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紗碗櫥散文

紗碗櫥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53W 次

好友住在一所古老的四合院裏。一日,她邀請我去她那兒做客。在她家老式的廚房裏,我看到了久違的紗碗櫥——記憶中的紗碗櫥。

紗碗櫥散文

紗碗櫥就是我們這兒裝餐具的櫥櫃。櫥內分層內放着各式碗碟,櫥子的下半部分有抽屜,可以放些炊事用品。這個長方形的木質櫃子,靠牆的一面是木頭的,其他的三面則是紗窗,窗框四周罩着一層細網眼的綠色網紗。這樣空氣可以流通,未吃完的剩菜放在裏面,才不會悶壞。我有時想,它的存在,就是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美德的一種弘揚吧。

我們家的紗碗櫥,功能除了擺放碟、盆、碗、筷外,還盛放着母親的“廚藝”。新鮮煮就的膳食,午餐吃剩的菜餚,以及可口的醬菜,紅油的腐乳,噴香的茶幹,翠嫩的榨菜……都擱在裏頭。這些食物散發出的裊裊香味,對於兒時饞嘴的我來説,好似盤旋在櫥櫃裏的幽靈,四季不散。

記得小時候放學回家,肚子裏總是空空的。連蹦帶跳地奔回家門,第一件事就是踅到紗碗櫥前,踮起腳尖,把飢渴的眸子緊緊地貼在櫥門上,透過紗網,偷窺櫥內乾坤。我那靈敏的鼻子總會早一步探知到櫥櫃裏的祕密。啊!是心愛的獅子頭,還有大個的滷蛋呢。燦爛的笑花,剎那間在童稚的臉上綻放。如果聞到了自己不喜歡的味兒,比如,蠶豆醬菜瓜,青椒炒茄絲,油燜小青菜啦,笑容便會凍結在嘴角,然後,悵然若失地走開。可一等母親把熱騰騰的飯菜端上桌時,我卻早忘了剛才的不快,風捲殘雲般,狼吞虎嚥起來。

那時候,年少無知的我,不知道紗碗櫥裏的香味與母親錢包的寬裕度密切相關。我小學三年級時,有次期終考試。中午,飯桌上只放了一盤青菜炒百頁和一碗大葱炒豆醬。我端起飯碗,覺得好委屈,還沒張口吃,眼淚就一下子掉了下來……母親看在眼裏,疼在心上。傍晚,我考完試回家的時候,發現紗碗櫥裏放着兩個圓嘟嘟、黃燦燦的荷包蛋,是去上夜班的母親特意為我準備的。

還有一次,不懂事的我,竟把母親放在碗櫥裏,當晚飯菜的一碟鹽水毛豆,當零食一點、一點地吃掉了。於是,我很是忐忑地等待着母親的責罰。到了吃晚飯時間,母親打開碗櫥,她只是略微看了下,就轉身到廚房涼拌了一根黃瓜。

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我們家條件最艱苦的時候。可不管家裏經濟再困難,母親總是變着法子,儘量豐富着碗櫥裏的內容。長大後我才明白,那紗碗櫥裏盛放着的,何止是飯菜,而是愛,是母親對子女深深切切、滿滿當當的愛。那愛,如藍天一樣寬廣,如湖水一樣平靜,如春風一樣温暖。

那是一個雨後的黃昏,母親突然卧病在牀。此刻,沒有了香味繚繞的紗碗櫥,好似一座空城,清冷空寂。放學到回家,又冷又餓的我,徘徊在碗櫥前,再次流下了傷心的淚水。

第二天中午,當香味再度從紗碗櫥裏飄出時,母親恢復了健康,家又重新充溢了温暖、愉悦的氣息。

如今,已很難看到紗碗櫥的蹤影了。它的消失,意味着一個“緊衣縮食”時代的結束。現在的家庭主婦,秉承健康科學的原則,差不多每一頓都會做新鮮的,所以,幾乎沒有什麼剩菜,即使有一點,也用速凍保鮮的`冰箱來保存,根本用不上笨重又佔地方的紗碗櫥了。

我久久地佇立在紗碗櫥前,兒時的畫面一再地閃回。一時間,竟悲欣交集……紗碗櫥的存在,也是母愛的存在呵。偉大的母愛,賦予了它在我心中永不褪色的光彩。忽然想起,近來我讀過的一首英文詩歌《慈母頌(MotherMachree)》:我愛你,如銀的髮絲,閃爍着深情的光芒;我愛你,額上道道皺紋,歲月刻滿滄桑;我吻你,勤勞的手指,雙手柔情温暖我心房。啊,慈母在我心,蒼天保佑,福壽永綿長!

今天晚上,我打算去看望獨居的母親,和她聊聊有關紗碗櫥的往事,順便煮一點她喜歡吃的鹽水毛豆帶過去。

紗碗櫥,再見了。現在的孩子,無法理解我對紗碗櫥的眷念與不捨,也無法體會我那份飛撲進家門偷窺紗碗櫥的快樂,但那些記憶對我,卻是銘心刻骨!