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春訪聖井崗散文

春訪聖井崗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94W 次

二月初始,乍暖猶寒。登上直達聖井崗的班車已是上午九點多了。車上人很多,言談間知道他們大都和我一樣是去聖井崗趕廟會的。聽一位老者講,二月二廟會是聖井崗一年四次廟會裏較為隆重的一次。今天二月二,陽光逐漸明媚起來,透過車窗灑在身上,隨着車身的顛簸,暖意一路蔓延開來……。

春訪聖井崗散文

聖井崗,在邯鄲市西北,距市約六公里的肖河村東北。當在文化旅遊局主管聖井崗的領導人小許告訴我這幾個字時,就被這麼熟悉又響亮的地名為之一振。忽然想起去年在植樹節來古石龍景區參加活動路過此地,當時隨着下車的人流,我的目光只看到路邊有個高大的牌坊威武地立着,牌坊上方赫然寫着三個金黃大字“聖井崗”。後來從小許發的資料裏,才瞭解到聖井崗歷史悠久,傳奇和名人軼事甚多,在邯鄲十景中有“靈崗香市”之稱。據明朝張成教碑文記載:崗上過去多溪泉,其中一泉清澈盪漾,水與岸平,深丈餘,旱不枯,雨不溢,禱雨輒應,故名“聖井”。元代仁宗延祐二年(1315年)始建龍王廟於此,盛修於明清,又因聖井位居坡崗,故稱“聖井崗”。清宣統元年(1909年)重修聖井崗神像,碑文稱此廟為“天下第一廟”,清代詩人張箴有詩讚曰:“人家並受王明福,應是神州第一泉”。可見,聖井崗不是普普通通的神壇廟宇了!

帶着滿是崇敬和神奇的心情,過了半個多小時到了目的地。由於前方廟會造成交通阻塞,我不得不隨趕廟會的其他人提前下車從側面步行去聖井崗(我怕走錯路)。沒走多遠就聽到前面噓噓嚷嚷的聲音,雖然幾乎看不到一個人,憑小時候在老家長大的經驗就知道前面必定是聖井崗廟會了。果不其然,幾分鐘後,我就看到了寬闊的廣場,五顏六色的的商品琳琅滿目地一排排井然有序擺放着,吆喝聲,問候聲,討價還價聲不絕於耳。忽然一陣鏗鏘有力的鑼鼓聲傳來,原來不遠處是一座戲樓。這座戲樓也是聖井崗古建築的一部分,在最南端,坐南朝北和進入聖井崗主建築的山門遙遙相望。它是祈雨靈驗後,為聖母賀功唱戲用的。此時,戲台上有一青衣和花旦對唱,他們字正腔圓、盈步飛袖,惹得台下連聲叫好。

轉身走向山門,前方已是人頭攢動,不過沒有廣場紛亂嘈雜的聲音,門口橫匾上“桑林慰聖”四個大字在陽光的映照下顯得越發肅穆莊嚴和神祕。

隨着擁擠的人流進了山門,我的眼前一下子亮堂起來:真正來到了主殿(九龍聖母殿)。站在山門裏往北望,只見年齡不同的善男信女幾乎擠滿了整個院落殿堂,他們或焚香燃箔,或低首叩拜,凝神莊重虔誠萬分。方形的大香爐插滿了長短粗細不同的香柱,青煙繚繞,和着廟宇裏傳出的聲聲魚鼓,還有殿前的飛龍盤柱、蒼青松柏,無不讓人對聖井崗曾經輝煌的歷史宗教文化產生莫大的興趣。

