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聽老師的話散文

聽老師的話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51W 次

方言,通俗的説就是地方話。既然是“話”,那就主要是用來“説”的。當然非要“寫”,也未嘗不可。就像扇子本是用來扇涼風的,而紅樓夢裏的晴雯非故意淘氣的用它來撕着玩也沒人管得着一樣。只是有些方言根本“寫”不出,有些方言即便硬生生的“寫”出來也不能準確表情達意,最起碼不能“言”盡其用,“言”盡其妙。

聽老師的話散文

我本就是老師,最討厭不完成作業的學生,故而馬幫主既佈置了“寫方言”的作業,我雖深感其難,但聽老師的話,也必須迎難而上,且決心盡力寫好,於是另闢蹊徑,補寫和方言有關的故事。

活過了小半輩子,也算走過南,闖過北;加之上大學時曾為免費去外地考察而選修過《方言研究》課程,故而到現在為止,我聽到過祖國東南西北中幾乎各地的方言,也基本明白各種方言的體系、成因、分佈、發展和意義等等。但小的時候,具體説,直到了我上初中的時候,因為家窮,因為西北農村的閉塞,因為長到十幾歲了離開家的半徑也不曾超過方圓十里因而對方言還一無所知,甚至剛聽到和我不同的口音時還感到新鮮與好奇呢。

説起方言,我們常常會想到大的地域語系,比如,廣東語,東北話,四川話等。其實,即便在各個語系內部,由於發展快慢,地域特徵,生活習慣等的不同,人們説話的發音和指意也有很大的區別。我對方言的最初認識也就是從這種小區別開始的。

我上小學時,我們四五個自然村的孩子共上一所小學,學生們的生活環境相同,當然就沒有話語不同的可能。老師也大都來自周邊各村,半農半教,沒有公職,當然就和我們不會存在語言的差異,我們都説本地土話。於是,在我幼小的心眼裏,世界大概就是方圓十里大小,人們的長相、衣着、語言和習慣都和我沒有什麼差別。

我初中的學校在一個鎮上,離我家大概有十里地。比我原來的小學可大多了:操場大,教室大;學生多,老師多。在那裏我第一次見有老師戴眼鏡,我感到很奇怪。此前只在露天電影裏見過漢奸翻譯官戴眼鏡,老師竟然也戴眼鏡,我疑惑了很久,也奇怪了很久才慢慢習慣。而更讓我好奇且不可理解的是教我們物理的老師説的話竟也和我們不一樣。

記得第一節物理課,一個半禿頂,戴着棕色塑料框眼鏡、短小精悍的男老師走進教室。掃視教師一週才慢吞吞地説:“額死膩捫的我利老斯(我是你們的物理老師)”和我一樣,大部分同學好奇的眼睛都睜的'大大的。要知道,新學期新環境新老師新的開始,新同學的注意力根本不在老師的講話內容上,我們更在意老師的形象和個性特點。而這物理老師的形象和説話特點一下子讓我們眼前一新,內心震撼了,好像見到了一隻怪物,聽到了外國話。我們先是靜默,然後就有同學笑出聲了。一節課下來,我們雖沒聽明白老師説什麼,但我們看明白了這個老師很是奇怪。後來才知道,物理老師是我們臨縣蒲城縣的正式老師,剛調來我們學校不久。

後來上課,我的注意力就特別集中,因為否則,我就聽不懂老師的話。再後來慢慢的,我們也習慣而且喜歡上了這位老師,因為他的課講的確吸引人,而且他常給我們描繪上學成功後的美好前途,他經常説,等我們學習好了,去大城市工作,每到夏天的時候,就可以“短上一北廢,哪夯已被府,搓崽敷地哈,春這封,看着府,你看府斧不府府(端上一杯水,拿上一本書,坐在樹底下。吹着風,看着書:你看舒服不舒服)。”

這個藍圖,對我們這些沒見過大世面的農村孩子來説,的確很有誘惑力。最起碼在一定程度上讓我動了心,促進了我學習的動力。後來真的進城了,工作了,一到夏天的時候,我還常想起老師的話。我也曾經在夏天的午後,真的端上水杯,拿上書本,坐在樓下的小公園的大樹底下去看。涼風習習,書香陣陣,的確是一種美好、愜意、閒適的感覺。

還想聽老師的話,聽老師用蒲城方言給我們描繪前途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