班上很少有人知道,這位平時看起來自信穩重的同學,因為家裏的一場變故差點就輟學。那時候父親被牆壓倒,家裏沒什麼收入,為醫治父親的病,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一下陷入了家境,因為從小成績不是很好,甚至有一度他想幹脆去打工賺錢養家,但父母親説,他們那個年代因為窮沒書讀,但現在不能不讀,讀書不僅是長知識,更是要懂得做人,一席話不僅讓讓他打消了這個念頭,還讓他立下決心要承擔起一個男子漢該有的擔當。

為了不讓父母失望,鄭藝才選擇了繼續求學,因為學習基礎薄弱,他的高中三年基本上都泡在書堆裏。

2012年,鄭藝才終於如願考上寧德師範學院。2016勵志校園感動福建觀後感700字3篇2016勵志校園感動福建觀後感700字3篇。但大學期間每年的學費和生活費加在一起至少要花上一萬元,鄭藝才在拿到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起就決定要完全靠自己完成大學四年的學業。

當別的學生家長每個月按時給孩子生活費時,鄭藝才卻要用課餘時間四處去做兼職,去賺取自己的生活費和學費。靠着省吃儉用,鄭藝才上大學後再沒有向家裏要過一分錢,甚至還用結餘下來的將近一萬元錢幫家裏還債。

讓鄭藝才同班同學欽佩的是,鄭藝才把多數的課餘時間拿去打工賺錢,自己的學業一點都沒落下,大學四年,他因為學習成績優異曾多次獲得學校的獎學金,還獲得“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提名獎,每年的暑假他都會去參加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並多次獲得先進個人的表彰。歷經大學四年的磨練,鄭藝才感覺自己的大學生活非常充實,他告訴記者自己沒有因為揹負貧困生這個身份而自卑苦惱,選擇勇敢面對才是男子漢該有的責任和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