繞過香爐就是前拜殿,是拜祭九龍聖母的地方,殿前飛檐鬥翅,殿內雕樑畫柱,不得不讚歎六七百年前那些建築師的獨具匠心的設計。這時,東面牆壁上一幅“房寶姑嫂河邊洗衣”的壁畫讓我駐足不前,莫非這就是有關九龍聖母的那個傳説?這時,走過來一位老者,給我講起了九龍聖母的神奇悲慼的故事:很久以前,邯鄲縣牛叫河有個村民叫房永和,妻子早逝留下一雙兒女,後來兒子成了家。有一天房永和十六歲的女兒房寶和嫂子去河邊洗衣服,看到河裏飄過來一個又大又紅的桃子,嫂子出於好心讓房寶吃了。誰料,沒過幾天房寶的肚子越來越大,愛面子的父親只好把她送到五里外的土崗上。到了晚上父親放心不下就過來看看女兒,誰想女兒已經昏迷不醒,這時,房永和看到女兒身邊有一隻西瓜大的蛋,他又羞又怒一腳踢去,蛋裏飛出九條小蛇。頃刻間,電閃雷鳴,九條小蛇躥到半空又變成九條張牙舞爪的巨龍,嚇得房永和跌跌撞撞逃回了家。第二天,房永和帶着村裏人過來,看到寶兒已經死了,土崗成了窪地,九條小蛇圍在房寶身邊,見人來了轉眼不見了。大家都説房寶不是凡人,房永和就和鄉親們把房寶埋了並立了個廟。後來聽説房寶給父親託夢説,她已被玉帝封為九龍聖母,以後鄉親們有什麼難事就可以找她。也真奇了,哪裏天旱了,誰生病生災了,在房寶的廟裏禱告一番就解決了。再後來,房永和去世後,九龍聖母很傷心哭了三天三夜,淚水滴在供龕前,衝擊成坑,常年慢慢。人們就砌成了井,就是聖井的來歷。

我還沉浸在這個悠遠、悲涼又讓人感動的傳説中,那位老者催促我去九龍聖母殿裏看看。主殿依舊人來人往,我終究擠不到九龍聖母神像跟前,順着從門口到九龍聖母的塑像中間有二十多人分坐兩排,有的低頭喃喃自語,有的雙目微眯雙手合十,有的傾身擺着貢品。在供桌後面有一口井,就是傳説裏的聖井,約有丈餘深,上面蓋有雕一龍頭的石磨盤,龍頭高昂欲飛,掛紅披黃甚是威嚴。在殿堂的後牆是歷代萬人敬仰的女神九龍聖母,只見她慈眉善目,笑意盈盈,頭戴鳳冠翠珠鑲花,下垂珠結各一串分別搖墜耳邊,流蘇微拂金黃霞帔,在高掛的燈光映照下,不覺讓人心生敬意。在九龍聖母神龕的上方,有一塊燙金的“甘霖普降”的牌匾,據史書碑文記載是:清咸豐皇帝御賜的九龍匾,工藝精美,惜不在,現為仿品。不過,這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給殿宇增添了不少祥和神聖的氛圍!

穿過主殿後門,視野有些開闊了,才知道主殿屬於前院。走兩步就上了一座拱橋——九龍橋,橋上雕有九條騰龍,個個栩栩如生,橋下綠波盪漾,錦鯉嬉戲,別有一番景緻。在拱橋盡頭是一座四角亭,就是聖井亭。看那脱落卷曲的漆皮和淺淡斑駁的色彩,好像在向遊人訴説着遠去的滄桑歲月

再往後走就是後院了,聽説是三家奶奶殿,就是財神爺趙公明的三個親妹妹。相傳,在趙公明助商拒周,被周將射死後,三姐妹擺九曲黃河陣為兄報了仇,被姜子牙封為“感應隨世仙姑正神”,名號各為“雲霄娘娘、瓊霄娘娘、碧霄娘娘”,也叫“三霄殿”。這座殿堂的建築構造和主殿差不多,都屬於聖井崗古觀的主建築,在整個建築羣的中軸線上,三家奶奶殿就建在最北端。

正準備往兩旁隨意走走,小許招呼我吃飯,看看天不覺已是中午。回走幾步,聽到前院一陣鑼鼓喧天,緊走,穿過主殿西側的眼光殿,閻君殿,瘟神殿,又返到前院。這裏已被遊人圍了兩個大圓圈,東邊的二十多個中年男人一身黃衣短裝,敲鑼打鼓,表演者都是中老年的婦女,她們滿面春風,腰纏紅綢,腳步輕健,隨着鼓點兒前後左右跳躍着,絲綢飛舞,圍觀者不時歡呼鼓掌。另一處,我倒是很是留戀的,那是我小時候熟悉的場面,也是一些香客圍成一圈兒,他們手裏拿的東西現在很少見,我小時候記得母親叫它“善功”(或“善鼓”)。用鐵圈作成的,上部分用較粗點的鐵絲拗成大的封閉圓形,下部分是三個開口的小圓形,小圓形裏再套上三個鐵環。對了,上面那個大圓形必須是蒙上布的,上面畫些圖案(小時候我給母親畫的是牡丹)。這樣搖起來不但聲音好聽,看起來也好看。這些香客和母親他們一樣,圍成一圈兒,邊走邊唱邊搖手裏的“善鼓”。有時候他們也扭“八”字,也很有看頭的。看着想着,心裏忽然有些潮濕……趕緊離開了。

吃完有着濃郁家鄉味道的大鍋菜,我看看院落裏香客少了一些,由於心結未了和小許閒聊幾句就向主殿的東側走去。因為聖井崗古建築是左右對稱,東側和西側一樣,從南到北都是鐘鼓樓、幾間道房和幾個殿堂。穿過一個月亮拱門,我漫步過去,依次看到火神殿、送子殿和藥王殿,這些殿雖然不太大但香火很旺,特別是藥王殿,香霧氤氲,鞭炮連連,可見現代人們對健康生活有了更多的認識和追求。再往右拐就是財神殿和文昌殿,聽説建造時間好像晚一些。正躊躇間,小許走過來給我引薦了一位在這裏工作多年的同事小鄭,欣喜之餘就隨小鄭一道又轉向前院。

原來,主殿西側有幾間文物陳列室,好像沒有公開開放。小鄭打開門,一股清雅幽靜的氣息撲面而來,牆壁上掛滿了有關聖井崗的主要事件和發展史。小鄭熱情、耐心地給我們講解。忽然,我被陳列在玻璃櫃的一塊塊牌子吸引住了,那是什麼呀?鏽跡斑斑,大小不一,顏色各異。小鄭面帶笑容自豪地告訴我:這可都是很有價值的東西啊!接着他講起了聖井崗“潛井摸牌”的故事。九龍聖母廟宇建了以後,香火一直不斷,有一年京城春旱,皇帝聽説邯鄲聖井崗龍王廟求雨靈驗,就準備派欽差大臣過來禱雨。但是嚇壞了看廟香火道人,他怕萬一出現差錯腦袋就要搬家了。後來冥思苦想就先放在聖母像手裏一張黃紙,寫着:若要求雨,下井摸牌。並且要哪裏求雨要哪裏的童男下井才行。其實道人早往聖井裏丟了一塊鐵牌,就是拖延時間唄,時間長了早晚要下雨的。這樣一折騰來回半個月,也真的下雨了。皇帝是龍顏大悦啊,真的信了九龍聖母的靈氣,還鐵牌的時候就讓人鑄了一塊和鐵牌同樣大小的'金牌,這樣“潛井摸牌”的求雨方式流傳下來。直到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還派大臣到聖井崗摸牌祈雨。當時北京有道《竹枝詞》唱道:“虎詣邯鄲請鐵牌,深宮總為小民齋。”指的就是這件事。

小鄭講得繪聲繪色,我們聽得非常入迷,真的這麼神奇?還真有真事?小鄭指着陳列櫃裏的牌子説:這些都是1986年重修聖井崗龍神廟時在聖井裏打撈上來的,共掏出各種金屬祈雨牌111塊,上面都詳細記載着歷朝歷代誰來祈雨,賜的什麼牌。又指着其中一塊告訴我們:這個是最早的為清雍正五年(1727年)錫制祈雨牌。20世紀50年代時還有人淘井摸牌賣錢花,不可計數。聽着小鄭的講述,看着一塊塊水蝕斑斑或殘缺不全的金屬牌,彷彿看到了那些歲月那些香客虔誠膜拜的情景,不禁唏噓萬千。

最後來到山門內西側,那是一塊石刻小楷碑文。標題為:聖井崗龍神靈應碑記。是記述“清河南補用道翰林路朝霖”在聖井崗祈雨靈驗的事情。小鄭指着庭院裏、殿宇前一塊塊高高低低的石碑説:這些都記載着不同時期不同地方過來祈雨靈驗的真人真事,咱這個地方可是有名的風水寶啊!現在這裏也被定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對象,還被列為國家AA級旅遊景區。我們現在正着力於發揮資源優勢,規劃出更好的創意和方案,以聖井崗獨特的文化內涵和豐厚的文化神藴迎接八方來客!

不覺天色已晚,小許看我意猶未盡,就送我一本題有“北方龍母道教叢林——聖井崗”的書,並告訴我這本書可以讓我更深地瞭解聖井崗深厚的文化底藴。和小許告別後,再次走在山門外的廣場上。回頭望望聖井崗古觀,在金黃色餘暉照耀下顯得更加壯觀、宏偉和神聖,那獨特風格的建築,那潔靜幽雅的環境,那香火裊裊的盛況,無不顯示出聖井崗正是改革開放新時代裏的一顆熠熠生輝的明珠!希望我再次來的時候,迎接我的是聖井崗更嶄新輝煌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